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T4C模式培养高阶能力:对杜威教学法的重建
1
作者 彭正梅 陈丽莎 王凯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8,22,共11页
约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新审视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强调该教学法忽视的杜威哲学中的要素:民主、共同体中的交流与合作、对工具的使用、对结果的反思,以及最终作品的产生和共同体的改善。本文通过... 约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新审视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强调该教学法忽视的杜威哲学中的要素:民主、共同体中的交流与合作、对工具的使用、对结果的反思,以及最终作品的产生和共同体的改善。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杜威著作,结合其中蕴含的其他重要要素提出了T4C模式。T4C模式强调个体的探究性学习(C1代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杜威称之为反思性思维或实践)是在共同体中利用工具(Tools,如概念、技术等)以合作(C2)和交流(C3)的方式开展的。这种探究性学习的预期结果是获得创造性的新体验和新工具(C4)。T4C模式为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工具使用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高阶能力,提供了培养框架,其本质在于用高阶能力培养高阶能力,有助于实现杜威社会政治理想中民主与教育的根本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五步教学法 高阶能力 4C能力 反思性思维 探究 T4C模式
下载PDF
天下课程:论未来教育的四重视野
2
作者 彭正梅 周小勇 +2 位作者 高原 王清涛 施芳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5,共13页
从未来教育和培养时代新人的角度,我们应该落实对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共同价值的高贵想象与勇敢承诺。本文围绕中国“天下课程”的教育智慧传统,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展至“天下”,并将其课程... 从未来教育和培养时代新人的角度,我们应该落实对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共同价值的高贵想象与勇敢承诺。本文围绕中国“天下课程”的教育智慧传统,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展至“天下”,并将其课程化。具体而言,借助《孟子》《论自由》《共产党宣言》和《庄子》四部经典及其所蕴含的四重人类学视野,来融贯古今中外,以期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天下课程”,同时为面向未来的新人文教育提供哲学人类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课程 新人文教育学 生态文明 哲学人类学 未来教育 价值观教育
下载PDF
迈向民主的教化:杜威对德国教化传统的批判及重建
3
作者 彭正梅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6-186,192,共22页
杜威教育思想形成的源泉之一是对德国唯心主义及其教化传统的批判,这尤为体现在其1915年《德国的哲学与政治》的讲演中。杜威认为,包括教化传统在内的德国精神中“两个世界”对于“内在性”的尊崇,导致德国侵略性的政治后果,因而需要用... 杜威教育思想形成的源泉之一是对德国唯心主义及其教化传统的批判,这尤为体现在其1915年《德国的哲学与政治》的讲演中。杜威认为,包括教化传统在内的德国精神中“两个世界”对于“内在性”的尊崇,导致德国侵略性的政治后果,因而需要用美国试验的历史哲学加以扭转。但杜威思想的整体发展显示他并未放弃德国的教化传统,而是用实用主义的方法予以改造,吸收其基本维度,形成了一种民主的教化模式,表现出深刻而非庸俗的风格。这一点也与德国教化传统后来的批判转向具有一致性,显示了教育学的德国教化传统与美国经验传统的汇通,并为我国教育中修身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精神 教化 内在性 民主 经验 审美
下载PDF
世界精神的马背:为什么国际文凭课程会在美国引发争议
4
作者 彭正梅 伍绍杨 +1 位作者 张玉娴 邓莉 《教育科学文摘》 2023年第2期63-64,共2页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约12000字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的全球增长进入了“快车道”,而美国成为了增长最快的地区。据统计,1999年底美国拥有268所IB学校,2009年4月其数量达到了1000所...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约12000字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的全球增长进入了“快车道”,而美国成为了增长最快的地区。据统计,1999年底美国拥有268所IB学校,2009年4月其数量达到了1000所,到2022年6月达到了1938所。尽管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相较前一个十年),但仍然占世界总量的35%。相比之下,IB学校数量排名第二的加拿大仅有381所,不到美国的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文凭课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十年
下载PDF
哪些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最大——基于对“哈蒂排名”和PISA-TALIS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伍绍杨 施芳婷 彭正梅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82,共25页
当前流行的学生中心论、技术替代论、教育无用论和阶层决定论都倾向于削弱教师的重要性。两个关于学业成就的关键性研究揭示了“哪些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最大”的整体图景:一是约翰·哈蒂的“可见的学习”,使用元分析综合的方法,... 当前流行的学生中心论、技术替代论、教育无用论和阶层决定论都倾向于削弱教师的重要性。两个关于学业成就的关键性研究揭示了“哪些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最大”的整体图景:一是约翰·哈蒂的“可见的学习”,使用元分析综合的方法,发现教师及其教学策略和教学法等因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等拥有更高的效应量;二是OECD的PISA-TALIS研究,通过大规模国际调查,发现教师的课堂实践和学校的人际环境更重要。尽管两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模型和维度,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结论上却存在着某种一致性,即需要重新捍卫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的学习 哈蒂排名 PISA-TALIS 学业成就 教师角色
