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油菜素内酯与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生长生理、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郝威名 李浩晶 +3 位作者 李雨阳 赵喜辉 曹静 徐国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于2022年以‘徐稻3号’为材料,设置生育期正常灌溉(土壤水势为0 kPa)、中度水分胁迫(土壤水势为-30 kPa)两种水分处理及4种不同浓度(0、0.1、1.0、5.0μmol·L^(-1))油菜素内酯(BR)喷施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以及油菜素内酯耦合对... 于2022年以‘徐稻3号’为材料,设置生育期正常灌溉(土壤水势为0 kPa)、中度水分胁迫(土壤水势为-30 kPa)两种水分处理及4种不同浓度(0、0.1、1.0、5.0μmol·L^(-1))油菜素内酯(BR)喷施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以及油菜素内酯耦合对根系生长、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地上部生长以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育期正常灌溉相比,中度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分蘖数及净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21.8%、20.6%、12.9%、13.9%、13.4%、26.3%、13.8%、17.7%与13.1%;显著增加了抽穗期根平均直径、根系活力及根冠比,平均增幅分别为8.0%、28.6%与26.6%。随着外源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增加,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吸收面积、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分蘖数、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1μmol·L^(-1)浓度(B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主要生育时期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分蘖数、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生育期正常灌溉配合喷施0.1μmol·L^(-1)油菜素内酯(BR)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为本研究条件下最佳的水分与油菜素内酯耦合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BR) 水分处理 水稻 根系形态生理 地上部生长 氮素利用
下载PDF
富满油田超深碳酸盐岩酸压液体体系优化组合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周成 段永贤 +5 位作者 何思龙 汪鑫 李伟 陈毅 徐国伟 刘浩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塔里木油田富满区块储层埋深大,地层温度高,常用的缓释酸面临高温下酸岩反应速度快,存在人造裂缝远端刻蚀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储层酸压改造效能。文章选取了由两种主要成分构成的自生酸体系,通过相关实验分析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酸... 塔里木油田富满区块储层埋深大,地层温度高,常用的缓释酸面临高温下酸岩反应速度快,存在人造裂缝远端刻蚀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储层酸压改造效能。文章选取了由两种主要成分构成的自生酸体系,通过相关实验分析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酸能力与低温稳定性,并借助Meyer和FracPT软件对酸压工艺进行了优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其在低温下生酸速率慢、稳定性强,而在110℃以上时生酸速率显著加快。同时,自生酸对远井地带的刻蚀效能优于胶凝酸、交联酸与转向酸,结合优化模拟情况,可根据具体井型、井—储关系与储层特征,确定同时适配近中远距离的酸压改造工艺。现场施工实践证明,该酸压改造工艺能够大幅提高地层的导流能力,实现深穿透改造目的,定产时折日产油达624 m^(3)。所选取的自生酸体系对产层的深度酸压改造效果明显,在高温超深井储层酸压改造中具有极大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储层 酸压改造 酸岩反应 自生酸 导流能力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HD11鸡巨噬细胞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影响
3
作者 陈富斌 徐国伟 +10 位作者 王磊 刘琴 冯海鹏 张康 郭志廷 韩松伟 刘佳惠 古雪艳 张景艳 李建喜 Huub F.J.Savelkoul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0-1301,共12页
旨在通过分析黄芪多糖对鸡巨噬细胞HD11转录组和代谢组的作用,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对鸡巨噬细胞HD11的免疫调节机制。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组)和APS处理组(A50组),其中,A50组用含50μg·mL^(-1)APS的完全... 旨在通过分析黄芪多糖对鸡巨噬细胞HD11转录组和代谢组的作用,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对鸡巨噬细胞HD11的免疫调节机制。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组)和APS处理组(A50组),其中,A50组用含50μg·mL^(-1)APS的完全培养液培养HD11细胞12 h;CONT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HD11细胞12 h。采用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分析CONT组与A50处理组细胞中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并进行2个组学的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在A50处理组与CONT组的转录组分析比较中,共检测到差异基因845个,其中上调基因415个,下调基因430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吞噬体、AGE-RAGE等信号通路,其中,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2条通路最为显著性;在A50处理组与CONT组的代谢组分析比较中,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89个,其中,下调差异代谢物为70个,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为19个。在A50处理组与CONT组的转录与代谢组联合分析中共同富集到可信度排名前十的通路有嘌呤代谢、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谷胱甘肽代谢、组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α同亚麻酸代谢、ABC转运体、铁死亡和酪氨酸代谢。APS可能是通过TLR2受体信号通路、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重编程,进而发挥对HD11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巨噬细胞 转录 代谢
下载PDF
