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注入对SiO_2表面非晶碳薄膜的化学状态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洮 杨生荣 +2 位作者 齐尚奎 吕晋军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采用真空蒸镀法在 Si O2 表面制备非晶态碳纳米薄膜 ,考察了碳离子注入对非晶态碳薄膜与基体结合强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并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碳薄膜 /基体的界面化学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 :非晶态碳薄膜经碳离子注入处理后 ,... 采用真空蒸镀法在 Si O2 表面制备非晶态碳纳米薄膜 ,考察了碳离子注入对非晶态碳薄膜与基体结合强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并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碳薄膜 /基体的界面化学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 :非晶态碳薄膜经碳离子注入处理后 ,碳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及其耐磨寿命均明显提高 ;当碳离子注入剂量达到 1× 10 1 6 C+ /cm2 时 ,碳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增加 ,但碳薄膜耐磨寿命的提高幅度有限 ;当注入剂量达到并超过 5× 10 1 6 C+ /cm2 后 ,碳离子注入所引起的碰撞混合和化学混合作用直接导致碳薄膜与 Si O2 基体界面处的原子扩散以及 Si- C键的形成 ,从而大幅提高碳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及其耐磨寿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混合 非晶碳薄膜 摩擦学性能 离子注入 结合强度
下载PDF
多孔质铝阳极氧化膜的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洮 陈建敏 赵家政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104,共8页
多孔质铝阳极氧化膜具有质硬、耐磨和抗腐蚀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工程材料之一.为了探讨这类膜的摩擦学性能与其结构的内在联系,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分别在硫酸和草酸电解液中生成的多孔质铝阳极氧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 多孔质铝阳极氧化膜具有质硬、耐磨和抗腐蚀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工程材料之一.为了探讨这类膜的摩擦学性能与其结构的内在联系,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分别在硫酸和草酸电解液中生成的多孔质铝阳极氧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对其在干摩擦下的摩擦学性能作了考察.观察发现,在选定的制膜工艺条件下,分别于硫酸和草酸电解液中生成的铝阳极氧化膜具有多孔质结构,在阳极氧化膜的底部有一层由致密的氧化物质组成的“障壁层”.摩擦试验结果表明,多孔质铝阳极氧化膜的韧性和硬度都是影响其耐磨性能的重要因素,而电解液温度又对铝阳极氧化膜的韧性和硬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分别在10~30℃和3~50℃下生成的硫酸和草酸阳极氧化膜都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较高的硬度,故其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草酸阳极氧化膜中不含结晶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阳极氧化膜 多孔质结构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SiO_2单晶磨损机理的SEM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洮 薛群基 田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利用氮离子注入技术改善SiO2 单晶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离子注入前、后的SiO2 单晶在干摩擦条件下与Si3N4 球对摩时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1017 N+ /cm 2 剂量的氮离... 利用氮离子注入技术改善SiO2 单晶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离子注入前、后的SiO2 单晶在干摩擦条件下与Si3N4 球对摩时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1017 N+ /cm 2 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后,SiO2 单晶表面的耐磨性能比注入前提高了近4 个数量级.氮离子注入使SiO2 单晶表层形成SiO2 微晶态与非晶态共存的混合态结构,其具有良好的抗塑变和塑性剪切能力,从而使SiO2 单晶的抗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注入 单晶 磨损机理 SEM 二氧化硅 陶瓷
下载PDF
铝阳极氧化膜多孔质结构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洮 赵家政 +2 位作者 陈建敏 党鸿辛 姜节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76-280,共5页
