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不同期次油气成藏贡献
1
作者 徐勤琪 储呈林 +3 位作者 郭小文 刘永立 张黎 罗明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对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多期次的原油充注,但并非每一期原油充注都对现今油藏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只能对原油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限定,而无法确定各期充注原油对油藏的贡献。针对上述问题,以塔河油... 对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多期次的原油充注,但并非每一期原油充注都对现今油藏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只能对原油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限定,而无法确定各期充注原油对油藏的贡献。针对上述问题,以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例,采用原油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法、荧光光谱和单井模拟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研究区原油的荧光特征、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其母质相同且沉积于海相弱还原环境,再通过与研究区烃源岩进行油源对比,确定了原油均来自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原油芳烃中甲基菲指数和二苯并噻吩参数是定量评价原油成熟度的有效指标,计算得到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成熟度(R_(o))在0.90%~1.47%之间,可能对应了多期油气充注。此外,在对盐下地区奥陶系储层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分析、共生盐水包裹体测温和测盐的基础上,结合单井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确定盐下地区存在加里东中期(420 Ma)、海西中期(318 Ma)和喜马拉雅晚期(10 Ma)3期原油充注。对比原油和3期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认为喜马拉雅晚期是盐下地区的主成藏期,为盐下地区的奥陶系油藏贡献了最多的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裹体 荧光光谱 成熟度 油气成藏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生排烃史差异演化及成藏效应
2
作者 徐勤琪 张黎 +3 位作者 李斌 钟笠 张欣 周浩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0,共11页
针对塔河奥陶系油藏多相态油气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再现了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史、生烃史及典型剖面油气运聚过程。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从加里东早期进入成熟阶段,目前处于高成熟—湿气阶... 针对塔河奥陶系油藏多相态油气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再现了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史、生烃史及典型剖面油气运聚过程。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从加里东早期进入成熟阶段,目前处于高成熟—湿气阶段,发育断续埋藏、持续埋藏和长期浅埋藏3种热演化模式,分别对应油气并举双峰型、油强气弱型、单峰型3种生烃模式。烃源岩热演化差异致使奥陶系油气发育多期充注、垂向疏导、侧向调整改造的演化历史,油气相态呈现轻质油藏—中质油藏—重质油藏的有序分布格局。塔河地区不同构造带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具有由北西向南东递增的趋势,与油气相态差异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体现出“源控”特征,喜山期控制了现今油气藏分布。研究发现,塔河油田盐下、托甫台生烃强度高,喜山期生烃总量相对较大,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研究结果对塔河油田深层油气资源和目标评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埋藏史 热史 盆地模拟 成藏效应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塔深5井震旦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罗明霞 曹自成 +2 位作者 徐勤琪 刘永立 尚凯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9,共15页
塔深5(TS5)井于2021年完钻,井深9 017 m,是目前亚洲第一深井,同时也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第一口在8 780~8 840 m的上震旦统白云岩段获得油气突破的钻井,也是继轮探1井寒武系盐下突破后,超深层白云岩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为了探究其油气成... 塔深5(TS5)井于2021年完钻,井深9 017 m,是目前亚洲第一深井,同时也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第一口在8 780~8 840 m的上震旦统白云岩段获得油气突破的钻井,也是继轮探1井寒武系盐下突破后,超深层白云岩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为了探究其油气成因,分别对TS5井震旦系凝析油和上部奥陶系重质油,及其邻区寒武系挥发油和奥陶系凝析油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结果表明,TS5井震旦系凝析油和白云岩储层氯仿抽提物的正构烷烃系列均分布完整,指示了其生烃母质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其与奥陶系正常油-超重质油和雅克拉地区凝析油总体具有相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反映均具有相似的油源;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c)值为1.7%,成熟度高于奥陶系重质油、寒武系挥发油,与邻区凝析油相当,处于高成熟阶段。综合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证据,推测TS5井震旦系油气源来自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其与上覆玉尔吐斯组泥页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喜马拉雅晚期来自周边较低部位玉尔吐斯组生成的高成熟凝析油气,沿斜坡运移至震旦系白云岩构造圈闭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凝析气藏。TS5井震旦系油气突破,发现了新的含油气层系,丰富了超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为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勘探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震旦系白云岩 凝析气藏 玉尔吐斯组 热成熟度 原油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东段北东向走滑断裂体系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4
