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有效成分调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信号通路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杰 彭清林 +5 位作者 徐志为 吴钰坤 任国武 谢小中 金万清 杨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51-3758,共8页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难治和难愈性疾病,尚无确切研究观点完整解释其病理机制。随着三七有效成分干预多种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增加,三七有效成分通过调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信号通路治疗该病逐渐成为时下研究热点。目的...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难治和难愈性疾病,尚无确切研究观点完整解释其病理机制。随着三七有效成分干预多种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增加,三七有效成分通过调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信号通路治疗该病逐渐成为时下研究热点。目的:系统总结分析近年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研究文献和三七有效成分调控该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相关文献内容,为后续研究三七有效成分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糖皮质激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信号通路,三七,有效成分”等;检索PubMed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Glucocorticoid,steroid associat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Pathological mechanism,signaling pathway,Panax notoginseng,active ingredient”等,筛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相关文献和三七有效成分调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信号通路文献,最终共纳入6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①三七主要成分包括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三七皂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等。②在调控相关通路方面,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b1和槲皮素作用于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路,能促进骨修复和血管新生;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CK和山柰酚作用于Wnt/β-catenin通路,可促进成骨分化和脂质代谢;三七总皂苷及三七皂苷R1/R2作用于MAPK通路,抑制破骨和促进骨修复;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b2及槲皮素作用于RANKL/RANK/骨保护蛋白通路,可抑制破骨增殖并促进成骨分化;三七总皂苷、槲皮素及山柰酚作用于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能修复血管损伤和促进成骨。③三七皂苷R1、槲皮素联合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三七总皂苷联合聚乙烯-L-乳酸等生物材料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④三七有效成分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信号通路,对该病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但目前相关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未来应基于现有的机制研究,深入探究三七调控该病不同通路的具体机制及通路间相互作用,将有利于运用三七有效成分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多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有效成分 糖皮质激素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病理机制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信号通路 综述
下载PDF
国医大师韦贵康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经验
2
作者 韩杰 张鎏 +4 位作者 徐志为 宋春霖 彭清林 黄桂凤 杨凌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非特异性腰痛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经验丰富,形成了“主手法、合奇穴、佐中药、练功法”的完备治疗体系。本文总结了韦贵康教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腰痛 推拿疗法 阴阳辨证 五行生克 穴位 经外奇穴 中药 动功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抗MDA5抗体IgG亚型对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预后提示价值的评估及验证
3
作者 徐玥彤 彭清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85-285,共1页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以骨骼肌和皮肤炎症为特征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间质病变是最为常见的合并症并严重影响预后。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发生率可高达95%,部分DM患...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以骨骼肌和皮肤炎症为特征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间质病变是最为常见的合并症并严重影响预后。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发生率可高达95%,部分DM患者ILD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 皮肌炎 肺间质病变 MDA5 自身免疫性疾病 IGG亚型 皮肤炎症 抗体阳性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纸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清林 孙晓刚 +2 位作者 姚军 曹宏辉 吴小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4-36,39,共4页
