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玉米Ubi-1启动子获得低拷贝转基因玉米植株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子勤 龚莉桂 +2 位作者 黄萱 张永彦 高丽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通过基因枪粒子轰击和草丁膦 (PPT)选择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基因植株 ,并分析了外源基因在转化体中的拷贝数与启动子之间的关系。用玉米Ubi 1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 ,玉米转化体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较低 ;可能的原因为Ubi 1启动子通过与其内部... 通过基因枪粒子轰击和草丁膦 (PPT)选择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基因植株 ,并分析了外源基因在转化体中的拷贝数与启动子之间的关系。用玉米Ubi 1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 ,玉米转化体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较低 ;可能的原因为Ubi 1启动子通过与其内部同源序列发生重组而被定点整合进玉米基因组 ,共转化的两种质粒DNA在整合至玉米染色体DNA之前已重构成为一个整体。结果显示使用某一植物自身基因的启动子可以降低外源基因在该物种转基因个体中的拷贝数 ,进而避免基因沉默现象的发生。目前已得到第二代转基因玉米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Ubi-1启动子 低拷贝 转基因植株 玉米
下载PDF
苜蓿红豆草属间体细胞杂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3-178,共6页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和培养获得苜蓿红豆草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采用一种简便方法从杂种组织再生植株叶片、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再生植株叶片和苜蓿根癌农杆菌702转化系愈伤组织提取DNA用于RAPD和Southern杂交分析。随机引物扩增结果显示...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和培养获得苜蓿红豆草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采用一种简便方法从杂种组织再生植株叶片、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再生植株叶片和苜蓿根癌农杆菌702转化系愈伤组织提取DNA用于RAPD和Southern杂交分析。随机引物扩增结果显示两种亲本的RAPD多态具有明显差异。在所用20种随机引物中,6种产生较多的DNA片段。杂种组织具有两种亲本特有的DNA片段,但倾向于排除红豆草亲本的染色体,表明该杂种为非对称杂种,两种亲本染色体之间可能发生了重组。由于红豆草DNA的介入,杂种组织表现出较强的分化能力。分别利用RAPD扩增得到的OPA141000bp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特异产物和OPA141600bp苜蓿根癌农杆菌702转化系特异产物为探针进行Southern分子杂交,证明杂种组织同时具有这两种DNA片段的同源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红豆草 体细胞杂种 RAPD Southern分子杂交
下载PDF
沙冬青愈伤组织对培养基的特殊要求和球形胚状分化结构的诱导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9-263,共5页
通过对沙冬青末成熟子叶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基本培养基采用B5,再配合MS培养基的铁盐成分,对沙冬青未成熟于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效果最佳。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对培养基的附加成分要求十分严格,2,4-D浓度为05mg/L,... 通过对沙冬青末成熟子叶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基本培养基采用B5,再配合MS培养基的铁盐成分,对沙冬青未成熟于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效果最佳。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对培养基的附加成分要求十分严格,2,4-D浓度为05mg/L,6-BA浓度为0.5mg/L,蔗糖不宜超过2%。愈伤组织最初为乳白色透明松散状态,生长比较缓慢,极易褐化死亡。如果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低于2%,两周后未成熟子叶愈伤组织逐渐变黄,产生很多球状颗粒结构,形态上类似于球形胚。在培养基中附加一定量的KH2PO4(1.0-5.0mmol/L),产生球形胚状结构的愈伤组织比率和每块愈伤组织形成球形胚状结构的数目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科青 球形胚状结构 分化 培养基 愈伤组织
下载PDF
沙蒿组织培养植株再生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沙蒿种子灭菌后,接入MS无激素培养基得到无菌苗。取20天无菌苗子叶切成小块,接入含2,4一D的MS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并在同样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愈伤组织在含6-BA、NAA的MS培养基上分化得到芽。将芽转至含IA... 沙蒿种子灭菌后,接入MS无激素培养基得到无菌苗。取20天无菌苗子叶切成小块,接入含2,4一D的MS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并在同样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愈伤组织在含6-BA、NAA的MS培养基上分化得到芽。将芽转至含IAA的1/2MS培养基上形成根,从而得到完整植株。同时对影响沙蒿组织培养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2,4一D含量(0.5一2mg/L)越高,沙蒿愈伤组织生长越快,而褐化发生时间却提前;活性碳对抑制沙蒿愈伤组织褐化有明显作用,与水解乳蛋白相比,水解酪蛋白对沙蒿愈伤组织的生长更为有利;IAA对沙蒿苗根的分化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蒿 组织培养 子叶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A_4菌株转化苜蓿悬浮培养物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胡之德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3-57,共5页
