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徐宽枫 徐萍 +2 位作者 张梅 覃又文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3-626,共4页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对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DA、ICA和IAA;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清C肽。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GAD...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对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DA、ICA和IAA;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清C肽。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GADA、ICA和IAA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患者和正常组,P<0.001。GADA在1型糖尿病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ICA和IAA组,P<0.01。青少年患者组ICA阳性率高于GADA和IAA组,P<0.001,成年组及老年组患者中GADA阳性明显高于ICA和IAA组,P<0.05。GADA/ICA、GADA/IAA及三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一抗体检测的阳性率,P<0.05。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者,P<0.01。结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胰岛功能明显低于阴性患者,表明抗体阳性患者胰岛功能有明显损伤。GADA、ICA和IA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对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青少年期GADA和ICA的联合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 胰岛素自身抗体 1型糖尿病
下载PDF
B7家族新成员PD-L1、PD-L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宽枫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2-524,F003,共4页
关键词 B7-1 B7-2 PD-L1 PD-L2 PD-1 Whn 协同刺激信号 T细胞活化双信号模型 抗原特异性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宽枫 刘超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随着2000年Edmonton方案提出并应用到胰岛移植后,使得移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该方案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其对以往的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这使得免疫耐受的诱导成为近年来胰岛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新型免疫抑... 随着2000年Edmonton方案提出并应用到胰岛移植后,使得移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该方案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其对以往的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这使得免疫耐受的诱导成为近年来胰岛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如脱氧精胍菌素、来氟米特等,在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的存活时间的同时,且无任何β细胞毒性作用,提高了胰岛移植的成功率。其次,通过TNF/TNFR家族和B7/CD28家族共刺激分子的阻断,同样具有相似的效果,抗CD40L抗体和CTLA-4 Ig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而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如IL-4、IL-6和IGF)干预Thl/Th2转换亦可诱导移植耐受,但孤立的细胞因子治疗并不足以诱导耐受发生和维持。而让胰岛细胞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基因,同样对移植物功能存活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Fas/FasL、DCR3和A20基因等均能对移植胰岛的存活起保护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免疫学的发展,将对免疫耐受的机制有更为深人地了解,相信在未来的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领域,移植排斥现象将能得到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免疫抑制剂 CTLA-4IG CD40L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相关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宽枫 刘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28-730,共3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长效类似物作为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GLP-1的生理学特征、生物学功能和基于GLP-1信号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相关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糖尿病治疗药 GLP-1 生理学特征 生物学功能 药物治疗 类似物
下载PDF
胰岛血管内皮微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宽枫 刘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6-767,共2页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 微环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PD-L与不同受体结合介导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6
作者 徐宽枫 王泳 张学光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PD L1和PD L2作为新发现的B7超家族成员 ,它们的受体之一是CD2 8超家族成员PD 1,最近研究证实它们还存在第二受体。本文将就其与不同受体结合所起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B7家族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PD-L1 PD-L2 PD-1 SHP-2
下载PDF
人PD-L1(B7-H1)基因克隆及其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和稳定表达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永井 施勤 +5 位作者 葛彦 徐宽枫 古涛 孙建军 李文香 张学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 :克隆人PD L1(B7 H1)基因 ,并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获得稳定表达PD L1基因的L92 9细胞。方法 :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扩增出PD L1基因 ,通过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 pGEZ Term中 ,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 2 93... 目的 :克隆人PD L1(B7 H1)基因 ,并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获得稳定表达PD L1基因的L92 9细胞。方法 :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扩增出PD L1基因 ,通过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 pGEZ Term中 ,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 2 93T ,用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 2 93T细胞的培养上清感染L92 9细胞 ,72h后 ,加入Zeocin进行筛选 ,挑选出能稳定表达PD L1蛋白的L92 9细胞株。结果 :构建了用于表达的含PD L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经转染包装细胞 2 93T后 ,包装出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PD L1逆转录病毒 ;经RT PCR、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表明 ,筛选出的L92 9转基因细胞能稳定表达人PD L1蛋白。结论 :构建了含人PD L1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稳定表达人PD L1蛋白的细胞株 ,为该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基因克隆 逆转录病毒载体 构建 稳定表达
