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几种主要酶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徐艳聆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2-567,共6页
研究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啨e)幼虫解毒酶、保护酶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测定比较了取食转Bt基因玉米后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 研究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啨e)幼虫解毒酶、保护酶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测定比较了取食转Bt基因玉米后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取食转Bt基因玉米48h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的α乙酸萘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明显低于对照;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在取食48h、60h和72h的活力分别是对照的2.00、1.50和2.50倍。保护酶系、中肠总蛋白酶、弱碱性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在取食48h后明显受到抑制;但强碱性类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取食48h、60h和72h的活力分别是对照的4.00、1.67和1.33倍。乙酰胆碱酯酶和强碱性类胰蛋白酶可能与亚洲玉米螟对Bt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CrylAb杀虫蛋白 转BT基因玉米 解毒酶 保护酶 蛋白酶
下载PDF
取食转Bt基因抗虫玉米后亚洲玉米螟幼虫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艳聆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利用透射显微镜(TEM)观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幼虫取食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玉米心叶组织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以探讨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致病机理,为其合理、安全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 利用透射显微镜(TEM)观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幼虫取食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玉米心叶组织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以探讨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致病机理,为其合理、安全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取食Bt玉米后中肠细胞及其细胞器发生了明显的病变。取食Bt玉米12h后中肠细胞开始病变,首先微绒毛脱落、内质网开始肿胀,24h后内质网肿胀、增多,杯状细胞杯腔增大,48h后微绒毛大量脱落,细胞开始空泡化,随着取食时间的增加,细胞空泡化程度加剧,在感染前期细胞间的病变程度差异较大。微绒毛脱落、内质网肿胀断裂是在多数取食Bt玉米的亚洲玉米螟中肠细胞发生的普遍病变。由此表明,人工修饰的Cry1Ab基因导入到玉米染色体组中所表达的杀虫蛋白可使玉米螟幼虫中肠细胞发生病变,最终导致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转BT基因玉米 CRY1AB杀虫蛋白 组织病理变化 透射显微镜
原文传递
环境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徐艳聆 吕文彦 +1 位作者 赵润洲 陈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97,共3页
测定了温度、湿度和紫外线照射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17-32℃范围内均能生长、萌发,23~29℃为最适温度范围。菌丝的生长量和孢子萌发率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升高,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菌落的生长量和... 测定了温度、湿度和紫外线照射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17-32℃范围内均能生长、萌发,23~29℃为最适温度范围。菌丝的生长量和孢子萌发率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升高,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菌落的生长量和萌发率均达到峰值,分别为35.4mm(10d)和98.8%,相对湿度低于75%,白僵菌的生长和萌发均明显受到抑制。紫外线照射严重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亚洲玉米螟 温度 湿度 紫外线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徐艳聆 王振营 +2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赵润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0-631,共2页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Bt玉米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的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在72h后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则在24h后就受到抑制,72h时酶活与对照组的比值仅为0.3。随着取食时间增长...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Bt玉米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的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在72h后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则在24h后就受到抑制,72h时酶活与对照组的比值仅为0.3。随着取食时间增长,酶活力减弱,幼虫的体重也显著低于对照,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玉米 亚洲玉米螟 磷酸酯酶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优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5
5
作者 徐艳聆 吕文彦 +2 位作者 杜开书 王蕊 张萌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78-281,共4页
