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脐蠕孢属、平脐蠕孢属和凸脐蠕孢属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彭金火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6-53,共8页
本文报道了平脐蠕孢属(Bipolaris)一个新种,一个新组合,5个新记录以及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一个新记录。讨论了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平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与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的关系,并就我国已报道的长蠕孢属真菌按A... 本文报道了平脐蠕孢属(Bipolaris)一个新种,一个新组合,5个新记录以及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一个新记录。讨论了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平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与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的关系,并就我国已报道的长蠕孢属真菌按Alcorn等^([1,3,4,5,24])人的意见,逐个进行了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脐 蠕孢属 平脐 凸脐 分类
下载PDF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冬孢子的定量检测及几种计数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彭金火 周国梁 +3 位作者 张大凯 杨翠英 郑斌斌 郑建中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用人工污染有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controversaK櫣hn冬孢子的小麦样品 ,按国家标准GB/T1 80 85- 2 0 0 0规定的洗涤程序 ,对TCK的定量检测以及 3种冬孢子计数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建立了定量评估样品中孢子量的方法。研究表... 用人工污染有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controversaK櫣hn冬孢子的小麦样品 ,按国家标准GB/T1 80 85- 2 0 0 0规定的洗涤程序 ,对TCK的定量检测以及 3种冬孢子计数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建立了定量评估样品中孢子量的方法。研究表明 ,使用国际种子检验协会 (ISTA)的标准种子洗涤方法仅能发现 3 0 72 %~ 46 58%的TCK孢子 ,检验洗涤后的小麦表面 ,仍可分析有大量孢子沾附于小麦种子表面。应用回归分析 ,建立了定量评估样品中孢子的方程Y =2 0 1 3 1 (X +2 ) 1 0 32 5 - 2。通过比较 3种孢子计数方法 ,认为依据国标建立的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变异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化腥黑穗病菌 冬孢子 定量检测 计数方法 洗涤检验
下载PDF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侵染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金火 张大凯 +4 位作者 郑斌斌 周国梁 杨翠英 郑建中 章桂明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中美专家合作在美国犹他州对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不含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Cheyanne,播种前用溴甲烷对试验小区进行了熏蒸。接种物为含有多种致病型的冬孢子悬浮液,采用土壤表面喷洒冬孢子悬浮液的方法进行... 中美专家合作在美国犹他州对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不含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Cheyanne,播种前用溴甲烷对试验小区进行了熏蒸。接种物为含有多种致病型的冬孢子悬浮液,采用土壤表面喷洒冬孢子悬浮液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密度为每cm20、0.88、8.84、88.45、884.49、8844.89、88449个孢子。结果表明,接种密度为每cm20.88个孢子时即可产生0.21%的穗发病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表明,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规律符合侵染概率理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单个孢子的侵染概率为0.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化 腥黑穗病菌 侵染能力
下载PDF
植物疫情截获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蒲民 邱国强 +6 位作者 周明华 章溯 白松 彭金火 顾光昊 魏迪功 娄少之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1,共3页
文章从植物疫情截获途径、检验检疫工作内容和流程等方面入手,对植物疫情截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梳理,提出了影响植物疫情截获评价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并对其他可能影响评价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植物疫情 截获 影响因素 检验检疫工作
原文传递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鉴定方法的新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易建平 彭金火 +1 位作者 陶庭典 沈禹飞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7,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印度腥黑穗病菌 鉴定方法 进展
下载PDF
恶性杂草阿洛葵及其传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晓虹 徐瑛 +3 位作者 陈克 徐晗 彭金火 邵秀玲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阿洛葵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棉花、大豆等作物重要的有害杂草,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其分类、形态、分布、生物学特性、危害等进行描述,并评估其进入、定殖、扩散可能性,预测在我国可能的适生范围。建议尽快加强对该种杂草的检疫监管。
关键词 阿洛葵 风险分析
原文传递
从进口美国大豆土壤中发现的疫霉菌的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谭红 侯晓非 +3 位作者 郭金清 刘文举 张大凯 彭金火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进口 美国 大豆 土壤 疫霉菌 鉴定 检疫 辽宁
