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实验班设立10年的成效与思考——以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1
作者 邹灏 陈翠华 +7 位作者 郎兴海 施泽明 李晨 丁枫 霍艳 黎文 徐争启 彭义伟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成都理工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工科专业之一,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自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以来,设立创新实验班,并进行了10年的教育教学探索...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成都理工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工科专业之一,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自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以来,设立创新实验班,并进行了10年的教育教学探索、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从思政引领、制度创新、师资建设、机制改革等方面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实验班的实施措施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也对创新实验班建设10年来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发展探索新思路,对推动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计划 资源勘查工程 创新实验班
下载PDF
商代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青铜器矿料来源与古蜀三星堆在矿业贸易中的地位
2
作者 程文斌 郎兴海 +7 位作者 欧阳辉 彭义伟 谢富 王勇 彭强 杨超 陈翠华 向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47-2262,共16页
含高放射性成因铅是商代青铜器的重要特征,但对其矿料来源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等收集了河南郑州商城、山西垣曲商城、湖北盘龙城、四川三星堆、陕西汉中(地区)、江西新干大洋洲、河南安阳殷墟和陕北(地区)覆盖整个商代的8个遗... 含高放射性成因铅是商代青铜器的重要特征,但对其矿料来源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等收集了河南郑州商城、山西垣曲商城、湖北盘龙城、四川三星堆、陕西汉中(地区)、江西新干大洋洲、河南安阳殷墟和陕北(地区)覆盖整个商代的8个遗址/地区700件出土青铜器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数据,并与全国606个Pb—Zn、Cu、Sn多金属矿床4025件矿石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探讨商代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和古蜀国在矿业贸易中的地位。研究表明:①南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陕西汉中、山西垣曲商城、河南安阳殷墟和陕北6个遗址/地区的青铜器很可能采用了含异常铅和正常铅的两类铅料;而四川三星堆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则主要采用了含异常铅的铅料。四川三星堆、陕西汉中和陕北3个遗址/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很可能采用了含异常铅和正常铅的两类铜料;而河南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山西垣曲商城、河南安阳殷墟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采用的铜料很可能以含正常铅为主,但不排除采用含异常铅铜料的可能性。②对比全国Cu、Pb—Zn、Sn及多金属矿床铅同位素资料,商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的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铅料,最有可能来自四川云南交界处的MVT型Pb—Zn矿床;而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铜料,则最可能来自四川云南交界处的IOCG型Cu矿和山西中条山铜矿峪Cu矿床。(3)综合三星堆遗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兴衰时间及其与其他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的路径,推测古蜀三星堆很可能是商代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铅料及部分铜料贸易的大型中转地,商代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青铜器的兴盛与衰落则很可能与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开启与消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青铜器 高放射性成因铅 矿料来源 矿料贸易 三星堆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铅锌矿床的成因--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和硫铅同位素的约束
3
作者 苏静 彭义伟 +3 位作者 顾雪祥 章永梅 王佳琳 刘瑞萍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9-401,共23页
吐拉苏铅锌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的代表性贱金属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凝灰岩中,受南北向张性断裂控制。矿石中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和方解石,发育晶洞状、晶簇状、梳状、角砾状... 吐拉苏铅锌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的代表性贱金属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凝灰岩中,受南北向张性断裂控制。矿石中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和方解石,发育晶洞状、晶簇状、梳状、角砾状等代表开放空间的充填构造。赋矿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2.5±4.3 Ma,形成于北天山洋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的背景。含矿石英中发育大量富液相水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eq)分别集中于130~210℃和8.1%~16.9%之间],偶见富气相水两相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和含固相子晶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和矿石组构特征综合表明,流体沸腾及其伴随的温度降低是Pb、Zn沉淀的重要机制。