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酪啡肽-7对大鼠生长、相关激素及生长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秦宜德 徐从贞 +3 位作者 罗欣 方敏 董琼珠 汪渊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β-酪啡肽-7(β-CM-7)对大鼠生长、生长相关激素和生长因子以及生长素受体(GH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被灌饲生理盐水和β-CM-7,并记录大鼠日采食量。饲养1个月后检测... 目的: 探讨β-酪啡肽-7(β-CM-7)对大鼠生长、生长相关激素和生长因子以及生长素受体(GH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被灌饲生理盐水和β-CM-7,并记录大鼠日采食量。饲养1个月后检测大鼠的增重情况,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生长相关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含量,用相对定量RT-PCR法研究两组大鼠肝脏GHR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比,增重有提高的趋势,增重率提高8.67%。实验组大鼠的日采食量增加了13.08%(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中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有升高趋势,而甲状腺素(T4)有下降趋势。实验组大鼠肝脏的GHR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增加了19.83%。结论: β-CM-7能促进生长期大鼠的生长,增加采食量,影响生长相关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分泌,并且上调肝脏GHR mRNA表达水平,从而增加生长激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酪啡肽 大鼠 生长激素 生长相关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mRNA 放射免疫法 氨基酸 下丘脑
下载PDF
抗B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华堂 王晓琴 +3 位作者 袁凌云 徐从贞 姚立人 王维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9-164,共6页
应用杂交瘤技术,分别以人B血型红细胞,B血型红细胞加纯化的B血型物质和B血型物质为抗原,采用不同免疫程序免疫BALB/C小鼠,从6次细胞融合中筛选建立起3株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抗人B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3—D_9(IgG_1),3—... 应用杂交瘤技术,分别以人B血型红细胞,B血型红细胞加纯化的B血型物质和B血型物质为抗原,采用不同免疫程序免疫BALB/C小鼠,从6次细胞融合中筛选建立起3株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抗人B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3—D_9(IgG_1),3—5—D_(12)(IgG_1)和6—1—G_(11)(IgA),用Takatsy微量血凝滴定法测得它们的96孔板组织培养上清液的血凝滴度分别为4096,4096和16384。经过凝血特异性试验,凝血抑制试验以及抗体稀释试验等广泛免疫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单克隆抗体仅对人B型血特异。杂交瘤细胞在液氮中贮存数月,分泌抗体能力不变。抗体经56℃保温30minA-20℃和37℃反复冻融试验凝血活性保持稳定。这些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血型抗体结合部位结构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并且使在临床血液分型试验时用单克隆抗体替代人多克隆抗血清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B血型物质 免疫学
下载PDF
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初探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胜权 罗欣 +2 位作者 陈兵 徐从贞 鲁云霞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分子生物学 教学方法 实验技能 互动式教学
下载PDF
初乳中主要组分的动态变化及产妇年龄和剖宫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秦宜德 董琼珠 +2 位作者 罗欣 徐从贞 黄登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测定了来自20位健康母亲(其中8位为剖宫产)的118份初乳(泌乳第1~7d)中乳糖和蛋白质浓度。通过线性模型,分析产妇年龄和剖宫产对乳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在泌乳第1d最低,在泌乳1w内增加,其中泌乳第1d的乳糖浓度极显著低于... 测定了来自20位健康母亲(其中8位为剖宫产)的118份初乳(泌乳第1~7d)中乳糖和蛋白质浓度。通过线性模型,分析产妇年龄和剖宫产对乳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在泌乳第1d最低,在泌乳1w内增加,其中泌乳第1d的乳糖浓度极显著低于第7d(P<0.01)。乳蛋白的浓度在泌乳第1d最高,泌乳1w内下降,其中前3d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第7d(P<0 05或P<0 01)。初乳中乳糖和乳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23,P<0.01)。剖宫产母亲初乳中乳糖含量显著低于顺产(P<0 05),剖宫产与顺产母亲初乳中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 05)。产妇年龄的大小与初乳中蛋白质和乳糖含量均无显著关系(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乳 乳糖 蛋白质 剖宫产 产妇年龄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体外下调IL-8、IL-6及TNFα在PBMC中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胜权 罗欣 +3 位作者 陈兵 徐从贞 鲁云霞 张在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研究N 乙酰半胱氨酸(NAC)体外对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6(IL 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鲜外周血PBMC,以PMA、A23187刺激PBMC,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NAC,通过ELISA、R...  