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化厂污染土壤中18种PAHs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1
作者 张守文 李咏梅 +5 位作者 王彩 李恒宇 李晨 徐绍英 孙宁 董周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为研究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某焦化厂为目标,布设260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污染情况,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共780件。通过分析样品中18种PAHs含量,探讨了不同判定标准下厂区土壤中PAHs总体污染程度以及不... 为研究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某焦化厂为目标,布设260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污染情况,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共780件。通过分析样品中18种PAHs含量,探讨了不同判定标准下厂区土壤中PAHs总体污染程度以及不同功能区污染状况特征,同时根据HJ 25.3—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厂区内18种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该焦化厂污染水平较高,且厂区污染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非均质性。厂区内PAHs以2~3环为主,占比为58.82%,4~6环PAHs占比为41.48%。厂区内以苯并[a]芘为基准的6种主要风险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 Bap)分布特征与总PAHs(∑18 PAHs)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2)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PAHs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污水处理区>化产区>焦炉区>锅炉发电厂>煤炭储存区>办公区。不同功能区低环与中高环PAHs含量比值不同,表明各区域污染物来源存在差异。(3)厂区内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化合物的致癌风险,不同功能区的致癌风险水平差异较大,污水处理区致癌风险超标倍数及超标率远超化产区及焦炉区。由于苯并[j]荧蒽的加入,PAHs总致癌风险增加0.93%~204.46%,厂区内总致癌风险超标点位增加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厂 污染土壤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啤酒大麦精化力及其有关酿造品质性状的胚和胚乳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绍英 阎新甫 +2 位作者 朱军 许永汉 徐新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31,共7页
以7个二棱大麦品种及其半双列杂交F_2种子的两年资料,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麦芽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对糖化力(DP)、α-淀粉酶活力(αAA)、β-淀粉酶活力(βAA)和麦芽N含量的胚和胚乳直接遗传效应及其环境互作进行了遗传研究。... 以7个二棱大麦品种及其半双列杂交F_2种子的两年资料,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麦芽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对糖化力(DP)、α-淀粉酶活力(αAA)、β-淀粉酶活力(βAA)和麦芽N含量的胚和胚乳直接遗传效应及其环境互作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这4个麦芽品质性状既受基因型影响又受环境(年份)影响。DP和βAA的遗传主要受胚乳直接显性效应和胚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胚加性效应×环境互作以及胚乳加性效应×环境互作对其表现有一定的影响。αAA和麦芽N的遗传同时受胚和胚乳遗传效应的决定,但以胚直接显性效应和胚乳直接加性效应为主,并发现胚加性和显性与环境以及胚乳加性与环境均有显著的互作存在。DP与βAA有显著正相关(rc=0.5601)。麦芽N与DP的正相关主要在于二者都与βAA有密切关系。αAA和麦芽N含量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分别为26.1%和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糖化力 胚乳 遗传效应 酿造品质
下载PDF
二棱大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徐绍英 蔡仁祥 +2 位作者 王仁杯 程兵 朱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71-77,共7页
用甘木二条等七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和1992年的亲本和F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蛋白质%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用甘木二条等七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和1992年的亲本和F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蛋白质%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与S-096杂交的组合粒重最高,与甘木二条的杂交组合皮壳率低,与黔浙1号的杂交组合粒重较高、粒形较短圆。遗传方差分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粒形、粒重和皮壳率性状主要受基因主效应控制,基因×环境互作效应较弱。蛋白质含量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控制,直接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也较强。控制种子粒长的遗传效应主要是母体加性、显性效应以及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粒宽、粒厚、粒重和皮壳率则主要受种子基因的直接显性效应控制,其次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二棱大麦 粒型 粒重 蛋白质 遗传
