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世杰治疗过敏性哮喘对药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卓 王晓梅 徐世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9期149-152,共4页
过敏性哮喘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常常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徐世杰长期从事中医科研与临床,在治疗过敏性疾病,特别是过敏性哮喘方面经验丰富,擅用对药,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挖掘徐世杰常用的治疗过... 过敏性哮喘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常常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徐世杰长期从事中医科研与临床,在治疗过敏性疾病,特别是过敏性哮喘方面经验丰富,擅用对药,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挖掘徐世杰常用的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核心对药组合:麻黄-杏仁、白芍-甘草、全蝎-僵蚕、乌梅-防风、人参-黄芪,探析其运用对药的依据与原理,总结治疗思想与经验,为过敏性哮喘的临床治疗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徐世杰 对药 经验
下载PDF
徐世杰老师治疗月经不调的学术经验 被引量:8
2
作者 田笑新 王国为 +4 位作者 王晓梅 丁宁 徐靖婷 刘舒悦 徐世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22-3024,共3页
月经不调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文章通过对月经产生的中医机理分析,指出徐世杰老师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提出月经不调大抵不过湿、热、虚、瘀、郁之变,尤为重视"郁"之变,并将治神与畅情之法贯穿始终,临证巧用药对加减,并善... 月经不调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文章通过对月经产生的中医机理分析,指出徐世杰老师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提出月经不调大抵不过湿、热、虚、瘀、郁之变,尤为重视"郁"之变,并将治神与畅情之法贯穿始终,临证巧用药对加减,并善用调周法辨证施治,行经期用药平和,多温凉并用、动静相参;经后期多用血药,培补肝肾,阳中求阴;经间期注重温通疏肝以促进排卵;经前期则健运中州,活血祛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世杰 月经不调 审证求因 治神调情 调周法
原文传递
《妇人大全良方》从“风”论治妇人血证
3
作者 丁宁 徐世杰 +3 位作者 张逸雯 尚慧玲 董巨浪 范冠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妇人血证种类繁杂、症状多样,是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病。《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主要观点在于陈自明强调妇人血证的常见致病因素为风、寒、热三者,且与现代普遍认可的寒、热、湿邪致病有所不同。本文以风邪致病理... 妇人血证种类繁杂、症状多样,是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病。《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主要观点在于陈自明强调妇人血证的常见致病因素为风、寒、热三者,且与现代普遍认可的寒、热、湿邪致病有所不同。本文以风邪致病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探讨陈自明辨治妇人血证特点。研究发现,外风致病,或直接损伤,或兼夹他邪,皆可导致妇人血证的发生;日久常伴血虚不濡以生风,即内风致病表现。在治疗时,根据内外风邪的不同,多应用荆芥散、独圣散、加减四物汤为基础方,配合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之品以疗内、外风邪,达到抗炎、增免,治疗妇人血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血证 风邪 风药
下载PDF
吴鞠通对张仲景复脉汤之继承与发挥
4
作者 谷劼楠 王国为 +3 位作者 王永涛 田笑新 彭彬 徐世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30-632,共3页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养阴为复脉之本,吴鞠通保留复脉汤养阴药之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第二,脉动有阴阳之分,张仲景取桂枝温卫阳以复脉,吴鞠通取芍药以补营阴而复脉。第三,温病发热不伤阳气,故吴鞠通加减复脉汤不用参姜枣。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甲(牡蛎、鳖甲、龟板),以应对阴虚而成的变证阴虚风动,配入鸡子黄、五味子以防阴阳离决等,这扩大了复脉汤的适应范围。通过机理的深化和拓展,使复脉汤在温病治疗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脉汤 养阴 加减复脉汤 大定风珠 吴鞠通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阴阳水火气血论”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5
