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丸对4Cr5Mo2V钢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牛童 王昕宇 +1 位作者 彭睿智 吴晓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对4Cr5Mo2V钢试样进行3道次复合喷丸,通过与未喷丸试样对比,研究了喷丸对试验钢表面形貌、显微组织、硬度、残余应力以及高温(100,300,500℃)摩擦磨损性能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丸处理显著提高了试验钢表面粗糙度,使试验钢表面形成... 对4Cr5Mo2V钢试样进行3道次复合喷丸,通过与未喷丸试样对比,研究了喷丸对试验钢表面形貌、显微组织、硬度、残余应力以及高温(100,300,500℃)摩擦磨损性能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丸处理显著提高了试验钢表面粗糙度,使试验钢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塑性变形层、硬化层与残余压应力层;在100,300,500℃下,与喷丸前相比,喷丸后试验钢的磨损率分别降低了41.8%,17.1%,63.3%,耐磨性能的提高与喷丸产生的硬化层和残余压应力层有关。在100,300℃下,喷丸前后试验钢的磨损机制均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而当温度升高至500℃时,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喷丸试验钢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与残余压应力,同时表面氧化层更致密稳定,仅发生轻微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2V热作模具钢 喷丸 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残余应力 硬度
下载PDF
智能井盖无线监测节点的温差供电技术研究
2
作者 赵兴强 彭睿智 +4 位作者 戴志新 张译文 蔡骏 周旺平 丁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5-171,共7页
智能井盖作为较早提出的概念,其发展受制于远距离无线物联网通信发展和电池续航能力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采集井盖热能的温差发电方案。为了提高井盖下表面附近的温差,增加了隔热层和散热器,使温度梯度提高了5℃~10℃。结合室外测试... 智能井盖作为较早提出的概念,其发展受制于远距离无线物联网通信发展和电池续航能力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采集井盖热能的温差发电方案。为了提高井盖下表面附近的温差,增加了隔热层和散热器,使温度梯度提高了5℃~10℃。结合室外测试数据,搭建了温差发电模块测试环境,测试分析了温差发电片的性能,结果表明在13℃的温差环境下1 h内产生7.92 J的电能,平均功率2.2 mW。基于NB-IOT技术,设计智能井盖监测节点,实现了对井盖倾斜角的监测。通过休眠待机方法,降低了节点系统的功耗,一次数据采集发射消耗0.185 J电能,静态工作电流仅87.45μA。将自供电技术与低功耗技术结合,验证了利用温差发电可以满足智能井盖的供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井盖 温差发电 NB-IoT 自供电
原文传递
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天澍 王冬生 +3 位作者 袁永达 滕海媛 谢定伯 彭睿智 《长江蔬菜》 2010年第18期90-92,共3页
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处理的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LC20处理组的幼虫平均历期为19.25d,短于LC50处理组(p<0.05)和对照组(p>0.05)。对于蛹期、蛹质量和羽化率,对照组和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 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处理的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LC20处理组的幼虫平均历期为19.25d,短于LC50处理组(p<0.05)和对照组(p>0.05)。对于蛹期、蛹质量和羽化率,对照组和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随着甲氧虫酰肼浓度的增加,蛹期有延长、蛹质量和羽化率均有降低的趋势。LC50处理组在总产卵量和平均日产卵量上均低于对照组和LC20处理组,并且产卵前期有显著地延长,长达8d;而LC20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日平均产卵量和LC20处理组变化趋势相似,均在早期的日产卵量较多,随后逐渐递减;而LC50处理组的产卵高峰期后移。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的相对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2个处理组均大于对照组。甲氧虫酰肼处理后的甜菜夜蛾幼虫的近似消化率在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甲氧虫酰肼 亚致死效应
下载PDF
家蚕Piwi亚家族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进化分析
4
作者 刘飞玲 廖珍 +3 位作者 洪喜雄 彭睿智 肖花美 李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8-849,共12页
为克隆家蚕Bombyx mori Piwi亚家族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探究Piwi亚家族蛋白在家蚕中的生理功能,本研究利用已知物种的Piwi亚家族蛋白搜索家蚕基因组,预测获得家蚕Piwi亚家族蛋白基因siwi1和siwi2,采用RACE... 为克隆家蚕Bombyx mori Piwi亚家族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探究Piwi亚家族蛋白在家蚕中的生理功能,本研究利用已知物种的Piwi亚家族蛋白搜索家蚕基因组,预测获得家蚕Piwi亚家族蛋白基因siwi1和siwi2,采用RACE技术克隆siwi1和siwi2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ORFfinder、Gene-Explorer、InterPro等分析其分子特征;其次,利用已知的所有物种Piwi蛋白及其类似物Piwil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siwi1和siwi2在丝腺、马氏管、中肠、头部、卵巢和精巢以及不同发育时期(卵、1~5龄幼虫、蛹、成虫)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了siwi1 cDNA全长3277 bp,包含部分5′UTR、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和3′UTR,获得了siwi2的部分序列,其中siwi1对应BmPiwi,siwi2对应BmAgo3。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家蚕Piwi亚家族蛋白与乳草长蝽Oncopeltus fasciatus、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PIWI蛋白以及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PIWI2和PIWI3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PIWI2和PIWI3同为一支。家蚕AGO3蛋白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AGO3亲缘关系最近,与西方玉米根虫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AGO3及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PIWI1同属一支,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AGO3同属一总支。组织表达结果表明BmPiwi在精巢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其次是卵巢及头部,而BmAgo3在头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BmPiwi和BmAgo3在卵期表达量最高,但在初孵幼虫中表达量迅速下降,并在整个幼虫时期都维持低表达状态,直至蛹期开始表达量出现大幅回升,并维持高水平表达至成虫期。本研究发现BmPiwi和BmAgo3在家蚕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在生殖组织以及需要进行大量细胞活动的时期,家蚕Piwi亚家族蛋白基因的表达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测家蚕Piwi亚家族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Piwi亚家族蛋白 分子克隆 进化分析 表达谱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Bt抗性相关lncRNA的预测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肖花美 彭睿智 陈锦宏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3-1280,共8页
为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Bt产生抗性中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草地贪夜蛾的lncRNA基因,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差异表达分析、靶标基因预测以及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 为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Bt产生抗性中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草地贪夜蛾的lncRNA基因,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差异表达分析、靶标基因预测以及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46个RNA-Seq数据中共有2033个lncRNA基因,对应2034条lncRNA转录本;与蛋白质编码基因相比,草地贪夜蛾lncRNA的外显子数量更少,转录本长度更短。草地贪夜蛾Bt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之间共有266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128个上调表达,138个下调表达;在lncRNA靶标中,顺式调控和反式调控的靶标基因分别为2129个和1955个;靶标基因分子功能主要集中于有毒物质结合、水解酶和丝氨酸类蛋白活性等。10个差异表达的lncRNA靶向碱性磷酸酶、氨肽酶N、ABC转运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钙黏蛋白等抗性相关基因,表明lncRNA可能参与了草地贪夜蛾对Bt抗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lncRNA Bt抗性 靶标预测 功能富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