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机延长管对呼吸力学指标与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信发 刘励军 宋志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延长管连接气管导管与呼吸机管路对呼吸力学指标与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Evita4呼吸机,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PAP)下连接模肺,并在不同压力水平下,测试使用延长管对阻力(R)、顺应性(C)及潮气量(TV)的影响;在容量控制... 目的探讨使用延长管连接气管导管与呼吸机管路对呼吸力学指标与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Evita4呼吸机,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PAP)下连接模肺,并在不同压力水平下,测试使用延长管对阻力(R)、顺应性(C)及潮气量(TV)的影响;在容量控制模式通气下,测试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低潮气量(6mL/kg)和正常潮气量(10mL/kg)使用延长管前后对动脉血气的影响。结果BiPAP通气模式下,使用延长管后,吸气压力<25cmH2O时,R增加、C下降及TV下降(P<0.01);吸气压力≥25cmH2O时,R、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V仍增加(P<0.01)。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下,低潮气量患者,使用延长管后pH下降(P<0.05)、PaCO2升高(P<0.01),而PaO2无改变(P>0.05);正常潮气量患者使用延长管后PaCO2与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延长管使用能显著加强气管导管与呼吸机管路之间的连接,降低意外拔管率,但要警惕低通气压力(<25cmH2O)和低潮气量(6mL/kg)通气时的系统阻力增加、顺应性下降及CO2潴留加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管 阻力 顺应性 动脉血气分析
下载PDF
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梅凤 刘励军 +1 位作者 徐信发 周保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73-674,共2页
目的探讨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大鼠脑组织含水量(BWC)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窒息心肺复苏模型,干湿质量法测定自主循环恢复后1、3和6 h BWC的变化;同时,利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大鼠脑组织含水量(BWC)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窒息心肺复苏模型,干湿质量法测定自主循环恢复后1、3和6 h BWC的变化;同时,利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大鼠复苏后,随时间的延长BWC明显增加。各时间点BWC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其中,复苏组大鼠6 h BWC明显高于1、3 h;而1、3 h大鼠的BWC无明显差异。同时,复苏后脑组织AQP4水平的表达,也呈现出与BWC变化几乎相同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BWC与脑组织AQP4呈明显正相关(r=0.791,P<0.01)。结论复苏后早期大鼠已出现明显的脑水肿,且与脑组织AQP4表达水平正相关,提示AQP4可能参与复苏后早期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组织含水量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经皮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余世全 刘励军 +2 位作者 邱菁华 徐信发 华晨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年第4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气管穿刺 气管套管术 穿刺 应用
下载PDF
持续床旁脑电监测和动态脑电图评价重症脑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娟 徐信发 刘励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6-367,共2页
目的 探讨持续床旁脑电监测(C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在评价重症脑功能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CEEG和AEEG对ICU的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脑电信号和临床价值的异同。结果 36例重症脑损伤患者CEEG和A... 目的 探讨持续床旁脑电监测(C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在评价重症脑功能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CEEG和AEEG对ICU的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脑电信号和临床价值的异同。结果 36例重症脑损伤患者CEEG和AEEG结果均提示异常脑电图,两种检测方法所记录的脑电图,在时限、频率、振幅变化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在ICU评价重症脑功能损伤方面,运用持续床旁脑电监测可替代AEEG ,并能实时反映脑功能状况,为预后评估提供及时、准确的脑电生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持续床旁脑电监测 动态脑电图
下载PDF
SAPSⅡ评分系统在综合性ICU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曙华 刘励军 +5 位作者 沈斌 余世全 徐信发 华晨 邱菁华 徐波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综合性ICU应用SAPSⅡ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 1999年 11月~ 2 0 0 2年 0 7月期间收入我院综合性ICU的 12 8例重危患者 ,通过分析SAPSⅡ预测死亡危险率与实际死亡率的相关性 ,评价在综合性ICU使用SAPSⅡ评分系统... 目的 探讨综合性ICU应用SAPSⅡ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 1999年 11月~ 2 0 0 2年 0 7月期间收入我院综合性ICU的 12 8例重危患者 ,通过分析SAPSⅡ预测死亡危险率与实际死亡率的相关性 ,评价在综合性ICU使用SAPSⅡ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结果 死亡组SAPSⅡ评分和死亡危险率都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1) ,存活组中急诊手术患者的SAPSⅡ评分与死亡危险率均较非急诊手术患者高 (P <0 .0 1) ,而在死亡组中这种差异不明显(P >0 .0 5 )。预测院内死亡率 (PHM)与院内实际病死率 (AHM)呈高度直线正相关 (r =0 .888,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SⅡ评分系统 综合性 ICU 应用价值 死亡危险率 急诊
下载PDF