下载PDF
二棱大麦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绍英 陈文华 +2 位作者 张伟梅 蔡仁祥 朱军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用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1992年的亲本和F_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研究表明,... 用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1992年的亲本和F_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研究表明,与S-096杂交的组合粒重最高,与甘木二条杂交的组合皮壳率低,与黔浙1号杂交的组合粒重较高、粒形较短园。遗传方差分量的分析结果,粒形、粒重和皮壳率性状主要受基因主效应控制,基因×环境互作效应较弱,控制种子粒长的遗传效应主要是母体加性、显性效应以及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粒宽、粒厚、粒重和皮壳率则主要受种子基因的直接显性效应控制,其次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文中还分析了粒形性状与粒重和皮壳率的普通直接遗传率和普通母体遗传率及遗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棱大麦 粒形 粒重 皮壳率 种子遗传效应 大麦
下载PDF
二棱大麦熟期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绍英 闫新甫 +2 位作者 陈庆良 李碧秋 朱军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74-79,共6页
以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亲本、F1和F2的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三个性状以1992和1995年(播种年份)的两年资料,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遗传方差分量的比率估算表明,三个性状... 以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亲本、F1和F2的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三个性状以1992和1995年(播种年份)的两年资料,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遗传方差分量的比率估算表明,三个性状都存在上位性作用.除灌浆期外,其余二性状还受显性和加性效应的作用,并以加性为主.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均达显著水平,基因效应的预测值表明采用P3(黔浙1号)和P4(浙农大3号)较易获得早熟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熟期性状 ADAA模型 遗传效应值
下载PDF
二棱大麦农艺性状ADAA遗传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徐绍英 郭银燕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5-32,共8页
以甘木二条等七个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L.)品种进行7×7双列杂交(无反交),对亲本、F_l和F_2熟期、产量、穗部、茎杆等18个农艺性状,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估算了各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结果抽穗期... 以甘木二条等七个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L.)品种进行7×7双列杂交(无反交),对亲本、F_l和F_2熟期、产量、穗部、茎杆等18个农艺性状,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估算了各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结果抽穗期等10个性状(占55.5%)存在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其中5个性状以上位性效应为主(占表型方差的35.4─54.96%).对有上位性效应的性状应以ADAA模型分析,如以传统的AD模型分析,所得的结论不真实.狭义遗传力在性状间有较大差异,以穗着粒密度最高(83.05%),单株产量最低(10.24%).杂种优势总方向预测表明,二棱大麦多数杂交组合具千粒重、穗长、每穗粒数、茎粗的正向大穗型杂种优势。此外,对有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ADAA模型 遗传方差分量 二棱大麦
下载PDF
二棱大麦籽粒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绍英 闫新甫 +1 位作者 许梓荣 朱军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567-573,共7页
采用包括种子直接加性-显性、母体植株加性-显性和环境互作的三倍体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简称种子模型),分析了7个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L.)品种及其半双列杂交F2种子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 采用包括种子直接加性-显性、母体植株加性-显性和环境互作的三倍体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简称种子模型),分析了7个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L.)品种及其半双列杂交F2种子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7种氨基酸含量的遗传除了天冬氨酸和丙氨酸外均受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控制,其中谷、组和精氨酸的遗传以种子直接加性和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而甘和酪氨酸以种子直接显性效应为主.天冬和丙氨酸含量主要受控于种子显性效应.此外,精和丙氨酸含量还有较强的直接加性和母体显性与环境互作,而谷、组、甘和酪氨酸有较强的直接显性与环境的互作.谷、组和精氨酸含量的普通遗传率较高,表明在杂交后代对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结果还发现,天冬、谷、组、精和酪氨酸与赖氨酸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正向母体加性相关.Ris1508,S-096、紫皮大麦和苏啤1号的这几种氨基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二棱大麦 氨基酸 种子 母体效应 遗传