目的 研究N 乙酰半胱氨酸(NAC)体外对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6(IL 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鲜外周血PBMC,以PMA、A23187刺激PBMC,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NAC,通过ELISA、RT PCR方法分别测定培养上清IL 8、IL 6及TNFα水平及细胞中相应mRNA水平。结果 通过PMA、A23187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8、IL 6及TNFα水平及细胞中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 01)。加入NAC(0、3、10、20mmol/L) 3h细胞中IL 8、IL 6及TNFα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 01)。24h后培养上清中IL 8、IL 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PMA及A23187刺激的上清(P<0 01);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P<0 01 )。结论 NAC体外可以下调PMA、A23187刺激PBMC表达IL 8、IL 6及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29在cos-7细胞中表达及其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兵 罗欣 +2 位作者 鲁云霞 徐从贞 张胜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克隆人细胞因子IL-29全长cDNA及其在cos-7细胞中表达,并初步探讨表达产物体外抗乙肝病毒(HBV)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SV感染后,提取总RNA,通过一步法RT-PCR获得IL-29全长cDNA。DNA测序正确后,将IL-29 cDNA的... 目的:克隆人细胞因子IL-29全长cDNA及其在cos-7细胞中表达,并初步探讨表达产物体外抗乙肝病毒(HBV)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SV感染后,提取总RNA,通过一步法RT-PCR获得IL-29全长cDNA。DNA测序正确后,将IL-29 cDNA的编码框序列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B/His-myc中。氨苄青霉素板筛选及PCR鉴定,挑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转染cos-7细胞并经潮霉素及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克隆。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Ni2+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主带分子量为33000组氨酸标签重组人IL-29融合蛋白。体外以HepG2.2.2.15为靶细胞观察rhIL-29对HepG2.2.2.15培养上清液中HBV表面抗原(HBsAg)及e抗原(HBeAg)影响。结果:成功获得人IL-29全长cDNA并在cos-7细胞中稳定表达。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rhIL-29融合蛋白为几个蛋白质区带,分子量在20000-33000之间纯化的rhIL-29融合蛋白,主带在33000附近。rhIL-29融合蛋白具有抑制HBsAg及HBeAg分泌作用并且具有剂量效应,抑制率分别达85%。结论: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rhIL-29融合蛋白。rhIL-29融合蛋白在体外具有抑制HepG2.2.2.15细胞分泌HBsAg及HBeAg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9(IL-29) 克隆 表达 抗乙肝病毒活性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21cDNA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系统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胜权 陈兵 +1 位作者 罗欣 徐从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 :克隆人细胞因子IL 2 1全长cDNA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并进一步检测其表达产物的功能。方法 :抽取外周血 ,分离淋巴细胞 ;抗CD3抗体刺激后 ,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获得两个部分重叠的IL 2 1cDNA片段 (分别为 5′端 2 4 2bp ,3′端... 目的 :克隆人细胞因子IL 2 1全长cDNA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并进一步检测其表达产物的功能。方法 :抽取外周血 ,分离淋巴细胞 ;抗CD3抗体刺激后 ,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获得两个部分重叠的IL 2 1cDNA片段 (分别为 5′端 2 4 2bp ,3′端 4 2 5bp) ,重组PCR扩增出IL 2 1全长cDNA。DNA测序正确后 ,将成熟IL 2 1cDNA的编码框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 8a(+)中。卡那霉素平板筛选及PCR鉴定 ,挑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转化大肠杆菌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 PAGE、Westernblotting鉴定 ,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得到Mr 为 186 0 0的带有组氨酸标签重组人IL 2 1融合蛋白。透析法重折叠复性 ,MTT法测定其对T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成功获得人IL 2 1全长cDNA ,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于大肠杆菌中。重折叠后的rhIL 2 1融合蛋白具有与抗CD3抗体共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结论 :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IL 2 1细胞因子 ,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IL-21) 克隆 包涵体 重折叠 T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关于实验室试剂库房管理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欣 方敏 徐从贞 《安徽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实验室 试剂库房管理 高等医学教育
下载PDF
