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14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1
作者 宋会帅 王青 +4 位作者 申月华 董亚楠 钟秋月 胡建和 徐彦召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明引起猪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病发病的病原菌,并制备分离病原菌的多克隆抗体,为该病的治疗及疫苗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送检病料分离出保育猪发病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化鉴定与PCR鉴定... 【目的】探明引起猪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病发病的病原菌,并制备分离病原菌的多克隆抗体,为该病的治疗及疫苗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送检病料分离出保育猪发病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化鉴定与PCR鉴定,明确分离病原菌的类型及血清型;同时使用甲醛对分离病原菌进行灭活后再与弗氏佐剂乳化制备灭活菌体抗原,经肌肉和皮下免疫BALB/C小鼠,制备该分离病原菌的鼠源多克隆抗体;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对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利用SDS-PAGE方法鉴定纯化抗体的纯度,通过免疫荧光进一步检测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效果。【结果】从病料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与PCR鉴定,分离到的病原菌为血清14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灭活后的HPS与佐剂乳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得到分离病原菌的多克隆抗体,阳性菌液与纯化后稀释500倍和2000倍的多克隆抗体结合并加入荧光二抗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发出红色荧光;经Western blot检测,制备多克隆抗体在约13 ku、30 ku和50 ku处有3条清晰条带,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均证实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分离病原菌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制备的血清14型HPS多克隆抗体可与分离病原菌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血清型 多克隆抗体 灭活疫苗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新乡株的分离鉴定及其VP2基因的序列分析
2
作者 徐彦召 申月华 +5 位作者 董亚楠 钟秋月 宋会帅 谈晓梅 安志兴 王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174-180,共7页
【目的】探究河南省新乡地区犬细小病毒(Canineparvovirus,CPV)的流行和遗传变异进化情况,为有效防控区域性CPV流行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新乡地区宠物医院收集的23份疑似患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犬粪便样品和眼、鼻、口、肛拭子预处理后进... 【目的】探究河南省新乡地区犬细小病毒(Canineparvovirus,CPV)的流行和遗传变异进化情况,为有效防控区域性CPV流行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新乡地区宠物医院收集的23份疑似患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犬粪便样品和眼、鼻、口、肛拭子预处理后进行PCR检测。将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采用浸泡、过滤除菌处理后接种于单层猫肾细胞CRFK进行病毒增殖培养,将分离的病毒置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参考GenBank中已收录的国内外CPV不同亚型的毒株序列,经PCR分段扩增、测序后拼接获得病毒全长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病毒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从送检的样品中成功分离出1株CPV,命名为XX-2022株。该病毒株能使CRFK细胞产生明显病变,导致细胞出现变圆、拉网和脱落。通过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边形,直径约25 nm,无囊膜。通过PCR分段扩增拼接后获得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全为长4588 bp,CPV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XX-2022株与Canine/SH/1/2019(MN840830.1)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MegAlign软件对XX-2022株V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该毒株与YANJI-5(MW715601)的VP2氨基酸序列在同一小分支,氨基酸同源性为99.7%。根据CPV的基因分型原则,最终确定XX-2022株CPV属于CPV-2a型。【结论】从临床病料中成功分离出1株CPV,经分析确定为CPV-2a型,研究结果可为新乡地区CPV的流行病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依据,为CPV的区域流行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为新疫苗的研发提供地方种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 分离鉴定 透射电镜 全基因序列扩增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猪瘟病毒囊膜蛋白E2基因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彦召 张彦明 +4 位作者 何雷 唐青海 代晨 王静 杨小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1,共5页
【目的】构建猪瘟病毒囊膜蛋白(E2 prote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在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E2蛋白全长基因(E2qc)序列和去除跨膜基因(E2sh)序列,并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A)中,构建pS... 【目的】构建猪瘟病毒囊膜蛋白(E2 prote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在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E2蛋白全长基因(E2qc)序列和去除跨膜基因(E2sh)序列,并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A)中,构建pSecTag-E2qc和pSecTag-E2sh表达载体,分别进行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用脂质体法将阳性克隆瞬时转染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对转染细胞进行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情况,同时对转染细胞及细胞上清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以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了E2蛋白基因全长序列1119bp和去除E2蛋白跨膜基因序列999bp的目的基因。构建的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法及测序鉴定均无误。转染后细胞的RT-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被成功转录。转染后细胞及细胞上清液的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被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猪瘟病毒E2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后,分泌表达了猪瘟病毒E2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囊膜蛋白 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 真核表达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彦召 王青 +3 位作者 杭柏林 尚田田 赵志雨 胡建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2,共5页
