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庭筠词色彩美论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匋 《晋阳学刊》 1984年第4期73-77,共5页
温庭筠词素以金碧辉煌、华美绮丽著称。翻开温庭筠词集,绿杨、萋萋草、梨花,轻絮、银烛、红蜡……如同展开一幅色彩斑烂、千姿百态的人物和景物画卷,令人目接五色。由光、色、形交织而成的浓笔重彩构成了温词艺术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色彩美 女主人公 艺术美 温庭筠词 视觉形象 情感 色调 艺术手段 景物 意境创造
下载PDF
庄、屈对神话传说运用之异同
2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求索》 1984年第6期153-156,共4页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丰富多彩。而文学史上最早运用神话传说进行创作的文学家,则要推战同时期的庄子、屈原。他们对神话的加工、运用,把浪漫主义文学推上第一个高峰。明陈子龙《谭子庄骚二学序》指出:“二子所著之书用心恢奇,逞辞荒诞,其...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丰富多彩。而文学史上最早运用神话传说进行创作的文学家,则要推战同时期的庄子、屈原。他们对神话的加工、运用,把浪漫主义文学推上第一个高峰。明陈子龙《谭子庄骚二学序》指出:“二子所著之书用心恢奇,逞辞荒诞,其宏逸变幻,亦有相类。”把庄屈的特点概括为“恢奇”、“荒诞”。但是,他们同中有异,龚自珍《最录李白集》云:“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就指出了他们作为“这一个”的独有的创作个性。本文试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上古神话传说如何融化在他们的作品之中,从而形成各自的术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神话传说 庄子 屈原 神人 山鬼 寓言 异同 浪漫主义文学 鲲鹏 飞廉
下载PDF
庄子至人、神人、圣人辨析
3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80-386,共7页
至人、神人、圣人同为庄子《逍遥游》中所标举的三种理想人物,在精神境界、人格层次上,三者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别,三者同属'逍遥游'者,而'无己''无功''无名'则是不同社会阶层之人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 至人、神人、圣人同为庄子《逍遥游》中所标举的三种理想人物,在精神境界、人格层次上,三者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别,三者同属'逍遥游'者,而'无己''无功''无名'则是不同社会阶层之人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途径。具体来说,就是民'无己'则为至人,臣'无功'则为神人,君'无名'则为圣人。也就是说,在人世间,至人、神人、圣人各有其不同的社会功能。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则可视为支撑起庄子理想人世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庄子
下载PDF
温庭筠开成年间事迹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B03期108-121,共14页
对于温庭筠“坎坷终身的”命运,曾引起后人很多的解释与猜测。例如有称其“凭才傲物,多犯忌讳……而谪方城尉”(《云溪友议》卷七)又有说因讥刺令狐绚,遂被奏“有才无行,卒不登第”,
关键词 温庭筠 事迹 成年 《云溪友议》
原文传递
媒人的称谓及特点(下)
5
作者 徐匋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58-62,共5页
9.煤娉、媒伯媒聘这个词出现得比较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说: (汉)光武中兴,锡光为交阯,任廷守九真, 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冕履,初设媒娉,始识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义。这里的所谓'媒娉'还不完全是媒人的意思,娉,... 9.煤娉、媒伯媒聘这个词出现得比较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说: (汉)光武中兴,锡光为交阯,任廷守九真, 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冕履,初设媒娉,始识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义。这里的所谓'媒娉'还不完全是媒人的意思,娉,通'聘',指下聘礼、订婚等礼仪。媒娉有点儿类似《周礼·地官》中说的'媒氏'即为掌管婚姻嫁娶的官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武中兴 媒氏 九真 礼义 中说 莺莺 谭记儿 张生 鲁智深 元杂剧
原文传递
媒人的称谓及特点(上)
6
作者 徐匋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67-73,共7页
