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导向肺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彭猛青 王绪 +5 位作者 朱述阳 罗涛 古涛 严玉兰 刘慧 王秀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研究肺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X线平片与CT扫描疑诊为早期肺癌 5 2例患者 ,分别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与经皮针刺切割活检 ,并使用银染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 ;... 目的 研究肺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X线平片与CT扫描疑诊为早期肺癌 5 2例患者 ,分别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与经皮针刺切割活检 ,并使用银染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 ;而后将早期肺癌 (T1N0 M0 )与非癌病变组对照研究。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肺癌患者 2 2例 ,肺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 86 .4 % (19/ 2 2 ) ;经手术或随访 2年以上证实为良性病变者 2 4例 (肺囊肿 3例 ,结核 6例 ,炎性假瘤 5例 ,肺炎 10例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 4 .2 % (1/ 2 4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端粒酶可以作为肺癌定性的一个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结合病理学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端粒酶活性 肺癌 早期诊断 CT导向 肺活检标本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甲基化及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彭猛青 王绪 +3 位作者 刘德林 罗涛 陈杰 郝兴芝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 研究 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和缺失情况 ,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甲基化相关的PCR及双重PCR ,检测 5 0例肺癌组织和 5 4例正常肺组织中 p16基因第 1外显子 5′端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及第 2外显子... 目的 研究 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和缺失情况 ,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甲基化相关的PCR及双重PCR ,检测 5 0例肺癌组织和 5 4例正常肺组织中 p16基因第 1外显子 5′端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及第 2外显子缺失情况。 结果 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为 3 2 .0 % (16/ 5 0 ) ,缺失率为 2 8.0 % (14 / 5 0 ) ;5 4例正常肺组织甲基化率为 3 .7% (2 / 5 4) ,缺失率为 0 ,二组比较 ,甲基化率 (Fisher’sexact=0 .0 0 0 )及缺失率 (Fisher’sexact=0 .0 0 0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甲基化和缺失是非小细胞肺癌 p16基因失活的主要形式 ,检测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状态可能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16基因 甲基化 基因缺失 诊断 肿瘤抑制
下载PDF
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猛青 王绪 +6 位作者 刘德林 罗涛 马淑华 朱述阳 毛筱芬 陈玉玲 邵华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 检测 p16基因在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痰液脱落细胞中甲基化状态 ,以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甲基化敏感的核酸内切酶 Sma 、Sac 酶切基因组 DNA,对 5 6份肺癌组织及相应痰液、6 0份非恶性病变肺组织及 2 8份痰... 目的 检测 p16基因在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痰液脱落细胞中甲基化状态 ,以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甲基化敏感的核酸内切酶 Sma 、Sac 酶切基因组 DNA,对 5 6份肺癌组织及相应痰液、6 0份非恶性病变肺组织及 2 8份痰液进行 PCR分析。结果  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为 30 .4% (17/5 6 ) ,相应的痰液中为 2 8.6 % (16 /5 6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430 ,P=0 .836 )。 6 0份非恶性病变肺组织甲基化率为 3.3% (2 /6 0 ) ,2 8份痰液无 1份发现 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肺癌组织及相应的痰液脱落细胞 p16基因 5′- Cp G岛甲基化率相似 ,即痰液脱落细胞 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可以反映肺癌组织 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因此 ,检测痰液脱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5′-CpG岛 甲基化 肺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彭猛青 陈建章 周长芳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4期396-397,共2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PCR TRAP ELISA半定量法及PCR TRAP银染定性法 ,检测 5 7例经螺旋CT扫描而发现并疑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BALF中脱落细胞...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PCR TRAP ELISA半定量法及PCR TRAP银染定性法 ,检测 5 7例经螺旋CT扫描而发现并疑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BALF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将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肺癌组BALF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敏感性为 86.1% ,特异性为 90 .5 % ,准确性为 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周围型肺癌 BALF 脱落细胞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诊断意义 病理组织检查 结论 准确性 目的
下载PDF
早期应用吗啡缓释片对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彭猛青 张茹茹 +1 位作者 尤传文 刘金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吗啡缓释片的早期应用对改善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价值。方法对54例按第二阶梯止痛效果不佳的中度癌痛患者给予吗啡缓释片,通过对患者的KPS评分、疼痛、睡眠、食欲等方面改善情况来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54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 目的探讨吗啡缓释片的早期应用对改善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价值。方法对54例按第二阶梯止痛效果不佳的中度癌痛患者给予吗啡缓释片,通过对患者的KPS评分、疼痛、睡眠、食欲等方面改善情况来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54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CR)41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94.44%(51/54)。23例KPS评分提高20分,27例睡眠改善,14例食欲改善,19例焦虑改善。