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蛋白酯酶基因突变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涛 林青云 +4 位作者 曾文和 陈婉姗 潘妙鹃 黄尚志 彭智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41,共8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突变及对酶功能的影响,从脂代谢途径探讨引发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方法 对高甘油三酯及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LPL基因进行研究。利用P... 目的 研究中国人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突变及对酶功能的影响,从脂代谢途径探讨引发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方法 对高甘油三酯及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LPL基因进行研究。利用PCR-SSCP、PCR-RFLP及DNA测序技术对LPL基因的启动子和10个外显子区域进行突变检测,针对特异位点进行体外定点突变和酶活力表达研究,利用网上工具平台Swiss-PDB Viewer对正常和突变蛋白进行二级结构模拟分析。结果 在177例高甘油三酯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测到4种错义突变:Ala71Thr、Val181Ile、Gly188Glu和Glu242Lys,在正常血脂的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组中没有检出以上突变。这4种突变位于进化上高度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并分别在高度保守的外显子3、5及6区域。体内和体外酶活力研究表明,这4个突变均引起了酶活力降低甚至失活,其改变程度可以从它们所在序列的保守性、在酶功能结构域中的相对位置、相应的二级结构改变和氨基酸特性获得解释。结论 在受累个体中,LPL突变是引起患者血浆甘油三酯升高的直接原因,是其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蛋白酯酶 高甘油三酯血症 突变
下载PDF
遗传性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女性患者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巫向前 王丹艺 +1 位作者 蔡光伟 彭智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乳腺癌与乳腺癌基因BRCA1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SSCP)和 DNA序列测定技术对上海地区5 0例良性乳腺肿瘤和 2 5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香港地区13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 BRCA1...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乳腺癌与乳腺癌基因BRCA1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SSCP)和 DNA序列测定技术对上海地区5 0例良性乳腺肿瘤和 2 5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香港地区13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 BRCA1基因表达的研究 ,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水平。结果 发现中国人群乳腺癌 BRCA1基因突变多发的位点是外显子 8第 5 89位点上 CT缺失突变。其突变率为 3.9% ,小于 45岁发病的乳腺癌患者其 5 89del CT发生率为 2 .3%。乳腺肿瘤患者 BRCA1基因突变除了可能与发病年龄有关外 ,没有其它指标与 BRCA1基因突变相关。结论 提示中国人群中乳腺癌的发生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易感基因 BRCA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正常人群中FMR-1等位基因的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巫向前 江忠仪 +5 位作者 殷常红 倪语星 王丹艺 潘妙娟 曹政 彭智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FMR1 等位基因5′不翻译区CGG重复序列数检测在筛选中国人群中脆性X 综合征患者和携带者的作用,以提高脆性X 综合征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32P标记(CGG)5 探针杂交技术检测分析CGG... 目的 探讨FMR1 等位基因5′不翻译区CGG重复序列数检测在筛选中国人群中脆性X 综合征患者和携带者的作用,以提高脆性X 综合征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32P标记(CGG)5 探针杂交技术检测分析CGG 重复序列。研究了278 条正常X 染色体,其分别来自中国的香港、上海、长沙及大连地区。结果 检测发现50 多个CGG 重复序列的5 个等位基因,其中4 个为杂合子女性。结论 FMR1 等位基因在汉族人群中没有区域差异,最常见的重复位点在CGG 的29 ,其次重复位点是36。这些数据资料为筛选中国人群中脆性X 综合征的患者和携带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R-1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脆性X综合征
下载PDF
多巴胺对鸡剥夺性近视眼发生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邵运良 阎亦农 +2 位作者 扬子江 林顺潮 彭智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多巴胺对鸡剥夺性近视眼的抑制作用。方法:在鸡出生后的7d,右眼遮盖黑色眼罩以构建剥夺性近视眼模型,左眼开放作为对照。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n =2)和治疗组(n =3),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腹腔分别注射0.25mL生理盐水或0.25m...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多巴胺对鸡剥夺性近视眼的抑制作用。方法:在鸡出生后的7d,右眼遮盖黑色眼罩以构建剥夺性近视眼模型,左眼开放作为对照。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n =2)和治疗组(n =3),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腹腔分别注射0.25mL生理盐水或0.25mL多巴胺溶液(20μg多巴胺),1次/d,共12d。取出动物眼球测量眼球的质量, 赤道部直径和眼轴长度。选择具有角膜和视神经的眼球组织学切片,计算巩膜前部、赤道部和后极部分裂软骨细胞占总软骨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多巴胺对鸡剥夺性近视眼的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分裂巩膜软骨细胞的百分率在剥夺性近视眼增高,尤其在后极部;分裂巩膜软骨细胞的百分率在对照组的遮盖眼和治疗组的遮盖眼之间无差别。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与目前认为多巴胺对近视眼发展有抑制作用的观点相一致,多巴胺可能是抑制近视眼发展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剥夺性近视眼 腹腔注射 视神经
