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菌群对大豆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周佳新 刘悦 +3 位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陈文晶 胡云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1-581,共11页
为了探究施用合成菌群对大豆生长和根际及根内微生物的影响,利用大豆根际促生菌,通过功能互补和功效叠加原则构建4组合成菌群(SynComs)。根据盆栽试验的促生效果选出最优菌群并取其根际土和根系分别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 为了探究施用合成菌群对大豆生长和根际及根内微生物的影响,利用大豆根际促生菌,通过功能互补和功效叠加原则构建4组合成菌群(SynComs)。根据盆栽试验的促生效果选出最优菌群并取其根际土和根系分别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探究合成菌群对大豆根际土壤和根内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盆栽试验表明,合成菌群SynCom 4可显著增加大豆株高、地上鲜重、根长、根鲜重和根瘤数。SynCom 4由克雷伯氏菌JP07(Klebsiella JP07)、克雷伯氏菌GD04、假单胞菌LH19(Pseudomonas LH19)、不动杆菌JP32(Acinetobacter JP32)、克雷伯氏菌PKO08、芽孢杆菌JK32(Bacillus JK32)、寡养单胞菌GD03(Stenotrophomonas GD03)和克雷伯氏菌LH13组成。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接种SynCom 4提高了细菌微酸菌纲(unclassified_Acidimicrobiia)、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绿屈挠菌纲(unclassified_c_Chloroflexia)、热厌氧杆状菌目(unclassified_o_Thermoanaerobacteroles)等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参与氮代谢、磷转化、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生物合成等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SynCom 4增加了大豆根内细菌群落多样性,提高了黄单胞菌科(unclassified_f_Xanthomonadaceace)、食氢产水菌属(Hydrogenophaga)、根瘤菌目(unclassified_o_Rhizobiales)、黄杆菌科(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等的相对丰度。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SynCom 4增强了与氨基酸、维生素、脂质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有关的功能。综上,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SynCom 4显著改变了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提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了菌属和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施用SynCom 4有效促进了大豆生长,改变了根际和根内的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际促生菌 合成菌群 盆栽试验 功能预测 宏基因组
下载PDF
促生菌种组合提高玉米根际土壤有益微生物基因丰度及促生效应研究
2
作者 张文丽 万雨欣 +3 位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陈文晶 胡云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05,共12页
【目的】微生物肥料一般需要采用复合菌种提高有益菌在作物根际的定殖和促生效果。我们对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的26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玉米根际菌株进行复配,并研究复合菌株在土壤中的有益作用及其促生效果。【方法】按照功能共构建了4组... 【目的】微生物肥料一般需要采用复合菌种提高有益菌在作物根际的定殖和促生效果。我们对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的26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玉米根际菌株进行复配,并研究复合菌株在土壤中的有益作用及其促生效果。【方法】按照功能共构建了4组合成菌群:C1,将铁载体分泌量最高的解磷菌、解钾菌、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各1株进行组合;C2,将吲哚乙酸(IAA)分泌量最高的解磷菌、解钾菌、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各1株进行组合;C3,每个菌属选择1株综合促生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组合;C4,由C1与C2所有菌株组合。用以上4组菌群在灭菌土壤和未灭菌土壤上分别进行玉米接种菌剂和土壤浇灌菌剂盆栽试验,包括无菌剂对照在内共10个处理,灭菌土壤处理分别记为MCK、MC1、MC2、MC3、MC4,未灭菌土壤处理分别记为WCK、WC1、WC2、WC3和WC4。玉米接菌试验是将初生胚根长1~2 cm的玉米种子浸泡在菌群悬浮液中1 h,然后种植在灭菌土壤和未灭菌土壤中,9天后测定株高、鲜重、根长、根尖数和分叉数。土壤浇灌试验采用种子发芽方法,将种子播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每5天浇灌1次菌悬液,待玉米生长15天后,收集玉米根际土壤用于宏基因组学测序,揭示菌群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促生机制。【结果】4个复合菌剂相比,C4表现出最好的综合促生能力。玉米接种C4后,幼苗株高、地上鲜重、根鲜重、根长、根尖数和分叉数在灭菌组中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8.97%、46.00%、59.99%、61.99%、62.27%和46.70%,在未灭菌组中分别提高了27.49%、25.86%、50.13%、40.11%、62.26%和82.55%。复合菌群C4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有益菌属Pseudomonas、Klebsiella、Duganella、Cellvibrio、Pantoea、Pseudoxanthomonas的丰度,在浇灌菌群C4的玉米根际土壤中,有益菌属Enterobacter和Klebsiella的注释丰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菌群C4提高了根际土壤中磷和氮的转运、IAA的合成、铁载体的转运与调控系统和碳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的丰度,部分丰度上升的功能基因的微生物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有益微生物的菌属丰度与功能基因丰度呈正相关,同时在ugqB、phnW的基因集中注释到了菌群C4的成员Klebsiella。【结论】菌群C4改变了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组成,提高了有益菌属丰度,富集了促生相关功能基因,具备微生物复合菌肥开发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肥料 促生机制 植物根际促生菌 合成菌群 玉米