结论应正确的评估癌症患者的疼痛问题,早期应用吗啡缓释片可以使癌痛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吗啡缓释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药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彭猛青 张茹茹 +1 位作者 陆锡燕 周长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3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单药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多西紫杉醇或吉西他滨单药对37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姑息性化疗,至少2周期后评估患者的近期疗效。并从患者的一般状况评分(KPS评分)、癌痛、疲劳、焦虑、食欲、... 目的观察单药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多西紫杉醇或吉西他滨单药对37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姑息性化疗,至少2周期后评估患者的近期疗效。并从患者的一般状况评分(KPS评分)、癌痛、疲劳、焦虑、食欲、睡眠状况改善情况分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全组37例中总有效率32.4%(12/37)、1年生存率37.8%(14/37)、中位生存期9个月。患者的KPS评分、癌痛、疲劳、焦虑、食欲、睡眠状况有明显改善。结论单药化疗不仅能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生存质量
下载PDF
lunx mRNA RT-PCR检测肺癌的微转移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广迎 刘德林 +3 位作者 王绪 彭猛青 陈杰 贾晓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建立以lunx为靶基因,RT-PCR检测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和外周血中微转移的方法,检验lunx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以肺部良性疾病30例、健康人10例外周血为对照,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 目的:建立以lunx为靶基因,RT-PCR检测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和外周血中微转移的方法,检验lunx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以肺部良性疾病30例、健康人10例外周血为对照,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法半定量检测lunxmRNA的表达,研究2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情况;以因肺良性疾病切除的11枚淋巴结为对照,采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lunxmRNA表达研究肺癌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44枚微转移情况并与常规病理对比。结果:2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外周血lunxmRNA阳性率为60.0%,6例SCLC中4例(67.0%)外周血lunxmRNA阳性。在44枚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中16枚(36.4%)表达lunxmRNA,高于常规病理的13.6%(P<0.05);而30例肺良性疾病和10例健康者外周血以及11枚正常淋巴结中均不表达lunxmRNA。结论:lunxmRNA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lunx基因 RT-PCR检测 淋巴结微转移 外周血微转移 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 可行性
下载PDF
274例重度癌痛患者的止痛状况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周长芳 彭猛青 +1 位作者 张苗瑞 陈建章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91-1091,共1页
关键词 癌痛患者 临床分析 止痛 正确治疗 癌症患者 癌性疼痛 生存质量 WHO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检测与肺癌的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涛 陈玉玲 +2 位作者 朱述阳 彭猛青 王绪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研究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肺癌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PCR -ELISA)对 3 6例肺癌和 3 2例支气管、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肺泡灌洗液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 目的 研究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肺癌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PCR -ELISA)对 3 6例肺癌和 3 2例支气管、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肺泡灌洗液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BALF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 83 .3 % (3 0 3 6) ,支气管、肺良性疾病BALF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 6.6% (2 3 2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是肺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肺癌 端粒酶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下载PDF
RT-PCR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区域淋巴结中CK19 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德林 王绪 +5 位作者 朱广迎 彭猛青 蒋晓东 陈杰 王伟 张海洲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 应用RT 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情况。方法 用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法检测 78例肺癌患者和 3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和手术切除淋巴结中CK19(cytoke... 目的 应用RT 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情况。方法 用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法检测 78例肺癌患者和 3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和手术切除淋巴结中CK19(cytokeratin 19)mRNA的表达 ,另抽取 1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对所有淋巴结进行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 ,观察转移情况。结果  7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K 19mRNA表达阳性率为 38.5 % ,肺良性疾病组仅为 6 .7% ( χ2 =10 .5 0 5 ,P =0 .0 0 1) ;10例健康人外周血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肺癌组和肺良性疾病组淋巴结CK19mRNA阳性率分别为 36 .9%和 0 % (Fisher’sexact =0 .0 14 )。肺癌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癌转移阳性率为 17.9% ,与同组CK 19mR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 χ2 =7.6 6 4,P =0 .0 0 6 )。结论 以CK19mRNA为分子标记 ,用RT 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可能有助于亚临床转移的早期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肺癌 微转移 CK19 mRNA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骨转移性疼痛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茹茹 彭猛青 +1 位作者 朱杰 郁飞文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35例,治疗后2周评价疗效。