方铅矿δ34S范围为-2.2‰~-0.5‰,显示出岩浆硫的特征。方铅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为18.208~18.264、15.588~15.617和37.954~38.088,与区域上金矿床和赋矿火山岩相似,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火山岩。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吐拉苏矿床属于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贱金属矿床。吐拉苏盆地今后找矿勘查既要注意在已知的铅锌矿床附近寻找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同时又要注意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深部及其周缘也可能发育中硫型的贱金属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 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吐拉苏铅锌矿床 西天山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铜矿化机制——来自流体包裹体和原位S同位素的证据
4
作者 宋明 彭义伟 +7 位作者 陈翠华 丁枫 程文斌 李葆华 杨玉龙 陈良 吴锦 陈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9-651,共23页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积期和热液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Ⅰ)的石英中发育纯CO_(2)包裹体、水溶液-CO_(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CO_(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包裹体以及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各类包裹体成群分布,均一温度(106~500℃)和盐度(8.8%~59.8%)变化大。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挥发分成分为H_(2)O、CO_(2)和少量CH_(4)。火山-沉积期黄铁矿原位δ^(34)S值为9.18‰~9.34‰,为海水硫和岩浆硫的混合硫;热液成矿期硫化物的原位δ^(34)S值为4.42‰~5.26‰,为岩浆硫和少量地层硫的混合硫。综合矿床成矿时代、流体包裹体及S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形成含Fe和Cu的矿源层;新元古代随着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来自深部的岩浆流体携带的大量成矿物质在向上运移过程中与中低盐度、富CO_(2)的变质流体发生混合,触发了成矿物质的饱和沉淀,形成了红泥坡矿床的工业铜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南缘 红泥坡铜矿床 拉拉矿田 流体包裹体 原位S同位素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阿尔恰勒Pb-Zn-Cu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的证据
5
作者 苏静 顾雪祥 +5 位作者 彭义伟 沈宇凡 舒志平 梁清栋 王春山 陈曦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98,共18页
阿尔恰勒Pb-Zn-Cu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乌孙山脉西南缘,矿体产于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灰岩中,其产状整体与地层基本一致。由于矿体具有层控特征,矿区地表和深部未见侵入岩体,导致该矿床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尚不清楚。成矿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阿尔恰勒Pb-Zn-Cu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乌孙山脉西南缘,矿体产于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灰岩中,其产状整体与地层基本一致。由于矿体具有层控特征,矿区地表和深部未见侵入岩体,导致该矿床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尚不清楚。成矿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石榴子石-辉石阶段(I)、阳起石-黑柱石阶段(II)、石英-方解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III)和碳酸盐阶段(IV)。阶段Ⅱ阳起石与阶段Ⅲ石英、方解石和闪锌矿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包裹体(L-V型)以及少量单相液相水包裹体(L型)。阶段Ⅱ中阳起石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78~425℃和2.1~13.0 wt.%NaCl eqv,阶段Ⅲ热液矿物中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62~342℃和0.5~9.0 wt.%NaCl eqv。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初始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后期大气降水逐渐混入,导致成矿温度和盐度的降低以及矿物质的沉淀。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大(−7.57‰~1.30‰),Pb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特征。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推断阿尔恰勒属于远端矽卡岩型Pb-Zn-Cu矿床,其成矿物质具有深部岩浆和地层的混源特征。矿区内矿体由南侧浅部的Pb-Zn矿化逐步过渡到北侧深部的Cu±Zn矿化,暗示矿区北部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的含矿岩体及接触带铜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 远端型矽卡岩矿床 阿尔恰勒 西天山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阔库确科铁铜矿区成矿岩体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顾枫华 章永梅 +1 位作者 彭义伟 王佳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9-1174,共16页
