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两种优势植物的生长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彭阿辉 王根绪 +3 位作者 杨阳 肖瑶 张莉 杨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18-4127,共10页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中的两种优势物种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OTCs)模拟气候变暖,对比分析两种植物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根活性及地上—地下部分化学计量特征...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中的两种优势物种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OTCs)模拟气候变暖,对比分析两种植物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根活性及地上—地下部分化学计量特征对增温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增加了小嵩草叶片的长度和叶片的数量,也显著增加了藏嵩草株高和叶片长度;增温没有明显改变小嵩草和藏嵩草的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下表皮细胞角质层厚度、叶肉细胞长和叶肉细胞宽;增温增加了小嵩草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对小嵩草和藏嵩草其他根系活性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增温降低了小嵩草地上部分N含量,对小嵩草地上部分C、P含量没有影响;增温降低了藏嵩草地上部分C、N含量,对P含量没有影响;增温增加了小嵩草和藏嵩草地上部分C/N比,提高了两种优势植物对氮素的长期利用效率;增温对小嵩草地下部分化学计量学特征没有影响,而降低了藏嵩草地下部分C含量和C/N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嵩草 藏嵩草 C、N、 P化学计量学 解剖特征 根活性
下载PDF
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以河南省新县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涛 乔旭宁 +3 位作者 顾羊羊 于吉涛 彭阿辉 呼延开放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3期366-370,共5页
通过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深入剖析,对大区域背景下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R、基尼系数、通达度指数、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等方法,对河南省新县旅游资源中3A级以上景区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 通过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深入剖析,对大区域背景下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R、基尼系数、通达度指数、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等方法,对河南省新县旅游资源中3A级以上景区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县3A级以上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均匀度相对较低;景点间移动的难度较小,可进入性较高;南部各景点与县城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加快构建新县区域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度水平,整合和优化空间结构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交通网络 空间结构 优化整合 新县
下载PDF
京新高速公路哈腾套海保护区段野生动物通道监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相锋 郭锋 +3 位作者 彭阿辉 董世魁 陈冬勤 温璐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8-854,共7页
2017年10月—2018年7月,利用8台红外相机对京新高速公路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段路域野生动物对通道利用情况及活动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仅赤狐(Vulpes vulpes)和蒙古兔(Lepus capensis)两种兽类利用动物通道穿越公路,... 2017年10月—2018年7月,利用8台红外相机对京新高速公路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段路域野生动物对通道利用情况及活动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仅赤狐(Vulpes vulpes)和蒙古兔(Lepus capensis)两种兽类利用动物通道穿越公路,赤狐的物种相对丰富度为24%,蒙古兔的物种相对丰富度为76%。(2)赤狐在10月和11月对动物通道的利用率较高;蒙古兔在5月和6月对动物通道的利用率较高。(3)赤狐和蒙古兔利用动物通道迁移的日活动规律呈双峰型。赤狐的活动高峰出现在1:00—4:00、 6:00 —7:00和19:00—21:00;蒙古兔日活动高峰期出现在6:00—10:00和 18:00 —20:00。(4)蒙古兔和赤狐均能利用桥梁和涵洞动物通道进行迁移。在此基础上,提出道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的动物保护措施和动物通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桥梁 涵洞 道路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OTCs模拟增温方式探讨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相锋 彭阿辉 +1 位作者 宋凤仙 陈冬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75-1684,共10页
开顶式生长室(OTCs)增温实验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地区。该文通过对近些年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回顾,分别从植物物候、群落结构、生物量和土壤方面综合分析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对OTCs... 开顶式生长室(OTCs)增温实验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地区。该文通过对近些年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回顾,分别从植物物候、群落结构、生物量和土壤方面综合分析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对OTCs模拟增温实验的响应。研究发现:增温使群落返青期提前、枯黄期延迟,生长季延长;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向深层转移;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存在不确定性,受到地域、群落类型和实验时间的影响;在增温条件下,降雨和冻土融化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通过调控生态系统的物候、生产力、土壤等途径控制着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来应着重研究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物量 群落结构 土壤 物候