构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在宿主菌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以NDV La Sota株NP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NP蛋白全... 构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在宿主菌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以NDV La Sota株NP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NP蛋白全长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NDV NP;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出目的蛋白,并采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表达蛋白;表达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反应原性。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新城疫病毒NP基因全长,片段序列1470bp;构建的pET-NDV NP载体经PCR、双酶切、测序鉴定均无误;转化表达宿主菌后经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得到成功表达,且表达蛋白经Ni-NTA镍离子亲和层析法被成功纯化,蛋白质浓度为3mg/mL;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试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有新城疫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表达、纯化得到了NDV NP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NP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下载PDF
《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彦召 胡建和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2,共4页
结合河南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课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探讨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开展以课题研究为模式,综合运用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 结合河南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课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探讨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开展以课题研究为模式,综合运用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系统性科研设计的意识,进而将学到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硕士研究生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 教学改革 硕士研究生
下载PDF
利用CMV启动子构建PRRSV感染性克隆的研究
6
作者 徐彦召 王青 +2 位作者 胡建和 余娟 陈仕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56,63,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CMV启动子获得拯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提供操作平台。【方法】根据PRRSV的基因序列特征和CMV启动子的序列特征,对pBluescprictⅡSK(+)载体进行多克隆序列改造...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CMV启动子获得拯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提供操作平台。【方法】根据PRRSV的基因序列特征和CMV启动子的序列特征,对pBluescprictⅡSK(+)载体进行多克隆序列改造;设计特异性引物,分6段扩增、组装出PRRSV的全长cDNA并扩增CMV真核启动子序列;采用酶切、连接、转化等方法将连接成功病毒的全长cDNA置于CMV真核启动子序列的下游,获得含有CMV启动子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H-1A株全长cDNA克隆的重组质粒pSK-CH-1A;再将重组质粒直接转染MARC-145宿主细胞,得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H-1A株病毒的拯救病毒。【结果】成功获得了19 112bp含CH-1A全长cDNA的pSK-CH-1A载体,将其直接转染MARC-145宿主细胞后,经细胞体内转录合成病毒基因组RNA,获得了拯救病毒(rCH-1A);病毒生长特性试验结果显示,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且拯救病毒序列含有不同于亲本病毒的分子标记MluⅠ酶切位点。【结论】建立了一种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节约时间和成本的PRRSV感染性cDNA克隆的体外拯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CMV启动子 感染性克隆
下载PDF
1株血清7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彦召 宋会帅 +5 位作者 王子龙 赵肖肖 王建威 李政良 胡建和 王青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2期7-10,共4页
研究旨在确定河南省南阳市一猪场送检样品中的病原,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对送检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等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病料中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离菌在常用细菌鉴别培养基上... 研究旨在确定河南省南阳市一猪场送检样品中的病原,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对送检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等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病料中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离菌在常用细菌鉴别培养基上无法生长,在含有NAD的TSA培养基上呈露珠状;纯化得到的分离菌NY2020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具有"卫星现象";采用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鉴定引物和血清7型引物均能够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菌NY2020株与7型副猪嗜血杆菌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研究表明,该分离菌为血清7型副猪嗜血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病 血清7型副猪嗜血杆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着眼于研究生课题研究需要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彦召 王晓斐 胡建和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226-228,共3页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课在畜牧兽医专业研究生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河南科技学院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经多年建设该课程,建立了以让研究生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原理为基础、能熟练将实验技术转化为解决课题手段为目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课在畜牧兽医专业研究生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河南科技学院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经多年建设该课程,建立了以让研究生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原理为基础、能熟练将实验技术转化为解决课题手段为目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驱动的多级别、分层次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由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模式,改变为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组合而成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在利用教学实验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放本学科科研平台优势,为研究生学习搭建了更贴近课题研究的创新训练基地。