hVEGF165基因克隆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葛建军 周正春 +4 位作者 陈兵 张胜权 罗欣 徐从贞 汪思应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基因VEGF165片段,构建pcDNA3.1/hVEGF165,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合法引产的胎儿心肌组织中提取总核糖核酸(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基因VEGF165片段,构建pcDNA3.1/hVEGF165,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合法引产的胎儿心肌组织中提取总核糖核酸(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得hVEGF165基因,将其重组入T载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并测序,双酶切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中,构建pcDNA3.1/hVEGF165重组体。用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COS-7细胞,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法检测rhVEGF165的表达蛋白。结果用RT-PCR方法从胎儿心肌组织中获得了正确的hVEGF165基因序列,并成功构建pcDNA3.1/hVEGF165,且实现转染COS-7细胞的瞬时表达。结论构建的pcDNA3.1/hVEGF165转染真核细胞COS-7能够表达rhVEGF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7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基因克隆 聚合酶链反应(PCR)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165基因 rhVEGF165 RT-PCR方法 COS7细胞 缺血性心脏病 VEGF蛋白 心肌组织 脂质体介导 基因治疗 核糖核酸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胜权 罗欣 +3 位作者 陈兵 徐从贞 李宗寅 张在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977-979,共3页
目的 :探讨NAC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以转染了乙肝病毒的HepG2 2 2 15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 ,培养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 0 ,3 ,10 ,3 0mmol/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目的 :探讨NAC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以转染了乙肝病毒的HepG2 2 2 15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 ,培养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 0 ,3 ,10 ,3 0mmol/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半定量PCR测定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的HBVDNA的变化 ,RT PCR分析细胞内HBV表面抗原mRNA的变化。结果 :NAC对HBsAg、HBeAg均有抑制作用 ,但NAC对HBsAg的抑制较HBeAg强 ,抑制率达 90 %左右。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定量PCR结果显示细胞内的HBVDNA含量随着NAC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而培养上清中的HBVDNA的含量降低。RT PCR结果表明细胞内HBsAgmRNA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NAC体外具有抗HBV活性 ,其抑制作用发生在转录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 HBV 细胞内 抗乙肝病毒 NAC N-乙酰半胱氨酸 毒作用 RNA DNA RT-PCR分析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21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及其体外促T细胞增殖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胜权 陈兵 +2 位作者 罗欣 徐从贞 鲁云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构建人细胞因子IL 2 1表达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稳定表达 ,分析rhIL 2 1体外促T细胞增殖作用。方法 :以已构建的pMD IL2 1为模板 ,PCR扩增成熟IL 2 1cDNA的编码框序列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hismyc B中。挑出阳性克隆进行扩... 目的 :构建人细胞因子IL 2 1表达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稳定表达 ,分析rhIL 2 1体外促T细胞增殖作用。方法 :以已构建的pMD IL2 1为模板 ,PCR扩增成熟IL 2 1cDNA的编码框序列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hismyc B中。挑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 ,脂质体转染入Hela细胞中并以G4 18加压筛选。有限稀释法、RT PCR及Westernblot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培养上清液经金属离子螯合层析分离纯化后 ,SDS PAGE、Westernblot鉴定。MTT法测定其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共刺激T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SDS PAGE、Westernblot显示Mr为 180 0 0的带有myc重组人IL 2 1融合蛋白 (rhIL 2 1) ;并成功地获得hIL 2 1稳定表达细胞株。rhIL 2 1融合蛋白具有与抗CD3抗体共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结论 :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IL 2 1细胞因子 ,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克隆表达 T细胞增殖
下载PDF
医学院校生化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宜德 徐从贞 +2 位作者 方敏 张胜权 陈兵 《安徽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405-406,共2页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 ,也是当代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前沿学科。然而医学院校的生化教学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论述了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面临的五个问题 。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生化教学 问题 改革
