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机械化生产中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分析
1
作者 彭小虎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在阐述大豆机械化生产作业工艺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的作用及其对大豆生产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大豆生产的高产与高效,为大豆的机械化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大豆 机械化生产 农机农艺融合
下载PDF
东西方面孔异族效应机理的电生理学证据 被引量:20
2
作者 彭小虎 罗跃嘉 +2 位作者 卫星 王国锋 魏景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5,共6页
采取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东西方面孔记忆编码的差异 (DM效应 ) ,从而阐明异族效应的神经机制。 14名被试学习和再认东西方面孔照片的实验结果表明 ,无论记住与否 ,西方面孔产生的早期成分 (潜伏期 70~ 2 2 0ms)在头皮额部有一个比东... 采取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东西方面孔记忆编码的差异 (DM效应 ) ,从而阐明异族效应的神经机制。 14名被试学习和再认东西方面孔照片的实验结果表明 ,无论记住与否 ,西方面孔产生的早期成分 (潜伏期 70~ 2 2 0ms)在头皮额部有一个比东方面孔更为正向的变化 ,表明在此阶段更多的资源分配于异族面孔 ,支持异族效应产生的特征选择假说。无论东方面孔还是西方面孔 ,记住与未记住相比较 ,则在额部和顶部产生潜伏期在晚期正成分(LPC)范围的正走向变化 ,但西方面孔在 2 4 0~ 32 0ms潜伏期范围内 ,DM效应较小。另外 ,东方面孔在枕部诱发出一个明显的负波N2 6 0 ,而西方面孔产生的N2 6 0很小甚至没有 ,反映了大脑对不同种族面孔的编码机制有所不同 ,因而可能被称为“种族特异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 异族效应 电生理学 后续记忆效应 东方 西方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面孔内外特征对东西方面孔识别影响的ERP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彭小虎 罗跃嘉 +1 位作者 魏景汉 王国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研究有无外部特征的东西方面孔在认知识别上的脑机制。方法 1 6名被试者辨别东西方人面孔性别 ,记录其脑电。结果无论东西方面孔 ,无外部特征比有外部特征的面孔的P1 70 波幅均增大 ,而N2 4 0波幅明显减小 ;西方面孔无外部特征与有... 目的研究有无外部特征的东西方面孔在认知识别上的脑机制。方法 1 6名被试者辨别东西方人面孔性别 ,记录其脑电。结果无论东西方面孔 ,无外部特征比有外部特征的面孔的P1 70 波幅均增大 ,而N2 4 0波幅明显减小 ;西方面孔无外部特征与有外部特征的面孔产生的P1 70 和N2 4 0 之间的差异较东方面孔的小。上述变化在头皮前部更为显著。结论在识别东西方面孔的过程中 ,均需要更多的资源分配于无外部特征面孔 ;有外部特征的面孔在加工机制上明显不同于没有外部特征的面孔 ,这一点还表现为被试者正确率的增加和反应时的加快 ;另外 ,西方面孔产生的差异波较东方面孔的小为异族面孔在识别上容易混淆提供了电生理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识别 外部特征 内部特征 事件相关电位 异族效应
下载PDF
面孔识别的脑加工成分——N170的ERP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小虎 魏景汉 +2 位作者 罗跃嘉 赵仑 王国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研究面孔识别早期加工脑成分N1 70 ,考察其是否反映面孔加工的特异性 ,是否反映Bruce -Young面孔认知模型中结构编码及面孔加工是否具有右半球优势等问题。 方法 1 6名被试者学习和再认面孔照片 ,记录其脑电。结果仅半数被试者出现N... 目的研究面孔识别早期加工脑成分N1 70 ,考察其是否反映面孔加工的特异性 ,是否反映Bruce -Young面孔认知模型中结构编码及面孔加工是否具有右半球优势等问题。 方法 1 6名被试者学习和再认面孔照片 ,记录其脑电。结果仅半数被试者出现N1 70 ,认知任务显著影响N1 70波幅。结论N1 70不能反映面孔的结构编码 ,是否反映面孔加工特异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面孔识别加工时两半球的优势在加工速度与加工强度两个维度上各占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面孔识别 半球优势 结构编码 N170
下载PDF
面孔识别特异性脑机制的ERP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小虎 王国锋 +1 位作者 魏景汉 罗跃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8-443,共6页
目的研究面孔识别加工成分N1 70是否真正反映面孔识别加工的特异性及其是否是衡量面孔结构编码的特异指标 ;另外尚运用偶极子定位法论证面孔识别加工特异脑区、面孔识别加工是否具有右半球优势等问题。方法 1 6名被试学习和再认面孔照... 目的研究面孔识别加工成分N1 70是否真正反映面孔识别加工的特异性及其是否是衡量面孔结构编码的特异指标 ;另外尚运用偶极子定位法论证面孔识别加工特异脑区、面孔识别加工是否具有右半球优势等问题。方法 1 6名被试学习和再认面孔照片 ,记录其脑电。结果实验结果表明 ,仅半数被试出现N1 70 ;认知任务显著影响N1 70波幅。结论N1 70不仅反映面孔的结构编码还反映视觉直接加工等其他加工单元 ,是否反映面孔识别加工特异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面孔识别加工时两半球的优势在加工速度与加工强度两个维度上各占优势 ,并非单纯的右脑优势 ,提供了支持半球间两维关系观点的新电生理学证据 ;面孔识别加工的脑区不仅限于梭状回 ,顶叶后部偏右的皮层下结构应该也是一个面孔识别加工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面孔识别 半球优势 偶极子 结构编码
下载PDF
面孔认知及其神经机制的独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小虎 王国锋 罗跃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8-48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机制 面孔认知 随定位标准 加工系统标准 信息处理方式标准
下载PDF
睡眠K复合波的功能及其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小虎 王国锋 +1 位作者 陈欢 朱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100,共7页
睡眠K复合波(K-complex,KC)是人脑非快速眼动睡眠脑电图上的最大成分。关于其功能一直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KC是脑对内部或外部刺激的觉醒反应,另一种观点认为KC是维持睡眠的保护性反应。本文在阐述这两种观点之后,结合文献,提出KC的... 睡眠K复合波(K-complex,KC)是人脑非快速眼动睡眠脑电图上的最大成分。关于其功能一直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KC是脑对内部或外部刺激的觉醒反应,另一种观点认为KC是维持睡眠的保护性反应。本文在阐述这两种观点之后,结合文献,提出KC的功能模型。根据模型,KC的产生主要依据脑内3种节律状态(睡眠周期、中枢振荡和皮质振荡)。结合睡眠信息评估中枢对刺激重要性的评估结果,KC的产生分别伴随完全觉醒、有唤醒征兆、无唤醒征兆3种不同的反应。最后得出KC是在刺激作用下的脑状态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脑电描记术 K复合波 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睡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ERP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小虎 彭聃龄 王国锋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2,共3页
本文综述了事件相关电位(ERP)外源性成分———N1、MMN、N550和内源性成分———P3、N300、N400在睡眠过程中的特点,以及论述了各成分在睡眠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关键词 睡眠 信息加工 外源性成分 内源性成分 事件相差电位
下载PDF
