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免疫检测技术应用
1
作者 黄惠威 李丽华 +3 位作者 罗林 沈玉栋 雷红涛 徐振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55-368,共14页
免疫分析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检测,将免疫分析方法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可以提高免疫分析的性能。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具有光稳定性好、发光... 免疫分析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检测,将免疫分析方法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可以提高免疫分析的性能。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具有光稳定性好、发光寿命长和狭窄及可调整的发射带等优秀的光学性质,与免疫分析相结合可显著降低背景噪声,提高分析灵敏度。本文简要介绍了UCNPs的发光机制,对UCNPs的合成和表面修饰方法进行了总结,并详细论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内滤效应、磁分离技术、上转化连接免疫吸附技术和上转换免疫层析技术五种基于UCNPs的免疫检测技术,最后对该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UCNPs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纳米颗粒 合成方法 表面修饰方法 免疫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测定米饭和乳制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Cereulide
2
作者 曾羲 王宇 +3 位作者 徐巨才 黄穗东 王涓 徐振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32-238,共7页
建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法分析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Cereulide的快速检测方法。分析了Cereulide标准物质的裂解规律,考... 建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法分析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Cereulide的快速检测方法。分析了Cereulide标准物质的裂解规律,考察基质种类、点靶方式、基质溶剂和用量、激光强度等对Cereulide的质谱信号强度的影响,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和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选择以α-氰基-4-羟基肉桂酸为基质,均匀分散在50%乙腈-水(含0.1%三氟乙酸)中,采用先点基质再点样品的点样方式,反射线性正离子模式下选择激光强度70%进行食品中MALDI-TOF MS筛查时,可检测到Cereulide的[M+Na]^(+)和[M+K]^(+)目标离子峰,此质谱信号稳定、强度高、响应重复性好。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Cereulide的[M+Na]^(+)和[M+K]^(+)目标离子峰在5~100 ng/mL范围内线性好,相关系数(r)>0.99;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3.0 ng/g和5.0 ng/g;对米饭和牛乳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3.3%~118.2%,相对标准偏差为0.3%~10.9%(n=6)。本方法分析速度快、准确性高、灵敏度好、抗干扰能力强、无需内标即可实现对米饭和乳制品中Cereulide的批量筛查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蜡样芽孢杆菌 呕吐毒素 α-氰基-4-羟基肉桂酸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在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胎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徐振林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在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胎儿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8例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70例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设... 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在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胎儿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8例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70例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孕妇采用传统产前监护,观察组孕妇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实施监护。比较两组孕妇胎动异常发生率、新生儿无刺激性胎心监护(NST)异常检出率、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及孕妇胎心监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NST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992,P<0.05)。观察组胎动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6、2.630,P<0.05);两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中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吸入羊水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8、0.239、0.759、0.183、0.371,P>0.05)。观察组孕妇胎心监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2,P<0.05)。结论: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可有效提高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胎儿的监测效果,有效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提高孕妇胎心监护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心监护系统 孕晚期羊水量过少 胎儿监测 妊娠结局 满意度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米酵菌酸 被引量:4