下载PDF
Mn^(2+)促进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形成
3
作者 单馨 黄东慧 +3 位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陈文晶 胡云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目的】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是一株水稻根际促生菌(PGPR),能定殖于水稻根部,形成生物膜,且Mn^(2+)对LZP02菌株生物膜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但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旨在探究Mn^(2+)对LZP02菌株生物膜形成的促进机制。【方法】采用结晶... 【目的】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是一株水稻根际促生菌(PGPR),能定殖于水稻根部,形成生物膜,且Mn^(2+)对LZP02菌株生物膜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但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旨在探究Mn^(2+)对LZP02菌株生物膜形成的促进机制。【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进行生物膜定量分析、蒽酮-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产量、扫描电镜(SEM)观察LZP02菌株在水稻根际定殖情况、转录组学测序技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果】添加4 mmol/L Mn^(2+)和8 mmol/L Mn^(2+)显著提高了LZP02菌株的成膜能力和胞外多糖产量,扫描电镜发现4 mmol/L Mn^(2+)和8 mmol/L Mn^(2+)提高了LZP02菌株在水稻根际的定殖能力,随着Mn^(2+)浓度的增加,DEGs数量显著增多,其主要富集在芽孢形成、毒素代谢途径和双组分系统中。1 mmol/L Mn^(2+)和4 mmol/L Mn^(2+)处理组发现skf操纵子中基因的表达均上调。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1 mmol/L Mn^(2+)和4 mmol/L Mn^(2+)处理组中LZP02菌体存在损伤。4 mmol/L Mn^(2+)处理组双组分系统中KinE和Spo0A基因均显著上调。【结论】Mn^(2+)通过“嗜食同类”和双组分系统中KinE基因激活Spo0A~P提高了菌株LZP02的成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 生物膜 Mn^(2+)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园艺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4
作者 李馨园 高美玲 +3 位作者 徐伟慧 王玉书 祁宏英 付学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产教融合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更具竞争力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推动力。实践教学既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又是产教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本研究结合齐齐哈尔大学园艺专业实习教学的综合实践,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产教融合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更具竞争力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推动力。实践教学既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又是产教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本研究结合齐齐哈尔大学园艺专业实习教学的综合实践,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从打造实习内容、创新实习途径等方面分析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施原则与策略,并提出优化建议。初步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应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创新和探索,为产业培养高质量的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专业实习 园艺 思考与实践
下载PDF
大豆根瘤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大豆植株的促生效应
5
作者 孙秀娟 徐伟慧 王志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32-1541,共10页
为探究大豆根瘤内生细菌对大豆的促生效应,以大豆根瘤为实验材料,分离筛选根瘤内生细菌,测定其分泌植物激素能力及其对大豆株高、茎粗、干重、鲜重和根系生长方面的促生能力。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7株根瘤内生细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 为探究大豆根瘤内生细菌对大豆的促生效应,以大豆根瘤为实验材料,分离筛选根瘤内生细菌,测定其分泌植物激素能力及其对大豆株高、茎粗、干重、鲜重和根系生长方面的促生能力。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7株根瘤内生细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有10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属(Priestia),其余4株分别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通过溶血试验和16S rDNA鉴定筛选出10株促生能力强的菌株,其中,Klebsiella S8的吲哚乙酸(IAA)分泌量最高,为147.55 mg·L^(-1);赤霉素(GAs)分泌量最高的为Agrobacterium S10,分泌量达39.34 mg·L^(-1);Bacillus S3的铁载体活性最高,为70.57%;10株菌株处理的大豆株高、根长、干鲜重和茎粗均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筛选的大豆根瘤内生细菌,对大豆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 内生细菌 大豆 溶血试验 促生能力