下载PDF
几种禾本科植物上的弯孢菌 被引量:3
8
作者 曹以勤 彭金火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2-16,共5页
本文报道了从几种禾本科植物植株上分离到的8种弯孢菌,其中6个为新记录种,即脐部明显凸出的3个种:车轴草弯孢[Curvularia trifolii(Kauffm.)Boedijn]、香茅弯孢[C.cymbopogonis C.W.Dodge]和科摩罗弯孢[C.comorensis Bouriquet & Ja... 本文报道了从几种禾本科植物植株上分离到的8种弯孢菌,其中6个为新记录种,即脐部明显凸出的3个种:车轴草弯孢[Curvularia trifolii(Kauffm.)Boedijn]、香茅弯孢[C.cymbopogonis C.W.Dodge]和科摩罗弯孢[C.comorensis Bouriquet & Jauffret],以及脐部不凸出的3个种:塞内加尔弯孢[C.senegalensis(speg.)C.V.Subramanian]、普瑞斯弯孢[C.prasadii R.L.& B.L.Mathur]和短孢弯孢,[C.brachyspora Boedij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孢属 车轴草弯孢 香茅弯孢 科摩罗弯孢 塞内加尔弯孢 普瑞斯弯孢 短孢弯孢
下载PDF
γ射线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灭活效应 被引量:8
9
作者 彭金火 张翠蓉 +1 位作者 许永金 安治国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用γ射线对2种来源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了辐照处理。冬孢子相对死亡率和剂量的自然对数值呈直线相关。辐照剂量加大,相对死亡率上升。辐照剂量为40万rd时即有较好的灭活效应。
关键词 小麦 矮腥黑穗病 辐照灭活 Γ射线
下载PDF
大豆疫霉的土壤诱集检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金火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8-203,共6页
采用大豆叶碟诱集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Gerdemann土壤检测的因素。结果表明,自然感病的风干土壤加蒸馏水湿润至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光照条件下预培养4~6天,加... 采用大豆叶碟诱集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Gerdemann土壤检测的因素。结果表明,自然感病的风干土壤加蒸馏水湿润至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光照条件下预培养4~6天,加5~10mm深的蒸馏水浸泡,然后加感病大豆品种的叶碟诱集6~24小时,可以较稳定地检测到大豆疫霉。叶碟诱集后用蒸馏水培养或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的检测效果相似,但用蒸馏水培养便于检查检测结果。当诱集用离体叶碟采自含抗病基因的大豆品种的植株时,只有能克服该基因的大豆疫霉能被诱集和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 土攘检测 叶碟诱集 选择性诱集
下载PDF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湿热灭菌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金火 张大凯 +3 位作者 谭红 赵峥 毛志农 宋文国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本试验对来源于墨西哥的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TIM)的菌瘿和冬孢子粉分别进行了湿热处理 ,其中 ,冬孢子粉的处理组合 6 6种 ,菌瘿的处理组合 1 0种。结果表明 ,当处理温度为 70℃ ,相对湿度为 70 % (90~ 1 80min)、75 % (30~ 90min)、8... 本试验对来源于墨西哥的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TIM)的菌瘿和冬孢子粉分别进行了湿热处理 ,其中 ,冬孢子粉的处理组合 6 6种 ,菌瘿的处理组合 1 0种。结果表明 ,当处理温度为 70℃ ,相对湿度为 70 % (90~ 1 80min)、75 % (30~ 90min)、80 % (2 0~ 5 0min)、85 % (8~2 6min)、90 % (5~ 1 4min) ,及温度为 75℃ ,相对湿度为 6 5 % (2 0~ 1 1 0min)、70 % (1 5~ 45min)、75 % (1 0~ 2 5min)、80 % (3~ 1 2min)、85 % (2~ 8min) ,和温度为 80℃ ,相对湿度为 5 5 % (2 0~80min)、6 5 % (5~ 2 0min)、70 % (3~ 1 2min)、75 % (1~ 7min)、80 % (1~ 4min)时 ,均不能杀灭TIM冬孢子粉。当处理温度为 85℃ ,相对湿度为 80 %时 ,杀灭TIM冬孢子粉的时间小于或等于 3min ;在该温湿度条件下 ,杀灭TIM菌瘿的时间则需大于或等于 5min。因此认为 ,85℃、相对湿度 80 %条件下处理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印度腥黑穗病菌 湿热处理 麦麸 杀菌条件 疫麦
下载PDF
冬孢子网脊高度值和自发荧光显微学在鉴别小麦矮腥和网腥菌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金火 张大凯 荆英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本试验于1996年对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06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T)菌瘿进行了冬孢子网脊高度值测量和自发荧光显微学观察。结果表明,网脊高度指数值(LI-R)可以准确地鉴别不同来源... 本试验于1996年对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06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T)菌瘿进行了冬孢子网脊高度值测量和自发荧光显微学观察。结果表明,网脊高度指数值(LI-R)可以准确地鉴别不同来源的TCK菌瘿,准确率达98.6%,而来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的TCT菌瘿则有不同程度的错判。自发荧光显微学方法可准确地鉴别不同来源的TCT菌瘿,准确率达100%,同时也能较准确地鉴别不同来源的TCK菌瘿,但不适合鉴别保存时间过长或已死亡的TCK菌瘿。结合这两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腥黑穗病菌 网黑穗病菌 菌瘿鉴定
下载PDF
大豆疫霉的土壤诱集检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金火 《粮食储藏》 1998年第5期8-14,共7页
采用大豆叶碟诱集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大豆疫霉土壤检测的因素。结果表明,自然感病的风干土壤加蒸馏水湿润至饱和或接的饱和状态,光照条件下预培养4-6d,加5-10mm的蒸馏水浸泡,中感病大豆品种的叶碟诱集6-24h,可以较稳... 采用大豆叶碟诱集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大豆疫霉土壤检测的因素。结果表明,自然感病的风干土壤加蒸馏水湿润至饱和或接的饱和状态,光照条件下预培养4-6d,加5-10mm的蒸馏水浸泡,中感病大豆品种的叶碟诱集6-24h,可以较稳定地检测到大豆疫霉。叶碟诱集后用蒸馏水培养或用选择性培养的检测效果相似但用蒸馏水培养便于检查检测结果,当诱集用的离体叶碟采自含抗病基因的大豆品种的植株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 土霉检测 叶碟诱集 选择性诱集 贮藏
