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强震地形变监测预报方法的思考
1
作者 薄万举 张立成 +2 位作者 苏国营 徐东卓 赵立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7,共14页
简要回顾了中国地形变用于强震监测预报领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对几次强震前得到的比较突出的地形变异常进行了分析,收集了大面积形变异常与强震中长期预测、地震前兆分布存在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强震前发现巨幅形变异常,InSAR给出强震... 简要回顾了中国地形变用于强震监测预报领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对几次强震前得到的比较突出的地形变异常进行了分析,收集了大面积形变异常与强震中长期预测、地震前兆分布存在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强震前发现巨幅形变异常,InSAR给出强震前地面垂向形变,强震前地倾斜异常,慢地震和预滑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强震前震中区附近存在与孕震体尺度相当的巨幅快速地面异常隆升。及时有效地捕捉强震前巨幅快速地面异常隆升的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的异常信息,可望针对人口稠密区域未来发生的强震给出具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意见,值得尝试。基于本研究提出了针对人口稠密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高密度、大量程、低精度地倾斜观测的设想,并初步给出了观测方案、基本原理和数据计算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预报 地形变监测 巨幅形变 地倾斜 地面隆起
下载PDF
形变、大旱、地磁、静电场等震前异常关联性
2
作者 薄万举 张立成 徐东卓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1-885,891,共6页
从形变异常机理出发,对大震前出现的几种异常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观测事实和实验进行验证,探索其间可能存在的有机联系。对大震前的大旱、大震后的暴雨、大震时的喷沙冒水和地面塌陷、地声和地光以及大震前的电离层异常、大气静... 从形变异常机理出发,对大震前出现的几种异常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观测事实和实验进行验证,探索其间可能存在的有机联系。对大震前的大旱、大震后的暴雨、大震时的喷沙冒水和地面塌陷、地声和地光以及大震前的电离层异常、大气静电异常、震前及震时电磁波异常等现象从机理上给出统一解释,认为这些异常现象均与大震前震源体附近微裂膨胀体的形成、扩展有关,并随着大震发生而迅速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震关系 大气静电场 微裂膨胀体 大震异常 异常机理
下载PDF
形变、大旱、地磁、静电场等震前异常关联性
3
作者 薄万举 张立成 徐东卓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12-114,共3页
1研究背景大震前期有地形变异常、干旱少雨;震前出现地磁异常、静电场异常;大震发生后常发生倾盆大雨。这些现象被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家发现,总结发表了很多成果,但用于指导地震预报也面临一些困惑。研究发现,这些不同学科发现的异常,... 1研究背景大震前期有地形变异常、干旱少雨;震前出现地磁异常、静电场异常;大震发生后常发生倾盆大雨。这些现象被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家发现,总结发表了很多成果,但用于指导地震预报也面临一些困惑。研究发现,这些不同学科发现的异常,在机理解释上推测的成分比较多,更没有尝试将不同学科发现的异常作为一个整体寻求统一机理的解释,以至于解释的可信程度较低。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从形变异常机理出发,拟对大震前出现的这几种异常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从机理上探索相互之间的可能存在的有机联系,在多学科交叉思考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期望找出可能存在的统一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 大旱 强震 地磁异常 大地静电场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地块中北部地区辉长岩岩体特征、锆石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东卓 张维杰 +1 位作者 周海涛 孙启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1-671,共11页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剖面测制及研究发现,阿拉善左旗乌力吉地区分布有基性岩,其侵入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中,后又被晚期酸性岩浆侵入,与其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研究表明,该基性岩主要由角闪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组成,其中角闪辉长岩为...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剖面测制及研究发现,阿拉善左旗乌力吉地区分布有基性岩,其侵入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中,后又被晚期酸性岩浆侵入,与其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研究表明,该基性岩主要由角闪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组成,其中角闪辉长岩为主体岩性。采用LA-ICP-MS技术对其中典型的具基性岩浆特征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8.0±0.9Ma,为早三叠世。结合区域构造和岩性关系,该地区辉长岩的形成年龄明显晚于区域内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作用结束的时间,因此其并非是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于晚古生代俯冲引起的构造岩浆旋回早期阶段的产物,而更可能与大规模的陆内裂解有关,并产生于地幔物质上涌造成的区域性大陆拉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角闪辉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大陆拉张
