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聂莉芳序贯疗法治疗膜性肾病临床经验及运用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东彦 吉兆奕 徐建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0-321,325,共3页
聂莉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疗效显著,针对膜性肾病临床特点,抛弃了临床常用的从证候分型进行论治的方法,采用对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的序贯治疗方法。水肿和蛋白尿是膜性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水肿的患者先治水肿后治蛋白尿... 聂莉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疗效显著,针对膜性肾病临床特点,抛弃了临床常用的从证候分型进行论治的方法,采用对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的序贯治疗方法。水肿和蛋白尿是膜性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水肿的患者先治水肿后治蛋白尿,临证中重视协调气血水三者的平衡,注重调理脾胃和活血化瘀,常用香砂六君子汤、五皮饮、五苓散、猪苓汤、参芪当归芍药散等,并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黄芪鲤鱼汤食疗方。治疗蛋白尿以脾肾气阴双补为重心,常用参芪地黄汤、参苓白术散、水陆二仙丹加减。这种抓住主要矛盾、执简驭繁进行辨证施治的治疗思路对临证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聂莉芳 序贯疗法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利用双向导入系定位再生稻外观品质的QTL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慧 高若愚 +5 位作者 李志新 徐俊英 杨隆维 田雨 邱先进 徐建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3,共12页
再生稻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为解析再生稻外观品质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籼稻明恢63和粳稻02428构建的双向导入系为材料,连续两年在湖北荆州考察了双向导入系头季和再生季的外观品质。结果表明,明恢63头季和再生季的外观品质均显著优于0... 再生稻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为解析再生稻外观品质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籼稻明恢63和粳稻02428构建的双向导入系为材料,连续两年在湖北荆州考察了双向导入系头季和再生季的外观品质。结果表明,明恢63头季和再生季的外观品质均显著优于02428,双向导入系的所有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同一性状在头季和再生季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同一季节内不同性状间也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粒宽对外观品质的影响最大。结合双向导入系已有的4568个Bin的高密度基因型数据,共定位到57个影响再生稻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点位(QTL),位于全部12条染色体上。其中25个QTL在两年间稳定表达,17个QTL在两个遗传背景下被重复鉴定到。此外,第3号染色体16.28~17.33 Mb、第5号染色体3.35~4.28 Mb、第7号染色体24.68~25.46 Mb和第11号染色体6.19~6.97 Mb这4个区间同时影响4个以上性状,来自明恢63的等位基因在这4个区间均可提高外观品质。最后,利用分离群体验证了第11号染色体6.19~6.97 Mb具有真实性。本研究结果为分子育种改良再生稻的外观品质提供了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导入系 再生稻 外观品质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聂莉芳教授从咽论治IgA肾病经验
3
作者 禹田 聂莉芳 徐建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039-1040,共2页
聂莉芳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聂教授从事中西医诊治慢性肾脏病50年,其中诊治IgA肾病卓有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IgA肾病与其感染的诱因密切相关,而其中上呼... 聂莉芳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聂教授从事中西医诊治慢性肾脏病50年,其中诊治IgA肾病卓有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IgA肾病与其感染的诱因密切相关,而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尤为突出,因此聂教授提出根据中医辨证从咽论治IgA肾病,兹介绍聂师治疗经验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慢性肾脏病 中西医诊治 西苑医院 博士后导师 IGA肾病 从咽论治 肾病科
下载PDF
水稻种质资源稻瘟病抗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海平 张帆 +4 位作者 陈凯 申聪聪 朱双兵 邱先进 徐建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0-1183,共14页
稻瘟病是一种对全球水稻生产威胁极大的真菌性病害,鉴定抗稻瘟病基因并将其导入到现有感病品种改良品种的抗性是控制这种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利用5个稻瘟病菌株鉴定了212份籼稻和235份粳稻种质资源的苗瘟抗性,分别筛选到8个和12个抗... 稻瘟病是一种对全球水稻生产威胁极大的真菌性病害,鉴定抗稻瘟病基因并将其导入到现有感病品种改良品种的抗性是控制这种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利用5个稻瘟病菌株鉴定了212份籼稻和235份粳稻种质资源的苗瘟抗性,分别筛选到8个和12个抗全部5个菌株的籼稻和粳稻种质材料。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籼粳混合群体、籼稻和粳稻种质资源中共定位到43个影响水稻苗瘟抗性的QTL,抗GD00-193、GD08-T19、GD17-CQ16、HB1708和HLJ13-856菌株的QTL分别为9、4、14、14和2个。其中, 12个抗病QTL仅在籼稻亚群中检测到, 7个仅粳稻亚群中检测到,1个为籼粳2个亚群共同检测到,说明籼稻抗稻瘟病总体好于粳稻,而且稻瘟病抗性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同时影响水稻对2个及2个以上菌株的抗性或在2个及2个以上群体中同时被定位到的QTL共计11个,利用候选区间关联分析和单倍型分析鉴定到23个抗病候选基因,不同抗病候选基因在籼、粳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不同。研究结果为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分子改良提供种质资源和有利基因信息及不同抗病基因的育种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种质资源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数量性状位点 有利等位基因
