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彭卫生 周巧玲 +2 位作者 敖翔 唐荣 李晓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及转归。结果:在78例次CAPD腹膜炎...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及转归。结果:在78例次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52例次,阳性率为66.67%。共培养病原菌55株,其中3例患者为混合感染,培养出2种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58.18%;革兰阴性菌18株,占32.72%;真菌5株,占9.09%。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耐药率最低的分别为利奈唑胺(0)、替考拉宁(3.13%)、万古霉素(4%);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83.33%。78例次患者共有4例死亡,其中2例为真菌感染,1例革兰阴性菌感染,1例混合感染(死亡率5.13%);11例拔管改行血液透析,其中3例为真菌感染(总拔管率14.1%);其余患者均治愈(治愈率80.77%)。结论:革兰阳性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腹膜炎的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腹膜炎经验治疗可选用头孢唑林联合氨基糖甙类药物;头孢唑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较差,应尽早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不同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及LPS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VEGF及血管增生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彭卫生 周巧玲 +5 位作者 余学清 窦献蕊 郝文科 骆宁 李晓艳 文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085-208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及LPS对大鼠腹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血管增生的影响,揭示其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分成A、B、C、D、E五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1.50%、2.50%、4.25%和4.2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及LPS对大鼠腹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血管增生的影响,揭示其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分成A、B、C、D、E五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1.50%、2.50%、4.25%和4.25%腹膜透析液,E组同时注射脂多糖。分别用RT-PCR、免疫荧光检测VEGF的表达及新生血管的数目,同时检测各组超滤量。结果VEGF的表达随着透析液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E组表达最强,RT-PCR结果显示:E组VEGF mRNA表达较A升高约11倍[(65±11.35)vs(5.33±2.3);P<0.001];同时CD31免疫组化也显示腹膜新生血管的数目也逐渐增多,E组较A组升高约8倍[(12.2±2.65)vs(1.33±1);P<0.001]。且随着透析液浓度增加其超滤量逐渐减少。结论腹膜组织可表达VEGF。高糖透析液和LPS均能促进腹膜VEGF表达、促进腹膜新生血管的增生,从而增加腹膜转运的有效滤过面积,减少超滤量。这可能是葡萄糖透析液及LPS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量 VEGF 脂多糖
下载PDF
法舒地尔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卫生 周巧玲 +1 位作者 唐荣 肖舟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4-138,157,共6页
目的:观察Rho激酶(Rho-kinase)抑制剂法舒地尔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每日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建立腹膜透析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腹膜透析模型组;法舒地尔5mg组;法舒地尔10mg组。4周... 目的:观察Rho激酶(Rho-kinase)抑制剂法舒地尔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每日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建立腹膜透析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腹膜透析模型组;法舒地尔5mg组;法舒地尔10mg组。4周后杀检大鼠,取脏层腹膜组织,分别用RT-PCR、Western杂交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同时用Western杂交检测Rho-kinase活性。结果:法舒地尔呈剂量依赖模式显著抑制Rho-kinase活性。与正常组比较,腹膜透析模型组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转分化指标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E-cadherin蛋白及mRNA显著下调(P<0.01),腹膜超滤量显著降低。法舒地尔干预后,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模式下调,α-SMA蛋白及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模式下调,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模式上调,腹膜超滤量显著改善。结论:Rho-kinase激活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中起重要作用。法舒地尔可通过抑制TGF-β1信号通路,阻止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从而改善腹膜透析大鼠模型腹膜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法舒地尔 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
下载PDF
莫比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卫生 周巧玲 +1 位作者 刘志纯 杨敬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莫比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键菌佐脲素(STZ)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并给予莫比可2mg/(kg.d)治疗四周。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结构变化及尿蛋白排泄...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莫比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键菌佐脲素(STZ)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并给予莫比可2mg/(kg.d)治疗四周。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结构变化及尿蛋白排泄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状况。结果8周时糖尿病肾病组肾重/体重比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免疫组化提示,肾小球TGF-β1表达也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莫比可作用4周后,可改善肾组织病理损害,降低肾重/体重比和24小时尿蛋白,减少肾小球TGF-β1表达,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莫比可可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过度表达,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损害,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莫比可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冬虫夏草对糖尿病肾病模型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4
5