原文传递
莫伦豪尔的“普通教育学”:重建文化教育学原理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温辉 彭正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3,共12页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学的身份危机,德国教育学家莫伦豪尔从文化视角,运用图像解释学方法,重新寻求和捍卫教育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尤其体现在其1983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普通教育学经典《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学的身份危机,德国教育学家莫伦豪尔从文化视角,运用图像解释学方法,重新寻求和捍卫教育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尤其体现在其1983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普通教育学经典《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这部经典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想要孩子?”这一教育学最基本的问题,讨论了“展现生活方式”“再现生活方式”“信任可塑性”“敦促自我活动”这四个教育学基本原理。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新的教育学原理体系,从而也接续了德国的普通教育学传统。莫伦豪尔对教育学原理体系的建构真正回应了教育的解放问题,强调教育关系作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并呼吁回到欧洲大陆教育学传统。这种通过新的解释学方法绕道于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尝试,提醒我们回到教育和教育学的自身逻辑,寻求新的教育学基本共识,重新捍卫教育与文化即生活方式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莫伦豪尔 《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 普通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德国
下载PDF
巫师与先知:国际环境教育的两种理念、倡议与教学模式的比较
7
作者 伍绍杨 彭正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8-73,共16页
两种不同的环境科学观主导了应对生态危机之策:先知派强调节制和削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巫师派主张创造、进取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化危为机。这一分歧也反映在不同的环境教育倡议中:UNESC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社会契约与先... 两种不同的环境科学观主导了应对生态危机之策:先知派强调节制和削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巫师派主张创造、进取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化危为机。这一分歧也反映在不同的环境教育倡议中:UNESC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社会契约与先知派自我约束和追求生态正义的理念相契合;而OECD的能力倡议与测量取向,则体现了巫师派所崇尚的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这种分歧形塑了环境教育的不同实践路径:一是强调发展亲环境意识和价值观的规训模式,二是聚焦环境科学素养和高阶能力的赋能模式。两种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融合的可能性,其平衡和整合有助于构建可持续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生态正义 技术乐观主义 高阶能力 巫师与先知
下载PDF
如何提升课堂的思维品质:迈向论证式教学 被引量:16
8
作者 彭正梅 伍绍杨 +1 位作者 付晓洁 邓莉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8,共14页
传统课堂教学简单易行,且利于知识传递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项目式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但耗时较多且需要较高的物质条件,因而难以实施。论证式教学兼具两者之美而无二者之弊。本文在考察现代论证的概念及其在教育实践应... 传统课堂教学简单易行,且利于知识传递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项目式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但耗时较多且需要较高的物质条件,因而难以实施。论证式教学兼具两者之美而无二者之弊。本文在考察现代论证的概念及其在教育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论证的教育价值,构建了一个基于不同学习阶段的论证式教学模式,并指出论证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论证能力。在全球化的大竞争时代,提升论证能力就是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迈向论证式教学因此是我国课堂改革必要且关键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能力 核心素养 论证 思维品质 论证式教学
下载PDF
布因克曼的练习理论及其与儒家练习传统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正梅 顾娟 王清涛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55,共19页
近代以来,由于其消极性、苦行性、变化性和重复性等特点,练习在教育和学习中的地位受到质疑,贬低和污名化,被轻视为学习的巩固手段。德国当代教育学家布因克曼从多重角度对练习进行了系统正名,分析了练习的肉身性、时间性和权力性,并在... 近代以来,由于其消极性、苦行性、变化性和重复性等特点,练习在教育和学习中的地位受到质疑,贬低和污名化,被轻视为学习的巩固手段。德国当代教育学家布因克曼从多重角度对练习进行了系统正名,分析了练习的肉身性、时间性和权力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教学论思考。这一思考与儒家“学习即练习”的传统具有重要的呼应性,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学习即练习”的传统进行新的诠释,建立中国教育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习 布因克曼 肉身性 消极经验 学习形式 儒家