本文针对研究开发新型自润滑阳极氧化铝功能材料的要求,用TEM系统考察了在二种不同酸性溶液中生成的铝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多孔质结构,确定了孔的形态和孔隙率;并用电子束诱导结晶化的方法 ̄[1]确定了铝阳极氧化膜的物相结构为非... 本文针对研究开发新型自润滑阳极氧化铝功能材料的要求,用TEM系统考察了在二种不同酸性溶液中生成的铝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多孔质结构,确定了孔的形态和孔隙率;并用电子束诱导结晶化的方法 ̄[1]确定了铝阳极氧化膜的物相结构为非晶态r-Al_2O_3。此外,还用HREM对阳极氧化膜与铝底材之间的界面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过渡层的存在,过渡层厚约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质结构 电子显微镜 阳极氧化膜
下载PDF
爆炸法合成纳米金刚石微粒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洮 赵家政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38-442,共5页
利用负氧炸药爆炸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是一种较新的具有实用前景的纳米材料。本文应用 T E M、 H R E M 及 X R D 研究了 T N T/ R D X 炸药在密闭容器中爆炸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得到的结果可明确表明:在爆炸产生的高... 利用负氧炸药爆炸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是一种较新的具有实用前景的纳米材料。本文应用 T E M、 H R E M 及 X R D 研究了 T N T/ R D X 炸药在密闭容器中爆炸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得到的结果可明确表明:在爆炸产生的高压和高温下,炸药分子的一部分碳可转化为尺寸为 3~10nm 左右的球状纳米金刚石微粒,同时有弯曲的片状石墨和非晶态碳小球生成。并对纳米金刚石微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药爆炸 合成 金刚石 TEM HREM 纳米
下载PDF
多孔质铝阳极氧化膜表面与界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洮 齐尚奎 +1 位作者 赵家政 陈建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6-279,共4页
关键词 铝阳极氧化膜 界面结构 AES HREM
下载PDF
环境湿度对SiO_2单晶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徐洮 杨生荣 +1 位作者 刘惠文 薛群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8-519,共2页
关键词 环境湿度 SiO2单晶 摩擦学行为 陶瓷材料 摩擦学部件 一元系统陶瓷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理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金属纳米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徐洮 杨生荣 +1 位作者 陈淼 薛群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9-650,共2页
关键词 离子注入 金属纳米薄膜 微观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 减摩涂层材料
下载PDF
N离子轰击对纳米金刚石薄膜微观形貌的影响
9
作者 徐洮 杨生荣 +1 位作者 吕晋军 薛群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薄膜 氮离子轰击 微观结构 摩擦性能 MWCVD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单晶SiO_2表面结构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徐洮 杨生荣 +1 位作者 吕晋军 薛群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97-598,共2页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单晶 二氧化硅 陶瓷 表面结构 耐磨性
下载PDF
多孔质铝阳极氧化膜的结晶过程研究
11
作者 徐洮 赵家政 +1 位作者 马良 陈建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63-564,共2页
铝质材料阳极氧化作为铝质材料最重要的表面改性技术在现代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近年来,人们着眼于多孔质铝阳极氧化膜所具有的均匀、规则的微观多孔质结构,通过不同方法在微孔中沉积或原位合成各种化学物质,研究开发各种... 铝质材料阳极氧化作为铝质材料最重要的表面改性技术在现代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近年来,人们着眼于多孔质铝阳极氧化膜所具有的均匀、规则的微观多孔质结构,通过不同方法在微孔中沉积或原位合成各种化学物质,研究开发各种新型铝质功能材料[2],使得对多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过程 阳极氧化膜 多孔质
下载PDF
用爆炸法生成超分散金刚石的电镜研究
12
作者 徐洮 赵家政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利用炸药的爆炸能实现物质的转化或相变,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一个领域。其中利用炸药爆炸生成纳米级超分散金刚石是对其开展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应用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这种炸药爆炸后的固体产物。得到的结果可明确表明在爆炸产生... 利用炸药的爆炸能实现物质的转化或相变,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一个领域。其中利用炸药爆炸生成纳米级超分散金刚石是对其开展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应用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这种炸药爆炸后的固体产物。得到的结果可明确表明在爆炸产生的高压和高温下,炸药分子的一部分碳可转化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同时有石墨和无定形碳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纳米粉末 爆炸法 电子显微镜分析
下载PDF