作者 张仲培 徐勤琪 +5 位作者 刘士林 周雨双 邱华标 陆红梅 王瀚洲 齐育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1-769,共9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简称“巴麦地区”)东段已发现的多个奥陶系油气藏与多期活动断裂密切相关,明确断穿寒武系膏盐层的通源断层是寻找该区油气藏的关键。基于大量新地震资料的断裂构造解析,结合前人研究,对巴麦地区东段的断裂体...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简称“巴麦地区”)东段已发现的多个奥陶系油气藏与多期活动断裂密切相关,明确断穿寒武系膏盐层的通源断层是寻找该区油气藏的关键。基于大量新地震资料的断裂构造解析,结合前人研究,对巴麦地区东段的断裂体系,特别是走滑断裂的展布和活动特征进行了再认识。结果表明,巴麦地区在古隆起迁移演化和大型逆冲断裂带活动的同时,还发育一系列起变形调节作用的北东向展布的高角度小断距走滑断层,它们共同构成了该区变形构造体系。该区发育两类走滑断层,一类与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的寒武系盐上滑脱断褶带同时或后期叠加发育,走向与逆冲断裂带走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和田古隆起边界和内部;另一类发育于大型逆冲断裂带围限的挤压缩短区,与近东西向逆冲断裂带呈大角度相交,主要分布于和田古隆起和巴楚断隆内。前者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晚期局部弱活动,后者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走滑断层叠加上经历过加里东中晚期和海西早期岩溶改造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它们贯通膏盐层上、下地层,活动期与盐下深层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一致,更有利于输导烃源向上运移到奥陶系聚集成藏。位于源上且与两类高角度走滑断裂连通的规模储集体是奥陶系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断控油气藏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5
作者 张驰 储呈林 +3 位作者 徐勤琪 孙雅雄 贾存善 魏华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1-493,共13页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发育大量走滑断裂。走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油气的运移和富集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本文以东南斜坡S118-AT22-YUKE2断裂、S113-AT13-YUKE3断裂、AT20断裂、AT18-YUKE5断裂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小尺...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发育大量走滑断裂。走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油气的运移和富集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本文以东南斜坡S118-AT22-YUKE2断裂、S113-AT13-YUKE3断裂、AT20断裂、AT18-YUKE5断裂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小尺度走滑断裂精细解析技术,对走滑断裂在不同层系的变形特征、平面分段性、断裂体系活动强度、后期活动性、通源性、演化模式和成因机制开展精细解析,结合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其油气地质意义。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走滑断裂在垂向上呈深层线性断裂与浅层雁列式断裂组合的变形结构。中—下奥陶统发育的走滑断裂在平面上具有明显分段特征。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走滑断裂相对活动强度西强东弱,由北向南呈强—弱—次强的特征;晚海西期—燕山期断裂活动性近SN—NE向断裂体系强于NNE—NNW向断裂体系;断裂通源性受控于早期裂谷,主干断裂通源性优于次级断裂,NNE—NNW向断裂体系的主干断裂通源性优于近SN—NE向断裂体系,但次级断裂通源性较差。NNE—NNW向和近SN—NE向断裂体系都形成于中加里东期,NEE向断裂形成于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东南斜坡走滑断裂经历了中加里东期、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中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构造活动垂向叠加,NNE向和近SN向主干断裂滑移方向相反是由于破裂方式的不同。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烃源岩排烃期为晚海西期—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期与排烃期的耦合有利于油气充注;断裂活动强度控制了通源性和储集体规模,进而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后期活动明显、断裂活动强、通源性好的走滑断裂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断裂特征 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 断裂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储层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斌 彭军 +3 位作者 杨素举 夏青松 徐勤琪 郝悦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7-804,811,共9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肖尔布拉克组储层研究较为薄弱的问题,通过多口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地化分析,认为该区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晶粒白云岩和泥微晶白云岩,储层物性受岩石结构控制明显,其中细晶白云岩及粉晶白云岩孔渗性能最好。... 针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肖尔布拉克组储层研究较为薄弱的问题,通过多口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地化分析,认为该区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晶粒白云岩和泥微晶白云岩,储层物性受岩石结构控制明显,其中细晶白云岩及粉晶白云岩孔渗性能最好。