原文传递
德国批判教育学述评 被引量:18
10
作者 彭正梅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共5页
20世纪 6 0年代德国批判教育学产生 ,各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批判有不同理解。虽然批判的教育学主张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启了教育学的新视角 ,但是也很容易导致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因而对批判应该加以分析、辨别和探讨 ,同时也应该... 20世纪 6 0年代德国批判教育学产生 ,各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批判有不同理解。虽然批判的教育学主张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启了教育学的新视角 ,但是也很容易导致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因而对批判应该加以分析、辨别和探讨 ,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批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教育学应该是批判教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批判教育学 意识形态批判 自我批判 价值标准
下载PDF
德国教化思想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彭正梅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5,24,共9页
教化是德国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体现了德国教育学的人文特性和民族特色。从作为目的的教化来看,教化体现了一种非政治的带有美学色彩的全人理想;从作为过程的教化来看,教化体现了异化与复归的无尽的辨证过程,人与世界(文化)的无尽的... 教化是德国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体现了德国教育学的人文特性和民族特色。从作为目的的教化来看,教化体现了一种非政治的带有美学色彩的全人理想;从作为过程的教化来看,教化体现了异化与复归的无尽的辨证过程,人与世界(文化)的无尽的相互作用。教化的文化关怀,体现了德意志民族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寻求及其与纳粹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化的非政治性,体现了一种对教育的自身逻辑的寻求,但在教育日益工具化和教育科学日益科学技术化的今天,正面临严重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主体-世界关系 自身逻辑
下载PDF
经验不断改造如何可能——杜威的自我发展哲学及其与儒家修身传统的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彭正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3,共9页
如何实现终身性的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提出了一种教育学路径和一种社会学路径。尽管在早期杜威和晚期杜威那里,这两种路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但在就其服务于自我发展而言,又存在着杜威意义上的辩证统一。这两种路径与儒家的修身传统... 如何实现终身性的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提出了一种教育学路径和一种社会学路径。尽管在早期杜威和晚期杜威那里,这两种路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但在就其服务于自我发展而言,又存在着杜威意义上的辩证统一。这两种路径与儒家的修身传统有着深度契合和相互补充,并显示了一种世界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的不断改造 自我发展 修身 世界主义
下载PDF
迈向“生态正义”的新人文教育:论后疫情时代教育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彭正梅 王清涛 +2 位作者 温辉 连爱伦 刘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4,共11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11月发表了《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告别西方的人文主义,转向“生态正义”的教育。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激活和复兴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更具生态友好的教育智慧资源。沉思传统、审美传统和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11月发表了《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告别西方的人文主义,转向“生态正义”的教育。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激活和复兴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更具生态友好的教育智慧资源。沉思传统、审美传统和儒家的修身传统等都为这种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维度和内涵。只有在这样一种不同教育智慧传统所激荡生成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中,我们才能尝试确定后疫情时代以“生态正义”为基础的新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正义 教育范式转型 新人文教育 教育智慧传统 后疫情时代
下载PDF
德国当代普通教育学:人物、基本概念和比较——与本纳教授的对话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正梅 顾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1,共9页
德国具有浓重的普通教育学传统和特色,即使在多元化的当代,仍然出现了一些寻求普遍性的著名的普通教育学学家。与其中的杰出代表本纳教授(Dietrich Benner)的对话,为我们展现了德国当代普通教育学领域中的关键人物、基本概念及其比较,... 德国具有浓重的普通教育学传统和特色,即使在多元化的当代,仍然出现了一些寻求普遍性的著名的普通教育学学家。与其中的杰出代表本纳教授(Dietrich Benner)的对话,为我们展现了德国当代普通教育学领域中的关键人物、基本概念及其比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代德国普通教育学简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普通教育学 教育 教化
下载PDF
道德的力量从哪里来——儒家“万物一体”论对道德教育的“根”的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彭正梅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86,共6页
