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hnarin 2008年度报告: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47
1
作者 徐修礼 张鹏亮 +2 位作者 樊新 孙怡群 刘家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6-542,共7页
目的总结我国89家医院2008年度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临床感染标本中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 目的总结我国89家医院2008年度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临床感染标本中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数据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中心设计方案上报,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从89家医院共分离获得葡萄球菌32378株,肠球菌12127株,分别占革兰阳性菌的63.6%和23.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发生率分别为67.6%、79.9%;ICU病区MRSA发生率为51.2%;不同地区MRSA发生率在52.3%~76.9%之间;不同标本MRSA分离率分别为:痰液标本48.7%,血液标本42.0%,分泌物标本18.8%。MRSA对米诺环素、氯霉素、呋喃妥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分别为84.6%、86.5%、93.4%和97.7%;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克林霉素和利福平的敏感率为4.9%~48.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共发现205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和1.4%。结论我国VRE分离率虽然较低,但临床应严格监控其耐药性的扩散;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均较好,但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具体的感染情况采取个体优化治疗方案;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离率仍较高,临床应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和消毒灭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NARIN 葡萄球菌属 肠球菌属 细菌耐药监测 2008年
下载PDF
21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8
2
作者 徐修礼 孙怡群 +2 位作者 彭道荣 刘建新 樊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 调查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T支原体试剂盒对 2 17例NGU进行人支原体 (Mh)和解脲脲支原体 (Uu)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2 17例患者中Uu ,Mh的检测率分别为... 目的 调查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T支原体试剂盒对 2 17例NGU进行人支原体 (Mh)和解脲脲支原体 (Uu)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2 17例患者中Uu ,Mh的检测率分别为 2 5 %和 9 2 % ,混合感染率为 1 8% ,总检出率为 36 0 % ;Uu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霉素和普那霉素 (原始霉素 )的耐药率分别为 2 7 8%、9 3%、14 8%、4 4 4%、4 6 3%和 7 4 % ;Mh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 30 0 %、10 0 %、2 5 0 %、6 5 0 %、5 5 0 %和 15 0 %。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 ,Mh次之 ,Uu和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 ,治疗两种支原体感染以原始霉素和交沙霉素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支原体 抗生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50
3
作者 徐修礼 杨佩红 +1 位作者 孙怡群 樊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4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真菌,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Rosco抗真菌药敏纸片扩散法及NCCLS M27-A肉汤...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4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真菌,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Rosco抗真菌药敏纸片扩散法及NCCLS M27-A肉汤稀释法。结果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9种156株深部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57.69%、31.41%;临床感染标本的分离率以呼吸内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内科为主,分别占26.28%、12.18%、9.62%;感染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占71.15%和16.67%;Rosco纸片扩散法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3.08%、2.56%、12.18%、17.31%,MIC90分别为64.0、2.0、8.0、16.0mg/L。结论医院感染患者的深部真菌菌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念珠菌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一定的差异,两性霉素B的抗菌活性最强,氟康唑的耐药性越来越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深部真菌 抗真菌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ICU患者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修礼 周珊 +3 位作者 白露 刘家云 马越云 郝晓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该院ICU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该院ICU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型。结果 1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0株(占75.00%)。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80%;MSSA对头孢唑林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2.50%、35.00%、10.00%。spa分型和MLST结果显示,120株MRSA主要为ST239-t030、ST239-t037、ST5-t2460 3种型别,其中ST239-t030(105株,87.50%)为主要流行菌株,8个ICU均有检出;MSSA存在较多型别,ST59-t437仅在神经内科(8株)和消化科(2株)检出,ST6-t701、ST398-t3625、ST398-t1793和ST121-t2092分别仅在神经内科(7株)、麻醉科(5株)、神经外科(4株)和心外科(4株)检出。结论该院ICU MRSA分离率较高,以ST239-t030克隆株为主,存在医院内流行;不同型别MSSA在各科室内存在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金黄色葡萄球菌 spa分型 MLST 流行病学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下载PDF
川芎素对大肠癌细胞moser的影响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修礼 张建芳 +2 位作者 刘宝瑞 于文彬 张惠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川芎素对大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与多种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 ,测定川芎素与各种化疗药物对mose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川芎素与化疗药物协同对mose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川芎素对moser细... 目的 探讨中药川芎素对大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与多种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 ,测定川芎素与各种化疗药物对mose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川芎素与化疗药物协同对mose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川芎素对moser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川芎素可抑制moser细胞增殖 ,并可诱导其凋亡。低浓度的川芎素与化疗药物协同 ,可产生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川芎素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素 化疗 大肠癌 moser 化疗药物 协同作用
下载PDF
