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开松 徐献群 +4 位作者 徐启勇 林字辉 叶燕青 刘卫敏 杨亦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47-348,共2页
目的 测定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状况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36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免疫球蛋白 (Ig A、Ig G、Ig M)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 目的 测定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状况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36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免疫球蛋白 (Ig A、Ig G、Ig M)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测定。结果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 Ig A治疗前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0 1) ,而 Ig G、Ig M均值稍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明显 (P>0 .0 5 ) ,感染组 CD+ 3、CD+ 4、NK细胞活性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治疗后接近对照组 (P>0 .0 5 ) ,而 s IL - 2 R及 CD+ 8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治疗后降低 ,与对照组接近 (P>0 .0 5 )。结论 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老年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提高免疫功能应列为预防和治疗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部感染 T淋巴细胞 NK细胞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下载PDF
小讲课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15
2
作者 龙行华 石宇 +2 位作者 徐献群 郑芳 潘中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0期2983-2985,共3页
"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法"(CBT)模式是两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文分析了两种教学模式在检验医学实习带教中应用效果,并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关键词 检验医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
下载PDF
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9
3
作者 徐献群 裴惠临 +1 位作者 孙慧 郑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2166-2169,共4页
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理学学士培养方案改革,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构建新的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从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创新及临床实践教学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理学学士培养方案改革,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构建新的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从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创新及临床实践教学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策略,建立一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实习管理的框架和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医学检验技术 教学体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凝血及抗凝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献群 杜艳 刘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71-472,474,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凝血及抗凝指标与肝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4 9例肝癌患者 (其中 2 3例术后复查 )的部分凝血及抗凝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肝癌合并肝硬化组PT、APTT、TT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延长 ;肝癌组术前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凝血及抗凝指标与肝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4 9例肝癌患者 (其中 2 3例术后复查 )的部分凝血及抗凝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肝癌合并肝硬化组PT、APTT、TT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延长 ;肝癌组术前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肝癌并肝硬化组FIB则显著降低 ;肝癌患者TF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各组肝癌患者AT III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 肝癌患者明显存在凝血及抗凝血激活状态 ,TF和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凝血 组织因子 抗凝血酶-Ⅲ活性 PLC
下载PDF
144例COVID-19患者实验室部分检测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廖生俊 徐献群 +4 位作者 赵瑾 黎四维 邱雪平 陈良君 李一荣 《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实验室部分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COVID-19轻型及普通型(普通组)和重型及危重型(重症组)患者血常规、D-二聚体(DD)...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实验室部分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COVID-19轻型及普通型(普通组)和重型及危重型(重症组)患者血常规、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细胞因子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症组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炎症指标SAA、CRP、PCT、DD、白细胞介数(IL)-6、IL-10均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明显低于普通组患者(P<0.05);重症组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和IL-4与普通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显著低于普通组患者(P<0.05),但重症组和普通组患者淋巴细胞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计数、NEUT%、NLR、SAA、DD、CRP、IL-6和IL-10均能作为反映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P<0.05)。结论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WBC计数、NEUT%、NLR、SAA、DD、CRP、IL-6和IL-10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有明显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及早判断病情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四川省少数民族HIV pol基因分型和耐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范俊丽 徐献群 +1 位作者 毕晓辉 王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839-2842,共4页
目的:调查四川少数民族的HIV亚型,分析pol区变异度、系统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在分子水平上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应用巢式RT-PCR扩增HIV pol区聚合酶基因,经过DNA测序后,登陆HIV database数据... 目的:调查四川少数民族的HIV亚型,分析pol区变异度、系统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在分子水平上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应用巢式RT-PCR扩增HIV pol区聚合酶基因,经过DNA测序后,登陆HIV database数据库确定HIV病毒亚型,并分析HIV pol区突变情况。用BioEdit、DNASTAR和MEGA5.0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采集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62份,最终扩增得到47份样品的pol基因RT-PR区序列(扩增率为75.8%)。测序成功的45份HIV-1病毒pol基因RT-PR区序列中CRF01-AE重组亚型占13.3%(6/45),CRF08-BC亚型占8.8%(4/45),CRF07-BC亚型占77.8%(35/45)。对样品的耐药情况进行基因检测,在PR区没有发现有关蛋白酶抑制剂(PIS)的主要耐药性突变位点,耐药性突变位点均为PIS次要耐药性突变位点,RT区的药物敏感性资料表明该地区的HIV-1感染者耐药发生的比例较低。结论:四川少数民族中HIV-1毒株存在亚型多样性,CRF07-BC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倍,但耐药发生的比例较低。应加强对HIV-1毒株重组亚型变异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基因亚型 耐药突变 少数民族
