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探析
1
作者 侯林茹 赵文君 +6 位作者 杨元祯 李姗姗 赵素红 徐明杰 徐枝芳 郭义 公一囡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对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及逻辑学研究,发现脏腑病变时,体表经脉会在其特定穴所居部位出现结节条索以及电阻、经络能量值、温度与血流量等改变。基于“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 通过对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及逻辑学研究,发现脏腑病变时,体表经脉会在其特定穴所居部位出现结节条索以及电阻、经络能量值、温度与血流量等改变。基于“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探讨脏腑功能于相应经脉系统的反映以及针刺十四经脉穴位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本研究进一步围绕肺、胃和肠探讨经脉-脏腑的治疗特异性,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思路。近年来探讨经脉-脏腑相关从经络诊察法到关注患者异常感觉变化再到基于表征的物理检测手法,研究手段逐步提高,结论更具客观性,但研究仍集中于肺、胃和大肠等脏腑,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注重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扩大研究范围,增加脏腑器官的普适性,为寻找更系统更全面的依据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 经脉-脏腑相关 脏腑体表相关 经络诊察法 敏化现象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中枢响应特征的静息态fMRI研究方案
2
作者 姚港林 赵亚丹 +4 位作者 柴超 张紫辰 赵彬 董凤菊 徐枝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中枢响应特征。方法: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完成30 min基线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后,即刻行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操作,控制在5 min内。刺络放血后,立即行fMRI数据采集,参数同基线静息态扫描序列... 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中枢响应特征。方法: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完成30 min基线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后,即刻行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操作,控制在5 min内。刺络放血后,立即行fMRI数据采集,参数同基线静息态扫描序列。预期结果:与基线相比,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静息态脑功能显著变化,其中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醒觉相关脑区变化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十二井穴 刺络放血 促醒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MA-MESO 3 km系统2 m温度预报诊断
3
作者 蔡怡 徐枝芳 +1 位作者 朱克云 李泽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0-414,共15页
诊断分析CMA-MESO(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原GRAPES-MESO)3 km系统冬季2 m温度预报效果,为冬奥气象保障服务以及CMA-MESO模式系统开发优化改进提供参考,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2 m温度预报。诊断发现... 诊断分析CMA-MESO(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原GRAPES-MESO)3 km系统冬季2 m温度预报效果,为冬奥气象保障服务以及CMA-MESO模式系统开发优化改进提供参考,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2 m温度预报。诊断发现,每日低温预报较好,高温预报较差,00—06时(世界时,下同)升温过程预报效果好于06—21时降温过程。滑动双权重平均法订正显示,2 m温度预报偏差以系统性偏差为主,订正前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较大地区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依据温度订正前后标准差差异选择华北、华东、西南三个区域的个例和华北地区连续试验进行波谱分析发现,功率谱随着尺度增大逐渐增多,2 m温度预报偏差和2 m温度不同尺度功率谱信息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当不同尺度上的功率谱存在缺失或异常大值时,2 m温度预报与实况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MESO 2m温度 偏差订正 波谱分析
下载PDF
雷达和卫星资料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徐枝芳 徐玉貌 葛文忠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文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 MM5对 1998年 7月 2 0日~ 2 1日发生在湖北东部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作数值模拟 ,同时将不同时间的雷达和卫星资料适时加入模式改变当时模式中的水汽场 ,并与控制试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加入雷达和卫星... 本文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 MM5对 1998年 7月 2 0日~ 2 1日发生在湖北东部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作数值模拟 ,同时将不同时间的雷达和卫星资料适时加入模式改变当时模式中的水汽场 ,并与控制试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加入雷达和卫星资料后的数值模拟 ,由于修正了暴雨区及其邻近区域对流层中低层水汽场 ,雨区位置和雨量中心值比仅用探空资料的控制试验更接近实况。雷达与卫星资料引入模式对于 2 4小时降雨产生的效果不同 ,雷达资料的影响是局部的 ,范围较小 ,卫星资料影响范围较大 ,而且适时加入雷达、卫星资料能够及时通过水汽场修正 ,使 2 4小时预报的雨区范围和中心强度与实况更加接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雷达 卫星 暴雨
