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彭胜权从温病论治类疟1例
1
作者 罗士针 吴婉芳 +1 位作者 吴智兵 彭胜权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6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温病 类疟 医案 彭胜权
原文传递
彭胜权教授运用止嗽四味饮治疗咳嗽验案3则 被引量:1
2
作者 谢丽英 黄力君 +2 位作者 葛文华 曾征伦 彭胜权(指导)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5期174-175,共2页
著名温病学家彭胜权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彭教授临证47载,临床经验丰富,擅治疑难杂病,屡起沉疴,对外感咳嗽治疗颇有特色,临证运用止嗽四味饮加味治疗新感咳嗽、久咳,疗效肯定,深受患者信赖。笔者有... 著名温病学家彭胜权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彭教授临证47载,临床经验丰富,擅治疑难杂病,屡起沉疴,对外感咳嗽治疗颇有特色,临证运用止嗽四味饮加味治疗新感咳嗽、久咳,疗效肯定,深受患者信赖。笔者有幸跟师研习,亲历言传身教,获益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止嗽四味饮 名医经验 彭胜权
原文传递
岭南温病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彭胜权 刘亚敏 +1 位作者 徐秋英 曾征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59-61,共3页
从文献、临床、实验以及多学科等方面对岭南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群体质对该地区温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证治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目的在于阐明中医人与自然的整体观 ,探索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证论治规律。
关键词 岭南温病 证治规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岭南温病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彭胜权 李迎敏 +1 位作者 林培政 史志云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2-4,共3页
本文阐明了岭南温病的含义,系统总结了近十余年来围绕岭南温病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文献整理及多学科相结合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归纳出了岭南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临床用药方面的特色,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
关键词 温病 研究 中医理论 岭南
下载PDF
《温病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彭胜权 夏鑫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分析目前中医经典教育改革中的一些误区,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及课程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提出要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重点在掌握辨证论治体系和方证的临床应用。最后对温病学教材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未来学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温病学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特色 被引量:16
6
作者 彭胜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36-339,共4页
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临床特色。认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具有广谱杀灭或抑制病毒作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及用药相对安全的特点。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坚持了审证求因、整体... 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临床特色。认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具有广谱杀灭或抑制病毒作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及用药相对安全的特点。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坚持了审证求因、整体观及多样化辨证的中医基础理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中药疗法 审证求因 整体观
下载PDF
中医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及论治 被引量:13
7
作者 彭胜权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5,共3页
非典型肺炎是由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肺部炎症.中医学对传染性疾病称为疫病,<素问@热论篇>有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风温 温病 中医病因病机 中药疗法 传染病
下载PDF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被引量:18
8
作者 彭胜权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共2页
最近以来 ,“非典型性肺炎”已由我国卫生部确定为法定传染病 ,一旦确诊 ,即需上报。其危害性已引起WHO和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从广东省的防治经验来看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SARS)”上都有一定的效果 ,且易... 最近以来 ,“非典型性肺炎”已由我国卫生部确定为法定传染病 ,一旦确诊 ,即需上报。其危害性已引起WHO和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从广东省的防治经验来看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SARS)”上都有一定的效果 ,且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为此 ,本刊特邀请国内著名温病学家对SARS从临床和理论上加以总结阐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非典型性肺炎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对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认识 被引量:5
9
作者 彭胜权 刘亚敏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2,共2页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温病 卫气营血 病因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试谈血瘀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胜权 杨克彬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12,共3页
本文认为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相互影响,血瘀的表现广泛存在于慢乙肝的患者之中,并影响着本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因此加强对血瘀与本病关系的研究,对于揭示本病的发病规律,指导本病的治疗都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 血瘀 乙型肝炎 病理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SARS的辨病与辨证论治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胜权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5,共2页
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运用和疫苗接种的推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有的烈性传染病已经绝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染病的防治已无关紧要,可以掉以轻心了,有关调查表明传染病仍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 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运用和疫苗接种的推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有的烈性传染病已经绝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染病的防治已无关紧要,可以掉以轻心了,有关调查表明传染病仍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我们不可低估传染病对人类危害的严峻性。近年来新发生的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等,提醒我们与传染病作斗争仍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中医药学防治传染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发展,对传染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以中医学理论特别是温病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医学理论优势,研究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和防治措施,仍然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约请了部分从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研究人员,对SARS、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毒性肝炎等新发的、常见的传染病以及传染病的某些综合征如呼吸道病毒、时病发热的辨治理论和实践进行专题讨论,以拓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研究水平,为人类最终战胜传染病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病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经验与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胜权 刘亚敏 彭彤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6期965-966,共2页
