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浆胆固醇与内皮素-1 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可溶性P选择素相关性研究──附56例报告 被引量:25
1
作者 许文亮 郭新贵 +2 位作者 徐延路 林宪如 何涛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0-331,355,共3页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血浆胆固醇与内皮素 1、C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及血小板可溶性P选择素 (solubleP selectin ,sP selectin)的关系。方法 :检测5 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血浆胆固醇与内皮素 1、C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及血小板可溶性P选择素 (solubleP selectin ,sP selectin)的关系。方法 :检测5 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ACS)、 2 3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chronicstableangina ,CSA)患者和对照组 10名正常人血浆总胆固醇、LDL C、内皮素 1、CRP和血小板sP selectin水平。结果 :ACS组血浆内皮素 1[(5 2± 10 )ng/L]、CRP水平 [(2 0± 9)mg/L]与CSA组 [(4 3± 4 )ng/L ,(13± 5 )mg/L]和正常对照组 [(36± 10 )ng/L ,(8± 2 )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 <0 0 1。血浆sP selectin水平ACS组 [(15 9± 5 8) μg/L]与CSA组 [(12 9± 1 9) μg/L]比较、CSA组与正常对照组[(6 7± 2 9) μg/L]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 <0 0 1。ACS组血浆总胆固醇、LDL C分别与内皮素 1、CRP、sP selectin呈正相关 [(r=0 2 9,P <0 0 5 ;r=0 5 6 ,P <0 0 1) ,(r=0 4 9,r =0 5 0 ,均为P<0 0 1) ,(r=0 30 ,P <0 0 5 ;r=0 5 4 ,P <0 0 1) ];CSA组血浆LDL C与CRP呈正相关 (r =0 4 7,P <0 0 5 )。结论 :ACS患者的血浆胆固醇可能有加重内皮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浆胆固醇 内皮素-1 C-反应蛋白 血小板 可溶性P选择素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文亮 郭新贵 +2 位作者 徐延路 林宪如 何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4期296-298,300,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 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三酰甘油 ( TG)、总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 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三酰甘油 ( TG)、总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 C反应蛋白 (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SAP)患者和 15例健康者相同指标用于比较。结果  ( 1)ACS患者血浆 TC、L DL-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 P<0 .0 1) ,血浆 L DL-C、IL -6显著高于 SAP患者 ( P<0 .0 1)。 (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降低 ( P<0 .0 1) ,但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 P<0 .0 1)。 ( 3 )据入院时血浆 IL-6、CRP水平 ,把 ACS患者分别分为 IL-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 IL-6、CRP均显著降低 (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 P<0 .0 1,P<0 .0 5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血脂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文亮 郭新贵 +2 位作者 徐延路 林宪如 何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CAP)患者和 15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 结果  1 ACS患者血浆TC、LDL 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血浆LDL C、IL 6显著高于CAP患者 (P <0 0 1)。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显著降低 (P <0 0 1) ,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也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P <0 0 1)。 3 据入院时血浆IL 6、CRP水平 ,把ACS患者分别分为IL 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IL 6、CRP均显著降低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IL 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P <0 0 1,P <0 0 5 )。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治疗 血脂 炎症反应标记物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PCI术中冠脉穿孔致急性心包填塞抢救成功1例报告
4
作者 赵新闻 于忠祥 +2 位作者 林宪如 徐延路 郭新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4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冠脉穿孔 急性心包填塞 心包穿刺 冠状动脉修补术
下载PDF
女性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
5
作者 朱成刚 李建军 +7 位作者 袁晋青 杨跃进 秦学文 徐延路 郭远林 慕朝伟 华绮红 孙羽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中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性与男性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女性所...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中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性与男性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较低(13.0%),与男性患者相比,吸烟者比例较少(12.5%VS81.4%,P<0.001),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高(33.3%VS11.2%,P<0.01),其它危险因素与男性相比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更易发生室颤(12.5%VS2.5%,P<0.05)。结论国内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女性吸烟者比例低于男性,冠心病家族史及室颤发生率高于男性,其它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与男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变异型心绞痛 女性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吸烟者 冠状动脉狭窄 男性 家族史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不同支架植入方式对血清淀粉样物质A的影响及意义
6
作者 何涛 于忠祥 +2 位作者 郭新贵 许文亮 徐延路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73-775,共3页