下载PDF
大麦春化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绍英 张国平 +1 位作者 钱伟军 黄继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19-327,共9页
在杭州春夏播条件下,冬春性不同的大麦品种间生长发育差异明显。春化处理效应因品种和播期而异。未抽穗植株幼穗发育的停滞时期有随播期推迟,品种冬性增强而提前的趋势,作者认为生长锥伸长是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的传统说法不够确切。明... 在杭州春夏播条件下,冬春性不同的大麦品种间生长发育差异明显。春化处理效应因品种和播期而异。未抽穗植株幼穗发育的停滞时期有随播期推迟,品种冬性增强而提前的趋势,作者认为生长锥伸长是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的传统说法不够确切。明确了根据分期春播各品种抽穗性的差异,是鉴定大麦品种春、冬性强弱的简单可靠的好方法。本文还讨论了春化处理效应因播期而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大麦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新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春化作用 播种期 发育期
下载PDF
稻田免耕大麦的高产机理及优化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绍英 张国平 陈明达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35-241,共7页
1987~1989采用播种量、有机肥和化肥氮、磷、钾用量的五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除草剂效应,施肥技术与方法等的小区试验,并且设置了高产示范田。经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和选优,总结出亩产350kg左右的“中群体、壮个... 1987~1989采用播种量、有机肥和化肥氮、磷、钾用量的五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除草剂效应,施肥技术与方法等的小区试验,并且设置了高产示范田。经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和选优,总结出亩产350kg左右的“中群体、壮个体、稳健生长”的免耕大麦优化高产配套技术方案,并建立了各麦区主要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高产 稻田免耕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啤酒大麦安全烘干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绍英 胡晋 +1 位作者 黄华斌 宋文坚 《大麦科学》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试验研究了啤酒大麦适宜的干燥温度。以浙农大3号、浙农大7号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35℃、45℃、55℃3种温度进行模拟烘干试验,并对烘干后的种子进行生活力、发芽力、脱氢酶活性、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啤酒大麦的干燥温度控制... 试验研究了啤酒大麦适宜的干燥温度。以浙农大3号、浙农大7号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35℃、45℃、55℃3种温度进行模拟烘干试验,并对烘干后的种子进行生活力、发芽力、脱氢酶活性、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啤酒大麦的干燥温度控制在45℃以下为好,既安全,干燥效率又高,而在55℃温度条件下,虽干燥效率高但对啤酒大麦的发芽力及种子活力有显著的影响,35℃干燥虽安全可靠,但其干燥效率低,所需时间太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啤酒大麦 烘干温度 脱氢酶活性 电导率
下载PDF
稻板麦高产机理和优化高产配套技术的研究
11
作者 徐绍英 张国平 陈明达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2-37,共6页
近年来,我省春花作物的免耕栽培发展很快,1987年(收获年份,下同)全省稻板麦487万亩,占大小麦面积的57%。1988年和1989年迅速扩大到69%和76%,其中,大麦几乎全部采用免耕栽培。因之,探索稻板麦的高产机理,研究其优化的综合配套高产技术... 近年来,我省春花作物的免耕栽培发展很快,1987年(收获年份,下同)全省稻板麦487万亩,占大小麦面积的57%。1988年和1989年迅速扩大到69%和76%,其中,大麦几乎全部采用免耕栽培。因之,探索稻板麦的高产机理,研究其优化的综合配套高产技术,对提高全省稻板麦的单产水平,促进全省大小麦生产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板田 配套技术 免耕 稻板麦
下载PDF
建立优质啤酒大麦基地控制大麦进口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绍英 谢谷民 +1 位作者 俞斌超 刑学俊 《大麦科学》 1998年第2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大麦 优质啤酒大麦 基地 建设 控制 进口
下载PDF
两用大麦的研究
13
作者 徐绍英 刘盛海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78-378,共1页
两用大麦的研究徐绍英,刘盛海(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StudyonBarleyforTwoUsesXuShaoying;LiuShenghai(Dept.ofAgron,ZhejiangAgricul... 两用大麦的研究徐绍英,刘盛海(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StudyonBarleyforTwoUsesXuShaoying;LiuShenghai(Dept.ofAgron,ZhejiangAgriculturalUniversily,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品种 两用大麦