通过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了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培养了其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了兽医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学 实验技术 研究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抗菌肽JH-3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魏晓晓 杭柏林 +5 位作者 马翠 夏一赫 张冰清 王青 徐彦召 胡建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1-366,共6页
对牛血红蛋白源抗菌肽P3进行氨基酸改造,并了解改造后抗菌肽JH-3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检测了抗菌肽JH-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细菌和真菌形态的变化,测定了抗菌肽JH-3的溶血性、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 对牛血红蛋白源抗菌肽P3进行氨基酸改造,并了解改造后抗菌肽JH-3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检测了抗菌肽JH-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细菌和真菌形态的变化,测定了抗菌肽JH-3的溶血性、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盐稳定性。结果表明:抗菌肽JH-3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2型)的MIC为6.25-25μg·mL^-1,对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MIC为3.125-50μg·mL^-1,对真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2.5μg·mL^-1,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经抗菌肽JH-3处理后,大肠杆菌细胞表面出现皱缩、孔洞;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菌体皱缩,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出现凹陷、突出、裂痕。在6-100倍MIC时312.5μg·mL^-1抗菌肽JH-3的溶血率仅12.84%;75-100℃的高温、80-100mmol·L^-1的高浓度NaCl和pH 4.0及pH 10.0的高酸碱性对抗菌肽JH-3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抗菌肽JH-3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且抗菌肽JH-3有替代抗生素成为新抗菌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JH-3 抑菌活性 溶血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SXBJ07株的分离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韦华 张旭 +2 位作者 张彦明 邢福珊 徐彦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12,共7页
【目的】分离鉴定乙型脑炎病毒(JEV),确定分离毒株的基因分型及其E区段氨基酸的序列特征。【方法】采用BHK-21细胞培养法,从猪脑组织标本中分离出1株病毒,对其进行细胞和免疫荧光试验,同时采用RT-PCR扩增并克隆该毒株的PrM、E区段核... 【目的】分离鉴定乙型脑炎病毒(JEV),确定分离毒株的基因分型及其E区段氨基酸的序列特征。【方法】采用BHK-21细胞培养法,从猪脑组织标本中分离出1株病毒,对其进行细胞和免疫荧光试验,同时采用RT-PCR扩增并克隆该毒株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利用PrM(456-695位)区核苷酸序列与36株参考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并对E区核苷酸序列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离株和疫苗株氨基酸的同源性及关键结构域的差异。【结果】分离出的病毒经细胞病变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为乙脑病毒,命名为SX-BJ07;用该病毒感染BHK-21细胞,72 h后所有细胞均发生病变(CPE);用该病毒接种3日龄乳鼠,72 h之内即可导致乳鼠死亡;SXBJ07株PrM(456-695位)区基因分型证实,分离株属于基因Ⅰ型,E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7.7%和97.0%,但在E蛋白的活性关键结构域有13个氨基酸存在差异。【结论】从陕西省境内首次成功分离到1株Ⅰ型乙脑病毒,初步确定了该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对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乙脑病毒 分离鉴定 PrM基因分型 E基因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的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玉璐 朱建平 +7 位作者 杨莘 王亚欣 徐彦召 虞凌雪 于海 刘光清 童光志 周艳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9-303,共5页
为深入了解仔猪腹泻的病因,本研究在不同发病猪场采集了115份临床样品,通过RT-PCR方法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总阳性率为81.7%。进一步从部分样品中对PEDV的N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采集的临床样品中各分... 为深入了解仔猪腹泻的病因,本研究在不同发病猪场采集了115份临床样品,通过RT-PCR方法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总阳性率为81.7%。进一步从部分样品中对PEDV的N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采集的临床样品中各分离株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9%以上,与代表性病毒株CV777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7.4%~98.1%,表明目前流行的PEDV其N基因仍然相对保守的。同时,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N,经诱导表达显示该重组蛋白呈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大小约为81 ku,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能够被PEDV阳性猪血清特异性识别。将纯化后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20份已知背景的临床猪血清抗体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有9份血清为抗体阳性,11份血清呈抗体阴性,与应用RT-PCR方法鉴定抗原的结果符合率为85%。本研究表达的重组N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以将其作为PEDV血清学诊断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重组N蛋白 抗原性分析