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参数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余世全 刘励军 +4 位作者 沈斌 徐信发 吴曙华 华晨 邱菁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本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给予合适、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后临床情况和微生物学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2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感染参数即最高体温(肛温),外周血WBC计数,人工气道支气管深部分泌物定量... 目的 本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给予合适、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后临床情况和微生物学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2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感染参数即最高体温(肛温),外周血WBC计数,人工气道支气管深部分泌物定量培养菌落数(ETA-QC)的变化;最初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由经治医生决定,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感染参数加以评价。结果 VAP的各种感染参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改善,各个感染参数“正常”的时间:菌落数参数“正常”的平均时间为9.78天,95%可信区间值为9.78±1.40天;体温参数“正常”的平均时间为7.42天,95%可信区间值为7.42±1.66天;白细胞数参数“正常”的平均时间为8.75天,95%可信区间值为8.75±1.94天;VAP感染参数“正常”是慢的,通常需要9天。结论 对敏感菌所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应用有效、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可采用短程疗法,能够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引起的二重感染,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治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感染参数
下载PDF
首选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经济学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励军 徐信发 +2 位作者 沈斌 余世全 吴曙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82-84,共3页
根据患者最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 ,将患者分为NIPPV与IPPV治疗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效 ,且无NIPPV治疗禁忌证的 5 8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 ,先行NIPPV治疗的... 根据患者最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 ,将患者分为NIPPV与IPPV治疗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效 ,且无NIPPV治疗禁忌证的 5 8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 ,先行NIPPV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41.4%。两组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前 ,除IPPV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NIPPV组外 ,两组患者的基础病理状态、生命体征、生化检测和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 (P>0 .0 5 ) ;但是 ,IPPV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均较NIPPV组明显延长 ,相应的治疗费用明显增加。结果提示 ,首选NIPPV治疗无禁忌证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 经济学价值
下载PDF
量化感染与抗菌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刘励军 徐信发 +2 位作者 余世全 沈斌 Sauder P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19-520,共2页
目的 试图找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发作患者合适的抗菌治疗策略。方法 根据SepsisScore(SS)评分 ,对 4 7例接受过NIPPV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进行肺部感染严重度的评分 ,并依据治疗效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学检测结... 目的 试图找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发作患者合适的抗菌治疗策略。方法 根据SepsisScore(SS)评分 ,对 4 7例接受过NIPPV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进行肺部感染严重度的评分 ,并依据治疗效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学检测结果评价抗菌治疗是否充分 ,以及对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 监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SS ,发现当SS≤10时 ,充分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但是 ,当SS积分 >10时 ,抗菌治疗策略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 根据COPD急性发作患者感染严重度 ,早期采取相应抗菌治疗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发作 量化感染 抗菌策略 预后 COPD 血气分析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下载PDF
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对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余世全 刘励军 +3 位作者 华晨 邱菁华 吴曙华 徐信发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82-183,共2页
30例创伤性急性横纹肌溶解症随机分成治疗组 (16例 )和对照组 (14例 ) ,均予积极纠正、治疗原发病或致病因素 ,减少肌肉进一步损伤 ,输注大量晶体液 ,纠正低血容量 ,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同时在 72h内给予碳酸氢钠 ,监测尿 pH值≥... 30例创伤性急性横纹肌溶解症随机分成治疗组 (16例 )和对照组 (14例 ) ,均予积极纠正、治疗原发病或致病因素 ,减少肌肉进一步损伤 ,输注大量晶体液 ,纠正低血容量 ,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同时在 72h内给予碳酸氢钠 ,监测尿 pH值≥ 7.0为碱化指标。结果在治疗组中出现肾功能不全 9例 ,对照组中 6例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尿素氮及肌酐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经积极治疗肾功能均恢复正常。两组血肌酸磷酸激酶恢复正常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果表明 ,给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对预防创伤性急性横纹肌溶解症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但当患者出现严重酸中毒时 ,给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减少肾脏损害可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 创伤 横纹肌溶解症 肾功能
下载PDF