下载PDF
芦山Ms7.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区域形变特征分析及发震模型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东卓 焦守涛 +3 位作者 朱传宝 孙非非 管见 尹海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75-2184,共10页
利用2010年和2013年两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分析了芦山Ms7.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区域形变特征。结果显示,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天全-泸定区域垂直形变速率为6~8mm/a,远大于汶川地震前的形变速率,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前该... 利用2010年和2013年两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分析了芦山Ms7.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区域形变特征。结果显示,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天全-泸定区域垂直形变速率为6~8mm/a,远大于汶川地震前的形变速率,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前该区域库伦应力值的积累起加速作用;临近四川盆地的雅安至名山区域的垂直形变速率为-3^-6mm/a。从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地震破裂带及余震分布区域来看,两次地震中间出现一段"地震空区",应力可能会在空区加速积累,应加强该区域地震监测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精密水准 形变分析 发震模型
下载PDF
川滇地块南部主要断裂现今形变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东卓 李胜虎 +2 位作者 周海涛 王阅兵 王世进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9-546,共8页
本文利用川滇地块南部30余年的跨断层观测资料,计算了跨断层场地的三维活动量,分析了区域内断裂的现今形变特征以及川滇地块南部的运动方式,认为部分断裂现今表现出异常活动的现象,川滇地块南部整体表现出以水平顺时针旋转为主的运动学... 本文利用川滇地块南部30余年的跨断层观测资料,计算了跨断层场地的三维活动量,分析了区域内断裂的现今形变特征以及川滇地块南部的运动方式,认为部分断裂现今表现出异常活动的现象,川滇地块南部整体表现出以水平顺时针旋转为主的运动学特征,并对该区域中短期地震危险性做出了初步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块 活动断裂 跨断层监测 形变分析
下载PDF
山西中北部地区地壳垂直形变时空演化特征及与强震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东卓 朱传宝 +2 位作者 孟宪纲 尹海权 孙非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6-450,共5页
采用山西中北部地区2006期和2015期一等精密水准测量资料,利用经典动态平差方法,对区域近期地壳垂直形变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中北部地区近期整体表现为山地隆升,盆地下沉的特点,以继承性运动为主,但局部也存在差... 采用山西中北部地区2006期和2015期一等精密水准测量资料,利用经典动态平差方法,对区域近期地壳垂直形变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中北部地区近期整体表现为山地隆升,盆地下沉的特点,以继承性运动为主,但局部也存在差异性。吕梁断块和太行断块表现为隆升,活动速率分别为2~8 mm/a和2~6 mm/a;山西断陷带的系列盆地表现出相对下沉,沉降速率为-3~-10 mm/a;(2)汶川地震显著影响了区域地壳垂直运动形变场。震前区域地壳运动表现为显著拉张特点,震后张性减弱,挤压增强;(3)大同—化稍营、呼和浩特和榆次—石家庄一带存在地壳垂直形变高梯度带,中长期尺度上存在地震危险性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中北部地区 水准测量 地壳垂直形变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利用断层活动协调比方法分析云南现今地壳应变积累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东卓 塔拉 +3 位作者 罗三明 朱文武 王世进 尹海权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9,共7页
断层活动协调比方法在分析云南地区的地壳应变积累上具有适用性。利用区域11处跨断层流动监测场地的三十余年观测资料,首先计算跨断层场地的三维活动量,进而得出场地的断层活动协调比参数,结果显示:(1)丽江、永胜、剑川、石屏、建水场... 断层活动协调比方法在分析云南地区的地壳应变积累上具有适用性。利用区域11处跨断层流动监测场地的三十余年观测资料,首先计算跨断层场地的三维活动量,进而得出场地的断层活动协调比参数,结果显示:(1)丽江、永胜、剑川、石屏、建水场地在对应6~7级地震上,历史映震效果良好;云南地区近期存在异常的跨断层监测场地有剑川、石屏和建水场地,存在应变积累、断层活动出现异常的断裂有剑川断裂和石屏-建水断裂;(2)结合跨断层原始观测数据和三维活动量时序曲线,综合认为云南地区地壳形变异常区域分布在滇西北地区的剑川、下关和永胜以及滇中地区的峨山、石屏和建水附近;(3)结合地震活动性资料,综合认为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南段应力可能会加速积累,应重点关注云南地区的中强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跨断层监测 断层活动协调比 应变积累
下载PDF
内蒙古乌海断陷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晚第四纪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东卓 李胜虎 +8 位作者 尹海权 叶庆东 夏峰 朱传宝 周海涛 余大新 王磊 郭宝震 董亮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100,共9页
