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流控芯片技术应用于精阴混合斑分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杜猛 张颖 +6 位作者 高珊 徐示 张广峰 徐小玉 聂昊 郭柯利 刘开会 《刑事技术》 202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在性侵案件中,精阴混合斑检材是常见且具有重要证据价值的物证,如何从中分离出嫌疑人精子细胞并检出其STR分型,是破案的关键,更是法医DNA实验室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实验室主流应用的差异裂解法以及基于此原理的改良方法,都存在难... 在性侵案件中,精阴混合斑检材是常见且具有重要证据价值的物证,如何从中分离出嫌疑人精子细胞并检出其STR分型,是破案的关键,更是法医DNA实验室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实验室主流应用的差异裂解法以及基于此原理的改良方法,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微流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混合斑中精子细胞的分离带来了新思路,基于不同原理并不断演进的微流控芯片被研制出来以尝试解决此难题。本文从研究和应用进展角度对机械操控法、流体动力和捏流分选融合法、声波差异提取法、介电泳法、SLeX糖芯片法等5种用于精阴混合斑分离的不同类型微流控芯片进行了概述与简要比较。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出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效果稳定等优点,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级法医DNA实验室进行案件混合斑分离的芯片将指日可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微流控 混合斑 精子细胞 STR分型
下载PDF
基于形态与DNA条形码的中国鲾科鱼类分类研究
2
作者 周琪 章群 +2 位作者 唐楚林 徐示 王业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鲾科鱼类因鳞片细小易脱落,鳍棘易折断,且部分物种具有性二态特征,导致传统分类鉴定困难。为明确中国鲾科(Leiognathidae)鱼类的分类地位,测量了小牙鲾(Gazza minuta)、G. sp. A、黄斑鲾(Leiognathusbindus)、短吻鲾(L. brevirostris)... 鲾科鱼类因鳞片细小易脱落,鳍棘易折断,且部分物种具有性二态特征,导致传统分类鉴定困难。为明确中国鲾科(Leiognathidae)鱼类的分类地位,测量了小牙鲾(Gazza minuta)、G. sp. A、黄斑鲾(Leiognathusbindus)、短吻鲾(L. brevirostris)、颈斑鲾(L. nuchalis)、短棘鲾(L. equulus)、细纹鲾(L. berbis)、带纹鲾(L.striatus)、坚鲾(L. stercorarius)、仰口鲾(Secutor ruconius) 10种147尾中国鲾科鱼类的28个形态参数,消除异增长效应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物种间表观形态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易造成鉴定错误。测定中国鲾科鱼类10种47尾DNA条形码序列,结合Gen Bank和BOLD下载数据进行联并分析,发现小牙鲾、G. sp. A、黄斑鲾、短吻鲾、颈斑鲾、短棘鲾、细纹鲾、带纹鲾、坚鲾、仰口鲾、曳丝鲾(L. leuciscus)、宽身小牙鲾(G. achlamys) 12种鲾科鱼类105条序列聚类成11个自展数据支持率为100%的分支,分支间平均遗传距离(18. 6%)是分支内(0. 3%)的62倍,支持分支的物种分类地位。短吻鲾和颈带鲾分支间平均遗传距离(8. 1%)是分支内(0. 15%)的54倍,形态与分子均没有重叠,应为2个独立种。牙鲾属G. sp. A与宽身小牙鲾及小牙鲾的种间遗传距离分别是种内遗传距离的35倍和79倍,支持其为独立的物种。另外,发现本研究采集于广东阳江的坚鲾、海南博鳌的带纹鲾和G. sp. A为中国3个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鲾科 DNA条形码 形态分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中国近海蓝圆鲹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示 章群 +3 位作者 王业磷 裴丽梅 罗纯 黄志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7,共9页
为了解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提出合理的蓝圆鲹种质资源保护依据,测定并分析了中国沿海10个地理群体193个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Ⅰ)基因序列。在652 bp的COⅠ序列中共检测到62个变异位点,29个单倍型,... 为了解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提出合理的蓝圆鲹种质资源保护依据,测定并分析了中国沿海10个地理群体193个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Ⅰ)基因序列。在652 bp的COⅠ序列中共检测到62个变异位点,29个单倍型,总体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62600±0.03000)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0225±0.00116)的特点。