下载PDF
利用双向导入系和重组自交系定位和挖掘水稻苗期耐冷QTL和有利等位基因
5
作者 曹慧敏 杨贤莉 +6 位作者 王立志 李苹苹 翟来圆 姜树坤 郑天清 邱先进 徐建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33-2642,共10页
苗期低温冷害常造成水稻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形态建成最终导致减产。鉴定和挖掘优良的耐冷基因,选育耐冷水稻品种,是减少冷害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籼稻明恢63和粳稻02428为亲本构建的双向导入系及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 苗期低温冷害常造成水稻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形态建成最终导致减产。鉴定和挖掘优良的耐冷基因,选育耐冷水稻品种,是减少冷害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籼稻明恢63和粳稻02428为亲本构建的双向导入系及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考查枯萎度和冷害恢复生长后的存活率,结合重测序构建的Bin基因型数据,进行苗期耐冷性QTL定位,3个群体在1号、4号、5号、7号和12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3个与水稻苗期耐冷性相关的QTL,解释0.36%~13.63%的表型变异。未定位到不同遗传背景下稳定表达的QTL,但有5个同时影响枯萎度和存活率的QTL被检出,分别位于1号、5号、7号和12号染色体,其中位于1号染色体12,732,139~13,202,097 bp和14,445,778~14,585,009 bp及5号染色体14,658,891~15,684,510 bp的3个QTL的LOD值都高于25,被认为是可靠的主效QTL。结合基因注释、表达谱数据和3K种质资源的苗期耐冷表型数据分析,推测位于5号染色体区间内影响枯萎度和存活率的基因很可能是已克隆的耐冷基因OsWKRY45,而1号染色体2个区间的2个基因是新基因位点,其候选基因分别是LOC_Os01g25540和LOC_Os01g25560。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LOC_Os01g25540的Hap2、Hap4和Hap9,LOC_Os01g25560的Hap1、Hap8和Hap10为有利单倍型。研究结果将为水稻品种耐冷分子改良提供宝贵的耐冷资源和有利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耐冷 枯萎度 QTL定位 单倍型
下载PDF
咽肾关系理论在宣清和化方治疗IgA肾病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小娟 艾望 +1 位作者 王刚 徐建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635-2639,共5页
目的:基于咽肾关系理论探究宣清和化方治疗IgA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基于咽肾关系理论探究宣清和化方治疗IgA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宣清和化方,2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gA、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IL-6、IL-10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周,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gA、尿红细胞计数、24 h-UTP、Scr、BUN、UA低于对照组(P<0.05),eGF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TNF-α低于对照组(P<0.05),IL-4、IL-5、IL-6、IL-10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一般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咽肾关系理论使用宣清和化方辅助西药治疗IgA肾病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和炎症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宣清和化方 咽肾关系 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肾功能 实验室指标 炎症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血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詹添 王新慧 +3 位作者 李艺含 王殿文 徐建龙 余仁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76-780,79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住院患者血钾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共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住院的CKD 3~5期非透析患者308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住院患者血钾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共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住院的CKD 3~5期非透析患者308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型,分析中医证型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CKD分期、血钾水平、高钾血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因风动证及热毒证比例极少,故未纳入分析,纳入分析的患者298例。虚证中,脾肾气虚证70例、肝肾阴虚证41例、脾肾阳虚证57例、气阴两虚证93例、阴阳两虚证37例;阴阳两虚证患者eGFR和CKD3期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者(P均<0.05)。脾肾气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血钾水平和高钾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者(P均<0.05);阴阳两虚证患者血钾水平和高钾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P均<0.05)。兼实证情况中,无兼证28例,兼实证270例,其中湿浊证53例、湿热证45例、瘀血证43例、湿浊+瘀血证60例、湿热+瘀血证69例;不同兼实证情况之间eGFR及CKD分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湿浊+瘀血证和湿热+瘀血证患者血钾水平和高钾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兼证者(P均<0.05);湿热证和血瘀证患者血钾水平明显高于无兼证者(P均<0.05)。结论血钾水平和高钾血症发生率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其中阴阳两虚证、兼湿热+瘀血证和兼湿浊+瘀血证患者血钾水平和高钾血症发生率更高,可能是受患者eGFR、胃肠功能和凝血功能因素影响所致,中医证型对于CKD早期预防高钾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钾水平 高钾血症 中医证型