以研制高性能薄膜纸电池为目的,研究了碳纳米管加载量和球磨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在纸电池正极材料中掺杂一定比例的经过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真空包装制成薄膜纸电池;使用计算机控制精密... 以研制高性能薄膜纸电池为目的,研究了碳纳米管加载量和球磨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在纸电池正极材料中掺杂一定比例的经过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真空包装制成薄膜纸电池;使用计算机控制精密电池测试仪,测量电池的放电性能、放电容量等电化学性能;通过改变正极材料与碳纳米管混磨时间确定球磨工艺。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在正极材料中掺杂了2%(质量分数)碳纳米管的纸电池的放电性能最好。放电容量最大达到13.1mAh,且正极材料与碳纳米管混磨30 min效果最好,放电容量达到17.8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纸电池 混磨 放电容量 放电性能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晓刚 岳立福 +2 位作者 彭清林 吴小勇 庞志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14,共5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为主要添加相,协同超导乙炔炭黑(SP),对锰酸锂进行电化学改性。对MWCNTs进行预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MWCNTs的微观形貌。掺杂不同质量比的导电剂,制成电池并以恒流充放电方... 以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为主要添加相,协同超导乙炔炭黑(SP),对锰酸锂进行电化学改性。对MWCNTs进行预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MWCNTs的微观形貌。掺杂不同质量比的导电剂,制成电池并以恒流充放电方法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碳包覆后电池的初始充放电比容量都有所下降,掺入1%(质量分数,下同)MWCNTs后的LiMn2O4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6.51%,不可逆容量最小,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16.42mAh/g,经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达96.2%,使用复合碳源掺杂时,当m(MWCNTs)∶m(SP)=1∶2时,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6.67%,不可逆容量最小,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19.37 mAh/g,且掺杂2%MWCNTs的效果要略好于掺入2%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锰酸锂 掺杂 比容量
下载PDF
导电剂对柔性锌锰电池放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付琦 孙晓刚 +2 位作者 姚军 彭清林 吴小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2-75,77,共5页
研究了掺杂多壁碳纳米管、石墨及乙炔炭黑对柔性锌锰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在不同的放电电流的条件下,测试电池的放电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掺杂导电剂后锌锰电池的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碳纳米管掺杂锌锰电池表现性能最佳,其次... 研究了掺杂多壁碳纳米管、石墨及乙炔炭黑对柔性锌锰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在不同的放电电流的条件下,测试电池的放电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掺杂导电剂后锌锰电池的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碳纳米管掺杂锌锰电池表现性能最佳,其次是乙炔炭黑和石墨。其中掺杂碳纳米管电池0.2 mA放电时间高达252 h,容量为50.4 mA·h,且在0.8 mA和1 mA较大电流放电时,容量损失率最低,其掺杂效应远高于其他导电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锌锰电池 碳纳米管 导电剂 容量
下载PDF
HPV 18 L1病毒样颗粒的表达纯化及其豚鼠抗血清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清林 张婷 +4 位作者 范东升 郑伟 谢喜秀 许于飞 许雪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优化人乳头瘤病毒(HPV)18型晚期基因L1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获得HPV18L1病毒样颗粒(VLP),制备豚鼠抗血清。方法联合利用昆虫细胞偏性密码子、C末端截短32个氨基酸、降低mRNA二级结构等策略优化HPV18L1基因,合成后克隆入pFastBac1载体... 目的优化人乳头瘤病毒(HPV)18型晚期基因L1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获得HPV18L1病毒样颗粒(VLP),制备豚鼠抗血清。方法联合利用昆虫细胞偏性密码子、C末端截短32个氨基酸、降低mRNA二级结构等策略优化HPV18L1基因,合成后克隆入pFastBac1载体,构建重组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72h后进行Western blot表达鉴定,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后进行纯度鉴定及形态学鉴定,获得HPV18L1VLP,联合弗氏佐剂免疫豚鼠制备抗血清。结果HPV18L1优化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可有效表达,纯化的HPV18L1蛋白纯度达90%以上,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为50nm的VLP,豚鼠免疫血清中HPV18L1VLP特异性抗体滴度达5.12×105。结论HPV18L1优化基因可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并组装成VLP,制备的高滴度抗血清为HPV18L1VLP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8型 病毒样颗粒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抗血清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艳 张亚妹 +4 位作者 王维伟 尹利国 彭清林 王国春 有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在PM/D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25例DM、10例PM、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在PM/D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25例DM、10例PM、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及64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MIF在PM/DM患者中[11 622.43(2 216.00~95 968.00)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 472.67(805.25~1 940.25)pg/mL,(P<0.05)]。有吞咽困难PM/DM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高于无吞咽困难的患者(P<0.05);合并肿瘤的PM/DM患者血清MIF水平高于未合并肿瘤的患者(P<0.05),尤其是DM抗转录中介因子(TIF)-1γ抗体阳性患者MIF水平更高。血清MIF水平与B2淋巴细胞百分比(r=0.255,P=0.014)、血细胞沉降率(r=0.231,P=0.011)呈弱正相关;与T抑制性淋巴细胞(r=-0.190,P=0.048)、T淋巴细胞总数(r=-0.244,P=0.011)呈弱负相关。结论 PM/DM患者人群中血清MIF水平升高,血清MIF可作为PM/DM疾病活动标志,它还可能与抗TIF-1γ抗体联合用于DM合并肿瘤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皮肌炎 肿瘤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下载PDF
