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颌面外科与三维重建技术 被引量:19
1
作者 归来 罗茂萍 +4 位作者 戴汝平 何沙 滕利 张智勇 黄绿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0年第3期31-34,共4页
探讨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EBCT) C-150,对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 探讨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EBCT) C-150,对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获CT图象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ISG公司生产的Allegro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EBCT成像技术能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极其相互关系。其再现畸形或病体模型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精度,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结论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现代颅颌面外科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三维重建 颅颌面外科
下载PDF
快速成形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颅颌面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归来 余东 +5 位作者 张智勇 吕长胜 郑宗梅 唐晓军 刘育凤 宋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5,i0006,共4页
目的:介绍制造业高新技术快速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将其应用于颅颌面外科的临床,以及组织工程的支架的制备,并分析其在颅颌面外科应用的可能性与前景。方法:从1998-12/2005-02选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中心入院... 目的:介绍制造业高新技术快速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将其应用于颅颌面外科的临床,以及组织工程的支架的制备,并分析其在颅颌面外科应用的可能性与前景。方法:从1998-12/2005-02选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中心入院的31例患者,运用快速成形技术制备模型及山羊组织工程试验的支架,首先使用CT扫描,CT图像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最终的数据转换为快速成形机所能接受的文件格式,成形机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原理制造出三维模型;相同方法快速成形技术用于制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结果:①利用三维模型,完成了31例患者的三维测量、临床诊断、模拟手术和骨缺损修复体的术前预制,高了诊疗质量。②制造的骨支架材料,提其内部结构是由400μm大孔与5μm小孔组成的,孔隙率80%,能够设计、制作出类似天然骨组织内部的三维孔腔结构。结论: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造的仿生模型及修复体是颅颌面外科不可替代的工具;构建的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在颅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成像 三维 模型 结构 快速成形技术 基本原理 颅颌面外科
下载PDF
创伤后颅骨缺损EBCT三维测量及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归来 刘筱菁 +6 位作者 张智勇 牛峰 俞冰 唐晓军 刘剑锋 宋彬 彭喆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创伤后颅骨缺损数据库,为颅骨缺损的三维测量及个性化设计提供研究的平台。方法对电子束CT扫描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自主开发的骨组织表面绘制软件3DMSR对CT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三维测量,并转换成适用于快速成型、个性化... 目的探索建立创伤后颅骨缺损数据库,为颅骨缺损的三维测量及个性化设计提供研究的平台。方法对电子束CT扫描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自主开发的骨组织表面绘制软件3DMSR对CT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三维测量,并转换成适用于快速成型、个性化修复和数据库建立的通用格式。结果1995年至2004年,对84例创伤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电子束CT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三维测量和个性化手术模拟,根据不同病例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自体颅骨外板、自体下颌骨外板、MEDPOR、钛网及钛合金个性化修复体等方法完成治疗,并将相关信息建成颅骨缺损数据库。结论颅骨缺损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个性化治疗方案及相关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电子束CT 三维表面重建 数据库
下载PDF
三维钛合金小夹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 被引量:24
4
作者 归来 Pellequer C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6-198,共3页