下载PDF
大鼠胰岛分离纯化和功能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翠萍 徐宽枫 +2 位作者 武晓泓 茅晓东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245,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胰岛分离纯化的方案。方法:采用胰管内灌注胶原酶Ⅴ消化、Histopaque-1077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20只雄性SD大鼠胰岛。椎虫蓝染色判断胰岛存活率,双硫腙染色后计数胰岛,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评估胰岛功能,同种异体胰岛... 目的:探讨大鼠胰岛分离纯化的方案。方法:采用胰管内灌注胶原酶Ⅴ消化、Histopaque-1077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20只雄性SD大鼠胰岛。椎虫蓝染色判断胰岛存活率,双硫腙染色后计数胰岛,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评估胰岛功能,同种异体胰岛门静脉移植治疗5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监测血糖变化。结果:分离纯化后平均胰岛得率为(646±67)个/大鼠,存活率达到90%以上。新鲜分离的胰岛呈椭圆或圆形,悬浮于培养液面,胞膜光滑完整,直径大于150μm的细胞团占95%以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第1、3、5天胰岛的刺激指数分别为2.6倍、1.7倍和1.4倍,两组间低糖和高糖的胰岛分泌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胰岛门静脉移植术后,第2天大鼠血糖降至11.1mmol/L,8天内血糖可控制在15mmol/L以下,随后血糖逐步升高。结论:采用胰管内灌注胶原酶Ⅴ消化联合Histopaque-1077分离纯化是一种较好的大鼠胰岛分离方法,胰岛得率较高且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分离 纯化 移植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9
9
作者 蒋晶晶 武晓泓 +3 位作者 刘翠萍 徐宽枫 茅晓东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4-697,I000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骨髓中同时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从小鼠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结合专用血清或特殊培养基分别扩增MSC和EPC。以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MSC,并以流式细胞术(F...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骨髓中同时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从小鼠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结合专用血清或特殊培养基分别扩增MSC和EPC。以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MSC,并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纯度;以Dil-ac-LDL、FITC-UEA-1荧光双标,结合vWF、CD31免疫组化染色鉴定EPC,并计算其纯度。结果:早期贴壁细胞48h换液时即可见明显集落形成,1周后即达80%融合,传至第3代后经诱导能够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FCM检测CD29、CD34、CD45、CD90阳性率分别为(93.86±1.12)%,(0.48±0.38)%,(1.89±1.49)%,(94.11±3.32)%;2次贴壁细胞经EGM-2MV专用培养基培养后,第3天开始伸展,第5天可见集落形成,约2周左右可融合近80%,传代后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阳性率(75.2±4.5)%,vWF、CD3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5.7±4.7)%和(52.5±3.6)%。结论:采用该方法可以同时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效率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与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干军 冯雨 +3 位作者 徐宽枫 冯玉兰 刘翠萍 刘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讨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2型糖尿病(T2DM)及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患者中氧化应激的变化情况。方法将T2DM患者112例分为单纯T2DM组、T2DM伴早期DN组、T2DM伴MS组、T2DM伴MS并早期DN组,同时设有3... 目的探讨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2型糖尿病(T2DM)及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患者中氧化应激的变化情况。方法将T2DM患者112例分为单纯T2DM组、T2DM伴早期DN组、T2DM伴MS组、T2DM伴MS并早期DN组,同时设有3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各组中氧化应激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伴MS组与不伴MS组比较T-AOC下降(13.7±2.0)kU/L、(10.6±1.1)kU/L vs(16.7±1.6)kU/L、(14.6±1.8)kU/L,MDA升高(5.5±0.8)nmol/L、(6.8±1.2)nmol/L vs(4.7±0.9)nmol/L、(5.3±0.6)nmol/L(均P<0.01),早期DN组与无早期DN组比较T-AOC下降、MDA升高(均P<0.01),伴MS早期DN组T-AOC下降、MDA升高最为明显。结论T2DM中抗氧化能力均相对或绝对减弱,而在合并MS及早期DN患者中更加重抗氧化能力的损伤,临床应用抗氧化药物治疗可能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氧化性应激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CFSE标记抗原特异性CD4^+CD25^+T细胞在胰岛移植体内归巢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梅 徐书杭 +4 位作者 徐瑜 刘翠萍 茅晓东 徐宽枫 刘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观察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后体内的分布特点,探讨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免疫调节可能机制。方法:构建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模型。CFSE对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标记,经尾静脉输注。用组... 目的:观察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后体内的分布特点,探讨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免疫调节可能机制。方法:构建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模型。CFSE对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标记,经尾静脉输注。用组织冰冻切片和流式细胞术动态了解CFSE标记的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在受体内的分布和增殖变化。结果: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联合胰岛移植组胰岛移植物平均生存期为(34.57±17.15)d,较胰岛移植组生存时间(10.6±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在各级淋巴结均有能定居,但是胰腺淋巴结定居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淋巴结。结论: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抑制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细胞抑制功能与细胞在体内淋巴结的归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 胰岛/移植 CFSE