血清骨代谢标记物对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破坏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文芳 周惠琼 +4 位作者 孙晓萱 张寅丽 张思功 彭清林 王国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02-14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RA患者关节破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0例住院RA患者,90例同期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EXA测定RA者腰椎( L1~L4)及股骨上端骨密度值,根据T值分为正常骨量、低骨量、骨质疏松组3组;另根据双手X线结... 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RA患者关节破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0例住院RA患者,90例同期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EXA测定RA者腰椎( L1~L4)及股骨上端骨密度值,根据T值分为正常骨量、低骨量、骨质疏松组3组;另根据双手X线结果显示关节破坏程度分为Ⅰ、Ⅱ、Ⅲ、Ⅳ期组;同时检测患者血清CTX、25( OH) D、TRACP-5b、PTH、血钙、血磷、抗CCP抗体、RF、CRP、ESR。结果 RA组TRACP-5b、CTX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Z=-2.747,-4.809,P<0.01),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Z=-6.152,P<0.001);TRACP-5b与病程、关节压痛个数、CTX呈正相关(r=0.193, r=0.189, r=0.196,P<0.05),随着疾病活动度的加重,TRACP-5b水平呈现递增趋势,且骨质疏松组TRACP-5b水平高于正常骨量组,但未达统计学差异;CTX与关节肿胀个数、25(OH)D呈正相关(r=0.215, r=0.192,P<0.05),其水平在疾病重度活动组明显高于中低度组;X线Ⅰ期组患者与其他各组相比年龄较小,病程较短,关节破坏程度轻;Ⅰ期、Ⅱ期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低于Ⅲ期、Ⅳ期组( P<0.05);骨量丢失随年龄增长、病程的延长、疾病活动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骨代谢标记物与RA患者关节破坏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多种骨代谢标记物可望预测关节破坏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破坏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艳 刘晓辉 +2 位作者 张学智 彭清林 王国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对临床上常用的2种抗线粒体抗体(AMA)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其他结缔组织病(CTD)中的抗体滴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间接免... 目的:对临床上常用的2种抗线粒体抗体(AMA)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其他结缔组织病(CTD)中的抗体滴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M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MA-M2共726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ELISA检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13.1%)略高于IIF(6.5%)。IIF诊断PB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8.1%和97.4%,ELISA分别为100%和91.6%。55例AMA-M2阳性而AMA阴性的患者,8例诊断为PBC,35例诊断为其他CTD。PBC组AMA-M2抗体滴度(中位数为64.8RU/ml)略高于其他CTD组(中位数为54.9RU/ml)。结论 :将IIF和ELISA同时应用于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有助于PBC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线粒体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结缔组织病
下载PDF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霞 李英妮 +3 位作者 孙晓麟 彭清林 卢昕 王国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2-967,共6页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 9、15、1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ADAM9、ADAM15、ADAM17的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wi...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 9、15、1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ADAM9、ADAM15、ADAM17的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的BMMSCs,培养刺激其分化为成骨细胞。比色法测定成骨标志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早期转录因子Runx、Osterix,茜素红染色分析成骨矿物质形成情况。结果:在无刺激的对照培养下,ADAM9组(8. 08±0. 34)、ADAM15组(6. 46±3. 40)、ADAM17(9. 30±2. 30)组的ALP活性与WT组(9. 44±2. 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2,BMP2)刺激培养,ADAM9组(14. 22±3. 25)、ADAM15组(10. 14±2. 40)的ALP均小于WT组(20. 89±3. 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而ADAM17组(23. 56±2. 50)虽大于WT组(20. 89±3. 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用成骨培养基(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OST)刺激培养,ADAM9组(9. 63±1. 00)、ADAM15组(7. 