三维钛合金小夹板是90年代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新型坚强内固定系统。我们从1991年起,采用该新型小夹板为16例下颌骨骨折,8例上颌骨骨折及6例上下颌骨同时骨折患者施行内固定治疗。随访到29例,时间为6个月~3年,无一例... 三维钛合金小夹板是90年代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新型坚强内固定系统。我们从1991年起,采用该新型小夹板为16例下颌骨骨折,8例上颌骨骨折及6例上下颌骨同时骨折患者施行内固定治疗。随访到29例,时间为6个月~3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获得良好的整复效果。认为,这种新型的坚强内固定系统方便实用、稳固可靠,具有其它内固定系统难以相比的独特优点及广阔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钛合金 小夹板 颌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珊瑚人工骨不同植入方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归来 张智勇 +3 位作者 滕利 黄绿萍 俞冰 周晓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S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珊瑚石人工骨 自体骨 包埋 骨松质 颅颌面 骨性 接触面 松质骨 植骨 水平截骨术 颌面骨畸形 珊瑚人工骨
下载PDF
下颌骨外板修复颅颌面畸形 被引量:33
6
作者 归来 张智勇 +1 位作者 滕利 黄绿萍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自体下颌骨外板移植在颅颌面骨骼畸形或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经口内切口显露下颌升支下份、下颌角、下颌体 ,根据所需骨量的大小及形状 ,采取一侧或双侧下颌外板 ,经裁剪塑形后配合坚强内固定技术用于颅颌面充填植骨或骨骼支... 目的研究自体下颌骨外板移植在颅颌面骨骼畸形或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经口内切口显露下颌升支下份、下颌角、下颌体 ,根据所需骨量的大小及形状 ,采取一侧或双侧下颌外板 ,经裁剪塑形后配合坚强内固定技术用于颅颌面充填植骨或骨骼支架的重建。结果自 1993年 4月至 1999年 10月共采用下颌骨外板治疗颅颌面骨组织缺损或畸形 5 6例。其中颅颌面先天畸形 15例 ,创伤后畸形修复 2 1例 ,肿瘤切除后重建 3例 ,美容整形 17例。随访 6个月至 3年 ,移植骨与邻近骨愈合良好 ,骨质无明显吸收 ,所有患者面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自体下颌骨外板主要是密质骨 ,移植后很少吸收 ,适合于面部骨骼的充填植骨 ,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配合小夹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可很好的完成面部支架的重建 ,有效地矫正各种原因导致的颅颌面部骨骼畸形 ,采取方便 ,手术创伤小 ,于体表不遗留瘢痕 ,对生理功能干扰小 ,是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外板 颅颌面 植骨 修复 颅颌面畸形
下载PDF
口内路径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 被引量:14
7
作者 归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84-87,共4页
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术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矫正下颌骨畸形的手术方法之一。作者采用口内入路下颌骨畸形的手术方法之一。作者采用口内入路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骨前突182例,其中真性下颌前突143例,假性下颌前... 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术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矫正下颌骨畸形的手术方法之一。作者采用口内入路下颌骨畸形的手术方法之一。作者采用口内入路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骨前突182例,其中真性下颌前突143例,假性下颌前突39例。年龄在15~58岁之间,平均24岁。随访6个月~9年。除9例术后畸形复发需再次矫正以外均获满意效果。本文介绍了口内入路下颌骨升枝矢状截骨术的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并着重讨论了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前突畸形 外科手术 截骨术 口内路径
下载PDF
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与颅颌面外科
8
作者 归来 罗茂萍 +4 位作者 戴汝平 何沙 滕利 张智勇 黄绿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0年第z1期124-,共1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 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 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 EBCT) C-150,对 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 目的探讨电子束 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 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 EBCT) C-150,对 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获 CT图象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 ISG公司生产的 Allegro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EBCT成像技术能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极其相互关系。其再现畸形或病体模型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精度,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结论 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现代颅颌面外科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三维重建 颅颌面外科
下载PDF
EB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颅颌面畸形
9
作者 归来 何沙 +11 位作者 罗茂萍 戴汝平 滕利 张智勇 黄绿萍 金骥 张海钟 季滢 俞冰 周晓东 罗金超 夏德林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5期22-23,共2页
