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3 位作者 邓进 李彦林 龚跃昆 李世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1-664,共4页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iphasic ceramic biologic bone,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iphasic ceramic biologic bone,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培养形成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股骨头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FHN)模型病灶清除区缺损,评价该组织工程骨修复FHN的效果。方法取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6侧。A组:空白对照组;B组:植入BCBB/BMP/bFGF;C组:植入BCBB/BMP/bFGF/MSCs;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4只。行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钙含量及钙磷比检测、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A组8周和12周各有一侧股骨头塌陷;B组2周时纤维结缔组织生长活跃;C、D组12周时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②X线评分:12周时,B、C、D组优于A组(P<0.05),但B、C、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组织学新骨形成面积比较:4、8、12周时C组优于B组(P<0.05),C、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X射线能谱分析:2、4、8周时B、C组钙含量及钙磷比显著大于D组(P<0.05)。⑤2、4周和8周时,B、C组血管面积大于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工程骨BCBB/BMP/bF-GF/MSCs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效果优于BCBB/BMP/bFGF,与自体松质骨移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双相陶瓷生物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基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6 位作者 李彦林 修晓光 赵宏斌 龚跃昆 赵学凌 李世和 胡蕴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96-1498,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并了解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将浓度为1×106/ml的第3代MSCs接种于复合有I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kprotein,BMP)和碱性... [目的]制备一种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并了解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将浓度为1×106/ml的第3代MSCs接种于复合有I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kprotein,BM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双相陶瓷生物骨(bniphaskceramicbioiogicbone,BCBB)上,联合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测定光密度(OD)值,了解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BCBB/BMP/bFGF的细胞相容性。[结果]BCBB孔内充满I型胶原、BMP及bF-GF。MSCs在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BCBB/BMP/bFGF上黏附生长,第6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细胞层,增殖达稳定状态。[结论]该研究制备的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BCBB/BMP/bFGF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陶瓷生物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基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微波加热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最适宜的温度和时间筛选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4 位作者 邓进 耿承奎 李彦林 龚跃昆 李世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43-3147,共5页
背景:目前股骨头坏死模型还不能很好地模拟临床股骨头坏死情况,利用微波灭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是其具体的标准尚未确定。目的:探讨微波灭活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适宜温度和时间。方法:将48只大白兔按数字随机法分为4组,将微波天线... 背景:目前股骨头坏死模型还不能很好地模拟临床股骨头坏死情况,利用微波灭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是其具体的标准尚未确定。目的:探讨微波灭活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适宜温度和时间。方法:将48只大白兔按数字随机法分为4组,将微波天线插入兔股骨头,4组分别以不同的时间(10,20min)和温度(50,55,60℃)进行股骨头微波灭活,灭活后即刻、1,2,4,8和12周,观察兔行为、利用X射线、MRI检测股骨头影像,并观察股骨头切片的组织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50℃10min条件微波灭活1周后,部分兔股骨头骨髓组织凝固变性,8周时坏死骨小梁及骨髓组织完全吸收。55℃10min微波灭活1周后,兔股骨头骨髓组织凝固,2周时股骨头出现T1相信号减低、T2相信号增高区,4周时坏死与修复同时进行,12周时骨修复停止,骨坏死继续,股骨头开始塌陷。50℃20min和60℃10min微波灭活8周后,所有兔股骨头塌陷变形。由此认为,采用55℃10min微波灭活股骨头是制作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适宜温度和时间,其股骨头变化符合临床病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微波 模型 温度 时间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微波灭活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最适宜灭活温度和作用时间的筛选(英文) 被引量:7
4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4 位作者 邓进 龚跃昆 赵学凌 李彦林 李世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0-393,共4页