75±1. 30)的ALP均小于WT组(12. 97±1. 30),而ADAM17组(20. 09±1. 68)大于WT组(12. 97±1. 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同样,BMP2与OST联合刺激培养后检测ALP,ADAM9组(15. 75±1. 30)、ADAM15组(12. 43±1. 30)均小于WT组(26. 15±1. 50),而ADAM17组(29. 55±2. 10)大于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Runx2表达,在无刺激的对照培养下,ADAM9组(2. 02±0. 24)、ADAM15组(3. 09±0. 19)、ADAM17组(3. 89±0. 91)分别与WT组(2. 02±0. 2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 BMP2刺激培养后ADAM9组(7. 00±0. 23)、ADAM15组(6. 04±0. 23)均小于WT组(12. 6±0. 23),而ADAM17组(18. 52±1. 39)大于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Osterix表达,在无刺激的对照培养下,ADAM9组(9. 60±3. 87)、ADAM17组(12. 4±3. 00)与WT组(10. 9±1. 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但ADAM15组(6. 50±1. 51)低于WT组(10. 9±1. 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MP2刺激培养后ADAM9组(39. 20±3. 23)、ADAM15组(20. 50±4. 80)均小于WT组(60. 3±5. 93),而ADAM17组(80. 2±3. 30)大于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茜素红染色,无刺激组未见明显橘红色团块,BMP2、OST、OST+BMP2刺激培养条件下各实验组均可见局部钙化结节形成,但量化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ADAM9、15、17参与了BMMSCs的成骨分化,为调节BMMSCs成骨分化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的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寅丽 舒晓明 +7 位作者 彭清林 杨阚波 周航 张思功 杨文芳 赵千子 卢昕 王国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优化原核表达方法以及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制备重组人快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2)。方法:根据MYBPC2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加上BamHI和HindⅢ酶切位点。以健康人骨骼肌cDNA为模版,扩增第284位至第579位... 目的:探讨优化原核表达方法以及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制备重组人快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2)。方法:根据MYBPC2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加上BamHI和HindⅢ酶切位点。以健康人骨骼肌cDNA为模版,扩增第284位至第579位氨基酸残基对应的碱基序列,经双酶切后插入pMalc-5e载体中,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的序列,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重组蛋白MYBPC2-MBP的表达,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蛋白电泳法鉴定蛋白的分子量及纯度,测定蛋白浓度并估算蛋白纯化后得率。用商品化的抗MYBPC2抗体证实所表达蛋白序列的正确性。以纯化的蛋白免疫动物获得动物免疫血清,用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此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人MYBPC2蛋白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每升大肠杆菌菌液可生产纯化后的重组MYBPC2蛋白约30mg,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与其抗体及抗血清特异结合。结论:本方法可以高效制备生产人MYBPC2蛋白片段,具备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快型 蛋白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TRAIL及其受体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航 张思功 +3 位作者 舒晓明 彭清林 陈芳 王国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14,F0002,F0003,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表面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DR4、DR5的表达,探讨TRAIL及其受体在PM/DM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4例PM/DM患者和20例健...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表面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DR4、DR5的表达,探讨TRAIL及其受体在PM/DM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4例PM/DM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表面TRAIL及其受体DR4、DR5的表达进行检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率。结果:PM/DM组的m TRAIL、DR4、DR5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不同浓度TRAIL(0,5,10,50,100ng/ml)刺激淋巴细胞24h后,检测其凋亡率,PM/DM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63±8.79,33.04±12.31,42.42±10.72,80.74±14.52,69.9±16.9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凋亡率(%):18.72±12.48,23.23±17.00,24.69±9.15,26.64±13.28,20.32±11.07。结论:TRAIL及其受体DR4、DR5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阳性率增高,提示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下载PDF