作者 彭彬 张逸雯 +1 位作者 王猛 徐世杰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9,共4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机体内分泌、心理、代谢平衡紊乱从而引发多个器官系统症状与体征的综合症候群。基于“阴阳水火气血论”,精血亏虚被认为是产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始动因素,气火俱病是围绝经期综合征诸多症状产生的关键环节,痰瘀交结是...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机体内分泌、心理、代谢平衡紊乱从而引发多个器官系统症状与体征的综合症候群。基于“阴阳水火气血论”,精血亏虚被认为是产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始动因素,气火俱病是围绝经期综合征诸多症状产生的关键环节,痰瘀交结是围绝经期综合征诸症缠绵难愈的核心要素。临证倡导从机体阴阳、气血、水火以及痰饮瘀血角度出发,养血益精以治其本,理气降火以治其标,化痰活血以调其枢。通过总结复杂症候群中蕴含的普遍规律,执简驭繁,便于把握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发展之机理,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阴阳 水火 气血 痰瘀 养血益精 理气降火 化痰活血
下载PDF
新时代 新征程 新希望
6
作者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共1页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司马迁传》《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自创刊伊始,已满四七之龄。穿越学术丛林而来,回首来路,万千思绪攒为新年寄语,献芹同道。中医学在学术之林当中,可谓小众,而中医基础理论虽被有些...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司马迁传》《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自创刊伊始,已满四七之龄。穿越学术丛林而来,回首来路,万千思绪攒为新年寄语,献芹同道。中医学在学术之林当中,可谓小众,而中医基础理论虽被有些学者目为头部学科,而在当下其真实境遇无须赘言。故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生前反复强调:中医学乃生生之道,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脚下。中医天人合一之大道,大音希声,大道至简,存于此,浸乎此,用乎此,方能彰显生生之道,弘扬生生之道!学术之兴,有人为但不尽人意,更借天时。当时时秉持我主人随,科学也好技术也罢,皆为我之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道至简 中医基础理论 国医大师 陆广莘 生生之道 大音希声 成一家之言 中医学
下载PDF
徐世杰应用温经汤治疗妇科疾病四则
7
作者 张琰琨 王国为 +1 位作者 夏洁楠 徐世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5期463-464,共2页
温经汤记载于《金匮要略》[1],由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麦冬、半夏组成,有温经散寒、化瘀养血之功。全方配伍严谨,温、清、补、消并用,是以瘀血去而新血生,月经调而病自除。导师徐世... 温经汤记载于《金匮要略》[1],由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麦冬、半夏组成,有温经散寒、化瘀养血之功。全方配伍严谨,温、清、补、消并用,是以瘀血去而新血生,月经调而病自除。导师徐世杰研究员多年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对妇科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徐师学习,发现徐师治疗妇科疾病善用温经汤化裁,治疗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痛经、不孕症等疗效显著,现择4例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疾病 温经汤 治疗 应用 《金匮要略》 临床诊疗工作 月经后期 温经散寒
原文传递
四时五脏脉法源流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超 徐旻灏 +3 位作者 吴琼 刘修超 刘寨华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63-1966,共4页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诸多脉法中四时五脏脉法地位尤为突出。《黄帝内经》《难经》《脉经》《千金要方》等经典均对四时五脏脉法格外重视,论述翔实。我们探索四时五脏脉法的理论渊源及其传承演变,得出以下结果:四时五脏思想在...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诸多脉法中四时五脏脉法地位尤为突出。《黄帝内经》《难经》《脉经》《千金要方》等经典均对四时五脏脉法格外重视,论述翔实。我们探索四时五脏脉法的理论渊源及其传承演变,得出以下结果:四时五脏思想在《黄帝内经》时期已经成熟完备;《黄帝内经》中论述以四时脉为常脉,五脏脉为病脉;《难经》中论述将《黄帝内经》中的四时五脏脉法与胃气脉法结合;《脉经》中论述为《黄帝内经》四时五脏脉法尚不成熟的早期雏形;《千金翼方》中论述以四时五季脉为常脉非其时而出现的即为病脉。四时五脏脉法开启了中医通过四时常脉与五脏病脉生克关系以判断疾病的先河,并为后世“独取寸口”脉法体系以及《难经》“五邪相干”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脏 四时五脏脉法 《黄帝内经》 《脉经》 脉诊
下载PDF
三阴三阳脉法源流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超 蔡超产 +3 位作者 徐旻灏 吴琼 刘寨华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78-1781,共4页