背景:理想的股骨头坏死模型是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基础,但到目前为止,仍无一种模型制作方法得到公认。目的:观察不同灭活温度和时间兔股骨头的坏死和修复情况,分析微波灭活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适宜温度和时间。设计:随机对... 背景:理想的股骨头坏死模型是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基础,但到目前为止,仍无一种模型制作方法得到公认。目的:观察不同灭活温度和时间兔股骨头的坏死和修复情况,分析微波灭活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适宜温度和时间。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9/2005-11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只,雌雄不拘,由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微波灭活所用GW-92C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由格兰德医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生产。方法:将48只大白兔共96侧股骨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4侧股骨头:50℃10min微波灭活组,55℃10min微波灭活组,50℃20min微波灭活组,60℃10min微波灭活组。应用多功能治疗仪进行微波灭活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作用温度及时间同分组。主要观察指标:分于术后即刻,1,2,4,8和12周6个时间点进行指标观察,每个时间点2只兔(4侧股骨头)。对标本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大体观察。拍摄骨盆正位片,观察股骨头骨小梁排列、有无囊性变、头塌陷及髋关节破坏等。通过MRI检查,观察股骨头有无坏死及坏死范围。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股骨头标本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50℃10min微波灭活组术后1周部分骨髓组织凝固变性,术后8周时坏死骨小梁及骨髓组织完全吸收。55℃10min微波灭活组术后1周骨髓组织凝固,术后2周时股骨头出现T1相信号减低、T2相信号增高区;术后4周时坏死与修复同时进行,术后12周时骨修复停止,骨坏死继续,股骨头开始塌陷。50℃20min微波灭活组、60℃10min微波灭活组:术后8周所有股骨头塌陷变形。结论:55℃作用10min微波灭活股骨头是制作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适宜温度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微波 模型
下载PDF
BCBB/BMP/bFGF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成骨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3 位作者 邓进 龚跃昆 李世和 胡蕴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917-2921,共5页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FHN)模型病灶清除区缺损,评价该复合物修复FHN的成骨作用。方法取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FHN)模型病灶清除区缺损,评价该复合物修复FHN的成骨作用。方法取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6侧。A组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MP/bFGF,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4、8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4只。行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钙含量及钙磷比检测。结果①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A组8周和12周各有1侧股骨头塌陷;B组12周时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依然存在;C组及D组12周时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②X线摄片:A组12周时缺损仍然存在,有1侧股骨头塌陷;B组12周时骨移植区与宿主骨界限仍然存在;C组2周时骨移植区呈高密度影,与宿主骨界限清晰可见,8周时骨移植区密度低于宿主骨,与宿主骨界限模糊;D组12周时骨移植区密度与宿主骨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③组织学新骨形成面积比较:8、12周时C组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X射线能谱分析:2、4和8周时B组、C组钙含量及钙磷比大于D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BCB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适宜新骨长入。BCBB/BMP/bFGF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假如其安全性得到进一步证实,则有望为临床上FHN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双相陶瓷生物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培养基及二维培养条件下向软骨细胞的分化(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1 位作者 邓进 李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5759-5762,共4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诱导为软骨细胞。目的:建立二维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诱导体系,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作为诱导条件的最佳浓度,以及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观察细胞诱...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诱导为软骨细胞。目的:建立二维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诱导体系,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作为诱导条件的最佳浓度,以及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观察细胞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及表型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贵阳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5-09/2006-11在贵阳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4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由贵阳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98.23±7.97)g,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取SD大鼠的股骨及胫骨,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流式细胞术检测鉴定其表面抗原,分别以含1,5,10,15,20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诱导培养基在二维培养条件下对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对照组加入阴性诱导培养基。2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Ⅱ型胶原进行定性检测,采用二甲基亚甲蓝比色法定量检测诱导后细胞外基质糖胺多糖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细胞表面抗原检测、Ⅱ型胶原定性检测及细胞外基质糖胺多糖表达检测。结果:贴壁培养法可分离并纯化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得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4阳性,CD34、CD45阴性。经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形态变为不规则,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5,10,15,2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可见阳性细胞,二甲基亚甲蓝比色法检测显示各实验组细胞外基质糖胺多糖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糖胺多糖明显多于其它剂量组(P<0.01),并且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糖胺多糖的能力与细胞密度呈正相关(r=0.822,P<0.01)。结论: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存在的二维培养条件下,较高的细胞密度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软骨细胞