下载PDF
使用遗传算法优化雷达测量降水Z-R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枝芳 熊军 葛文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0-715,共6页
将遗传算法应用到雷达测量降水的Z--R关系参数优化问题中,通过引入改进的误差函数加入总降水量误差控制,对1998年6月28日~7月2日阜阳地区的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并和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最优化方法及M—P参数法进行了对... 将遗传算法应用到雷达测量降水的Z--R关系参数优化问题中,通过引入改进的误差函数加入总降水量误差控制,对1998年6月28日~7月2日阜阳地区的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并和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最优化方法及M—P参数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在总降水量估测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好的动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GA) 雷达 降水测量 Z—R关系
下载PDF
TRMM/PR资料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枝芳 葛文忠 +2 位作者 党人庆 郎需兴 Toshio Iguchi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5-642,共8页
将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中的积云参数化Grell方案作了改进,使它含液态水含量,并用该模式对1998年6月29日08:00~30日08:00(北京时,下同)和7月1日08:00~2日08:00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两次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同时通过采用不同高度上的Z... 将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中的积云参数化Grell方案作了改进,使它含液态水含量,并用该模式对1998年6月29日08:00~30日08:00(北京时,下同)和7月1日08:00~2日08:00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两次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同时通过采用不同高度上的Z-qr关系式将TRMM/PR(TropicalRainfallMeasuringMission/PrecipitationRadar)雷达得到的反射率资料计算出比含水量qr,然后用q′v=qv+qr取代原模式中的比湿qv。结果表明,将TRMM/PR雷达资料加入模式后,由于PR雷达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小尺度系统的空间结构,使湿度值接近实际,缩短了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时间,使得模拟出来的降雨强度、雨量中心位置以及雨带形状更接近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PR 数值模拟 比含水量qr 比湿qv 暴雨中心
下载PDF
2021年夏季CMA-MESO模式降水预报评估
7
作者 蔡怡 徐枝芳 +3 位作者 龚玺 钟若嵋 黄观胜 龙海川 《干旱气象》 2023年第3期503-515,共13页
利用中国2021年夏季(6—8月)逐3 h降水预报资料和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从多个角度诊断分析CMA-MESO(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3 km系统模式降水预报性能,为预报员提供参考,为模式系统改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利用中国2021年夏季(6—8月)逐3 h降水预报资料和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从多个角度诊断分析CMA-MESO(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3 km系统模式降水预报性能,为预报员提供参考,为模式系统改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CMA-MESO 3 km模式能较好地预报出不同地区3 h累积降水量和有效降水频率时空分布特征,区域降水预报能力强于单站,持续性降水预报效果好于局地短时强降水。不同预报时效结果显示,CMA-MESO 3 km模式3 h降水预报值最大且大于观测值,6、9、12 h降水预报最接近实况;短时强降水个例结果显示CMA-MESO 3 km模式短临预报效果较好,3、6 h降水预报接近观测,降水量及其时间变化特征预报与观测基本一致,且8个预报时效的区域降水预报平均值接近观测值,预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MESO 3 km 降水量 降水频率 偏差
下载PDF
两个β中尺度气旋性涡旋合并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枝芳 党人庆 葛文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174-179,共6页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对1998年6月29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暴雨过程中的两个β中尺度气旋性涡旋的合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流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800 hPa上的两个β 中尺度涡旋合并最早最快,在低空 925 ...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对1998年6月29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暴雨过程中的两个β中尺度气旋性涡旋的合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流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800 hPa上的两个β 中尺度涡旋合并最早最快,在低空 925 hPa上出现时间晚,合并也晚。在合并过程中的风向和风速变化特征与两个天气尺度气旋或台风合并过程中的特征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中尺度 气旋性涡旋 合并 数值模拟 天气过程分析 梅雨锋 江淮流域
下载PDF
卫星资料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枝芳 党人庆 葛文忠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0-467,共8页