下载PDF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人工接种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金火 张翠蓉 +1 位作者 谭红 窦学芝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12,共1页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 Mitra)由Mitra于1931年首次报导于印度的旁遮普省,1972年墨西哥也有报导。由于国际小麦种质资源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国家也先后发现此病,这引起了各国检疫部门的严重关注并已将此病列为重点检疫对象。...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 Mitra)由Mitra于1931年首次报导于印度的旁遮普省,1972年墨西哥也有报导。由于国际小麦种质资源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国家也先后发现此病,这引起了各国检疫部门的严重关注并已将此病列为重点检疫对象。中国广大冬小麦种植区的生态条件与该病原发区十分相似,抽穗扬花期多阴雨天气,存在印度腥黑穗病流行条件。本研究对辽宁省种植的几个春小麦品种采用次生小孢子人工接种的方法,以考察该菌能否侵染我国的小麦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印度腥黑穗病 人工接种
下载PDF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金火 谭红 赵改萍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7-182,共6页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彭金火谭红赵改萍(大连动植物检疫局大连116001)(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北京)由疫霉引起的大豆(GlycinemaxL.)根腐和茎腐病(大豆疫病)于1948年最先见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公开报道则在19...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彭金火谭红赵改萍(大连动植物检疫局大连116001)(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北京)由疫霉引起的大豆(GlycinemaxL.)根腐和茎腐病(大豆疫病)于1948年最先见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公开报道则在1955年。Kaufmann&Ge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 根腐病 茎腐病 植物检疫
下载PDF
γ射线对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灭活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金火 张翠蓉 许永金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5-276,共2页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Tilletia indicaMitra 是我国一类对外植物检疫对象,迄今对该病的防治仍无十分有效的措施和免疫的小麦品种。本试验应用钴—60γ射线处理小麦印度腥黑穗菌冬孢子。当照射剂量为50万拉德时,冬孢子相对死亡率为99.7%...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Tilletia indicaMitra 是我国一类对外植物检疫对象,迄今对该病的防治仍无十分有效的措施和免疫的小麦品种。本试验应用钴—60γ射线处理小麦印度腥黑穗菌冬孢子。当照射剂量为50万拉德时,冬孢子相对死亡率为99.7%。采用将该菌冬孢子悬浮液直接涂抹在1.5%水琼脂平板上的方法,获得了21%的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腥黑穗病 Γ射线 灭活 检疫
下载PDF
中美小麦矮腥黑穗病菌鉴定合作研究 Ⅱ.比较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章正 王圆 +5 位作者 姚文国 曲能治 张翠蓉 吴莘喁 彭金火 周国梁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7-214,共8页
对美国135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及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进行的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网脊高度最具有鉴别意义。在中美双方所测的近万个数据中,TCK与TCT菌株的平均网脊高度... 对美国135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及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进行的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网脊高度最具有鉴别意义。在中美双方所测的近万个数据中,TCK与TCT菌株的平均网脊高度值很少交叉,两个种在网脊高度上的区别具有种间的规律性和鉴别性。经人工污染样品及市场样品对各种模型的检测证明,根据逻辑方程推导出的临界网脊值可用于市场样品检验中对TCK的判别和鉴定,从而为准确、快速地鉴定进口粮中少量的或混合的TCK、TCT冬孢子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形态学 小麦 矮腥黑穗病菌 冬孢子
下载PDF
中美小麦矮腥黑穗病菌鉴定合作研究 Ⅰ.自发荧光显微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章正 王圆 +5 位作者 姚文国 曲能治 张翠蓉 吴莘喁 彭金火 周国梁 《植物病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9-206,共8页
中美双方为探讨适用于进口粮检疫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准确简便的鉴定方法,于1989~1992年进行联合试验。本文以美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所收集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 中美双方为探讨适用于进口粮检疫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准确简便的鉴定方法,于1989~1992年进行联合试验。本文以美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所收集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共135个菌株为材料,对这两种病菌的自发荧光显微学特性,作了比较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人工污染样品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自发荧光显微学法和LI-F方程,可以有效地鉴别TCK或TCT菌株,但如应用于鉴别进口粮中混合的或少量的TCK、TCT冬孢子,则其准确率随孢子含量的下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腥黑穗病菌 自发荧光显微学
下载PDF
《SPS协定》与植物检疫
19
作者 彭金火 《检验检疫科学》 2001年第2期12-13,9,共3页
关键词 《SPS协定》 植物检疫 中国 WTO 出入境检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