4
作者 曹雪铭 徐振林 +3 位作者 苏燕瑜 王宇 雷红涛 肖剑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制备特异性识别米酵菌酸的单克隆抗体,并以胶体金标记用作示踪物,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胶体金标记体系pH值、抗原、抗体质量浓度、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等对胶体金层析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 制备特异性识别米酵菌酸的单克隆抗体,并以胶体金标记用作示踪物,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胶体金标记体系pH值、抗原、抗体质量浓度、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等对胶体金层析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条件下,所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对米酵菌酸的定量检出限为1.2μg/kg,线性范围1.8~7.2μg/kg,定性检出限16.0μg/kg。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食品中常见的毒素无交叉反应,对银耳、木耳和米粉等样品的添加回收率在80.2%~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4%,且结果与LC-MS/MS法一致。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简便、快速和低成本等特点,可以满足食品中米酵菌酸现场大批量筛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酵菌酸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免疫层析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毒蕈中α-鹅膏毒肽的中毒机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易思嘉 罗林 +4 位作者 陈子键 雷红涛 沈玉栋 王弘 徐振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29-139,共11页
α-鹅膏毒肽是毒蕈中分布广、含量高且毒性极强的蘑菇毒素,其性质十分稳定,一般的加热烹饪方式难以使之失活,误食含有该毒肽的毒蕈可引发中毒效应,具体表现为呕吐、腹泻等严重胃肠道反应甚至可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其发病迅速且目前没有特... α-鹅膏毒肽是毒蕈中分布广、含量高且毒性极强的蘑菇毒素,其性质十分稳定,一般的加热烹饪方式难以使之失活,误食含有该毒肽的毒蕈可引发中毒效应,具体表现为呕吐、腹泻等严重胃肠道反应甚至可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其发病迅速且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解毒,对食品安全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设备不便携、成本昂贵、检测速度慢等弊端,因此,通过了解α-鹅膏毒肽的致毒机制和建立准确、高效、便捷的检测技术对于有效防范α-鹅膏毒肽中毒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本文简要综述了α-鹅膏毒肽的中毒症状、中毒机制、现有的解毒方式,着重阐述了α-鹅膏毒肽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快速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治疗α-鹅膏毒肽中毒和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毒蕈 α-鹅膏毒肽 中毒机制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三氯蔗糖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初欢 梁进祥 +2 位作者 陈润禧 陈子键 徐振林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33,共7页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建立了食品中三氯蔗糖的分析检测方法。样品用水提取后经沉淀、超声、离心除杂后,过Oasis HLB柱净化,最后用水定容、过膜,经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水和甲醇...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建立了食品中三氯蔗糖的分析检测方法。样品用水提取后经沉淀、超声、离心除杂后,过Oasis HLB柱净化,最后用水定容、过膜,经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ESI-)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三氯蔗糖在5种不同基质样品的绝对基质效应为21.2%~158.2%,在10~500 n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在0.997以上;白酒的检出限为0.02mg/kg,其他样品检出限为0.10 mg/kg;在低、中、高3个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2%~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00%~5.70%(n=6)。本方法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能满足日常监督抽检中多种食品基质的三氯蔗糖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三氯蔗糖 基质效应 甜味剂
下载PDF
基于食品安全指数法的台山市蔬菜和水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杰斌 邓浩 徐振林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7-283,共7页
