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Y-ESO-1抗原与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彭吉润 冷希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1-377,共7页
NY-ESO-1抗原是肿瘤-睾丸抗原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广泛表达,并且是迄今发现的最具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可以在NY-ESO-1表达阳性的肿瘤患者体内引起自发性体液免疫反应和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因此,NY-ESO-1被认为是最好... NY-ESO-1抗原是肿瘤-睾丸抗原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广泛表达,并且是迄今发现的最具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可以在NY-ESO-1表达阳性的肿瘤患者体内引起自发性体液免疫反应和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因此,NY-ESO-1被认为是最好的肿瘤候选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最具发展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有关NY-ESO-1抗原以及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NY-ESO-1 肿瘤-睾丸抗原 肿瘤疫苗
下载PDF
肿瘤-睾丸抗原与肿瘤免疫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吉润 郭立民 +1 位作者 陈红松 冷希圣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9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睾丸抗原 LYMPHOCYTE MAGE基因 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 恶性黑色素瘤 家族成员 肿瘤特异性抗原 自身肿瘤细胞 X染色体
下载PDF
RT-PCR技术在肝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吉润 李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3期252-255,共4页
关键词 RT-PCR技术 肝癌 肿瘤细胞 检测 外周血
下载PDF
改良法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39
4
作者 翁山耕 冷希圣 +6 位作者 魏玉华 彭吉润 郑恩涛 程继华 张佑彬 吕建锋 杜如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 :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s,HS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使之简便易行 ,高效可靠。方法 :采用肝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 ,低速离心去除肝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 ,采用台盼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 ,desmin加GFA... 目的 :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s,HS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使之简便易行 ,高效可靠。方法 :采用肝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 ,低速离心去除肝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 ,采用台盼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 ,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HSC纯度。结果 :采用改良法 ,每只大鼠的HSC得率为( 2 .5 4± 0 .13)× 10 7个 ,细胞活率为 ( 98.8± 0 .7) % ,高于旧方法的HSC得率 [( 2 .18± 0 .18)× 10 7个 ,P <0 .0 1]和活率 ( 94.3± 0 .6 ) % ,P <0 .0 1]。用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 ,HSC纯度为 ( 96 .8± 1.0 ) % ,高于单用desmin鉴定的纯度 ( 91.8± 2 .2 ) % (P <0 .0 1)。结论 :改良的大鼠HSC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易行又经济 ,在保证纯度的同时 ,提高了得率和活率。采用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细胞纯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肝硬化 病因学 分离 培养 鉴定
下载PDF
大鼠肝星状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冷希圣 翁山耕 +3 位作者 李涛 魏玉华 彭吉润 杜如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 建立并鉴定肝星状细胞 (HSC)细胞系。 方法 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的HSC ;通过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后建立 1株细胞系 ,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倍增时间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绘制、染色体分... 目的 建立并鉴定肝星状细胞 (HSC)细胞系。 方法 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的HSC ;通过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后建立 1株细胞系 ,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倍增时间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绘制、染色体分析、双层软琼脂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RT PCR检测、聚硅酮膜培养法观测HSC的收缩等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 HSC细胞系已传了 78代 ,保持着肌成纤维样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细胞倍增时间为 36 5h ;细胞的染色体众数 4 2条 ,为正常大鼠体细胞的染色体表型 ;双层软琼脂培养未见细胞克隆形成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 ,细胞系表达Desmin、GFAP、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 SMA、iNOS、ICAM 1、TGF α ;RT PCR检测表明 ,该细胞系表达TGF β、ICAM 1;聚硅酮膜培养法显示 ,HSC细胞系能在ET 1作用下产生收缩反应。结论 HSC细胞系符合建系标准 ,是 1株新建立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 ,命名为rHSC 99,可作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实验研究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星状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计算机行肝脏CT断层三维重建及测量在肝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茂春 彭吉润 +2 位作者 冷希圣 朱继业 杜如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 探讨利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及其在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5例肝癌患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 目的 探讨利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及其在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5例肝癌患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除的受体实测肝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 46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 ( 983 .3 3± 2 0 6.11)cm3 ,同组实测平均肝脏体积为 ( 90 4.93± 2 0 9.5 6)cm3 ,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969) ,本方法测值的平均误差为 8.66%。本方法三维重建肝形状与切除同例肝标本实际形状基本相似。可任意角度旋转来观察三维重建肝。可以在重建肝脏同时重建肿物。当肿物被周围组织遮挡显示不清时 ,可用半透明显示法对肝脏进行半透明处理。同时 ,可测定肿物的体积及预计肝切除后的预留肝量。结论 运用该方法在个人电脑上实现肝脏连续CT断层图像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准确性较高。对术前明确肝肿瘤范围 ,正确选择手术术式 ,预测手术进程以及对肝病患者的随访和疗效判定 ,活体肝移植供受体匹配选择都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三维重建 肝体积 计算机辅助诊断 CT断层扫描