下载PDF
烯效唑(S3307)对大麦产量及延缓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仁杯 沈志民 徐绍英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在大麦(HordeumsativumL.)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20、40、60mg/L)的试验结果表明:①喷施对产量直接影响不大,年度间反应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品种经烯效唑加钾混合处理后,因穗、粒、重... 在大麦(HordeumsativumL.)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20、40、60mg/L)的试验结果表明:①喷施对产量直接影响不大,年度间反应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品种经烯效唑加钾混合处理后,因穗、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均明显改善,均显著或极显著增产;②烯效唑具有延缓衰老作用,处理后明显提高大麦生育后期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根系活力;加钾处理能强化延缓衰老作用.其原因与生育后期保持较高的超氧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关;③提高植株总氮量,灌浆初期,促进氮元素向籽粒运转;也可进一步提高植株总钾量.加钾和赤霉素可提高烯效唑作用;④烯效唑对三类型大麦(二棱、四棱和六棱)敏感性基本一致,均有50%左右品种(系)不敏感或敏感性较弱,10%左右品种(系)极敏感,35%左右品种(系)敏感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大麦 产量 延缓衰老
下载PDF
胰胆合流异常胆汁和血清淀粉酶的二维电泳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振华 肖现民 +1 位作者 徐绍英 张祥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通过二维电泳分析胰胆合流异常(PBM)患者的胆汁和血清淀粉酶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 (Mr)。方法 通过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将正常人血清和PBM患者胆汁和血清中淀粉酶初步分离提纯,继经 等电聚焦和SDS-PAGE二维电泳,测定淀粉酶同工酶... 目的 通过二维电泳分析胰胆合流异常(PBM)患者的胆汁和血清淀粉酶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 (Mr)。方法 通过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将正常人血清和PBM患者胆汁和血清中淀粉酶初步分离提纯,继经 等电聚焦和SDS-PAGE二维电泳,测定淀粉酶同工酶的Mr和等电点。结果 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淀粉 酶泳动在γ球蛋白负极侧,显示出2条谱带。在二维电泳中,正常人血清淀粉酶的2个同工酶分别是等电点 p16.4(Mr≈54×103)和等电点p16.7(Mr≈55×103)的两个点:PBM患者胆汁和血清中,存在6个淀粉酶同工酶 点,除了上述正常人血清淀粉酶的两个主要点之外,在p16.8和p17.2分别出现Mr≈55×103两个新点,在p16. 0和p16.2分别出现Mr≈53×103-54×103的两个新点。结论 在PBM患者胆汁和血清中,淀粉酶存在6种 同工酶,这一系列同工酶的Mr都接近正常的55×103,而等电点分布在p16.0到p17.2之间的6个点上,而正常 人血清淀粉酶只存在两种同工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正常人 患者 人血清 血清淀粉酶 淀粉酶同工酶 二维电泳 等电点 等电聚焦 SDS-PAGE
下载PDF
麦芽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新甫 徐绍英 +1 位作者 朱军 徐新宇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31-536,488,共7页
本文提出分析大麦麦芽品质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根据麦芽性状的特点,该模型将控制麦芽性状的总遗传效应(G)分解为萌动胚(下简称胚)基因效应(Go)和胚乳基因效应(Ge).而Go又可分解为胚加性效应(Ao)和胚显性效应(Do)遗传分量,G... 本文提出分析大麦麦芽品质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根据麦芽性状的特点,该模型将控制麦芽性状的总遗传效应(G)分解为萌动胚(下简称胚)基因效应(Go)和胚乳基因效应(Ge).而Go又可分解为胚加性效应(Ao)和胚显性效应(Do)遗传分量,Ge则可分解为胚乳加性效应(Ae)和胚乳显性效应(De)遗传分量.采用MINQUE(0/1)法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胚基因与胚乳基因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分量,无偏地预测各项遗传效应值.作为分析实例,本文对7个二棱大麦品种及其半双列杂交F_2的麦芽库尔巴哈指数和α-氨基氮含量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两个缩减模型的结果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 品种性状 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下载PDF
二棱大麦茎杆遗传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银燕 徐绍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18-625,共8页