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徐修礼 杨春龙 +2 位作者 樊新 孙怡群 郝晓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准确快速作出病原学诊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评价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3728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药敏实验采取K-B纸片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 目的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准确快速作出病原学诊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评价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3728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药敏实验采取K-B纸片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对不同病原菌检出的时间、阳性率和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28份血培养阳性率为6.0%,假阳性率为0.2%,假阴性率为0.4%;共检出222株病原菌;12 h内阳性率为0.89%,18 h内阳性率为2.01%,24 h内阳性率为3.51%;血培养中肠杆菌科细菌占29.7%,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3.6%、36.3%、42.4%、3.0%;葡萄球菌属占20.3%,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西汀、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6%、33.3%、68.9%、0;肠球菌属占14.0%,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磷霉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2%、80.8%、23.1%、0;非发酵杆菌占11.3%,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32.0%、52.0%、32.0%、32.0%;真菌占12.6%。结论血培养的病原菌较以前分布范围更广、耐药性更高;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可作为快速血培养的重要工具,为临床快速提供诊断帮助,提高培养阳性率,不仅病原菌的检出时间短,检出菌种范围广,而且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仪器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药物应用性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徐修礼 于文彬 +2 位作者 孙怡群 彭道荣 柏长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主要研究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对过去和现在常用的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首选药物治疗。方法标本获得纯培养后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到种,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法按NC... 目的主要研究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对过去和现在常用的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首选药物治疗。方法标本获得纯培养后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到种,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法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引起呼吸道感染的5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为47.6%,对舒普深、奥复兴、泰能的耐药率最高在12.1%以下,而对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塞肟钠、特美丁的耐药率最低在62.4%以上,5重以上耐药菌占70.7%。58株菌中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63.8%,产酶菌对舒普深、奥复兴、泰能的耐药率在18.9%以下,对头孢三嗪、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塞肟钠、特美丁的耐药率在68.4%以上,5重以上耐药菌占83.8%。结论高度怀疑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未获得细菌药敏结果以前,应最好选择含酶抑制剂抗生素舒普深或奥复兴配以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治疗;对产酶菌应首选舒普深、奥复兴或泰能治疗;对非产酶菌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先锋必或复达欣并配以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或丁胺卡那等一般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肠球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修礼 李涛 +2 位作者 孙怡群 张惠 樊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47-949,共3页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肠球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现状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VITEK 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细菌 ,药敏试验采用K B纸片扩散法和E test法。结果 肠球菌的分离率以呼吸道、中段尿和生殖道标本为主 ,占总分离率的 79.5 %...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肠球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现状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VITEK 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细菌 ,药敏试验采用K B纸片扩散法和E test法。结果 肠球菌的分离率以呼吸道、中段尿和生殖道标本为主 ,占总分离率的 79.5 % ;76株肠球菌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 ,占分群率 81.6 % ,其中粪肠球菌占 6 0 .5 % ;肠球菌对红霉素、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 86 .9% ,庆大霉素高耐株占 5 9.2 % ,对头孢唑林、头孢哌酮的敏感率只有 2 7.6 %和 30 .3%。结论 肠球菌仍是临床感染标本中的重要致病菌 ,尤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 ,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是群体中最高的 ,治疗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采用联合用药 (β 内酰胺类加喹诺酮类 ) ,万古霉素是治疗肠球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分离率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修礼 孙怡群 +1 位作者 樊新 徐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分型及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常规分离培养细菌,获纯培养后用VITEK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到种;血清分型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药敏实验采用K-B纸...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分型及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常规分离培养细菌,获纯培养后用VITEK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到种;血清分型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肉汤定量稀释法,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确认法,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实验确认法。结果10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型率为83%,B型占50%,G型和E型分别为9%和6%;产ESBLs和产AmpC的阳性率分别为37%、15%;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左氧氟沙星51%、阿米卡星48%、亚胺培南38%、头孢吡肟33%、头孢他啶20%、头孢哌酮/舒巴坦18%,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9%、43%、1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主要以B型为主,次为G型和E型;该菌产酶率和耐药率已相当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亚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体外抗菌活性 血清分型 抗生素
下载PDF
Mohnarin 2008年度报告:外科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修礼 陈潇 +2 位作者 樊新 孙怡群 刘家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601,613,共7页
目的总结全国89家教学医院2008年度临床外科系统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目的总结全国89家教学医院2008年度临床外科系统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全国89家教学医院外科系统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57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357株占分离菌的65.83%,革兰阳性菌5326株占分离菌的33.85%。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酶率为43.47%(1184/2724),肺炎克雷伯菌产酶率为31.73%(469/1478)。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均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5.9%~11.3%及8.4%~30.5%,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7.6%~27-3%及18.0%~66.3%。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67.48%(1023/151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发生率为57.20%(659/115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6%和1.4%,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6%和3.5%。结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仍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痫原菌。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氢酶烯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在主要的肠杆菌科细菌中都已出现对碳氢酶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非发酵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仍是抗菌药物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微生物工作者应加强对产酶菌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为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NARIN 外科 细菌耐药监测 2008年
