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化学交联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丽花 熊健 +6 位作者 曹苹 钟梅玲 朱勇军 徐炜区 康文亭 佘振定 谭荣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206-4211,共6页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存在降解速率较快且不可调控、力学性能不佳等天然材料固有的缺点,对其进行戊二醛交联改性是常用到的改善措施,然而戊二醛本身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会影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利用甘氨酸中和封闭戊二...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存在降解速率较快且不可调控、力学性能不佳等天然材料固有的缺点,对其进行戊二醛交联改性是常用到的改善措施,然而戊二醛本身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会影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利用甘氨酸中和封闭戊二醛分子中未参与反应的醛基,改善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对脱细胞猪真皮基质依次进行戊二醛改性、甘氨酸中和处理,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戊二醛改性的脱细胞真皮基质为对照,利用DNA试剂盒检测实验组样品的DNA残留量。将未交联脱细胞猪真皮基质与实验组、对照组样品浸泡于胶原酶溶液中,观察材料降解情况。分别以细胞培养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浸提液、实验组样品浸提液与对照组样品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将小鼠成骨细胞分别接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膜表面,培养7d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膜片分别植入新西兰兔(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提供)皮下,2周后取试样及其周围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动物实验经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结果与结论:(1)实验组样品DNA残留量为(3.12±0.7)μg/g;(2)酶解8 h,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的失重率无显著差异,为18%-21%,未进行戊二醛交联脱细胞猪真皮基质的失重率为100%;(3)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浸提液中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98.1%,90.3%,细胞毒性均为1级;(4)实验组膜片表面的小鼠成骨细胞繁殖旺盛,分布较为均匀,细胞骨架铺展较为充分;对照组膜片表面的成骨细胞数量较少且细胞团聚在一起,细胞骨架未充分铺展开;(5)植入皮下2周后,两组膜片的胶原纤维结构均基本完整且清晰可见,实验组植入部位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微,对照组炎症反应较为严重;(6)结果表明,甘氨酸封端可在保证降解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戊二醛交联改性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组织再生 屏障膜 脱细胞真皮基质 交联 戊二醛 甘氨酸 中和 降解性能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普通大气热氧化处理后镍钛诺合金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林钟石 黄虹蓉 +5 位作者 臧德跃 徐炜区 林柏佑 袁丽欣 徐良 刘尧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4期27-32,共6页
对经常规塑形处理的镍钛诺合金材料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为该材料在医用产品制造和应用尤其是植入介入器械领域的应用提供安全依据。为了模拟镍钛诺合金在医疗器械生产中的常规应用,对镍钛诺合金材料进行塑形处理为镍钛合金丝,然... 对经常规塑形处理的镍钛诺合金材料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为该材料在医用产品制造和应用尤其是植入介入器械领域的应用提供安全依据。为了模拟镍钛诺合金在医疗器械生产中的常规应用,对镍钛诺合金材料进行塑形处理为镍钛合金丝,然后基于一系列GB/T 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对该镍钛合金丝进行热原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皮内反应试验、迟发性超敏反应试验、溶血试验、血栓形成试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肌肉植入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性评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镍钛诺合金材料在普通大气下热氧化处理后的生物安全性符合现有标准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诺合金 医疗器械 生物安全性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金属铝材料的细胞毒性和刺激致敏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钟石 徐良 +4 位作者 钟文雨 林柏佑 徐炜区 袁丽欣 刘尧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9期62-67,共6页
目的评价金属铝的细胞毒性、刺激性和皮肤致敏性,为金属铝材料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制造和应用提供安全依据。方法本研究模拟金属铝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常规应用,采用抛光处理后的金属铝片评估该金属铝片的细胞毒性和刺激致敏性。细胞毒性试... 目的评价金属铝的细胞毒性、刺激性和皮肤致敏性,为金属铝材料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制造和应用提供安全依据。方法本研究模拟金属铝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常规应用,采用抛光处理后的金属铝片评估该金属铝片的细胞毒性和刺激致敏性。细胞毒性试验选用浓度1×10^5个/ml生长良好的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悬液使用MTT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刺激试验将9只新西兰兔通过完全随机分成样品极性浸提液和空白对照组、样品非极性浸提液和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3只。将受试液滴到纱布上,贴敷于脊柱两侧固定4 h后去除,观察水清洗后1、24、48和72 h皮肤表面,计算原发性刺激并后确定反应类型;皮肤致敏试验将50只豚鼠通过完全随机分成样品极性浸提液组、空白对照组、样品非极性浸提液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经动物肩膀内侧注射受试液皮内诱导,观察贴敷结束后24 h和48 h受试部位情况及Magnusson和Kligman评级。结果细胞毒性试验中L929细胞与样品浸提液接触24h后与空白对照中的细胞显微镜下观察无形态上的差异且噻唑兰检测存活率大于70%;刺激试验中,贴敷结束后1、24、48和72h样品浸提液的皮肤反应均为无红斑无水肿;皮肤致敏试验中,贴敷结束后24和48 h样品浸提液的皮肤反应均为无红斑无水肿。结论样品浸提液无潜在的细胞毒性、刺激性及皮肤致敏性,金属铝的生物安全性符合现有标准对于与完整皮肤接触和部分与黏膜接触(≤24 h)的表面器械的生物安全性要求,但其在低pH环境下的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细胞毒性 刺激性 皮肤致敏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