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诊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鹏 赵猛 +4 位作者 严永祥 徐圣康 张劲松 罗斌 赵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取出感染侧内固定物、二期取出对侧内固定的方法,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于外院行双侧... 目的探讨一期取出感染侧内固定物、二期取出对侧内固定的方法,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于外院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慢性感染的患者,共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为23~74岁,平均(59.3±14.3)岁;Schatzker分型Ⅴ型13例,Ⅵ型2例;所有患者来院时骨折线模糊或骨痂形成。根据患者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一期手术仅取出感染侧内固定钢板,联合VSD负压引流治疗控制感染,待骨折愈合后二期手术取出对侧内固定钢板。结果所有患者在行取出感染侧内固定钢板+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后,感染控制满意,术后无感染复发,骨折愈合后二期手术取出对侧内固定钢板,术前术后对侧均无感染,且骨折端愈合良好。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优9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慢性感染的患者,一期仅取出感染侧钢板,联合VSD技术控制感染,骨折愈合后二期手术对侧内固定,控制感染效果满意,同时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 慢性感染 单侧取出 双侧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Nice结缝线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熊为 赵猛 +2 位作者 徐圣康 张劲松 罗斌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Nice结不可吸收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例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病人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2~16岁,平均13.83岁;均为运动损伤,短跑比赛5例,篮球比... 目的探讨Nice结不可吸收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例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病人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2~16岁,平均13.83岁;均为运动损伤,短跑比赛5例,篮球比赛1例;骨折移位≥1 cm;均采用Nice结不可吸收高强度缝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收集病人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并发症,末次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6例病人手术时间25~62 min,平均36 min;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2个月。病人术后4周VAS评分为(1.00±0.63)分,与术前[(3.00±0.6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46,P=0.001);术后8周VAS评分为(0.17±0.41)分,与术后4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2,P=0.042)。无术后感染、股外侧皮神经损伤、骨折再移位、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均能返回学校,末次随访骨折均愈合并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Harris评分均为100分。结论采用Nice结不可吸收高强度缝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康复快,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前上棘 撕脱骨折 Nice结 缝线内固定 骨骺损伤
下载PDF
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术后假性血管危象的识别及处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圣康 赵猛 +4 位作者 刘家国 罗斌 张劲松 熊为 查昆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术后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的识别及处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7年7月~2011年1月共行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手术修复34例,共37指,术后12指发生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确诊后采取延长甲床渗血时间、...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术后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的识别及处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7年7月~2011年1月共行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手术修复34例,共37指,术后12指发生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确诊后采取延长甲床渗血时间、加强换药、调整显微外科用药等措施。结果 12指均成活,随访6~36个月,患者均对再植指外观及功能满意,2点辨别觉3.2~5.0 mm,再植功能评定优良率100%。结论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术后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并不少见,正确的处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再植术 假性血管危象 诊断 鉴别 治疗
下载PDF
颏下动脉蒂岛状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4
作者 徐圣康 王玉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6例多种病变切除后所造成的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6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6例多种病变切除后所造成的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6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对术区外观感到满意,无再度挛缩显现发生。结论:颏下动脉蒂岛状瓣具有下颜面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动脉蒂岛状瓣 下颜面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Anchor钉在肩关节脱位并肩袖损伤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圣康 罗斌 +4 位作者 熊为 查琨 刘家国 张劲松 赵猛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8期571-572,共2页
目的探讨Anchor钉在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及肩袖损伤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3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及肩袖损伤患者行经三角肌一胸大肌入路显露骨折端,以Anchor钉行Krackow缝合方法结合钛钉内固定进行治疗。随... 目的探讨Anchor钉在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及肩袖损伤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3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及肩袖损伤患者行经三角肌一胸大肌入路显露骨折端,以Anchor钉行Krackow缝合方法结合钛钉内固定进行治疗。随访评价其肩关节稳定性、活动范围、上肢肌力、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法,优11例,良2例。结论Anchor钉结合钛钉修复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及肩袖损伤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肩袖损伤 Anchor钉 KRACKOW缝合法