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是乌海断陷的一条控盆边界断裂。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构造剖面解析结合浅层物探、地球化学探测,综合对断裂的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整体走向NNE,倾角60°~80°,具有成束成带... 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是乌海断陷的一条控盆边界断裂。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构造剖面解析结合浅层物探、地球化学探测,综合对断裂的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整体走向NNE,倾角60°~80°,具有成束成带发育特点,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表现出以拉张为主的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海断陷 岗德尔山西麓断裂 晚第四纪 活动特征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地壳形变时空演化特征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东卓 尹海权 +1 位作者 朱传宝 孙非非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9-562,共14页
基于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震中区周缘和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跨断层观测、大面积水准测量、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利用断层三维活动量参数和水准平差计算方法,综合分析了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形变以及巴颜喀拉地块整体性运动与地震间的关系。结论... 基于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震中区周缘和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跨断层观测、大面积水准测量、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利用断层三维活动量参数和水准平差计算方法,综合分析了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形变以及巴颜喀拉地块整体性运动与地震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九寨沟地震前后,远场的西秦岭构造区、六盘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上的跨断层流动场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震中区域的形变并不显著;(2)由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断层异常活动和地震活动性分析可知,巴颜喀拉地块整体性的SE向顺时针加速运动,造成了九寨沟地震震中区域的应力积累,同时,包括芦山地震在内的几次强震对九寨沟地震有一定促震作用;(3)九寨沟地震后,区域应力积累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应力可能会在"三岔口"区域加速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7.0级地震 跨断层观测 水准测量 地壳形变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区域水准和跨断层资料分析云南地区地壳形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东卓 苏广利 +2 位作者 王世进 朱传宝 孙非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为了获取云南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和断层活动特征,收集了云南地区1992—2016年的2期精密水准观测资料,采用基于GNSS连续站垂直形变资料约束的平差方法,对区域整体地壳垂直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滇西北区域地壳整体表现为隆升,垂向速... 为了获取云南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和断层活动特征,收集了云南地区1992—2016年的2期精密水准观测资料,采用基于GNSS连续站垂直形变资料约束的平差方法,对区域整体地壳垂直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滇西北区域地壳整体表现为隆升,垂向速率为2—3mm/a,滇南区域显示地壳沉降速率为?1—?2mm/a,并在下关—永胜和思茅—景谷一带存在地壳形变高梯度带。收集了该地区30多年的跨断层场地观测资料,计算了所跨断层的三维活动量,得出了断层现今活动状态和异常特征,认为滇西北和滇中南地区的场地多数表现出异常活动的现象,其中楚雄、剑川和永胜的监测断层现今表现出与地质背景相反的走滑和拉张特征,峨山、建水和通海场地所处断层在张压性质上与地质背景相反。结合区域水准和跨断层观测分析结果,从"面"和"线"上得出滇西北和滇中南地区存在地壳形变和断层活动异常,构造应力积累较高的结果,加之缺震背景显著,认为应关注该区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形变分析 精密水准 跨断层监测
下载PDF
芦山地震前后巴颜喀拉地块东部断裂带形变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东卓 李胜虎 +2 位作者 孟宪纲 朱文武 孙启凯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2期50-56,共7页
利用分布在鲜水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上的跨断层流动场地资料,分析芦山地震前后,巴颜喀拉地块东部的形变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在芦山地震前后,格篓坝子、沟普、老乾宁、龙灯坝、虚墟、侏倭、宝兴等场地映震效果良好;2)巴颜喀拉地块... 利用分布在鲜水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上的跨断层流动场地资料,分析芦山地震前后,巴颜喀拉地块东部的形变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在芦山地震前后,格篓坝子、沟普、老乾宁、龙灯坝、虚墟、侏倭、宝兴等场地映震效果良好;2)巴颜喀拉地块东部的鲜水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在地震前后均发生高于常年背景值的活动,前者以加速水平运动为主,后者以加速压性运动为主,地块东部整体表现出ES向旋转加速运动的特征;3)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拼合造成的构造应力在"三岔口"和"地震空区"区域持续加速积累,应加强地震危险性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地块 鲜水河断裂 龙门山断裂 跨断层观测数据 形变分析
