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间质干细胞的CM-Dil标记及其移植在急性肾损伤大鼠体内的示踪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会涛 周颖 +5 位作者 王冰莹 毛飞 徐会娟 许文荣 朱伟 钱晖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用CM-Dil染料标记之后生物学特性及体内定位示踪情况。方法:采用脐带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人脐带间质干细胞,用CM-Dil染料标记第3代hucMSCs;采用细胞...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用CM-Dil染料标记之后生物学特性及体内定位示踪情况。方法:采用脐带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人脐带间质干细胞,用CM-Dil染料标记第3代hucMSCs;采用细胞计数法分析CM-Dil标记后hucMSCs的生长变化情况;通过活体成像仪观察CM-Dil染料标记的hucMSCs移植于急性肾损伤大鼠后的体内定位。结果:CM-Dil染料标记hucMSCs的效率很高;标记后的hucMSCs生长增殖能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体内示踪可以观察到标记的hucMSCs。结论:CM-Dil标记不影响hucM-SCs的生长增殖特征,并且能够在体内示踪,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质干细胞 CM-Dil染料 体内示踪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Tim4基因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钱晖 彭秀娟 +6 位作者 许晓蒙 顾红兵 王梅 徐会涛 陶洋 徐三荣 许文荣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建立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分子4(T cells immunoglobu lin-and muc in-dom ain-contain ing mole-cu le 4,Tim4)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实时RT-PCR)的检测方法,探讨Tim4基因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构建包含Tim4... 目的:建立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分子4(T cells immunoglobu lin-and muc in-dom ain-contain ing mole-cu le 4,Tim4)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实时RT-PCR)的检测方法,探讨Tim4基因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构建包含Tim4基因片段的标准质粒,通过RT-PCR,实时RT-PCR等检测并比较Tim4基因在37例胃癌组织、19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建立的Tim4基因定量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在37例胃癌组织中,26例癌旁组织Tim4基因表达量高于对应癌组织(26/37),且在26例癌旁组织高表达的样本中,18例(69.2%)胃癌癌旁组织与癌组织表达比率大于2;在19例结直肠癌中12例癌旁组织表达高于对应的癌组织(12/19),其中癌旁组织高表达率(大于2)为75.0%(9/12)。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Tim4基因的实时RT-PCR方法,Tim4基因在结直肠癌和胃癌的癌组织中表达呈低趋势,这为深入探讨Tim4基因与肿瘤的关系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分子4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胃癌 结直肠癌
下载PDF
间质干细胞通过调控miR-92b修复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颖 徐会涛 +2 位作者 李伟 杨晋 钱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修复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以6 mg/kg顺铂的剂量经腹腔注射大鼠体内,24 h后经尾静脉输注BM-MSCs(BM-MSCs组)或PBS(PBS组),以未注射顺铂者作为正常对照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修复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以6 mg/kg顺铂的剂量经腹腔注射大鼠体内,24 h后经尾静脉输注BM-MSCs(BM-MSCs组)或PBS(PBS组),以未注射顺铂者作为正常对照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M-MSCs对肾损伤的修复情况;体外培养NRK-52E细胞并经顺铂作用6 h后,继续培养48 h(顺铂组)或与BM-MSCs共培养48 h(细胞组),未用顺铂处理的NRK-52E细胞作为对照组;qRT-PCR检测其miR-92b及其靶基因PTEN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其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BM-MSCs组的肾小管蛋白质管型明显少于PBS组,肾小管结构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BM-MSCs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131.0±14.4)个]明显高于PBS组[(42.2±6.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8,P<0.01);qRT-PCR结果表明,体内试验中,与正常对照组miR-92b和PTEN基因的表达水平(1.11±0.78,1.01±0.21)相比,PBS组分别为4.64±1.06和0.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MSCs组分别为2.27±0.81和1.1±0.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外实验中,与阴性对照组miR-92b和PTEN基因的表达水平(1.12±0.77,1.02±0.13)相比,顺铂组分别为7.64±0.72和0.5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组分别为4.38±0.50和1.15±0.2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顺铂组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0.96±0.18)相比,细胞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为2.1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M-MSCs能够修复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可能通过下调miR-92b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2b 急性肾损伤 骨髓间质干细胞
下载PDF
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徐会涛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2101-2102,共2页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采用非洛地平治疗)和对照组31例(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对两组的疗效情况作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收缩压与舒张压...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采用非洛地平治疗)和对照组31例(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对两组的疗效情况作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收缩压与舒张压、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比硝苯地平明显,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非洛地平 硝苯地平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与口服药物联用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会涛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3期2765-2766,共2页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口服药物联用治疗糖尿病的措施与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FBG、PBG、HbAlc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的MBI、体重...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口服药物联用治疗糖尿病的措施与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FBG、PBG、HbAlc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的MBI、体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口服药物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口服药物
下载PDF
上皮细胞间质样转化相关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6