将苜蓿无菌苗下胚轴切割后,在附加2mg/L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附加05mg/L2,4D的SH培养基中悬浮培养。悬浮培养物在用于转化之前,用045mol/L甘露醇处理1h,然后用01... 将苜蓿无菌苗下胚轴切割后,在附加2mg/L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附加05mg/L2,4D的SH培养基中悬浮培养。悬浮培养物在用于转化之前,用045mol/L甘露醇处理1h,然后用016mol/LCaCl2·2H2O洗涤两次。预处理后的悬浮培养物用SH培养基悬浮(10ml/g悬浮培养物),再加02ml农杆菌悬浮液,于25±2℃共培养2d。共培养的悬浮培养物洗涤后在附加05mg/L羧苄青霉素的无激素培养基上选择培养。悬浮培养天数、悬浮培养基激素组成和选择培养基种类明显影响转化频率。纸电泳分析表明70%的转化体可以合成农杆碱和甘露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悬浮培养物 发根农杆菌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LBA9402 Bin19转化红豆草及再生转基因植株(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子勤 马洪军 +1 位作者 郝建国 贾敬芬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63-68,共6页
用含pBin19和pRi1855的发根农杆菌菌株对红豆草下胚轴切段进行遗传转化,种苗年龄和下胚轴切段的预培养时间明显影响转化频率。纸电泳分析表明70%的发状根培养系能够合成农杆碱。发现发状根诱导愈伤组织比发状根具有更强的再生力;发状根... 用含pBin19和pRi1855的发根农杆菌菌株对红豆草下胚轴切段进行遗传转化,种苗年龄和下胚轴切段的预培养时间明显影响转化频率。纸电泳分析表明70%的发状根培养系能够合成农杆碱。发现发状根诱导愈伤组织比发状根具有更强的再生力;发状根切段在含0—9.05μmol/L 2,4-D和0—2.22μmol/L 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在不含植物激素和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再生试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组成和浓度显著影响愈伤组织后期的再生植株能力。再生频率和每块愈伤组织的芽点发生数随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增加(4.52—9.05μmol/L)而下降,随6-BA浓度增加(0—2.22μmol/L)而上升。在附加4.52μmol/L 2,4-D和2.22μmol/L 6-B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只有14.2%,但愈伤组织在MS_0培养基上的再生频率高达58.1%,每块愈伤组织的芽点发生数平均为37.2。对来自8个发状根系的32株再生植株进行Southern分子杂交分析,25株整合有不同拷贝的nptⅡ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转基因植株 植株再生 发根农杆菌
下载PDF
玉米Ubi-1启动子在可育转基因玉米植株中的表达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2 位作者 郝建国 王英娟 冯淑珍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6-302,共7页
本工作将玉米泛素基因-1启动子(Ubi-1)与大肠杆菌β-葡糖苷酸酶基因(gus,uidA)的编码区融合,通过基因枪粒子轰击方法转化来自玉米未成熟胚盾片组织的Ⅰ-型愈伤组织,经PFF选择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基因植株,并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Ubi-1启... 本工作将玉米泛素基因-1启动子(Ubi-1)与大肠杆菌β-葡糖苷酸酶基因(gus,uidA)的编码区融合,通过基因枪粒子轰击方法转化来自玉米未成熟胚盾片组织的Ⅰ-型愈伤组织,经PFF选择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基因植株,并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Ubi-1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活性,发现gus基因在除花药壁以外的其它所试组织中均可以有效表达。Ubi:GUS在花粉、卵细胞和T_1代转基因植株未成熟胚中的表达显示该启动子在植株发育的早期阶段即具有活性。对T_0代转基因植株的花粉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gus基因呈1:1分离,显示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以孟德尔方式遗传。同时发现,使用玉米本身的启动子Ubi-1可以降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拷贝数,进而避免基因沉默现象的发生。目前已得到第二代转基因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株 GUS基因 转基因玉米 花粉 花药壁 植株发育 启动子 未成熟 表达 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苜蓿根癌农杆菌转化系原生质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胡之德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关键词 苜蓿 转化系 根癌农杆菌 原生质体培养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A_4菌株转化红豆草途径及转化组织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6-100,共5页