下载PDF
鼠抗人A_1亚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研制及其免疫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凌云 徐从贞 +1 位作者 陈华堂 王晓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应用杂交瘤技术,以2种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从3次细胞融合中,筛选出4株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抗A1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经多种免疫化学试验证明:其中B523-H10、D243-H92株杂交瘤扩大培... 应用杂交瘤技术,以2种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从3次细胞融合中,筛选出4株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抗A1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经多种免疫化学试验证明:其中B523-H10、D243-H92株杂交瘤扩大培养上清液仅凝集A1红细胞,而不凝集A2、B、O型红血胞。它们结合部位的结构互补于:人工接上脂肪链的A-活性三糖。从而表明该2株单抗为首次获得的抗A1亚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不仅为研究A1亚型血本质提供了极好的材料,也为医学临床提供A1亚型血分型试剂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血型糖蛋白类 红细胞
下载PDF
pcDNA3.1/hVEGF165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14
作者 周正春 陈兵 +4 位作者 张胜权 罗欣 徐从贞 汪思应 葛建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165片段,构建pcDNA3·1 /hVEGF165,观察其在COS 7细胞中的表达,为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奠定基础。方法 从胎儿心肌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RT PCR方法获得hVEGF165基因,将其重组入T载体,PCR法...  目的 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165片段,构建pcDNA3·1 /hVEGF165,观察其在COS 7细胞中的表达,为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奠定基础。方法 从胎儿心肌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RT PCR方法获得hVEGF165基因,将其重组入T载体,PCR法鉴定并测序,双酶切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myc his B中,构建pcDNA3 1 /hVEGF165重组体。用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COS 7细胞,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rhVEGF165的表达蛋白。结果 RT PCR方法从胎儿心肌组织获得正确的hVEGF165基因序列,成功构建pcDNA3·1 /hVEGF165且实现转染COS 7细胞的瞬时表达。结论 该实验构建的pcDNA3· 1 /hVEGF165转染真核细胞COS 7能够表达rhVEGF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克隆 分子 逆转录聚合酶 链反应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重组人乙酰胆碱受体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初步应用
15
作者 陈利春 汪凌云 +3 位作者 孙玉秀 陈兵 徐从贞 鲁云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113,共5页
在已建立的重组人乙酰胆碱受体表达质粒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初步应用于ELISA分析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EAMG)中抗体的滴度。取构建好的pET28a(+)-hAChRα1-210经小规模诱导,确定IPTG诱导的最佳浓度为0.006mmol/L,最佳时间为5h,... 在已建立的重组人乙酰胆碱受体表达质粒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初步应用于ELISA分析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EAMG)中抗体的滴度。取构建好的pET28a(+)-hAChRα1-210经小规模诱导,确定IPTG诱导的最佳浓度为0.006mmol/L,最佳时间为5h,最佳温度为37℃;大规模诱导培养后离心,超声得到菌体沉淀,1mol/L尿素洗涤后8mol/L尿素溶解,过Ni2+亲和层析柱,紫外吸收及Folin酚法确定表达量较多而蛋白最纯的4℃透析过夜,PEG8000浓缩后免疫雌性近交系Lewis鼠构建EAMG,ELISA检测分析模型大鼠血清中抗体的效价。结果表明,制备了大量较纯的rhAChR,并成功应用于ELISA法分析EAMG模型中抗体的滴度。因此,获得的纯化rhAChR可用于构建EAMG模型及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28a(+)-hAChRα1-210 IPTG Ni2+亲和层析 PEG8000 EMAG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29cDNA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系统的表达
16
作者 张胜权 鲁云霞 +2 位作者 罗欣 徐从贞 陈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克隆人细胞因子IL-29全长cDNA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制备抗IL-29多克隆抗体。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vsv感染后,提取总RNA,通过一步RT-PCR获得IL-29全长cDNA。DNA测序正确后,将IL-29cDNA的编码框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目的:克隆人细胞因子IL-29全长cDNA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制备抗IL-29多克隆抗体。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vsv感染后,提取总RNA,通过一步RT-PCR获得IL-29全长cDNA。DNA测序正确后,将IL-29cDNA的编码框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卡那霉素平板筛选及PCR鉴定,挑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转化大肠杆菌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blotting鉴定,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得到Mr为23000组氨酸标签重组人IL-29融合蛋白。纯化的IL-29免疫家兔制备抗IL-29多克隆抗体。结果:成功获得人IL-29全长cDNA,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于大肠杆菌中。免疫家兔后获得特异抗IL-29的多克隆抗体。结论:获得rhIL-29细胞因子及其多克隆抗体,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IL-2 表达 多克隆抗体 白细胞介素-2 大肠杆菌 感染后 外周血单核细胞 全长CDNA 阳性克隆 CDNA克隆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5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7