下载PDF
液氮冷冻建立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彭吾训 龚跃昆 +3 位作者 李世和 李彦林 王鑫 李晓辉 《中国康复》 2005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10只健康成年犬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术后定期行股骨头X线拍片、大体标本观察及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d组织切片见...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10只健康成年犬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术后定期行股骨头X线拍片、大体标本观察及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d组织切片见股骨头坏死,术后3、6周时股骨头坏死和骨修复同时存在,术后12周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见股骨头骨缺损仍然明显。结论液氮冷冻建立的犬股骨头缺损坏死可作为模拟临床手术刮除死骨、植骨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骨缺损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96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吾训 王春庆 +2 位作者 刘钢 李青 邓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66-1567,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经关节突、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至2009年2月收治的9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椎...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经关节突、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至2009年2月收治的9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变化、后凸角变化及并发症。结果得到随访78例,随访2~50个月,平均(16.96±6.88)个月。其中38例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2级(平均1.08±0.35级)。13例术前无神经症状者术后无迟发神经损伤。术后遗留轻度腰背痛6例,2例螺钉松动,无感染。后凸角由术前10°~39°(平均27.43°±6.67°),矫正到术后0°~11°,平均(4.40°±0.82°)(P<0.01),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2%~49%,平均(30.55±6.20)%,恢复至术后78%~100%,平均(94.12±9.45)%(P<0.01)。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严重创伤和感染患者免疫调理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吾训 李昆 +1 位作者 罗开俭 王蕾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治疗对严重创伤和感染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方法临床研究分析108例严重创伤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治疗对严重创伤和感染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方法临床研究分析108例严重创伤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 d。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 d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收集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期间对照组死亡28例,治疗组死亡26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14 d时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脏器功能障碍数、脓毒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升高严重创伤和感染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免疫麻痹,降低脏器功能障碍和脓毒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感染 免疫调理治疗 乌司他丁
下载PDF
BCBB/BMP/bFGF复合物在股骨头坏死修复中的成血管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4 位作者 李彦林 修晓光 龚跃昆 李世和 胡蕴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物在股骨头坏死(FHN)修复中的成血管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的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各16个股骨头...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物在股骨头坏死(FHN)修复中的成血管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的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各16个股骨头。A组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MP/bFGF,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4只。对股骨头进行大体及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并进行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①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A组8、12周时各有1个股骨头塌陷;B组12周时植骨与宿主骨界限依然存在;C、D组12周时植骨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②X线摄片:A组12周时股骨头缺损仍然存在,有1个股骨头塌陷;B组12周时植骨与宿主骨界限仍然存在;C组2周时植骨区呈高密度影,与宿主骨界限清晰可见,8周时植骨区密度低于宿主骨,与宿主骨界限模糊;D组12周时植骨区密度与宿主骨相近,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③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术后各时间点C组血管数和血管面积均大于A、B、D组(P均<0.05)。结论BCBB/BMP/bFGF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双相陶瓷生物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云南红药胶囊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当代医学》 2008年第8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云南红药胶囊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分析14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云南红药胶囊,疗程为14天... 