结果 35例患者中,疼痛总有效率94.3%。KPS评分治疗前为(62.8±9.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35例,治疗后2周评价疗效。结果 35例患者中,疼痛总有效率94.3%。KPS评分治疗前为(62.8±9.8)分,治疗后为(72.8±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评分治疗前(31.0±8.8)分,治疗后(45.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得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吗啡缓释片 骨转移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呲喃阿霉素治疗晚期胃癌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长芳 彭猛青 +1 位作者 陆锡燕 刘金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04年第11期977-978,共2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5-Fu)、呲喃阿霉素(THP)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6例晚期胃癌患者,初治23例,复治13例。L-OHP135mg/m2,静滴d1,THP40mg/m2静注d1,CF0.2g静滴d1-5,5-Fu500mg/m2持续静滴d1-5,21天为1周...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5-Fu)、呲喃阿霉素(THP)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6例晚期胃癌患者,初治23例,复治13例。L-OHP135mg/m2,静滴d1,THP40mg/m2静注d1,CF0.2g静滴d1-5,5-Fu500mg/m2持续静滴d1-5,21天为1周期,每例化疗2-4周期。结果化疗总有效率58.33%(21/36),CR1例,PR<20例。初治病例有效率69.56%(16/23),复治病例有效率38.46%(5/13)。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呲喃霉素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联合 氟尿嘧啶 呲喃阿霉素 治疗 晚期胃癌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24例
13
作者 陈建章 彭猛青 +2 位作者 周长芳 陆锡燕 陆坤 《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2-73,共2页
观察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奈铂化合物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CT扫描与痰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14
作者 王绪 彭猛青 +8 位作者 胡春峰 刘德林 古涛 刘慧 罗涛 陈玉玲 毛筱芬 朱述阳 邵华军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 :研究CT扫描与肺活检后痰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p16甲基化检测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PCR TRAP ELSA半定量及PCR TRAP银染定性法、甲基化相关的PCR法 ,前瞻性检测 5 5例经CT扫描而发现的肺部孤立性结节 (直径≤ 3... 目的 :研究CT扫描与肺活检后痰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p16甲基化检测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PCR TRAP ELSA半定量及PCR TRAP银染定性法、甲基化相关的PCR法 ,前瞻性检测 5 5例经CT扫描而发现的肺部孤立性结节 (直径≤ 30mm)、并疑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 (T1N0 M0 ) ,行CT导向肺活检 (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33例 ,经皮肺针刺活检 2 2例 )后 2 4h内痰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甲基化状态 ,并将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 10 0 % ,但特异性只有 6 1 8% (34/ 5 5 )。端粒酶活性的敏感性为 79 4 % ,特异性为 90 5 % ,准确性为 83 6 % ;p16甲基化的敏感性为 32 4 %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5 8 2 % ,3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 86 1% ,特异性为 90 5 % ,准确性为 87 3%。对照组端粒酶阳性率 9 5 % (2 / 2 1) ,无1例检测到p16甲基化。结论 :CT扫描与端粒酶活性、p16甲基化联合可弥补痰液的细胞学检查的不足 ,提高肺癌痰检的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CT扫描 痰液 肿瘤标志物 检测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深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并腔内灌注白介素-Ⅱ及平阳霉素治疗恶性胸水 被引量:4
15
作者 陆锡燕 周长芳 彭猛青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52-653,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恶性胸水 深静脉 白介素-Ⅱ 平阳霉素 导管留置 腔内灌注 患者 引流 常见并发症
下载PDF
强阿片类药物对中度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茹茹 朱正秋 彭猛青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比较按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和跨阶梯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中度癌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为中度疼痛的60例癌痛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研究组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按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予... 目的比较按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和跨阶梯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中度癌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为中度疼痛的60例癌痛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研究组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按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予第二阶梯药物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止痛效果,同时应用卡氏评分法(KPS)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RTC QLQ-C30量表显示治疗后功能性子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其中研究组治疗后角色功能、情感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疼痛和睡眠评分均降低,其中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睡眠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便秘症状均较治疗前加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中度癌痛较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应用弱阿片类药物逐级治疗癌痛,患者疼痛控制更佳,生存质量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羟考酮 曲马多 三阶梯止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PTPRJ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徐娟 高超 +1 位作者 彭猛青 张茹茹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J(PTPRJ)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钟吾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胃癌手术的50例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TPRJ在胃癌术后癌组织...