下载PDF
利用质谱技术对肝癌组织中自然呈递的MAGE表位进行鉴定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迈 彭吉润 +4 位作者 王红霞 钟朝辉 郭晏同 潘秀英 冷希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利用质谱检测技术和差异比较方法,对肝癌组织中自然呈递的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elanomaantigengene,MAGE)表位进行鉴定分析.方法:肝癌细胞和癌旁无瘤肝细胞取自同1例肝癌患者,弱酸洗涤法分离肝癌细胞和肝细胞表面所有肽段;利用表位... 目的:利用质谱检测技术和差异比较方法,对肝癌组织中自然呈递的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elanomaantigengene,MAGE)表位进行鉴定分析.方法:肝癌细胞和癌旁无瘤肝细胞取自同1例肝癌患者,弱酸洗涤法分离肝癌细胞和肝细胞表面所有肽段;利用表位预测法挑选出HLA—A2限制的MAGE-1,MAGE-3理论侯选肽作为质谱筛选目标;利用弱酸洗涤法从肝癌细胞和肝细胞表面分离肽段,这些肝癌细胞和肝细胞都来自同1例肝癌患者.然后用HPLC分离纯化这些肽段,并将二种细胞的各峰段(fractions)进行差异比较,挑选出肿瘤特异性的峰段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经表位预测,共选出80条目标肽.从肝癌细胞样品中检测出2条自然呈递的MAGE抗原肽:FLWGPRALV(MAGE-3271-279)和FPSLREAAL(MAGE-1294-302),他们分别来自HCC的峰45.246和峰34.801,m/z分别为1058.49和1003.62.结论:这是首次从肿瘤组织中分离、鉴定出自然呈递的MAGE抗原表位.本实验证实质谱检测法可以对组织中自然呈递的肿瘤相关抗原表位进行快速准确检测,而检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对于表位的鉴定和肿瘤疫苗的设计部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技术 肝癌组织 自然呈递 MAGE表位 鉴定
下载PDF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体积测量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茂春 冷希圣 +2 位作者 彭吉润 朱继业 杜如昱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86-588,592,共4页
目的 探讨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及其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 目的 探讨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及其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除的受体实测肝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 (983 .3 3± 2 0 6.11)cm3 ,同组实测平均肝脏体积为 (90 4.93±2 0 9.5 6)cm3 ,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969,P<0 .0 1) ,本方法测定值的平均误差为 8.66%。正常对照组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 (12 87.0 0± 96.18)cm3 ,与其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r值分别为 0 .845、0 .83 3和 0 .93 2 ,P<0 .0 1)。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体积与Child Pugh分级有关 ,C级患者肝脏体积明显小于B级者 ;也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496,P<0 .0 1) ,与总胆红素水平 (r =-0 .493 ,P<0 .0 1)及凝血酶原时间 (r =-0 .5 17,P<0 .0 1)呈显著负相关 ,与ALT值 (r =0 .2 0 6,P>0 .0 5 )、门静脉压力 (r =-0 .0 93 ,P =0 .5 3 9)及门体自然分流指数 (r =0 .0 44 ,P =0 .769)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运用该方法对肝脏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门静脉高压症 肝体积 测量
下载PDF
单中心125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杰 栗光明 +4 位作者 王福顺 李澍 彭吉润 朱继业 冷希圣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Child-Pugh分级和吲哚氰绿(ICG)15分钟潴留率(ICGR15)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经开腹手术和消融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与ICGR15水平分... 目的探讨Child-Pugh分级和吲哚氰绿(ICG)15分钟潴留率(ICGR15)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经开腹手术和消融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与ICGR15水平分组,总结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开腹手术治疗组105例,全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占2.9%),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其中A级55例,ICGR15>20%死亡1例;B级49例,ICGR1510%~20%和>20%各死亡1例;C级1例,ICGR1510%~20%术后恢复良好。消融手术治疗组20例,全麻下手术,A级、B级病人ICGR15不同,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在Child-Pugh分级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肝储备功能评估如ICG试验,有助于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硬化 肝脏储备功能 吲哚氰绿储留率
下载PDF
肝脏恶性肿瘤消融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刚 朱卫华 +3 位作者 阿民布和 孙志鹏 闫巍 彭吉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消融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行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和微波消融术的患者354例,术后感染者为病例组,未感染者为对照组,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结果354例肝脏肿瘤消...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消融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行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和微波消融术的患者354例,术后感染者为病例组,未感染者为对照组,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结果354例肝脏肿瘤消融患者行消融术454次,术后发生感染17例(3.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类型中原发、肿瘤个数中单个、腹部手术类型中肝切除术是肝脏肿瘤消融术后发生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肝脏肿瘤消融术后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发肝脏肿瘤、转移性肿瘤、胆肠吻合术是肝脏肿瘤消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消融术 感染
下载PDF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解宝江 郑晟旻 彭吉润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4期3711-3712,共2页
目的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并将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与预后等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消化道恶... 目的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并将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与预后等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与正常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消化道肿瘤各类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与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对病情的发生、发展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肿瘤 25-羟基维生素D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樊庆 宫轲 +9 位作者 张能维 朱斌 刘晨 张东东 杜德晓 尹刚 许光中 孙志鹏 闫巍 彭吉润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9期3-4,共2页
