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醋狼毒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汪兰云 庄果 +3 位作者 张永鑫 彭稳稳 李俊松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确定醋狼毒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狼毒的毒性成分总二萜内酯,有效成分狼毒乙素、丙素及其灌胃给药后小鼠胃体PGE2含量作为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的考察指标,以醋的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优选出... 目的确定醋狼毒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狼毒的毒性成分总二萜内酯,有效成分狼毒乙素、丙素及其灌胃给药后小鼠胃体PGE2含量作为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的考察指标,以醋的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优选出了醋狼毒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醋狼毒的优化炮制工艺,醋的用量为40%,炒制温度控制在160℃,炒制时间10min。结论优选出的醋狼毒炮制工艺可行,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狼毒 炮制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丹黄凝胶剂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新民 陈丽华 +2 位作者 彭稳稳 李俊松 李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4-948,共5页
目的研究丹黄凝胶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透皮性能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体外经皮渗透试验对凝胶剂基质、促渗剂和载药量进行考察。结果以1.0%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2%氮酮为促渗剂,载药量为4.5%制备丹黄凝胶剂的工艺可行。结论丹黄凝胶... 目的研究丹黄凝胶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透皮性能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体外经皮渗透试验对凝胶剂基质、促渗剂和载药量进行考察。结果以1.0%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2%氮酮为促渗剂,载药量为4.5%制备丹黄凝胶剂的工艺可行。结论丹黄凝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地均匀细腻,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黄凝胶剂 成型工艺 体外透皮 卡波姆-940
下载PDF
不同相对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精制黄连解毒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须明玉 彭稳稳 +2 位作者 钱智磊 董洁 郭立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9-783,共5页
目的以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和栀子)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不同相对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处理后高分子物质和指标性成分变化规律以及药理作用差异,为优选黄连解毒汤超滤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逐级用pes-5w、pes-3w、pes-2w、pes... 目的以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和栀子)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不同相对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处理后高分子物质和指标性成分变化规律以及药理作用差异,为优选黄连解毒汤超滤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逐级用pes-5w、pes-3w、pes-2w、pes-6k的超滤膜处理黄连解毒汤离心液,测定不同膜处理后渗透液和离心液中高分子物质(果胶和蛋白质)和药用指标性成分(栀子苷、黄芩苷、巴马汀和小檗碱)的质量分数及其对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缺血缺氧的保护和改善作用。结果随着膜相对截留分子量的降低,各级渗透液的高分子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同程度地降低;指标性成分的质量分数除黄芩苷逐级降低外,其他都呈升高趋势;pes-3w的综合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最高;药理实验证明pes-5w渗透液对PC-12细胞缺氧缺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 pes-5w超滤膜既能有效去除非药用成分或药用性较差的物质,又能保留有效成分,适合于黄连解毒汤的精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超滤 高分子物质 指标性成分 PC12细胞
下载PDF
不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模型在大鼠脑内的重复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毅 陈涛 +3 位作者 彭稳稳 宋娇 王雪 严志汉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491-496,共6页
目的:比较4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模型[表观扩散系数(ADC)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在大鼠脑内的重复性情况。方法:对14只雄性SD大鼠进行间隔24h的重复大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进行4... 目的:比较4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模型[表观扩散系数(ADC)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在大鼠脑内的重复性情况。方法:对14只雄性SD大鼠进行间隔24h的重复大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进行4种扩散模型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内变异系数和Bland-Altman方法评估重复性情况。结果:ADC模型、DKI模型和拉伸指数模型中扩散率相关参数(ADC、Dapp和DDC)的Cronbach’salpha均大于0.7,intra-subjectCV均小于5%,LA均小于0.15×10^-3mm^2/s,其中ADC的LA最小,为0.086×10^-3mm^2/s。而IVIM模型中所有参数(D、f和D*)的Cronbach’salpha都小于0.5,intra-subject CV大于40%,LA大于0.4×10^-3mm^2/s。在不同感兴趣区中,纹状体部位ADC值的intra-subjectCV和LA最低,分别为2.00%和0.034×10^-3mm^2/s,胼胝体部位ADC值的intra-subjectCV和LA最高,分别为3.98%和0.085×10^-3mm^2/s。结论:大鼠大脑不同磁共振扩散模型的间隔24h重复性存在差异,ADC模型重复性最好,而IVIM模型最差。大鼠大脑不同部位的ADC值重复性也存在差异,纹状体重复性最好,胼胝体则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多模型分析 重复性研究