亚洲玉米螟是中国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为了探索对其无公害的防治方法,筛选出高毒力的生防真菌,试验选择从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僵虫中分离纯化到的5个球孢白僵菌野生菌株,进行了毒力、菌株生长速率、产... 亚洲玉米螟是中国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为了探索对其无公害的防治方法,筛选出高毒力的生防真菌,试验选择从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僵虫中分离纯化到的5个球孢白僵菌野生菌株,进行了毒力、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测定,筛选出了2株高毒力菌株B6和B17,在1×108孢子/mL浓度下对亚洲玉米螟的致死率分别为95.4%和90.8%,僵虫率分别为94.4%和87.8%,LT50分别为4.4天和4.7天;其LC50分别为1.3×106孢子/mL和2.8×106孢子/mL,并且这2株菌株显现出良好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B6和B17菌株致病力强、产孢量大、萌发率高,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球孢白僵菌 毒力 生物学特性 菌株筛选
下载PDF
常见农药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徐艳聆 赵润洲 +2 位作者 任向辉 白双丽 陈莹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3-1385,共3页
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对白僵菌的相容性好于杀菌剂。除阿维菌素外,其他供试杀虫剂均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较好;供试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均有抑... 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对白僵菌的相容性好于杀菌剂。除阿维菌素外,其他供试杀虫剂均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较好;供试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尤以甲基托布津、福美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强(孢子不能萌发),不适合与球孢白僵菌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农药 相容性
下载PDF
Bt抗、感种群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Bt玉米后Cry1Ab杀虫蛋白在其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艳聆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57-961,共5页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实验室汰选的对Cry1Ab产生107倍抗性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种群与敏感种群3龄幼虫取食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玉米心叶后,杀虫蛋白在幼虫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Cry1Ab杀虫蛋白在抗性种...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实验室汰选的对Cry1Ab产生107倍抗性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种群与敏感种群3龄幼虫取食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玉米心叶后,杀虫蛋白在幼虫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Cry1Ab杀虫蛋白在抗性种群幼虫中的组织分布情况与敏感种群相近,主要存在于中肠组织和血淋巴中。抗、感种群中均以含有内含物的中肠组织中含量最高,分别为277.2 ng/g和104.9 ng/g;其次为血淋巴,分别为93.7 ng/g和69.5 ng/g;不含内含物的中肠组织中52.7 ng/g和40.1 ng/g;在丝腺和马氏管组织的含量很低,丝腺中分别为8.5ng/g和11.7ng/g,而马氏管中分别为6.7 ng/g和6.5 ng/g。脂肪体、生殖器官中未检测到杀虫蛋白。抗性种群中肠组织(含有内含物和不含内含物)中Cry1Ab的含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幼虫期取食过Bt玉米的亚洲玉米螟发育的蛹、成虫及其卵中均不含杀虫蛋白,说明Bt杀虫蛋白不会通过幼虫取食向蛹、成虫及卵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BT玉米 CRY1AB杀虫蛋白 抗性 组织分布 ELISA方法
下载PDF
玉米螟成虫羽化早期飞行能力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艳聆 于艳敏 +1 位作者 张肖霞 崔建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6-41,共6页
利用昆虫飞行磨测试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成虫羽化早期1~4日龄在室温条件下的飞行能力,最终获得22头个体的飞行数据,其中最大累计飞行距离为5 952.06 m,最长累计飞行时间为7 279.55 s,平均飞行速度最大为1.23 m/s,最大飞行速度1.55... 利用昆虫飞行磨测试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成虫羽化早期1~4日龄在室温条件下的飞行能力,最终获得22头个体的飞行数据,其中最大累计飞行距离为5 952.06 m,最长累计飞行时间为7 279.55 s,平均飞行速度最大为1.23 m/s,最大飞行速度1.55 m/s,最久单次起飞飞行时间最大值为4 902.21 s,最远单次起飞平均速度最大值为1.28 m/s,最远单次起飞飞行距离最大值为2 895.92 m.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螟羽化早期的雌雄虫在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平均飞行速度、最大飞行速度、最久单次起飞所飞行的时间、最远单次起飞平均速度、最久单次起飞所飞行的距离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飞行磨 吊飞 飞行距离 飞行速度
下载PDF
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艳聆 樊虹 +3 位作者 聂磊 王玲玲 张涛 秦利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10-12,共3页
研究了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AaIT和野生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C6对甜菜夜蛾的病原性,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AcMNPV AaIT对甜菜夜蛾3、4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151、379PIB/头,比AcMNPV C6少39、906PIB/头;LT5... 研究了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AaIT和野生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C6对甜菜夜蛾的病原性,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AcMNPV AaIT对甜菜夜蛾3、4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151、379PIB/头,比AcMNPV C6少39、906PIB/头;LT50分别比AcMNPV C6缩短1.1d和1.5d;昆虫病毒感染增效物质具有强烈的感染增效作用,增效比值为6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核型 多角体病毒 野生型 AcMNPV—AaIT 甜菜夜蛾 病原性
下载PDF
论园艺昆虫学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艳聆 吴利民 吕文彦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8年第5期119-121,共3页