下载PDF
多巴胺对鸡剥夺性近视眼巩膜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邵运良 阎亦农 +1 位作者 林顺潮 彭智培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8-39,42,共3页
目的 :研究多巴胺对鸡剥夺性近视眼 (FDM)巩膜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32只来亨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3个实验组 (每组 8只 )。生后第 7d ,遮盖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 10 μLNS或 10 μL不同质量浓度 (0 . 1mmol/L ,1mmol/L ,10mmol/L)多... 目的 :研究多巴胺对鸡剥夺性近视眼 (FDM)巩膜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32只来亨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3个实验组 (每组 8只 )。生后第 7d ,遮盖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 10 μLNS或 10 μL不同质量浓度 (0 . 1mmol/L ,1mmol/L ,10mmol/L)多巴胺溶液 ,每 3d 1次 ,共 5次。选择具有角膜和视神经的眼球组织学切片 ,计算巩膜前部、赤道部和后极部分裂软骨细胞占总软骨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对照组遮盖眼分裂巩膜软骨细胞的百分率与开放眼比 ,分别有 1. 5 % ,5 . 8% ,2 6 . 0 %的增高。实验组遮盖眼与对照组遮盖眼比 ,前部巩膜无显著性降低 ,赤道部仅在 10mmol/L组有显著性降低。在后极部 ,不同浓度组都有显著性降低。结论 :多巴胺抑制鸡FDM后极部巩膜软骨细胞的增殖 ,从而抑制FDM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多巴胺 对照组 软骨细胞增殖 近视眼 遮盖 前部 显著性 百分率 结论
下载PDF
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浓度
6
作者 童剑萍 沈晔 +2 位作者 陈伟民 林顺潮 彭智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活动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患者房水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32例活动性CNV患者和10例白内障患者(对照组)的房水标本进行VEGF和PEDF检测。结果:CNV患者房...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活动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患者房水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32例活动性CNV患者和10例白内障患者(对照组)的房水标本进行VEGF和PEDF检测。结果:CNV患者房水中的VEGF为(523.0±273.7)pg/m l,PEDF为(16.58.±13.11)ng/m l;对照组患者房水中的VEGF为(108.3±72.3)pg/m l,PEDF为(0.35±0.57)ng/m l。两组间的VEGF和PEDF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0)。结论:活动性CNV患者房水中VEGF和PEDF增高,可能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生物合成 色素上皮 眼房水/化学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代谢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的表达
7
作者 刘静 刘冰 +4 位作者 张红松 金姬 关明 彭智培 Dennis Lam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253-2255,共3页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人类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探讨PEDF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实施前囊膜环形撕囊时摘取晶状体前囊连同晶状体上皮细...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人类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探讨PEDF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实施前囊膜环形撕囊时摘取晶状体前囊连同晶状体上皮细胞,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EDF和VEGF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虽然PEDF存在高强度表达,与VEGF相比,这种表达还是较弱。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存在PEDF和VEGF的表达,而且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由此推断PEDF和VEGF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中处于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 晶状体上皮细胞 老年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光感受器发育相关基因分型的研究
8
作者 张晓莉 府伟灵 +1 位作者 彭智培 杨冠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新近发现的与氧调节光感受器发育相关基因(0RP1)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92例RP患者ORP1基因全编码区进行突变的筛选与检测。 结果... 目的 探讨一新近发现的与氧调节光感受器发育相关基因(0RP1)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92例RP患者ORP1基因全编码区进行突变的筛选与检测。 结果 检出-ORP1致病突变因子R677X,并首次发现一非致病的无义突变因子R1933X。 结论 预测香港地区大约有1.1%(95%的可信区间为5.4%以下)的RP是由ORP1基因突变所致。R1933X无致病意义.结合最近发现的Y1 053(1-bp del)的病理意义,推测密码子1052至1 933区域的稳定对ORP1结构及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调节 光感受器 发育 基因 0RPl PCR 聚合酶 链反应 DNA 视网膜色素变性 基因突变 构象敏感凝胶电泳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RP1基因点突变频率及其特征:101例分析(英文)
9