作者 周巧玲 刘抗寒 +2 位作者 王衍慧 胡杨青 彭卫生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43-446,468,共5页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制剂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冬虫夏草制剂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N模型组、冬...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制剂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冬虫夏草制剂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N模型组、冬虫夏草组。虫草组予人工冬虫夏草粉5·0g/(kg·d)进行干预。第2、4、6周处死大鼠(每组5只)。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水平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TGF、Ⅳ胶原(ColⅣ)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ColⅣmRNA的表达。结果:DN模型组尿蛋白排泄明显增加(P<0·01),SCr水平上升(P<0·05)同时肾组织内细胞基质增多,TGF-β1、ColⅣ和CTGF出现高表达。冬虫夏草制剂干预,与DN模型组比较,虫草干预组尿蛋白排泄明显减少,SCr水平降低,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并且肾组织中TGF-β1、CTGF、ColⅣ表达均有下调(P<0·05或P<0·01)。结论:冬虫夏草制剂对DN具有一定肾保护作用及抗肾小球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TGF-β、CTGF的表达下调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冬虫夏草
下载PDF
冬虫夏草提取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Klotho表达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荣 周巧玲 +4 位作者 舒金勇 汤天凤 敖翔 彭卫生 张义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0-307,共8页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S)提取液及氯沙坦(losartan,Lo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后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Klotho(Kl),P53,P21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探讨CS对Ang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机制。方法:CS(0,5...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S)提取液及氯沙坦(losartan,Lo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后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Klotho(Kl),P53,P21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探讨CS对Ang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机制。方法:CS(0,5,10,20,40,80mg/L)单独或与AngⅡ(1×10-8mol/L)共同培养24h。确定CS的最佳干预浓度后设立对照组,AngⅡ(1×10-8mol/L)组,AngⅡ(1×10-8mol/L)+CS(40mg/L)组,AngⅡ(1×10-8mol/L)+Los(1×10-5mol/L)组和AngⅡ(1×10-8mol/L)+CS(40mg/L)+Los(1×10-5mol/L)组,培养24h后进行实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Kl,P53和P21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AnnexinV-FITC双染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一定浓度范围的CS单独作用可促进NRK-52E细胞增殖,还能拮抗AngⅡ对其增殖的抑制(P<0.01或P<0.05);AngⅡ可下调Kl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53和P2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均P<0.01);加入CS或/和Los后,Kl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53和P21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5),各药物干预组间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可逆转AngⅡ诱导的Kl低表达,并抑制P53及P21的表达,从而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对高血压肾损害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KLOTHO 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足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分子表达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立平 周巧玲 +1 位作者 彭卫生 吴晓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0-625,共6页
目的:探讨足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及其相关分子表达变化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组,于第4,8周检测24h尿蛋白量等生化指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 目的:探讨足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及其相关分子表达变化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组,于第4,8周检测24h尿蛋白量等生化指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用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大鼠24h尿蛋白排泄增多(P<0.01),第4周即发现足细胞数减少、足突增宽(均P<0.01),nephrin,podocin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减少(均P<0.01);24h尿蛋白排泄量与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早期即出现足细胞数减少、足突增宽及nephrin和podocin表达均减少,随着病变加重,这种变化愈明显。足细胞病变不仅导致大量蛋白尿的发生,而且还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蛋白尿
下载PDF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现状 被引量:13
8
作者 钟永 蒲佳曦 +6 位作者 敖翔 彭卫生 张哲 李晓照 肖湘成 周巧玲 肖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新导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管通路选择和并发症。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8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rt...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新导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管通路选择和并发症。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8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tiovenous fistula,AVF)的患者占87.60%、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占12.40%。新导入患者61例,首次透析采用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的患者占80.33%,AVF占8.19%,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占9.84%,动静脉穿刺占1.64%。AVF选择吻合血管依次为腕桡动脉-头静脉(76.55%)、肱动脉-头静脉(11.06%)、前臂中段桡动脉-头静脉(7.08%)、肱动脉-肘正中静脉和肱动脉-贵要静脉(5.31%)。AVF发生并发症占总AVF透析人数的34.07%,其中动脉瘤占24.34%。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绝大多数采用AVF,而新导入透析患者中使用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者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并发症