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J(PTPRJ)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钟吾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胃癌手术的50例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TPRJ在胃癌术后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PTPRJ阳性表达率为44%(22/50),PTPRJ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8%(34/50),PTPRJ在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RJ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部位无关(P>0.05)。癌组织中PTPRJ阳性表达者总生存期(OS)为46个月,阴性表达者为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PTPRJ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患者生存获益,PTPRJ有希望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J 临床意义 预后
下载PDF
阿昔洛韦甘油腮腺内灌注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周平 刘顺尧 彭猛青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0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 根据贝尔麻痹病因学研究进展 ,结合面神经解剖的特点 ,设计从腮腺导管口灌注阿昔洛韦甘油治疗贝尔麻痹的方法 ,旨在探索新的给药途径。方法  67例贝尔麻痹病人随机 (抛硬币抽样法 )分为治疗组 3 3例 ,对照组 3 4例 ,两组年龄、... 目的 根据贝尔麻痹病因学研究进展 ,结合面神经解剖的特点 ,设计从腮腺导管口灌注阿昔洛韦甘油治疗贝尔麻痹的方法 ,旨在探索新的给药途径。方法  67例贝尔麻痹病人随机 (抛硬币抽样法 )分为治疗组 3 3例 ,对照组 3 4例 ,两组年龄、就诊前病程 (分别经t检验 ,P >0 .0 5 )及临床表现 (经χ2 检验 ,P >0 .0 5 )均有可比性。治疗组用 5 %阿昔洛韦甘油 (每 2ml中含阿昔洛韦 0 .1g ,地塞米松1mg) 灌注患侧腮腺 ,每日 1次。对照组给口服阿昔洛韦 0 .2 g ,每日 5次。两组均给呋喃硫胺注射液2 0mg和VitB12 0 .5mg ,iM ,每日 1次。对照组并辅以针灸治疗 ,疗程均为 2周。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 97.0 6% ,阿昔洛韦局部应用获得与口服相同治疗效果 (经Ridit分析 ,P >0 .0 5 )。治疗组 ( 13例 )和对照组 ( 15例 )治愈病人的实用治愈日数比较 (经Ridit分析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昔洛韦甘油腮腺内灌注治疗贝尔麻痹疗效确切 ,治疗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麻痹 阿昔洛韦 腮腺/灌注 治疗
下载PDF
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19
作者 陆锡燕 彭猛青 +1 位作者 魏东 陈建章 《基层医学论坛》 2003年第10期874-876,共3页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 NVB 联合 DDP 治疗:NVB 25 mg/m^2,静脉冲入,第1、5天;DDP 30 mg/m^2,静脉点滴,第1~3天;21天为一周期,至少治...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 NVB 联合 DDP 治疗:NVB 25 mg/m^2,静脉冲入,第1、5天;DDP 30 mg/m^2,静脉点滴,第1~3天;21天为一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以上。结果全组 CR 0例,PR 27例,总有效率(CR+PR)为47.4%(27/57)。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Ⅰ~Ⅱ度59.6%(34/57),Ⅲ~Ⅳ度17.5%(10/57),其他不良反应较轻微。结论 NP 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瑞滨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DETECTION OF MICROMETASTASES OF LUNG CANCER BY USING LUNX mRNA SPECIFIC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广迎 刘德林 +6 位作者 王绪 彭猛青 刘惠 沈万华 张海舟 王伟 陈杰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4-59,共6页
Objective: To detect of lung cancer micrometastases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regional lymphatic nodes by using lunx mRNA specific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Methods: RT-PCR was used to de... Objective: To detect of lung cancer micrometastases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regional lymphatic nodes by using lunx mRNA specific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Methods: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lunx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of 26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 also detected 44 regional lymphatic nodes obtained from 25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ho underwent curative lobectomy. All the 44 regional lymphatic nodes were also examined by histopathology. Micrometastatic tumor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and regional lymphatic nodes were semi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with the ratio of lunx band intensity to the 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band intensity. Result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lunx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patients were 60% (12/20) and 67% (4/6) respectively. 16 (36.4%) of regional lymphatic nodes from 44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positive by RT-PCR while 6 (13.6%) were positive by histopathology (x 2=6.06, P=0.014). However, no blood samples and lymphatic nodes from patients with benign pulmonary diseases or normal volunteers were positive for lunx mRNA.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lunx mRNA in bone marrow of NSCLC amd SCLC patients were 65% (13/20) and 67% (4/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RT-PCR amplification of lunx mRNA is an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eans to detect early haematogenous and regional lymphatic nodes dissemination of cancer cells for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Lung cancer MICROMETASTASES Lunx m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