该研究监测了2019~2021年台山市10个类蔬果中16种农药的残留量,采用食品安全指数法(Index of Food Safety,IFS)和危害物风险系数法(Hazard Risk Coefficient,R)对其进行安全水平评估。结果表明,1928份蔬果样品中,34份不合格,总体合格率... 该研究监测了2019~2021年台山市10个类蔬果中16种农药的残留量,采用食品安全指数法(Index of Food Safety,IFS)和危害物风险系数法(Hazard Risk Coefficient,R)对其进行安全水平评估。结果表明,1928份蔬果样品中,34份不合格,总体合格率为98.24%,芽菜类等3类蔬菜合格率低于总体水平,毒死蜱和克百威超标占比达35.90%。食品安全指数法显示,叶菜类蔬菜IFS为2.59,安全状态不可接受,豆类蔬菜等5类IFS为0.066~0.38,安全状态可以接受,其余4类安全状态良好;氟虫腈等3种农药IFS为0.68~14.05,对安全性影响不可接受,其余13种农药IFS为0.0058~0.76,对安全性影响可以接受。危害物风险系数法显示,毒死蜱等5种农药风险系数R为2.67~6.10,处于高风险,丙溴磷等4种风险系数R为1.91~2.22,处于中风险,其余7种均为低风险。建议监管部门应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估农药残留风险,加大风险品种蔬果、中高风险以及对安全影响较高的农药残留监测,同时提高快检技术在监管工作的覆盖面,加大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新型农药快检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水果 农药残留 安全指数 风险系数
下载PDF
水果及环境水样中苯醚甲环唑的高灵敏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8
作者 陈梓豪 张咏仪 +6 位作者 杨金易 曾道平 贺颖 徐振林 王弘 孙远明 沈玉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774,共7页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氧化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为信号输出系统,结合间接竞争反应模式建立了水果及环境水样中苯醚甲环唑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 ELISA)。基于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逐步优化策略,确定最佳免疫分析条件...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氧化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为信号输出系统,结合间接竞争反应模式建立了水果及环境水样中苯醚甲环唑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 ELISA)。基于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逐步优化策略,确定最佳免疫分析条件为:包被原与抗体质量浓度组合为62.5 ng/mL和0.318μg/mL,一抗竞争反应缓冲溶液为含0.05%Tween-20的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T,pH 7.4),一抗竞争反应时间为20 min,酶标二抗稀释液为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酶标二抗反应时间为30 min。在该条件下,苯醚甲环唑的线性检测范围(IC_(20)~IC_(80))为0.49~3.90 ng/mL,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38 ng/mL,检出限(LOD)为0.33 ng/mL。在柑橘、葡萄、香蕉、草莓田水、湖水和河水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3%~1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3%,对10种结构和功能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CR)均小于0.2%。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水果及环境水样中苯醚甲环唑的快速筛查和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分析 水果 水样
下载PDF
食品危害物重组抗体的亲和力提升策略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锋 谢曦 +5 位作者 马路凯 王琴 肖更生 沈玉栋 徐振林 王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6-313,共8页
重组抗体作为新一代基因工程抗体,以其结构简单、易表达和修饰改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危害物的免疫快速检测。然而,重组抗体制备技术的非定向性和非精准性导致抗体的亲和力不高,严重影响并限制了重组抗体的应用,因此,当前研究亟需... 重组抗体作为新一代基因工程抗体,以其结构简单、易表达和修饰改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危害物的免疫快速检测。然而,重组抗体制备技术的非定向性和非精准性导致抗体的亲和力不高,严重影响并限制了重组抗体的应用,因此,当前研究亟需提升重组抗体亲和力。本文概述食品危害物重组抗体的制备技术,分别从重组抗体突变进化、突变库筛选、常规多价抗体制备、抗体融合蛋白的自组装等方面阐述重组抗体的亲和力提升策略,并探讨该领域目前的技术瓶颈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危害物 免疫检测 重组抗体 亲和力提升
下载PDF
基于吖啶酯-磁微球的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
10
作者 林健聪 梁科 +5 位作者 柳彬 吴民富 罗林 雷红涛 沈玉栋 徐振林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22,共10页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吖啶酯-磁微球的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牛奶中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采用磁微球偶联二抗,吖啶酯标记OTA-BSA偶联物,优化了磁微球浓度、OTA抗体浓度、吖啶酯标记...