作者 张晓莉 杨冠寅 +1 位作者 彭智培 府伟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4-246,共3页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在遗传和表型上均具有较大的异质性。1999年Pierce等发现了一个新的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基因———RP1,之后的研究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在遗传和表型上均具有较大的异质性。1999年Pierce等发现了一个新的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基因———RP1,之后的研究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autosomaldominantRP,adRP)。目前RP1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白种人群。目的:研究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特征及其在RP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设计:以RP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基因诊断治疗中心。对象:101例无亲缘关系的RP患者均系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眼科门诊及香港眼科医院1998-01/2001-12的就诊患者,年龄10~79岁(男43例,女58例),平均年龄40岁。纳入标准:符合国内外RP诊断的通用标准者(包括眼底镜观察及视网膜电图测试)。排除标准:其他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对照组为190例健康成年人(无RP家族史及眼部检查无RP及其它眼部疾患),以确定所检测到的变异是否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方法:在101例RP患者中运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onformationsensitivegelelectrophoresis,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RP1基因全编码区范围内的点突变。主要观察指标: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类型及在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炎 色素性/遗传学 基因 突变 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 序列分析 DNA
下载PDF
高度近视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霞 彭智培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0年第5期268-270,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度近视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特别是两个和高度近视有关的基因位点位于 18p,12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遗传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搞好再就业培训 服务再就业工程
11
作者 彭智培 《职业教育研究》 1999年第2期36-37,共2页
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再就业培训是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失业者的技能素质的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他们再就业的可能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我们湖州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着重抓好下岗、失业职工的职... 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再就业培训是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失业者的技能素质的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他们再就业的可能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我们湖州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着重抓好下岗、失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他们掌握一至两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就业培训 职业指导 再就业服务中心 培训中心 职业技术 就业训练 劳动力市场 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技能培训 训练基地
下载PDF
有的放矢进行转业训练
12
作者 彭智培 《中国就业》 1995年第1期25-26,共2页
转业训练,作为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是稳定就业,配合劳动制度改革,提高失业人员素质,促进再就业的重要措施,是就业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就当前浙江省湖州市失业职工的现状,来谈谈开展转业训练的几点粗浅看法。失业职工现状近年来,... 转业训练,作为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是稳定就业,配合劳动制度改革,提高失业人员素质,促进再就业的重要措施,是就业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就当前浙江省湖州市失业职工的现状,来谈谈开展转业训练的几点粗浅看法。失业职工现状近年来,失业职工人数快速增长,就业转失业人数成倍增加,再就业率下降,失业周期明显延长。1993年湖州市就业转失业人数为1991年的12倍,而再就业率只是1991年的1/2。失业职工结构有所变化。失业职工年龄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业训练 再就业率 失业周期 湖州市 失业人员 重要措施 就业训练 劳动就业政策 重要内容 就业意向
原文传递
SCREENING FOR MUTATIONS IN A NOVEL RETINA-SPECIFIC GENE AM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
13
作者 张晓莉 府伟灵 +1 位作者 彭智培 杨冠寅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5-230,共6页
