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亚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崔超英 卓玛 +3 位作者 曲尼 柴旦 施锦锈 惠利健 《西藏科技》 2002年第8期38-39,共2页
目的 :确定西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亚型 方法 :我们从西藏地区收集 2 6个HBsAg阳性携带者的血清样本 ,从中抽提HBV的DNA并对S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结论
关键词 血清检测 血清型 西藏地区 乙型肝炎病毒亚型
下载PDF
西藏地区广泛存在的乙肝病毒株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崔超英 施锦绣 +3 位作者 惠利健 卓玛 曲尼 柴旦 《西藏医药》 2002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 :获得西藏地区的乙肝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方法 :从西藏地区收集的 2 6个HBsAg阳性携带者血清样本 ,从中抽提HBV的DNA并对全基因组织进行了扩增、测序。结论 :首次获得西藏地区特有的乙肝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关键词 西藏地区 乙肝病毒 基因组序列
下载PDF
细胞治疗药物: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惠利健 袁湘 吴婧琪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4-1446,共13页
近年来,细胞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疾病治疗中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在多种难治性疾病治疗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迅速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细胞治疗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根据细胞治疗药物的分类,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细胞作为药物... 近年来,细胞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疾病治疗中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在多种难治性疾病治疗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迅速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细胞治疗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根据细胞治疗药物的分类,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细胞作为药物在相应疾病治疗中的研究亮点;最后,对我国细胞治疗领域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特别关注了在基础研究、细胞药物化、工艺研发,以及政策层面如何进一步推动细胞药物的临床转化应用和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药物 细胞制备 细胞治疗
原文传递
肝脏类器官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 章正涛 +1 位作者 董双舒 惠利健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在中国,肝病是因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揭示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以及建立医学治疗新方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目前对于人类肝脏疾病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细胞系与动物模型,但是二维(two-dimensional, 2D)培养的... 在中国,肝病是因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揭示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以及建立医学治疗新方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目前对于人类肝脏疾病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细胞系与动物模型,但是二维(two-dimensional, 2D)培养的细胞系缺少组织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结构,而物种差异又限制了利用动物模型对人类肝脏疾病的进一步认识.类器官是一种新的体外培养系统,利用人类细胞构建的类器官体一方面能模拟体内器官的结构,另一方面体现了人类组织器官的功能,从而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型.最近,肝脏类器官体技术也得到建立与发展,加深了人们对于肝脏疾病的认识,促进了药物靶点的研究,并催生了一些治疗方案的开发.本文将就肝脏类器官的疾病模拟和治疗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类器官 疾病模型 药物筛选
原文传递
编者按 被引量:1
5
作者 惠利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38-539,共2页
在人类同疾病抗争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经历了从天然动植物产物、人工合成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到最近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类药物的演变。从长远看,随着细胞制备、基因编辑和递送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在人类同疾病抗争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经历了从天然动植物产物、人工合成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到最近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类药物的演变。从长远看,随着细胞制备、基因编辑和递送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未来10~20年将会是一个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型疗法争奇斗艳的时代。这次专刊的主题是“基于细胞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将从基于细胞治疗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综述, 每个方向都邀请了国内在相关领域有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的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治疗 细胞生物学 生物材料 MSC 王立群 替代治疗 生物人工肝 基因治疗 基因操作 体内移植 特异识别 嵌合抗原受体 功能细胞