本文以三阴三阳脉法为统领,从起始源头至发展巅峰再到发展稳定纵向论述了以诊断三阴三阳为核心的脉法演变,分别是标本脉法、人迎气口脉法、四时阴阳脉法;横向论述了各脉法自身的演变发展关系,分别是标本脉法与寸口分部候经脉法,人迎气... 本文以三阴三阳脉法为统领,从起始源头至发展巅峰再到发展稳定纵向论述了以诊断三阴三阳为核心的脉法演变,分别是标本脉法、人迎气口脉法、四时阴阳脉法;横向论述了各脉法自身的演变发展关系,分别是标本脉法与寸口分部候经脉法,人迎气口脉法与寸口对比诊法,《黄帝内经》四时阴阳脉法与扁鹊四时阴阳脉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各脉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其相适应的临床模式,予以诊断阴阳之多少,分辨手足六经,进而明确十二经脉之所病为特长的三阴三阳脉法,做一系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脉法 人迎气口脉法 四时阴阳脉法 三阴三阳脉法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精明五色”诊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超 刘寨华 +1 位作者 吴琼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文从《黄帝内经》原文出发回归内经原文语义,探索精明的具体位置、五色的具体指代以及精明五色诊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精明五色的概念包括精明当指目而言,五色当指目诊之颜色,精明五色诊法确为望目诊法三个方面;②精... 本文从《黄帝内经》原文出发回归内经原文语义,探索精明的具体位置、五色的具体指代以及精明五色诊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精明五色的概念包括精明当指目而言,五色当指目诊之颜色,精明五色诊法确为望目诊法三个方面;②精明五色诊法的理论基础:目为肝之外候,目为心之使,目为肾之外视;③精明五色诊法的内容:望精明之色,定精明之位,判精明之态;④精明五色诊法的临床意义:定病位—判五脏,辨六经,辨病性--定寒热虚实状态,推病势-判断疾病的预后状态。探究“精明五色”诊法的真正含义不论对于岐黄上古时期还是我们今天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熟练掌握应用“精明五色”诊法对于指导我们现代临床更是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精明五色 目诊
下载PDF
2020—2021年度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国为 杨威 +3 位作者 张宇鹏 申力 吴琼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4,共9页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对藏象学说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通过对CNKI数据库和相关著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对2020-2021年度的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分为藏象学说的概论性研究、脏腑各部的理论研究、...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对藏象学说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通过对CNKI数据库和相关著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对2020-2021年度的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分为藏象学说的概论性研究、脏腑各部的理论研究、脏腑相关理论研究3大类。认为相关研究具有较强创新性,研究涉及多学科多维度,学术观点彼此争鸣,形成了一些研究热点和亮点,但部分研究尚存在对藏象理论基本概念界定不清、研究方法的选择尚需进一步探讨、一些创新性观点尚需进一步加强论证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注重加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契合临床需求和社会需求,更加注重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学科研究成果,提升严谨性和实用性,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脏腑 辨证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中医“七传死”理论探析
12
作者 王超 刘寨华 +2 位作者 宋文鑫 吴琼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0-522,共3页
本文从《难经》出发,结合历代医家注解与相关训诂学知识,研究发现“七传死”当为“次传死”,同时上溯《黄帝内经》《脉经》《史记》《金匮要略》等相关古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黄帝内经》中论述“次传死”的理论来源于对自然界四时五... 本文从《难经》出发,结合历代医家注解与相关训诂学知识,研究发现“七传死”当为“次传死”,同时上溯《黄帝内经》《脉经》《史记》《金匮要略》等相关古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黄帝内经》中论述“次传死”的理论来源于对自然界四时五季相胜的观察,并详细记载了五脏各自“次传死”传变过程,特别以肺脏为例论述“次传死”的传变过程;《黄帝内经》《脉经》发挥了“次传死”理论以判断死期,《难经》发挥“次传死”理论以判断疾病治疗的难易;《金匮要略》利用“次传死”理论推论脏病的传变与治疗,并利用“次传死”理论指导脏病的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传死 次传死 以次相传 逆四时
下载PDF
孔伯华中医教育思想研究——基于北平国医学院医学文献
13
作者 赵凯维 徐世杰 刘理想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3期246-253,共8页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基于北平国医学院院史整理搜集孔伯华先生相关医学文献,从“守正”“创新”两方面探讨孔伯华中医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以期为传承中医优秀文化、增强中医人文化自信、探索特色中医教育模式及促进孔伯华学术传承等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孔伯华 医学文献 传承创新
下载PDF
