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相关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关键表型深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苗 向霞 +5 位作者 徐如青 伍悦 吕小琴 刘阳 何明忠 赖国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 探索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形成条件及表型分析。方法 以18只CBA/Ca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实验组(n=14),实验组按照每只2μg的剂量、通过高压水动力方法进行尾静脉注射cccDNA,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转染68周... 目的 探索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形成条件及表型分析。方法 以18只CBA/Ca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实验组(n=14),实验组按照每只2μg的剂量、通过高压水动力方法进行尾静脉注射cccDNA,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转染68周后采样。通过qPCR方法检测肝中HBV DNA及HBV cccDNA,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用一代测序法检测HBeAg+/HBsAg-及HBeAg-/HBsAg+组织DNA基因测序,生化分析ALT和AST,HE染色、天狼星染色及Masson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结果 实验组中,100%的小鼠HBV-DNA拷贝数高于1000 copies/mL;小鼠肝组织cccDNA拷贝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42.9%的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呈阳性;60%的小鼠肝HBsAg呈阳性和26.7%的小鼠肝HBcAg呈阳性;HBeAg-/HBsAg+样本中出现A1762T/G1764A和G1896A/G1899A位点突变,HBeAg+/HBsAg-样本出现前S2区及S区多位点突变;小鼠ALT值异常率为57.1%,AST值异常率为7.1%;HE染色观察到所以实验组小鼠肝组织损伤及肝炎症浸润,天狼星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到92.9%的肝组织发生纤维化。结论 通过尾静脉高压水动力注射CBA/CaJ小鼠HBV cccDNA 68周后,HBV主要DNA、HBV cccDNA、血清及肝组织HBsAg、HBeAg仍然阳性,HBV感染可引起小鼠肝纤维化,甚至可模拟临床HBV BCP/PC基因突变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CBA/CaJ 肝纤维化 小鼠模型 表型
下载PDF
尿百草枯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在判定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敬 徐如青 +1 位作者 黄理珍 张敬波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在判定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8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38)和存活组(n=47),采用半定量比色法检测尿样中百草枯浓度,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在判定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8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38)和存活组(n=47),采用半定量比色法检测尿样中百草枯浓度,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b)。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尿百草枯浓度、PT和APTT均低于死亡组,而INR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时,尿百草枯浓度:曲线下面积0.777(95%CI:0.680~0.874),灵敏度61.3%,特异度89.4%;PT:曲线下面积0.864(95%CI:0.785~0.943),灵敏度73.7%,特异度91.5%;APTT:曲线下面积0.890(95%CI:0.821~0.960),灵敏度92.1%,特异度72.3%;INR:曲线下面积0.651(95%CI:0.535~0.767),灵敏度36.2%,特异度89.5%;尿百草枯浓度与PT、APTT和INR并联:曲线下面积0.960(95%CI:0.920~1.000),灵敏度92.1%,特异度93.6%。结论尿百草枯浓度联合PT、APTT和INR在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百草枯中毒 尿百草枯 凝血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免疫功能正常的HBV cccDNA小鼠模型用于苦参碱和青蒿素抑制HBV的药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伍悦 吕小琴 +7 位作者 刘阳 向霞 赵中华 徐如青 潘朔寒 何明忠 张华堂 赖国旗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08-115,130,共9页
目的 应用免疫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小鼠模型评价中药苦参碱和青蒿素的作用效果,同时为模型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合成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入8~10... 目的 应用免疫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小鼠模型评价中药苦参碱和青蒿素的作用效果,同时为模型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合成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入8~10周龄的雄性CBA/CaJ小鼠体内,然后分别在急性感染期和慢性感染期腹腔注射苦参碱或青蒿素.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和ccc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HBV核心抗原(HBV core antigen,HBcAg)的表达.结果 在HBV急性感染期,注射苦参碱和青蒿素第4周即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血清中HBsAg的分泌(均P<0.05),降低血清中HBV DNA的表达(均P<0.01).在HBV慢性感染期,苦参碱和青蒿素对小鼠血清和组织中HBsAg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均P>0.05),但是血清中HBsAg相对降低水平(△HBsAg)明显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均P<0.05);而且苦参碱能降低小鼠血清或组织中HBV DNA(P<0.05,P<0.01)和组织中HBV cccDNA的拷贝数(P<0.05);青蒿素仅能明显抑制小鼠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P<0.01),而对组织中HBV DNA和HBV cccDNA的作用不明显(均P>0.05);另外,苦参碱对肝组织中HBcAg的作用不明显(P>0.05),而青蒿素对HBc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的HBV cccDNA小鼠模型能够用于治疗急性期和慢性期乙型肝炎的药物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感染 药效评价 苦参碱 青蒿素 CBA/CaJ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