下载PDF
当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开松 范幼筠 +1 位作者 徐献群 孙苏欣 《医学新知》 CAS 1998年第3期11-13,共3页
为观察当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的疗效,将47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7例,结果:①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8例,有效率52.9%,... 为观察当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的疗效,将47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7例,结果:①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8例,有效率52.9%,两组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当归治疗DPN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当归 中医药治疗 DPN
下载PDF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献群 周新 +2 位作者 郑芳 曲喜英 张海燕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4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C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66例ACD患者(ACD组)和122例健康人(对...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C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66例ACD患者(ACD组)和122例健康人(对照组)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位点进行分析,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在ACD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型6.63%和4.92%,GC型39.76%和28.69%,GG型53.61%和66.3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CD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6.51%vs19.26%,P<0.05)。不同基因型间血脂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等位基因C可能增加ACD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多态性 PROTEIN 脂代谢紊乱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磷酯酶C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和促纤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明锴 陈蔚 +3 位作者 宋建华 童骁 徐献群 陈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造大鼠血栓形成模型 ,研究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尿激酶 (UK)比较 ;运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双缩脲法、加钙法研究PLC对人和家兔... 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造大鼠血栓形成模型 ,研究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尿激酶 (UK)比较 ;运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双缩脲法、加钙法研究PLC对人和家兔体内、外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 :PLC 173U kg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降低血栓的重量和长度 (P <0 .0 5 ) ,但对血栓形成率作用不明显 ,其作用比UK 2 2 2U kg稍弱 ;PLC能溶解标准、加热纤维蛋白平板 ,表现出较强的促纤溶活性 ;PLC在体外能显著降低人、家兔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和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P <0 .0 5 ) ;PLC在体内能显著降低家兔Fg和ELT(P <0 .0 5 )。结论 :PLC具有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和促纤溶活性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实验性血栓形成 促纤溶作用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献群 范俊丽 杜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Ⅱ Ⅴ Ⅶ Ⅷ Ⅸ Ⅹ),Fibrinogen(Fib),PT and APT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 is and cirrhosis.Method: 108 patients′ plasmas and 30 plasmas from normal subjec t...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Ⅱ Ⅴ Ⅶ Ⅷ Ⅸ Ⅹ),Fibrinogen(Fib),PT and APT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 is and cirrhosis.Method: 108 patients′ plasmas and 30 plasmas from normal subjec t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The lengthed PT and APTT were found in samples from 80. 56% and 71.3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and cirrhosis.Plasmas levels of Fib incre as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remained norma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 ersistent hepatitis,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irrhosis and severe hepatitis( P< 0.05 ).The activity of coagula tion factors Ⅱ Ⅴ Ⅶ Ⅸ Ⅹ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0.001 ) ;but the activity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P<0.01 ).Conclusion: Th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 ation of coagulation activity had diagnostic and prognositc value in hepatitis a nd cirr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血浆凝血因子 检测
下载PDF
脐血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流变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琳 徐献群 +1 位作者 沈长新 蔡木安 《微循环学杂志》 2003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 :研究脐血 4℃保存 3周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流变特性的变化。方法 :取正常孕妇脐血 36份 ,无菌采血、4℃保存。在采血后 2h、1周末、2周末、3周末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活性 (RBC C3b... 目的 :研究脐血 4℃保存 3周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流变特性的变化。方法 :取正常孕妇脐血 36份 ,无菌采血、4℃保存。在采血后 2h、1周末、2周末、3周末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活性 (RBC C3b)和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 (IC)率 ,同时应用LBY N6A旋转式粘度仪检测红细胞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AI)、刚性指数 (IR)及红细胞压积。结果 :脐血保存 2周内RBC C3b、IC、高切粘度和IR无显著性变化 ,3周末差异显著 ;AI则在 2周末显著上升 ,第 3周末上升更加明显 ;红细胞压积 3周内无显著变化。结论 :随着脐血保存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在逐渐下降 ,同时对红细胞的变形性及红细胞的聚集性会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红细胞 免疫功能 流变特性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刚性指数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及抗凝血酶-Ⅲ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献群 范俊丽 +1 位作者 周自刚 吴晓燕2 《微循环学杂志》 2004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抗原水平及抗凝血酶 Ⅲ(AT Ⅲ)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TF抗原 (TF Ag)、TFPI抗原 (TFPI Ag)均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AT Ⅲ活性采用发...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抗原水平及抗凝血酶 Ⅲ(AT Ⅲ)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TF抗原 (TF Ag)、TFPI抗原 (TFPI Ag)均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AT Ⅲ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TF抗原水平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水平接近 (P >0 .0 5 ) ;各组治疗前后TFPI抗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各组治疗前AT Ⅲ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 ,AMI组和UAP组AT Ⅲ活性升高至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SAP组和OMI组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AMI及心绞痛患者发作期 ,外源性凝血途径被启动 ,TF过度表达 ,TFPI反馈性增高 ,AT Ⅲ活性因被过多拮抗和消耗而降低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浆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 抑制物 抗凝血酶-Ⅲ活性 CHD 抗原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D-D含量和AT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献群 范俊丽 +1 位作者 吴业勤 常江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活性变化 血浆FIB 临床意义 血浆纤维蛋白原 检测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瑞炎 徐献群 熊金虎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2期71-71,73,共2页