本文探讨了园艺昆虫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在课时缩减情况下,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关键词 园艺昆虫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Bt杀虫蛋白在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组织中的分布
11
作者 徐艳聆 王振营 +2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赵润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2,共2页
采用ELISA法检测了亚洲玉米螟取食转基因玉米后,Bt杀虫蛋白(Cry1Ab杀虫蛋白)在幼虫体内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中肠和血淋巴中Bt杀虫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267 ng.g-1和417 ng.g-1,丝腺、脂肪体、马氏管的含量较低,生殖器官中未检测... 采用ELISA法检测了亚洲玉米螟取食转基因玉米后,Bt杀虫蛋白(Cry1Ab杀虫蛋白)在幼虫体内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中肠和血淋巴中Bt杀虫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267 ng.g-1和417 ng.g-1,丝腺、脂肪体、马氏管的含量较低,生殖器官中未检测到Bt杀虫蛋白;幼虫取食转基因玉米3d后改喂普通玉米的亚洲玉米螟发育成的蛹、成虫及卵中不含Bt杀虫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BT杀虫蛋白 亚洲玉米螟 组织分布 ELISA法
下载PDF
非寄主蔬菜及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驱避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利民 吕文彦 +3 位作者 原国辉 徐艳聆 郭线茹 罗梅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1316,共6页
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番茄、茴香、荆芥、莴苣、香菜和丝瓜6种非寄主蔬菜对菜粉蝶的驱避作用。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用非寄主蔬菜粗提物处理甘蓝后,菜粉蝶成虫对甘蓝的选择反应率降低,尤其是交配雌蝶对荆芥、茴香、番茄和莴苣提取物处理的甘... 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番茄、茴香、荆芥、莴苣、香菜和丝瓜6种非寄主蔬菜对菜粉蝶的驱避作用。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用非寄主蔬菜粗提物处理甘蓝后,菜粉蝶成虫对甘蓝的选择反应率降低,尤其是交配雌蝶对荆芥、茴香、番茄和莴苣提取物处理的甘蓝的选择反应率最低,分别仅为3.67%、4.30%、5.27%和8.26%。在非寄主蔬菜粗提物处理过的甘蓝苗上,成虫的产卵量明显减少,其中以番茄、茴香和荆芥粗提物的驱避活性最强,处理后1d的非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91.04%、75.54%和71.67%,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94.64%、79.66%和78.9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蓝田套种番茄、茴香和荆芥后,可使田间落卵量分别减少68.80%、62.62%和55.09%,这3种非寄主蔬菜对菜粉蝶的有效驱避距离分别为4m、2m和2m左右。因此,可以通过在甘蓝田套种非寄主蔬菜或喷洒其粗提物驱避菜粉蝶,减少幼虫发生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 非寄主蔬菜 甘蓝 套种 驱避作用 选择反应率 驱避活性 有效驱避距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吕文彦 秦雪峰 +1 位作者 徐艳聆 沈宗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0-334,共5页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于2007年6月26日至8月20日系统调查了平作春棉田和夏棉田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丰富度、优势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和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两类棉田昆虫群...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于2007年6月26日至8月20日系统调查了平作春棉田和夏棉田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丰富度、优势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和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两类棉田昆虫群落组成较为丰富,由10目35科48种组成。其中春棉田昆虫群落为9目30科39种,夏棉田昆虫群落为10目30科43种;优势种是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rinus(Bois)]。在6月底至7月上旬春棉田优势种主要有朱砂叶螨,7月初数量达最多;两类棉田在7月中旬以后优势种均为棉蚜,7月底至8月中旬优势种均为烟粉虱。两类棉田昆虫群落的总个体数变化较大,但春棉田中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总个体数始终高于夏棉田;春棉田害虫的相对丰富度较大,而夏棉田天敌的相对丰富度较大;两类棉田以寄生性天敌群落相似系数最高(0.9494),植食性害虫群落最低(0.4394);春棉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8953,夏棉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951,均匀度的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变化基本一致,而优势集中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化正好相反,优势集中性指数越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棉田 夏棉田 昆虫群落 害虫亚群落 天敌亚群落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花椒提取液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利民 陆宁海 徐艳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667,共2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花椒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0.1g·mL-1时,花椒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器官的抑...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花椒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0.1g·mL-1时,花椒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器官的抑菌活性不同,其中花椒根和枝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低,抑制率均低于50%,果皮和叶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高,抑制率均高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提取液 抑菌活性 测定