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徐信发 缪金寿 +2 位作者 顾颀 金绍国 顾頠 《苏州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5-6,共2页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冠脉)血流突然减少所致的心肌组织的坏死,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栓形成,所以溶栓治疗已被公认为是AMI后冠脉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采用尿激酶(UK)静脉输注治疗AM...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冠脉)血流突然减少所致的心肌组织的坏死,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栓形成,所以溶栓治疗已被公认为是AMI后冠脉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采用尿激酶(UK)静脉输注治疗AMI的临床资料,旨在研究从发病后至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对溶栓疗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始时间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给药方法 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早期3种溶栓治疗疗效比较
11
作者 缪金寿 金绍国 +1 位作者 顾頠 徐信发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5-36,共2页
141例急性脑梗塞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途径往药行早期溶栓治疗,结果,颈动脉组与东菱克栓酶组疗效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
关键词 脑梗塞 溶栓疗法 东菱克栓酶 动脉滴注 尿激酶
下载PDF
早期血乳酸水平预测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性肾损伤加重的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毛自若 周保纯 +2 位作者 徐信发 徐志平 刘励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6-561,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浓度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AKI)加重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苏州市六所医院ICU收治的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发生早期AKI的3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符合AKI分层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浓度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AKI)加重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苏州市六所医院ICU收治的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发生早期AKI的3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符合AKI分层诊断标准(RIFLE)并于伤后72 h内发生],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0岁[(37.1±7.4)岁]。烧伤面积为75%~100%总体表面积(TBSA)[(95.5±4.3)%TBS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7~20分[(13.0±2.7)分]。根据患者伤后1周内肾损伤进展情况,将其分为加重组(15例)和未加重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时血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白蛋白浓度等一般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伤后1周内的治疗干预及30 d病死率情况。对两组患者伤后首次及伤后24,48,72 h的血乳酸、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肌酸激酶浓度等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绘制早期AKI患者伤后首次血乳酸、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肌酸激酶浓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AKI加重的预测效果。结果加重组患者入ICU时的血浆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未加重组(P<0.05)。两组患者在入ICU时的白细胞、血小板浓度和伤后1周内应用肾毒性抗生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烧伤发生24,48 h后血乳酸浓度与伤后首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发生72 h后血乳酸浓度显著低于伤后首次血乳酸浓度(P<0.05)。未加重组烧伤发生24,48,72 h后的血乳酸浓度与伤后首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伤后首次血乳酸浓度显著高于未加重组(P<0.05)。烧伤24,48,72 h后,加重组血乳酸浓度与未加重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患者伤后首次血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未加重组(P<0.05),其伤后首次血肌酐和血肌酸激酶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发生24,48,72 h后,加重组患者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浓度均显著高于未加重组(P<0.05),两组患者血肌酸激酶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AKI患者伤后首次血乳酸、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肌酸激酶值的ROC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0.872(95%CI 0.703~1.000,P<0.05)、0.722(95%CI 0.477~0.967,P>0.05)、0.411(95%CI 0.143~0.679,P>0.05)和0.656(95%CI 0.400~0.911,P>0.05)。伤后首次血乳酸浓度的最佳阈值为3.5 mmol/L,其对早期AKI加重预测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2.7%。加重组30 d病死率显著高于未加重组(P<0.05)。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伤后首次血乳酸浓度升高是AKI加重的早期预测指标,其早期预测价值优于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血肌酸激酶等常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急性肾功能不全 乳酸
原文传递
早期复苏阶段全身CT检查对严重交通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13
作者 冒山林 徐信发 +2 位作者 熊玉宝 王洪飞 刘励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9-271,共3页
严重交通伤是造成青壮年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而早期不准确的伤情评估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严重交通伤患者的救治,基本遵循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life support,ATLS)的处置原则。
关键词 临床转归 早期复苏 伤患者 交通伤 全身CT 查对 伤情评估 生命支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