商业综合体照明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4
作者 徐国伟 邴树林 徐海红 《光源与照明》 2024年第1期12-14,共3页
照明系统工程作为商业综合体设计中重要的建筑项目,对实现绿色商业建筑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商业综合体对于照明系统的共性要求,文章分析了商业综合体照明系统中的照明设计的影响因素、光学参数计算,详细探讨了商业综合体照明... 照明系统工程作为商业综合体设计中重要的建筑项目,对实现绿色商业建筑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商业综合体对于照明系统的共性要求,文章分析了商业综合体照明系统中的照明设计的影响因素、光学参数计算,详细探讨了商业综合体照明系统的能源效率优化技术和系统维护与安全保障要点,旨在使商业照明系统更加节能、智能及易于运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建筑 照明系统 智能应急照明疏散系统
下载PDF
花椒籽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古雪艳 徐国伟 +5 位作者 张康 王磊 郭志廷 李建喜 张景艳 王学智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花椒籽是花椒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花椒籽油和花椒籽蛋白等。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包括传统工艺提取、超临界CO_(2)萃取、微波提取、分子蒸馏、超声波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水酶法等;花椒籽蛋白的提取工艺包括盐法、碱溶酸... 花椒籽是花椒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花椒籽油和花椒籽蛋白等。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包括传统工艺提取、超临界CO_(2)萃取、微波提取、分子蒸馏、超声波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水酶法等;花椒籽蛋白的提取工艺包括盐法、碱溶酸析法、Osborne法、酶法等。花椒籽中药用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多酚、多糖及生物碱等,主要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血清胆固醇等药理作用。目前对于花椒籽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将花椒籽作为部分基础饲料,以达到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长性能的作用。今后,应充分挖掘花椒籽作为新型饲料的潜在价值,实现花椒籽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对花椒籽中营养分析、提取工艺、药理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可为花椒籽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 花椒籽油 花椒籽蛋白 活性成分 提取工艺 应用
原文传递
镉胁迫对不同品种烟草生长发育和镉吸收规律的影响
6
作者 李春萍 覃德华 +4 位作者 文晓阳 饶巍 王玉洁 徐国伟 陈明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22-32,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烟草对镉(Cd)胁迫的响应,深入了解Cd对烟草的毒害作用,为烟草Cd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烟草品种为试材,在不同浓度外源镉胁迫条件下,采用盆栽法测定各烟草品种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及镉含量。【结...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烟草对镉(Cd)胁迫的响应,深入了解Cd对烟草的毒害作用,为烟草Cd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烟草品种为试材,在不同浓度外源镉胁迫条件下,采用盆栽法测定各烟草品种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及镉含量。【结果】镉胁迫对部分烟草品种作用为低促高抑,其他品种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中烟100’和‘豫烟10号’对镉胁迫较敏感,在高、低镉胁迫下生物量降幅均较高,‘中烟100’分别为29.98%、29.94%,‘豫烟10号’分别为22.16%、28.39%;随着镉浓度的升高,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整体呈现降低趋势,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烟草各器官镉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现为叶>茎>根,整个生育期中,镉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旺长期达到最高值,其中‘中烟100’、‘豫烟10号’和‘豫烟13’叶片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3 mg/kg镉浓度下‘豫烟10号’叶部镉含量最高、为60.27 mg/kg,‘云烟87’和‘K326’的镉含量较低、分别为38.88、39.23 mg/kg;在10 mg/kg镉浓度下‘中烟100’和‘豫烟13’叶片镉含量较高、分别为109.3、101.3 mg/kg,‘云烟105’的叶片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为62.75 mg/kg。烟草的富集能力随着生育期的后移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旺长期富集系数达到最大值,3 mg/kg镉浓度下以‘豫烟10号’的富集系数最高、为18.6,‘云烟87’和‘K326’的富集系数较低、分别为12.00、12.11;在10 mg/kg镉浓度下‘中烟100’富集系数最高、为9.89,‘云烟105’富集系数最低、为6.13,‘中烟100’富集系数是‘云烟105’的1.61倍。【结论】‘中烟100’、‘豫烟10号’和‘豫烟13’为敏镉型品种,‘云烟87’、‘云烟105’和‘K326’为耐镉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镉胁迫 生理生化 镉吸收 生物量 转运富集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9
7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2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36-2746,共11页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无论是SSNM还是FFP,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增加了产量,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与FFP相比,SSN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秸秆还田结合SSNM增大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了活跃灌浆期,增加了粒重,并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秸秆还田结合SSNM可增加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秸秆还田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麦秸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3
8