作者 陶洋 王梅 +5 位作者 顾红兵 彭秀娟 赵崇晖 徐会涛 陈瑜 钱晖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间质样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相关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3例胃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介导EMT发生的转录因子Slug、Twist以及E-钙黏附蛋白(E-cadhe...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间质样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相关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3例胃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介导EMT发生的转录因子Slug、Twist以及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胃癌组织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23例胃癌患者的大多数胃癌组织中Slug、Twist和E-钙黏附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组织中Slug与Twist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56,P<0.01);而E-钙黏附蛋白与Slug、Twist的表达无相关性(r=0.03,P>0.05;r=-0.09,P>0.05)。结论:Slug、Twist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G TWIST E-钙黏附蛋白 上皮细胞间质样转化 胃癌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检测及意义
7
作者 张庆玲 陶洋 +3 位作者 蒋茜 彭秀娟 徐会涛 钱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1-622,共2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标本,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健康对照,ELISA法测定血浆中BMP7水平。结果 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5例术前血浆BMP7平均含量为115.2 pg/mL...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标本,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健康对照,ELISA法测定血浆中BMP7水平。结果 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5例术前血浆BMP7平均含量为115.2 pg/mL,升高率为62.5%;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未检测到BMP7升高率异常。两组间血浆BMP7升高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7.5,P<0.01)。检出BMP7异常的35例结直肠癌患者,有14例同时进行了血浆CEA检测,其中6例(42.9%)高于正常参考值。而在21例BMP7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中,7例标本CEA检测均在正常值范围。结论 BMP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其升高率明显高于CEA,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100%,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结直肠癌 ELISA
下载PDF
创伤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徐会涛 吴立生 +1 位作者 吴俊玲 贾庆运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4期49-53,57,共6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下肢,这可能导致创伤骨折患者病死率的上升。围术期DVT的发生率高,严重时可能导致创伤后肺栓塞。预防的最佳模式尚未确定。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已成为目前预防DVT的代表药物。然...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下肢,这可能导致创伤骨折患者病死率的上升。围术期DVT的发生率高,严重时可能导致创伤后肺栓塞。预防的最佳模式尚未确定。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已成为目前预防DVT的代表药物。然而,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并未显示出对预防创伤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有效,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仍然很高。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多种风险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制有关,如肥胖、年龄、性别、慢性疾病、癌症、骨折部位和骨折固定前的等待时间,以及手术时长。手术本身,尤其是接受大整形外科手术(如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患下肢DVT的风险最大。因此,对围术期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行深入分析可能有助于诊断和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折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血栓诊断 血栓治疗
下载PDF
Hoffa骨折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徐会涛 陈明 吴立生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4期1858-1863,共6页
Hoffa骨折因其发生位置比较特殊,患者伤后X线片表现不明显,从而在临床上容易漏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一例Hoffa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Hoffa骨折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 HOFFA骨折 股骨髁 冠状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间质干细胞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颖 徐会涛 +3 位作者 张欢欢 张楚 郑萍 杨晋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801-807,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间质干细胞(BC-MSC)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乳腺癌患者术后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健康人骨髓标本,采用组织贴壁法,加入成骨、成脂诱导液诱导分化,分离培养BC-MSC、乳腺癌旁间质干细胞(... 目的探讨乳腺癌间质干细胞(BC-MSC)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乳腺癌患者术后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健康人骨髓标本,采用组织贴壁法,加入成骨、成脂诱导液诱导分化,分离培养BC-MSC、乳腺癌旁间质干细胞(BCN-MSC)和健康人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收集BC-MSC、BCN-MSC与健康人BM-MSC培养48 h的上清液,分别用于培养MCF-7细胞,分别为BC-MSC组、BCN-MSC组、BM-MSC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的MCF-7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CF-7细胞白细胞介素(IL)6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E-cadherin、vimentin、snail)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p-STAT3、E-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的表达,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检测不同间质干细胞(MS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将IL-6中和抗体加入BC-MSC培养上清中,用上清培养MCF-7细胞(BC-MSC+IL-6中和抗体组),检测MCF-7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分离BC-MSC、BCN-MSC、BM-MSC;BC-MSC表面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14、CD34、CD45阴性表达,符合MSC特征。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BC-MSC组、BCN-MSC组和BM-MSC组培养48 h的MCF-7细胞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31±0.02、0.54±0.03、0.43±0.02和0.4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2,P<0.0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4组每个平皿克隆数分别为(180±9)个、(439±17)个、(319±16)个和(306±1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70,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4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5±1.0)个、(23.2±2.4)个、(16.0±1.3)个和(14.8±2.