原文传递
降糖药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郏文亭 兰玲 +4 位作者 钱玮 杨雪阳 郑旭琴 徐宽枫 崔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2-445,451,共5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未分化癌SW1736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SW1736细胞增殖,其抑制...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未分化癌SW1736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SW1736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于72 h达到最大抑制效果。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阻滞未分化癌细胞周期至G0/G1期;并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随着二甲双胍作用浓度的递增,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2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48 h后,可使SW1736细胞凋亡率从8.3%增加至13.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可抑制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的增殖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甲状腺癌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强化治疗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沈备 冯佳庆 +1 位作者 徐宽枫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17-619,共3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每日多点注射(MDI)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38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CSII和MDI方案强化治疗1个月,采用酶... 目的:观察胰岛素每日多点注射(MDI)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38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CSII和MDI方案强化治疗1个月,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RP和ICAM-1水平。结果: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SII和MDI方案强化治疗后,CRP水平均显著降低,由治疗前2044.82±1801.93ng/ml、3167.73±1960.00ng/ml分别下降为1540.49±1205.29ng/ml、2014.10±1600.40ng/ml,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ICAM-1水平均有下降趋势,但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两种强化治疗方案均可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有效降低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素阳性细胞的潜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武晓泓 刘翠萍 +4 位作者 茅晓东 徐宽枫 崔岱 朱剑 刘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4期1-3,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素阳性细胞能力。方法:①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及代谢病研究室完成。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只。②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素阳性细胞能力。方法:①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及代谢病研究室完成。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只。②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CD90表达及细胞周期,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③取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2组,低糖诱导组[先予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低糖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5.6mmol/L葡萄糖)]或高糖诱导组[高糖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25mmol/L葡萄糖)]培养14d,换予体积分数0.05胎牛血清低糖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或高糖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尼克酰胺(10mmol/L)培养7d,再加Exendin-4(10nmol/L)诱导培养7d。④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胰岛素原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胰岛素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素阳性细胞数和平均荧光强度,电镜观察诱导后细胞的超微结构。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90阳性率为(96.3±1.3)%,CD45阳性率为(0.3±0.4)%,细胞周期静止期-DNA合成前期占(76.8±4.8)%,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期(11.3±3.7)%,DNA合成期(11.9±5.7)%。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成团簇状分布,少数聚集成团,直径80~200μm,半悬浮于培养瓶中。电镜观察此类细胞胞浆内有较多分泌颗粒。③低糖诱导组和高糖诱导组均表达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胰岛素原和胰岛素基因。④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低糖诱导组和高糖诱导组胰岛素阳性细胞数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21.9±11.1)%,(19.8±7.8)%,(1.4±1.2)%;21.0±7.6,22.5±14.5,8.7±3.5,P<0.05]。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胰岛素阳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干细胞 细胞分化 胰岛素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国凤 徐宽枫 杨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Wan Fang等数据库中获得有关VDR基因多态性与T1D易感性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文献,计算相关基因位点的OR值和95%的可...