颅颌面畸形是指各种先后天因素造成的颅骨,面骨及相应软组织严重畸形.这类畸形对患者的危害极为严重而治疗的难度很高,风险也很大.其治疗必须以整形外科为主导的多学科专家密切配合,同时要求有各种先进的诊断及手术准备.以往对颅颌面骨... 颅颌面畸形是指各种先后天因素造成的颅骨,面骨及相应软组织严重畸形.这类畸形对患者的危害极为严重而治疗的难度很高,风险也很大.其治疗必须以整形外科为主导的多学科专家密切配合,同时要求有各种先进的诊断及手术准备.以往对颅颌面骨畸形的研究和判断可概括为两大类:(1)是X光平片和普通CT的二维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CT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 颅颌面畸形
下载PDF
人骨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共表达(英文)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国平 滕利 +2 位作者 归来 郭力 杨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7-591,共5页
背景:骨形成蛋白与骨、软骨、肌腱、韧带等多种组织的形成有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提高血管的通透性和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可促进血管生成。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的真核共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骨髓间充... 背景:骨形成蛋白与骨、软骨、肌腱、韧带等多种组织的形成有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提高血管的通透性和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可促进血管生成。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的真核共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健康成人献髓志愿者。pIRES-EGFP-hVEGF165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全长cDNA序列,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成挺博士提供。含人全长骨形成蛋白2cDNA序列的克隆载体pSP65-hBMP2,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郭希民博士提供。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Clontech公司)Pyrobest DNA Polymerase、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质粒提取试剂盒、DNA片段分离及纯化试剂盒(大连宝生物公司),Lipofec-tamineTM脂质体转染试剂盒、DMEM培养基、胰蛋白酶、TRIzol RNA提取试剂盒(Gibco BRL),Omniscript RT试剂盒(Qiagen),Taqplus-DNA聚合酶(Promega),PMSF、leupeptin、aprotinin、chymostatin(Sig-ma),蛋白酶抑制剂、PVDF膜(Amersham-Pharmacia Biotech),兔抗人BMP2和VEGF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公司),羊抗兔IgG-过氧化物酶(博士德公司),G418(美国Ameresco公司)。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4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完成。利用重组DNA和基因克隆技术将人骨形成蛋白2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cDNA定向克隆到载体pIRESneo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质粒,经Xho I/Bgl II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后,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观察结果的需要,将转染的细胞分为IRES-hBMP2-VEGF165组,pIRES-hBMP2组,pIRES-VEGF165组,空质粒对照组,分别给予pIRES-hBMP2-VEGF165,pIRES-hBMP2,pIRES-VEGF165及pIRES-neo转染,取同样数量的未转染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骨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主要观察指标:①重组质粒双酶切和基因测序分析。②RT-PCR观察质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骨形成蛋白2mRNA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③Western Blot检测质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形成蛋白2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分泌情况。结果:①重组质粒双酶切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用EcoRI和Bgl II将三个阳性质粒和pIRES-BMP2进行双酶切鉴定与基因测序分析重组质粒的hBMP-2和hVEGF165与报道结果一致,证明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构建成功。②RT-PCR检测结果:转染pIRES-hBMP2-hVEGF165的细胞高表达BMP2mRNA和VEGFmR-NA,而未转染的细胞和只转染空质粒的细胞则阴性或只有痕量表达。③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转染pIRES-hBMP2-hVEGF165和pIRES-BMP2的细胞大量分泌人BMP2至上清,而转染pIRES-VEGF165或空质粒的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仅有极少量的BMP2分泌;转染pIRES-hBMP2-hVEGF165和pIRES-hVEGF165的细胞大量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至上清,而转染pIRES-hBMP2或空质粒的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仅有极少量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结论: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真核共表达载体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中有良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 治疗学 骨髓 干细胞