下载PDF
上海开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引领城建与行业发展创新
5
作者 彭稳稳 王锋 王子辰 《上海经济》 2013年第7期54-55,共2页
上海开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以·建筑设计为主的综合性设计集团,并在美国成立美国KEY建筑师事务所(KeydeSignUSAArchitects&Planners,LLC)。公司目前己拥有国家建筑行业甲级设计和乙级市政园林、乙级市政道路设计资质,同时拥... 上海开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以·建筑设计为主的综合性设计集团,并在美国成立美国KEY建筑师事务所(KeydeSignUSAArchitects&Planners,LLC)。公司目前己拥有国家建筑行业甲级设计和乙级市政园林、乙级市政道路设计资质,同时拥有上海市规划局颁发的规划乙级资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建筑行业 上海市 公司 规划结构 有限 业务 室内
下载PDF
胸椎正位片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定位导管尖端 被引量:5
6
作者 胡燕标 吴飞飞 +7 位作者 江怡 王燕辉 谢平坤 夏诗勇 彭稳稳 陈旭东 汤升 张景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评估胸椎X线正位片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定位导管尖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PICC患者,术后接受1次以上胸部X线正位摄影、胸椎X线正位摄影及胸部CT,其中胸椎正位片183例次(A组),胸部正位片334例次(B组)。... 目的评估胸椎X线正位片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定位导管尖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PICC患者,术后接受1次以上胸部X线正位摄影、胸椎X线正位摄影及胸部CT,其中胸椎正位片183例次(A组),胸部正位片334例次(B组)。对胸部CT纵隔窗图像进行重建联动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重组,以多切面观察确定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CAJ)位置及对应的轴位CT层面,确定CAJ位置,并于定位像上标记辅助线,测量并比较CAJ至右侧第6、7后肋、第6/7后肋间隙、气管隆嵴及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的距离。结果A组136例次(136/183,74.32%)导管尖端清楚显示,43例次(43/183,23.50%)隐约可见,4例次(4/183,2.19%)未显示;B组依次为131例次(131/334,39.22%)、169例次(169/334,50.60%)及34例次(34/334,10.18%)。A组导管尖端清楚显示率高于B组,未显示率低于B组(χ^(2)=59.65,P<0.01)。CAJ至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7后肋、气管隆嵴及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的距离分别为-1.95~7.51 cm、-2.82~6.44 cm、-3.91~5.00 cm、1.19~6.58 cm及-1.12~1.43 cm,平均(3.50±1.78)cm、(2.38±1.76)cm、(1.18±1.75)cm、(3.84±1.01)cm及(0.11±0.05)c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54,P<0.01);两两比较,CAJ至右侧第6后肋距离与至气管隆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距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J与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距离最短,以通过该交界点的水平线上垂直2 cm范围内为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结论胸椎正位片能清晰显示PICC导管尖端。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水平线上垂直2 cm范围内为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定位 体层摄影术 X线 胸椎
下载PDF
干姜与附子配伍前后对干姜中4种姜辣素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彭稳稳 李俊松 +1 位作者 李文 蔡宝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076-2078,共3页
目的:以干姜-附子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干姜单煎液及不同配伍比例(1∶2,1∶1,1∶0.5)干姜与附子合煎液中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4种姜辣素类成分,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可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 目的:以干姜-附子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干姜单煎液及不同配伍比例(1∶2,1∶1,1∶0.5)干姜与附子合煎液中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4种姜辣素类成分,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可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醋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40%~90%B;30~35 min,90%~40%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结果:4种姜辣素类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100.9%~103.5%,RSD<3.0%。与干姜单煎液相比,干姜附子合煎液中姜辣素类成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与配伍附子量呈正比。结论:干姜与附子配伍可促进干姜中姜辣素类成分的溶出,从成分角度阐明干姜与附子配伍增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附子 配伍 姜辣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附子与干姜配伍前后对附子中4种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彭稳稳 刘莎莎 +4 位作者 王亚 张永鑫 李俊松 李文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 目的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31%A;15~36 min:31%~35%A;36~40 min:35%~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101.9%,RSD<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干姜 配伍 乌头类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黄连4种饮片特征图谱研究及生物碱含量测定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永鑫 刘晓 +3 位作者 杨欣文 彭稳稳 李俊松 蔡宝昌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57-1961,共5页