下载PDF
一种广谱、低毒的抗菌肽类似物HJH-3的生物学活性和膜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青 徐彦召 +5 位作者 杨磊 董萌萌 白跃宇 赵坤 胡建和 张文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0-806,共7页
为了解牛红细胞抗菌肽(AMPs) P3的类似物HJH-3的活性、稳定性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AMPs HJH-3对试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该AMPs对红细胞的溶血性;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了HJH-3的稳定性;通过荧... 为了解牛红细胞抗菌肽(AMPs) P3的类似物HJH-3的活性、稳定性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AMPs HJH-3对试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该AMPs对红细胞的溶血性;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了HJH-3的稳定性;通过荧光探针-酶标仪分析技术和电镜技术检测了HJH-3潜在的膜作用机制。结果显示,HJH-3对与感染相关的不同细菌均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其在大于5 MIC时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比较低;HJH-3在耐受温度、酸碱度和离子强度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AMPs HJH-3的作用下,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可以迅速去极化;电镜观察显示,HJH-3能够穿透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并在其膜上形成孔洞,直接破坏了细胞的完整性,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本研究证实了AMPs类似物HJH-3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的发挥是通过改变正常细胞的跨膜电位和破坏细菌膜的完整性来实现的。本研究为AMPs HJH-3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牛血红蛋白 膜活性 生物活性 孔形成
下载PDF
新型血红蛋白抗菌肽抑菌活性及溶血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庆华 王青 +3 位作者 尚田田 赵志雨 胡建和 徐彦召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4-57,共4页
对分离的血红蛋白抗菌肽进行生物活性鉴定。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血红蛋白抗菌肽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血红蛋白释放量测定其溶血性;琼脂平皿试验测定其热稳定性;并进一步在扫描电镜(SEM)下观... 对分离的血红蛋白抗菌肽进行生物活性鉴定。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血红蛋白抗菌肽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血红蛋白释放量测定其溶血性;琼脂平皿试验测定其热稳定性;并进一步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血红蛋白抗菌肽对测试菌株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血红蛋白抗菌肽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5、1.0、0.25mg/mL;在2.0mg/mL的浓度下,可造成6.7%的红细胞发生溶血;经过高温处理,仍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SEM观察到血红蛋白抗菌肽作用的细菌形态发生严重的皱缩、变形并大量的聚集,细胞膜裂解、破碎。说明血红蛋白抗菌肽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溶血性较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抗菌肽 抑菌活性 溶血性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抗菌肽的活性机制及其分子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庆华 王青 +3 位作者 尚田田 赵志雨 徐彦召 胡建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3-167,共5页
抗菌肽是生物体在抵抗外来微生物入侵时产生的一类防御性小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抗菌肽分子质量小、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 抗菌肽是生物体在抵抗外来微生物入侵时产生的一类防御性小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抗菌肽分子质量小、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等活性,且不易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等特点。随着细菌耐药问题不断出现及新型抗菌肽的陆续发现,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溶血性及细胞毒性的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主要对抗菌肽的分子改造及活性机制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抗菌肽的分子设计改造和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活性机制 分子设计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衣壳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形成病毒样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玲 李国新 +3 位作者 徐彦召 高景鹏 周艳君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15-20,共6页
本研究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将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PCV2b的ORF2基因插入供体质粒pFastBacTMⅠPPH启动子控制下的多克隆位点,构建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性和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 本研究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将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PCV2b的ORF2基因插入供体质粒pFastBacTMⅠPPH启动子控制下的多克隆位点,构建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性和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cap。将rBacmid-cap转染对数生长期的Sf9昆虫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目的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昆虫细胞中获得了表达。将该重组杆状病毒感染HighFiveTM细胞后,用Western blot在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了目的蛋白,并于d 5达到表达高峰。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上清中的目的蛋白可以装配成直径约为17 nm的病毒样颗粒。病毒样颗粒在培养上清中的大量存在,为目的蛋白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提供了便利,也为PCV2基因工程疫苗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重组杆状病毒 病毒样颗粒
下载PDF
大肠杆菌诱导对肉鸡白细胞粗提物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志雨 王青 +3 位作者 杭柏林 尚田田 徐彦召 胡建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152,共4页