新疆西天山北缘的博罗科努晚古生代岛弧带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体,并发育一系列斑岩-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文章对该岛弧带中部阔库确科矽卡岩型铁铜矿床成矿岩体中的锆石开展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查明了锆石成因、形成物理化学条... 新疆西天山北缘的博罗科努晚古生代岛弧带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体,并发育一系列斑岩-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文章对该岛弧带中部阔库确科矽卡岩型铁铜矿床成矿岩体中的锆石开展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查明了锆石成因、形成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对成矿的启示意义等。数据显示,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正长花岗岩和闪长岩中锆石均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正长花岗岩中锆石的∑REE介于(627~1625)×10^(-6),闪长岩中锆石的∑REE介于(345~1439)×10^(-6)。锆石Ti温度计显示正长花岗岩锆石的结晶温度集中在598~810℃;闪长岩锆石结晶温度为651~932℃,正长花岗岩的氧逸度(ΔFMQ+4.25)高于闪长岩(ΔFMQ-1.01)。成矿岩体锆石均形成于封闭的岩浆体系中,主要为岩浆锆石,少量闪长岩中的锆石可能在岩浆晚期遭受了富集轻稀土元素的热液改造。锆石形成构造背景属于大陆岛弧环境。成矿岩体锆石的Ce^(4+)/Ce^(3+)值明显高于区域内不成矿岩体的Ce^(4+)/Ce^(3+)值,其中正长花岗岩锆石中更高的Ce^(4+)/Ce^(3+)值表明,阔库确科矿区内志留系与正长花岗岩发生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中可能有更大的Cu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微量元素 氧逸度 成矿岩体 博罗科努成矿带 新疆西天山
下载PDF
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9
7
作者 彭义伟 顾雪祥 +3 位作者 章永梅 刘丽 吴程赟 陈思尧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680,共15页
为厘清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本文以灰家堡金矿田为代表,对太平洞、紫木凼、水银洞和簸箕田4个典型矿床中热液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碳、氢、氧、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灰家堡金... 为厘清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本文以灰家堡金矿田为代表,对太平洞、紫木凼、水银洞和簸箕田4个典型矿床中热液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碳、氢、氧、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灰家堡金矿田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NaCl-H2O溶液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烃-H2O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五大类。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组分大致经历了从H2O+NaCl→H2O+NaCl+CO2+CH4±N2→H2O+NaCl±CH4±CO2的演化,均一温度和盐度略有降低。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属于富含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的盆地流体;沉积黄铁矿的硫主要来源于封闭海洋盆地中硫酸盐的细菌还原硫;热液硫化物与沉积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成岩黄铁矿的溶解作用,同时有机质热分解和硫酸盐有机质热还原作用亦提供了部分硫。成矿主阶段发生的H2O-NaCl-CO2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Au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流体不混溶作用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下载PDF
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有机岩相学和地球化学 被引量:8
8
作者 彭义伟 顾雪祥 +2 位作者 吴程赟 章永梅 陈思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灰家堡金矿田是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的集中产地之一,对其中的水银洞、紫木凼、太平洞和簸箕田4个代表性金矿床进行了有机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灰家堡金矿田的矿床中固体沥青主要产于矿石内,与矿化关系密切,产出形态受孔隙、构造裂隙控... 灰家堡金矿田是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的集中产地之一,对其中的水银洞、紫木凼、太平洞和簸箕田4个代表性金矿床进行了有机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灰家堡金矿田的矿床中固体沥青主要产于矿石内,与矿化关系密切,产出形态受孔隙、构造裂隙控制;沥青与热液期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表明其形成时间与成矿时间大致一致。矿石中普遍发育有机质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金矿石和围岩中的有机质成熟度均较高,经历了类似的地质作用过程;有机质形成于强还原、中低盐度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以海相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有少量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 有机质包裹体 有机地球化学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下载PDF
新疆伊宁县塔北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S、Pb、C、O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6
9
作者 彭义伟 顾雪祥 +3 位作者 王新利 章永梅 刘溪溪 于晓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4-685,共12页
塔北铅锌矿床是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新近勘查成功的一个重要热液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酸性凝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硫化物的δ34 S值介于0.5‰~7.3‰,估算获得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 塔北铅锌矿床是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新近勘查成功的一个重要热液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酸性凝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硫化物的δ34 S值介于0.5‰~7.3‰,估算获得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δ34 S∑S约2.7‰,具岩浆硫的特征。晚期石膏的δ34 S值为4.7‰~5.3‰,表明石膏可能是火山热液中的SO2发生歧化反应或火山喷发带出的H2 S挥发分在近地表的氧化环境中反应生成的。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稳定,并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火山岩。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塔北铅锌矿床可能属于矿化较深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PB C O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塔北铅锌矿床 新疆