下载PDF
水稻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95
8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罗利军 黎志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应用 2 92个 L emont/特青 F1 3 重组自交系 (RIL s)和 2 72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粒重及籽粒长、宽、厚、长 /宽、体积和容重 6个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在 RIL s中出现超亲分离。粒重与其他籽粒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 ,而涉及籽粒... 应用 2 92个 L emont/特青 F1 3 重组自交系 (RIL s)和 2 72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粒重及籽粒长、宽、厚、长 /宽、体积和容重 6个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在 RIL s中出现超亲分离。粒重与其他籽粒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 ,而涉及籽粒品质的容重与粒宽、粒厚呈显著负相关。检测到影响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主效 QTL 48个和互作位点 38对 ,这些 QTL解释了各性状 5 5 %以上的表型变异。80 %以上的主效 QTL呈现一因多效或生理相关。QGl3和 QGl2等通过籽粒体积间接影响粒重 ,L emont增效等位基因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改良 ,而 QGw5、QGt1和 QGv7的特青增效等位基因增加粒重同时降低籽粒容重及品质。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进行不同 QTL的重组 ,有望在增加粒重的同时改善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重 籽粒品质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标记辅助选择 相关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QTL剖析 被引量:52
9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罗利军 黎志康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2-759,共8页
应用292个Lemont/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含272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剖析单 株有效穗数(PN)和每穗粒数(SNP)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呈现超亲分离,PN与SNP 存在弱的负相关.检测到影响 ... 应用292个Lemont/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含272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剖析单 株有效穗数(PN)和每穗粒数(SNP)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呈现超亲分离,PN与SNP 存在弱的负相关.检测到影响 PN和 SNP及其相关性状的 QTL 51个和互作位点 45对,它们 可以解释 60%以上的性状总变异。 SNP与其相关性状的 QTL定位在一起,比较与 SNP-QTL 同一或相邻区域的 QTL数,穗部枝梗数是长度性状的两倍,故前者对SNP的作用更大。仅有 2个PN-QTL与SNP相关性状的QTL相邻,因此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有可能实现PN与SNP的 有利重组。其中影响 PN的 QPn4和影响穗枝梗数和长度的 QPbn3a,QPbn3和 QPbl4等主效 QTL,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合理配置穗部性状 QTL 产生新的高产穗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有效穗数 每穗粒数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水稻 标记辅助选择 QTL
下载PDF
回交导入后代水稻种质有利基因的鉴定与筛选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徐建龙 高用明 +1 位作者 傅彬英 黎志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19-628,共10页
种质资源蕴藏着品种遗传改良的各种有利基因,高效发掘种质资源的有利基因是实现育种突破的前提。本研究选择IR64、特青和新株型(NPT)为轮回亲本与13个供体的不同回交世代(BC2F2 ̄BC4F2)群体为材料,进行耐盐、耐淹和褐稻虱抗性鉴定与筛... 种质资源蕴藏着品种遗传改良的各种有利基因,高效发掘种质资源的有利基因是实现育种突破的前提。本研究选择IR64、特青和新株型(NPT)为轮回亲本与13个供体的不同回交世代(BC2F2 ̄BC4F2)群体为材料,进行耐盐、耐淹和褐稻虱抗性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尽管多数亲本本身对这些逆境不具备很好抗性或耐性,但在绝大多数回交后代中均出现耐盐、耐淹和抗褐稻虱的超亲分离,表明这些供体均带有对这些性状的有利基因。这种潜在“隐蔽”有利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影响较大。从总体上看,3个性状的选择效率以IR64背景最高,特青背景高于NPT背景。BC2对耐盐性的选择效率明显高于BC3和BC4代,BC3和BC4的选择效率因不同组合而异。研究表明通过大规模回交导入和回交后代性状的严格鉴定是发掘种质资源有利基因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导入 隐蔽基因发掘 遗传背景效应 有利基因 回交世代 抗性鉴定 回交后代 水稻种质 筛选 导入
下载PDF
空间环境诱发水稻多蘖矮秆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9
11
作者 徐建龙 李春寿 +2 位作者 王俊敏 骆荣挺 张铭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0-94,共5页