道德教育包括技术性和规范性的训育即德育,同时还包括一种信仰教育的"道育",其中,后者是道德教育之根。对于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道德教育问题,儒家"万物一体"论不仅可以为个体奠定道德教育之"根",同时还... 道德教育包括技术性和规范性的训育即德育,同时还包括一种信仰教育的"道育",其中,后者是道德教育之根。对于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道德教育问题,儒家"万物一体"论不仅可以为个体奠定道德教育之"根",同时还可以成为社会的价值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育 万物一体 理解的心灵
下载PDF
谁以易之:论杜威培养“4C公民”的教育哲学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正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42,共16页
"与什么样人一起来变革天下",这不仅仅是个政治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教育问题。继孔子、柏拉图、卢梭、马克思之后,杜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应,提出了培养具有反思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造力为核心的现... "与什么样人一起来变革天下",这不仅仅是个政治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教育问题。继孔子、柏拉图、卢梭、马克思之后,杜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应,提出了培养具有反思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造力为核心的现代公民,来建设他所倡导的伟大共同体。这种"4C公民"的论述,具有深刻的世界主义意义,也被认为是国际21世纪能力教育改革运动的理论基础。杜威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把中国教育传统中的"学思""知行"问题转化为"思考、交流和行动""合作性问题解决",建立一种面向每个人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哲学,从而加快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中国人,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思维 问题解决 交流 审美经验 伟大共同体
下载PDF
批判性思维的工具性、领域性、解放性及其教育改革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正梅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8,共9页
批判性思维被作为国际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运动的核心,但对其理解和落实在实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联系杜威、保罗、哈贝马斯以及本纳的思想,探讨了作为教育目的的批判性思维的工具性、领域性和解放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基础教育... 批判性思维被作为国际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运动的核心,但对其理解和落实在实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联系杜威、保罗、哈贝马斯以及本纳的思想,探讨了作为教育目的的批判性思维的工具性、领域性和解放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基础教育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方面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工具性 领域性 解放性 21世纪技能
下载PDF
理性的狡计:德国教育学发展中的五次危机及其因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正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3,共8页
本文探讨了德国教育学发展中的五次危机,即启蒙教育学的危机,精神科学教育学的危机,经验教育学危机,批判教育学危机,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危机,并考察了对这些危机的因应,指出,这些危机及其因应丰富了教育学自身发展,而且,从世界教育学的发... 本文探讨了德国教育学发展中的五次危机,即启蒙教育学的危机,精神科学教育学的危机,经验教育学危机,批判教育学危机,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危机,并考察了对这些危机的因应,指出,这些危机及其因应丰富了教育学自身发展,而且,从世界教育学的发展来看,也体现了一种理性的狡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危机 精神科学教育学 实践学教育学
下载PDF
论学与兴:被制度化学校教育遗忘的儒家传统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正梅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2期182-187,175,共7页
在儒家教育传统中,学包括学和习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学和习的无尽辩证。为了唤醒和支援学习者走向这种终身的不断超越的自我生成之道,儒家还设计了一种源于诗歌的兴发精神,一种审美性的唤醒,以作为学的援助,作为学的目的,即培养一颗... 在儒家教育传统中,学包括学和习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学和习的无尽辩证。为了唤醒和支援学习者走向这种终身的不断超越的自我生成之道,儒家还设计了一种源于诗歌的兴发精神,一种审美性的唤醒,以作为学的援助,作为学的目的,即培养一颗同情性的心灵。把"教"置于中心的制度化学校教育,只有为学习者插上"学"与"兴"的双翼,把"教"、"学"和"兴"统一起来,才可能培育出我们孜孜以求的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的培养
下载PDF
德国政治教育的里程碑:《博特斯巴赫共识》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彭正梅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29,共6页
本文探讨了作为德国政治教育里程碑的《博特斯巴赫共识》产生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关于它的进一步讨论,指出德国政治教育中从民族性和民主的对立到民族性让位于民主并最终到民族性和民主的统一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政治教育 《博特斯巴赫共识》 民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