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44,P<0.05);qRT-PCR检测显示,4组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7±0.11、13.79±3.80、6.68±1.66和6.1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60,P<0.05),BC-MSC组、BCN-MSC组和BM-MSC组MCF-7细胞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vimentin、snail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BC-MSC组、BCN-MSC组和BM-MSC组MCF-7细胞E-cadherin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imentin、snail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检测结果显示,BC-MSC、BCN-MSC和BM-MSC培养上清中IL-6细胞因子含量均较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5±0.21、1.00±0.10、0.9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2,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BC-MSC组和BC-MSC+IL-6中和抗体组MCF-7细胞吸光度值分别为0.56±0.05、0.4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0.3±1.5)个、(17.3±2.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5);qRT-PCR检测显示,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05、0.76±0.05(t=6.40,P<0.01),viment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0±0.21、1.79±0.21(t=5.29,P<0.01),snai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20±0.20、1.91±0.30(t=2.16,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BC-MSC+IL-6中和抗体组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和上调vimentin、snail蛋白表达的程度均较BC-MSC组减弱。结论BC-MSC可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迁移,可能是通过其分泌的IL-6活化IL-6-STAT3信号通路诱导的EMT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间质干细胞 STAT3转录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间质干细胞对顺铂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会涛 周颖 +3 位作者 李伟 张欢欢 吴惠毅 杨晋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66-572,共7页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乳腺癌来源间质干细胞(BC-MSCs)及癌旁组织来源间质干细胞(BN-MSCs),探讨其对顺铂(DDP)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BC-MSCs和BN-MSCs,成骨、成脂诱导法检测BC-M...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乳腺癌来源间质干细胞(BC-MSCs)及癌旁组织来源间质干细胞(BN-MSCs),探讨其对顺铂(DDP)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BC-MSCs和BN-MSCs,成骨、成脂诱导法检测BC-MSCs的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C-MSCs和BN-MSCs的表面标记。收集BC-MSCs和BN-MSCs 48 h培养上清液,分别与DDP共同处理MCF-7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检测不同处理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Muse全能细胞分析仪检测MCF-7细胞凋亡和活力情况,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检测MSC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处理组MCF-7细胞中IL-6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BC-MSCs和BN-MSCs,镜下呈纤维样长梭形,高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14、CD34,诱导后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2.5、5、10、20、40、80 μmol/L DDP作用MCF-7细胞48 h后,DDP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7.33±2.00)%、(22.37±0.73)%、(30.77±1.23)%、(44.93±1.27)%、(62.03±1.97)%和(73.93±1.10)%, DDP+BC-MSCs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27±0.63)%、(11.50±1.30)%、(20.57±0.93)%、(32.60±1.90)%、(52.27±0.73)%和(62.13±2.17)%, DDP+BN-MSCs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2.90±1.60)%、(16.53±2.87)%、(25.90±1.50)%、(39.40±2.40)%、(57.40±0.70)%和(69.03±1.07)%, DDP+BC-MSCs组的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组、DDP+BC-MSCs组和DDP+BN-MSCs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77±1.98)%、(29.20±2.12)%和(37.92±2.21)%,DDP+BC-MSCs组与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组、DDP+BC-MSCs组和DDP+BN-MSCs组的细胞活力比值分别为0.52±0.02、0.72±0.02和0.64±0.02,DDP+BC-MSCs组与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ex液态芯片分析结果显示,BC-MSCs组的IL-6水平是BN-MSCs组的(2.50±0.6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组和DDP+BC-MSCs组的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10和7.58±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DP+BC-MSCs组和DDP+BC-MSCs+IL-6中和抗体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41±1.95)%和(42.45±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BC-MSCs组和DDP+BC-MSCs+IL-6中和抗体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72.40± 2.60)%和(59.7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成功地分离、培养出BC-MSCs和BN-MSCs。与BN-MSCs比较,BC-MSCs能够改善DDP对MCF-7细胞的作用,显著减少DDP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促进增殖与活力,且与其分泌的IL-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间质干细胞 顺铂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乳腺癌间质干细胞对紫杉醇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
12
作者 徐会涛 杨晋 +2 位作者 周颖 张欢欢 吴惠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7期2590-2595,2594-2595,共6页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来源的间质干细胞(BC-MSCs,BN-MSCs),探讨其对紫杉醇诱导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MSCs,成骨成脂诱导法检测其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记。收集MSCs 48 ...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来源的间质干细胞(BC-MSCs,BN-MSCs),探讨其对紫杉醇诱导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MSCs,成骨成脂诱导法检测其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记。收集MSCs 48 h的培养上清液(BC-MSCs-CM,BN-MSCs-CM),分别与紫杉醇共同处理MCF-7细胞,MTT实验检测各不同处理组MCF-7细胞的抑制率及细胞生长状况,细胞分析仪检测MCF-7细胞凋亡及细胞活力情况。结果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能够分离培养出MSCs,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长梭形,诱导后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该MSCs高表达CD29、CD90,不表达CD14、CD45表面分子标志;BC-MSCs-CM+紫杉醇处理组的细胞抑制率低于紫杉醇处理组;紫杉醇+BC-MSCs-CM处理组MCF-7细胞凋亡率(27.60%±2.12%)低于紫杉醇组(47.8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BC-MSCs-CM处理组MCF-7细胞活力(72.07%±2.09%)高于紫杉醇组(51.30%±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能够分离培养出BC-MSCs,和BN-MSCs相比,BC-MSCs能够显著减少紫杉醇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增加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间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 紫杉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