作者 徐国伟 段骅 +2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4-942,共9页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粳稻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观察了秸秆还田后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pH值、有...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粳稻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观察了秸秆还田后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pH值、有机酸含量、呼吸速率、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离子的变化动态。【结果】秸秆的腐解高峰在水稻生长的第1个月,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在分蘖中期及穗分化期明显上升;土壤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表现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秸秆还田后土壤pH值明显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加,并且两者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土壤全磷、可溶性钾含量明显上升,但Na+、Mg2+及Ca2+含量降低,土壤中酶活性和离子含量的升降与土壤中秸秆的腐解有关。秸秆还田增加了水稻成熟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呼吸强度。与实地氮肥管理(SSNM)相比,农民习惯施肥法(FFP)处理增加了土壤中脲酶活性,对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及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正相关,与全磷、全钾相关不显著。【结论】秸秆还田能够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中Na+、Mg2+及Ca2+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土壤 酶活性 呼吸速率 离子 有机质
下载PDF
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0
9
作者 徐国伟 王贺正 +2 位作者 翟志华 孙梦 李友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141,共10页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徐稻3号为材料,进行防雨棚池栽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轻度水分胁迫(-20 k Pa)和重度水分胁迫(-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中氮(normal nitrogen,MN,240 kg/...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徐稻3号为材料,进行防雨棚池栽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轻度水分胁迫(-20 k Pa)和重度水分胁迫(-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中氮(normal nitrogen,MN,240 kg/hm2)和高氮(high nitrogen,HN,360 kg/hm2)3种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对根系形态、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氧化力、根系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轻度水分胁迫增加了主要生育期根长、根质量、根质量密度、根系氧化力、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根系氮代谢酶活性,降低穗分化后水稻根冠比,且与MN耦合后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该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重度水分胁迫则降低根长、根质量、根系活力及氮代谢酶活性,增加主要生育期根冠比。相关分析表明:幼穗分化始期至成熟期根冠比与水稻籽粒产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其他根系形态、根系氧化力及氮代谢酶活性均与产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根系质量、根质量密度及根冠比与氮肥农学利用率呈负相关,而穗分化至成熟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及穗分化至抽穗期根系氧化力均与氮肥农学利用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表明通过适宜的水氮耦合调控,创造良好的根系形态、提高根系活力和氮代谢酶活性,将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该研究对认识水氮耦合下根系形态生理差异、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胁迫 水氮耦合 根系形态生理
下载PDF
麦秸还田及氮肥管理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1
10
作者 徐国伟 吴长付 +3 位作者 刘辉 王志琴 张敏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4-291,共8页
以水稻武香粳14和扬粳9538为材料,大田设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氮肥管理(SSNM)等处理。结果表明,SSNM较FFP氮肥施用量减少40.0%~41.7%,而产量平均增加3.81%。秸秆... 以水稻武香粳14和扬粳9538为材料,大田设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氮肥管理(SSNM)等处理。结果表明,SSNM较FFP氮肥施用量减少40.0%~41.7%,而产量平均增加3.81%。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未还田的产量平均增加2.49%。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以秸秆还田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与秸秆未还田或FFP相比,秸秆还田和SSNM降低了生育前期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但抽穗及以后差异较小);提高了茎蘖成穗率、结实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说明秸秆还田和SSNM有利于生育后期群体光合生产和提高物质生产效率。秸秆还田和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对秸秆还田和SSNM的产量、生育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麦秸还田 习惯施肥法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生育特性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麦秸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2
11
作者 徐国伟 杨立年 +2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24-1434,共11页