论创新教育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18
9
作者 彭小虎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4,共4页
本文认为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应包括三个层次 ,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它是一个教育原则 ;它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教育活动。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看 ,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态度 ;作为... 本文认为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应包括三个层次 ,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它是一个教育原则 ;它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教育活动。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看 ,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态度 ;作为一种原则 ,它不仅仅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还渗透到学校的管理、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 ;作为一种活动 ,它不仅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更强调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新教育 创新原则 创新活动 教育观念 教育原则 教育活动
下载PDF
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 被引量:49
10
作者 彭小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0-56,共7页
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的变迁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努力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才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本文立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对互动主义的教学目的、原则及其教学策略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互动主义 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
下载PDF
长沙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小虎 刘玉洁 王国锋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13,共5页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长沙市五个区域中22所小学进行调查,了解到长沙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和操作上有难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而疏于实质性运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存在困难且学校工作缺乏相...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长沙市五个区域中22所小学进行调查,了解到长沙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和操作上有难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而疏于实质性运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存在困难且学校工作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针对现状提出了对建立健全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机制,开展家校及社区互动的心理辅导模式,创编具有本土化气息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加强心理问题的预防等方面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下载PDF
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及其问题与对策——基于问卷调查与社会背景变量交叉分析的思考 被引量:16
12
作者 彭小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9-104,7,共7页
通过对南京市996名小学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在工作特性、工作条件、组织氛围、专业发展和工作待遇等五个向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社会背景变量的交叉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类别、... 通过对南京市996名小学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在工作特性、工作条件、组织氛围、专业发展和工作待遇等五个向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社会背景变量的交叉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类别、角色身份、文化程度的教师在上述五个向度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我们应从全人发展的视角来思考与设计有关问题,并充分考虑教师对工作与生活的追求以及工作本身对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工作生活质量 量化研究
下载PDF
儿童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小虎 彭聃龄 王国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6期8284-8286,共3页
目的:研制一种便携性好、反馈方式新颖的儿童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方法:以凌阳芯片SPCE061为核心,设计硬件系统及控制程序,并嵌入治疗算法,自制新式脑电电极,反馈装置基于触觉似动... 目的:研制一种便携性好、反馈方式新颖的儿童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方法:以凌阳芯片SPCE061为核心,设计硬件系统及控制程序,并嵌入治疗算法,自制新式脑电电极,反馈装置基于触觉似动现象。结果:本研究ADHD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在硬件上注重稳定性、低功耗和低成本;在软件上实行自顶而下的结构化设计。本仪器采用自制新式电极,电极上部的海绵体和电极下部的超强吸水纤维,保证了电极的接触良好。采用生物电信号检测常用的右腿驱动电路,提了电路对工频干扰的能力。采用SPCE061芯片为中央处理器,对实时脑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反馈方式多样,患者更感兴趣。本仪器时钟管理芯片能定时开机和关机。结论:ADHD的治疗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本设计所采用的新式脑电电极能比较好地解决电极随时间的延长而电阻增大的问题;该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价格低廉,适合家庭治疗使用;电极佩带时间短,操作简便;采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和贴片封装芯片,可长时间治疗,可定时治疗;易被儿童患者喜爱,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治疗 脑电描记术 触觉
下载PDF
协同学视域下班级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小虎 徐文彬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35,共4页