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整体上属于低排驱压力细—中孔喉道型,储集性能较好。储层经历多种白云石化作用改造,以埋藏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受一定热液作用影响。储层受喜马拉雅期构造作用影响较大,破裂形成的裂缝沟通残余孔隙,多期酸性流体渗入叠加改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储集空间,形成现今优质储层。综合认为巴楚隆起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在多期构造断裂叠加区域储集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模式 白云石化 储层特征 肖尔布拉克组 巴楚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白垩系—古近系沉积特征与储盖组合 被引量:9
7
作者 岳勇 徐勤琪 +1 位作者 傅恒 席党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8-326,共9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继承了侏罗纪的沉积面貌,以陆相沉积占主导,从晚白垩世初到渐新世,受特提斯海洋壳扩张影响,海水多次自西向东侵漫到喀什、叶城及和田等地区,形成了西塔里木海湾。受同期全球海...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继承了侏罗纪的沉积面貌,以陆相沉积占主导,从晚白垩世初到渐新世,受特提斯海洋壳扩张影响,海水多次自西向东侵漫到喀什、叶城及和田等地区,形成了西塔里木海湾。受同期全球海平面整体上升时期大规模海侵影响,塔西南上白垩统—始新统乌拉根组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之后受同期全球海平面整体下降时期海退影响,始新统—渐新统巴什布拉克组为陆相沉积。塔西南晚白垩世—古近纪由于海平面的频繁变化,发育了滨海、浅海—潟湖相的碳酸盐岩、膏盐岩及泥岩沉积体系,形成了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碳酸盐岩与上覆古近系阿尔塔什膏盐岩及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与上覆乌拉根组深色泥岩2套重要的储盖组合,是塔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盖组合 沉积特征 白垩系 古近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二次生烃与古油藏原油裂解对油气成藏的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寒武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曹自成 徐勤琪 +4 位作者 余腾孝 秦华 耿锋 郝建龙 邓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51,共9页
为了解析巴楚—麦盖提地区寒武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完善了巴楚—麦盖提地区海西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的热演化史与不整合剥蚀量的恢复。结果表明,西南坳陷寒武系烃源岩在喜马拉雅运动晚期... 为了解析巴楚—麦盖提地区寒武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完善了巴楚—麦盖提地区海西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的热演化史与不整合剥蚀量的恢复。结果表明,西南坳陷寒武系烃源岩在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发生二次生烃,生烃动力为古近纪以来的快速埋藏升温;而受喜马拉雅运动期持续隆升的影响,巴楚隆起寒武系烃源岩多不具备二次生烃的条件。寒武系烃源岩在加里东运动中期—海西运动早期生成的原油,可能在和田古隆起规模聚集,形成古油藏,而古油藏在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快速深埋,进入高温环境,具备发生原油裂解的有利条件。巴楚—麦盖提地区已发现气藏的高成熟天然气,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二次生烃产生的过成熟干酪根裂解气与和田古隆起古油藏因深埋增温生成的原油裂解气。因此,巴楚—麦盖提地区海西运动晚期演化程度相对较低且目前正处于二次生烃阶段的寒武系烃源岩,与前期相对低地温但近期具备高温裂解条件的古油藏是巴楚—麦盖提地区天然气成藏的重要烃源保障;二次生烃、古油藏原油裂解产物与新圈闭的匹配则是巴楚—麦盖提地区晚期油气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麦盖提地区 寒武系 烃源岩 二次生烃 古油藏 生烃演化 原油裂解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奥陶系一间房组储集层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尚凯 郭娜 +2 位作者 曹自成 韩俊 徐勤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6,共8页
综合分析钻井岩心、岩石薄片、测井资料以及各种化验分析资料,认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台内滩相颗粒灰岩中,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沉积微相、断裂和溶蚀作用是储层... 综合分析钻井岩心、岩石薄片、测井资料以及各种化验分析资料,认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台内滩相颗粒灰岩中,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沉积微相、断裂和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其中,台内高能滩的发育为后期选择性溶蚀奠定了物质基础,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埋藏期岩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多期次活动的北东向断裂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北坡 奥陶系 一间房组 碳酸盐岩 储集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盐下白云岩中油气来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自成 朱秀香 +4 位作者 吴鲜 徐勤琪 路清华 李建交 蒋海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8-654,共7页