下载PDF
快速成型技术——三维头颅模型的制作及在颅颌面创伤修复中初步应用一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夏德林 归来 +4 位作者 张智勇 吕长胜 牛峰 金骥 刘晓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电子束CT(e lectron beam CT,EBCT)数据、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头颅模型的方法,以及在颅颌面创伤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EB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提取层面轮廓数据,所得数据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构建曲面模型,模型数据输入... 目的探讨利用电子束CT(e lectron beam CT,EBCT)数据、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头颅模型的方法,以及在颅颌面创伤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EB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提取层面轮廓数据,所得数据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构建曲面模型,模型数据输入AFS-320 QZ激光快速成型机,运用液态光敏树脂选择固化法,以光敏树脂为成型材料获得仿真三维头颅实体模型,在实体模型上进行手术模拟并预制个体化骨缺损修复体。应用于外伤后二期额骨缺损修复1例,患者术前左侧额部凹陷,鼻根低平,鼻梁左侧歪斜;EBCT扫描左额骨缺损4 cm×6 cm。结果EBCT数据和快速成型技术结合制作的三维仿真头颅实体模型,能详尽、直观地显示颅颌面创伤后骨骼的三维解剖结构及相互关系。患者利用模型预制的修复体与缺损适配性好,术后左额骨缺损达解剖意义修复,鼻梁塌陷歪鼻畸形获得矫正。随访1年5个月,医患双方均满意。结论三维头颅模型能真实再现病体原形,为准确诊断、手术计划及模拟提供真实的虚拟空间,在颅颌面创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三维模型 快速成型 创伤 颅颌面
下载PDF
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育凤 归来 +4 位作者 张智勇 牛峰 黄绿萍 张继 李慧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成年小型猪4只,雌雄各2只,体重23.0±2.0kg。设计自身对照的以两侧腹壁上动脉主干血管或其穿支为蒂的腹部横行皮瓣,一组为逆行解剖血管蒂至腹壁上动脉主干的穿支皮瓣;一组... 目的研究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成年小型猪4只,雌雄各2只,体重23.0±2.0kg。设计自身对照的以两侧腹壁上动脉主干血管或其穿支为蒂的腹部横行皮瓣,一组为逆行解剖血管蒂至腹壁上动脉主干的穿支皮瓣;一组为腹壁上血管腹直肌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于术后2h,1、2和3周分别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皮瓣皮肤的血流灌注量,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腹壁上动脉的血流速度。术后1周计算皮瓣成活面积。3周时处死动物行氧化铅凝胶动脉灌注皮瓣造影。结果术后2h、1周时主干蒂穿支皮瓣较穿支蒂穿支皮瓣水肿严重;两组皮瓣的皮肤血流灌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周两组皮瓣皮肤的血液灌注量、皮瓣的坏死面积(主干蒂穿支皮瓣组19.73%±3.21%;穿支蒂穿支皮瓣组19.81%±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h、1周时主干蒂穿支皮瓣组的腹壁上动脉平均流速减慢,与另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周时两组接近。3周时皮瓣造影显示主干蒂穿支皮瓣组的腹壁上血管有新生血管。结论1主干为血管蒂的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表现在术后1周皮瓣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但不影响皮瓣的成活面积;2血管主干至其他组织的或受区血管的分支结扎不能对皮瓣起到超灌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血流动力学 穿支血管吻合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高位Le Fort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敏 滕利 +4 位作者 丁波 吴国平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10例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6~32岁。单侧唇腭裂8例,双侧2例。影像学检查均有...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10例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6~32岁。单侧唇腭裂8例,双侧2例。影像学检查均有继发面中部畸形的主要表现。均采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一期手术矫正。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的截骨线在上颌骨前壁比常规Le Fort Ⅰ型截骨线高,最高可达眶下孔下5mm左右,水平截开至颧牙槽嵴处再弧形转向下后方。结果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复查头部X线片,所有患者上颌骨位置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牙弓外形良好,X线片示无明显骨质吸收,植骨区密度与周围接近。10例均获得满意面容,其中9例获得良好的牙骀关系。结论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不仅可前移上颌骨,还可前移部分眶下区及整个鼻旁区和鼻底,更明显地改善畸形。同期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可减少手术次数、降低费用、获得理想效果,是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继发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 植骨 面中部畸形 唇腭裂