粳稻品种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管理条件下,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植株中N含量及N、P、K积累量在生育前期较低,P、K含量在整个生育期... 粳稻品种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管理条件下,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植株中N含量及N、P、K积累量在生育前期较低,P、K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较高;秸秆还田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增加了N、P、K的收获指数。在秸秆还田量相同条件下,与FFP相比,SSNM降低了N、P的吸收量,提高了抽穗至成熟N、P、K的转运率,增加了N和P收获指数。表明秸秆还田和SSNM可以提高水稻N、P、K的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实地氮肥管理 利用率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徐国伟 吴长付 +2 位作者 刘辉 王志琴 杨建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91-195,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设计2种秸秆还田方式和3个氮肥水平,研究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SSNM)能提高抽穗和成熟期各器官中N、P、K含量,使得群体源、库进一步协调,增加抽穗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 在大田条件下,设计2种秸秆还田方式和3个氮肥水平,研究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SSNM)能提高抽穗和成熟期各器官中N、P、K含量,使得群体源、库进一步协调,增加抽穗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减少成熟期茎鞘中N SC(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残留,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该文还对不同处理下养分吸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实地氮肥管理技术 产量 物质运转 养分吸收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水稻根系分泌物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9
13
作者 徐国伟 李帅 +2 位作者 赵永芳 陈明灿 李友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秸秆还田及适宜的施氮水平,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徐稻3号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水平与2种秸秆处理,研究了秸秆与氮肥处理下水稻根际分泌特性的差异及其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及适宜的施氮水平,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徐稻3号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水平与2种秸秆处理,研究了秸秆与氮肥处理下水稻根际分泌特性的差异及其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秸秆处理下,中氮(NN)增加结实期氮素的累积,提高氮(N)素的吸收利用率,同时,NN处理下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琥珀酸、有机酸总量、氨基酸的含量及根系活性上升。在同一氮肥处理下,秸秆还田提高N素吸收累积,增加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琥珀酸及草酸的含量,降低柠檬酸的含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氨基酸含量及根系活性在秸秆还田后明显上升。相关分析表明,结实期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苹果酸、琥珀酸、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根系活性与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施氮 根际分泌物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旱种方式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徐国伟 王朋 +3 位作者 唐成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以汕优63为材料,通过稻草覆盖旱种、地膜覆盖旱种和常规水种(对照)比较试验,研究了旱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覆草旱种产量与水种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覆膜旱种稻的产量。覆草旱种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 以汕优63为材料,通过稻草覆盖旱种、地膜覆盖旱种和常规水种(对照)比较试验,研究了旱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覆草旱种产量与水种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覆膜旱种稻的产量。覆草旱种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与水种稻无显著差异,而覆膜旱种稻米的垩白度明显高于水种稻,胶稠度和碱解值则显著低于水种稻。水稻旱种后,淀粉谱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提高,覆膜旱种尤为明显。旱种稻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根干重增加,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提高,灌浆中后期根系活力下降较快。表明覆草旱种的产量、稻米品质以及物质生产均优于覆膜旱种。对覆草旱种和覆膜旱种在产量和品质形成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覆草旱种 覆膜旱种 产量 米质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和施氮量对水稻内源激素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徐国伟 陆大克 +3 位作者 刘聪杰 王贺正 陈明灿 李友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7-146,共10页