目的 :观察支架术后血清淀粉样物质 A(SAA)的动态变化 ,比较常规支架植入术、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后 SAA变化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常规支架植入术、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患者各 5 6例 ,在支架植入前 ,植入后即刻、... 目的 :观察支架术后血清淀粉样物质 A(SAA)的动态变化 ,比较常规支架植入术、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后 SAA变化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常规支架植入术、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患者各 5 6例 ,在支架植入前 ,植入后即刻、2 4 h、48h、72 h、1周、2周采血测 SAA,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所有患者随访 6个月 ,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支架置入前 SAA略高于正常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支架植入后即刻 SAA开始升高 ,2 4 h升高明显 ,48h左右达峰值 ,以后缓慢下降 ,2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 ,并且在 2 4、48h、72 h、1周、2周时两组间差异显著。常规支架组总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1 6 .1 0 %,直接支架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7.1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高低与支架植入后 SAA高低相一致。结论 :常规支架术由于反复的球囊预扩张 ,内膜损伤重 ,术后炎症反应剧烈 ,远期并发症明显多于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 ,对一些合适病变 ,可以选用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植入方式 血清 淀粉样物质A 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临床医生应积极参与心脏康复工作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庆荣 武德崴 +1 位作者 徐延路 吴永健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12期2-4,128,共3页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目前全国患病人数达2.9亿。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与致残的首位病因,尽管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过去几十年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我国仍面临着心血管疾病带来的重大负担。2013年...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目前全国患病人数达2.9亿。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与致残的首位病因,尽管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过去几十年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我国仍面临着心血管疾病带来的重大负担。2013年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达到454505例,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达到38761例,2014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手术只是单纯的解决了“血管狭窄问题”,在血运重建术后如果患者不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的服药及术后随访很可能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等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 心血管疾病 疾病患病率 心脏外科 临床医生 介入治疗 心血管医生 血运重建治疗 冠心病死亡 依从性
下载PDF
血浆C-反应蛋白与行支架植入术后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延路 郑欣馨 +7 位作者 朱成刚 郭远林 郑昕 滕思勇 高展 慕朝伟 袁晋青 李建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69-74,共6页
目的 C-反应蛋白(CRP)预测支架植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的进展和靶病变的再狭窄。方法测定311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CRP浓度。所有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6-9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进展组患者高敏... 目的 C-反应蛋白(CRP)预测支架植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的进展和靶病变的再狭窄。方法测定311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CRP浓度。所有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6-9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进展组患者高敏CRP浓度高于非进展组患者[1.60(0.80-3.46)mg/lvs0.96(0.55-1.87)mg/l,P<0.001]。再狭窄组患者高敏CRP浓度高于非再狭窄组患者[1.46(0.90-2.90)mg/lvs1.15(0.59-2.34)mg/l,P=0.02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CRP是非靶血管病变狭窄快速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07,95%CI1.073-1.357,P=0.002)。结论血浆CRP可独立预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狭窄的快速进展,但与靶病变再狭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炎症 稳定性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N末端脑利钠肽原是左心室功能正常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预测标志物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延路 郑欣馨 +7 位作者 朱成刚 郭远林 郑昕 滕思勇 高展 慕朝伟 袁晋青 李建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钛原(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和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303例左心室收缩功能(射血分数>50%)正常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所有患者于支架植入术后6-9个月行...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钛原(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和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303例左心室收缩功能(射血分数>50%)正常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所有患者于支架植入术后6-9个月行造影随访。结果进展组患者入院时NT-proBNP浓度高于非进展组患者(455fmol/ml vs431fmol/ml,P=0.01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NT-proBNP可独立预测冠状动脉非靶病变造影显示的快速进展(OR=1.944,95%CI1.047-3.608,P=0.035)。NT-proBNP水平与靶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无关。