下载PDF
贡嘎山林线峨嵋冷杉叶片功能属性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小祥 王根绪 +4 位作者 彭阿辉 张莉 冉飞 杨阳 杨燕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本文以贡嘎山东坡、西坡和东北坡四处林线峨眉冷杉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叶片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碳(C)和碳同位素,并结合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有效氮(AN)、有效磷(AP)含量,从叶片化学计量特... 本文以贡嘎山东坡、西坡和东北坡四处林线峨眉冷杉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叶片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碳(C)和碳同位素,并结合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有效氮(AN)、有效磷(AP)含量,从叶片化学计量特征、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角度,试图利用植物叶片功能属性探讨林线植物峨眉冷杉的现存可能机制。结论显示,环贡嘎山林线峨眉冷杉林线的叶片N∶P均低于10,说明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N限制;林线处相较于低海拔林下土壤有更低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磷,以及更低的比叶面积(SLA),说明该区域冷杉的分布和生长可能受到可获取的土壤养分限制,峨眉冷杉生长转向资源保守型,减缓生长以适应可利用资源贫瘠的环境。研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土壤养分利用状况和植物本身的资源利用策略也是影响贡嘎山林线峨眉冷杉生长和分布一个不容忽视的可能潜在因子,在未来模型碳估算中应当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冷杉 林线 土壤养分 比叶面积 碳同位素
下载PDF
泌桐高速公路生态护坡不同草灌混播10 a后的植被群落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生义 成子桥 +5 位作者 彭阿辉 陈冬勤 董世魁 马闯 张相锋 陈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8-775,共8页
稳定的边坡群落是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目标,为探究高速公路生态护坡工程10a演替后群落特征,该研究以泌桐高速公路为依托,布设自然恢复、单一狗牙根播种和5个不同播种密度的草灌混播生态防护措施,分析不同恢复方式对边坡群落组成、生活型... 稳定的边坡群落是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目标,为探究高速公路生态护坡工程10a演替后群落特征,该研究以泌桐高速公路为依托,布设自然恢复、单一狗牙根播种和5个不同播种密度的草灌混播生态防护措施,分析不同恢复方式对边坡群落组成、生活型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查样方内共有52种植物,分属于17科49属。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植物共26属29种,占种总数的55.77%,表明这三大科植物在边坡群落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10a演替后不同恢复方式下群落中多年生植物比例高于一年生草本植物。(3)在草灌混播样地中,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在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500株时达到最大。(4)草灌混播的生态恢复效果优于纯草本种植和自然恢复方式。(5)播种密度对草灌混播群落类型,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从植物的生长效果及成本方面考虑,初播密度每平方米为500~600株的草灌混播可构建较为稳定的边坡植物群落,实现最佳的边坡恢复效果,可应用于类似区域边坡生态恢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草灌混播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建设期环境保护监管系统设计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冬勤 常鹏飞 +1 位作者 彭阿辉 王盈 《无线电工程》 2020年第4期280-284,共5页
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航空遥感监测技术与地面监测手段强有力结合,以环保信息的一体化、定量化、实时化、自动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为目标,设计构建天地一体化环保监管系统,实现高速公路建设期环保监测和管理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航空遥感监测技术与地面监测手段强有力结合,以环保信息的一体化、定量化、实时化、自动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为目标,设计构建天地一体化环保监管系统,实现高速公路建设期环保监测和管理模式的跨越式发展。系统由地面环境监测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环保监管中心和大数据平台组成,实现对公路沿线难以到达区、信号难覆盖区施工阶段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监控与定量评价,并首次探索建立地表创伤面模块,形成建设期独特的技术方法体系、分类标准及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最终达到高速公路建设期环境保护实时动态监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建设期 天地一体化 物联网 环境保护 监管系统 卫星遥感监测
下载PDF
贡嘎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叶功能性状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阿辉 王根绪 +3 位作者 罗辑 杨阳 冉飞 杨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99-2605,共7页
以贡嘎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比叶面积(SLA)、叶干重(LDW)、碳(C)、氮(N)、磷(P)含量、同位素丰度(δ13C、δ15N)等叶属性特征,阐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物种叶片性状的差异以及各种性状之间的相关关... 以贡嘎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比叶面积(SLA)、叶干重(LDW)、碳(C)、氮(N)、磷(P)含量、同位素丰度(δ13C、δ15N)等叶属性特征,阐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物种叶片性状的差异以及各种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主要树种叶片的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该群落中主要树种共存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贡嘎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叶片C含量与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N含量和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LA与N含量、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δ13C、C含量、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P相关性不显著;叶片δ13C与C∶N相关性不显著;SLA较高的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片N含量,较低的叶C含量、氮素利用效率(N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的WUE和NUE之间不存在权衡关系,未采用水氮耦合的权衡机制以适应潮湿多雨的环境;孑遗植物康定木兰(Indigofera souliei)和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均采用异于非孑遗物种的养分利用策略,形成生态位的分化而共存于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比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原文传递