特发性炎性肌病肌肉病理特征与临床分型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小兰 刘青艳 +2 位作者 李文丽 彭清林 卢昕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炎性肌病(IIM)不同临床亚型的病理特征,研究IIM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195例IIM患者,按临床分型分为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重叠性肌炎(OM)和肿瘤相关性肌炎(... 目的:分析特发性炎性肌病(IIM)不同临床亚型的病理特征,研究IIM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195例IIM患者,按临床分型分为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重叠性肌炎(OM)和肿瘤相关性肌炎(CAM)组,按肌肉病理特征分为病理型皮肌炎(pDM)、病理型多发性肌炎(pPM)、坏死性肌炎(NAM)、非特异性肌炎(USM)、MHC-I型肌炎(MHC-I)和正常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型与病理型的关联性。结果:195例IIM患者中,DM、PM、OM和CAM分别占74.9%、14.9%、6.2%和4.1%;USM是所有IIM中最多见的病理类型,占34.9%,而PM中NAM病理分型最多见,占48.3%。NAM组患者的血清肌酶水平与其他病理分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5)。MHC-I型组和正常组,肌无力发生的比例最低,正常组发生ILD的比例最少。结论:USM和NAM是IIM中常见的2种病理类型。通过肌活检病理特征对IIM进行分型,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肌肉损伤程度关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肌肉病理特征 临床分型
下载PDF
抗PUF60抗体在中国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亚妹 彭清林 +5 位作者 卢昕 杨阚波 尹利国 石景丽 陈贺 王国春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44-250,共7页
目的检测抗PUF60抗体在中国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中的阳性率,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89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治疗的388例IIM患者[275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76例多... 目的检测抗PUF60抗体在中国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中的阳性率,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89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治疗的388例IIM患者[275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76例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及37例肌炎重叠综合征],211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8例神经肌肉疾病(noninflammatory neuromuscular disease,NMD)、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及79例干燥综合征(Sj9gren syndrome,SS)]作为疾病对照组;同时选取门诊体检的167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入组患者及HCs的抗体滴度,并联合免疫印迹实验验证ELISA结果的可靠性。组间比较用独立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检验。结果抗PUF60抗体可见于11.6%(45/388)的IIM患者,17.3%(18/104)的SLE患者,10.1%(8/79)的SS患者,阳性率均高于HCs(IIM比HCs,P<0.001;SLE比HCs,P<0.001;SS比HCs,P=0.009)。且该抗体可见于各IIM亚组,包括11.3%(31/275)的DM患者和21.6%(8/37)的肌炎重叠综合征患者,阳性率均高于HCs(DM比HCs,P<0.001;肌炎重叠综合征比HCs,P<0.001)。此外,抗PUF60抗体在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相关性各异。在经典DM中,该抗体常见于肌炎抗体阴性(P=0.018)及并发技工手(P=0.046)的患者;而且该抗体在无肌病性皮肌炎中的阳性率较高,且多伴发皮肤溃疡(P=0.029)。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现,抗体阳性的SS患者皮疹发生率及类风湿因子、抗SSB抗体、抗RNP抗体阳性比例增加,且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CD5+CD19+B细胞数目升高及抗双链DNA、抗Sm、抗SSB抗体阳性比例同样增加(P均<0.05)。结论抗PUF60抗体可见于中国DM、肌炎重叠综合征、SLE和SS患者,且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相关性各异,提示抗PUF60抗体或其靶抗原PUF60可能在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参与了不同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抗PUF60抗体 剪接体
下载PDF
抗PUF60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亚妹 彭清林 +5 位作者 卢昕 杨阚波 尹利国 石景丽 陈贺 王国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PUF60抗体水平,探讨该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LE患者104例和健康对照163名。采用ELISA法测定上述人群血清中抗PUF60抗体,部分抗体阳性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PUF60抗体水平,探讨该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LE患者104例和健康对照163名。采用ELISA法测定上述人群血清中抗PUF60抗体,部分抗体阳性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进一步验证。结果 :血清抗PUF60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17.3%(18/104)。抗PUF60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发病年龄[21(18,27)岁]低于抗体阴性组[29(20,37)岁](P=0.007),脱发的发生率[72.2%(13/18)]高于抗体阴性组[40.7%(35/86)](P<0.05)。抗PUF60抗体阳性组中补体C4降低、外周血B1细胞数目升高的患者比例和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SSB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PUF60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 :本研究首次对我国SLE患者血清中抗PUF60抗体进行检测,发现抗PUF60抗体是SLE的相关性抗体,该抗体阳性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抗PUF60抗体
下载PDF
液体激活镁锰纸电池的研究
17
作者 吴小勇 孙晓刚 +2 位作者 彭清林 庞志鹏 付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110,共3页