下载PDF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6和MCP-1表达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仁发 周巧玲 +2 位作者 彭卫生 肖洲 何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6和MCP-1的表达,研究肾IR I的炎症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Spras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通过摘除右肾,夹闭左肾蒂60 min的方法建立肾I/R大鼠模型。Sham... 目的观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6和MCP-1的表达,研究肾IR I的炎症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Spras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通过摘除右肾,夹闭左肾蒂60 min的方法建立肾I/R大鼠模型。Sham组大鼠摘除右肾后未夹闭左肾蒂,组内分为I/R后24 h、48 h及72 h 3个时间点,分别在上述时间点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大鼠肾功能BUN和Scr水平;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肾组织MCP-1蛋白的变化。结果肾IRI诱导血清BUN、Scr、TNF-α及IL-6水平显著增高,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均于再灌注后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sham组大鼠24 h、48 h及72 h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肾IRI后存在炎症过程,且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转化为炎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过程 SD大鼠
下载PDF
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抑制klotho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巧玲 林书典 +4 位作者 彭卫生 敖翔 武蓉 成小苗 汤天凤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调控klotho基因表达的机制,探讨缬沙坦(valsartan)对其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与干预药物共培养。(1)按AngⅡ浓度梯度0(对照组)、10^-9、10、10^-7、10^-6、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调控klotho基因表达的机制,探讨缬沙坦(valsartan)对其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与干预药物共培养。(1)按AngⅡ浓度梯度0(对照组)、10^-9、10、10^-7、10^-6、10^-5mol/L和时间梯度0(对照组)、3、6、12和24h分组培养,用RT—PCR检测klotho mRNA的表达水平。(2)按Valsartan浓度梯度0(对照组)、10^-9、10^-7、10^-5和10^-3mol/L分组培养,RT—PCR检测klotho mRNA的表达。(3)设对照组、AngⅡ(10。mol/L)组、AngⅡ(10^-7mol/L)+Valsartan(10^-5mol/L)组和Valsartan(10^-5mol/L)组,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klotho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AngⅡ对klotho mRNA表达呈量效抑制关系,但在时效关系上,klotho在3h点被AngⅡ抑制(P〈0.05),6~12hklotho 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而24h后klotho mRNA表达减少,呈明显抑制状态(P〈0.05)。(2)不同浓度Valsartan对klotho 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ngⅡ可明显抑制klotho表达(P〈0.05),给予Valsartan阻断AngⅡ作用后,klotho表达增高(P〈0.05),而Valsartan本身对klotho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AngⅡ对klotho基因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Valsartan可拮抗AngⅡ对klotho基因的抑制作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是AngⅡ调控klotho基因表达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基因 血管紧张素Ⅱ 缬沙坦
下载PDF
肾损伤分子1在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7
11
作者 何楠 周巧玲 +4 位作者 洪学敏 敖翔 彭卫生 毛立新 唐荣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尿液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及ICU住院的AKI患者、5·12汶川地震... 目的观察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尿液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及ICU住院的AKI患者、5·12汶川地震伤员、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尿液及临床表现等资料。按照RIFLE标准,将住院治疗患者分为轻度AKI组20例、中重度AKI组25例;另外,地震外伤组25例、ESRD组2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KIM-1,比色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对尿KIM-1与尿NAG、血清SOD及MDA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尿KIM-1在AKI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ESRD组比较,轻度AKI组和中重度AKI组,尿KIM-1均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中、重度AKI组较轻度AKI组尿KIM-1升高更明显(P<0.05);尿KIM-1与NAG酶、血清SOD及MDA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尿KIM-1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P<0.01)。ESRD组尿KIM-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震外伤组尿KIM-1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AKI发生时,检测尿中KIM-1有助于AKI的早期临床诊断。AKI患者尿中KIM-1升高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分子1 急性肾损伤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肾小管上皮细胞Klotho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唐荣 周巧玲 +3 位作者 彭卫生 汤天凤 涂珊 敖翔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后Klotho、p53、p21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高血压肾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AngⅡ按浓度梯度0(对照组)、10-10、10-9、10-8、10-7、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后Klotho、p53、p21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高血压肾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AngⅡ按浓度梯度0(对照组)、10-10、10-9、10-8、10-7、10-6mol/L分组培养NRK-52E24h,确定适宜干预浓度后,按时间梯度0h、6h、12h、18h、24h分组培养确定最佳干预时间。