核苷酸多样性显示:以福建海域为界北方高于南方(北方π=0.00406~0.00568,南方π=0.00017~0.00305),南海以阳江为界东部高于西部(东部π=0.00143~0.00568,西部π=0.00017~0.00286),单倍型网络图未出现明显系谱结构和地理结构。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显示,北海群体与其他群体有较高的遗传分化(Fst=0.145~0.798,P<0.001),新盈与陵水、惠来、阳江、福州和舟山样本之间也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Fst=0.006~0.229,P<0.05),其余群体间分化不显著。AMOVA分析表明,组群内群体间的变异比例占到16.66%~19.49%,原因可能是蓝圆鲹只作短距离洄游的生活习性以及受中国沿岸流、黑潮、暖流和北部湾特殊的大陆架的影响、北海和新盈与其他群体基因交流有限所致。蓝圆鲹整体的Fu’s FS为显著性负值(FS=-1.1718,P<0.01);核苷酸错配峰图为明显单峰;单倍型网络图呈典型星状结构,表明蓝圆鲹群体经历过种群扩张。根据Bayesian skyline plot(BSP)分析扩张大约发生在0.222百万年前。北海和新盈群体与其他群体间存在较高的分化,可作为独立的管理保护单位,其中核苷酸多样性最低的新盈群体需避免遗传多样性的进一步降低;其余群体作为另一管理保护单位,其中崂山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舟山群体其次,应重点保护二者的种质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鰺 中国近海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的中国及邻近海域部分笛鲷属鱼类DNA条形码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楚林 肖林 +3 位作者 章群 周琪 徐示 王业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笛鲷属(Lutjanus)鱼类经济价值高,物种数量多,但外部形态保守,传统分类鉴定困难。为了解中国笛鲷属鱼类的物种多样性状况,测定了中国沿海19个地点11种笛鲷73个样本线粒体COⅠ基因5'端序列,并与从GenBank下载中国及邻近海域69条同源... 笛鲷属(Lutjanus)鱼类经济价值高,物种数量多,但外部形态保守,传统分类鉴定困难。为了解中国笛鲷属鱼类的物种多样性状况,测定了中国沿海19个地点11种笛鲷73个样本线粒体COⅠ基因5'端序列,并与从GenBank下载中国及邻近海域69条同源序列进行DNA条形码分析。研究表明,勒氏笛鲷(L. russelli)、金焰笛鲷(L. fulviflamma)、奥氏笛鲷(L. ophuysenii)、约氏笛鲷(L. johni)、蓝点笛鲷(L. rivulatus)、五线笛鲷(L. quinquelineatus)、千年笛鲷(L. sebae)、紫红笛鲷(L. argentimaculatus)、白斑笛鲷(L. bohar)、马拉巴笛鲷(L. malabaricus)、黄笛鲷(L. lutjanus)、印度笛鲷(L. indicus)、画眉笛鲷(L. vitta)、星点笛鲷(L. stellatus)、四带笛鲷(L. kasmira)、驼背笛鲷(L. gibbus)、焦黄笛鲷(L. fulvus)、红鳍笛鲷(L. erythopterus)等18种笛鲷142条COⅠ序列组成18个自展数据支持率(bootstrap)为99%~100%的单系分支,分支间平均遗传距离14.4%(2.9%~21.8%)约为分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17%(0~0.6%)的85倍,其中10种笛鲷独立成支,支持其物种有效性。勒氏笛鲷分成2小支,小支间平均遗传距离(2.9%)是小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5%)的5.8倍,未满足"10×法则",其准确的物种分类地位尚待明确。印度笛鲷与勒氏笛鲷、画眉笛鲷与奥氏笛鲷出现混杂,推测从GenBank下载的印度笛鲷序列KF830898和KF830905可能来自勒氏笛鲷;画眉笛鲷序列KU943888可能来自奥氏笛鲷。中国近海星点笛鲷和蓝点笛鲷混杂且种间遗传距离仅为2.1%,接近一般种内遗传距离2%;红鳍笛鲷和马拉巴笛鲷遗传距离种间(0.3%)与种内(0.2%~0.3%)相当,且形态相似,推测是同一物种,也不排除它们存在种间杂交和为近期分化物种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笛鲷属 DNA条形码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马鲅科鱼类DNA条形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业磷 章群 +4 位作者 邓春兴 徐示 裴丽梅 黄志基 罗纯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为明确中国马鲅科(Polynemidae)鱼类的分类地位,测定了中国7省10个地点马鲅科鱼类3属5种33条COI基因5′端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5属16种41条同源序列,共分析了6属20种马鲅科鱼类DNA条形码。结果显示,20种鱼类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9.6%,... 为明确中国马鲅科(Polynemidae)鱼类的分类地位,测定了中国7省10个地点马鲅科鱼类3属5种33条COI基因5′端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5属16种41条同源序列,共分析了6属20种马鲅科鱼类DNA条形码。