下载PDF
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与促生效应
6
作者 刘悦 徐伟慧 王志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75-2784,共10页
以大豆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筛选高效的促生菌株,丰富大豆专用生物肥料的菌种资源。采用解磷、解钾、溶磷、自生固氮、联合固氮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并测定PGPR的解磷、溶磷、... 以大豆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筛选高效的促生菌株,丰富大豆专用生物肥料的菌种资源。采用解磷、解钾、溶磷、自生固氮、联合固氮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并测定PGPR的解磷、溶磷、解钾、固氮,分泌吲哚-3-乙酸(IAA)和赤霉素(GA)的能力,以及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获得93株PGPR,分别属于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属(Pries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根据促生功能和特性筛选出29株优良的PGPR,其中菌株GD6、JP7、JP34、PKO13、JK32、GD3、GD32可以使大豆根表面积扩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42.93%、48.41%、53.04%、54.69%、47.86%、50.44%、48.67%。上述7株PGPR中有4株为克雷伯氏菌,2株为芽孢杆菌,1株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这7株菌可以作为大豆微生物肥料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际促生菌 解磷菌 固氮菌
下载PDF
连作西瓜光合特性及抗病性对小麦伴生的响应 被引量:21
7
作者 徐伟慧 吴凤芝 +2 位作者 王志刚 孙国雁 徐红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5-660,共6页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栽培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的伴生栽培模式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小麦品种‘D125’伴生对连作西瓜生长的效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西瓜单作和小麦伴生西瓜2个处理,研究连作西...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栽培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的伴生栽培模式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小麦品种‘D125’伴生对连作西瓜生长的效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西瓜单作和小麦伴生西瓜2个处理,研究连作西瓜光合特性及抗病性对小麦伴生的响应。结果表明,西瓜定植40 d时,伴生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分别提高32.2%、28.5%、7.8%,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分别增加7.5%、8.4%和3.2%,且差异显著;西瓜定植60 d时,伴生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分别提高52.9%、116.7%、33.8%,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分别提高5.8%、7.1%、4.9%,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两个处理间的初始荧光、可变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光化学猝灭系数无显著差异;西瓜白粉病病情指数降低6.3%。西瓜定植40 d后,伴生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MDA含量和PAL活性分别降低44.43%和8.68%,SOD和PPO活性升高17.3%和84.5%;西瓜定植60 d,叶片PAL活性显著高于单作,MDA含量、SOD和PPO活性无显著差异。可见连作西瓜对伴生小麦产生了积极的响应,伴生小麦具有提高连作西瓜净光合速率,减缓西瓜叶片衰老,延长光合功能期的作用,提升了连作西瓜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西瓜 小麦伴生 光合特性 抗病性
下载PDF
低温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徐伟慧 王兰兰 王志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6-59,共4页
分别在5、8、15℃的低温下,对6个辣椒品种幼苗处理3 d,对处理后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6个辣椒品种均表现为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POD活性在8、15℃的低温下,每个... 分别在5、8、15℃的低温下,对6个辣椒品种幼苗处理3 d,对处理后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6个辣椒品种均表现为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POD活性在8、15℃的低温下,每个品种表现不一,但在5℃下,所有品种POD活性都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辣椒幼苗 叶绿素 膜质过氧化 保护酶系统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徐伟慧 周岩 吴凤芝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X期4-11,共8页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栽培中常见的土传病害,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所致,已成为限制西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西瓜抗枯萎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寻求抑菌植物并...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栽培中常见的土传病害,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所致,已成为限制西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西瓜抗枯萎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寻求抑菌植物并采用合理的间、轮、套作技术是一项安全控制西瓜枯萎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 防治 综述
