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挑战与机会:论我国老年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戎庭伟 马伟娜 周丽清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25,共6页
目前,我国已处于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高龄化、老年家庭空巢化成为主要趋势,要有效解决这些难题,除了考虑老年群体的数量规模外,还要区分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差异,以采取补救性或提升性的应对策略。老年教育是一种基本的提升性策略,作... 目前,我国已处于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高龄化、老年家庭空巢化成为主要趋势,要有效解决这些难题,除了考虑老年群体的数量规模外,还要区分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差异,以采取补救性或提升性的应对策略。老年教育是一种基本的提升性策略,作为落实老年人受教育权利的基本途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群体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保持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程度,提高老年群体的生命质量,开发老年群体的优势资源,这些功能的发挥,是基于人毕生发展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教育 积极老龄化 社会参与 毕生发展
下载PDF
课程研究中的自传方法——派纳与福柯自传思想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戎庭伟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12,共6页
自传方法在课程研究领域中的异军突起之势,源于研究者开始追溯个体、关注个体的生活史,并要唤醒个体的身份意识。自传考察什么是"真实的自我",如何形成"真实的自我",当代两位著名理论家——派纳和福柯,对此给予了... 自传方法在课程研究领域中的异军突起之势,源于研究者开始追溯个体、关注个体的生活史,并要唤醒个体的身份意识。自传考察什么是"真实的自我",如何形成"真实的自我",当代两位著名理论家——派纳和福柯,对此给予了各自的回答。通过比较他们对于自传的目的、过程与结果的不同认识,认为不同的根源在于二者先验论与历史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上,所以在对待如何进一步发展儿童主体性的方向上,自然也就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体验课程 自传 主体性 威廉·派纳 米歇尔·福柯
下载PDF
论儿童(期)的诞生
3
作者 戎庭伟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教育史上的“儿童(期)”是如何出现的?福柯式思维认为,儿童期的出现是文化人类学事件,它超越了单纯的生物学范畴,而成为论述空间中话语论述和制度实践的产物。论述空间本质为禁闭空间:其中,机构性禁闭让“儿童”成为一种问题域与社会资... 教育史上的“儿童(期)”是如何出现的?福柯式思维认为,儿童期的出现是文化人类学事件,它超越了单纯的生物学范畴,而成为论述空间中话语论述和制度实践的产物。论述空间本质为禁闭空间:其中,机构性禁闭让“儿童”成为一种问题域与社会资源,成为谈论与操控的对象;而话语性禁闭旨在建构儿童的时代特征,实现儿童与其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的共构。经由这两种过程,儿童诞生了,专门围绕儿童的教育话语与实践活动出现并逐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 话语 论述空间 禁闭 福柯
下载PDF
“被重要”的虚体设计——论教育变革中的学生角色
4
作者 戎庭伟 《教育科学文摘》 2017年第4期5-6,共2页
20世纪以来,贯穿教育变革的核心精神,就是坚持将学生发展摆在“中心地位”,这从历次教育变革在国家层面的政策设计、地方层面的文件精神、学校发展的战略布局、教师观念的更新提升中可见一斑。然而,“在教育革新领域,令人惊奇的是... 20世纪以来,贯穿教育变革的核心精神,就是坚持将学生发展摆在“中心地位”,这从历次教育变革在国家层面的政策设计、地方层面的文件精神、学校发展的战略布局、教师观念的更新提升中可见一斑。然而,“在教育革新领域,令人惊奇的是……学生往往在革新中被彻底遗忘。当成人在考虑学生时,往往把他们作为变革的潜在受益者……很少想到把学生作为变革过程和组织生活的参与者。”在我国,学生的“中心地位”是以“集体性知识”为背景的中国教育改革的标识,在多方利益的关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角色 教育变革 政策设计 中国教育改革 教育革新 20世纪 核心精神 学生发展
下载PDF
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融入问题及其对策——基于福柯的“权力分析”视角 被引量:15
5
作者 戎庭伟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7,共7页