作者 罗欣 徐从贞 +1 位作者 方敏 张胜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IL)15全长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的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hIL-15全长cDNA。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通过卡那霉素平板筛选及PCR鉴定,挑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DNA测序... 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IL)15全长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的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hIL-15全长cDNA。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通过卡那霉素平板筛选及PCR鉴定,挑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DNA测序正确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扩增后IPTG诱导表达。通过SDS-PAEG及Western-blot方法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人IL-15表达载体,并表达于大肠杆菌中。SDS-PAEG及Western-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16·1ku,与理论值相符。结论获得了hIL-15融合蛋白,为hIL-1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5/遗传学 大肠杆菌/遗传学 基因表达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下载PDF
新药坎地沙坦酯的核磁共振谱分析
18
作者 秦宜德 方敏 +2 位作者 徐从贞 罗欣 徐奎 《安徽医药》 CAS 200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用核磁共振方法鉴定新药坎地沙坦酯的结构。方法 应用HMQC、HMBC等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测定。结果 对新药坎地沙坦酯的1H NMR和13C NMR谱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关键词 新药 坎地沙坦酯 核磁共振谱 分析 结构
下载PDF
A、B血型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研究
19
作者 袁凌云 徐从贞 +1 位作者 陈华堂 王晓琴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5年第3期56-60,共5页
为了探索人血型分型试剂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应用人A、B血型单克隆抗体,进行了抗体特性及临床血型分型的研究。经血凝特性试验,测得D286-E12单克隆抗体仅对A血型特异,6-1-G11单克隆抗体仅对B血型特异。由盐水试... 为了探索人血型分型试剂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应用人A、B血型单克隆抗体,进行了抗体特性及临床血型分型的研究。经血凝特性试验,测得D286-E12单克隆抗体仅对A血型特异,6-1-G11单克隆抗体仅对B血型特异。由盐水试管法测得它们的血凝滴度均为1:512。以血库常规人抗A、抗B血清为标准对照,采用盐水试管法,对3704例血液样品进行了临床血型分型试验。结果显示,A、B血型单克隆抗体分型试剂与标准人血清100%相符。证明:D286-E12和6-1-G11两株杂交瘤分泌的A、B血型单克隆抗体可作为非常优越的血型分型试剂。具有工业化生产血型单克隆抗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分型 单克隆抗体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初乳中酶活性及生物活性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秦宜德 罗欣 +1 位作者 黄登莲 徐从贞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9-452,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初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淀粉酶 (AM)和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碘 淀粉比色法和磷酸苯二钠法 ,测... 目的 探讨人初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淀粉酶 (AM)和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碘 淀粉比色法和磷酸苯二钠法 ,测定 2 0例产妇的 118份初乳 (泌乳第 1~ 7天 )中SOD、AM和ALP活性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GF和IGF 1含量。结果 初乳中SOD活性在开始泌乳的前 1~ 4天由 (18 7± 2 2 )kU/L上升到 (2 2 5± 2 9)kU/L ,然后下降 ,第 7天为 (11 2± 2 1)kU/L ,前 4天活性显著高于第 7天 (P <0 0 5或P <0 0 1)。AM和ALP活性在开始泌乳的 1周内逐渐下降 ,分别由 (15 5± 12 )kU/L和 (10 5± 17)kU/L ,下降到 (17± 4 )kU/L和 (5 4± 9)kU/L ,前 4天的AM活性显著高于第 7天 (P <0 0 5或P <0 0 1) ,第 1天的ALP活性显著高于第 7天 (P <0 0 5 )。初乳中EGF和IGF 1含量在开始泌乳的前 4天快速下降 ,分别由 (10 5± 11) μg/L和(2 5 9± 2 7) μg/L下降到 (40± 5 )μg/L和 (5 6± 1 3) μg/L ,在泌乳的第 4~ 7天变化较小。泌乳前 3天 ,EGF含量显著高于第 7天 (P<0 0 5或P <0 0 1) ,第 1天的IGF 1含量显著高于第 7天 (P <0 0 1)。结论初乳中具有高活性的SOD、AM和AL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乳 超氧化物歧化酶 淀粉酶类 碱性磷酸酶 生长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