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吖啶酯-磁微球的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牛奶中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采用磁微球偶联二抗,吖啶酯标记OTA-BSA偶联物,优化了磁微球浓度、OTA抗体浓度、吖啶酯标记物浓度、抗体和标记物稀释液、反应时间、样品预处理条件等各种CLIA方法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CLIA方法对OTA的检出限为6.38 ng/kg,半抑制浓度(IC_(50))为31.40 ng/kg,线性范围为11.23~99.20 ng/kg,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8%;测定牛奶样品中的OTA时,检出限为25.52 ng/kg,IC_(50)为125.60 ng/kg,线性范围为44.92~396.80 ng/kg,添加回收率为95.08%~105.83%;对赭曲霉毒素B、赭曲霉毒素C的交叉反应率为6.52%和24.57%,对其他真菌毒素均无明显的交叉反应;对牛奶样品的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一致;且CLIA方法的试剂能在2~8℃稳定保存9个月以上。该研究建立的CLIA方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和操作便捷等特点,检测时长仅30 min,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牛奶样品中OTA残留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赭曲霉毒素A 真菌毒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研究
11
作者 韩金治 李亚茹 +5 位作者 罗林 关甜 雷红涛 蔡伟谊 王炳志 徐振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98-1606,共9页
该文将特异性识别河豚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加以胶体金标记用作示踪物,建立了豚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方法。优化了胶体金体系的pH值、抗原抗体浓度、离子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建立... 该文将特异性识别河豚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加以胶体金标记用作示踪物,建立了豚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方法。优化了胶体金体系的pH值、抗原抗体浓度、离子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河豚毒素的定量检出限为0.5 ng/mL,线性范围为0.8~10.6 ng/mL,定性检出限(裸眼判别)为12.0 ng/mL。河豚、织纹螺等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0.5%~110%,相对标准偏差为3.7%~7.1%,检测结果与LC-MS/MS法一致。所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现场快速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筛查和河豚毒素中毒后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毒素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免疫层析 快速检测 水产品
下载PDF
二维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景敏 贾宝珠 +5 位作者 詹蓉蓉 唐飞燕 黄惠晶 邓浩 徐振林 罗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53-364,共12页
二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应用于生物传感器中,具有提高响应速度、提高检测灵敏度、缩短检测周期、简化操作步骤等优点,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石墨烯、石墨炔和类石... 二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应用于生物传感器中,具有提高响应速度、提高检测灵敏度、缩短检测周期、简化操作步骤等优点,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石墨烯、石墨炔和类石墨烯等二维纳米材料在分析传感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了近5年二维纳米材料在食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源性致病菌、重金属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二维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研究者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传感器 食品安全 灵敏度
下载PDF
基于纳米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蔬菜中腐霉利
13
作者 何晓婷 陈子键 +6 位作者 黄松 肖泽苗 刘佳 钟敏 王弘 沈玉栋 徐振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7-316,共10页
为探索纳米抗体在小分子有害物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应用的可行性,以农药腐霉利为模型,系统研究胶体金标记参数、胶体金工作缓冲液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等对GICA的影响。结果表明:胶体金... 为探索纳米抗体在小分子有害物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应用的可行性,以农药腐霉利为模型,系统研究胶体金标记参数、胶体金工作缓冲液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等对GICA的影响。结果表明:胶体金颗粒大小、标记pH值及抗体用量是保证纳米抗体-金标探针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纳米抗体GICA检测腐霉利的检出限、半抑制浓度和可视检出限分别为0.44、6.29μg/L和200μg/L,其灵敏度比基于传统单克隆抗体的GICA提高了4.1倍。采用QuEChERS对韭菜、黄瓜、番茄等样品进行前处理,利用纳米抗体优良的有机溶剂耐受性,省去了有机溶剂吹干程序,加标样品平均回收率介于80.1%~109.6%之间,且对实际样品的检测与标准气相色谱-质谱法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纳米抗体作为一种新型原料可替代传统抗体用于小分子有害物的快速检测,所建立的腐霉利GICA方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和简便等优势,可用于蔬菜腐霉利残留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腐霉利 胶体金免疫层析 快速检测
下载PDF
荧光纳米探针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红霞 邹睿琦 +5 位作者 苏长顺 吕婷 罗林 孙春燕 徐振林 闫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5-211,共7页