总结了在广东部分地区中医参与SARS防治的经验 ,认为SARS的治疗中医应及早介入 ,采用中西医结合 ,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充分使用中医的新剂型 ,重视预防和瘥后的调理。并提出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非典 中医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疾病防治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对非典的认识及论治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胜权 《中国社区医师》 2003年第11期14-16,共3页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病魔侵袭全球,医务人员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投入这场战斗。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充分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研究探索非典的发病和诊疗规律,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3年1月7日接诊第1例非...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病魔侵袭全球,医务人员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投入这场战斗。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充分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研究探索非典的发病和诊疗规律,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3年1月7日接诊第1例非典患者开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注意发挥中医药优势,不断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路志正教授和陆广莘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上海复旦大学严德馨教授等电话商讨治则,并邀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晁恩祥、长春中医学院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任继学等教授到院具体指导,研究出了一整套治疗方案,取得良好效果。在该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中,只有7例死亡,其余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22天,最短10天,最长1天。急诊科林琳主任认为,中医药主要发挥了早期干预,阻断病程;明显减轻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炎症吸收,减少后遗症;减少并发症和西药的不良反应。任继学教授提出以升降散合达原饮为基础方,结合临床辨证施治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发挥奇效。邓铁涛老教授认为,对病毒性疾病的攻克,中医自有其优势。中医虽然没有病毒学说,但这些病原体已经被概括在中医的‘戾气’之中。中医诊治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中医药疗法 辨症论治 病机 诊断要点
下载PDF
恶性肿瘤治验3则
14
作者 彭胜权 李永宸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67,共2页
恶性肿瘤患者所具有的湿、热、毒、瘀病理因素在发病学上起主要作用,多为湿浊内蕴、湿热毒瘀阻滞等病机。笔者临证针对湿、热、毒、瘀等因素,在辨证前提下应用利湿、清热、解毒、化瘀等治法,治病求本,祛邪安正,对整体治疗起着关键... 恶性肿瘤患者所具有的湿、热、毒、瘀病理因素在发病学上起主要作用,多为湿浊内蕴、湿热毒瘀阻滞等病机。笔者临证针对湿、热、毒、瘀等因素,在辨证前提下应用利湿、清热、解毒、化瘀等治法,治病求本,祛邪安正,对整体治疗起着关键作用。举例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祛邪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对非典的认识及论治
15
作者 彭胜权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b05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中医药治疗 预防 病因 病机 诊断
下载PDF
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3
16
作者 刘亚敏 夏鑫华 +3 位作者 赵光锋 彭胜权 徐秋英 沈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组(剂量为1 mg.kg-.1d-1)、冰片组(剂量为3 mg.kg-.1d-1)、麝... 【目的】观察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组(剂量为1 mg.kg-.1d-1)、冰片组(剂量为3 mg.kg-.1d-1)、麝香配伍冰片组、尼莫地平组(剂量为12 mg.kg-.1d-1);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湿质量法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通过收集透出脑血管外的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来示踪BBB的变化。【结果】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脑含水量及脑皮质EB含量显著性增加(P<0.01),血脑屏障遭到破坏;麝香配伍冰片组脑含水量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且麝香配伍冰片组及冰片组脑皮质EB含量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麝香配伍冰片可有效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对血脑屏障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中药疗法 麝香/药理学 冰片/药理学 中药配伍 血脑屏障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亚敏 张赐安 +2 位作者 徐秋英 林培政 彭胜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5-168,174,共5页
【目的】观察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 4 4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0例 ,对照组 2 4例 ,两组均按中医辨证处方用药 ,每日 1剂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窍胶囊 (每粒胶囊含人工麝香0 0 ... 【目的】观察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 4 4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0例 ,对照组 2 4例 ,两组均按中医辨证处方用药 ,每日 1剂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窍胶囊 (每粒胶囊含人工麝香0 0 4g ,冰片 0 1g) ,每次 1粒 ,每日 3次。对照组不用开窍药。疗程 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 80 0 % ,总有效率为95 0 % ,对照组显效率为 5 4 2 % ,总有效率为 91 6 % ,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识障碍的改善比较 :治疗组的愈显率为 80 0 % ,对照组为 35 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是(2 5 4 0± 2 3 10 )h ,而对照组为 (44 30± 2 5 30 )h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早期配合芳香开窍法能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尤其在改善意识障碍、药物的起效时间上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机理 芳香开窍法 急性缺血性中风 临床观察 冰片 通窍胶囊
下载PDF
芳香开窍法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亚敏 张赐安 +2 位作者 徐秋英 曾征伦 彭胜权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芳香开窍药对脑水肿大鼠脑组织SOD、MDA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芳香开窍法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机理,为临床上运用芳香开窍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脑组织水含量以及超氧化物... 目的:观察芳香开窍药对脑水肿大鼠脑组织SOD、MDA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芳香开窍法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机理,为临床上运用芳香开窍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脑组织水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结果:①芳香开窍中药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模型组及尼莫通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芳香开窍药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OD水平,与模型组及尼莫通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芳香开窍中药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 MDA含量,与模型组及尼莫通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芳香开窍药能降低缺血性脑水肿,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脑组织MDA含量及升高SOD水平有关,这可能是其芳香开窍法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脑水肿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芳香开窍法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麝香、冰片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刘亚敏 张赐安 +1 位作者 徐秋英 彭胜权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芳香开窍药麝香、冰片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组织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及γ-氨基丁酸。结果芳香开窍药可降低... 目的探讨芳香开窍药麝香、冰片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组织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及γ-氨基丁酸。结果芳香开窍药可降低缺血区脑组织中的Asp,提高GABA、Gly的含量。结论芳香开窍药可降低脑缺血时的兴奋性神经递质Asp和升高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Gly,以对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从而保护脑缺血后继发神经元的损伤,这可能是其芳香开窍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药理学 冰片 脑缺血 病理生理学 芳香开窍 疾病模型
下载PDF
芳香开窍法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及NO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赐安 刘亚敏 +1 位作者 徐秋英 彭胜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以麝香、冰片为代表的芳香开窍中药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细胞型(eNOS)、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iNOS)表达量的影响。[方法]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及免... [目的]研究以麝香、冰片为代表的芳香开窍中药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细胞型(eNOS)、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iNOS)表达量的影响。[方法]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脑微血管eNOS、iNOS及神经元iNOS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芳香开窍中药和尼莫通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NO的含量,并接近于正常,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对NOS的两个亚型iNOS和eNOS分析提示芳香开窍药能提高脑微血管eNOS的表达,降低神经元及脑微血管iNOS表达(与模型组比P<0.01)。[结论]芳香开窍药有促进内皮细胞产生合成NO,同时也能降低神经元及微血管iNOS表达,从而减少总NO的生成量,降低缺血引起的NO毒性作用,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开窍 脑缺血 中药疗法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