下载PDF
西瓜复合根际促生菌剂构建与促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伟慧 吕智航 +3 位作者 史一然 姜佳莹 胡云龙 王志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786,共9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是微生物肥料的重要菌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西瓜PGPR分泌激素能力和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构建复合菌剂,并研究其对西瓜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是微生物肥料的重要菌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西瓜PGPR分泌激素能力和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构建复合菌剂,并研究其对西瓜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株PGPR均能分泌吲哚乙酸(IAA),Streptomyces CL05分泌量最高达到117.30 mg·L^(-1);菌株Sphingomonas CL03、Lysobacter CL02、Microbacterium LS01不产铁载体,菌株Microbacterium LS01、Microbacterium HYL03、Pantoea ananatis HYL01不分泌赤霉素;通过拮抗实验,获得3组复合菌剂,分别为R1、R2和R3。在非灭菌土壤中,与对照相比,复合菌剂R2对西瓜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79.0%、46.8%、57.1%、162.7%、49.1%;与对照相比,在灭菌土壤中,复合菌剂R2_S对西瓜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191.8%、302.4%、160.0%、206.5%、139.6%,根系平均直径比对照降低了17.5%。复合菌剂R2在灭菌土中的促生效果优于非灭菌土。本研究结果证实,复合菌剂R2对西瓜根系具有明显的促生效应,复合菌剂R2的4株菌分泌赤霉素的能力远远超过R1和R3,这可能是R2促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根系 复合菌剂 促生 微生物肥料
下载PDF
3种类型秸秆降解对黑土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郭悦 万雨欣 +2 位作者 徐伟慧 于志丹 王志刚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9期51-58,共8页
秸秆的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素残体的作用.黑土土质肥沃,富含微生物,利用宏基因组测序了解秸秆降解过程中黑土微生物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东北黑土区典型农作物秸秆即大豆、水稻、玉米秸秆为材料,加入到黑土中,在30℃条... 秸秆的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素残体的作用.黑土土质肥沃,富含微生物,利用宏基因组测序了解秸秆降解过程中黑土微生物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东北黑土区典型农作物秸秆即大豆、水稻、玉米秸秆为材料,加入到黑土中,在30℃条件下进行微宇宙实验,分析在秸秆降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水稻和玉米秸秆在黑土环境中富集了不同的微生物.大豆秸秆主要富集放线菌(Actinobacteria)、绿弯菌(Chloroflexi)、COG1858,水稻秸秆主要富集拟杆菌(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COG1472、COG3250,玉米秸秆主要富集变形菌(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ENOG410XNTA.不同类型的秸秆降解过程中会富集不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功能途径和酶的丰度也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微生物 秸秆降解 宏基因组测序 微生物群落和功能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缓解西葫芦幼苗低温胁迫的效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伟慧 周兰娟 王志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4-767,共4页
以四叶一心期西葫芦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15℃和5℃)胁迫下西葫芦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葫芦幼苗喷施150,250和350 mg.L-1SA后,叶片相对电... 以四叶一心期西葫芦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15℃和5℃)胁迫下西葫芦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葫芦幼苗喷施150,250和350 mg.L-1SA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升高,外源SA能缓解低温对西葫芦幼苗的胁迫。5℃低温下,以250 mg.L-1SA效果最好,而15℃低温下,以350 mg.L-1SA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低温胁迫 水杨酸
下载PDF
一株DMP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伟慧 刘帅 王志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4-1732,共9页