虽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出已有7年,但调查发现实施规范化培训制度过程尚未达到住院医师培训目标的要求,培训质量亟待提高。我院外科教研室在开展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工作中,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研究中,培训质量不... 虽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出已有7年,但调查发现实施规范化培训制度过程尚未达到住院医师培训目标的要求,培训质量亟待提高。我院外科教研室在开展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工作中,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研究中,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 培训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应用广谱抗体CK3-6H5检测细胞角蛋白在人类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鑫 魏玉华 +6 位作者 彭吉润 郭立民 赵丽君 公磊 王卉 李澍 冷希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8期995-998,共4页
目的应用广谱抗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抗体CK3-6H5检测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CK的表达,并研究应用此抗体检测血液循环中此类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方法应用CK3-6H5标记QGY-7703等26种人类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人Burkitt淋... 目的应用广谱抗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抗体CK3-6H5检测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CK的表达,并研究应用此抗体检测血液循环中此类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方法应用CK3-6H5标记QGY-7703等26种人类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以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显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中CK的表达情况;以表达CK的人肝癌细胞系QGY-7703作为靶细胞,以不同的比例分别掺入到健康志愿者PBMC中,以免疫磁珠去除CD45+的白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富集,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CK+CD45-肿瘤细胞数目,分析用CK3-6H5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敏感性。结果所有上皮组织来源肿瘤细胞系均表达CK,而健康志愿者和淋巴瘤细胞系Raji、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中未检测到CK表达。当向2×108个PBMC中掺入20个QGY-7703细胞时,经免疫磁珠富集后,行FACS分析,仍能检测到12个肿瘤细胞。结论CK3-6H5抗体复合物可以识别常见的上皮来源的肿瘤,应用CK3-6H5抗体标记肿瘤细胞,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技术,可以用于有效检测外周血中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细胞角蛋白 流式细胞技术
下载PDF
浅谈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与提高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勇 高娜娜 +3 位作者 杨朵 彭吉润 宫轲 崔磊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96-98,共3页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本单位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建立起了一整套促进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体系。在基础的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同时,研究生临床...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本单位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建立起了一整套促进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体系。在基础的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同时,研究生临床实际诊断、治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型研究生 科研能力 培养
下载PDF
转导S基因的树突状细胞对肝癌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磊 冷希圣 +2 位作者 朱继业 彭吉润 李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2032-2034,共3页
目的: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S 基因)转导树突状细胞(DC),观察 DC 在体外诱导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探讨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 DC 作为肿瘤疫苗激发特异性抗肝癌免疫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 DC,每例分为单... 目的: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S 基因)转导树突状细胞(DC),观察 DC 在体外诱导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探讨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 DC 作为肿瘤疫苗激发特异性抗肝癌免疫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 DC,每例分为单纯培养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导组和 S 基因转导组培养.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含有 S 基因和 GFP 的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S 和 rAAV-GFP,转导相应组的 DC,转导成功后再诱导来自同一患者的淋巴细胞.通过 IFN-γ分泌检测法测定诱导后的淋巴细胞对表达表面抗原的细胞株HepG2215的免疫杀伤情况.结果:构建的 rAAV-S 和 rAAV-GFP 分别成功的转导树突状细胞.诱导后测定 S 转导组、GFP 转导组和单纯培养组淋巴细胞中分别有31.99±5.71%、9.90±1.53%和2.49±0.91%的细胞能够分泌 INF-γ.三组结果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间的 t 值分别为10.99、13.49、9.88).结论:转导 S 基因的树突状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基因工程制备的 DC 可作为特异性肿瘤疫苗应用于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导 S基因 树突状细胞 肝癌 细胞免疫功能 基因工程
下载PDF
肝体积的计算机测量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茂春 朱继业 +2 位作者 彭吉润 冷希圣 杜如昱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 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 :探讨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 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除的病肝实测肝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 4 6例肝硬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 (983.33± 2 0 6 .11)cm3,同组实测平均肝脏体积为 (90 4 .93± 2 0 9.5 6 )cm3,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γ =0 .96 9,P <0 .0 1) ,本方法测值的平均误差为 8.6 6 %。本法测得正常对照组平均肝脏体积为(12 87.0 0± 96 .18)cm3,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γ分别为 0 .84 5、0 .933、0 .932 ,均有显著性 (P <0 .0 1)。由体表面积推导正常人群标准肝脏体积公式为 :LV(cm3) =5 70 .1×体表面积 (m2 ) +16 8.8。结论 :运用该方法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准确性较高。结合本方法测量和运用标准肝脏体积公式计算后所获得的资料 ,能客观地定量评价病肝体积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体积 计算机测量 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T 肝脏疾病