对水稻品种丙 95 50 3经空间诱变处理产生的多蘖矮秆突变体R955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矮生性鉴定。结果表明 ,R955在播种至抽穗天数、千粒重、籽粒体积、株型和谷粒着芒特性等性状上与ID 3等 5个已知矮秆基因的多蘖矮源明显不同。R955苗期... 对水稻品种丙 95 50 3经空间诱变处理产生的多蘖矮秆突变体R955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矮生性鉴定。结果表明 ,R955在播种至抽穗天数、千粒重、籽粒体积、株型和谷粒着芒特性等性状上与ID 3等 5个已知矮秆基因的多蘖矮源明显不同。R955苗期对GA3反应不敏感 ,其矮生性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 ,与d3、d10 、d14 、d17和d2 7基因均不等位。R955株高接近半矮生型 ,单株有效穗数多达 68个 ,株型良好 ,籽粒大小正常 ,在培育多穗型水稻品种上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蘖矮秆突变体 空间环境 农艺性状 矮生性 鉴定 育种
下载PDF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2 位作者 奚永安 蒋兴村 李金国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14,共6页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徐建龙林贻滋奚永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蒋兴村李金国(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利用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生搭载ZR9水稻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的诱变...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徐建龙林贻滋奚永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蒋兴村李金国(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利用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生搭载ZR9水稻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高空气球搭载种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 诱变效应 水稻 诱变育种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建龙 王汉荣 +1 位作者 林贻滋 奚永安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30-335,共6页
分析了Hashikalmi,Dular和90IRBBN44三个抗源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S-103菌株和白叶枯病P1菌系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Hashikalmi和Dular对S-103的抗性均由2对隐性基因所控制,... 分析了Hashikalmi,Dular和90IRBBN44三个抗源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S-103菌株和白叶枯病P1菌系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Hashikalmi和Dular对S-103的抗性均由2对隐性基因所控制,90IRBBN44则带有1对隐性抗性基因。经等位性测定表明,Hashikalmi和Dular的2对基因中至少有1对是等位的,但它们与90IRBBN44的1对基因均不等位。3个抗源品种对P1的抗性都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与xa-5等位。连锁遗传分析表明,Hashikalmi和Dular对S-103的2对抗细条病基因中的1对与xa-5相连锁,而90IRBBN44的1对抗性基因与xa-5呈独立遗传。本文还就开展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育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白叶枯病 抗性遗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空间诱变水稻大粒型突变体的遗传育种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建龙 王俊敏 +3 位作者 骆荣挺 张铭铣 蒋兴村 李金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1-433,共3页
对粳稻农垦58经空间诱变产生的大粒型突变体进行大粒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育种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型突变体的籽粒大小(以籽粒体积表示)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大粒型突变体谷粒细长,具馨香味,外观品质优,对粳稻的亲和性好... 对粳稻农垦58经空间诱变产生的大粒型突变体进行大粒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育种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型突变体的籽粒大小(以籽粒体积表示)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大粒型突变体谷粒细长,具馨香味,外观品质优,对粳稻的亲和性好,是一个罕见的优质米资源。以大粒型突变体为供体,高产、外观米质差的晚粳推广品种为受体,采用不饱和回交结合分离世代糙米外观品质鉴定的方法,将大粒型突变体的优质性状导入晚粳背景,选育出外观米质优的晚粳新品系。对采用不饱和回交方法改良数量性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水稻 大粒型突变体 遗传育种
下载PDF
空间条件诱发水稻突变体 被引量:21
15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2 位作者 奚永安 杜保兴 陈受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63-66,共4页
为探索空间条件对水稻干种子的诱变作用,对晚香糯ZR9纯系的单株种子经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后在地面种植,对筛选出已稳定遗传的矮秆、早熟糯稻突变系航育1号和矮秆、中熟粳稻突变系香粳10号进行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 为探索空间条件对水稻干种子的诱变作用,对晚香糯ZR9纯系的单株种子经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后在地面种植,对筛选出已稳定遗传的矮秆、早熟糯稻突变系航育1号和矮秆、中熟粳稻突变系香粳10号进行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突变系的矮生性均受1对sd1基因控制。运用50个随机引物对原种ZR9和2个突变系进行多态性研究,ZR9与航育1号之间的多态性为6.46%,与香粳10号为4.05%。研究还显示,空间诱发变异是一种DNA多位点的突变,而非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条件 空间诱变 诱变育种 水稻 突变体
下载PDF
近等基因导入系定位水稻抗稻曲病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33