王好古火热辨治理论与应用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安宏 徐世杰 高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王好古的火热辨治理论是对易水学派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对明清以降温补、扶阳及温病各派火热理论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王好古火热辨治理论以“内外一统论”“阴证学说”“三焦寒热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脉将复杂多变的火热症状诊治简化为“... 王好古的火热辨治理论是对易水学派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对明清以降温补、扶阳及温病各派火热理论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王好古火热辨治理论以“内外一统论”“阴证学说”“三焦寒热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脉将复杂多变的火热症状诊治简化为“辨脉分阴阳”“阴证温补脾肾”“阳证分治三焦”三步辨治方法。文章选取《阴证略例·海藏治验录》阴狂、阳狂两则医案说明这一火热辨治理论的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热 辨治 理论与应用 王好古
下载PDF
从肝郁肺虚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笑新 丁宁 +1 位作者 王永涛 徐世杰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05-607,共3页
目前大多数中医学者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与治疗多从心、肝、脾、肾出发,较少论及肺。从心肝肺影响气血运行的角度,以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神及经络学说为工具,通过论述肝与肺的功能及生理病理特性,即“肺藏魄”“肺在声为哭”“... 目前大多数中医学者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与治疗多从心、肝、脾、肾出发,较少论及肺。从心肝肺影响气血运行的角度,以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神及经络学说为工具,通过论述肝与肺的功能及生理病理特性,即“肺藏魄”“肺在声为哭”“在志为悲”“肝主疏泄”“肝为五脏之贼”,生理上,心肝相生为母子,行血与藏血互用;心肺互制同居上焦,气血互用;肝肺互制,龙虎回环调畅气机。病理上,肝在五行属木,木易郁而心火塞,从而乘肺金致肺气虚。同时结合现代研究,提出心脏神经官能症起于肝郁,而肝郁肺虚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机演变结局之一的观点,并提出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当需辨证论治,对于肝郁肺虚证的患者可疏其肝郁、补其肺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官能症 肝郁 肺气虚
下载PDF
基于明确靶标及分子对接验证技术探究五味子醇甲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狄舒男 郭译文 +3 位作者 桑希生 周妍妍 于淼 徐世杰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明确五味子醇甲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8只。采用对大鼠海马CA1区注射Aβ1-40的方法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造模1 d后灌胃给予30 mg/kg的五味子醇甲溶液,造模... 目的:明确五味子醇甲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8只。采用对大鼠海马CA1区注射Aβ1-40的方法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造模1 d后灌胃给予30 mg/kg的五味子醇甲溶液,造模7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在此基础上,对与阿尔茨海默病明确相关的β-分泌酶、雌激素受体β(ERβ)、谷氨酸受体1(NMDAR1)等蛋白进行验证,以蛋白表达量及药物成分与靶标作用的分子对接能进行评价,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计算五味子醇甲与各蛋白的对接能,达到理论验证的目的。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匀浆中β-分泌酶的活性含量明显增加(P<0.01),大鼠海马组织中ERβ表达显著降低(P<0.01),P-P38/P38表达明显升高(P<0.01),BACE1表达显著升高(P<0.01),NMDAR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匀浆中β-分泌酶的活性含量明显减少(P<0.01),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Rβ表达显著升高(P<0.01),P-P38/P38表达显著降低(P<0.01),BACE1表达显著降低(P<0.01),NMDAR1表达显著升高(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五味子醇甲与各靶蛋白对接的分子对接能稳定,从理论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论:基于已知靶点的五味子醇甲成分验证结果可知,五味子醇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已知的阿尔茨海默病代谢通路直接相关,且通过对Beta-Secretase 1、ERβ、P-P38/P38、BACE1和NMDAR1蛋白的靶向调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醇甲 阿尔茨海默病 Β-分泌酶 雌激素受体Β 谷氨酸受体1
下载PDF
基于《难经》与《素问》两种脉法异同探析《难经》理论来源
17
作者 徐靖婷 张宇鹏 +1 位作者 张逸雯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2-353,384,共3页
《难经》是否为传世本《黄帝内经》的解经之作在学术界存有争议。为厘清《难经》与传世本《黄帝内经》的关系,本文试从经脉学说形成与演变过程的角度切入,通过比较分析《难经》与《素问》“三部九候”概念和“独取寸口”诊断技术的差异... 《难经》是否为传世本《黄帝内经》的解经之作在学术界存有争议。为厘清《难经》与传世本《黄帝内经》的关系,本文试从经脉学说形成与演变过程的角度切入,通过比较分析《难经》与《素问》“三部九候”概念和“独取寸口”诊断技术的差异,发现:《难经》中“三部九候”是在“寸口”一处动脉搏动部位进行分区和分层后形成的示意概念,与《素问》中的实体概念外延不同;《难经》“独取寸口”脉象的解析是基于血脉理论中的“循环说”与横向分布理论,“独取寸口”脉法通过诊察“寸口”一部,映射出全身内外上下气血异常部位以知病之所在,通过诊察“寸口脉”与“肾间动气”共同决其死生,补充了《素问》中“独取寸口”脉法以定死生之功;《难经》与《素问》在脉诊理论与技术差异背后的由来可能与扁鹊医学在两汉时期的演变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经 三部九候诊脉法 独取寸口诊脉法 经脉学说 天回医简