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Klotho、p53、p21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AnnexinV-FITC双染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AngⅡ干预NRK-52E浓度增高(10-10mol/L~10-6mol/L)及作用时间延长(6h~24h),Caspase-3活性逐渐增高,凋亡率逐渐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Klotho表达明显下调,p53和p21表达上调,Caspase-3活性增高,凋亡率增加(P<0.01)。结论:AngⅡ可通过抑制Klotho表达,增加p53和p21的表达,活化Caspase-3,从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凋亡,这可能是其在高血压肾损害肾小管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基因 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金属基质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和调控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巧玲 杨敬华 +2 位作者 彭卫生 王衍慧 刘抗寒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观察STZ鼠肾组织及高糖状态下正常人类系膜细胞(NHMC)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金属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状况及磷酸肌酸激酶(PKC)抑制剂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DN)时PKC抑制剂在细胞外基质降解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STZ鼠肾组织及高糖状态下正常人类系膜细胞(NHMC)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金属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状况及磷酸肌酸激酶(PKC)抑制剂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DN)时PKC抑制剂在细胞外基质降解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PKC抑制剂组。PKC抑制剂组采用根皮素10mg/(kg.d)混悬液灌胃进行干预。第8周处死大鼠(每组6只)。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MMP-9、TIMP-1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肾脏组织PKC活性。体外实验,将NHMC置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将NHMC分为N组(对照组):糖浓度5mmol/L,H组(高糖组):糖浓度30mmol/L,P组(高糖加PKC抑制剂):糖浓度30mmol/L加chelery thrine chloride 10-5mmol/L,M组(甘露醇组):甘露醇30mmol/L。于培养24、48、72h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增值。采用ELISA方法检测四组PKC活性。分别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MP-9、TIMP-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DN模型组尿蛋白排泄明显增加(P<0.01),血肌酐上升(P<0.05),PKC活性明显增高,MMP-9和TIMP-1出现表达,MMP-9/TIMP-1比值降低。PKC抑制剂干预后其尿蛋白排泄明显减少,血肌酐水平降低,PKC活性下降,MMP-9、TIMP-1表达上调,其MMP-9/TIMP-1比值增高。体外实验中,高糖能促进NHMC增殖,且NHMC的增殖状况随时间的递增而明显增加。高糖(30mmol/L)能增加系膜细胞PKC的活性,MMP-9、TIMP-1较高表达,MMP-9/TIMP-1比值降低。而PKC抑制剂使PKC的活性降低同时,MMP-9、TIMP-1表达上调,MMP-9/TIMP-1比值增高。结论:高糖可诱导PKC活性,PKC抑制剂能使MMP-9、TIMP-1表达上调,MMP-9/TIMP-1表达比值升高,推测PKC的活性状况可影响DN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金属基质蛋白酶9 金属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磷酸肌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立平 周巧玲 +4 位作者 彭卫生 刘抗寒 欧阳春 吴晓英 尹红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DN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洛沙坦干预组及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观察尿蛋白排泄量,用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DN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洛沙坦干预组及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观察尿蛋白排泄量,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用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各干预组DN鼠尿蛋白排泄均减少。(2)联合干预组对足细胞超微结构及nephrin、podocin下调的改善作用优于单药干预组。结论:罗格列酮与洛沙坦联合用药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优于单种药物治疗,其机制部分与改善足细胞超微结构及上调nephrin、podoci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噻唑烷二酮类 洛沙坦 大鼠 足细胞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3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荣 周巧玲 +1 位作者 敖翔 彭卫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nephrotic syndrome with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NSP)的临床特征、对母婴的影响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间住院的23例NSP产妇(NSP组)及除NSP...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nephrotic syndrome with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NSP)的临床特征、对母婴的影响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间住院的23例NSP产妇(NSP组)及除NSP以外的68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总结NSP的临床特征及对母婴的影响。结果NSP组产妇的发病年龄、发病孕周、终止妊娠时的孕周、血浆清蛋白、血胆固醇、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P组产妇腹腔积液、子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视网膜脱离、脑水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P组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新生儿宫内窘迫、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P发病孕周早,对母婴危害大,应重视对其早期诊治,并以综合治疗为主,适时终止妊娠,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期 肾病综合征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荣 周巧玲 +2 位作者 彭卫生 敖翔 甘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经皮颈内静脉长期置管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置管术... 目的:探讨经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经皮颈内静脉长期置管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置管术后情况、导管的使用情况、常见并发症的防治、透析充分性评价等。结果(1)实施颈内静脉长期置管18例次,其中3例为重新置管,置管成功率100%。(2)导管相关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置管处局部渗血;1例出现导管出口感染,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患者出现导管血栓形成;2例诊断导管纤维鞘形成;1例因人为损坏出现导管破裂。经过相应处理后均使问题得到解决。(3)导管使用期限:本组患者长期导管使用时间为4~41个月,除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3例为重新置管,余患者仍继续使用。(4)透析充分性评价:15例患者平均尿素下降率为72%,平均尿素清除指数达1.54。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老年血透患者,使用颈内静脉长期导管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置管及导管护理技术、加强健康宣教,能延长导管使用年限,减少导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颈内静脉 长期导管 老年人