16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罗利军 黎志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已构建的Lemont/TeqingRILs遗传连锁图谱上选择 14 6个分子标记 ,鉴定了 2 6 6个特青背景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的图示基因型 ,结合两年田间稻曲病的自然鉴定结果 ,利用图示基因型重叠方法对抗稻曲病数量性状位点 (QTL)进行了初步定位。结... 在已构建的Lemont/TeqingRILs遗传连锁图谱上选择 14 6个分子标记 ,鉴定了 2 6 6个特青背景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的图示基因型 ,结合两年田间稻曲病的自然鉴定结果 ,利用图示基因型重叠方法对抗稻曲病数量性状位点 (QTL)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表明 ,14 6个标记总的遗传图距为 2 2 2 7.6cM ,覆盖 95 .6 %的供体基因组 ,相邻标记平均为 15 .2cM。通过性状 -标记相关分析和图示基因型重叠 ,在第 10和第 12两条染色体上定位到 2个抗稻曲病QTL(QFsr10和QFsr12 ) ,其增强抗性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Lemont,加性效应分别为 3.38级和 3.3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导入系 数量性状位点 稻曲病 分子标记 抗性鉴定
下载PDF
高空环境对水稻诱变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2 位作者 奚永安 蒋兴村 李金国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06-211,共6页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ZR9水稻干种子,在30~33km高空飘游8h回收后种植,并调查SP1、SP2代的性状表现和SP2单株与SP1代株系均植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SP1代种子的发芽势和成苗率均降低,并出现了一些性状的突变...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ZR9水稻干种子,在30~33km高空飘游8h回收后种植,并调查SP1、SP2代的性状表现和SP2单株与SP1代株系均植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SP1代种子的发芽势和成苗率均降低,并出现了一些性状的突变、突变频率为3.39%。在SP1代所调查的株高、生育期等9个性状均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突变谱超出了SP1代,突变频率提高到4.31%。现代单株与SP1代株系均值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认为高空环境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从变异后代选育出早熟、丰产的晚糯新品系可以证实。因此,高空诱变可以作为诱变育种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环境 高空气球 水稻 种子 突变 诱变育种
下载PDF
水稻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梅捍卫 黎志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315-321,共7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DNA标记技术的诞生给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对水稻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进行了探讨 ,并对今后QTL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 QTL
下载PDF
高产优质早熟晚糯航育1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9 位作者 奚永安 张小明 鲍根良 张柄林 姚建龙 朱卫东 朱茂丹 庐王印 严培鸿 陈斌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4-76,共3页
航育1号系采用高秆、迟熟、优质晚香糯ZR9干种子搭载高空气球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在变异后代结合糙米外观米质筛选、抗性鉴定,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晚糯新品种,是目前国内采用空间诱变技术育成的第1个水稻新品种。该... 航育1号系采用高秆、迟熟、优质晚香糯ZR9干种子搭载高空气球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在变异后代结合糙米外观米质筛选、抗性鉴定,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晚糯新品种,是目前国内采用空间诱变技术育成的第1个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克服了原亲本秆高易倒、分蘖力弱和迟熟的缺点,适宜浙江金、衢地区作迟熟早稻、早夏制种田及西瓜田等后茬栽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围绕育壮秧、控秧龄、插足苗、防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航育1号 空间诱变 育种 早熟 栽培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聚合及其遗传效应 被引量:24
20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1 位作者 翁锦屏 赵新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以全生育期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早粳G38为抗源供体,以成株期抗性的晚粳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转育出全生育期抗白叶枯病的晚粳品系D601、D602和D603。遗传研究表明,3个晚粳品系都聚合了来自双亲的xa-5和Xa-3抗性基因,聚合的抗... 以全生育期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早粳G38为抗源供体,以成株期抗性的晚粳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转育出全生育期抗白叶枯病的晚粳品系D601、D602和D603。遗传研究表明,3个晚粳品系都聚合了来自双亲的xa-5和Xa-3抗性基因,聚合的抗性基因可能具有抗性累加效应,其抗性水平和抗扩展能力强于双亲,抗谱宽于秀水11。同时评价了3个晚粳稻抗病品系对我国白叶枯病病原型的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认为D601、D602和D603可以作为抗病亲本应用于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聚合 抗病育种 遗传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