为分离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降解菌,本研究以长期覆盖塑料废弃物垃圾场的土壤为试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降解DMP的菌株,并研究其降解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能降解DMP的菌株QD15-1,根据其菌落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 为分离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降解菌,本研究以长期覆盖塑料废弃物垃圾场的土壤为试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降解DMP的菌株,并研究其降解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能降解DMP的菌株QD15-1,根据其菌落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碱基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QD15-1为Paracoccus sp.,革兰氏阴性。底物利用试验表明,菌株QD15-1具有降解多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能力;以DMP为唯一碳源,菌株QD15-1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H 8,温度30℃;动力学试验表明,降解DMP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随着DMP初始浓度的增加,半衰期缩短;该菌株中含有降解PAEs的基因——邻苯二甲酸双加氧酶基因(PApht Ab)和3,4-二羟基-3,4-二氢邻苯二甲酸脱氢酶基因(PApht B)。液相质谱试验表明,降解的中间产物有邻苯二甲酸单酯、邻苯二甲酸,推测其降解DMP的途径为:将DMP降解成邻苯二甲酸单酯,再分解成邻苯二甲酸(PA),通过PApht Ab和PApht B的作用进一步降解。综上所述,QD15-1是一株高效降解DMP的菌株,在修复DMP污染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16S RDNA 降解动力学 降解基因 中间代谢物
下载PDF
西瓜根际土壤酶及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伟慧 吴凤芝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88-1594,共7页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生产的重要因素,合理地运用地上部生物多样性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连作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D123小麦伴生西瓜、D125小麦伴生西瓜、西瓜...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生产的重要因素,合理地运用地上部生物多样性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连作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D123小麦伴生西瓜、D125小麦伴生西瓜、西瓜单作和无苗对照4个处理,研究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对小麦伴生的响应。结果表明,D_(123)小麦伴生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西瓜单作增加了45.21%和130.20%,根际土壤放线菌的比例比西瓜单作增加了7.6%;D125小麦伴生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比西瓜单作增加了40.89%,根际细菌的比例比西瓜单作增加了10.81%。同时,两种小麦伴生处理均降低了西瓜根际土壤真菌的比例,提高了西瓜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提高了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可见,连作西瓜根际对小麦伴生产生了积极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小麦伴生西瓜 根际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
下载PDF
根际芽孢杆菌对水稻根系的促生效应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伟慧 刘泽平 +1 位作者 符春敏 王志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研究不同根际芽孢杆菌及其复合菌剂对水稻根系的促生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筛出促生效果好的促生菌剂,研究其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解磷菌(Bacillus pumilus sp.,J)、溶磷菌(Bacillus megateriun sp.,R)、解钾菌(Bacillus sub... 为研究不同根际芽孢杆菌及其复合菌剂对水稻根系的促生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筛出促生效果好的促生菌剂,研究其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解磷菌(Bacillus pumilus sp.,J)、溶磷菌(Bacillus megateriun sp.,R)、解钾菌(Bacillus subtilis sp.,K)菌悬液处理后,水稻幼苗胚根长分别比未添加菌液处理提高161.2%、157.9%、110.5%;在未灭菌的土壤中,解钾菌(K,LZP06)菌悬液处理对水稻根系生长有较好的促生效应,水稻幼苗根干质量比清水对照提高了65.3%;在灭菌土壤中,解钾菌+解磷菌[(K+J)s]、解钾菌+溶磷菌+解磷菌[(K+R+J)s]菌悬液处理对水稻有较好的促生效应,水稻幼苗根干质量比灭菌水对照分别显著提高57.8%、69.2%。综上,K(LZP06)菌悬液、复合菌悬液(K+J)s和(K+R+J)s对水稻促生效果较好,可作为微生物肥料生产的候选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芽孢杆菌 水稻根系 促生 微生物肥料
下载PDF
农业观光园的花卉旅游规划研究——以章旦农业观光园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伟慧 曹睿 +1 位作者 谢云 黄汇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948-19949,共2页
在研究国内外花卉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青田章旦农业观光园为例,提出章旦农业观光园开展花卉旅游的理念及模式,使游人在游玩中得到知识的增长和情操的陶冶。
关键词 农业观光园 花卉旅游 青田
下载PDF
大棚连作对韭菜综合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郭天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3-56,共4页
通过定点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作对韭菜产量、品质、叶绿素含量和植株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的产量与连作年限呈显著的负相关,连作对不同刀次韭菜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是随着连作年限增加不同刀次的... 通过定点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作对韭菜产量、品质、叶绿素含量和植株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的产量与连作年限呈显著的负相关,连作对不同刀次韭菜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是随着连作年限增加不同刀次的韭菜VC含量、粗纤维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连作对第1刀的N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第2刀的N素含量随着年限的增加有所降低;P素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变化较为明显,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不同刀次的韭菜植株P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韭菜 产量 品质 叶绿素含量 植株营养水平