分析研究了2001年5月15日~8月15日3个月GMS卫星资料在湖南资水流域实时数值预报中的应用以及将TRMM(TropicalRainfallMeasuringMission)卫星上的TMI(MicrowaveImager)雨水资料适时融入数值模式改变当时模式中雨水分布场,数值模拟还研... 分析研究了2001年5月15日~8月15日3个月GMS卫星资料在湖南资水流域实时数值预报中的应用以及将TRMM(TropicalRainfallMeasuringMission)卫星上的TMI(MicrowaveImager)雨水资料适时融入数值模式改变当时模式中雨水分布场,数值模拟还研究了发生在淮河流域的10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资水流域3个月的实时预报效果良好,准确预报出其中出现的3次致洪暴雨和1次特大暴雨;对淮河流域暴雨,由于TMI资料空间分辨率较高,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小尺度系统的空间结构,加入模式后使得模拟出来的降雨强度,雨量中心时空分布更接近实际情况,10次暴雨过程的TS评分较不使用TMI资料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卫星资料 TMI资料 数值模拟 雨水 暴雨
下载PDF
CMA-MESO三维变分同化系统2m相对湿度资料同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枝芳 吴洋 +1 位作者 龚建东 蔡怡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3-955,共13页
为了提高CMA-MESO(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原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2 m相对湿度资料的应用效果,改善模式中相对湿度的分析和降水预报效果,分析了2015年6—8月T639(T639L60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系统,0.28... 为了提高CMA-MESO(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原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2 m相对湿度资料的应用效果,改善模式中相对湿度的分析和降水预报效果,分析了2015年6—8月T639(T639L60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系统,0.28125°×0.28125°)分析场低层相对湿度和2 m相对湿度之差与表征稳定度的理查森数(Ri)的关系,发现二者有很好的相关,Ri<0时,模式低层相对湿度与2 m相对湿度的差异较小,基本在同化观测误差范围内。依据该统计结果,对CMA-MESO同化系统中2 m相对湿度同化方案进行优化,Ri<0时,将观测站地形低于模式地形的2 m相对湿度观测由观测站高度改为模式最低层高度进行同化,形成新的2 m相对湿度同化方案,旨在解决2 m相对湿度资料同化时模式地形高度与观测站高度不同的影响。2018年7月CMA-MESO三维变分同化系统(3DVar)个例和连续试验结果显示:新的2 m相对湿度同化方案同化分析资料数量明显增加,且08时多于20时(北京时),新增观测点新息向量(背景减观测)与周围原有观测新息向量保持基本一致,分析残差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减小,降水预报效果明显改善。新2 m相对湿度同化方案通过提高观测站低于模式地形高度的观测资料合理应用,从而改善了3 km模式系统同化分析和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相对湿度 CMA-MESO 3DVar 同化 理查森数
下载PDF
背景误差尺度分离与多尺度混合滤波技术在CMA-MESO 3km系统的应用
11
作者 徐枝芳 王瑞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5-1538,共14页
为提高CMA-MESO 3 km系统降水预报能力,采用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对2018年6月2日至8月31日3个月格点背景误差样本结合模式分辨率和天气系统尺度范围划分进行3种尺度分离,并对这3种尺度背景误差样本分别进行水平协相关尺度拟合,通过采用3个... 为提高CMA-MESO 3 km系统降水预报能力,采用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对2018年6月2日至8月31日3个月格点背景误差样本结合模式分辨率和天气系统尺度范围划分进行3种尺度分离,并对这3种尺度背景误差样本分别进行水平协相关尺度拟合,通过采用3个不同水平特征相关尺度的递归滤波器在CMA-MESO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实现3种拟合水平协相关尺度应用,替代业务测试系统单一水平特征相关尺度,开展个例和连续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尺度分离背景误差样本的3种水平特征相关尺度垂直结构相似,水平特征尺度的水平尺度相隔几十至几百千米。拟合水平特征相关尺度在CMA-MESO 3 km系统应用结果显示,3种水平特征相关尺度试验对u风、v风、湿度分析有明显正影响,分析更接近实况,对温度分析影响较小;对降水预报有改善,冷启动预报前6 h的TS评分提高明显,偏差(Bias)减小向1靠近,暖启动24 h逐6 h降水预报TS评分都小幅提升,Bias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误差 尺度分离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水平特征相关尺度 CMA-MESO 3km
下载PDF
GRAPES_Meso V4.0主要技术改进和预报效果检验 被引量:76
12
作者 黄丽萍 陈德辉 +4 位作者 邓莲堂 徐枝芳 于翡 江源 周非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7,共13页
针对GRAPES_Meso V3.0存在的降水量偏大、模式运行不稳定、近地面温度预报偏差较大、可同化资料偏少以及分辨率偏低等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改进工作:引入变分质量控制以及探空湿度的偏差订正,实现了GPS/PW资料、FY-2E云导风资料以及无线... 针对GRAPES_Meso V3.0存在的降水量偏大、模式运行不稳定、近地面温度预报偏差较大、可同化资料偏少以及分辨率偏低等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改进工作:引入变分质量控制以及探空湿度的偏差订正,实现了GPS/PW资料、FY-2E云导风资料以及无线电掩星资料的同化应用,提高了模式分辨率,引入四阶水平扩散方案,调整了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与动力框架的耦合方案,完善了地面辐射能量平衡方程以及优化了后处理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的诊断方案,并集成所有改进成果形成新的业务化GRAPES_Meso V4.0。批量试验结果表明:GRAPES_Meso V4.0降水ETS评分普遍提高,同时预报偏差明显降低,月平均降水更接近实况,且能够较好地刻画雨带细节;2 m温度预报偏差有较为显著的改善,大部分地区24 h预报有1~2℃左右的降低,有些地区有3~5℃的降低;GRAPES_Meso V4.0对高度场、温度场和风场的改进效果比较显著,500 hPa的温度、风速、位势高度场的相关系数均有显著提高,850 hPa的均方根误差也明显降低,整体性能明显高于GRAPES_Meso V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_MesoV4.0 FY-2E资料同化 物理过程参数化 变分质量控制 模式分辨率
