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xlovid对肺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任涵 梁艳 +7 位作者 张莎莎 朱笳悦 张文想 王炎 牛玉坤 彭紫琪 马明玥 郭冬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探索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对肺移植患者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血药浓度的影响,为肺移植术后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服用Paxlovid与TAC时的用药安全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31... 目的探索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对肺移植患者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血药浓度的影响,为肺移植术后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服用Paxlovid与TAC时的用药安全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例肺移植术后服用Paxlovid的患者(服用Paxlovid之前,5例患者的TAC血药浓度均已达稳态),测定服用Paxlovid期间及之后的TAC谷浓度,记录Paxlovid停药后重新启用TAC的时间和剂量,同时收集用药期间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数据。结果在Paxlovid使用期间,3例患者的TAC血药浓度分别下降19.4%、8.4%、14.7%,另外2例分别升高了21.6%、80.6%。重新启用TAC之后,3例患者TAC谷浓度出现了先上升(平均上升59.5%)后下降(平均下降33.3%)的趋势,而另外2例患者TAC谷浓度则一直持续下降。4例患者分别是在TAC血药浓度为基线水平的47.2%、72.6%、83.8%、60.3%时开始恢复使用TAC,1例则是在基线水平的171.2%开始启用TAC。2例患者以基线剂量开始启用TAC,另外3例患者分别以85.7%、44.4%、90.9%的基线剂量开始重新使用。结论Paxlovid会对TAC血药浓度产生影响,不仅是在Paxlovid治疗期间,甚至持续至停药后第6天,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建议在患者治疗期间严密监测TAC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实行个体化TAC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 他克莫司 血药浓度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清远民宿创新发展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建玲 彭紫琪 《特区经济》 2020年第11期71-74,共4页
服务质量不高、民宿产品单一、民族特色不显著是我国民宿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阐述了清远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总结了影响清远民宿旅游发展的三方面问题即宣传营销方式单一、硬件建设和服务质量不... 服务质量不高、民宿产品单一、民族特色不显著是我国民宿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阐述了清远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总结了影响清远民宿旅游发展的三方面问题即宣传营销方式单一、硬件建设和服务质量不高以及特色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通过制定差异化—集群化发展路径以及充分发挥政府、市场、行业协会、民间资源等功能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清远民宿发展困境。本研究结果不但为清远民宿创新发展提供思路,而且为其它地区民宿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旅游 民宿特色 差异化—集群化 创新机制
原文传递
五味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艳 刘爽 +7 位作者 彭紫琪 王思艺 姜轶铠 潘娟 管伟 郝智超 匡海学 杨炳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959-5971,共13页
目的研究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干燥根的化学成分及其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综合运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五味子根中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利用MS... 目的研究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干燥根的化学成分及其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综合运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五味子根中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利用MS、NMR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评价分离得到化合物对H2O2诱导PC12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从五味子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7个化合物,包括22个苯丙素类:C-藜芦酰乙二醇(1)、baihuaqianhuaside(2)、methyl-4-O-comaroylquinate(3)、7R,8S-threo-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4)、二氢去氢双松柏醇(5)、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6)、(-)-seco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7)、(+)-异落叶松树脂醇(8)、ent-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9)、schizandriside(10)、左旋马尾松树脂醇(11)、罗汉松脂素(12)、2-hydroxy-2-(3′,4′-dihydroxy-phenyl)methyl-3-(3′′,4′′-dimethoxy-phenyl)methyl-γ-butyrolactone(13)、去甲络石苷(14)、络石苷(15)、牛蒡子苷(16)、(+)-neo-olivil(17)、mata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8)、3,7-dihydroxy-1,2,13,14-tetramethoxydibenzocyclooctadiene12-O-β-D-glucopyranoside(19)、五味子酯D(20)、leptolepisolD(21)、xanthiumnolicC(22);7个单萜类:反式-索布瑞醇(23)、magnoliaterpenoidC(24)、(1S,2S,4R)-2-hydroxy-1,8-cineole-β-D-glucopyranoside(25)、(1S,4R,6R)-6-hydroxy-bornan-2-one 6-O-β-D-glucopyranoside(26)、(1R,4R,5S)-5-endo-hydroxycam-phor5-O-β-D-glucopyrao-side(27)、鸡矢藤苷(28)、paediatrics acid methyl ester(29);5个芳香族类:3-ethoxy-4-hydroxy-benzoicacid(30)、没食子酸乙酯(31)、benzylβ-D-glucopyranoside(32)、3,4-dimethoxyphenyl-β-D-glucopyranoside(33)、草夹竹桃苷(34);2个黄酮类:表儿茶素(35)、taxifolin-3-O-β-D-xylopyranoside(36),以及1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rhoiptelol C(37)。结论化合物1~3、6~7、13~17、21、25~31、37为首次从木兰科中分离出来,化合物4~5、9~12、22~23、32、34、36为首次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8、33、35为首次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体外神经保护活性研究表明,在6.25μmol/L时苯丙素类化合物3、10、17细胞存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五味子 苯丙素 神经细胞保护 C-藜芦酰乙二醇 二氢去氢双松柏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