研究了碳纳米管掺杂镁锰纸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碳纳米管掺杂MnO2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镁为负极材料,组装成薄膜纸电池。分别以绿豆汤、尿液、自来水、3%NaCl和牛奶液体为激活剂,检测电池的放电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正极材料... 研究了碳纳米管掺杂镁锰纸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碳纳米管掺杂MnO2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镁为负极材料,组装成薄膜纸电池。分别以绿豆汤、尿液、自来水、3%NaCl和牛奶液体为激活剂,检测电池的放电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正极材料结构,采用CT-3008W-5V5mA-S4检测仪测试纸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以绿豆汤为电池激活剂,镁锰电池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放电容量达到5mAh,放电时间达到60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二氧化锰 镁片 绿豆汤 激活剂
原文传递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红霞 田小兰 +5 位作者 江薇 李文丽 刘青艳 彭清林 王国春 卢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9-995,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ntibodies,MSAs)类型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ies,IMN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从中日友好医院2008—2018年住院期间所有行肌肉活检的特发性炎... 目的:比较不同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ntibodies,MSAs)类型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ies,IMN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从中日友好医院2008—2018年住院期间所有行肌肉活检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中选取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IMNM患者104例:(1)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2)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抗体阳性;(3)血清MSAs阴性且病理符合2004年欧洲神经肌肉病中心定义的IMNM病理诊断标准。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肌肉病理等信息,比较各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所有104例IMNM患者中,肌无力(92.3%)、肌酸激酶升高(92.3%)是IMNM的最常见临床表现,此外,33.7%的IMNM患者合并吞咽困难,46.5%的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抗HMGCR阳性患者较抗SRP阳性和MSAs阴性患者更容易出现V形疹(30.4%vs.4.3%和5.9%,P<0.01),抗SRP阳性患者合并ILD发生率高于抗HMGCR阳性和MSAs阴性患者(64.4%vs.34.8%和29.0%,P<0.01),MSAs阴性患者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更多见(32.4%vs.8.5%和4.3%,P<0.01)。3组IMNM患者肌肉病理中均可见肌细胞坏死(94.2%)、吞噬(65.4%)和再生(67.3%),肌细胞膜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分子上调(78.8%),肌内膜CD4+T细胞(68.3%)和CD68+巨噬细胞(65.7%)浸润。结论:抗SRP抗体阳性、抗HMGCR抗体阳性和MSAs阴性的IMNM患者存在异质性,在临床上开展MSAs检测和肌肉病理检查对区分不同类型的IMNM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炎 自身免疫病 信号识别颗粒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 病理学
下载PDF
浅谈二十一世纪中国书法的发展
19
作者 彭清林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86-87,共2页
中国书法,起先是汉字符号,在秦统一六国文字后,才正式形成书法这一艺术。中国书法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二十一世纪中国书法的动态,为世人所关注。
关键词 分流 技术化 书如其人
下载PDF
CD40L融合改造后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庆勇 许于飞 +3 位作者 范东升 彭清林 张婷 许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4-591,I0002,共9页
目的研究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的DNA疫苗,测定其免疫原性,用于治疗HPV16感染及感染相关恶性肿瘤。方法联合采用基因切割重排、定点突变及密码子优化等策略改造HPV16的转化基因E7,基因合成法获得改造后的E7基因(mE7);PCR法将mE7基因... 目的研究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的DNA疫苗,测定其免疫原性,用于治疗HPV16感染及感染相关恶性肿瘤。方法联合采用基因切割重排、定点突变及密码子优化等策略改造HPV16的转化基因E7,基因合成法获得改造后的E7基因(mE7);PCR法将mE7基因与CD40L胞外区编码序列融合,然后以pVR1012为载体构建pVR1012-mE7(mE7)及pVR1012-mE7/CD40L(mE7/CD40L)表达质粒;经肌肉免疫C57BL/6小鼠;ELISA法检测E7特异性血清抗体水平,ELISPOT法分析E749-57(H-2b)特异性分泌IFN-γ的CD8+T细胞活化水平,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检测分析E7特异性CD4+Th细胞活化水平;并在C57BL/6小鼠体内进行疫苗抗瘤活性检测。结果与野生型E7基因(wE7)相比,mE7基因诱发产生的E7特异抗体水平(P<0.01)、分泌IFN-γ的CD8+T细胞数目(P<0.01)及CD4+Th细胞活化水平(P<0.05)均显著提高;与mE7基因相比,mE7/CD40L融合基因可进一步显著提高E7特异性分泌IFN-γ的CD8+T细胞数目(P<0.01),但对E7特异性抗体产生及CD4+Th细胞活化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疫苗小鼠体内预防性免疫实验中,经wE7免疫的小鼠接种瘤细胞后2周内全部形成移植瘤,而所有经mE7及mE7/CD40L免疫的小鼠在瘤细胞攻击后第7周仍未见移植瘤形成;疫苗体内治疗性免疫实验中,小鼠在接种wE7后第8天左右全部形成移植瘤,并呈渐进性生长,而接种mE7的小鼠移植瘤清除率为30%,接种mE7/CD40L的小鼠移植瘤清除率增高至45%。对移植瘤的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mE7/CD40L及mE7免疫组小鼠瘤细胞间及瘤组织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wE7组小鼠的瘤细胞呈编织状紧密排列,未见有淋巴细胞浸润。结论HPV16型mE7/CD40L融合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可诱发较强的E7特异性细胞免疫及体内抗瘤活性,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DNA疫苗 CD40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