为探讨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水平对水稻根系内源激素水平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连粳7号为材料,采用防雨棚土培试验,研究3个灌溉方式:浅水层灌溉、轻度干湿交替灌溉、重度干湿交替灌溉与3个氮肥水平(0、240和360 kg/hm2)对水稻根系内源激素(... 为探讨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水平对水稻根系内源激素水平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连粳7号为材料,采用防雨棚土培试验,研究3个灌溉方式:浅水层灌溉、轻度干湿交替灌溉、重度干湿交替灌溉与3个氮肥水平(0、240和360 kg/hm2)对水稻根系内源激素(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Z+ZR)、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植株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促进根系Z+ZR、IAA合成,提高叶片中NR、GS及GOGAT活性,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则抑制根系Z+ZR、IAA合成,降低叶片NR、GS及GOGAT活性,植株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降低(P<0.05),而根系ABA含量则明显增加(P<0.05);在相同灌溉方式下,根系Z+ZR、IAA含量、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氮肥累积量在保持水层及轻度干湿交替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重度干湿交替灌溉下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中氮处理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P<0.05)。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合成的Z+ZR、IAA及叶片中氮代谢酶活性与氮肥吸收利用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而脱落酸含量则与氮肥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根系合成的Z+ZR、IAA及叶片中氮代谢酶供氮效应为正效应,抽穗后,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供水效应及耦合效应为正效应,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则为负效应。该研究对探索水氮耦合机理,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提供理论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氮肥 作物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水氮耦合 内源激素 氮代谢酶
下载PDF
施磷量对不同磷敏感型水稻产量、品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李雨阳 赵喜辉 +3 位作者 郝威名 江孟孟 曹静 徐国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9-226,共8页
适宜的磷肥用量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尤为重要。研究不同施磷量对水稻的产量、品质、根系生长的影响,探究根系与稻米品质间的关系,以期为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弱耐低磷品种连粳7号和强... 适宜的磷肥用量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尤为重要。研究不同施磷量对水稻的产量、品质、根系生长的影响,探究根系与稻米品质间的关系,以期为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弱耐低磷品种连粳7号和强耐低磷品种甬优2640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计4个磷肥施用量(按P2O5计),分别为0、60、120、180 kg·hm^(-2)(分别以P0、P60、P120、P180表示),分别于分蘖盛期、抽穗期、成熟期3个时期测定水稻根长、根系生理活性、产量及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营养品质、根长、根系氧化力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连粳7号的以上各指标在P120处理时达到最高,而甬优2640的各指标则是在P60处理时最高。与不施磷肥相比,抽穗期处理连粳7号在P120处理时根长、根系氧化力、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51.1%、21.3%、14.6%;甬优2640在P60处理时根长、根系氧化力、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66.6%、32.7%、17.7%。不同磷敏感型比较发现,甬优2640的产量、加工品质、蒸煮与营养品质、根长、根系氧化力、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连粳7号,垩白面积、垩白利率、垩白度均低于连粳7号。相关性分析可知:根长、根系氧化力、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加工品质显著正相关,与外观品质显著负相关;根长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强耐低磷品种甬优2640在P60处理下具有更好的根系形态及生理活性,同时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促进水稻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磷量 产量 品质 根系生长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对水稻根系性状及籽粒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徐国伟 吕强 +2 位作者 陆大克 王贺正 陈明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95-1505,共11页
以新稻20为材料进行土培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0 k Pa)、轻度水分胁迫(–20 k Pa)和重度水分胁迫(–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0氮(0N,0 kg hm–2)、中氮(MN,240 kg hm–2)和高氮(HN,360 kg hm–2)3种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根长... 以新稻20为材料进行土培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0 k Pa)、轻度水分胁迫(–20 k Pa)和重度水分胁迫(–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0氮(0N,0 kg hm–2)、中氮(MN,240 kg hm–2)和高氮(HN,360 kg hm–2)3种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根长、根冠比、根系伤流、根系有机酸含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与籽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轻度水分胁迫增加了主要生育期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提高籽粒ATP酶、蔗糖合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降低穗分化后水稻根冠比,且与MN耦合后产量最高,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重度水分胁迫则显著降低主要生育期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降低籽粒ATP酶、蔗糖合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增加主要生育期根冠比。