媒妁是为人说合婚姻的人。起初,人们管这种说合婚姻的人就叫媒、媒妁、媒氏或行媒、媒人,如《楚辞·九歌·湘君》中说:'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仪礼》郑注中说:'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 媒妁是为人说合婚姻的人。起初,人们管这种说合婚姻的人就叫媒、媒妁、媒氏或行媒、媒人,如《楚辞·九歌·湘君》中说:'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仪礼》郑注中说:'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孟子》中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楚辞·离骚》中说:'苟中情之好修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氏 中说 《仪礼》 九歌 中情 谭记儿 赵匡义 贾母 元杂剧 定婚店
原文传递
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读袁宏道《虎丘记》
7
作者 徐匋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8-33,共6页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晚明文学流派——公安派的重要文学主张。所谓'独抒性灵',即'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序小修诗》),独写自己之心,为自己之心写照;而'不拘格套'则要求自...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晚明文学流派——公安派的重要文学主张。所谓'独抒性灵',即'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序小修诗》),独写自己之心,为自己之心写照;而'不拘格套'则要求自由抒写,'信口而出,信口而谈'(《与张幼于》),不以章法为章法,不在前人身后亦步亦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抒性灵 虎丘记 文学主张 文学流派 山水游记 与民同乐 纷错 《前赤壁赋》 江进 白乐天
原文传递
于无声处的恸哭 ——读谢翱《登西台恸哭记》
8
作者 徐匋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33-39,共7页
古往今来的哭人之作,大都以记述死者事迹为中心,以哭为枢纽,以情为线索,尽情吐露作者的悲悼哀思。但在这众多长歌当哭的文字中,却也有一篇奇文,它哭英烈而不直书英烈的姓名,不明言英烈的业绩,却将几乎全部的笔墨倾洒在生者对英烈亡灵的... 古往今来的哭人之作,大都以记述死者事迹为中心,以哭为枢纽,以情为线索,尽情吐露作者的悲悼哀思。但在这众多长歌当哭的文字中,却也有一篇奇文,它哭英烈而不直书英烈的姓名,不明言英烈的业绩,却将几乎全部的笔墨倾洒在生者对英烈亡灵的哭祭上,使读者通过作者不能自已、饮声泣血的恸哭,强烈地感受到英烈惊天动地的壮举和青史永垂的伟业,而这一切在文中又都写得那么扑朔迷离,吞吐掩抑,初读时简直不知所云,只有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际、时代背景才能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深仇暗恨。这,便是宋末爱国志士谢翱的散文《登西台恸哭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翱 西台恸哭 宋末 生者 于无声处 越王台 吕文焕 文中 委婉细腻 阮步兵
原文传递
深刻、强烈的悲剧意识——读杜牧的《阿房宫赋》
9
作者 徐匋 《文史知识》 1987年第3期30-34,共5页
过秦之文多矣。而谁的文章又象杜牧的《阿房宫赋》选择这样一个角度,过秦而先不数秦之过,却以极其铺张扬厉、跌宕扑朔的重笔尽情描绘阿房宫之宏大、之瑰丽、之奢靡?笔笔落在阿房宫上,句句却又意在过秦,这正是大手笔的匠心所在.《阿房宫... 过秦之文多矣。而谁的文章又象杜牧的《阿房宫赋》选择这样一个角度,过秦而先不数秦之过,却以极其铺张扬厉、跌宕扑朔的重笔尽情描绘阿房宫之宏大、之瑰丽、之奢靡?笔笔落在阿房宫上,句句却又意在过秦,这正是大手笔的匠心所在.《阿房宫赋》之所以在众多过秦之文中为千古传诵,它深厚的思想涵量与动人的艺术魅力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房宫赋 悲剧意识 千古传诵 秦王朝 秦帝国 金块珠砾 力敌千钧 秦人 文中 楚人一炬
原文传递
“画屏金鹧鸪”与“和泪试严妆”——从温庭筠,冯延巳两首小词谈起
10
作者 徐匋 《文史知识》 1983年第7期107-111,共5页
'画屏金鹧鸪'语出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这首词主要描写一个女子的相思。王国维拈出这句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人问词话》)。'和泪试严妆',出自冯延巳《菩萨蛮·娇鬟堆枕钗... '画屏金鹧鸪'语出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这首词主要描写一个女子的相思。王国维拈出这句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人问词话》)。'和泪试严妆',出自冯延巳《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这首词同样刻划女子的相思之情,王国维亦拈出其中一句说:'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延巳 词品 首词 问词 更漏子 重叠金 香印 《菩萨蛮》 罗衣 寒鸡
原文传递
《庄子·逍遥游》中的“圣人无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文史知识》 2014年第6期93-100,共8页