关键词 凝血纤溶指标 冠心病患者 同类型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冠心病(CHD)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事件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纤溶反应
下载PDF
医学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黎四维 郑芳 +4 位作者 涂建成 李一荣 黎锦 徐献群 陈薇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总结中南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方案与应用经验,为检验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梳理分析中南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住培基地近5年的培训内容、流程和检验专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加强检验专业住培工作的... 目的总结中南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方案与应用经验,为检验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梳理分析中南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住培基地近5年的培训内容、流程和检验专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加强检验专业住培工作的几点思考。结果检验医师临床咨询、会诊能力及检验结果解释分析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培训及考核标准,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结论检验专业住培不同于其他专业,需要根据检验专业特点不断地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标准化管理 临床带教
下载PDF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模式的创新研究
16
作者 裴惠临 郑芳 +2 位作者 孙慧 徐献群 涂建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A02期373-374,共2页
毕业论文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必须完成的课程,本文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出发点,针对每年教学管理过程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对毕业论文完成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关键词 检验技术专业 本科生 毕业论文 创新研究
下载PDF
递进式教学模式用于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研究
17
作者 裴惠临 黄伏生 +2 位作者 黎安玲 徐献群 范俊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8期2805-2807,共3页
探索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递进式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将5年制检验系本科《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程改为递进式综合实验模式教学,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递进式模式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模式授课。将两班考核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 探索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递进式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将5年制检验系本科《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程改为递进式综合实验模式教学,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递进式模式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模式授课。将两班考核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班考试得分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从操作到基本理论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班;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班得分率比对照班高出12.6%。采用递进式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技能、临床检验素质等有很多积极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进式综合实验 整合课程 PBL教学模式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cTnI、BNP、D-二聚体及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献群 徐钏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13期1453-1454,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D-二聚体(D-dime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1例ACS患者治疗前后及45例正常对照者血浆cTnI、BNP、D-dimer及h...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D-二聚体(D-dime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1例ACS患者治疗前后及45例正常对照者血浆cTnI、BNP、D-dimer及hs-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AMI患者血浆cTnI、BNP、D-di-mer及hs-CRP水平分别为(4.31±3.24)μg/L、(396.6±217.2)ng/L、(486.2±195.6)μg/L和(12.21±9.30)mg/L,均明显高于UAP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经治疗后,AMI和UAP患者血浆cTnI、BNP、D-dimer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三支病变患者血浆cTnI、BNP、D-dimer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患者。结论联合检测cTnI、BNP、D-dimer和hs-CRP对ACS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肌钙蛋白I 脑钠肽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新发现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复合杂合突变位点c.1831T>C/c.2172T>A
19
作者 徐献群 王陈 +2 位作者 吴业勤 黄朱亮 严明 《微循环学杂志》 2016年第4期15-19,F0003,共6页
目的:报告一例散发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位点c.1831T>C/c.2172T>A。方法:收集LCA患儿临床和家系资料,采集该家系成员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先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筛查已知的眼科遗传病... 目的:报告一例散发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位点c.1831T>C/c.2172T>A。方法:收集LCA患儿临床和家系资料,采集该家系成员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先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筛查已知的眼科遗传病相关基因,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候选基因,最后经Sanger法测序验证及对突变位点进行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筛查结果证实患儿CRBI基因上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831T>C,p.S611P;c.2172T>A,p.Y724X)。c.2172T>A为无义突变,具有明显的致病性。Anthe_2000软件分析p.S611P突变未引起蛋白二级结构和疏水性明显变化。结论:CRBI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1831T>C,c.2172T>A)可能导致LCA8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矇 CRBI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225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感染性菌株分类和耐药性分析
20
作者 徐献群 谢文 +1 位作者 刘芳 冯国琴 《医学新知》 CAS 2000年第2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 细菌分离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