原文传递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人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圣康 赵猛 +2 位作者 刘家国 张劲松 王玉荣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11-21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人皮肤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消退期及正常皮肤中的MCP-1、V...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人皮肤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消退期及正常皮肤中的MCP-1、VEGF的平均阳性面积率和平均光密度。结果:增生期血管瘤与消退期血管瘤、正常皮肤组分别相比,MCP-1、VEGF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退期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之间,MCP-1、VEGF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CP-1、VEGF阳性面积表达率呈明显的正相关(r=0.746,P<0.05)。结论:MCP-1、VEGF在人皮肤血管瘤过度增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二者之间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1 VEGF 血管瘤 血管生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改良第1、2间室伸肌支持带上动脉骨瓣联合Herbert钉治疗舟骨骨不连
7
作者 徐圣康 王娜 +5 位作者 赵猛 刘家国 罗斌 张劲松 熊为 查昆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425-426,共2页
目的探讨以改良第1,2间室伸肌支持带上动脉(the 1th,2nd intercompartmental supraretinacular artery,1,2ICSRA)为血管蒂的楔形骨瓣转移联合Herbert钉治疗舟骨骨不连的技术和疗效。方法对12例舟骨骨不连患者,设计并应用改良1,2... 目的探讨以改良第1,2间室伸肌支持带上动脉(the 1th,2nd intercompartmental supraretinacular artery,1,2ICSRA)为血管蒂的楔形骨瓣转移联合Herbert钉治疗舟骨骨不连的技术和疗效。方法对12例舟骨骨不连患者,设计并应用改良1,2ICSRA为血管蒂的楔形骨瓣转移联合Herbert钉进行治疗,采用腕背侧单一切口同时完成骨折内固定和骨瓣转移。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显示舟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为100%,平均愈合时间为3.2个月。9例患者腕痛消失,活动正常,对手术效果满意,2例患者感活动时轻微疼痛,1例患者用力时有不适感。术前患手平均握力为10.3kg,术后患手平均握力是35.8kg,对侧正常手平均是37.6kg,术后握力相当于对侧93.3%,为术前的3.4倍。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表,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改良1,2ICSRA为血管蒂的楔形骨瓣转移联合Herbert钉能促进舟骨愈合,有利于腕部生理功能的重建,是治疗舟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骨不连 Herbert钉 第1 2间室伸肌支持带上动脉骨瓣
原文传递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党洪胜 赵猛 +4 位作者 严永祥 刘家国 张劲松 徐圣康 罗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ple 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17例MSF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6.4岁。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3h~12d。骨...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ple 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17例MSF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6.4岁。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3h~12d。骨折椎体:T2、T3、T10各1个,T114个,T126个,L15个,L23个,L37个,L45个,L52个,共35个节段受累,其中不稳定型骨折26个节段,稳定压缩型骨折9个节段。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B级各1例,C级2例,D级5例,E级8例。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0.8±3.8)mm,后凸角为(16.2±3.4)°。所有不稳定型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8个),长节段固定(16个)及前路固定(2个);稳定压缩型骨折未处理(5个)或进行植钉固定(4个)。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8~4.2h,术中失血量300~90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1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螺钉松动或断钉等。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例恢复至B级,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2例恢复至D级及E级各1例,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8例术后无变化。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为(31.9±3.2)mm,后凸角为(6.8±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F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以达到彻底减压和稳定固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椎 多节段 内固定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高凝血状态与炎性因子水平和NF-κB活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娜 刘春丽 +1 位作者 邓爱平 徐圣康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高凝血状态与炎性因子水平、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1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高凝血状态与炎性因子水平、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1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13~15分,n=54)、中度组(9~12分,n=44)与重度组(3~8分,n=32),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的4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入院后均留取血样,进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检测,收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测定结果 ,同时均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测定NF-κB表达,分析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高凝血状态与炎性因子水平及NF-κB活性的关系。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D-D表达均上调,Fbg降低,PT、APTT、T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1. 677、443. 983、29. 855、71. 473、93. 771,P <0. 01),中重度组D-D、Fbg高于轻度组,PT、APTT、TT短于轻度组(P <0. 05),重度组D-D、Fbg又高于中度组,PT、APTT、TT短于中度组(P <0. 05)。(2)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TNF-α、IL-6、IL-1β、CPR、GM-CSF水平均上升(F=1 679. 840、161. 233、123. 522、767. 162、609. 542,P <0. 05),中、重度组上升幅度高于轻度组(P <0. 05),重度组上升幅度又高于中度组(P <0. 05)。(3)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组P65光密度值、P65 mRNA表达水平升高(F=1 452. 235、1 567.854,P <0. 05),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又高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TNF-α、IL-6、IL-1β、CRP、GM-CSF、P65 mRNA与D-D、Fbg表达呈正相关,IL-6、GM-CSF、P65 mRNA与APTT呈负相关。