以二棱大麦(Hordeum distichum L.)甘木二条等7个品种进行Griffing方法4双列杂交,对亲本、P_1和F_2茎粗、株高、各株高构成因素,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遗传方差分量占表现型方差比率的估算表明,除倒一节(穗颈节... 以二棱大麦(Hordeum distichum L.)甘木二条等7个品种进行Griffing方法4双列杂交,对亲本、P_1和F_2茎粗、株高、各株高构成因素,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遗传方差分量占表现型方差比率的估算表明,除倒一节(穗颈节)和茎粗没有上位性效应,符合加性-显性(AD)模型外,其余茎杆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其中茎杆基部各节长度以加×加上位性效应为主,茎杆上部节间长度和茎粗以加性效应为主。除基部第一节间长度以外,其余各节间长度的狭义遗传力均大于55%,广义遗传力均大于80%。基因效应预测值表明,甘木二条、苏啤1号、6711-28、浙农大3号有使后代基部节间变短的遗传效应;紫皮大麦、6711-28、甘木二条有使后代的穗颈节增长的遗传效应;RisΦ1508、苏啤1号、浙农大3号、甘木二条有使后代的植株变矮的遗传效应;S-096、6711-28、紫皮大麦有使后代的茎杆增粗的遗传效应。相关分析表明,植株各节与株高的相关系数依大小次序为穗颈节、第三节、倒二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与株高的相关主要是加性效应间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模型 遗传方差分量 遗传效应值 茎杆遗传
下载PDF
二棱大麦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银燕 徐绍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56-160,共5页
以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L.)品种进行7×7半双列杂交,对亲本、F1和F2的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5个性状,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进行遗传... 以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L.)品种进行7×7半双列杂交,对亲本、F1和F2的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5个性状,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遗传方差分量占表现型方差比率的估算表明,只有收获指数有加×加上位性效应,其余均受加性-显性效应的作用,其中单株穗数、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则以显性效应为主。产量性状中,千粒重有较高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基因效应预测值表明,选用Ris1508较易获得多穗的后代;6711-28、浙农大3号的后代每穗粒数较多;S-096、紫皮大麦、6711-28的后代千粒重较高。杂种优势预测表明,二棱大麦多数杂交组合的高产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增加、每穗粒数增多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产量性状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预测
下载PDF
稻茬免耕大麦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及优化农艺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仁祥 徐绍英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72-77,共6页
1989~1991年于杭州选择对大麦(品种浙农大6号)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播种量、有机肥用量和化肥氮、磷、钾用量等五个因素,采用五因素五水平(1/2实施)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稻茬免耕大麦高产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及其优化农艺方案... 1989~1991年于杭州选择对大麦(品种浙农大6号)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播种量、有机肥用量和化肥氮、磷、钾用量等五个因素,采用五因素五水平(1/2实施)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稻茬免耕大麦高产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及其优化农艺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五个因素中,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氮肥>有机肥>钾肥>播种量>磷肥;运用计算机模拟、寻优和频数分析法,建立了稻茬免耕大麦亩产大于350kg的优化农艺方案,播种量为9.76~10.22kg/亩、有机肥1379~1479kg/亩、纯氮10.40~10.74kg/亩、P_2O_52.80~3.28kg/亩和K_2O 6.10~6.27kg/亩;1990~1991年度对上年提出的数学模型和优化农艺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信息反馈结果表明,产量等数学模型及优化农艺方案基本符合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免耕 数学模型 农艺
下载PDF
烯效唑对大麦的降矮抗倒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仁杯 徐绍英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579-584,共6页
1992~1994年,在杭州对大麦(HordeumsativumL.)进行烯效唑(S3307)的多种处理,结果表明:①91-46等4个品种(系)经烯效唑(40mg/kg)在20~25℃浸种处理20h后,幼苗植株比对照... 1992~1994年,在杭州对大麦(HordeumsativumL.)进行烯效唑(S3307)的多种处理,结果表明:①91-46等4个品种(系)经烯效唑(40mg/kg)在20~25℃浸种处理20h后,幼苗植株比对照矮壮,叶色浓绿;对浙农大6号进行浸种(0,1,10,20mg/kg)的幼苗叶片均比对照短而宽厚,叶宽/叶长(W/L)显著增大.此外,烯效唑处理还提高了幼苗的抗旱力,但播在田间(10~15℃)出苗率却较低.②浙农大6号等4个品种拔节初期经烯效唑3个浓度(20,40,60mg/kg)喷施处理后,株高比对照下降显著;由于缩短了基部节间,茎粗增大,茎横切面显微结构观察,发现茎壁厚度增加,薄壁细胞层数增加,维管束增大.烯效唑加钾处理可强化烯效唑降矮作用;加外源赤霉素可以逆转烯效唑的降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大麦 抗倒性 赤霉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