下载PDF
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及应用 被引量:68
13
作者 陶士伟 仲跻芹 +1 位作者 徐枝芳 郝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2-1209,共8页
为满足精细、短时天气预报的需求,我国地面自动站(AWS)观测系统的建设日趋完善。AWS资料在数值预报系统中没得到充分使用的原因之一是AWS观测资料的特殊性及数值预报系统缺少有效针对AWS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QC)方案。本文AWS QC方案在... 为满足精细、短时天气预报的需求,我国地面自动站(AWS)观测系统的建设日趋完善。AWS资料在数值预报系统中没得到充分使用的原因之一是AWS观测资料的特殊性及数值预报系统缺少有效针对AWS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QC)方案。本文AWS QC方案在参考国际先进的AWS QC方案基础上,根据我国地面自动站的特点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对地面资料应用的要求设计。其目的是解决AWS观测资料在数值预报中应用的质量问题。本方案采用多种质量控制技术,其中包括台站气候极值检查、要素间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持续性检查、背景场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综合决策算法、自动统计评估反馈技术。本文从检查方法对错误资料的敏感度和确定性进行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更强的敏感度和确定性。将该方案应用于北京地区2006年8月AWS实际观测资料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识别观测资料中存在明显错误的资料,有效地为地面自动站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提供客观质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自动站 质量控制 敏感度 观测误差 综合决策算法
下载PDF
GRAPES_RAFS系统2m温度偏差订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王婧 徐枝芳 +2 位作者 范广洲 刘佩廷 李泽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9-726,共8页
本文通过对2013年6月20日至7月20日GRAPES(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_RAFS(Rapid Analysis and Forecast System)系统每天8个时次每3 h的2 m温度预报进行分析,发现各时次的预报均能较好地表征2 m温度日... 本文通过对2013年6月20日至7月20日GRAPES(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_RAFS(Rapid Analysis and Forecast System)系统每天8个时次每3 h的2 m温度预报进行分析,发现各时次的预报均能较好地表征2 m温度日变化特征,但预报与实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中西藏东部川西高原、云贵高原、江南武夷山脉偏低于实况可达3℃,而华北地区偏高于实况3℃以上。为了减小GRAPES_RAFS系统偏差对2 m温度预报的影响,本文采用平均法、双权重平均法、滑动平均法和滑动双权重平均法分别对GRAPES_RAFS系统2 m温度预报产品进行偏差订正,并对订正前后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2 m温度订正后的平均误差大部地区减小到(-1~1℃),而均方根误差大部地区降低到2.5℃内。对于偏差较大地区,订正效果更为明显,如西藏东部川西高原,经过订正,平均误差绝对值由订正前3℃以上降低到1℃内,而RMSE由订正前4℃以上控制到3℃内。对比四种订正方法,双权重订正方法与平均法订正整体效果接近,但对个别站点,双权重订正法要优于平均法,经过滑动的订正方法比无滑动的订正方法订正效果更好,订正效果最好的是滑动双权重平均法,全国平均误差大部分在(-0.5~0.5℃)内,不超过(-1~1℃)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_RAFS 偏差订正 双权重 滑动平均 2m温度
下载PDF
CMA-MESO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丽萍 邓莲堂 +12 位作者 王瑞春 庄照荣 江源 徐枝芳 朱立娟 张进 王莉莉 于翡 孙琴 王丹 王皓 周非非 徐国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1-654,共14页
基于GRAPES-MESO 10 km系统,提高模式动力框架计算精度和稳定性,选择调试适合高分辨率模式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组合,建立面向数值天气预报的全国雷达质量控制拼图系统,通过云分析系统融合全国三维组网反射率因子拼图,建立面向中小尺度... 基于GRAPES-MESO 10 km系统,提高模式动力框架计算精度和稳定性,选择调试适合高分辨率模式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组合,建立面向数值天气预报的全国雷达质量控制拼图系统,通过云分析系统融合全国三维组网反射率因子拼图,建立面向中小尺度系统的对流可分辨同化系统和陆面资料同化系统,实现雷达径向风、风廓线雷达、FY-4A成像仪辐射率、卫星云导风、卫星GNSSRO、地面降水观测以及近地面资料等非常规局地稠密资料的同化应用,发展快速循环技术,建立全国3 km间隔3 h的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CMA-MESO(GRAPES-MESO3 km)并实现业务化运行。2020年6—9月汛期业务检验结果表明:CMA-MESO预报的近地面要素(降水、2 m温度、10 m风场)检验评分全面超越GRAPES-MESO 10 km结果;CMA-MESO的24 h累积降水TS评分略低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结果,但逐3 h累积降水预报TS评分尤其是对于较大降水阈值评分明显优于ECMWF结果;同时,对于能够表征模式对降水时空精细化特征预报能力的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等检验,CMA-MESO对我国汛期的预报准确率超过了ECMWF细网格模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MESO 快速循环同化系统 局地稠密资料应用 公里尺度变分框架 高分辨率模式
下载PDF
适用于云南地区的地面资料同化方案设计及个例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新梅 段旭 +3 位作者 王曼 符睿 海云莎 徐枝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4-917,共14页