下载PDF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修礼 张建芳 +1 位作者 樊新 孙怡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血浆内毒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定量动态 比浊法和鲎试剂定性凝胶法检测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 内毒素定量(3.30±k1.73)pg/ml...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血浆内毒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定量动态 比浊法和鲎试剂定性凝胶法检测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 内毒素定量(3.30±k1.73)pg/ml,定性全部为阴性;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内毒素(945士2 244.43)pg/ml,定性阳性 率为68.19%;经SPSS统计软件t检验分析,对照组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内毒素平均值差异显著(t=2.608, P=0.025),相关性分析表明定量动态比浊法和鲎试剂定性凝胶法在0.01水平相关。结论检测血浆内毒素含 量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的细菌种类及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及时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革兰阴性杆菌 内毒素血症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0年西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21
12
作者 徐修礼 周珊 +4 位作者 杨佩红 樊新 孙怡群 刘家云 郝晓柯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25-931,共7页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15家教学医院2010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数据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15家教学医院2010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数据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中心设计方案的要求定期上报。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西北地区15家教学医院共分离出病原菌株231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473株(占71.1%),革兰阳性菌6681株(占28.9%)。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的敏感率为96%左右。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的发生率分别为55.1%和89.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3%。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5.8%,88.2%;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1%,1.0%;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5%,0.6%。结论细菌的耐药性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耐药现象存在地区差异。MRS、多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仍然是耐药监测值得关注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监测
下载PDF
Mohnarin 2008年度报告:西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修礼 杨佩红 +2 位作者 樊新 孙怡群 刘家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8-514,共7页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12家教学医院2008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12家教学医院2008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西北地区12家教学医院共分离出病原菌株212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407株占分离菌的67.92%,革兰阳性菌6805株占分离菌的32.08%。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为48.48%(1901/3921),肺炎克雷伯菌产酶率为34.68%(831/2396)。产酶的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80.5%~85.9%。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72.32%~73.62%。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60.98%,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发生率为77.1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20%和1.30%,屎肠球菌对二者的耐药率分别为1.80%和1.10%。结论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耐糖肽类的肠球菌是抗菌药物治疗中的难点。针对细菌的感染,临床应根据细菌的耐药表型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NARIN 西北地区 细菌耐药监测 2008年
下载PDF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及联合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修礼 张建芳 +4 位作者 王静 樊新 孙怡群 程晓东 郝晓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绿脓杆菌(MDRP)的产酶状况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MDRP感染提供联合用药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规进行。结果从临床感染的标本...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绿脓杆菌(MDRP)的产酶状况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MDRP感染提供联合用药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规进行。结果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101株绿脓杆菌,MDRP23株占22.77%(痰标本占86.96%)。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MDRP占91.3%,产诱导型AMPC酶和质粒型AMPC酶的MDRP分别为52.17%和21.74%。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的占34.78%。多黏菌素B和亚胺培南对MDRP抑菌率为零,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抑菌率为4.35%,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抑菌率为43.38%,帕珠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抑菌率为21.74%和26.07%。美罗培南的抑菌率为47.83%。联合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分别为65.2%、47.8%、43.5%。结论MDRP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其耐药性与多种耐药机制并存有关,临床应高度重视MDRP的防治,应首选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多黏菌素B来治疗MDRP引起的感染,并密切结合病情和感染特征及根据感染菌的耐药表型、药敏结果和经验用药的药物疗效等综合情况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 Β-内酰胺酶 抗菌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 联合用药
下载PDF
2006-2007年度中国西北地区十家临床教学医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修礼 杨佩红 +11 位作者 孙怡群 樊新 刘家云 牟立东 赵志军 魏莲花 常威 孟灵 周海凤 黄文辉 韩艳 季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监测中国西北地区十家教学医院2006-2007年度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数据按卫生部全... 目的监测中国西北地区十家教学医院2006-2007年度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数据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中心设计方案的要求定期上报.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西北地区10家教学医院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6422株,排名前五位的菌属分别为:埃希氏菌属2935株(45.70%)、克雷伯菌属1929株(30.04%)、肠杆菌属818株(12.74%)、变形杆菌属266株(4.14%)、枸橼酸杆菌属147株(2.29%).对于ESBL的阳性率,大肠埃希菌(68.28%)高于肺炎克雷伯菌(45.14%).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30%;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40%;对其它三代头孢菌素不同程度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63.00%-87.50%.结论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酶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临床长期广泛不舍理使用头孢菌素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日趋增高,应慎重使用.针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临床应根据细菌的耐药表型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NARIN 西北地区 肠杆菌 耐药 监测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修礼 刘家云 +4 位作者 高天文 张鹏亮 孙怡群 樊新 郝晓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81-883,共3页
