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媒体传播视域下新品类整合营销策略探究——以果酒企业为例
1
作者 徐景熙 《中国商论》 2024年第3期71-74,共4页
纵观消费市场,近年来互联网电商推动了许多新品牌、新品类的兴起,带动了许多新生品牌崭露头角。在全媒体传播视域下,本文以新品类果酒为例,首先,通过对果酒市场的分析,为果酒企业进行整合营销策略探究。其次,利用互联网全媒体渠道提升... 纵观消费市场,近年来互联网电商推动了许多新品牌、新品类的兴起,带动了许多新生品牌崭露头角。在全媒体传播视域下,本文以新品类果酒为例,首先,通过对果酒市场的分析,为果酒企业进行整合营销策略探究。其次,利用互联网全媒体渠道提升产品质量、销售服务水平,帮助果酒企业通过线上渠道提高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确立整体竞争优势。最后,利用全媒体营销策略提高果酒的影响力和符号价值,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中国果酒的文化和工艺,占据小众酒类的长尾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类营销 新消费 新消费品牌 品牌营销 整合营销 全媒体传播
下载PDF
关于当前文艺思潮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景熙 夏康达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44-49,共6页
中国文艺进入新时期后,文艺思潮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头推进":一是现实主义的拓展和深化;二是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各种新思潮此起彼伏;三是通俗文艺势不可挡。文艺的多元和繁荣是一把"双刃剑",在"三头推进"... 中国文艺进入新时期后,文艺思潮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头推进":一是现实主义的拓展和深化;二是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各种新思潮此起彼伏;三是通俗文艺势不可挡。文艺的多元和繁荣是一把"双刃剑",在"三头推进"的文艺思潮裹挟下,新时期创作和评论也存在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艺思潮 三头推进 双刃剑 新世纪
下载PDF
文学创作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融合——兼评非理性文学思潮和创作倾向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景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1期92-97,共6页
感性与理性融汇于文学形象的血脉和灵肉之中。感性状貌是文学审美地观照和折射社会人生的特殊形式 ;剥离文学形象中的理性因素 ,同样导致文学生命的枯萎。新时期以来强调所谓人的本能欲望、潜意识的非理性文学思潮和非理性创作倾向不时... 感性与理性融汇于文学形象的血脉和灵肉之中。感性状貌是文学审美地观照和折射社会人生的特殊形式 ;剥离文学形象中的理性因素 ,同样导致文学生命的枯萎。新时期以来强调所谓人的本能欲望、潜意识的非理性文学思潮和非理性创作倾向不时冒头。文学应致力于优化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感性 理性 非理性文学思潮 非理性创作倾向
下载PDF
悲剧美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景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5-79,共5页
历代美学家都就悲剧这一重要美学范畴作出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在悲剧理论史上竖起了新的丰碑。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悲剧 ,这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要认真研究悲剧艺术规律 ,总结新时期创作经验 。
关键词 悲剧美 悲剧观 悲剧类型 艺术规律 社会功能
下载PDF
略论文学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景熙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7,21,共4页
文学的社会功能通过文学特性得以发挥,是多质的、综合的。具体作品的认识、教育、娱乐功能往往不太平衡,也不可能以独立方式存在,都必须统一于审美领域。审美是文学社会功能网的一个中枢环节,文学的审美本质属性决定了文学功能是综合审... 文学的社会功能通过文学特性得以发挥,是多质的、综合的。具体作品的认识、教育、娱乐功能往往不太平衡,也不可能以独立方式存在,都必须统一于审美领域。审美是文学社会功能网的一个中枢环节,文学的审美本质属性决定了文学功能是综合审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功能 审美属性 综合审美功能
下载PDF
高校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特征及其有声阅读推广策略研究——基于SPSS统计数据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尹章池 徐景熙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3期43-46,共4页
有声阅读被高校学生广泛应用,高校学生有声阅读在阅读内容、目的以及阅读场景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但同时面临阅读时长不足、用户留存率低等问题。文章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高校学生有声阅读的偏好,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的用户性别、学历、... 有声阅读被高校学生广泛应用,高校学生有声阅读在阅读内容、目的以及阅读场景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但同时面临阅读时长不足、用户留存率低等问题。文章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高校学生有声阅读的偏好,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的用户性别、学历、专业均会影响其使用行为。因此,基于高校学生有声阅读使用行为调查分析,文章提出细分全场景服务、优化多元内容、创新平台社交方式等针对性传播策略,以有效布局高校学生有声阅读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有声阅读 行为特征 推广策略