勘探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不发育下寒武统主力烃源岩,但该区MB1井在下寒武统见较好油气显示。为了明确MB1井的油源、评价巴楚隆起的勘探潜力,对MB1井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油气显示段岩心抽提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开展了油... 勘探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不发育下寒武统主力烃源岩,但该区MB1井在下寒武统见较好油气显示。为了明确MB1井的油源、评价巴楚隆起的勘探潜力,对MB1井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油气显示段岩心抽提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开展了油—油、油—源对比等研究,揭示了油气物质的成因特征与来源。结果表明,抽提物具有典型的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即饱和烃色谱图为单峰前峰型,正构烷烃系列保存完整,谱图基线平整、未见明显的“鼓包”,Pr/Ph比值为0.89,三环萜烷系列的相对丰度高于藿烷系列,C_(27)-C_(28)-C_(29)ααα20R规则甾烷具有明显的“V”字型分布特征,原油碳同位素值为-30.8‰,三芴系列化合物表现为明显的硫芴优势,指示其来源于强还原沉积环境的腐泥型生烃母质,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MB1井下寒武统油显示与玉北1条带奥陶系原油同源,均来自于下寒武统烃源岩,推测巴楚隆起MB1井下寒武统油气来自周边下寒武统烃源岩或古油藏,从而提升了该区寒武系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显示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寒武系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先巴扎地区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集层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中远 杨素举 +3 位作者 徐勤琪 张黎 张君子 黄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0-306,327,共8页
通过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储层地球化学等大量资料,分析了巴楚先巴扎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小海子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灰岩、云质灰岩、灰质云岩和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 通过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储层地球化学等大量资料,分析了巴楚先巴扎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小海子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灰岩、云质灰岩、灰质云岩和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和裂缝,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型。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受控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沉积相是储集层形成的基础,研究区内台内滩是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溶蚀作用包括暴露溶蚀和埋藏溶蚀,是储集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渗流粉砂、氧化铁和大量溶蚀孔洞的发育等现象是暴露溶蚀的重要证据,而萤石、针状溶蚀孔洞、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异常等均指示埋藏岩溶的存在;白云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储集层的发育;构造破裂作用是最重要的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之一,有利于裂缝型储集层的发育,并为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良好的渗流通道,扩大溶蚀作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主控因素 小海子组 石炭系 先巴扎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走滑断裂识别技术——以托甫台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黎 吕芬 +3 位作者 尚凯 徐勤琪 周怀来 王丹荔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8-48,共11页
对断裂系统进行准确识别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重要内容,解释效率及好坏直接影响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针对传统相干体、曲率等属性在复杂的走滑断裂发育区域分辨率低、识别能力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走滑断裂识别... 对断裂系统进行准确识别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重要内容,解释效率及好坏直接影响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针对传统相干体、曲率等属性在复杂的走滑断裂发育区域分辨率低、识别能力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走滑断裂识别方法:首先通过调整参数生成大量不同类型的三维合成断层样本用于训练全卷积神经网络,并对比U-Net与SegNet这2种全卷积神经网络的断裂识别效果,优选出训练网络SegNet;然后利用构造导向滤波方法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断裂增强处理,目的是进一步清晰地刻画走滑断裂,同时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使网络能更好地学习到实际断裂的特征。在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的走滑断裂识别实践表明,无论从分辨率、抗噪性还是连续性,该方法都优于传统的单一属性的断裂识别方法,并且可以实现快速精准的断裂识别,为实际生产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识别 全卷积神经网络 构造导向滤波 走滑断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石炭系烃源岩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余腾孝 曹自成 +4 位作者 徐勤琪 潘泉涌 薛会 刘士林 解国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准噶尔北部地区断裂演化的基础上,将北部地区震旦纪—石炭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两个阶段:①震旦纪—中奥陶世洋盆扩张阶段;②晚奥陶世—石炭纪洋盆俯冲、地体拼接阶段。石炭纪准噶尔盆地北部地区处于半深海-浅海、海-陆过渡环境,具备烃... 在准噶尔北部地区断裂演化的基础上,将北部地区震旦纪—石炭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两个阶段:①震旦纪—中奥陶世洋盆扩张阶段;②晚奥陶世—石炭纪洋盆俯冲、地体拼接阶段。石炭纪准噶尔盆地北部地区处于半深海-浅海、海-陆过渡环境,具备烃源岩发育条件。钻井和露头揭示,石炭系发育上、下石炭统两套烃源岩。油-源对比分析和构造演化研究表明,伦5井、滴北1井油气主要来源于乌伦古坳陷石炭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古生界 乌伦古坳陷 准噶尔盆地北部