免疫分析技术因具有快速、简便和低成本等特点在农药残留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纳米材料增敏的荧光免疫传感器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近年来荧光免疫传感器的相关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种类荧... 免疫分析技术因具有快速、简便和低成本等特点在农药残留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纳米材料增敏的荧光免疫传感器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近年来荧光免疫传感器的相关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种类荧光纳米探针建立的免疫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酶基荧光免疫探针、荧光纳米材料免疫探针、纳米酶基免疫探针和纳米支架型免疫探针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并展望荧光免疫传感器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荧光纳米探针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检测 荧光免疫传感器 免疫探针 荧光纳米材料
下载PDF
天然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程昊 陈龙 +4 位作者 徐振林 支朝晖 叶蕾 孟嫚 金征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213,共9页
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愈演愈烈,天然可降解材料的开发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蛋白质、多糖和脂质作为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天然物质,是天然可降解材料制备的理想原料。但是,由于其自身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天然可降解... 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愈演愈烈,天然可降解材料的开发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蛋白质、多糖和脂质作为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天然物质,是天然可降解材料制备的理想原料。但是,由于其自身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天然可降解材料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耐热性能等往往难以与不可降解塑料媲美。目前,人们主要通过不同原料复配、材料改性以及采用不同加工方式来改善天然可降解材料的性能,使其具备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潜能。本文对近年来常见的蛋白质、多糖和脂质基天然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天然可降解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天然可降解材料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材料 淀粉 蛋白质 多糖 脂质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江门市蔬菜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预测
16
作者 赵杰斌 黄穗东 +1 位作者 孙远明 徐振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1-288,共8页
目的:对江门市2016~2020年蔬菜食品安全抽检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基于数据挖掘的食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江门市辖区内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等单位10个种类的蔬菜样本共1928份,分析其不合格样本和不合格项目的分... 目的:对江门市2016~2020年蔬菜食品安全抽检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基于数据挖掘的食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江门市辖区内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等单位10个种类的蔬菜样本共1928份,分析其不合格样本和不合格项目的分布情况,并基于监测指标和样本信息,选取蔬菜种类、蔬菜品种、监测场所等7个属性为输入,结论属性为输出,利用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构建蔬菜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预测模型。结果:风险分析显示,江门市芽菜类蔬菜、叶菜类蔬菜、根茎类和薯类蔬菜合格率分别为81.7%、95.9%、96.3%,均低于总体合格率96.6%;4-氯苯氧乙酸钠、毒死蜱和铅元素超标问题突出,不合格批次占比达71.2%。经数据处理、最优参数筛选、数据训练和验证、模型优化等步骤构建出3层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总体精度为96.3%,灵敏度为96.8%,特异性为83.9%。结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度和性能,可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建议可利用快检技术的大数据量优势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构建多算法组合模型,并加强样品信息登记的规范性,以构建出准确度更高,应用更广的风险分析与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数据挖掘 蔬菜 食品安全 预测模型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与邻苯醌类物质反应效率分析
17
作者 李晓彤 刘琦 +4 位作者 沈洁惠 徐振林 余祥英 李琳 李玉婷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2,共9页