Objective.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mutations in the RP1 gene am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RP).Methods.Leukocyte DNA of 92 RP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Hong Kong.Sequence changes of the entire codi... Objective.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mutations in the RP1 gene am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RP).Methods.Leukocyte DNA of 92 RP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Hong Kong.Sequence changes of the entire coding region of the RP1 gene were examined using PCR,conformation sensitiv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DNA sequencing.Results.In total,1 nonsense mutation and 1 nonsense variant as well as 10 missense alter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RP1 gene,among which,Arg 677 Ter was found in 1 RP patient and another nonsense variant,Arg 1933Ter ,was identified in 3 normal individuals and 1 patient with Stargardt's disease,suggesting its nonpatogenicity,Arg667 Ter is expected to lead to large disruptions of the encoded protein.Couclusions.The nonpathogenicity of Arg 1933 Ter indicates that the C-terminal 224 residues of RP1 protein may be not critical for RP1.The most C-terminal truncation previously reported was due to Tyr1053(1-bp del) and occurred in RP patients.Thus RP can be caused by reduction in the level of the region of RP1 protein after condon 1052 but before 1933.T o ascertain such a proposition,genotypes of more RP patients may reveal more RP cousative mutations and more sequence alterations different than those of other ethnic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视网膜炎 中国患者 视网膜特异性基因突变 RP1基因 筛选
下载PDF
我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汪宁 彭智培 +4 位作者 范宝剑 刘瑶 董晓梅 梁旭辉 栾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两组不同类型的人群资料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POAG的危险因素。第一组资料由 1995~ 2 0 0 0年的 10 7例POAG住院患者组成病例组 ,由同期住院的 14 9例非POAG患...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两组不同类型的人群资料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POAG的危险因素。第一组资料由 1995~ 2 0 0 0年的 10 7例POAG住院患者组成病例组 ,由同期住院的 14 9例非POAG患者组成对照组。第二组资料由 2 0 0 0年 3~ 12月就诊的 4 0例POAG患者作为病例组 ,由同期就诊的 12 0例非POAG患者组成对照组。前者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后者采用 1∶3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眼压、心血管病、吸烟、饮酒和TIGR基因突变等因素与POAG发病危险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家族史、高血压、眼压、心血管病、吸烟、饮酒和TIGR基因突变(T35 3I)等因素与POAG发病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 :眼压、家族史、高血压、吸烟、饮酒和TIGR基因突变 (T35 3I)与POAG关系密切。结论 国人POAG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眼压 ,其次是家族史、高血压、吸烟和TIGR基因突变 (T35 3I)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危险因素 中国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移植人造血干细胞的山羊肝组织中人特异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淑帧 任显辉 +5 位作者 彭智培 陈美珏 巩芷娟 曾凡一 林顺潮 曾溢滔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894-898,共5页
目的 观察在移植人造血干细胞的山羊肝脏组织中是否有人特异蛋白的表达。方法 从脐带血中获取人造血干 /祖细胞 ,移植入胎山羊体内 ,产生嵌合体山羊 ;取 4头出生后 10个月的嵌合体山羊的肝脏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是否有人增殖细... 目的 观察在移植人造血干细胞的山羊肝脏组织中是否有人特异蛋白的表达。方法 从脐带血中获取人造血干 /祖细胞 ,移植入胎山羊体内 ,产生嵌合体山羊 ;取 4头出生后 10个月的嵌合体山羊的肝脏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是否有人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的表达 ,并用FACS检测山羊肝细胞标本中是否存在有人HSA阳性细胞 ;应用RT PCR技术分析嵌合体山羊的肝组织是否有人特异的肝细胞核因子 (hHNF 3β)和人血清白蛋白 (hALB)mRNA表达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鉴定嵌合体山羊肝组织的间期细胞核是否存在特异于人 17号染色体基因的杂交信号。结果 在受体山羊血循环中发现有人血细胞嵌合 ,证明移植成功。受体山羊肝脏切片中发现有人PCNA和HSA表达 ,但对照组未见 ;FACS分析结果显示在嵌合体山羊的肝脏组织中有表达人HSA的阳性细胞 ;RT PCR结果表明嵌合体山羊肝细胞表达hHNF 3β和hALBmRNA ;FISH结果显示嵌合体山羊肝组织的个别间期细胞核具有两个人特异的杂交信号。结论 人造血干细胞移植于胎山羊后可以产生嵌合型肝脏 ,其在受体羊肝组织中生长和扩增 ,分化成人的肝细胞 ,并具备了人肝细胞特异性的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特异蛋白 人造血干细胞移植 山羊 肝脏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 嵌合体
原文传递
香港地区汉族人视紫红质基因和视网膜色素变性1基因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双基因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丹艺 范宝剑 +4 位作者 陈伟民 谭霭仙 蒋蔚宜 林顺潮 彭智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613-1617,共5页
