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融合装置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管减压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任杭岭 宋娜 +3 位作者 徐大霞 李宗欢 张志 张景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75-5381,共7页
背景:颈前路手术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逐渐被关注,目前对于双节段颈椎病的术式选择缺乏明确可行的临床指南,寻求最适合的固定方式更有益于此类型患者。目的:对比颈前路减压不同融合装置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矢状位参... 背景:颈前路手术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逐渐被关注,目前对于双节段颈椎病的术式选择缺乏明确可行的临床指南,寻求最适合的固定方式更有益于此类型患者。目的:对比颈前路减压不同融合装置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4例,全部患者均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融合治疗,根据椎间融合装置的不同分为2组,零切迹组(zero-p组)纳入患者23例,钛板联合cage组(cage组)纳入患者21例。所有患者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颈椎CT及MRI检查,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手术前后于X射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包括颈椎前凸角(C2-7 Cobb角)、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病椎局部前凸角和T1倾斜角。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椎间融合以及术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评估患者日本骨科学会颈椎评分。计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值并对比其差异。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zero-p组手术时间较cage组短,术中出血量较cage组少,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age组术后吞咽障碍发生率(7/21,33%)高于zero-p组(3/23,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相同,均骨性融合;组内比较发现两组颈椎矢状位参数指标均较术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末次随访时各矢状位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C2-7 Cobb角、T1倾斜角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zero-p组病椎局部前凸角变化值较cage组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融合过程中使用zero-p与钛板联合cage均能有效改善颈椎矢状面平衡,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可以更好地重建患者颈椎前凸曲度,对于融合装置的选择还应综合考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椎间融合 zero-p 钛板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任杭岭 赵一祥 +3 位作者 张景涛 徐大霞 宋娜 张志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1期50-53,59,共5页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残余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的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行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残余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的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行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术前及末次随访于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滑脱度(slip percentage,SP),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析手术前后各参数差值与VAS评分、ODI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患者最终获平均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3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残存腰痛症状(VAS评分≥4分);对比术后残存腰痛与无腰痛患者(VAS评分<4分)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发现术后残存腰痛症状患者除PI外,PT变化最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PI外其余各参数的手术前后差值均与ODI、VAS评分改善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PT变化与临床疗效相关性最强。结论 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残存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具有相关性,其中PT变化与其相关性最强,手术过程中注重改善PT可减少术后腰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Wiltse入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痛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审题解题技能
3
作者 徐大霞 《东西南北(教育)》 2021年第11期00017-00017,共1页
小学数学教师除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外,还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解题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取应用题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快速读懂题目,进而为其高效、快速的解决应用题打下基础。因此,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除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外,还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解题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取应用题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快速读懂题目,进而为其高效、快速的解决应用题打下基础。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选择典型应用题,加强对学生语言和字词的训练,传递学生解题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审题技能 解题技能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晓峰 徐大霞 +2 位作者 王闯 孔猛 陈允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分析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药物应用的指导意义,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探索一条精准有效地治疗途径。[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56例患者根据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与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测量值... [目的]分析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药物应用的指导意义,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探索一条精准有效地治疗途径。[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56例患者根据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与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测量值分为低骨转换组(30例)与高骨转换组(26例)。每组随机分别给予2种治疗方案:特立帕肽(20μg/d)与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年),治疗时间为26个周,期间定期观察β-cross Laps、P1NP、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以及VAS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高、低骨转换组中,特立帕肽治疗后P1NP与β-cross Laps均较治疗前浓度升高(P<0.05),唑来膦酸治疗后P1NP与β-cross Laps均较治疗前浓度降低(P<0.05);低骨转换组特立帕肽治疗后腰椎BMD升高较唑来膦酸显著(P<0.05),高骨转换组唑来膦酸治疗后股骨颈BMD升高较特立帕肽显著(P<0.05);低骨转换组特立帕肽治疗后骨痛缓解优于唑来膦酸(P<0.05),高转换组中两种药物均能缓解骨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以骨生化标志物作为药物选择的依据:低骨转换状态下以促成骨药物为主,高骨转换状态下以抑制骨吸收药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骨密度 骨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与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大霞 侯楠 +4 位作者 李晓峰 王闯 孔猛 焦广俊 陈允震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目的观察骨代谢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进展过程中与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并依据骨代谢变化趋势探讨GIOP的防治策略。方法检测应用GC控制病情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117例和健康人群21例骨代谢标志物(β-CTX、T-P1NT... 目的观察骨代谢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进展过程中与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并依据骨代谢变化趋势探讨GIOP的防治策略。方法检测应用GC控制病情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117例和健康人群21例骨代谢标志物(β-CTX、T-P1NT、N-MIDOs),测定L1-4椎体骨密度。依据GC使用时间将患者分为7个亚组:Ⅰ组用药1~6个月,Ⅱ组用药7~12个月,Ⅲ组用药13~18个月,Ⅳ组用药19~24个月,Ⅴ组用药25~30个月,Ⅵ组用药31~36个月,Ⅶ组用药>36个月。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β-CTX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Ⅵ组和Ⅶ组β-CTX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和Ⅴ组β-CTX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GC的各亚组T-P1NT、N-MIDOs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Ⅶ组骨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OP形成过程中,骨代谢是由高分解状态向低分解低成骨低转换状态转变。应用GC 1~18个月的SLE患者骨代谢状态处于高分解低成骨,应用GC 30个月以上的患者骨代谢状态处于低分解低成骨低转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糖皮质激素 骨代谢标志物 骨密度
原文传递
髓核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对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与成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庆石 陈允震 +4 位作者 刘海春 武文亮 焦广俊 李晓峰 徐大霞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髓核(NP)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对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酶解法提取NP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建立OPLL+NP细胞组、OPLL细胞组和NP细胞组。采用ELIS... 目的探讨髓核(NP)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对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酶解法提取NP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建立OPLL+NP细胞组、OPLL细胞组和NP细胞组。采用ELISA法检测IL-1α、IL-6、TNF-α及PGE2的表达,采用MTT比色法检测OPLL细胞毒性,采用Ed U法检测OPLL细胞增殖,采用RT-PCR法检测OPLL细胞Ⅰ、Ⅺ型胶原及骨钙素mRNA的表达,采用Von Kossa染色法及ALP染色法检测OPLL细胞成骨活性。结果 OPLL+NP细胞组OD490值(0.28±0.09)较OPLL细胞组(0.25±0.06)增高(P<0.05);OPLL+NP细胞组OPLL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OPLL细胞组;OPLL+NP细胞组ALP染色和Von Kossa染色呈阳性,OPLL细胞组呈阴性;OPLL+NP细胞组Ⅰ、Ⅺ型胶原及骨钙素mRNA表达较OPLL细胞组明显增高(P<0.05);OPLL+NP细胞组炎症因子含量较NP细胞组和OPLL细胞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体外,NP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促进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后纵韧带 骨化 共培养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