为研究异物刺激对肉鸡机体抗菌物质活性的影响。测定了大肠杆菌诱导后肉鸡白细胞粗提物活性变化,分别对大肠杆菌诱导前和诱导后的健康肉鸡进行采血,血液红细胞溶胀、离心后,各取含1×107个白细胞的溶液经超声波破碎,10%(V/V)乙酸浸... 为研究异物刺激对肉鸡机体抗菌物质活性的影响。测定了大肠杆菌诱导后肉鸡白细胞粗提物活性变化,分别对大肠杆菌诱导前和诱导后的健康肉鸡进行采血,血液红细胞溶胀、离心后,各取含1×107个白细胞的溶液经超声波破碎,10%(V/V)乙酸浸提、旋转蒸发,获得白细胞粗提物,采用微量琼脂扩散法测定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白细胞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抑制作用,诱导后的粗提物比诱导前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大肠杆菌诱导增强了肉鸡白细胞粗提物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诱导 粗提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强弱毒ORF1a、ORF1b、ORF2-ORF7片段互换嵌合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一峰 周艳君 +5 位作者 王亚欣 朱建平 徐彦召 童武 虞凌雪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强弱毒之间毒力差异的分子基础,本实验分别以HP-PRRSV强毒HuN-F5株及其传代致弱的疫苗病毒株HuN4-F112为亲本病毒,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分别将ORF1a、ORF1b或ORF2-7编码序列在强弱毒之...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强弱毒之间毒力差异的分子基础,本实验分别以HP-PRRSV强毒HuN-F5株及其传代致弱的疫苗病毒株HuN4-F112为亲本病毒,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分别将ORF1a、ORF1b或ORF2-7编码序列在强弱毒之间互换。将6种含有不同嵌合基因的全长病毒基因组的重组质粒体外转录后转染BHK-21细胞,然后在Marc-145细胞中传代,拯救的重组病毒经RT-PCR、测序和免疫荧光鉴定,并分别命名为rHuN4-F5-ORF1a、rHuN4-F5-ORF1b、rHuN4-F5-ORF2-7(以强毒为骨架)和rHuN4-F112-ORF1a、rHuN4-F112-ORF1b、rHuN4-F112-ORF2-7(以弱毒为骨架)。进一步测定这些病毒在Marc-145上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以强毒为骨架的嵌合病毒rHuN4-F5-ORF1a生长滴度显著高于亲本强毒rHuN4-F5,而以弱毒为骨架的嵌合病毒rHuN4-F112-ORF1a在细胞上的生长滴度低于其亲本弱毒rHuN4-F112,其他片段替换对病毒在细胞上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ORF1a对于PRRSV在体外细胞培养上的生长调节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嵌合病毒 ORF1a ORF1b ORF2-7
下载PDF
抗菌肽的活性机制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青 张伟涛 +3 位作者 徐彦召 刘保国 张慧辉 胡建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9,23,共5页
抗菌肽是一类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具有广谱的抑制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独特的杀菌机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综述了天然抗菌肽的活性... 抗菌肽是一类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具有广谱的抑制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独特的杀菌机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综述了天然抗菌肽的活性机制及其在畜(猪)、禽、反刍动物和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抗菌肽的功能开发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活性机制 养殖业
下载PDF
表达猪瘟病毒E2蛋白重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童武 周艳君 +8 位作者 徐彦召 姜一峰 王亚欣 张善瑞 朱建平 虞凌雪 孙晶 陈焕春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5-509,共5页
为构建表达猪瘟病毒(CSFV)E2蛋白重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本研究首先利用高致病性PRRSV弱毒疫苗HuN4-F112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作为平台,构建了一个在nsp2区有缺失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命名为pHuN4-F112-△480-620。以pHuN4-F1... 为构建表达猪瘟病毒(CSFV)E2蛋白重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本研究首先利用高致病性PRRSV弱毒疫苗HuN4-F112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作为平台,构建了一个在nsp2区有缺失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命名为pHuN4-F112-△480-620。以pHuN4-F112-△480-620作为载体,采用突变PCR的方法将CSF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1 bp~9 99 bp,1 bp~600 bp,1 bp~330 bp及256 bp~330 bp基因片段分别插到nsp2中aa 480~aa 620位氨基酸缺失编码区域。结果显示,插入完整E2基因或较大E2基因片段的重组PRRSV cDNA质粒均未能拯救出病毒,只有插入较小的E2基因片段(256 bp~330 bp)的重组病毒cDNA质粒成功地拯救出了重组病毒rPRRSV-F112-E2(256-330),拯救的病毒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而且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亲本病毒,间接荧光检测表明该重组病毒能够表达外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猪瘟病毒 感染性分子克隆 重组病毒
下载PDF
表达猪白介素2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增强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雷 张彦明 +5 位作者 向华 唐青海 徐彦召 杨小云 王静 代晨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共7页
以猪白介素2基因(pIL-2)为研究对象构建表达pIL-2的重组腺病毒,并研究其作为细胞因子佐剂的免疫增强作用。用RT-PCR的方法扩增pIL-2基因,将pIL-2基因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AdTrack中,构建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AdTrack-pIL-2,然后在大肠杆... 以猪白介素2基因(pIL-2)为研究对象构建表达pIL-2的重组腺病毒,并研究其作为细胞因子佐剂的免疫增强作用。用RT-PCR的方法扩增pIL-2基因,将pIL-2基因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AdTrack中,构建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AdTrack-pIL-2,然后在大肠杆菌BJ5183内和骨架载体AdEasy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骨架载体AdEasy-pIL-2,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pIL-2,并通过兔体交互试验来检测Ad-pIL-2的免疫增强作用。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功构建了Ad-pIL-2,病毒滴度可以达到108.25pfu/mL,并通过兔体交互免疫试验证明Ad-pIL-2可以提高兔的抗体水平。用腺病毒构建的Ad-pIL-2在兔体上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为下一步的猪体试验研究和细胞因子佐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介素2 重组腺病毒 细胞因子 佐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