水稻籽粒产量与主要生育期水稻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穗分化至成熟期根冠比与水稻产量呈负相关;同时水稻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与籽粒ATP酶、蔗糖合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通过适宜的肥水调控发挥水氮耦合效应,可以创造良好的根系形态、提高水稻根系代谢能力和籽粒库的生理活性,促进水稻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氮耦合 产量 根系特性 籽粒库活性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耦合对水稻根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徐国伟 陆大克 +2 位作者 孙会忠 王贺正 李友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6-194,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际土壤环境及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的影响,以新稻20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轻度(-20 k Pa)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中氮(normal nitrogen,MN,240 kg/hm^2)和高氮(hig...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际土壤环境及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的影响,以新稻20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轻度(-20 k Pa)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中氮(normal nitrogen,MN,240 kg/hm^2)和高氮(high nitrogen,HN,360 kg/hm^2)3种氮肥水平9个处理。结果表明: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及中氮增加了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显著提高(P<0.05);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及重施氮肥则降低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数量,显著(P<0.05)减少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总量;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与不同生育期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有机酸总量的供氮效应为正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供水效应及耦合效应均为正效应,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的控水及耦合效应则为负效应。研究可为通过水氮耦合调控水稻良好的根际环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氮肥 微生物 水稻 土壤酶 有机酸
下载PDF
麦秸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2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大田直播粳稻品种扬粳9538,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结果表明,SSNM的氮肥施用量较FFP减少30.0%~31.3%,产量较FFP平均增加7.61%,施氮区秸秆还田的产量较... 大田直播粳稻品种扬粳9538,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结果表明,SSNM的氮肥施用量较FFP减少30.0%~31.3%,产量较FFP平均增加7.61%,施氮区秸秆还田的产量较秸秆未还田的平均增加2.65%。与秸秆未还田或FFP相比,秸秆还田和SSNM降低生育前期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但抽穗及以后各处理间差异较小。秸秆还田增加了叶片中有机酸含量,增大了田间昼夜温湿度差;秸秆还田和SSNM处理提高了茎蘖成穗率与ATP酶活性,增加了结实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以及根系活力,有利于直播水稻生育后期群体的光合生产和提高物质生产效率。对秸秆还田和SSNM的产量和生育特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水稻 麦秸还田 习惯施肥法(FFP) 实地氮肥管理(SSNM) 产量 生育特性
下载PDF
不同水氮条件下水稻根系超微结构及根系活力差异 被引量:29
20
作者 徐国伟 孙会忠 +2 位作者 陆大克 王贺正 李友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1-82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系超微结构及根系代谢特性的影响,从根尖细胞超微结构及根系活力方面阐明不同水氮组合处理在根际环境间的差异。【方法】以新稻20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轻度水分胁迫(灌1~2 cm水层,... 【目的】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系超微结构及根系代谢特性的影响,从根尖细胞超微结构及根系活力方面阐明不同水氮组合处理在根际环境间的差异。【方法】以新稻20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轻度水分胁迫(灌1~2 cm水层,至土壤水势降到–20 k Pa再灌浅水层,如此反复)和重度水分胁迫(灌1~2 cm水层,至土壤水势降到–40 k Pa再灌浅水层,如此反复)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适量氮(N 240kg/hm2)和高量氮(N 360 kg/hm2)3种氮肥水平,测定了不同处理水稻根系氧化力、根系伤流量及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并观测了根系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随着生育进程,根系氧化力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幼穗分化期达到峰值,根系伤流液及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先增加后降低,在抽穗期达到峰值。在同一氮肥水平下,轻度水分胁迫后根系细胞完整,核膜界限清晰,结构特征典型;与保持水层相比,根系氧化力及根系伤流量在分蘖盛期分别增加25.6%~32.0%及9.1%~18.8%,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在抽穗期前平均增加16.4%。重度水分胁迫后嗜锇体和淀粉体较多,后期细胞完全扭曲变形,细胞间隙明显增多增大、细胞器出现断裂降解,细胞基质中仅存细胞器碎片,细胞壁较完整,未出现断裂情况;与保持水层相比较,根系氧化力及根系伤流量在幼穗分化始期平均降低8.8%及25.6%,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平均降低22.8%。在同一灌溉方式下,适量氮处理根系细胞结构较完整,核膜较清楚,有利于根系活力的提高及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重施氮处理根系细胞壁和核膜降解加速。与适量氮相比,高氮处理下根系氧化力及根系伤流量在分蘖盛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分别降低了6.6%~9.8%及7.7%~15.4%,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在抽穗前平均降低11.6%,整体上根系活力降低、有机酸的分泌量显著减少。【结论】轻度水分胁迫耦合适量氮处理的水稻根系超微结构最优,细胞结构特征典型,核膜最为清晰,细胞完整,根系代谢能力最强。表明通过适宜的水氮耦合调控,能够提高根尖细胞的生理功能,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根系有机酸的分泌,能为水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氮耦合 根系超微结构 根系活力 有机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