下载PDF
亚松迪地区泥岩裂缝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中远 黄苇 +1 位作者 曹自成 徐勤琪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564-567,共4页
亚松迪地区巴楚组下泥岩段泥岩裂缝型储层发育,裂缝主要以高角度裂缝和斜交缝等构造裂缝为主,其次为层理缝,裂缝对储层的渗透率贡献明显。研究认为,裂缝的形成主要与构造应力、构造位置和岩性有关,其中构造作用是重要的造缝作用,脆性矿... 亚松迪地区巴楚组下泥岩段泥岩裂缝型储层发育,裂缝主要以高角度裂缝和斜交缝等构造裂缝为主,其次为层理缝,裂缝对储层的渗透率贡献明显。研究认为,裂缝的形成主要与构造应力、构造位置和岩性有关,其中构造作用是重要的造缝作用,脆性矿物的体积分数是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的关键因素。研究区内泥岩裂缝储层中油气显示活跃,证实该区存在成藏过程,常规测试能获取一定的产能,若采取压裂等相关有效的工程技术改造措施,该区泥岩裂缝油气藏具备一定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裂缝 构造作用 岩性 油气成藏 亚松迪地区
下载PDF
基于盆地模拟的断盖配置研究——以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油气藏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斌 张鑫 +2 位作者 吕海涛 杨素举 徐勤琪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9-762,共14页
断裂和盖层的相互配置是控制塔里木盆地西部玉北构造带深层油气富集的关键。首次采用盆地模拟的手段探讨了玉北深层油气断盖要素的不同配置关系及其对奥陶系油气富集的影响。对烃源岩热演化历史模拟显示该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从加里东晚期... 断裂和盖层的相互配置是控制塔里木盆地西部玉北构造带深层油气富集的关键。首次采用盆地模拟的手段探讨了玉北深层油气断盖要素的不同配置关系及其对奥陶系油气富集的影响。对烃源岩热演化历史模拟显示该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从加里东晚期到燕山期一直处于成熟阶段,喜马拉雅期进入高成熟阶段,现今仍然具备较好的生烃潜力。断膏配置类型的动态模拟表明断裂和膏岩的相互作用是控制玉北深层盐上和盐下油气系统分布的关键因素,深层断裂的结构特征比侧向封堵性对油气运移影响更大。不同断盖组合控制了奥陶系油气的富集程度,其中未断穿型和弱断穿型断盖组合最有利,喜马拉雅期圈闭的保存条件对晚期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意义较大。综合认为玉北地区奥陶系发育“长期生油、断膏控注、断盖控聚”的成藏特征,基底卷入断裂和逆冲走滑的拼接程度是评价盐下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论文采用的动态正演模拟方法为玉北地区及台盆区深层断控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断盖配置 奥陶系油藏 玉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超深层含油气系统盆地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斌 张欣 +4 位作者 郭强 吕海涛 杨素举 徐勤琪 彭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4-815,共12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超深层含油气系统复杂的成藏特征,采用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了寒武系“源-圈-藏”的演化过程,揭示了超深层含油气系统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调整”的演化历史。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烃源岩的生烃史模拟显示:下寒武统烃源...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超深层含油气系统复杂的成藏特征,采用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了寒武系“源-圈-藏”的演化过程,揭示了超深层含油气系统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调整”的演化历史。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烃源岩的生烃史模拟显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存在4个关键时刻,分别为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晚期;发育3种热演化模式,即盆地坳陷区持续热演化模式、盆地斜坡区接力热演化模式和盆地周缘山前带快速热演化模式。烃源岩的成熟度恢复显示:塔北斜坡带、顺托果勒低隆起和麦盖提斜坡带烃源岩的整体成熟度低于2%,处于高成熟阶段,目前仍然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超深层含油气系统的混合流模拟表明:加里东期和海西期断裂对塔里木盆地原生油气藏的运聚较为重要,而喜马拉雅期断裂对次生油气藏的运聚影响较大。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上、下两套含油气系统流体的流线变化和运聚趋势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隆起带和斜坡区的优势运移通道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其中,卡塔克隆起和巴楚隆起西侧具有多源充注汇聚的特征,巴楚隆起东侧和塔北隆起受单一含油气系统持续充注,是较有利的油气富集区。盆地模拟对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油气运聚 超深层 盆地模拟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鹰山组”的解体及中下统界线的划分 被引量:9
17
作者 熊剑飞 余腾孝 +5 位作者 曹自成 成俊峰 岳勇 武涛 徐勤琪 胡梅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91,共9页
塔东北鹰山组系从上丘里塔格群中细分出的奥陶系的一个组。由于该组在塔里木盆地分布广泛,是一个重要的碳酸盐岩产油气层,因此,此组的划分和对比极为重要。国际上以牙形刺(Bartoniodus triangularis)的首现为中奥陶统的开始,但在塔里木... 塔东北鹰山组系从上丘里塔格群中细分出的奥陶系的一个组。由于该组在塔里木盆地分布广泛,是一个重要的碳酸盐岩产油气层,因此,此组的划分和对比极为重要。国际上以牙形刺(Bartoniodus triangularis)的首现为中奥陶统的开始,但在塔里木盆地台地相区至今未发现B.triangularis,在这种状况下,建议选择短翼矢刺(Pteracontiodus exilis)的首现作为划分塔里木盆地中奥陶统界线的生物标志,并讨论鹰山组解体后两组各自在划分和对比中的作用,从而提升塔盆油气地质勘探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 牙形刺 鹰山组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