模拟增温改变川西高山草甸优势植物繁殖物候序列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莉 王根绪 +4 位作者 冉飞 彭阿辉 肖瑶 杨阳 杨燕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7,共8页
以西南横断山区高山草甸优势植物种珠芽拳参(Polygonum viviparum)和银叶委陵菜(Potentilla leuconota)为研究对象,将其物候分为花芽期、开花期、凋谢期和种子成熟期4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开始、峰值和结束3个状态。采用开顶式增温箱... 以西南横断山区高山草甸优势植物种珠芽拳参(Polygonum viviparum)和银叶委陵菜(Potentilla leuconota)为研究对象,将其物候分为花芽期、开花期、凋谢期和种子成熟期4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开始、峰值和结束3个状态。采用开顶式增温箱进行模拟增温,连续增温4年后,于增温第5年的2016年生长季跟踪调查了模拟增温对珠芽拳参和银叶委陵菜的繁殖物候序列的影响,以探讨高山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显示,模拟增温后:1)珠芽拳参各物候阶段的持续时间缩短;除凋谢阶段起始、结束期延迟外,其他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各阶段的过渡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繁殖周期缩短;2)银叶委陵菜各物候阶段的持续时间延长;凋谢期结束前各状态(除开花峰值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前;各阶段过渡期对增温的响应不一致,繁殖周期延长。结果表明:完整的繁殖物候序列能更准确地反映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应对策略存在种间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改变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草甸 气候变化 开顶式增温箱 珠芽拳参 银叶委陵菜 繁殖物候
原文传递
模拟增温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小嵩草和藏嵩草生长与抗氧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瑶 王根绪 +3 位作者 杨燕 杨阳 彭阿辉 张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1-1167,共7页
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TCs)方法模拟气候变暖,分别选取青藏高原腹地风火山地区高寒小嵩草草甸和高寒藏嵩草沼泽草甸优势物种小嵩草和藏嵩草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增温处理下两种优势物种叶片的形态与生理特征变化,从而探索高寒植物对气候... 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TCs)方法模拟气候变暖,分别选取青藏高原腹地风火山地区高寒小嵩草草甸和高寒藏嵩草沼泽草甸优势物种小嵩草和藏嵩草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增温处理下两种优势物种叶片的形态与生理特征变化,从而探索高寒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内在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增加了小嵩草叶片长度(40.0%)和叶片数量(72.7%),也显著增加了藏嵩草株高(11.9%)和叶片长度(19.3%),促进了两种优势植物的形态生长和地上生物量增加.增温处理下小嵩草和藏嵩草叶片的膜透性(电导率),活性氧(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抗坏血酸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藏嵩草叶片内分别显著增加了29.8%和53.8%,而在小嵩草叶片内没有明显变化.可见,增温下小嵩草和藏嵩草均能够维持正常的抗氧化水平,以维持该区域优势植物生长;但藏嵩草生理过程对增温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嵩草 藏嵩草 增温 形态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基于决策树的高速公路土地利用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相锋 陈冬勤 +3 位作者 杨永顺 王玉华 王亚蕊 彭阿辉 《公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1-199,共9页
基于遥感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尚未确立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和解译方案,采用3S技术平台,应用Landsat8OLI、高分1号、美国SRTM等免费数据源,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广高速集阿联络线安业至公主埂段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影... 基于遥感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尚未确立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和解译方案,采用3S技术平台,应用Landsat8OLI、高分1号、美国SRTM等免费数据源,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广高速集阿联络线安业至公主埂段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实践为例,总结出一套耗时短精度高适合公路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快速提取的技术流程。结果显示:(1)决策树分类法综合应用NDVI值、光谱值、坡向、坡度等多种要素,有效解决了非监督分类依靠光谱的不足,可高效区分同谱异物、异物同谱等现象明显的林草耕与建筑、裸地、沙地,其中林草耕的误判率减少了70.33%;(2)利用非监督分类与决策树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判读精度达94.56%,比非监督分类精度提高了20.92%,可较好满足相关管线类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公路 土地利用 决策树分类
原文传递
试论加强工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12
作者 苏树军 李纯 +1 位作者 姜彦 彭阿辉 《中国工会财会》 2002年第9期7-9,共3页
关键词 产权登记管理工作 清产核资工作 债效评价体系 工会 资产管理 基础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