下载PDF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景熙 《南通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2-44,共3页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就文艺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作了雄辩、深刻的分析。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就“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工作的源泉”这一真理 ,...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就文艺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作了雄辩、深刻的分析。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就“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工作的源泉”这一真理 ,作了进一步的深入论述。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了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文艺工作者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生活 "三个代表"
下载PDF
生活之树常青——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
8
作者 徐景熙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3,共3页
1942年5月2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大礼堂后面,同中央办公厅相连接的一个简朴的会议室,召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艺思想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略论文学美
9
作者 徐景熙 《孝感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3-37,共5页
文学的本质审美属性决定了文学最重要的价值是美,包括形象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文学美是绚丽多彩的,呈现为真实美、情趣美、独创美;文学美是流动、发展的,作为美的创造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以新貌新质的美提升时代和读者的审美品位。
关键词 文学美 文学 审美属性 内在美 形式美 真实美 情趣美 独创美 审美品位
下载PDF
现代观念与电视剧创作
10
作者 徐景熙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0-63,共4页
转型期的文学艺术总体格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电视剧已成为百姓日常文化消费的主要对象 ;在艺术风格上呈现世俗化、平民化趋向的电视剧创作 ,同样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就要求创作者更新并优化观念。现代观念的涵义是丰... 转型期的文学艺术总体格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电视剧已成为百姓日常文化消费的主要对象 ;在艺术风格上呈现世俗化、平民化趋向的电视剧创作 ,同样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就要求创作者更新并优化观念。现代观念的涵义是丰富的 ,与时俱进的 ;一些电视剧的缺失都可以从中找到原因。而近几年涌现的一批在大众化、精品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多种题材的电视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现代观念 与时俱进 题材 创新
下载PDF
现代美育与现代人格塑造
11
作者 徐景熙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社会在转型 ,审美教育也须转型。现代美育是美育的“与时俱进” ,是为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而作出的自身的机制更新、功能更新。它除了具备传统美育形象性、情感性、渐进性等特点外 ,还应注入新质新貌 ,形成自由美育观、发展式美育观 ... 社会在转型 ,审美教育也须转型。现代美育是美育的“与时俱进” ,是为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而作出的自身的机制更新、功能更新。它除了具备传统美育形象性、情感性、渐进性等特点外 ,还应注入新质新貌 ,形成自由美育观、发展式美育观 ;以多元化、个性化、高品位的当代审美文化提高受众审美层次 ,弘扬民族精神 ,完善、优化现代人格塑造 ,促进人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现代美育 综合素质 现代人格塑造
下载PDF
论电视剧的当代性
12
作者 徐景熙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以当代的话语精神反思历史、正视现实、放眼未来 ,创作富有当代性的佳作 ,是新时期电视剧创作的重要课题。作品的当代性与当代题材之间有密切联系 ,但不能划等号。当代性并不是静止不变的概念 ,它随着时代潮汐的流向而不断拓展和深化。... 以当代的话语精神反思历史、正视现实、放眼未来 ,创作富有当代性的佳作 ,是新时期电视剧创作的重要课题。作品的当代性与当代题材之间有密切联系 ,但不能划等号。当代性并不是静止不变的概念 ,它随着时代潮汐的流向而不断拓展和深化。创作者要更新观念 ,勇于探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当代性 现实题材 历史题材
下载PDF
基于CCD技术的非接触尺寸测量与展望
13
作者 徐景熙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09年第10期103-104,共2页
CCD因为其高灵敏性,非接触性和高精度性而在近代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空间技术中得到广泛青睐。本文在对图像传感器CCD基本原理,器件的阐述基础上,我们介绍了CCD在一些非接触尺寸测量领域的设计与应用。最后,我们对CCD的发展趋势进... CCD因为其高灵敏性,非接触性和高精度性而在近代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空间技术中得到广泛青睐。本文在对图像传感器CCD基本原理,器件的阐述基础上,我们介绍了CCD在一些非接触尺寸测量领域的设计与应用。最后,我们对CCD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技术 非接触尺寸测量 数据采集 展望
下载PDF
当代通俗文艺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景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79-82,共4页
当代通俗文艺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向徐景熙在市场经济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发生了剧烈的震荡,总体格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曾经备受青睐的高雅文艺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显得不那么景气,乃至出现危机。通俗文艺... 当代通俗文艺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向徐景熙在市场经济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发生了剧烈的震荡,总体格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曾经备受青睐的高雅文艺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显得不那么景气,乃至出现危机。通俗文艺崭露头角,大出风头,势头正旺。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艺 审美特征 高雅文艺 文化市场 大众文艺 文艺理论 通俗文学 发展趋向 受众 文艺批评