目的观察云南红药胶囊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分析14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云南红药胶囊,疗程为14天。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7天和14天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收集住院期间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期间.对照组死亡3例,治疗组死亡2例,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天和14天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脏器功能障碍数、脓毒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升高严重创伤和感染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HLA—DE水平,从而改善免疫麻痹、降低脏器功能障碍和脓毒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云南红药胶囊 免疫调理治疗
下载PDF
双相陶瓷生物骨的制备和性能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6 位作者 李彦林 修晓光 赵宏斌 龚跃昆 赵学凌 李世和 胡蕴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为研究制备一种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奠定基础。方法:用猪椎骨为原料,低温锻烧后制得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A)的陶瓷化骨(TBC)。将TBC与焦磷酸钠溶液(Na4P2O7.10H2O,NP)混合再次锻烧,制得以磷酸三钙(TCP)和HA为主要成分的双相陶瓷... 目的:为研究制备一种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奠定基础。方法:用猪椎骨为原料,低温锻烧后制得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A)的陶瓷化骨(TBC)。将TBC与焦磷酸钠溶液(Na4P2O7.10H2O,NP)混合再次锻烧,制得以磷酸三钙(TCP)和HA为主要成分的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并观察其结构、检测其成分和抗压强度。结果:BCBB呈白色,为天然网孔状结构,孔径范围462±123μm,孔隙率为59.5±2.5%。蛋白和氮元素含量为0,BCBB主要由79.1%HA和17.4%TCP组成,钙磷原子数量比为1:1.59±0.11,抗压强度应为.30±0.68MPa。结论:该研究制备的BCBB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和骨组织 磷灰石/分析磷酸盐类/分析 牙瓷料 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慢性肩袖损伤的影像学检查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吾训 李世和 +2 位作者 龚跃昆 杨泽华 王鑫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对怀疑有慢性肩袖损伤的病人先进行X线平片检查 ,然后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人再做MRI检查 .通过X线与MRI的结合检查 ,明确肩袖损伤程度和部位 ,外科医生才能决定治疗方案或手术方式 .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慢性 病人 临床意义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检查 MRI检查 才能 发现 怀疑
下载PDF
脱钙骨基质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吾训 杨泽华 +2 位作者 王鑫 龚跃昆 李世和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9-82,共4页
就脱钙骨基质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脱钙骨基质 临床应用 骨诱导 骨传导 影响因素 骨移植材料
下载PDF
复合型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吾训 龚跃昆 李世和 《云南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我们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自制的天然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犬脱抗原松质骨(AECB),并复合具有成骨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具有成血管作用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成复合型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测其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 目的我们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自制的天然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犬脱抗原松质骨(AECB),并复合具有成骨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具有成血管作用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成复合型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测其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供选择的植骨材料。方法将犬松质骨进行一系列理化处理,制成脱抗原松质骨,用化学方法分析其组成成分,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用X线能谱仪测定其钙磷比值,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定,然后用物理方法在材料上复合BMP和bFGF,再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复合情况。结果犬脱抗原松质骨脱钙及有机质洗脱行之有效,保持原骨天然网状孔隙系统及一定力学强度,并且BMP和bFGF能与其有效结合。结论犬脱抗原松质骨BMPbFGF有望为骨缺损、骨坏死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尚需要检测其免疫原性及成骨、成血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抗原松质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一种组织工程骨与自体骨修复股骨头缺损坏死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彭吾训 张爱华 +3 位作者 王蕾 郭兵 吴建华 邓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11,共6页