下载PDF
方脸综合改形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德林 归来 +3 位作者 张智勇 金骥 牛峰 罗金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方脸综合改形的方法。方法 对 71例方脸要求手术改变成椭圆脸型的患者经口内入路 ,以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整形 ,颏部成形为主 ,结合颧骨截骨降低缩窄、颊脂垫部分摘除及其他辅助美容手术 ,整体重塑面部轮廓。结果 所有患者... 目的 探讨方脸综合改形的方法。方法 对 71例方脸要求手术改变成椭圆脸型的患者经口内入路 ,以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整形 ,颏部成形为主 ,结合颧骨截骨降低缩窄、颊脂垫部分摘除及其他辅助美容手术 ,整体重塑面部轮廓。结果 所有患者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 ,术后随访 6个月~ 2年 ,效果满意。其中术中大出血 1例 ,一侧颏神经损伤 2例 ,口角拉伤 5例。结论 以下颌角弧形截骨术、颏部成形术为主 ,结合其他手术方式对方脸进行综合改形 ,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脸 下颌角截骨 颏部成形 颧骨整形
下载PDF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植入修复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 被引量:9
15
作者 滕利 任敏 +5 位作者 归来 张智勇 丁波 吴国平 卢建建 杨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1996年12月~2004年3月,共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2~48岁,平均3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d~5年,合并复视患者34例,视力较受伤前降低者3... 目的探讨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1996年12月~2004年3月,共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2~48岁,平均3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d~5年,合并复视患者34例,视力较受伤前降低者35例。采用下睑缘切口,于下眶缘骨膜下沿内下眶壁向眶尖方向潜行剥离。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和松解嵌入上颌窦的眼眶组织并使其复位,使之成为骨膜下间隙。依据眼球的内陷程度,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poroushigh-densitypolyethylene,PHDPE)Medpor修复眶内下壁及其他眶壁缺损,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经2个月~5年随访,眼球内陷程度均稳定在2mm以内,无畸形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眼球内陷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34例复视患者中27例恢复,35例视力下降患者中9例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复视加重和视力下降现象。大多数患者外观改善明显,其他患者也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眶壁骨折整复术安全有效,手术应及早进行。Medpor组织相容性好、塑形容易、硬度适中、吸收率低、并发症少及手术效果稳定持久,是首选植入物。为防止眼球内陷畸形矫正不足,术中一般需矫正超过对侧1~2mm,严重的内陷者,术中矫正应超过2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 眶壁爆裂性骨折 眼球内陷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滕利 任敏 +5 位作者 张智勇 吴国平 丁波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15~44岁,平均2...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15~44岁,平均21.3岁。单纯下颌前突53例,下颌前突合并偏颌28例,上颌后缩11例,大舌2例,双侧颧骨突出1例。X线头影测量: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A point,SNA)80~83°,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B point,SNB)80~84°,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point—nasion—B point,ANB)-3~1°。采用改良术式43例,经典术式52例。结果 患者术后面型及咬黯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经典术式组患者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患者术后下唇区感觉障碍2例,畸形轻度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7年,复查X线并进行头影测量:SNA角81~83°,SNB角78~81°,ANB角1~4°。结论 改良术式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而对轻度至中度下颌前突患者则既可应用改良术式也可应用经典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对比分析 矫治
下载PDF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绿萍 归来 +2 位作者 张智勇 滕利 牛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 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 70例患者中仅 3例出...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 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 70例患者中仅 3例出现并发症 ,包括术后出血、口唇拉伤增生性瘢痕及术后感染等。结论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应根据畸形的特点 ,选择性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 手术治疗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下颌骨外板截骨术 颊脂垫取出术