下载PDF
西天山吐拉苏盆地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成因探讨:来自同位素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10
作者 彭义伟 顾雪祥 +3 位作者 程文斌 邹存海 米登江 牛春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1-1378,共18页
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浅成低温热液金矿集区中的重要金矿床之一,赋存于晚古生代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和花岗斑岩中。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不连续产出,受近NS向和NNW向断裂及其交汇部位控制。本文对赋矿安山岩进行了LA-... 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浅成低温热液金矿集区中的重要金矿床之一,赋存于晚古生代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和花岗斑岩中。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不连续产出,受近NS向和NNW向断裂及其交汇部位控制。本文对赋矿安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367.1±3.2Ma,表明其喷发时代为晚泥盆世,代表了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俯冲消减背景下的岩浆产物。含金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矿石中热液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0.6‰~4.7‰之间,铅同位素组成与赋矿岩浆岩相似,指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特征且以幔源为主,并很可能来自幔源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其同时同源的花岗斑岩。另外,本文测得穿插矿体和赋矿安山岩的闪长细晶岩脉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15.2±3.5Ma,从而将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限定在367~315Ma之间,推测矿床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北天山洋向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俯冲消减的陆缘弧环境中。综合矿床地质特征、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时代,认为塔吾尔别克金矿床具有浅成低温热液型向斑岩型矿床过渡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成矿时代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斑岩型金矿床 塔吾尔别克金矿 新疆西天山
下载PDF
新疆阿希与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的成因联系:来自流体包裹体、S-Pb同位素和黄铁矿热电性的证据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义伟 顾雪祥 +3 位作者 章永梅 王新利 郑少华 王冠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19-2945,共27页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的阿希和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空间上毗邻,但矿化特征差异明显。矿相学和扫描电镜-能谱成分分析表明,阿希金矿床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和白铁矿,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黄铁矿外,还普遍发育黄...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的阿希和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空间上毗邻,但矿化特征差异明显。矿相学和扫描电镜-能谱成分分析表明,阿希金矿床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和白铁矿,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黄铁矿外,还普遍发育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闪锌矿和砷锑镍矿。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均为盐水包裹体,具有低温、低盐度的特征。阿希金矿床浅地表黄铁矿的电子导型主要为P型,形成温度为160~240℃(平均195℃);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浅地表黄铁矿以N+P混合型为主,N型和P型黄铁矿的形成温度分别为300~380℃(平均352℃)和80~240℃(平均137℃)。矿石中矿物组合和组构、流体包裹体和黄铁矿热电性特征显示,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的成矿温度明显大于阿希金矿床。阿希和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矿石中黄铁矿单矿物δ34S值范围分别为-4.0‰~5.3‰(平均0.7‰)和0.6‰~4.7‰(平均2.5‰),载金黄铁矿原位δ34S值范围分别为-2.6~5.6‰(平均2.4‰)和1.9‰~3.8‰(平均2.9‰),表明两个矿床具有一致的单一硫源,即岩浆硫。两个矿床矿石中黄铁矿的Pb同位素组成相似,并与赋矿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和花岗斑岩大致相同,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岩浆岩。流体包裹体、特征性矿物和矿石组构特征表明,流体沸腾作用导致了阿希金矿床金的沉淀。矿体形态产状、矿物组合、矿石组构、围岩蚀变、成矿物质来源等特征表明,阿希属于典型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塔吾尔别克可能属于斑岩与浅成低温热液之间过渡型的次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综合黄铁矿电子导型、矿体剥蚀率、矿物组合、矿石组构和岩体/地层出露情况等特征,推测塔吾尔别克金矿的剥蚀程度明显强于阿希金矿床,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的斑岩型Cu-Au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阿希 塔吾尔别克 黄铁矿热电性 西天山 新疆
下载PDF