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高凝血状态与炎性因子、NF-κB细胞活化均存在紧密联系,且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凝血指标及炎性因子均表达上调,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颅脑损伤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高凝血状态 炎性因子 NF-ΚB活性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有余 姚忠军 +3 位作者 郑和平 徐圣康 何明武 廖有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为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5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尺动脉腕上皮支来源、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进行解剖学观测;在40侧成人干燥手骨上测量了豌豆骨和月骨的形态学数据;1侧新... 目的:为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5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尺动脉腕上皮支来源、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进行解剖学观测;在40侧成人干燥手骨上测量了豌豆骨和月骨的形态学数据;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结果:①豌豆骨纵径和月骨横径接近,分别为(12.8±1.5)mm和(12.5±1.5)mm;②尺动脉腕上皮支在豌豆骨近侧3.9cm处起于尺动脉,分为升支和降支。其中降支与尺神经手背支伴行下降,经尺骨头与豌豆骨之间进入手背尺侧,沿途除发支供养尺侧腕屈肌腱、小鱼际、手背尺侧皮肤外,还发出3~7支外径(0.3~0.7)mm的分支营养豌豆骨。结论:以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为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血供可靠,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腕上皮支 豌豆骨 月骨 骨坏死
下载PDF
距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11
作者 罗斌 朱爱萍 +3 位作者 徐圣康 赵猛 刘家国 张劲松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脱位的特点、类型、手术方法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距骨骨折脱位30例,均为男性;年龄18-46岁,平均33.6岁。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I型4例,Ⅱ型20例,Ⅲ型6例。I型距骨骨折采用闭合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脱位的特点、类型、手术方法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距骨骨折脱位30例,均为男性;年龄18-46岁,平均33.6岁。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I型4例,Ⅱ型20例,Ⅲ型6例。I型距骨骨折采用闭合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Ⅱ、Ⅲ型骨折均行急诊手术,采用前外侧或前内侧切口暴露,骨折解剖复位后,以2枚松质骨拉力螺钉交叉内固定;其中Ⅲ型骨折并取自体髂骨块跨骨折线嵌入植骨。术后踝关节中立位短腿石膏管形外固定8-12周,复查x线示骨折线模糊后拆除石膏行不负重下踝关节活动,骨折线消失后可完全负重行日常活动。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6年,平均3年。根据美国足踝协会后足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33.3%),良13例(43.3%),可5例(16.7%),差2例(6.7%),优良率为76.6%。结论距骨骨折脱位虽然并发症多并且后果严重,但是通过急诊手术、骨折解剖复位、尽量保护血运、有效内固定、自体髂骨块跨骨折线嵌入植骨、术后力争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可降低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并发症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莹松 刘家国 +5 位作者 赵猛 严永祥 张劲松 徐圣康 罗斌 熊为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术中相关问题。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15例采用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25-48岁,平均(33.0±... 目的评价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术中相关问题。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15例采用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25-48岁,平均(33.0±8.6)岁。车祸伤12例,坠落伤3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5 h-3 d。按照AO骨盆骨折方法分型,B2型骨折3例,C型骨折12例;其中C1型3例,C2型6例,C3型3例。根据Matta评分系统及Majee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3.8个月(8-42个月),术中失血量150 mL(50-1 100 mL),手术时间87 min(35-155 min)。按Matta等复位标准评价,优12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0例,良4例,一般1例。至最后一次随访,X线片示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结论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骶髂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58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斌 赵猛 +2 位作者 刘家国 张劲松 徐圣康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2991-2993,共3页
目的总结锁骨钩钢板在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结果 除2例因为无法联系外,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20±6.5)个月。56例中疗效优48例,满意8例。骨折全部... 目的总结锁骨钩钢板在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结果 除2例因为无法联系外,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20±6.5)个月。56例中疗效优48例,满意8例。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和骨不连情况,肩锁关节无再脱位,无肩关节和上肢的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固定牢靠、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肩锁关节 脱位
下载PDF
VSD技术序贯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骨外露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家国 刘莹松 +4 位作者 罗斌 赵猛 徐圣康 严永祥 熊为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序贯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2月~2012年6月,应用VSD技术序贯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9例GustiloⅢB和ⅢC型胫腓骨骨折骨外露患者,男性13例,女性6例...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序贯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2月~2012年6月,应用VSD技术序贯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9例GustiloⅢB和ⅢC型胫腓骨骨折骨外露患者,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7~68岁,平均37.3岁。其中GustiloⅢB型11例,GustiloⅢC型8例,骨外露创面面积16cm×13cm^25cm×17cm。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清创,VSD覆盖创面,抗感染治疗,待创面清洁无感染后行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骨外露。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本组19例移植肌皮瓣均成活,2例出现皮瓣尖端坏死,1周后行坏死组织清除并植皮修复,其余小腿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及血管危象发生。19例中13例骨折于术后8~21个月达到骨性愈合;4例胫骨缺损者于术后3个月行取自体髂骨植骨并更换为钢板内固定,9~14个月骨折愈合;2例胫骨骨折术后3~6个月X线摄片示骨折局部骨质吸收,骨折端萎缩,无骨痂生长,于术后6个月时行取髂骨植骨并钢板内固定,分别于10、13个月达骨性愈合。5例因皮瓣臃肿,影响日常生活,后期给予皮瓣修整术后明显改善;5例吻合神经的皮瓣感觉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6例踝关节功能部分受限,主要表现为背曲受限,与胫前肌群损伤有关。结论应用VSD技术序贯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GustiloⅢB和ⅢC型胫骨骨折骨外露,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背阔肌 皮瓣 骨外露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6