下载PDF
文学创作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融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景熙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S1期2-7,共6页
文学作品是有别于科学著作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科学家在掌握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虽然也必须从具体的现象形态入手,但当他们一旦藉此窥知了事物的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时,就会毫不可惜地将感性材料舍弃。他们的理论成果中... 文学作品是有别于科学著作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科学家在掌握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虽然也必须从具体的现象形态入手,但当他们一旦藉此窥知了事物的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时,就会毫不可惜地将感性材料舍弃。他们的理论成果中也可能包含着一定的形象性因素,但那只是为了加强某些概念、观点和整个理论体系的表达效果而被适当采用的图解、佐证,它并不是科学著作把握现实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因此,科学著作,那怕是某些风格鲜明、颇有文采,带有一定文学性的科学著作,不属于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感性与理性 科学著作 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 理性因素 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感受 审美主体 感性认识
下载PDF
知青题材连续剧创作漫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景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9-15,共7页
知青题材连续剧创作漫评徐景熙1995年初,两部知青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孽债》和《年轮》问世,分别成为观赏热点。年中,荧屏上又推出一部知青题材的连续剧《遭遇昨天》,同样颇受关注。文艺理论应该更多地瞩目于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知青题材连续剧创作漫评徐景熙1995年初,两部知青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孽债》和《年轮》问世,分别成为观赏热点。年中,荧屏上又推出一部知青题材的连续剧《遭遇昨天》,同样颇受关注。文艺理论应该更多地瞩目于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应该重视作品的艺术精神和读者(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题材 电视连续剧 人物形象 观众 艺术形象 电视剧 创作者 普通话 西双版纳 年轮
下载PDF
新时期文论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景熙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6,共6页
新时期文论述评徐景熙以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为标志,中国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一样,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实质性的、突破性的成果,自然也存在不少弱点和问题... 新时期文论述评徐景熙以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为标志,中国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一样,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实质性的、突破性的成果,自然也存在不少弱点和问题。对这十多年的文学理论作一总体扫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艺术 高雅文艺 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学批评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通俗文艺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审美关系
18
作者 徐景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57-62,共6页
在美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这样一种看法:正确领会、把握审美关系,是洞悉美学基本范畴和理论构架的一把钥匙。自然,这一见解为人们所重视,经历了长远的跋涉过程;而且,共识中始终存在着歧议,有待继续探索、丰富、发展。本文... 在美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这样一种看法:正确领会、把握审美关系,是洞悉美学基本范畴和理论构架的一把钥匙。自然,这一见解为人们所重视,经历了长远的跋涉过程;而且,共识中始终存在着歧议,有待继续探索、丰富、发展。本文拟从审美关系的内涵和构成、审美关系的价值特性等方面,试作开掘,期望有助于对这一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关系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意识 理论构架 形成过程 研究领域 美学 实践活动
下载PDF
品格·激情·哲理——读巴金《随想录》
19
作者 徐景熙 叶竹芬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4-29,共6页
从1978年底至1986年10月,近八年的时间,巴金除因摔伤住院而不得不搁笔数月外,他忍受着年老体衰和多种病痛的折磨,以惊人的决心和毅力,每次写上千字,有时一、二百字,终于完成了150篇、45万字的散文随笔,汇合成总名为《随想录》的巨制。... 从1978年底至1986年10月,近八年的时间,巴金除因摔伤住院而不得不搁笔数月外,他忍受着年老体衰和多种病痛的折磨,以惊人的决心和毅力,每次写上千字,有时一、二百字,终于完成了150篇、45万字的散文随笔,汇合成总名为《随想录》的巨制。在“总序”中他申明:“我一篇一篇地写,一篇一篇地发表。这些文字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巴金 散文 随笔 文字 作家 作品 文革 四人帮 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