目前,我国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了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但教育机会的初步获得并不等于教育公平的完全实现。事实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融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行为、心理... 目前,我国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了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但教育机会的初步获得并不等于教育公平的完全实现。事实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融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行为、心理与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困境。从福柯"权力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其原因在于随迁子女的社会阶层制约其身体的投资方式;城乡文化差异导致的城市文化霸权形成了群体阻隔效应;差别明显的社会二元结构对随迁子女的自我认同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在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推动下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配套制度;倡导城乡文化平等观念,共建城乡一体化的学校文化;借助教育逐步扩展随迁子女的发展空间,以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儿童的发展权利,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在校融入 身份认同 权力分析
原文传递
后现代的儿童主体性:福柯之眼 被引量:8
6
作者 戎庭伟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与我国教育语境或现代中心论意义上的主体性概念不同,后现代主义者如福柯认为,主体性是历史地建构起来的,是话语论述、社会实践以及自我创造的产物,具有多样性、流动性和异质性的特点。从福柯之眼透视儿童主体性,我们更容易把握儿童的... 与我国教育语境或现代中心论意义上的主体性概念不同,后现代主义者如福柯认为,主体性是历史地建构起来的,是话语论述、社会实践以及自我创造的产物,具有多样性、流动性和异质性的特点。从福柯之眼透视儿童主体性,我们更容易把握儿童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过程中儿童的处境,进而为思考儿童的教育之道以及儿童自身获得实践自由的可能性和现实路径,提供重要的思维工具与行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后现代 福柯 儿童 自由 教育空间
原文传递
福柯、主体性与权力批判——兼论批判教育学的批判理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戎庭伟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35,共9页
批判教育学的权力批判,沦为一种再生产与抵制话语的强迫重复现象。这种误区根源于他们试图从权力外部入手、寻求客观知识进行抵制的思路,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教育权力的多元构成特点,以及权力与主体之间的共构关系。福柯式微观权力分析发现... 批判教育学的权力批判,沦为一种再生产与抵制话语的强迫重复现象。这种误区根源于他们试图从权力外部入手、寻求客观知识进行抵制的思路,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教育权力的多元构成特点,以及权力与主体之间的共构关系。福柯式微观权力分析发现,教育权力由国家、地方、教师、儿童等多元矛盾性主体偶然性构成,其目的在于生产儿童。这些特征决定了有效的权力批判必须从权力关系内部入手、发挥批判者自身的觉悟意识,以自身主体性的分析为内容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权力 批判教育学 主体性 再生产 抵制 福柯
原文传递
“被重要”的虚体设计——论教育变革中的学生角色
8
作者 戎庭伟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77,共7页
教育变革声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反观现实,学生通常以"被重要"的虚拟设计存在,这主要表现在:教育者过度依赖儿童发展理论,遗忘了学生的真实面貌,使学生成为理念性存在者;学生的本体存在与其符号表征通常发生不等价互换,窄化... 教育变革声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反观现实,学生通常以"被重要"的虚拟设计存在,这主要表现在:教育者过度依赖儿童发展理论,遗忘了学生的真实面貌,使学生成为理念性存在者;学生的本体存在与其符号表征通常发生不等价互换,窄化了我们对学生发展内涵与评价的认知,使学生的培养与评价过程发生化约式异变;教育实践消弭了学生间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份模糊不清。为此,要从学生的虚体设计走向实体理解,需要我们摆脱对于儿童理论的过度尊崇、摒弃儿童教育过程中的演绎思维、去除对于学生的趋同认识与去个性化实践,最终跳出传统认识论对于学生的虚体设计,从理论上还原学生的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儿童发展 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变革 身份
原文传递
集体与个性:建国以来我国班级教育价值取向的社会学观照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力 戎庭伟 黄小莲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35,共5页
班级教育价值取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观照。建国至今,我国的班级教育价值取向经历了计划经济下的"集体至上"型,改革开放环境下的"集体与个性共生"型以及市场经济下的"个性至上"型,这三种... 班级教育价值取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观照。建国至今,我国的班级教育价值取向经历了计划经济下的"集体至上"型,改革开放环境下的"集体与个性共生"型以及市场经济下的"个性至上"型,这三种理想类型在班级的教育观、偶像观和建设观方面存在差异。展望未来的班级教育,"独生子女"的特点、"班级规模缩小"的趋势以及"数字化班级"的出现将对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教育 集体与个性 价值取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