15
作者 熊为 刘家国 +2 位作者 赵猛 张劲松 徐圣康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内固定治疗的骨盆前环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B1~B3型14例,C1~C2型4例。C型骨折先固定后环,前环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及复位丢失... 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内固定治疗的骨盆前环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B1~B3型14例,C1~C2型4例。C型骨折先固定后环,前环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及复位丢失。Majeed骨盆骨折评分,优10例,良7例,中1例,优良率94.4%。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骨折有效、微创,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损伤及压迫周围血管、神经及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环骨折 钉棒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急性跟腱撕裂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平有 陈学强 +2 位作者 罗庆华 徐圣康 徐霖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跟腱撕裂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1例有急性踝关节损伤病史、经手术证实为跟腱完全撕裂或部分撕裂患者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1例MRI均有异常表现,诊断跟腱完全撕裂7例,部分撕裂14例。表现为跟腱增粗、腱内... 目的:评价急性跟腱撕裂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1例有急性踝关节损伤病史、经手术证实为跟腱完全撕裂或部分撕裂患者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1例MRI均有异常表现,诊断跟腱完全撕裂7例,部分撕裂14例。表现为跟腱增粗、腱内信号增高、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手术结果完全撕裂9例,部分撕裂12例。结论:MRI能准确显示跟腱撕裂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撕裂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平阳霉素在介入治疗舌、颌面部血管瘤中的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平有 陈娥 +1 位作者 牛贤奎 徐圣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56-57,共2页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介入治疗舌、颌面部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利用介入方法经导管灌注平阳霉素与明胶海绵颗粒治疗舌、颌面部血管瘤13例(颌面部血管瘤12例,舌血管瘤1例)。结果:治疗后7例病变缩小超过90%,4例病变缩小50%~75%,2例...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介入治疗舌、颌面部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利用介入方法经导管灌注平阳霉素与明胶海绵颗粒治疗舌、颌面部血管瘤13例(颌面部血管瘤12例,舌血管瘤1例)。结果:治疗后7例病变缩小超过90%,4例病变缩小50%~75%,2例得到根治。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明胶海绵混合治疗舌、颌面部血管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血管瘤 平阳霉素 明胶海绵 动脉内 灌注
下载PDF
D-二聚体和胱抑素C对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娜 刘春丽 +1 位作者 邓爰平 徐圣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7期3026-3028,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D-D)和胱抑素C(CysC)水平对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人107例为研究对象,并随访术后2年内病变脑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再狭窄组和对照... 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D-D)和胱抑素C(CysC)水平对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人107例为研究对象,并随访术后2年内病变脑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再狭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时血清D-D及Cys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二者对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年时间内,107例中出现再狭窄28例(26.17%)。再狭窄组术后1个月时血清D-D及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D-D及Cys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8和0.884,其中D-D最佳临界值为0.77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86%和81.01%;CysC最佳临界值为1.55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4%和83.54%,两者诊断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D和CysC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有关,再狭窄病人血清D-D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对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D-二聚体 胱抑素C 再狭窄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斌 朱爱萍 +3 位作者 徐圣康 赵猛 刘家国 张劲松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91-593,共3页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1年1月,采用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结果:随访6月~4年,平均24月,按Cooney评分法:优4例,良6例,可2例...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1年1月,采用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结果:随访6月~4年,平均24月,按Cooney评分法: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陈旧伤),优良率76.9%。结论: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可达到腕舟状骨骨折端解剖复位,有利于舟状骨骨折近段和月骨血供及腕关节轴线的恢复,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早期诊断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骨 舟状骨 月骨周围脱位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稀释肝素钠液侧孔灌注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军 何明武 +4 位作者 姚忠军 赵猛 严永祥 杨帆 徐圣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82-82,封底,共2页
关键词 侧孔 肝素钠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 灌注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