庄子《逍遥游》从大鹏惊心动魄的南徙开篇,然后以轻松的笔调写蜩与学鸠、斥鹦飞跃于榆枋蓬泽间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再以对比的手法写宋荣子辩乎荣辱之境、定乎内外之分的超凡脱俗,最后又笔锋一转落在了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飘... 庄子《逍遥游》从大鹏惊心动魄的南徙开篇,然后以轻松的笔调写蜩与学鸠、斥鹦飞跃于榆枋蓬泽间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再以对比的手法写宋荣子辩乎荣辱之境、定乎内外之分的超凡脱俗,最后又笔锋一转落在了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飘然世外上,一路写得变幻莫测,奇想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庄子 无名 圣人 世界 超凡脱俗 “无待” 荣辱
原文传递
《庄子·齐物论》中的“八德”
12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文史知识》 2015年第7期89-96,共8页
庄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原本是一个"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通为一"的世界。但是,自从由"一"引发出了"二",由"二"又引发出了"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于是,各种各样的物论是非,各种各样的道德观... 庄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原本是一个"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通为一"的世界。但是,自从由"一"引发出了"二",由"二"又引发出了"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于是,各种各样的物论是非,各种各样的道德观念也都随之泛滥而出,以至于"隐没"了"道"。所谓"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八德 道隐 道德观念 春秋经世 道未始有封 德充符 道通为一 《逍遥游》 无何有之乡
原文传递
《庄子·齐物论》中的“道通为一”
13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文史知识》 2015年第4期81-89,共9页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这几句话点明了庄子审视万物的立场与方法。站在这样的立场,用这样的方法,庄子不仅破了名墨二家"指非指""马非马"的命题,而且还得出了"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的结论。"天地一...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这几句话点明了庄子审视万物的立场与方法。站在这样的立场,用这样的方法,庄子不仅破了名墨二家"指非指""马非马"的命题,而且还得出了"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的结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是庄子"齐物"的理论根据之一。既然天地万物同属于"指马",同属于"物",那么,天地万物在本质上就没有什么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齐物论 道通为一 道枢 恢恑憰怪 成玄英 《齐物论》 众狙 莫若以明 知通
原文传递
《庄子·齐物论》中的“和之以天倪”
14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文史知识》 2015年第11期108-115,共8页
齐生死,不但是《齐物论》以“道通为一”来齐物、齐论、齐彼此、齐是非、齐贵贱的最后着眼点,同时也可视为是庄子在洞察世间万象、归纳人生种种议论之后为《齐物论》所作的终结。对于任何个体的人来说,生与死都是超越一切的。是也好,非... 齐生死,不但是《齐物论》以“道通为一”来齐物、齐论、齐彼此、齐是非、齐贵贱的最后着眼点,同时也可视为是庄子在洞察世间万象、归纳人生种种议论之后为《齐物论》所作的终结。对于任何个体的人来说,生与死都是超越一切的。是也好,非也好,贵也好,贱也好,在生死面前,统统都显得苍白、无力。然而,在庄子看来,人们对死的这种普遍的莫名恐惧,却是对生命理解的最大误区。庄子认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天倪 道通为一 莫若以明 天钧 吾丧我 鸮炙 逍遥游 王倪 道枢
原文传递
《庄子·齐物论》中的“大知小知”
15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文史知识》 2014年第12期96-103,共8页
庄子《齐物论》开篇先以他精心设计的"南郭子綦隐机而坐"的寓言,引出"吾丧我"的重要命题,然后用"人籁""地籁"的描绘暗示"天籁",并以"天籁"比喻"吾丧我"的境界。接着,庄子用"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 庄子《齐物论》开篇先以他精心设计的"南郭子綦隐机而坐"的寓言,引出"吾丧我"的重要命题,然后用"人籁""地籁"的描绘暗示"天籁",并以"天籁"比喻"吾丧我"的境界。接着,庄子用"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的"天籁"结束了《齐物论》开篇的寓言,突然把视线投向了现实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知 庄子思想 吾丧我 《齐物论》 吹万不同 地籁 人籁 大言炎炎 成玄英 《逍遥游》
原文传递
《庄子·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