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与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钼多金属成矿系统:成岩成矿地球化学与构造-岩浆演化 被引量:24
12
作者 顾雪祥 章永梅 +5 位作者 彭义伟 张力强 王新利 高虎 董连慧 涂其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6-175,共20页
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斑岩-热液脉型Fe、Cu、Mo、Pb、Zn成矿系统,是在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部伊犁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形成的。与成矿相关的中酸性岩体侵位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石... 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斑岩-热液脉型Fe、Cu、Mo、Pb、Zn成矿系统,是在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部伊犁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形成的。与成矿相关的中酸性岩体侵位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且富钾、准铝质-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特征,其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以及高场强元素亏损,显示俯冲带岛弧岩浆作用的特点。夕卡岩型铁铜矿床主要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内外接触带,斑岩型铜钼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的顶部以及与志留系细碎屑岩的接触带附近,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则产于远离岩体的志留系细碎屑岩的构造破碎带中。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及其所分泌的气水热液,成矿时代与中酸性岩体的成岩时代相近,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根据成矿系统形成后的保存和变化情况,认为在3571铜矿区的深部具有斑岩型铜钼成矿的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成矿系统 构造岩浆演化 夕卡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博罗科努成矿带 西天山
下载PDF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与古油藏的成因联系:有机岩相学证据 被引量:21
13
作者 顾雪祥 章永梅 +5 位作者 吴程赟 彭义伟 李葆华 付绍洪 夏勇 董树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106,共15页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有机质,一种为具较低反射率的原地藻类体,散布于金矿石和沉积围岩中,多呈层纹状或条带状平行于层理面产出;另一种为热解沥青/焦沥青,多呈微细粒状产于蚀变及矿化岩石中,尤其是高品位矿石中,与主阶段...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有机质,一种为具较低反射率的原地藻类体,散布于金矿石和沉积围岩中,多呈层纹状或条带状平行于层理面产出;另一种为热解沥青/焦沥青,多呈微细粒状产于蚀变及矿化岩石中,尤其是高品位矿石中,与主阶段似碧玉状石英、含砷黄铁矿、毒砂紧密共生或伴生,或呈分散的粒状被主阶段和晚阶段的石英、方解石、雄黄等热液矿物包裹。沥青以含较高的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As(4.90%~7.88%)和S(大多为7.48%~15.24%)区别于原地有机质(不含As,S含量2.72%~7.18%)。金矿石热液矿物中常见气相CH4、气液两相CH4-H2O等烃类流体包裹体。古油藏沥青多见于二叠系生物礁碳酸盐岩的溶洞、孔隙、裂缝等开放空间中,或单独产出,或与热液方解石伴生,沥青多呈镶嵌结构,显示出高热演化程度的特点。岩相学证据显示,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的油水不混溶的盆地流体,金与烃类有机质一起活化、迁移,并通过不同的沉淀和捕获机制成矿、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 有机质 焦沥青 卡林型金矿床 古油藏 黔西南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火山岩盆地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顾雪祥 董连慧 +3 位作者 彭义伟 王新利 袁鹏 朱炳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83-1300,共18页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地区发育的与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是在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部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形成的。赋矿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相关的次火山岩形成于...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地区发育的与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是在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部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形成的。赋矿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相关的次火山岩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石总体显示钾质-高钾质、准铝质-过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特征,其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显著、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等,均显示出俯冲带岛弧岩浆作用的特点。阿希(低硫型)和京希-伊尔曼得(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以及塔北、吐拉苏铅锌矿床,受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以及具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岩性控制;塔吾尔别克斑岩型金矿化主要受斑岩体及火山岩中的断裂和裂隙系统控制,并很可能存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的套合或叠加。硫、铅、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所分泌的热液和/或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根据成矿系统形成后的保存和变化情况,认为在吐拉苏盆地内剥蚀程度较低的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铅锌矿床具备良好的保存条件,同时在其深部还应注意寻找斑岩型或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多金属成矿系统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斑岩型金铜矿床 吐拉苏火山岩盆地 西天山 新疆