乳清蛋白作为营养健康食品的重要原料或成分,可能与多酚氧化形成的邻苯醌类物质反应,即发生蛋白-多酚共价相互作用。乳清蛋白与邻苯醌类物质的反应效率是阐明两者反应行为的重要科学依据。以乳清蛋白主要成分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 乳清蛋白作为营养健康食品的重要原料或成分,可能与多酚氧化形成的邻苯醌类物质反应,即发生蛋白-多酚共价相互作用。乳清蛋白与邻苯醌类物质的反应效率是阐明两者反应行为的重要科学依据。以乳清蛋白主要成分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β-LG与邻苯醌类物质的反应效率。结果表明:在pH值7.0,扫描速率50mV/s条件下,β-LG(0.03mmol/L)与非黄酮型邻苯醌的反应效率顺序为:原儿茶酸(54.72%)>咖啡酸(47.01%)>迷迭香酸(41.86%)>绿原酸(39.29%)>邻苯二酚(27.36%)>4-甲基邻苯二酚(22.51%)>原儿茶酸乙酯(19.24%),与黄酮型邻苯醌的反应效率的顺序为:木犀草素(19.34%)>槲皮素(14.68%)>芦丁(12.50%)≈儿茶素(11.97%)>表儿茶素(6.66%)。研究表明:邻苯醌类物质的结构会影响其与β-LG的反应效率,醌环上含有给电子基团的邻苯醌类物质反应效率高于醌环上含有吸电子基团的邻苯醌类物质;此外,醌环上取代基的空间位阻会削弱邻苯醌类物质与β-LG的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Β-乳球蛋白 邻苯醌 反应效率
下载PDF
抗杀螟硫磷纳米抗体表达、纯化策略研究及检测方法建立
18
作者 郭鹏燕 徐振林 +1 位作者 陈子键 沈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98-305,共8页
为了高效制备高纯度的抗杀螟硫磷纳米抗体,本研究对一株低表达水平的重组抗杀螟硫磷纳米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以IPTG浓度、温度为自变量,Nb表达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同时对抗体纯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7℃、... 为了高效制备高纯度的抗杀螟硫磷纳米抗体,本研究对一株低表达水平的重组抗杀螟硫磷纳米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以IPTG浓度、温度为自变量,Nb表达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同时对抗体纯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7℃、无IPTG条件下抗杀螟硫磷纳米抗体表达量最高,达到6 mg/L,并且发现IPTG用量与诱导温度存在交互效应,通过Ni亲和层析与凝胶过滤层析两步纯化法,最终得到了纯度98%以上的抗杀螟硫磷抗体,表明该表达与纯化策略可以高效制备抗杀螟硫磷纳米抗体。利用所获得的纳米抗体,建立了icELISA检测方法,其IC50为5.81 ng/mL,检出限为0.25 ng/mL,检测范围为0.78~43.07 ng/mL。选择生菜和白菜为样品进行添加回收实验,添加回收率在93.3%~111.7%之间,变异系数(CV)值在2.3%~18.2%之间。基于杀螟硫磷纳米抗体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国标规定的杀螟硫磷监测需求,可用于杀螟硫磷的快速筛查。本研究为开发高效快速的杀螟硫磷免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螟硫磷 纳米抗体 诱导表达 纯化策略 活性鉴定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不同发酵温度酱油中代谢产物差异
19
作者 余洋洋 陈穗 +3 位作者 刘占 徐婷 黄桂东 徐振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72-178,共7页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不同发酵温度(25、30、35、40℃)酱油中代谢产物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不同发酵温度的酱油样品的代...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不同发酵温度(25、30、35、40℃)酱油中代谢产物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不同发酵温度的酱油样品的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统计学分析,筛选不同温度发酵酱油的差异代谢物。结果4种不同发酵温度酱油样品共鉴定出14类266个代谢物。其中,25℃下发酵酱油中氨基酸和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而35℃发酵酱油的中氨基酸、脂肪酸类和生物碱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通过OPLS-DA分析研究,鉴定出了3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变量投影重要性>1),包括有氨基酸9种,糖类和有机酸各5种,生物碱和脂肪酸各4种,芳香类化合物3种,香豆素类、胺类和酚类各2种,黄酮类1种。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发酵温度酱油中的差异代谢物,为酱油的调控与加工工艺的改善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温度 酱油 代谢组 差异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外源物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与安全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振林 雷红涛 +3 位作者 王弘 沈玉栋 杨金易 孙远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60-366,共7页
许多农药、兽药、毒素、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环境污染物等外源物质不但本身有一定毒性,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而导致食品的二次污染,可能分解为毒性更强的物质,或与食品内源组分发生反应产生新的... 许多农药、兽药、毒素、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环境污染物等外源物质不但本身有一定毒性,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而导致食品的二次污染,可能分解为毒性更强的物质,或与食品内源组分发生反应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或与其他物质之间存在毒性协同增强作用等。实际上,大量的外源物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与安全性问题尚未研究。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望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加工 外源物质 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