目的探索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效果,并与自体骨相比较。方法制备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并将其与骨形成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制成AACB/BMP/bFGF复合人工骨。将30只犬60侧股骨头采用液氮冷... 目的探索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效果,并与自体骨相比较。方法制备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并将其与骨形成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制成AACB/BMP/bFGF复合人工骨。将30只犬60侧股骨头采用液氮冷冻建立成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造模后8周,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犬12侧股骨头,A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AACB;C组植入AACB/BMP;D组植入AACB/BMP/bFGF;E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3周、6周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通过大体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染色观察、图像分析、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观察缺损坏死模型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动物均无毒性反应和炎症反应,动物无死亡。12周时X线摄片提示:A组(空白缺损组)缺损依然清晰可见,B组(AACB组)移植区骨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C组(AACB/BMP组)移植区密度不均,D组(AACB/BMP/bFGF组)和E组(自体骨组)移植区骨密度与周围骨组织相当,界限不清。6周时A组新骨形成面积为(2.35±1.14)%,B组为(4.79±1.43)%,C组为(8.67±1.34)%,D组为(32.28±2.17)%,E组为(17.26±1.20)%,D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q=589.51,P=0.00)。12周时A组骨缺损仍然存在,D组骨修复及骨改建已经完成。6周时A组(空白缺损组)血管计数为(2.50±0.58)条,B组(AACB组)为(4.25±0.96)条,C组(AACB/BMP组)为(5.75±0.96)条,D组(AACB/BMP/bFGF组)为(11.00±1.63)条,E组(自体骨组)为(8.00±0.82)条,D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Q=45.88,P=0.00)。结论 AACB/BMP/bFGF复合人工骨具有明显促进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再血管化及新骨形成的作用,能够代替自体骨修复股骨头缺损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异体脱抗原松质骨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BCBB/BMP/bFGF的成血管作用观察
17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6 位作者 王鹏 邓进 李彦林 修晓光 龚跃昆 李世和 胡蕴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植入兔股部肌袋内的成血管过程,评价bFGF的再血管化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股部肌袋内植入BCBB/BMP/bFGF;...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植入兔股部肌袋内的成血管过程,评价bFGF的再血管化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股部肌袋内植入BCBB/BMP/bFGF;B组:植入BCBB/bFGF;C组:植入BCBB/BMP;D组:植入BCBB。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取材,每个时间点每组取材5例标本,进行组织学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并进行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组织学大体观察,术后各时间点A组所取标本较B组、C组和D组色泽红润,与周围组织连接紧密。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术后各时间点A组血管数和血管面积均大于B组、C组和D组,B组大于C组和D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B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适宜新生血管长入。吸附有bFGF及BMP的BCBB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BMP能够促进bFGF的再血管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陶瓷生物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血管作用
下载PDF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4
18
作者 董文涛 彭吾训 +2 位作者 周永芳 张健 张宜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68-1969,共2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髋关节脱位和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6个月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近期疗效显著优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水泥型假体 生物型假体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液氮冷冻建立犬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龚跃昆 彭吾训 +2 位作者 李世和 王鑫 李晓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建立犬双侧股骨头骨缺血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术后定期拍X线片,并取股骨头行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d组织切片见股骨头坏死,术后3、...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建立犬双侧股骨头骨缺血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术后定期拍X线片,并取股骨头行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d组织切片见股骨头坏死,术后3、6周见股骨头骨坏死和骨修复同时存在,术后12周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见股骨头骨缺损仍然明显。[结论]液氮冷冻建立的犬股骨头缺血坏死可作为模拟临床手术刮除死骨、植骨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冷冻 股骨头缺血坏死 动物模型 骨移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董文涛 彭吾训 +1 位作者 周永芳 张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33例。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38.2±6.1)岁。清创术后胫骨缺损5~18 cm,平均(8.9±1.6)cm...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33例。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38.2±6.1)岁。清创术后胫骨缺损5~18 cm,平均(8.9±1.6)cm;术前骨外露12例,术前窦道形成无明显骨外露8例。所有患者行Ⅰ期胫骨截骨延长术,术后第8天开始行骨搬运,3次/d,年龄>60岁者每天延长0.5 mm,待骨痂形成满意后每天延长1 mm;年龄<60岁者每天延长1 mm,如术后4周发现骨痂形成不满意者,改为每天延长0.5 mm。所有患者在创口内植入硫酸钙10 g加万古霉素1 g。结果 33例患者均获6~57个月随访,平均(38.2±11.5)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髓炎无复发,肢体无短缩。骨外固定时间8~18个月,平均(10.22±2.4)个月。其中14例会师后经过"手风琴法"处理,会师后6周无明显骨痂形成,予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结论骨延长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骨延长技术 创伤性 骨髓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