下载PDF
云南羊拉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过程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思尧 顾雪祥 +3 位作者 程文斌 郑硌 韩思宇 彭义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91,共10页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闭合-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顺层产出,但明显受层间破碎带和滑脱带控制。从流体包裹体研究入手,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闭合-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顺层产出,但明显受层间破碎带和滑脱带控制。从流体包裹体研究入手,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以及流体不混溶(沸腾)作用与成矿的关系。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干夕卡岩阶段(Ⅰ)、湿夕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石英-硫化物阶段(Ⅲ)以及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Ⅳ)中发育多种类型的包裹体,主要为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纯液相水包裹体次之,少见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其中,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发育于Ⅰ阶段石榴石、Ⅱ阶段绿帘石,尤其是Ⅲ阶段石英中。Ⅰ、Ⅱ阶段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特征,均一温度分别为413~593℃和336~498℃,盐度分别为19.1%~49.7%NaCleq和15.7%~53.3%NaCleq;Ⅲ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48~398℃,并具有低盐度(2.1%~9.6%NaCleq)与高盐度(35.5%~65.3%NaCleq)共存的特征;Ⅳ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低温(132~179℃)、低盐度(3.4%~10.4%NaCleq)特征。根据流体包裹体的微观特征并结合矿区的宏观地质特征,认为流体不混溶(沸腾)是导致本矿区金属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成矿过程 羊拉铜矿床 云南
下载PDF
云南富宁者桑金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9
16
作者 章永梅 顾雪祥 +4 位作者 摆祥 刘瑞萍 郑硌 吴程赟 彭义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9,共8页
者桑金矿床赋存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沉积碎屑岩中,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是滇东南金成矿带上一个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沉积黄铁矿和热液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的δ34S值均为正值,变化范... 者桑金矿床赋存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沉积碎屑岩中,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是滇东南金成矿带上一个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沉积黄铁矿和热液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的δ34S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较窄(8.4‰~11.3‰),与二叠纪沉积时期海水硫酸盐δ34S值一致,具有地层硫的特征。矿石中的硫主要通过地层中有机质与海水硫酸盐的热还原作用(TSR)提供。铅同位素组成中,206Pb/204Pb变化范围较宽,207Pb/204Pb和208 Pb/204 Pb较为稳定,计算获得的模式年龄变化范围大(-62~389Ma),甚至出现"负年龄",表明除正常铅外,还有较多的放射性成因铅的混入。铅主要来自于上地壳,有少量岩浆物质的混入。矿石与围岩的硫铅同位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者桑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 云南富宁
下载PDF
安哥拉Bonga碳酸岩型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3
17
作者 章永梅 顾雪祥 +4 位作者 彭义伟 郑硌 张岩 高海军 董树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68,共19页
安哥拉Bonga岩体是位于Paran-Angola-Etendeka火成岩省的一个碳酸岩杂岩体,呈孤立的岩塞状产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断裂交汇部位,环状和岩筒构造发育。在岩石组成上,发育一套正长岩+碳酸岩+霓长岩±碱玄质-响岩质喷发角砾岩组合;... 安哥拉Bonga岩体是位于Paran-Angola-Etendeka火成岩省的一个碳酸岩杂岩体,呈孤立的岩塞状产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断裂交汇部位,环状和岩筒构造发育。在岩石组成上,发育一套正长岩+碳酸岩+霓长岩±碱玄质-响岩质喷发角砾岩组合;在矿物组合上,以方解石为主,伴生烧绿石、磷灰石、磁铁矿、萤石和稀土矿物。烧绿石作为岩体中主要的含铌矿物,富集形成了超大型岩浆成因碳酸岩型铌矿床。在化学组成上,主要为钙铁质碳酸岩,富集Sr、Ba、Mn、Nb、Th和LREE,亏损K、Ti和U;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分布型式,无Ce、Eu异常。这些特征与世界上典型钙铁质火成碳酸岩一致。Zr/Hf、Y/Ho比值和Y含量反映岩体形成过程中有热液参与,属于一种熔体-流体过渡的高度演化的岩浆体系。Bonga铌矿床形成于岩浆期和热液期,早期形成的为红褐色自形氟钙和羟钙烧绿石,晚期为黄绿色半自形-它形空钙烧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绿石 碳酸岩 矿床成因 铌矿床 Bonga 安哥拉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思尧 顾雪祥 +4 位作者 程文斌 章永梅 郑硌 彭义伟 刘瑞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90-1300,共11页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闭合-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酸性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岩体、围岩和构造"三位一体"共同控制,具明显的夕卡岩...