原文传递
NQO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万俊香 施锦绣 +8 位作者 管继如 叶榕 高晓玲 刘薇薇 惠利健 曹多志 金锡鹏 胡赓熙 夏昭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0-343,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NQO1和GSTT1的基因多态性和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 ,以 15 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 ,15 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和测序检测NQO1基... 目的 探讨NQO1和GSTT1的基因多态性和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 ,以 15 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 ,15 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和测序检测NQO1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SNP) ,以多重PCR检测GSTT1的基因型。结果 在经常吸烟的人群中 ,携带NQO1c .6 0 9T/T基因型的个体接触苯时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C/C和C/T基因型的 7.73倍 (95 %CI:1.71~ 34.97,P =0 .0 10 )。在经常饮酒的人群中 ,携带NQO1第 6外显子T/T突变纯合子的个体在接触苯时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C/C和C/T基因型的 11.0 0倍 (95 %CI:1.89~ 6 3.83,P =0 .0 0 5 )。结论 携带NQO1c .6 0 9T/T基因型而又同时吸烟或饮酒的个体对苯中毒可能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QO1 GSTT1 危险性 苯中毒 基因多态性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细胞治疗药物:基于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惠利健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7-1071,共5页
近期,细胞作为一种治疗药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很多疾病领域展示了其出色的治疗效果.通过对细胞药物科学基础的分析,对比小分子、大分子药物开发的基本逻辑,可能会对细胞药物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本文认为,细胞药物对疾病治疗... 近期,细胞作为一种治疗药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很多疾病领域展示了其出色的治疗效果.通过对细胞药物科学基础的分析,对比小分子、大分子药物开发的基本逻辑,可能会对细胞药物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本文认为,细胞药物对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仍然是贯穿整个细胞药物研发、工业制备和临床应用的核心.对细胞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细胞药物的设计和研发,优化细胞药物的制备和质控,明晰细胞药物的体内命运和功能,从而推动细胞药物更快地走向临床,取得成功.此外,基于对细胞药物作用机制的思考,本文也提出了未来细胞药物的几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治疗药物 作用机制 制备和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胆道闭锁患儿来源原代胆管类器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雨晴 孙露露 +4 位作者 杨一凡 姜璟㼆 董瑞 惠利健 郑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究原代胆管细胞培养胆道闭锁患儿胆囊来源的胆管类器官体进行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行Kasai手术及4例胆总管囊肿患儿行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获得的部分胆囊... 目的探究原代胆管细胞培养胆道闭锁患儿胆囊来源的胆管类器官体进行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行Kasai手术及4例胆总管囊肿患儿行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获得的部分胆囊胆管细胞,采用三维原代胆管细胞培养方法培养胆道闭锁患儿胆囊来源的胆管细胞(实验组)和胆管扩张症(对照组)胆囊来源的胆管细胞类器官体;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胆管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利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初步观察类器官体形态与基因表达特点;观察人工合成胆闭素对该胆管类器官体的影响。参数检验采用Student's 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采用Spearman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胆道闭锁患儿胆囊来源的胆管细胞和胆管扩张症胆囊来源的胆管细胞均可形成有结构的胆管类器官体,呈现空心球状或管状,均表达胆管标志基因,且两种来源的类器官体在形态和胆管标志基因表达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P1、P2代的胆道闭锁来源的胆管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胆管类器官体在体外培养时可以长期维持较稳定的基因表达水平。在培养基中加入人工合成的胆闭素后,与对照组相比,胆管类器官体细胞出现明显死亡现象。结论利用胆道闭锁患儿来源的胆管细胞类器官体研究胆道闭锁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原代胆管细胞 类器官体
原文传递
生物人工肝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高义萌 孙露露 惠利健 《生命科学》 CSCD 2016年第8期915-920,共6页
将通过干细胞技术产生的功能肝细胞应用于人类肝脏疾病的治疗一直是近几年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目前,除了肝移植以外,尚没有其他有效手段治疗肝衰竭等疾病。惠利健实验室在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的... 将通过干细胞技术产生的功能肝细胞应用于人类肝脏疾病的治疗一直是近几年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目前,除了肝移植以外,尚没有其他有效手段治疗肝衰竭等疾病。惠利健实验室在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的攻关项目"生物人工肝的研发"支持下,以研制新的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搭建全新的生物人工肝反应器和支持系统为突破点,期望为肝衰竭患者提供短暂的肝功能支持,从而拯救肝衰竭患者的生命并为肝移植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特对项目启动5年以来惠利健实验室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生物人工肝 功能肝细胞