目的:建立黄连4种不同炮制品的特征图谱,探讨饮片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采用HPLC法对其中木兰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5个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 目的:建立黄连4种不同炮制品的特征图谱,探讨饮片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采用HPLC法对其中木兰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5个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5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 3.0)(45∶55),内含十二烷基硫酸钠12.5 mmol.L-1;检测波长275 nm;流速1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结果:所建立的特征图谱信息丰富,5个生物碱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8%,96.9%,98.4%,104.8%,103.7%。结论:初步实验表明,黄连不同炮制品的特征图谱有所差别,相关成分在炮制前后发生了量变和质变,并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炮制品 生物碱 特征图谱 成分变化规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木兰碱 药根碱 黄连碱 巴马汀 小檗碱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5种姜辣素的含量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永鑫 李俊松 +2 位作者 陈丽华 彭稳稳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姜及其炮制品中的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含量的方法,并对生姜、干姜、炮姜、姜炭中的5种姜辣素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探讨5种化学成分在姜的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Kromasil-C18柱(4.6mm×... 目的建立测定姜及其炮制品中的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含量的方法,并对生姜、干姜、炮姜、姜炭中的5种姜辣素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探讨5种化学成分在姜的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Kromasil-C18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B)-0.1%醋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0~10 min,B:40%;10~40 min,B:40%→90%;40~45 min,B:90%→100%;45~50 min,B:10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5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姜酮:0.625~20μg.mL-1(r=0.999 1)、6-姜酚:6.25~200μg.mL-1(r=0.999 7)、8-姜酚:1.25~40μg.mL-1(r=0.999 9)、6-姜烯酚:1.25~40μg.mL-1(r=0.999 1)、10-姜酚:1.875~60μg.mL-1(r=0.999 4);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5%,100.9%,104.7%,102.1%,105.5%;RSD分别为1.26%,1.60%,3.35%,2.98%,3.05%;从生姜到干姜、炮姜、姜炭的炮制过程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相对含量逐渐降低,6-姜烯酚的相对含量逐渐增高;姜酮在加工至炮姜时出现,且含量较少,在姜炭中含量有所增加。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准确的测定姜及其炮制品中5种成分的含量,为评价姜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提供了分析方法;生姜在炮制过程中,5种姜辣素类成分在质与量上均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辣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莲子心生物碱类成分的大鼠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俊松 杨欣文 +3 位作者 彭稳稳 潘扬 陈丽华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0-495,共6页
目的考察莲子心提取物中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3种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的肠吸收性质。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运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测定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灌流液中的浓度变... 目的考察莲子心提取物中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3种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的肠吸收性质。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运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测定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灌流液中的浓度变化。结果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在全肠道均有吸收,且吸收存在饱和现象。与低浓度比较,3种成分在中、高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或有效渗透系数(Peff)大多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肠段的吸收中,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均以回肠和结肠的吸收较好,而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吸收大多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中浓度(117.3μg·mL-1)组,结肠中以甲基莲心碱吸收最好,其他肠段的Ka和Peff大小依次是:甲基莲心碱>莲心碱>异莲心碱。结论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在机体内的转运方式可能是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心 莲心碱 异莲心碱 甲基连心莲 吸收 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狼毒(月腺大戟)醋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庄果 汪兰云 +3 位作者 张永鑫 彭稳稳 李俊松 蔡宝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392-2395,共4页