结果显示,20种鱼类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9.6%,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9%的22倍;其中14种形成了单系分支,支持其物种有效性。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和多鳞四指马鲅(E.rhadinum)种间遗传距离(16.0%)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1.2%)的13倍,支持将二者作为2个独立物种的分类处理。多鳞四指马鲅种内遗传距离(2.3%)大于2%,形成了2个自展数据支持率为99%的分支,分支间遗传距离(4.8%)是分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1%)的48倍,表明在中国沿海分布的多鳞四指马鲅有可能存在2个亚种或隐藏种。黑斑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与马达加斯加多指马鲅(P.malagasyensis)外部形态极为相似,种间遗传距离仅为1.0%,且在分子系统树上镶嵌混杂为一支,仅根据分子数据结果,推测二者可能为同一物种;但由于没有可检视的标本,也不能排除GenBank序列种名注释中形态鉴定出错的可能。马伦氏多指马鲅(P.mullani)与七丝指马鲅(Filimanus heptadactylus)也混为1支,分支内遗传距离仅为0.1%;如果不是GenBank序列种名注释出错,则二者应为同一物种。GenBank序列中来源于北部湾的六丝多指马鲅(P.sexfilis),则可能是黑斑多指马鲅的错误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科 DNA条形码 COI基因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的南海北部长棘银鲈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裴丽梅 宫亚运 +3 位作者 黄柏炎 章群 徐示 王业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7-265,共9页
为了解中国长棘银鲈(Gerres filamentosus)的遗传背景以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测定了南海北部7个群体线粒体COⅠ基因5′端序列,以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发现,176尾长棘银鲈652 bp序列中有25个单倍型,155个变异位点。... 为了解中国长棘银鲈(Gerres filamentosus)的遗传背景以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测定了南海北部7个群体线粒体COⅠ基因5′端序列,以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发现,176尾长棘银鲈652 bp序列中有25个单倍型,155个变异位点。7个群体整体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 d=0.767±0.018)与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550±0.0037)。就遗传多样性指数而言,碣石群体(H d=0.606±0.092,π=0.0592±0.0066)最高,次高为阳江群体(H d=0.323±0.102,π=0.0270±0.0107);琼海群体(H d=0.560±0.125,π=0.0010±0.0003)最低,次低为陵水群体(H d=0.685±0.077,π=0.0015±0.0003)。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 st显示,碣石、阳江群体与其他群体间存在高度(极显著)的遗传分化(F st=0.5171~0.8514,P<0.001),这2个群体间有低等程度(显著)的遗传分化(F st=0.1111<0.15,P<0.05),而其他群体间无明显分化(F st=-0.0255~0.0088,P>0.05)。AMOVA分析显示,群体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61.69%~74.13%),但群组间仍有较多变异(19.06%~37.92%);原因可能与历史上琼州海峡的阻碍、当代复杂的海流以及长棘银鲈只进行短距离洄游等生态特性有关。中性检验显示,海南陵水、东方和新盈群体在晚更新世时期发生过种群扩张,但南海长棘银鲈总体未呈现种群扩张现象,可能是不同谱系的叠加造成整体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图呈现多峰。碣石和阳江群体与其他群体间有高度的遗传分化,可将它们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保护单位,其中碣石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应重点保护;其他群体可作为另一管理保护单位,其中琼海和陵水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建议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遗传多样性过度下降而导致资源枯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棘银鲈 COⅠ 遗传多样性 南海北部
下载PDF
浅议温州市物业管理的几个问题
7
作者 徐示 《浙江房地产》 2000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物业管理 房地产业 温州市 市场行为 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