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闭合-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酸性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岩体、围岩和构造"三位一体"共同控制,具明显的夕卡岩型矿床特征。通过对矿区大理岩以及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典型矿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夕卡岩中最主要的矿物石榴石的δ18OSMOW为6.7‰,暗示了夕卡岩可能直接继承了酸性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主成矿期石英的δD值变化范围为-112‰~-77‰,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2.42‰~4.85‰,反映了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方解石的δ13CPDB值变化范围为-5.2‰~-1.7‰,δ18OSMOW值变化范围为12.7‰~20.1‰,表明其碳、氧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部分可能来自于大理岩;围岩大理岩的δ13CPDB值为3.6‰~5.0‰,δ18OSMOW值为21.2‰~25.4‰,说明大理岩是由海相碳酸盐岩经重结晶作用形成,随着大理岩与矿体距离的减小,其δ13C、δ18O值都有不断降低的趋势,说明在成矿流体交代大理岩围岩的过程中,低δ13C、δ18O值的流体不断与大理岩发生同位素交换,使大理岩的δ13C、δ18O值降低,且距离矿体越近,同位素交换越强烈;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6.9‰~2.5‰,集中于-2‰~1‰,说明矿石硫主要为岩浆硫。综上所述并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羊拉铜矿床为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成矿流体 夕卡岩 羊拉铜矿床 云南
下载PDF
贵州太平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流体不混溶机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丽 顾雪祥 +3 位作者 彭义伟 章永梅 吴成赟 程文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68-1576,共9页
太平洞金矿床是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金矿区的重要卡林型金矿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证明,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方解石-雄黄阶段(Ⅲ)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 太平洞金矿床是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金矿区的重要卡林型金矿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证明,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方解石-雄黄阶段(Ⅲ)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裹体为主,CO2两相包裹体、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和有机质-H2O包裹体次之,偶见气液有机质包裹体。由Ⅰ→Ⅱ→Ⅲ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200~260℃→180~240℃→100~16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阶段的石英中,只在局部偶见到CO2-H2O包裹体和气液两相水包裹体共生;在Ⅱ阶段的石英中,纯液相水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CO2-H2O包裹体、CO2包裹体及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共存,它们共生在同一平面中且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测温数据相差不大,说明当时捕获的是不均匀成矿流体,它是由含有机质的成矿流体经历了CO2-低盐度水的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因而认为,太平洞金矿床中成矿早期流体不混溶作用不明显,主成矿阶段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金矿质沉淀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不混溶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太平洞金矿床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岩浆岩时空分布、构造演化与成矿响应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新利 顾雪祥 +5 位作者 章永梅 彭义伟 张力强 高虎 何格 周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4-783,共10页
博罗科努成矿带位于新疆西天山北缘,近年来找矿成果突出。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博罗科努带岩浆岩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年龄资料,重点分析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晚古生代岩浆作用的性质。博罗科努带地质历史与北天山洋的... 博罗科努成矿带位于新疆西天山北缘,近年来找矿成果突出。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博罗科努带岩浆岩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年龄资料,重点分析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晚古生代岩浆作用的性质。博罗科努带地质历史与北天山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前寒武纪统一基底形成,北天山洋打开。寒武纪为被动陆缘环境,北天山持续扩张。奥陶纪北天山洋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该带进入大陆弧演化阶段。泥盆纪—晚石炭世早期为俯冲高峰期,引发了一系列钙碱性的岩浆活动;早二叠世该带已进入陆相环境,但北天山洋残余洋盆的俯冲持续到中二叠世;晚二叠世全面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区域构造应力性质由挤压变为伸展。伴随洋-陆构造演化,形成了莱历斯高尔和阿希两大矿集区,分别对应2套成矿系统:与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矽卡岩-斑岩-热液脉型铁、铜、钼、金、锑、铅、锌成矿系统和与次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铅、锌、铜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博罗科努 构造演化 北天山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