将生长20d的红豆草(onobrychisviciaefolia)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成0.5~1cm片段,倒插在含2,4-D的固体MS培养基上预培养两天;然后转至无激素培养基上,用发根农杆菌A4,(Agrobacter... 将生长20d的红豆草(onobrychisviciaefolia)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成0.5~1cm片段,倒插在含2,4-D的固体MS培养基上预培养两天;然后转至无激素培养基上,用发根农杆菌A4,(AgrobacteriumrhizogenesA4)菌悬液感染切面,10d后长出许多发状根。这些发状根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生长旺盛,且产生许多次生侧根,将次生根切段后,在含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初生根、次生根、愈伤组织,以及再生植株叶片均含有农杆碱和甘露碱,而未转化的对照愈伤组织则没有。另外对Cu2+促进发状报生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状根 愈伤组织 红豆草 再生植株
下载PDF
微管与微管蛋白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子勤 李守全 孙敬三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2期54-58,共5页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有关微管、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 MT 与微管蛋白的形态构造和生化特征;着重讨论了体内和离体条件下MT 的聚合过程,以及影响聚合的各种因素,如 MAP 和 Tau 蛋白等。最后简单地归纳了一下 MT 与其他细胞器的关系,以...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有关微管、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 MT 与微管蛋白的形态构造和生化特征;着重讨论了体内和离体条件下MT 的聚合过程,以及影响聚合的各种因素,如 MAP 和 Tau 蛋白等。最后简单地归纳了一下 MT 与其他细胞器的关系,以及 MT 的功能。MT 是如何由微管蛋白聚合成的,是目前MT 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 微管蛋白 结构
下载PDF
白沙蒿种皮胶质等因素对其植株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子勤 马洪军 刘勇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8-32,共5页
对白沙蒿原生质体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诱导 ,得到完整植株 .培养基中 6 BA的浓度是芽分化的关键因素 ,白沙蒿种皮胶质对芽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不同抗菌素对芽分化的作用不尽相同 ,其中头孢霉素可增加芽的分化 ,而卡那霉素则抑制... 对白沙蒿原生质体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诱导 ,得到完整植株 .培养基中 6 BA的浓度是芽分化的关键因素 ,白沙蒿种皮胶质对芽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不同抗菌素对芽分化的作用不尽相同 ,其中头孢霉素可增加芽的分化 ,而卡那霉素则抑制芽的分化 .对白沙蒿种皮胶质进行定性、红外光谱和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表明它为纤维素类物质 ,并带有羧基和甲基 .图 4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蒿 种皮胶质 植株再生 抗旱性 愈伤组织分化
下载PDF
高速打散机开发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子勤 门民良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5,共2页
在非金属矿湿法超细加工过程中 ,超细粉体因压滤、干燥、煅烧而结块或团聚 ,形成假性颗粒 ,致使粉体达不到产品要求的细度。采用高速打散机可对超细粉体团聚的假性颗粒进行解聚 ,使其恢复到原有细度。本文论述了高速打散机的开发研制。
关键词 高速打散机 超细粉体 团聚 粒度
下载PDF
重要禾谷类植物转基因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徐子勤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1年第1期59-74,共16页
与双子叶植物相比 ,禾谷类植物的离体培养和再生主要采用一些胚性组织 ,对它们的转基因研究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90年代以来 ,离体培养方面的经验被有效地融入DNA转移技术 ;通过筛选和再生少量的转化细胞 ,已得到了不少可育的小麦、水稻... 与双子叶植物相比 ,禾谷类植物的离体培养和再生主要采用一些胚性组织 ,对它们的转基因研究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90年代以来 ,离体培养方面的经验被有效地融入DNA转移技术 ;通过筛选和再生少量的转化细胞 ,已得到了不少可育的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等禾谷类转基因植物。本文着重综述了禾谷类植物转化方法和选择体系方面的研究现状 ,同时讨论了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植物 转基因 研究现状 胚性组织 选择体系
下载PDF
红豆草抗羟脯氨酸变异系原生质体培养后愈伤组织的抗性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7年第2期117-122,共6页
通过NaN3诱变得到的红豆草抗羟脯氨酸(Hyp)变异系,在酶液中游离原生质体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在含不同浓度NaCl、羟脯氨酸或PEG的MS培养基上,原生质体来源抗性意伤组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1周之内均急剧增加,随后开始下降,3... 通过NaN3诱变得到的红豆草抗羟脯氨酸(Hyp)变异系,在酶液中游离原生质体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在含不同浓度NaCl、羟脯氨酸或PEG的MS培养基上,原生质体来源抗性意伤组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1周之内均急剧增加,随后开始下降,3周后接近正常水平。随着胁迫程度的提高,抗性愈伤组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呈递增趋势,生长速度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羟脯氨酸 原生质体 抗性 愈伤组织
下载PDF
红豆草与苜蓿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中小泡的形成(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03-407,共5页