结论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左心室功能正常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而非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利钠钛原 稳定性心绞痛 动脉造影术 支架内再狭窄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提高内皮祖细胞抑制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延路 黄一腾 +2 位作者 胡承恒 郑欣馨 柯晓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554-3558,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观察经AT预处理的EPCs移植至损伤血管后其抑制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人群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 目的探讨体外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观察经AT预处理的EPCs移植至损伤血管后其抑制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人群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EGM-2培养基培养和诱导EPCs分化;给予不同浓度(0.1、1、10μmol/L)AT预处理EPCs,检测EPCs的增殖和迁移功能;硝酸盐还原法检测不同浓度AT预处理EPCs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总一氧化氮含量。制备新西兰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对损伤血管进行局部EPCs移植,随机分为3组,经AT预处理EPCs移植组,单纯EPCs(无AT预处理)移植组及对照组(仅注入等体积PBS缓冲液),移植4周后观察损伤血管内膜增生情况。结果高浓度AT处理可提高EPCs增殖和迁移能力,10μmol/L AT显著提高其增殖能力(2.61±0.27 vs 0.94±0.06,P<0.001),同样,10μmol/L AT组EPCs迁移力显著提高(80±6.9 vs45±7.6,P<0.05);不同浓度AT干预EPCs组的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碳浓度明显高于单纯EPCs组(73.25±3.21,100.25±3.75,115.63±3.87 vs 68.20±3.51,P<0.05);10μmol/L AT预处理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面积和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低于单纯EPCs移植组和对照组(新生内膜面积:0.178±0.042vs0.415±0.099,0.752±0.300,P<0.05;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0.281±0.020 vs 0.897±0.413,1.433±0.470,P<0.05)。结论AT能够提高EPCs增殖和迁移能力,并具有提高EPCs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和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阿托伐他汀 新生内膜 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流体切应力通过调节β2肾上腺素受体增强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延路 史礼乐 +3 位作者 朱恩谊 胡承恒 郑欣馨 柯晓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403-3407,共5页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shear stress,SS)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及其通过β2肾上腺素受体(β2 adrenergic receptor,β2AR)介导EPCs功能的机制。方法收集健康人群外周血30 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shear stress,SS)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及其通过β2肾上腺素受体(β2 adrenergic receptor,β2AR)介导EPCs功能的机制。方法收集健康人群外周血30 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EGM-2培养基培养和诱导EPCs分化;7天后体外采用生理范围15 dyn/cm2 SS处理培养EPCs 24h,检测EPCs表面β2AR表达水平变化以及对生物学功能如细胞迁移、黏附和增殖的影响;并分别加入β2AR激动剂(Fenoterol)、β2AR抑制剂(ICI118,511)、AKT阻滞剂(LY294002)或eNOS阻滞剂(L-NAME),观察β2AR/AKT/eNOS通路在SS调控EPCs功能中的作用。结果SS可促进EPCs表面β2AR的表达以及提高EPCs的生物学功能;SS、Fenoterol均可激活AKT/eNOS通路,增强EPCs的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ICI118,511、LY294002、L-NAME均可阻断AKT/eNOS通路的激活,抑制SS对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论体外SS可部分通过β2AR/AKT/eNOS通路增强EPCs的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切应力 内皮祖细胞 Β2肾上腺素受体
原文传递
溶酶体酸脂酶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12
作者 徐延路 柯晓 +2 位作者 惠汝太 李莉 郑欣馨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497-3500,共4页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验证溶酶体酸脂酶(LAL)基因变异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68个冠心病病例和430个正常对照的人群,采用PCR-LDR法对rs1412444进行基因分型。按照显性模式、隐性模式和加性模式进行关联分析,探讨...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验证溶酶体酸脂酶(LAL)基因变异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68个冠心病病例和430个正常对照的人群,采用PCR-LDR法对rs1412444进行基因分型。按照显性模式、隐性模式和加性模式进行关联分析,探讨rs1412444变异与冠心病风险的关联。结果rs1412444基因型变异与冠心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与携带G基因型相比,携带A等位基因能够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经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LIPA-rs1412444 A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野生型G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仍显示冠心病易感性增加(显性模式:OR=1.37,95%CI:1.01-1.88,P=0.046;加性模式:OR=1.30,95%CI:1.02-1.65,P=0.032)。结论LIPA基因多态性位点rs1412444可能是预测冠心病发病的新遗传标记,溶酶体酸脂酶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酸脂酶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脂质代谢 冠心病
原文传递
来自阜外医院急诊科医生的忠告 春季:急性心血管事件高发
13
作者 新竹 徐延路 《新天地》 2019年第4期52-53,共2页
身为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徐延路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临床手术、门诊、查房、从事科学研究、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学习、教学指导,有时还要通过微信,给患者提供后续帮助和严密观察,留给休息的时间,已被工作挤... 身为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徐延路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临床手术、门诊、查房、从事科学研究、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学习、教学指导,有时还要通过微信,给患者提供后续帮助和严密观察,留给休息的时间,已被工作挤压得微乎其微,然而当记者找到徐延路时,他还是郑重地提醒读者,春季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时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 中心 急诊科 心血管 科技攻关 忠告 心内科 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