在协同学视域下,班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既是一个组织,更是一个自组织。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班级要素之间的协同与竞争诸态势正是班级发展的动力机制之所在。在某种程度上,运用"协同与竞争"机制可以解决目前一直困扰... 在协同学视域下,班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既是一个组织,更是一个自组织。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班级要素之间的协同与竞争诸态势正是班级发展的动力机制之所在。在某种程度上,运用"协同与竞争"机制可以解决目前一直困扰广大班主任"发展班级组织缺乏动力"的棘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组织 协同学 自组织 动力机制
下载PDF
高等师范课程比较研究与我国师范课程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73
15
作者 彭小虎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CSSCI 2000年第5期62-70,共9页
此课题选择美、英、日、韩、新加坡、俄罗斯等六个国家师范课程作为比较对象 ,运用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四种方法 ,按照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职课与教育实践课四个维度对他们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同上述国家的师范课程相比 ,... 此课题选择美、英、日、韩、新加坡、俄罗斯等六个国家师范课程作为比较对象 ,运用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四种方法 ,按照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职课与教育实践课四个维度对他们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同上述国家的师范课程相比 ,我国师范课程的公共基础课程结构极不合理、内容单一 ,它是学生的教师素养低下的主要原因 ;学科专业课程分科过早过细 ,使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综合素质不高 ;教职课程在师范课程体系中不仅比例过低 ,而且内容上脱离中小学实践 ;教育实践课程不仅课时总量不足 ,而且在方式、方法上较其他国家都有较大的差距。在本文的最后部分 ,针对我国师范课程的缺点和不足 ,通过比较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 课程体系 中国 终身教育观 老实实践
下载PDF
关于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小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对南京市996名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学生管理、心理需求、学校管理等五个向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工作负荷与心理需求成为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分析发现,... 对南京市996名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学生管理、心理需求、学校管理等五个向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工作负荷与心理需求成为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专业领域中,教师的压力感并没有外界传媒宣传的那样强烈,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外在因素,如教育政策、社会评价以及家长的要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工作压力 压力源
下载PDF
论我国教师管理的制度性缺失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小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133,共5页
本文认为国家教师标准的缺失,导致了职前师范教育与在职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缺乏依据。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由于培训机构行政职能的"越位"与专业引领的"缺位"失去了专业创新动力,教师专业发展走向同质化。此外,教师管理... 本文认为国家教师标准的缺失,导致了职前师范教育与在职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缺乏依据。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由于培训机构行政职能的"越位"与专业引领的"缺位"失去了专业创新动力,教师专业发展走向同质化。此外,教师管理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消弱了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管理制度 专业发展 评价标准
下载PDF
国外中小学教师生涯发展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小虎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20,共6页
国外教师生涯发展研究的主轴是按照教师的年龄或教龄来划分他们的生涯发展阶段,即理论界强调的周期论或专业发展阶段论。周期论者认为个体的发展任务和年龄相一致,发展任务随年龄的不同而改变;阶段论者以一些具有共同心理特征、态度、... 国外教师生涯发展研究的主轴是按照教师的年龄或教龄来划分他们的生涯发展阶段,即理论界强调的周期论或专业发展阶段论。周期论者认为个体的发展任务和年龄相一致,发展任务随年龄的不同而改变;阶段论者以一些具有共同心理特征、态度、需求等作为划分生涯发展的依据。在研究发展趋势上,生涯发展的动态观点被很多人接受,多学科、系统化、综合化的研究方法成为人们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发展 中小学教师 周期论 阶段论
下载PDF
美国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加州小学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小虎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56,共5页
美国2001教育法案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加州小学为例介绍了美国小学教育近年来的变革,并从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几个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基本见解。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教育管理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背景变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小虎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4,共5页
对江苏某市996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分析表明,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总体良好但在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发展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背景变量的交叉分析表明,不同性别、年龄、教龄、学校类别的教师在四个... 对江苏某市996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分析表明,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总体良好但在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发展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背景变量的交叉分析表明,不同性别、年龄、教龄、学校类别的教师在四个维度上存在差异。研究最后认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应从全人发展视角去设计,充分考虑教师个人属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师 专业发展 量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