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Wan Fang等数据库中获得有关VDR基因多态性与T1D易感性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文献,计算相关基因位点的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37篇,研究间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BsmⅠ和ApaⅠ多态性是T1D的易感基因(B vs b:OR=1.10,95%CI:1.04~1.18,P=0.003,AA vs aa:OR=1.24,95%CI:1.05~1.48,P=0.012),而FokⅠ和TaqⅠ多态性与T1D的易感性无关。按种族区域进行亚组分析发现,BsmⅠ多态性是东亚和拉丁美洲T1D的易感基因(B vs b分别为:OR=1.52,95%CI:1.33~1.74,P〈0.01;OR 1.51,95%CI:1.25~1.82,P〈0.001),ApaⅠ多态性是东亚T1D易感基因(AA vs aa:OR=1.99,95%CI:1.20~3.29,P=0.007)。结论:BsmⅠ和ApaⅠ多态性是东亚T1D的易感基因,且BsmⅠ有可能是拉丁美洲T1D的易感基因,而FokⅠ和TaqⅠ多态性与T1D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1型糖尿病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宫内发育迟缓对新生大鼠胰腺发育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璐 刘翠萍 +2 位作者 袁庆新 徐宽枫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母体营养不良对胎儿胰腺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自妊娠11天起限制母鼠饮食(予正常50%)以建立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新生大鼠模型。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及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母体营养不良对胎儿胰腺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自妊娠11天起限制母鼠饮食(予正常50%)以建立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新生大鼠模型。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及免疫组化形态和量化分析,以评估IUGR新生大鼠胰腺发育情况及其功能变化。结果:IUGR组新生大鼠出生时体重、胰重和胰重/体重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虽低于正常新生大鼠,但糖负荷后120min和180min血糖值下降慢于正常组[(18.95±2.63)mmol/Lvs(16.92±1.30)mmol/L,(18.29±2.58)mmol/Lvs(15.87±2.08)mmol/L,P均<0.05]。同时,IUGR组胰腺组织中胰岛素阳性表达细胞面积[(M=1530.98μm2,QU-L=2961.98μm2)vs(M=3146.24μm2,QU-L=4633.73μm2)]及胰岛素染色阳性率[(M=2.03%,QU-L=2.67%)vs(M=5.44%,QU-L=4.34%)]亦小于正常组(P均<0.01)。结论:母体营养不良导致IUGR新生大鼠胰腺发育受损,胰岛面积减少,血糖调节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发育迟缓 新生大鼠 胰腺发育 葡萄糖耐量 胰岛面积
下载PDF
四溴二苯醚对小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科 刘翠萍 +3 位作者 茅晓东 徐宽枫 钱春花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四溴二苯醚(BDE-47)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BDE.47,25μg/kg组)、C组(BDE-47,50μg/kg组)和D组(E_2,50μg/kg组)。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行腹腔... 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四溴二苯醚(BDE-47)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BDE.47,25μg/kg组)、C组(BDE-47,50μg/kg组)和D组(E_2,50μg/kg组)。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TT)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功能;通过免疫组化对胰岛进行形态与量化分析。结果:基础状态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与葡萄糖耐量均无异常;BDE-47作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但葡萄糖负荷后C组小鼠血糖峰值显著降低,曲线下面积减小,而胰岛素释放峰值明显增高,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变大。另一方面,胰岛素负荷后,各组小鼠血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未见明显差异。C组小鼠胰腺组织中胰岛的胰岛素染色阳性区域平均光密度、胰岛素相对浓度(IRC)、胰岛素阳性表达细胞面积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低浓度四溴二苯醚导致小鼠葡萄糖负荷下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多,提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促使胰岛内胰岛素容量增加,并最终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二苯醚 胰岛 Β细胞 胰岛素抵抗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昌平 朱一蓓 +4 位作者 赵洁敏 季枚 徐宽枫 张光波 张学光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2,共4页
为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胃癌和10例胃腺瘤PD-L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胃癌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 为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胃癌和10例胃腺瘤PD-L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胃癌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胃腺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不表达PD-L1分子,胃癌组织中PD-L1呈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为42.2%;PD-L1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当肿瘤大于5cm(P<0.05)、肿瘤浸润达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阳性、生存期<2年时,PD-L1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多变量分析还显示,PD-L1分子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胃癌组织PD-L1分子的检测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和作为个体化治疗选择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PD—L1 胃肿瘤
下载PDF
尿儿茶酚胺中间代谢产物测定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翠萍 唐伟 +3 位作者 徐萍 茅晓东 徐宽枫 刘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04-104,106,共2页
关键词 尿儿茶酚胺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 高血压
下载PDF
尼克酰胺联合Exendin-4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团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武晓泓 刘翠萍 +5 位作者 茅晓东 徐宽枫 崔岱 朱剑 张梅 刘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尼克酰胺联合Exendin4能明显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团,表达胰岛素、C肽和相应基因。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 尼克酰胺 EXENDIN-4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