利用2000—2007年5~10月云南及周边地区12个探空站08:00和20:00观测资料,分6种不同地形高度类型分析了边界层内基本气象要素间关系,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云南地面资料同化方案,并选取两个暴雨个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探空资料的贡献... 利用2000—2007年5~10月云南及周边地区12个探空站08:00和20:00观测资料,分6种不同地形高度类型分析了边界层内基本气象要素间关系,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云南地面资料同化方案,并选取两个暴雨个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探空资料的贡献在引入地面资料后有所调整,在Rug-giero方案中,地面资料的引入在模拟区域初始场中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升温和增湿,对强降水的模拟改善作用较小;而在云南方案中东部地区的温度和湿度明显降低,叠加的地面测站与模式地形高度差异相关且大致相同,模拟的降水强度和范围在实况降水中心附近明显增加,而在降水强度不明显的区域变化不大,从而使得模拟效果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表明云南方案对云南地区强降水的模拟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地形订正 地面资料同化
下载PDF
早期使用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出血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雪松 陈志刚 +1 位作者 徐枝芳 高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787-790,共4页
目的:早期使用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炎性反应递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S... 目的:早期使用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炎性反应递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组,采用胶原酶注射尾状核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Avidinbiotin complex-ELISA,ABC-ELISA)观察ICH大鼠血清炎性反应递质ICAM-1和TNF-α的变化。结果:HE染色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也证实了脑出血急性期炎性反应反应较剧烈,三七总皂苷显著减轻周围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现象;造模7d时,模型组血清中的ICAM-1和TNF-α含量增加,三七总皂苷用药7d可下调ICAM-1(P<0.05)和TNF-α。结论: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后脑组织病理形态恢复正常具有促进作用,抑制ICAM-1和TNF-α的释放,可能是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组织病理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三七总皂苷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和凝血酶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雪松 陈志刚 +1 位作者 高芳 徐枝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凝血酶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观察6、24、48、72 h及7 d 5个时间点。采用尾壳核注入胶原酶肝素钠生理盐水溶...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凝血酶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观察6、24、48、72 h及7 d 5个时间点。采用尾壳核注入胶原酶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给予三七总皂苷腹腔注射,每日1次,采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检测48 h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凝血酶凝结时间(TT)。结果各时点模型组脑含水量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6 h时点外,治疗组各时点与模型组和治疗组比较,脑含水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T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通过下调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FIB含量及TT达到治疗脑出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三七总皂苷 脑含水量 凝血酶 大鼠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对GRAPES_MESO数值预报系统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谭晓伟 徐枝芳 龚建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3,共8页
针对一个南方切变线系统降水个例,通过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s)对我国拟建风廓线雷达观测网内的不同类型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在GRAPES_MESO系统中的影响、对风廓线雷达观测和探空观测及两者混合使用时在GRAPES_MESO系统中的影响差异进行... 针对一个南方切变线系统降水个例,通过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s)对我国拟建风廓线雷达观测网内的不同类型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在GRAPES_MESO系统中的影响、对风廓线雷达观测和探空观测及两者混合使用时在GRAPES_MESO系统中的影响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在GRAPES_MESO系统中,风廓线雷达资料对500 hPa高度以下水平风速分析场的修正作用明显优于探空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水平风速分析场的影响高度极限大约在300 hPa附近,经过6h的传播,其影响可以向上继续传播至250 hPa以上高度;在300 hPa高度以下,同化对流层Ⅱ型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水平风速分析场的影响比边界层型风廓线雷达资料略大;单独同化风廓线雷达资料对降水预报的贡献较弱,与探空观测混合使用时有助改进降水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模拟试验 风廓线雷达 资料同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