下载PDF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淋巴细胞DNA修复能力和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晓敏 彭卫生 刘桂英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 探讨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免疫状况。方法 对活动性肺结核 77例 ,肺外结核病 15例 ,健康组 2 5例 ,分别测定静脉血淋巴细胞DNA修复能力、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结果 肺结核组患者淋巴细胞DNA修复能力为 (2 0 9.82± 12 2 .5 6)cpm ... 目的 探讨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免疫状况。方法 对活动性肺结核 77例 ,肺外结核病 15例 ,健康组 2 5例 ,分别测定静脉血淋巴细胞DNA修复能力、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结果 肺结核组患者淋巴细胞DNA修复能力为 (2 0 9.82± 12 2 .5 6)cpm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为 (740 6.5 7± 4112 .65 )cpm ,明显低于健康组 (P <0 .0 1~ 0 .0 5 )。肺外结核组患者淋巴细胞DNA修复能力为 (2 45 .87± 117.81)cpm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为 (6885 .70± 3 3 0 7.75 )cpm ,明显低于健康组 (P <0 .0 1~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结核病 淋巴细胞 DNA修复能力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肾内科八年制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荣 彭卫生 +1 位作者 张影莉 周巧玲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6期520-522,共3页
八年制教学是我国为培养达到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水平的高层次人才而建立的一种教育模式。结合八年制医学生的特点,在肾内科见习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见习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模式相结合,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思维... 八年制教学是我国为培养达到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水平的高层次人才而建立的一种教育模式。结合八年制医学生的特点,在肾内科见习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见习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模式相结合,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临床操作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肾内科见习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内科 八年制医学教育 多元化教学模式 临床见习
下载PDF
洛沙坦对人类正常系膜细胞及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环氧化酶2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巧玲 彭卫生 +2 位作者 保元裕一郎 刘志纯 杨敬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0-799,共10页
目的:观察高糖及洛沙坦对正常人类系膜细胞(NHMCs)增殖及环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及洛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环氧化酶(COX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采用高糖培养NHMCs,分二组(洛沙坦组,非干预组),用WST-1... 目的:观察高糖及洛沙坦对正常人类系膜细胞(NHMCs)增殖及环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及洛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环氧化酶(COX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采用高糖培养NHMCs,分二组(洛沙坦组,非干预组),用WST-1法检测NHMCs增殖,Western印迹和RT-PCR检测COX2表达。体内实验采用链脲菌素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洛沙坦干预4周后,分别检测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尿血栓素B2(TXB2)、24 h尿蛋白定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肾脏COX2及TGF-β1表达。结果:洛沙坦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糖引起的NHMCs增殖,同时还能减少高糖及低糖引起的NHMCs的COX2高表达;体内实验中,DN大鼠组肾体质量指数、尿TXB2和24 h尿蛋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洛沙坦能减少DN大鼠肾体质量指数、尿TXB2、24小时尿蛋白,同时显著抑制肾组织COX2和TGF-β1表达。结论:洛沙坦能减少NHMCs的COX2表达,在高糖条件下更为明显。洛沙坦能抑制DN大鼠肾组织COX2和TGF-β1表达,从而改善DN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 人类正常系膜细胞 糖尿病肾病 洛沙坦
下载PDF
肺结核病化疗中赫氏反应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丽玲 彭卫生 +1 位作者 刘桂英 何惠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477-479,共3页
目的 与国内学者共同讨论赫氏反应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界定、鉴别诊断要点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有关问题。方法 查阅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其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61 4例中临床表现有 :病灶暂时扩大增多 2 89例 (47% ) ,胸膜炎 1 6... 目的 与国内学者共同讨论赫氏反应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界定、鉴别诊断要点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有关问题。方法 查阅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其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61 4例中临床表现有 :病灶暂时扩大增多 2 89例 (47% ) ,胸膜炎 1 60例 (2 6 .2 % ) ,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59例 (9.6 % ) ,发热 48例 (7.8% ) ,腹膜炎、腹腔淋巴结肿大 1 5例 (2 .4% ) ,心包炎 1 2例 (2 % ) ,咯血 1 1例 (1 .9% ) ,颈部淋巴结肿大软化 8例 (1 .3 % ) ,痰菌持续阳性 5例 (0 .8% ) ,结核性脑膜炎 4例 (0 .7% ) ,脊柱结核 2例 (0 .3 % )。化疗第一个月发生 72例 (1 6 % ) ,第二个月发生 2 2 0例 (49% ) ,第三个月发生 1 4 0例 (31 .2 % ) ,3个月后出现 1 6例 (3 .2 % )。临床症状第一个月消失 62例(1 3 .8% ) ,第二个月消失 2 64例 (59% ) ,第三个月消失 1 0 5例 (2 3 .2 % ) ,三个月后消失 1 8例 (4% )。结论 提出了新的诊断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病 化疗 赫氏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