下载PDF
耳部瘢痕疙瘩的个性化治疗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春梅 张继 +1 位作者 归来 周振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23-25,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耳部瘢痕疙瘩多种外科手术方法结合辅助疗法的治疗效果,摸索一套以外科手术为主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体系。方法:选择2002-01/2004-07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瘢痕中心收治耳部瘢痕疙瘩患者40例56耳,男9例,女31例;年龄8~60... 目的:探讨耳部瘢痕疙瘩多种外科手术方法结合辅助疗法的治疗效果,摸索一套以外科手术为主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体系。方法:选择2002-01/2004-07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瘢痕中心收治耳部瘢痕疙瘩患者40例56耳,男9例,女31例;年龄8~60岁,平均30.17岁;发病时间1~15年;单耳24例,双耳16例;发病原因:穿耳孔28例,创伤4例,耳部手术5例,局部破溃感染2例,无诱因1例;瘢痕疙瘩0.7cm×0.7cm×0.5cm~10cm×5cm×3cm;球形、哑铃状或葫芦状等形状不一,边界清楚,部分伴有疼痛、瘙痒。根据耳部瘢痕疙瘩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与耳郭及周围器官的关系,实施不同的手术方案,手术方法遵循无张力缝合,局部无继发畸形以及保持良好的耳郭形态的原则。①直径<1cm的瘢痕疙瘩,采用完全切除,直接拉拢缝合。②直径>1cm的瘢痕疙瘩,切除后直接缝合后张力较大,多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或推进皮瓣修复。③巨大瘢痕疙瘩,采用瘢痕疙瘩部分切除或保留瘢痕表皮的瘢痕组织摘除法。④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电子线照射,连续3d,1次/d,5Gy/次,总剂量为15Gy。伤口拆线后2周局部外用瘢痕敌(施乐辉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38)持续贴敷,维持3~6个月,适度加压。⑤长期随访,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并对有复发倾向者及时治疗。局部注射激素类抗瘢痕药物,曲安奈德+透明质酸酶+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瘢痕内注射,混合液具体配方及用法:曲安奈德40mg,透明质酸酶500U,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1mL瘢痕内均匀注射,每次用量视瘢痕疙瘩体积适当调整,1次/周,4周后将混合液用利多卡因稀释1倍,1次/2周注射,以后视瘢痕疙瘩消退情况逐渐撤药。结果:纳入患者4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随访1年以上,除1例复发,3例有复发倾向者(及时采用局部激素注射等非手术方法治疗后有效),其余均未见复发,且无明显的瘢痕增生,耳郭和耳垂的外形满意。结论:耳部瘢痕疙瘩采用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治疗瘢痕疙瘩,降低复发率,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容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癜痕疙瘩 修复外科手术 外耳
下载PDF
下颌角肥大女性颅面结构的三维测量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慧超 张智勇 +3 位作者 吕长胜 刘育凤 张继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下颌角肥大女性人群颅面结构进行三维测量,发现下颌角肥大人群与正常人群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对102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中心行下颌角截骨整形的患者做三维CT检查,并对其颅面结构进行三维立体测量。结果:... 目的:通过对下颌角肥大女性人群颅面结构进行三维测量,发现下颌角肥大人群与正常人群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对102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中心行下颌角截骨整形的患者做三维CT检查,并对其颅面结构进行三维立体测量。结果:通过测量取得下颌角肥大女性群体颅面结构的三维数据,通过与文献中正常人群测量数据比较发现下颌角肥大与正常人群颅面结构的差异。结论:下颌角肥大女性群体颅面三维结构与正常女性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三维测量 颅面骨 螺旋CT
下载PDF
透明质酸真皮内注射治疗鼻唇沟褶皱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胜伟 吕长胜 +2 位作者 黄绿萍 臧梦青 归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丽诗美)真皮内注射治疗鼻唇沟皱褶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鼻唇沟严重度在中重度之间的女性受试者27名,使用丽诗美行双侧鼻唇沟真皮内注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双盲评价鼻唇...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丽诗美)真皮内注射治疗鼻唇沟皱褶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鼻唇沟严重度在中重度之间的女性受试者27名,使用丽诗美行双侧鼻唇沟真皮内注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双盲评价鼻唇沟皱褶严重程度和改进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鼻唇沟皱褶改善明显。术后数天有轻度疼痛、肿胀、瘙痒、淤青,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透明质酸真皮内注射适合中老年女性中重度鼻唇皱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美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