原文传递
细胞的命运:间充质干细胞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立 惠利健 潘国宇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6期857-866,共10页
细胞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中最新的领域之一。由于细胞药物具有增殖和自主趋化的能力,其体内药学特征与传统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差异很大。目前,虽然细胞药物已经开始走向临床,但是对于细胞类药物进入体内之后的命运变化普遍缺乏认识。... 细胞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中最新的领域之一。由于细胞药物具有增殖和自主趋化的能力,其体内药学特征与传统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差异很大。目前,虽然细胞药物已经开始走向临床,但是对于细胞类药物进入体内之后的命运变化普遍缺乏认识。如果能够借助药代动力学理论,预测不同细胞药物的体内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进而在细胞药物进入机体之后的动态分布和细胞疗效之间建立关系,将有效提高细胞药物的临床疗效,降低风险,减少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该文中,我们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为例,整理了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对细胞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其药效、毒效的关系进行归纳,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细胞药物在体内的命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药代动力学 PK/PD/TD
原文传递
细胞命运转变——癌化和转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义萌 惠利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3-716,共4页
一般认为,在高等动物发育过程中,干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单向且不可逆的,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细胞命运决定。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已经决定了命运的终末分化细胞受到胞内信号通路、表观遗传以及胞外微环境的严格调控,维持在一个相... 一般认为,在高等动物发育过程中,干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单向且不可逆的,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细胞命运决定。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已经决定了命运的终末分化细胞受到胞内信号通路、表观遗传以及胞外微环境的严格调控,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类型和状态。一般不会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细胞。这种细胞命运的稳定对于维持高等动物细胞功能、组织稳态等都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转分化 癌化 运转 高等动物 生理状态 相对稳定 发育过程
原文传递
肿瘤代谢异常的关键蛋白质作用机制及其分子调控网络
12
作者 吴乔 潘欣 +13 位作者 宋立兵 惠利健 杨力 林圣彩 李爱玲 李隽 张华凤 梅一德 梁治 杨振业 李友军 李文化 阮科 高平 《中国科技成果》 2018年第22期14-15,共2页
在我国,自从蛋白质计划实施以来,专家们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始终将癌症研究作为我国科研的重要支持方向,但是目前我们在恶性肿瘤治疗上仍然缺乏特异性的靶标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如小分子依马替尼、单克隆抗体何赛汀等,虽然毒副作用... 在我国,自从蛋白质计划实施以来,专家们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始终将癌症研究作为我国科研的重要支持方向,但是目前我们在恶性肿瘤治疗上仍然缺乏特异性的靶标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如小分子依马替尼、单克隆抗体何赛汀等,虽然毒副作用显著降低,但仅对部分患者具有疗效,远不能满足不同癌症患者群的庞大需求。因此,系统而深入地探索肿瘤的发病机理,并寻找针对肿瘤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小分子 蛋白质 调控网络 代谢异常 特异性治疗 机制 癌症患者
原文传递
将皮肤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上海学者“另辟蹊径”开创“肝脏再生”新思路
13
作者 黄慧 惠利健 《大众医学》 2020年第1期30-32,共3页
2019年5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惠利健等完成的“细胞属性转变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荣获2018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以肝细胞为核心,围绕细胞的转分化和癌化开展硏究,实现了小鼠和人类跨胚层转分化肝细胞... 2019年5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惠利健等完成的“细胞属性转变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荣获2018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以肝细胞为核心,围绕细胞的转分化和癌化开展硏究,实现了小鼠和人类跨胚层转分化肝细胞;证明了转分化肝细胞具有较完备的肝功能,对小鼠肝脏代谢性疾病和急性肝衰竭有治疗效果;揭示了转分化和癌化的共同调控机制,实现了转分化肝细胞的大规模扩增,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什么是细胞属性的转变?皮肤细胞是通过什么途径“转分化”为肝细胞的?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如何?一起来听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惠利健研究员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中国科学院 皮肤细胞 转分化 肝细胞 肝脏再生 生命科学 惠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