用冲击波合成法制备纳米铁酸锌粉体──一种制备纳米粉体的新方法 被引量:36
13
作者 刘建军 +2 位作者 徐洮 贺红亮 谭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59-762,共4页
用冲击波处理共沉淀法制备的氧化铁与氧化锌混合物合成了铁酸锌,用XRD、TEM和电子衍射法对这种产品进行了鉴定.与传统的高温焙烧法相比,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其颗粒尺寸为纳米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冲击波的作用时间极短,因此生成的铁酸... 用冲击波处理共沉淀法制备的氧化铁与氧化锌混合物合成了铁酸锌,用XRD、TEM和电子衍射法对这种产品进行了鉴定.与传统的高温焙烧法相比,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其颗粒尺寸为纳米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冲击波的作用时间极短,因此生成的铁酸锌不会生长成为完整的晶粒.由此可以认为,冲击波处理可能是一种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粉体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铁酸锌 冲击波合成法 制备
下载PDF
脉冲电流密度对电沉积纳米晶镍织构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立平 肖少华 +2 位作者 高燕 刘惠文 徐洮 《电镀与精饰》 CAS 2005年第3期40-42,共3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韧性较好的纳米晶镍镀层。考察了脉冲峰值电流密度对纳米晶镍镀层织构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峰值电流密度的增加,Ni(111)晶面择优取向程度逐渐增强,晶粒显著减小,镀层的硬度逐渐增加。纳米晶镍镀层硬... 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韧性较好的纳米晶镍镀层。考察了脉冲峰值电流密度对纳米晶镍镀层织构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峰值电流密度的增加,Ni(111)晶面择优取向程度逐渐增强,晶粒显著减小,镀层的硬度逐渐增加。纳米晶镍镀层硬度与晶粒尺寸的关系符合经典的Hall-Petch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密度 纳米晶镍 织构 晶面择优取向 脉冲峰值 电沉积法 晶粒尺寸 镀层硬度 镍镀层
下载PDF
代硬铬镍基合金镀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立平 高燕 +3 位作者 曾志翔 陈丽 薛群基 徐洮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实现清洁生产,改善生态环境,针对电镀行业中严重污染环境的六价硬铬电镀工艺,广大电镀工作者致力于代硬铬工艺的开发,其中电沉积合金镀层技术将是未来比较理想的代铬工艺。文中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代铬镀层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 为了实现清洁生产,改善生态环境,针对电镀行业中严重污染环境的六价硬铬电镀工艺,广大电镀工作者致力于代硬铬工艺的开发,其中电沉积合金镀层技术将是未来比较理想的代铬工艺。文中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代铬镀层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几类代铬合金镀层的工艺及耐磨、耐蚀等性能,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镀层 研究进展 硬铬 镍基 清洁生产 生态环境 电镀工艺 污染环境 电镀行业 代铬镀层 研究方向 工作者 电沉积 国内外 耐磨 耐蚀
下载PDF
模具钢电子束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吴爱民 陈景松 +4 位作者 张爱民 邹建新 郝胜智 徐洮 董闯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8-614,共7页
利用电子束进行表面热改性处理是材料表面处理中的一种新兴技术。本文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 (Highcurrentpulsedelectronbeam ,HCPEB)技术对模具钢D2 (Cr12Mo1V1)和模具钢H13(4Cr5MoSiV1)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对改性试样进行了表面形貌及... 利用电子束进行表面热改性处理是材料表面处理中的一种新兴技术。本文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 (Highcurrentpulsedelectronbeam ,HCPEB)技术对模具钢D2 (Cr12Mo1V1)和模具钢H13(4Cr5MoSiV1)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对改性试样进行了表面形貌及组织结构分析 ,并进行了显微硬度及磨损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 ,电子束轰击处理后试样的最表层发生熔化 ,晶粒明显细化 ,表面重熔层厚度最厚处达到了 10 μm左右。试样次表层几百微米范围内都存在显微硬度增加现象 ,并呈现特殊的曲线分布状态。试样相对耐磨性也分别提高了 5 .6 3倍 (D2 )和 11.76倍 (H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模具钢 表面改性 耐磨性 表面处理
下载PDF