目的研究视紫红质基因(RHO)和视网膜色素变性1(RP1)基因在香港地区汉族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在RP发病机理中潜在的相互作用。方法运用高通量构象敏感凝胶电泳和直接测序方法,对151例香港地区汉族R... 目的研究视紫红质基因(RHO)和视网膜色素变性1(RP1)基因在香港地区汉族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在RP发病机理中潜在的相互作用。方法运用高通量构象敏感凝胶电泳和直接测序方法,对151例香港地区汉族RP先证者和150名对照者进行了RHO和RP1基因全编码区和邻近剪切位点的内含子区域序列突变的检测。对携带基因突变的12例RP先证者的46名亲属进一步作分离分析。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基因型家系不平衡分析研究RHO和RP1基因对RP的作用。结果RHO基因和RP1基因的突变检出率各为1.3%。RHO基因中-26G>A可增高RP危险性,而RP1基因中R872H则可降低RP危险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了RHO基因IVS423G>A分别与RP1基因N985Y和C2033Y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在香港地区汉族RP患者中,RHO和RP1基因的突变率比其他人群中RP患者的突变率低。除了致病性基因突变,非编码区的序列改变也可改变RP的易感性。部分RP患者由双基因突变引起,当然多基因共同作用也完全可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汉族人 视紫红质基因 视网膜色素变性1基因 视网膜色素变性 基因
原文传递
聚维酮碘对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俊 李维英 +1 位作者 彭智培 林顺潮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关键词 聚维酮碘 角膜内皮细胞 安全性 角膜内皮损伤
原文传递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范宝剑 董晓梅 +4 位作者 汪宁 刘瑶 栾洁 梁旭辉 彭智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43-747,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中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 (TIG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通量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HTCSGE)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筛选和鉴定 82例POAG患者TIGR...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中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 (TIG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通量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HTCSGE)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筛选和鉴定 82例POAG患者TIGR基因的SNP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技术检测 15 0例对照组人群相应的SNP。结果 TIGR基因所有编码区及部分非编码区共检出6种SNP :1 83(G→A)、G12R、R4 6X、R76K、IVS2 +35 (A→G)和T35 3I。其中 ,T35 3I的基因型TC和等位基因T在POAG患者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意义 ,POAG患者中基因型TC和等位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 12 2 %和 6 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 3% (χ2 =6 885 ,P =0 0 0 9)和 1 7% (χ2 =6 6 5 5 ,P=0 0 10 )。其余 5种SNP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TIGR基因T35 3I多态性可能与我国POAG发病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单核苷酸多态性 研究 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基因治疗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丹艺 范宝剑 +3 位作者 巫向前 陈伟民 林顺潮 彭智培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2,共5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遗传性致盲眼病,其患病率约为1/3500。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愈方法。本文综述了RP分子遗传学的最新进展,着重对诊断和预后有价值的基因突变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了RP基因治疗的新动向。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分子遗传学 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Myocili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宝剑 梁旭辉 +4 位作者 彭智培 Larry Baum 谭霭仙 汪宁 林顺潮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 Myocilin(MYOC)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通量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筛选和... 目的 探讨 Myocilin(MYOC)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通量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筛选和鉴定香港 15 7例 POAG散发患者和 15 5名对照 MYOC基因的 SNPs。结果 在 MYOC基因所有 3个外显子及邻近的非编码区共检出 17种 SNPs:1- 83G→ A、G12 R、P16 L、A17S、R4 6 X、R76 K、R91X、T12 3T、D2 0 8E、L 2 15 P、730 +35 A→ G、A2 6 0 A、I2 88I、E30 0 K、T35 3I、Y4 71C和 15 15 +73G→ C。其中 ,R91X、E30 0 K和 Y4 71C仅在 POAG患者中检测到。此外 ,15 15 +73G→ C各基因型在 POAG患者与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OAG患者中 CG型频率为 0 .6 % ,低于对照组的 4 .5 % (P=0 .0 36 )。其余 16种 SNPs各基因型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MYO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 POAG发病有关 ,提示 MYOC基因是 POAG的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Myocilin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高通量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 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