下载PDF
跨断层与GPS地壳形变数据联合反演鲜水河断裂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尹海权 郭祥云 +3 位作者 常明 占伟 李腊月 徐东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87-2499,共13页
为了探索GPS和跨断层地壳形变数据联合反演效果,本文以鲜水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2007期,2009~2013期和2013~2017期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使用贝叶斯反演方法,以跨断层数据为先验条件,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主要为鲜水河... 为了探索GPS和跨断层地壳形变数据联合反演效果,本文以鲜水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2007期,2009~2013期和2013~2017期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使用贝叶斯反演方法,以跨断层数据为先验条件,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主要为鲜水河断裂)的断层运动速率。发现增加跨断层数据后,反演图像的近场和远场速率区别更加显著,不同期次的断层活动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本方法在震前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前部分跨断层场地的逆向走滑特征很难表现出来,对于地震预测预报也很难起到优势作用,但从反演效果上来看,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断层在近场和远场上的速率差异以及地震后断层运动速率的分段特征。最终根据上述研究方法认为鲜水河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经过多年的应力调整,目前左旋走滑速率已经基本恢复到震前状态,鲜水河断裂南段持续拉张趋势,川滇菱形块体的顺时针旋转作用持续加强,鲜水河断裂的道孚段和磨西段存均在一定的走滑速率亏损,应注意这两个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以及这两个地区地震危险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跨断层 GPS 数据融合 断裂活动性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圆包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海权 周洪瑞 +4 位作者 徐东卓 张维杰 郑小明 王晟宇 高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96-2211,共16页
取自圆包山组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作LA-ICP-MS U-Pb定年,获得两个数据年龄区间:409~431Ma(峰值420Ma)和458~488Ma(峰值488Ma)。圆包山组底部发育的笔石化石和420Ma的锆石峰值年龄将圆包山组的时代限定为早志留世后,通过与兴蒙造山带的... 取自圆包山组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作LA-ICP-MS U-Pb定年,获得两个数据年龄区间:409~431Ma(峰值420Ma)和458~488Ma(峰值488Ma)。圆包山组底部发育的笔石化石和420Ma的锆石峰值年龄将圆包山组的时代限定为早志留世后,通过与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认为圆包山组时代为早志留世至早泥盆世。对圆包山组中发育的沉积构造进行古流向分析,认为圆包山组物源区位于杭乌拉北西方向。结合区域岩浆演化资料分析,圆包山组物源区为呼和套尔盖地区。在圆包山组中还检测到继承锆石,新元古代分布于559~952Ma,中元古代分布于1011~1460Ma,古元古代分布于1629~2490Ma。从前人对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塔里木板块以及南蒙古微板块的相关锆石年龄结果总结发现,华北板块与周围板块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没有或者很少有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的锆石年龄记录,阿拉善地块也缺少1.0~1.2Ga锆石年龄记录。综上,认为研究区在古生代构造位置属于南蒙古微板块南部的一部分,元古代物源来自塔里木板块。另外由碎屑锆石年龄在地层中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在早泥盆世后隆升作用明显,构造活动性增强,受到塔里木板块影响逐渐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阿拉善北部 圆包山组 砂岩碎屑锆石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北京测震台网台基背景噪声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侯颉 余大新 +4 位作者 叶庆东 徐荟 孟宪纲 徐东卓 张海春 《华北地震科学》 2019年第3期56-61,80,共7页
利用Welch算法,选取北京市测震台网28个测震台站地震连续波形中不同时段的无震记录,计算其台基噪声功率谱并进行背景噪声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测震台网各台基噪声背景优势频率各有特征,高低频段噪声功率谱曲线差异大。在1~20H... 利用Welch算法,选取北京市测震台网28个测震台站地震连续波形中不同时段的无震记录,计算其台基噪声功率谱并进行背景噪声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测震台网各台基噪声背景优势频率各有特征,高低频段噪声功率谱曲线差异大。在1~20Hz频段内,北京地区的背景噪声高值区出现在中心城区附近,低值区出现在北部的琉璃庙、密云和南部的上方山等台站,主要受人为噪声影响;在0.008~0.1Hz频段内,北京所有地区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测震台网 数字台站 背景噪声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跨断层形变监测场地布设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海权 徐玉健 +4 位作者 徐东卓 王生文 王宁 张振伟 王世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5-39,共5页