16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文史知识》 2014年第8期96-103,共8页
庄子在《逍遥游》中首先用尧与许由的故事阐发"圣人无名"。"圣人"指的是如尧一类"举世闻名"的圣人。对圣人而言,"名"是最大的枷锁,因而庄子强调圣人当有名而不以名为名,心中"无名"。接着,庄子又借接舆之口,诠释"使物不疵疠... 庄子在《逍遥游》中首先用尧与许由的故事阐发"圣人无名"。"圣人"指的是如尧一类"举世闻名"的圣人。对圣人而言,"名"是最大的枷锁,因而庄子强调圣人当有名而不以名为名,心中"无名"。接着,庄子又借接舆之口,诠释"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的"神人无功"。神人是能建神奇之功的人,指于国于民能建大功的功臣。对神人来说,"功"是最大的羁绊,因而庄子强调神人虽建功而不居功,心中无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人无己 庄子思想 《逍遥游》 无功 疵疠 惠子 逍遥游 不龟手 大而无用 《齐物论》
原文传递
漫漫修“德”路——走进庄子的世界(二)
17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月读》 2022年第9期48-57,共10页
三、“放不下”的郑子产《庄子》中的理想人物,如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从外貌到内心都是尽善尽美、完满无缺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是多么纯洁无瑕!然而,《德充符》所写的现实社会中的“德满”“全德”之人,却不是被砍掉了一只脚,... 三、“放不下”的郑子产《庄子》中的理想人物,如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从外貌到内心都是尽善尽美、完满无缺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是多么纯洁无瑕!然而,《德充符》所写的现实社会中的“德满”“全德”之人,却不是被砍掉了一只脚,就是丑得骇人。难道在庄子眼中,只有这样的人才需要修德?或者庄子的意思是说连受过刖刑之人、奇丑之人都能通过修德得“道”,何况形全之人!这样的解释其实只是今人的一种揣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物 修德 尽善尽美 郑子产 藐姑射 《庄子》 庄子 《德充符》
原文传递
《庄子·齐物论》中的“不从事于务”的圣人
18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文史知识》 2015年第9期93-100,共8页
在讨论庄子《逍遥游》中提出的“圣人无名”时,我们已经谈到在庄子时代“圣人”这一概念的重要。不但儒家、墨家、法家先哲孔子、孟子、苟子、墨子、管子、韩非子等都曾多次反复地谈论圣人,而且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也曾几十次地提... 在讨论庄子《逍遥游》中提出的“圣人无名”时,我们已经谈到在庄子时代“圣人”这一概念的重要。不但儒家、墨家、法家先哲孔子、孟子、苟子、墨子、管子、韩非子等都曾多次反复地谈论圣人,而且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也曾几十次地提到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人” 庄子 齐物论 《逍遥游》 代表人物 韩非子 儒家 墨家
原文传递
《庄子·齐物论》中的“道亏爱成”
19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文史知识》 2015年第5期75-83,共9页
庄子“齐物”,“齐”的既不是物的外在形式,也不是物的具体功能,而是物的本质,“齐”的是人心,是人对万物的认识,这就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愧懦怪,道通为一”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如果用分别的眼光来看,世间万物有着千姿百... 庄子“齐物”,“齐”的既不是物的外在形式,也不是物的具体功能,而是物的本质,“齐”的是人心,是人对万物的认识,这就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愧懦怪,道通为一”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如果用分别的眼光来看,世间万物有着千姿百态的不同,但如果用“道”的眼光去审视,即使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却由于道的存在,由于与道相通,而构成了一个互为存在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庄子 外在形式 道通为一 “道” 万物 眼光 人心
原文传递
《庄子·齐物论》中的“物之所同是”
20
作者 王景琳 徐匋 《文史知识》 2015年第8期81-89,共9页
要化“畛”为“德”,以“道”化物论是非为“一”,这不仅要求人的心胸博大犹如“天府”,装得下天地宇宙,“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且还要能有“知其所由来”而不言不辩的“葆光”。这样的人,就是庄子心目中的“圣人”“神人”“至... 要化“畛”为“德”,以“道”化物论是非为“一”,这不仅要求人的心胸博大犹如“天府”,装得下天地宇宙,“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且还要能有“知其所由来”而不言不辩的“葆光”。这样的人,就是庄子心目中的“圣人”“神人”“至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庄子 “圣人” “德” “一” “道” 是非 天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