目的研究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BGT)病原菌的培养分离方法并了解常用抗菌药的体外抗菌活性,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兔脑厌氧增菌肉汤(RRNB)、厌氧琼脂平板置厌氧环境培养,用API鉴定系统20A鉴定板鉴定病原... 目的研究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BGT)病原菌的培养分离方法并了解常用抗菌药的体外抗菌活性,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兔脑厌氧增菌肉汤(RRNB)、厌氧琼脂平板置厌氧环境培养,用API鉴定系统20A鉴定板鉴定病原菌;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从13例FBGT患者中应用RRNB培养基分离到14株病原菌,经ATB/API细菌鉴定系统20A检测,确定为痤疮丙酸杆菌。该菌严格厌氧,培养初期生长极为缓慢,在RRNB中生长良好,但需1~2周时间。环丙沙星对14株病原菌的MIC值均在0.0625~0.5mg/L,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林可霉素、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的MIC值均在0.125~0.5mg/L,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MIC值为0.25~1.0mg/L,甲硝唑的MIC值为64.0~256.0mg/L。结论 FBGT的病原菌为痤疮丙酸杆菌,该菌对甲硝唑耐药,临床不能用该类药物治疗;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均较高,临床可选择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并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FB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 培养基 丙酸杆菌 痤疮 抗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修礼 樊新 +1 位作者 孙怡群 张建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0-661,共2页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联用对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到种。MRSA鉴定应用乳胶凝集试剂盒,药敏试验采用肉汤倍比稀释...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联用对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到种。MRSA鉴定应用乳胶凝集试剂盒,药敏试验采用肉汤倍比稀释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结果万古霉素对40株MRSA的MIC90为4mg/L,而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联用MIC90降为0.25~1mg/L。结论万古霉素与上述三种药物联用以协同作用为主,抗菌活性提高4倍以上。临床上治疗由MRSA引起的重症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万古霉素与亚胺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其它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A MIC 耐药性 联合用药
下载PDF
内毒素定量酶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修礼 刘宝瑞 +3 位作者 张建芳 于文彬 丁振若 马越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 建立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检测血浆中内毒素 (endotoxin,ET)的方法 ,为临床诊治内毒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本实验室自制的两株抗 L PS- m Ab C3 A2 和H3 D3 ,建立检测 ET的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 ,并与仪器法和鲎试验定性法... 目的 建立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检测血浆中内毒素 (endotoxin,ET)的方法 ,为临床诊治内毒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本实验室自制的两株抗 L PS- m Ab C3 A2 和H3 D3 ,建立检测 ET的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 ,并与仪器法和鲎试验定性法做比较 ,进行敏感性和准确性实验 .用 3种方法分别测定 40例临床血浆标本 .结果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ET的最低敏感性为 5 0 ng· L- 1 ,仪器法的敏感性为 1ng·L- 1 ,鲎试验定性法的假阳性率比前 2种方法至少高 17.5 % .3种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仪器法、鲎试验定性法 )对 40份血浆标本检测 ET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0 % ,5 7.5 %和 47.5 % .结论 双抗夹心法检测 ET虽敏感性不如仪器法 ,但特异性好 .仪器法的敏感性好 ,但准确性差 ,鲎试验定性法最不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酶免疫分析法 单克隆抗体 内毒素血症 ELISA
下载PDF
Mohnarin 2009年度报告:西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修礼 杨佩红 +4 位作者 樊新 孙怡群 刘家云 周珊 郝晓柯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7-523,共7页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十一家教学医院2009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数据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十一家教学医院2009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数据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中心设计方案的要求定期上报;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西北地区11家教学医院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94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170株,占分离菌的73.03%;革兰阳性菌5234株,占分离菌的26.9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分别为65.7%和42.9%。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的敏感率为97%左右。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的发生率分别为61.4%和84.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1.8%和1.2%。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9%,1.2%;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6%,2.3%。结论细菌的耐药性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耐药现象存在地区差异。MRS、产ESBL酶的肠杆菌、多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仍然是耐药监测值得关注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监测
下载PDF
西安地区2014年度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修礼 陈潇 +8 位作者 郝晓柯 张利侠 雷金娥 赵雅 朱建伟 晋兴 孙明德 蔡慧君 张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2014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为医药管理部门和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病原菌耐药监测数据。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美国临...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2014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为医药管理部门和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病原菌耐药监测数据。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相关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度共分离出病原菌31 013株,革兰阴性菌20 029株,占64.58%,革兰阳性菌9 888株,占31.88%,真菌1 096株,占3.54%;临床分离占第1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占20.2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00%和1.0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都为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分别为65.0%和56.0%。结论对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万古霉素肠球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应进行重点监测,并且应与临床加强沟通,使检验结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