从我国地震预报的紧迫性和跨断层形变监测短临预报的优势出发,发现目前跨断层监测网络布局的多个问题,并通过"面-线-点"的思路,对优化跨断层监测网络布局提出意见和思路,即以区域地震活动背景研究和活动断裂体系研究为基础,... 从我国地震预报的紧迫性和跨断层形变监测短临预报的优势出发,发现目前跨断层监测网络布局的多个问题,并通过"面-线-点"的思路,对优化跨断层监测网络布局提出意见和思路,即以区域地震活动背景研究和活动断裂体系研究为基础,对相关断裂进行详细的分段性研究和活动性分析,然后结合现有观测场地的监测效能评估结果进行活动断裂调查,最终得出跨断层监测场地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监测网络布局 方法研究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地壳垂直形变特征及剖面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启凯 池国民 徐东卓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7-501,共5页
利用首都圈地区4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分别计算2001~2005年、2005~2007年、2007~2014年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绘制垂直形变速率图并选取部分水准路线绘制剖面图,结合主要断裂分布及活动性,分析首都圈地区形变趋势。结果显示,前两个时间段内... 利用首都圈地区4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分别计算2001~2005年、2005~2007年、2007~2014年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绘制垂直形变速率图并选取部分水准路线绘制剖面图,结合主要断裂分布及活动性,分析首都圈地区形变趋势。结果显示,前两个时间段内首都圈地区形变特征以趋势性运动为主,呈现东西升、南北降的特征;最新一期数据表明,东西部形变出现趋势性转折,尤其是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出现大幅下沉,预示了该区域应力场变化呈现加强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精密水准 垂直形变 剖面
下载PDF
地震监测中环境因素对精密水准观测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启凯 池国民 +1 位作者 许明远 徐东卓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5-632,共8页
区域精密水准测量在地震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作业范围广、观测周期长,容易受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影响。目前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大多是定性描述,缺乏实验观测数据的支撑。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大约2000km区域精密水准观... 区域精密水准测量在地震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作业范围广、观测周期长,容易受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影响。目前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大多是定性描述,缺乏实验观测数据的支撑。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大约2000km区域精密水准观测数据,结合观测环境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观测成果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精密水准测量 环境因素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测震台网数字地震台站台基背景噪声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侯颉 余大新 +4 位作者 叶庆东 徐荟 孟宪纲 徐东卓 张海春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基于北京市测震台网连续三分量地震计波形数据,计算28个测震台站台基噪声,利用Welch方法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PsD),进而计算地震台台基1—20 Hz地动噪声均方根值(RMs)和观测动态范围。结果表明,依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北京市... 基于北京市测震台网连续三分量地震计波形数据,计算28个测震台站台基噪声,利用Welch方法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PsD),进而计算地震台台基1—20 Hz地动噪声均方根值(RMs)和观测动态范围。结果表明,依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北京市测震台网中有11个Ⅰ类台、9个Ⅱ类台、6个Ⅲ类台、2个Ⅳ类台。通过分析北京市测震台网数字地震台背景噪声水平,为测震台网的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测震台网 数字台站 噪声功率谱
下载PDF
ENVISAT ScanSAR干涉数据处理研究
20
作者 张珂 丁宁 +2 位作者 徐东卓 王忠彪 陈方圆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年第4期33-36,共4页
ScanSAR干涉测量是一种三维测高模式,而且ScanSAR模式也是SAR卫星的一种工作模式,且具有宽覆盖、大范围和重返周期短的优点。本文结合ScanSAR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了ScanSAR的成像算法,针对ScanSAR的数据处理的关键点,提出了采用分字... ScanSAR干涉测量是一种三维测高模式,而且ScanSAR模式也是SAR卫星的一种工作模式,且具有宽覆盖、大范围和重返周期短的优点。本文结合ScanSAR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了ScanSAR的成像算法,针对ScanSAR的数据处理的关键点,提出了采用分字条带处理的方法来剔除轨道误差,消弱拼接、大地水准面差距、大气效应的误差。在此基础上,使用GAMMA软件给出处理流程,然后通过对ENVISAT卫星的青藏高原宽幅数据的处理,进行实验对比,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为ScanSAR干涉测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NSAR 干涉测量 分条带处理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