下载PDF
DEP和DBP在黑土胶体微界面的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伟慧 胡影 王志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2-760,共9页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可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东北黑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文章旨在探讨黑土胶体对PAEs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研究PAEs在黑土胶体微界面的动力学行为,这对黑土PAEs...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可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东北黑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文章旨在探讨黑土胶体对PAEs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研究PAEs在黑土胶体微界面的动力学行为,这对黑土PAEs污染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黑土胶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两种有机污染物在黑土胶体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黑土胶体对DEP和DBP的吸附动力学特征,DEP的吸附速率常数大于DBP,DEP(COC,含有机质胶体)吸附速率常数为0.00134,DBP(COC)吸附速率常数为0.00123;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黑土胶体对DEP和DBP的吸附过程中土壤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黑土胶体对DEP和DBP的吸附,平衡吸附量DBP大于DEP,温度为308K时,DEP(COC)的吸附量为666.667mg·kg^-1,DBP(COC)的吸附量为813.01mg·kg^(-1);另外,COC的吸附能力优于去有机质胶体(CIC)。热力学试验表明,温度对黑土胶体吸附DEP和DBP有明显影响,随着温度升高,黑土胶体对DEP和DBP的吸附量减少;热力学参数?G°、?H°和?S°表明,黑土胶体对DEP和DBP的吸附反应是自发、放热的过程;反应体系pH对黑土胶体吸附DEP和DBP影响较大。综上所述,黑土胶体对DEP和DBP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反应为放热过程,温度和p H在DEP和DBP的吸附和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胶体 邻苯二甲酸酯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 pH
下载PDF
高地芽孢杆菌对水稻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
19
作者 常伟娜 徐伟慧 王志刚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8期78-84,共7页
为探究施用高地芽孢杆菌对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盆栽实验进行水稻根际土壤取样,基于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高地芽孢杆菌B.altitudinis LZP02(LZP02)处理组与对照组水稻(Oryzasativa)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多样性.... 为探究施用高地芽孢杆菌对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盆栽实验进行水稻根际土壤取样,基于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高地芽孢杆菌B.altitudinis LZP02(LZP02)处理组与对照组水稻(Oryzasativa)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LZP02并未显著提高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OTU数量及Sobs指数、Shannon指数、Chao指数和Ace指数,但PCo A分析显示对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未分类真菌门(unclassified_k__Fungi)相对丰度,促使土壤中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未被分类真菌(unclassified_k__Fungi)、尾孢菌属(Cercophora)等一些有益真菌的相对丰度增加.高地芽孢杆菌LZP02可显著改变水稻根际真菌群落结构,为进一步揭示微生物接种与水稻的互作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芽孢杆菌 水稻 真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2,4-D浸种对西葫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4-46,共3页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2,4-D对两个西葫芦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L的2,4-D处理对两个西葫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mg/L和10mg/L的2,4-D处理对西葫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2,4-D对两个西葫芦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L的2,4-D处理对两个西葫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mg/L和10mg/L的2,4-D处理对西葫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1mg/L的2,4-D处理有利于西葫芦幼根的生长;0.1mg/L和1mg/L的2,4-D处理对西葫芦幼苗MDA含量的影响不大,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2 4-D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