下载PDF
河南芝麻授粉昆虫初步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开书 张中印 徐艳聆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3-455,共3页
为了清楚了解芝麻花授粉昆虫种类、昆虫的授粉规律和授粉时间,2009年对河南省平舆县高杨店乡的13个样点芝麻花授粉昆虫进行调查,采集到授粉昆虫标本65份。经过整理鉴定,芝麻花授粉昆虫共计5目14科25种。其中,蜜蜂占授粉昆虫的92%,是大... 为了清楚了解芝麻花授粉昆虫种类、昆虫的授粉规律和授粉时间,2009年对河南省平舆县高杨店乡的13个样点芝麻花授粉昆虫进行调查,采集到授粉昆虫标本65份。经过整理鉴定,芝麻花授粉昆虫共计5目14科25种。其中,蜜蜂占授粉昆虫的92%,是大田芝麻主要的授粉昆虫。蜜蜂授粉出勤高峰出现在8∶00~8∶50和18∶00~1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授粉昆虫 访花行为
下载PDF
一株绿僵菌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开书 柴立英 +1 位作者 徐艳聆 郎剑锋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7-60,共4页
利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一株绿僵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对不同生长发育天数的菌落特征即颜色、大小、孢子堆的形成等特点进行了描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菌丝的形态,成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及连接状况。利用扫描电镜观... 利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一株绿僵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对不同生长发育天数的菌落特征即颜色、大小、孢子堆的形成等特点进行了描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菌丝的形态,成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及连接状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生孢子和孢子梗的超微形态。经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该昆虫病原真菌是金龟子绿僵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菌种鉴定
下载PDF
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和传播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润洲 徐艳聆 +3 位作者 秦利 张涛 聂磊 王玲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76,共3页
研究了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和传播流行性。结果表明: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有较高的毒力,温度对毒力有很大的影响,在17℃与23℃的条件下,LC50分别为104.56,105.92PIB/mL;感病幼虫的尸体容易腐烂流脓,... 研究了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和传播流行性。结果表明: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有较高的毒力,温度对毒力有很大的影响,在17℃与23℃的条件下,LC50分别为104.56,105.92PIB/mL;感病幼虫的尸体容易腐烂流脓,且脓汁内含有大量病毒。低温贮藏对该病毒的毒力没有明显影响,说明AcMNPV-AaIT有较好的传播流行性,是一种理想的生防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致病力 流行性
下载PDF
嫁接对辣椒POD同工酶及地上部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润洲 徐艳聆 李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663-8664,共2页
[目的]探讨嫁接抗病的机理,为辣椒的嫁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辣椒为试材,研究接穗(CK)、接穗切伤、砧木、砧木切伤、嫁接5个处理切伤愈合过程中POD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辣椒嫁接后过氧化物带数增加;切伤和愈合过程中... [目的]探讨嫁接抗病的机理,为辣椒的嫁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辣椒为试材,研究接穗(CK)、接穗切伤、砧木、砧木切伤、嫁接5个处理切伤愈合过程中POD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辣椒嫁接后过氧化物带数增加;切伤和愈合过程中均有不同特异同工酶表达,并推测愈合过程中所诱导的特异同工酶表达可能与辣椒地上部抗病性增强有关。[结论]嫁接体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嫁接 POD
下载PDF
春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文彦 秦雪峰 徐艳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0,共3页
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表明:棉田昆虫群落组成较为丰富,有9目,30科,39种,优势种是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rinus(Bois)]和棉蚜茧蜂(Lysiphleb... 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表明:棉田昆虫群落组成较为丰富,有9目,30科,39种,优势种是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rinus(Bois)]和棉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优势种随时间而变化,6月底至7月上旬优势种为朱砂叶螨,7月上旬优势种为棉蚜茧蜂,7月中旬至8月中旬优势种为棉蚜和烟粉虱。棉田在7月中旬和7月底这2个时期内的优势集中性指数(C)较小,而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E)都较大,说明昆虫群落的结构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棉 昆虫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棉田昆虫群落及时间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文彦 徐艳聆 +2 位作者 娄国强 校李明 陈芳芳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98-100,共3页
通过对棉田昆虫群落结构和时间生态位的研究,共记录昆虫39种,隶属9个目,30个科。在害虫种群中,棉叶蝉种内竞争最为激烈,棉蚜的竞争最缓和;大青叶蝉与棉叶蝉的竞争作用强,朱砂叶螨与棉叶蝉的竞争作用弱;在天敌种群中,异色瓢虫种内竞争最... 通过对棉田昆虫群落结构和时间生态位的研究,共记录昆虫39种,隶属9个目,30个科。在害虫种群中,棉叶蝉种内竞争最为激烈,棉蚜的竞争最缓和;大青叶蝉与棉叶蝉的竞争作用强,朱砂叶螨与棉叶蝉的竞争作用弱;在天敌种群中,异色瓢虫种内竞争最激烈,龟纹瓢虫最为缓和;龟纹瓢虫与异色瓢虫的生态位重叠最大,异色瓢虫与棉蚜茧蜂的生态位重叠最小。龟纹瓢虫、中华草蛉与棉田主要害虫的重叠较大,说明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对棉田主要害虫的跟随和控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棉田 昆虫群落 时间生态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