通过高钙离子浓度、高pH值方法结合PEG处理诱导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和苜蓿根癌农杆菌转化系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机制表现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为相连膜在中间部位形成一个大的小泡 ,第二种为随相连膜的解体产生很多较小的泡状结构 .融合... 通过高钙离子浓度、高pH值方法结合PEG处理诱导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和苜蓿根癌农杆菌转化系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机制表现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为相连膜在中间部位形成一个大的小泡 ,第二种为随相连膜的解体产生很多较小的泡状结构 .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小泡直接来自凝集膜 ,而不是亚显微小泡相互融合的产物 .温度明显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频率和速度 .甘油和二甲基亚砜可以防止膜破裂 ,从而促进原生质体融合 .培养 2 0d以后 ,在选择培养基得到含 10~ 2 0个细胞的细胞团 .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小泡形成 苜蓿 红豆草 PEG
下载PDF
通过卡那霉素选择体系再生可育小麦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子勤 D.Becker H.Lrz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6-491,共6页
使用卡那霉素作为选择剂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小麦转化体系,预培养3d的未成熟胚在基因枪轰击前后进行高渗处理,轰击后于26℃、黑暗条件培养2周,然后用150mg/L硫酸卡那霉素选择培养2周,再转至含150mg/L硫酸卡那霉素的再生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 使用卡那霉素作为选择剂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小麦转化体系,预培养3d的未成熟胚在基因枪轰击前后进行高渗处理,轰击后于26℃、黑暗条件培养2周,然后用150mg/L硫酸卡那霉素选择培养2周,再转至含150mg/L硫酸卡那霉素的再生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再生植株在温室中长出2~3片新叶后用2.5%硫酸卡那霉素水溶液喷洒;4周内,非转化体完全白化并枯萎,而转基因植株生长正常,用水稻Actinl启动子控制nptⅡ基因,卡那霉素选择体系的平均转化频率达到2.6%,高渗处理明显促进瞬间表达效果和稳定转化频率。目前已得到2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大多数已经产生种子。Southern分析表明这些转基因株系均整合有不同拷贝的nptⅡ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选择 预培养 高渗处理 可育转基因小麦 基因枪
下载PDF
质粒DNA物理形态和其它因素对获得可育转基因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子勤 D.Becker H.Lrz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3-189,共7页
本工作分析了不同形态质粒DNA和未成熟胚高渗透压处理对基因枪小麦转化体系的适用性。高渗处理对瞬间表达和转基因小麦的再生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轰击之前对质粒DNA进行变性处理导致瞬间表达反应大幅度下降,但稳定转化频率(指从100个... 本工作分析了不同形态质粒DNA和未成熟胚高渗透压处理对基因枪小麦转化体系的适用性。高渗处理对瞬间表达和转基因小麦的再生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轰击之前对质粒DNA进行变性处理导致瞬间表达反应大幅度下降,但稳定转化频率(指从100个轰击未成熟胚得到的再生可育转基因植株数)与双链DNA相差不大。使用单链质粒DNA、线性双链质粒DNA和环状双链质粒DNA均可以得到转基因小麦植株。迄今已得到26个不同的转基因冬小麦株系和4个不同的转基因春小麦株系。这些转基因小麦大多数已产生种子,几个春小麦株系已获第二代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质粒DNA 物理形态 稳定转化 育性
下载PDF
改性石棉纤维脱脂回转焙烧窑系统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子勤 王继生 +2 位作者 李成波 李克文 陈玉彬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0,共2页
采用回转焙烧窑脱除包覆在改性石棉纤维上的化学药剂 ,既要保护石棉纤维的耐高温性能 ,又要充分分解、挥发化学药剂。研究表明 ,在280~330℃下脱除化学药剂14min左右 。
关键词 改性石棉纤雏 脱脂 回转焙烧窑 焙烧温度 焙烧时间
下载PDF
CM型超细粉磨机磨粉能力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子勤 吴治林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1,56,共3页
作者论述了机械冲击式粉磨机的特点,指出物料的性质及状态、粉磨机的进风量及系统风量、粉磨机锤头与衬板的间隙等,乃是影响粉磨机磨粉能力的因素,并就此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超细粉磨机 粉磨能力 磨矿机 研究分析
下载PDF
伊贝母愈伤组织细胞内微管网络的免疫学观察
20
作者 徐子勤 林忠平 孙敬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通过解聚-聚合循环过程纯化鸡脑微管蛋白,免疫家兔得到抗血清。采用免疫酶标技术显示出伊贝母愈伤组织细胞内的微管网络。用1%TritonX-100洗去细胞内其它成分,用8%NaN_3消除内源过氧化物酶活性。实验结果提出了... 通过解聚-聚合循环过程纯化鸡脑微管蛋白,免疫家兔得到抗血清。采用免疫酶标技术显示出伊贝母愈伤组织细胞内的微管网络。用1%TritonX-100洗去细胞内其它成分,用8%NaN_3消除内源过氧化物酶活性。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显示植物细胞内微管网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 微管蛋白 愈伤组织 伊贝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