下载PDF
《难经》诠释视野与方法的反思——以滑寿诠释《难经·二十三难》为例
18
作者 徐靖婷 张宇鹏 +1 位作者 张逸雯 徐世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68-171,共4页
《难经》历代注家众多,因古代注家掌握的材料以传世文献为主,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对先秦两汉时期医学源流的认识存在不足,故未能完全诠释《难经》本义。近年来,随着天回医简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认为天回医简与扁鹊学派存在密切关联,而《... 《难经》历代注家众多,因古代注家掌握的材料以传世文献为主,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对先秦两汉时期医学源流的认识存在不足,故未能完全诠释《难经》本义。近年来,随着天回医简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认为天回医简与扁鹊学派存在密切关联,而《难经》自隋唐以来被认为是秦越人或扁鹊学派之著作,出土文献材料的研究能给《难经》研究提供另一视角下的丰富材料。试以《难经·二十三难》为例,基于先秦两汉不同流派对经脉认识差异的角度,结合天回医简出土文献研究,以分析《难经》诠释中存在的深层问题,以期为正确理解《难经》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经 天回医简 概念诠释 经脉理论 滑寿
下载PDF
卵巢切除所致肾虚对免疫性关节炎小鼠血清骨钙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世杰 吕爱平 +4 位作者 王安民 李艳 王少君 滕静如 崔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切除所致肾虚影响免疫性关节炎(痹证)中骨代谢的机制。方法:切除小鼠卵巢后,Ⅱ型胶原皮下注射以诱导关节炎(CIA);每周1次观察小鼠的关节肿胀程度;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小鼠滑膜、关节软骨及骨的改变;放射免疫... 目的:探讨卵巢切除所致肾虚影响免疫性关节炎(痹证)中骨代谢的机制。方法:切除小鼠卵巢后,Ⅱ型胶原皮下注射以诱导关节炎(CIA);每周1次观察小鼠的关节肿胀程度;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小鼠滑膜、关节软骨及骨的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骨钙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结果:切除卵巢的小鼠,血中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清骨钙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则显著增加;同时,滑膜组织炎症加重,软骨损伤及骨的破坏均更为严重。结论:卵巢切除所致肾虚可使CIA的病变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 卵巢切除 痹证 雌二醇 骨钙素
下载PDF
《傅青主女科》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0
作者 田笑新 徐世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1532-1539,1561,共9页
目的 归纳总结《傅青主女科》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近40年关于《傅青主女科》相关研究内容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1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文献的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方面进行可视化展现和... 目的 归纳总结《傅青主女科》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近40年关于《傅青主女科》相关研究内容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1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文献的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方面进行可视化展现和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纳入文献685篇,研究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983—2000年、2001—2014年、2015—2022年,每个阶段的最多研究者分别是金纯与王昕、尤昭玲、刘雁峰;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依次为三个阶段的最多研究机构,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均从独立型研究逐渐转变为合作型;关键词分析显示《傅青主女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妇科疾病方向,以痛经、带下、不孕的研究为高,其次是诊治规律与用药规律的研究,已经涉及剂量的研究。结论 图谱直观展示了自1983年1月1日—2022年5月30日《傅青主女科》近40年的研究情况,通过三个不同阶段的展示发现《傅青主女科》的研究热点常与当下西医妇科学相吻合,重视实用性的疾病类研究,借助现代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多存在散在性研究,研究结果不能共用,需进一步加强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青主女科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