目的:研究狼毒(月腺大戟)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比色法,Kedde显色剂显色,测定醋制前后狼毒饮片中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ODS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90nm,柱温25℃,乙腈... 目的:研究狼毒(月腺大戟)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比色法,Kedde显色剂显色,测定醋制前后狼毒饮片中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ODS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90nm,柱温25℃,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同时测定醋制前后狼毒饮片中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的含量变化。结果:狼毒饮片醋制后其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降低,由0.60降至0.45 mg.g-1。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建立的特征图谱信息丰富,可以反映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规律。结论:狼毒饮片醋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其醋制后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可能与这些成分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月腺大戟)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醋制
原文传递
丹黄凝胶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特性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建明 陈新民 +2 位作者 彭稳稳 李俊松 李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丹黄凝胶体外释药特性和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黄酚、小檗碱为评价指标,运用动力学模型描述指标成分在体外的释药规律和经皮渗透规律。结果:大黄酚以零级动力释放模型拟合优度最好,小檗碱以Ritger-Pep... 目的:研究丹黄凝胶体外释药特性和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黄酚、小檗碱为评价指标,运用动力学模型描述指标成分在体外的释药规律和经皮渗透规律。结果:大黄酚以零级动力释放模型拟合优度最好,小檗碱以Ritger-Peppas模型拟合优度最好;大黄酚和小檗碱在体外皮肤均以一级动力学渗透吸收;大黄酚、小檗碱体外释药特性与经皮渗透性的相关方程分别为Y=0.468 7X+4.972 2(r=0.966 4),Y=0.666 9X+2.487 4(r=0.974 0),体外释放速率均>体外经皮速率。结论:大黄酚、小檗碱体外释药特性与经皮渗透性存在较好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黄凝胶 体外释放 经皮渗透 大黄酚 小檗碱
原文传递
胡萝卜果胶的化学结构特征研究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洋 何立巍 +5 位作者 何睦 李晓曦 彭稳稳 笪婧雯 耿婷婷 武圆圆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19期1779-1781,共3页
目的:研究胡萝卜果胶的化学结构特征,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高效凝胶渗透液相色谱法测定胡萝卜果胶的相对分子质量;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果胶中主要单糖组成;紫外、红外光谱法鉴别其化学结构特征;硫酸-咔唑法测定果胶的含量。结... 目的:研究胡萝卜果胶的化学结构特征,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高效凝胶渗透液相色谱法测定胡萝卜果胶的相对分子质量;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果胶中主要单糖组成;紫外、红外光谱法鉴别其化学结构特征;硫酸-咔唑法测定果胶的含量。结果:胡萝卜果胶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750625,主要单糖组成为D-半乳糖和D-半乳糖醛酸;单糖的连接方式主要为β-吡喃型糖苷键连接。果胶含量以半乳糖醛酸计为66.06%。结论:胡萝卜果胶提取物多糖含量较高、化学结构特征明显。本试验结果可为胡萝卜果胶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果胶 含量测定 化学结构
原文传递
丹黄凝胶提取物的溶解性能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俊松 陈新民 +2 位作者 陈丽华 彭稳稳 李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7-39,共3页
目的:考察丹黄凝胶提取物及其指标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在外用制剂常用溶媒中的溶解性,同时测定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方法:运用沉淀法、指标成分溶解量法测定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溶解性,采用摇瓶法... 目的:考察丹黄凝胶提取物及其指标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在外用制剂常用溶媒中的溶解性,同时测定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方法:运用沉淀法、指标成分溶解量法测定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溶解性,采用摇瓶法测定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丹黄凝胶提取物及大黄酚和小檗碱在丙二醇中溶解性最好,溶解度分别为8.25,60.17,353.01 mg.L-1;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受pH影响较大。结论:丙二醇和乙醇能较好地溶解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适宜pH可使大黄酚和小檗碱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有利于其透皮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黄凝胶 提取物 溶解性能 油水分配系数
原文传递
中学古典诗词情感教学方略——以杜甫《登高》为例
16
作者 彭稳稳 蒋静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3年第32期42-44,共3页
古典诗词缘情而生,是语文课程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古典诗词教学也理应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实现学生情感价值的升华。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吟咏诵读、深入体验的古典诗词情感教学方略,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真实情感,加深情感体验与理解。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情感教学 《登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