阳极电压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宝刚 梁军 +3 位作者 田军 刘惠文 周金芳 徐洮 《电镀与精饰》 CAS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在不同阳极电压下对Ti-6Al-4V合金进行了微弧氧化处理。考察了阳极电压对氧化膜生长速率、表面形貌、相组成及硬度的影响,并对其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阳极电压的升高,氧化膜表面微孔数量减少,表面微孔孔径、粗糙度... 在不同阳极电压下对Ti-6Al-4V合金进行了微弧氧化处理。考察了阳极电压对氧化膜生长速率、表面形貌、相组成及硬度的影响,并对其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阳极电压的升高,氧化膜表面微孔数量减少,表面微孔孔径、粗糙度、氧化膜生长速率均增大,表面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微弧氧化膜主要由Al2TiO5相和金红石TiO2相组成,随着阳极电压的升高,两者相对比例逐渐增大。阳极电压对微弧氧化膜与钢球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但对磨损率影响较大,磨损率随阳极电压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氧化膜均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电压 氧化膜性能 TI-6AL-4V合金 钛合金 微弧氧化膜 微弧氧化处理 生长速率 摩擦学性能 表面形貌 研究结果 表面硬度 TiO2 摩擦系数 相组成 磨损率 增大 膜表面 粗糙度 金红石 耐磨性 减小 微孔
下载PDF
直流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类金刚石碳薄膜的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红轩 徐洮 +2 位作者 陈建敏 周惠娣 刘惠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直流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薄膜.采用Raman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在UMT-2MT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薄膜在不同载荷与滑动速度... 利用直流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薄膜.采用Raman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在UMT-2MT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薄膜在不同载荷与滑动速度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类金刚石碳薄膜具有典型的类金刚石结构特征,薄膜均匀、致密,表面粗糙度小,硬度较高;薄膜与Si3N4陶瓷球对摩时显示出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随着试验载荷与滑动速度的提高,薄膜的摩擦系数降低,耐磨寿命降低;薄膜的减摩抗磨性能同其在Si3N4陶瓷球偶件磨损表面形成的转移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类金刚石碳薄膜 结构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磷酸盐-氢氧化钾溶液中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梁军 田军 +2 位作者 周金芳 刘维民 徐洮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4-7,共4页
在磷酸盐-氢氧化钾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M60B镁合金表面获得了氧化膜层。截面光学显微形貌与扫描电镜照片显示,该氧化膜层为一连续的整体,氧化膜与基体存在清晰的界面,界面附近无孔洞、裂纹等缺陷,而在氧化膜表面则分布着大量... 在磷酸盐-氢氧化钾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M60B镁合金表面获得了氧化膜层。截面光学显微形貌与扫描电镜照片显示,该氧化膜层为一连续的整体,氧化膜与基体存在清晰的界面,界面附近无孔洞、裂纹等缺陷,而在氧化膜表面则分布着大量的微孔,并有微裂纹存在;EDS成分分析表明,膜层主要由Mg、A l元素(来自于基体)和P、O元素(来自于电解液)组成;X-射线衍射实验证明了微弧氧化处理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了一层以MgO为主要组成的氧化膜,但未检测到P的存在,由此说明P以非晶态的形成存在于膜层中。膜层截面硬度分布曲线和耐蚀性实验表明,膜层硬度随着膜层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起初增大,在距离界面10μm处达到最大值为580HV,之后逐渐降低;基体与微弧氧化膜层在w(NaC l)=3.5%NaC l溶液中的极化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198 A/cm2和3.54 A/cm2,说明微弧氧化膜的生成使镁合金的耐蚀性能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镁合金 磷酸盐-氢氧化钾电解液 显微硬度 耐蚀性
下载PDF
Ni-Co/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抗磨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立平 高燕 +2 位作者 薛群基 刘惠文 徐洮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 45#钢样品表面制备了含有纳米金刚石的镍?钴合金基复合镀层。对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并考察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 pH 值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纳米复合镀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的弥散强化... 采用电沉积法在 45#钢样品表面制备了含有纳米金刚石的镍?钴合金基复合镀层。对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并考察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 pH 值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纳米复合镀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的弥散强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镀层的硬度。在干摩擦条件下,纳米复合镀层的耐磨性是镍?钴合金镀层的 3 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复合镀层 纳米金刚石 耐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