下载PDF
51例意外胆囊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大方 高杰 +4 位作者 李澍 彭吉润 栗光明 朱继业 冷希圣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分析意外胆囊癌(UG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1990年6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1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手术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意外胆囊癌均经冰冻或石蜡... 目的 分析意外胆囊癌(UG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1990年6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1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手术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意外胆囊癌均经冰冻或石蜡切片病理证实,其中腺癌47例(92.2%),鳞癌2例(3.9%),神经内分泌癌1例(2.0%)及小细胞癌1例(2.0%);根据Nevin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13例,Ⅲ期15例,Ⅳ期16例,Ⅴ期2例;31例(60.8%)改行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18例(35.3%)仅行胆囊切除术,另有2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随访33例(64.7%),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3月(2 ~ 60月);Nevin分期(P=0.001)、手术方式(P=0.026)是影响UGC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治手术组患者较非根治手术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3,P<0.05).结论 绝大多数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病理诊断为腺癌,行根治手术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应根据病理分期,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胆囊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肿瘤-睾丸抗原SPANX-C基因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力 牟东成 +1 位作者 彭吉润 冷希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10-1814,共5页
目的:检测肿瘤-睾丸抗原SPANX-C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预测SPANX-C/HLA-A2限制性CTL表位.为HCC的免疫治疗寻找新的靶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HCC患者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对照组织(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 目的:检测肿瘤-睾丸抗原SPANX-C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预测SPANX-C/HLA-A2限制性CTL表位.为HCC的免疫治疗寻找新的靶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HCC患者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对照组织(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SPANX-C基因mRNA进行检测,随机选取RT-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超基序法和量化基序法联合预测SPANX-C/HLA-A2限制性CTL表位.结果:在所检测的115例HCC组织中有70例(60.9%)表达SPANX-C基因mRNA,癌旁组织和20例对照肝组织均不表达.SPANX-C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等临床指标无相关性(P>0.05).用基序预测法筛选出5个HLA-A2限制性CTL表位(9肽),其中SPANX-C51-59(LVVRYRRNV)与HLA-A2分子具有较高结合力.结论:SPANX-C基因mRNA在HCC组织中呈高频率特异性表达,并存在HLA-A2限制性CTL表位,有望用于HCC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睾丸抗原 SPANX-C 肝细胞癌 细胞毒T淋巴细胞表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2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卫华 张大方 +5 位作者 郑晟旻 金仲田 甘丽云 李澍 冷希圣 彭吉润 《腹部外科》 201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4例共70个病灶。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6岁(44-78岁)。所有病灶的直径均在0.8~5.0cm,患者总共接受了3...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4例共70个病灶。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6岁(44-78岁)。所有病灶的直径均在0.8~5.0cm,患者总共接受了30次微波消融手术。经皮穿刺微波消融19次共35个病灶;开腹消融11次共35个病灶。定期随访观察消融效果,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7%。11次开腹微波消融术术中B超发现45个病灶,多于术前B超发现的38个病灶和CT检查发现的35个病灶。11次开腹微波消融术后1个月病灶均完全坏死,19次经皮微波消融术后1个月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88.6%(P=0.122)。直径≤3.0cm的病灶坏死率为96.4%,3.1~5cm的病灶坏死率为85.7%(P=0.212)。24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8-75个月。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19例经皮消融的患者分别有3例和10例出现肝内新发转移灶,而开腹消融术后复发者分别为0例和1例(P=0.046)。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4.3%、23.3%。结论开腹微波消融术后较经皮消融早期肝内新发转移灶的发生率较低。微波消融是治疗直径≤5cm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微波消融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CT9基因mRNA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万祥 欧阳晓辉 +2 位作者 孟兴凯 彭吉润 冷希圣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9(CT9)基因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5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T9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例RT-PCR扩增产物的目的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9(CT9)基因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5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T9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例RT-PCR扩增产物的目的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45例肝细胞癌患者中,23例表达CT9mRNA,表达阳性率为51.1%,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则均为阴性;3例DNA测序结果表明RT-PCR产物确为CT9cDNA。CT9 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HBV和HCV感染无相关性(P>0.05)。结论CT9 mRNA在肝细胞癌中呈高比例、特异性表达,可望成为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理想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睾丸抗原9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