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磺化炭催化苯甲酸二甘醇酯化反应制备二甘醇二苯甲酸酯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伟斌 韩亚彤 +2 位作者 司玉玺 成有为 王丽军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从精对苯二甲酸(PTA)氧化残渣回收苯甲酸(BA)制备环保增塑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用于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通过磺化将—SO3H基团负载到活性炭(AC)表面,成功制备了磺化炭(SAC)催化剂。并以BA和二甘醇(... 从精对苯二甲酸(PTA)氧化残渣回收苯甲酸(BA)制备环保增塑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用于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通过磺化将—SO3H基团负载到活性炭(AC)表面,成功制备了磺化炭(SAC)催化剂。并以BA和二甘醇(DEG)为原料,SAC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酸醇物质的量比[n(BA):n(DEG)]、带水剂甲苯用量对直接酯化合成DEDB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n(BA):n(DEG)为2.2、催化剂与原料BA的质量比为2%、带水剂甲苯与原料BA的质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210℃为最佳反应工艺条件,此条件下BA的转化率为90.1%,DEDB的收率为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炭催化剂 苯甲酸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
下载PDF
温度与压力对单孔气泡形成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田震 成有为 +1 位作者 王丽军 李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37-3345,共9页
温度压力对进气管孔口气泡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氮气-水、氦气-水、氮气-十四烷为研究体系,采用高速摄像法,观察了恒速流下孔口气泡的形成过程,考察了孔口气速(0~1500 cm/s)、温度(293~393 K)、压力(0~6 MPa)、孔径(1.12,2.5 mm)、气... 温度压力对进气管孔口气泡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氮气-水、氦气-水、氮气-十四烷为研究体系,采用高速摄像法,观察了恒速流下孔口气泡的形成过程,考察了孔口气速(0~1500 cm/s)、温度(293~393 K)、压力(0~6 MPa)、孔径(1.12,2.5 mm)、气体类型(N2、He)对气泡生长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压力增加,气泡直径减小,纵横比增加;温度升高一方面导致黏度、密度和表面张力降低,使气泡直径减小,另一方面加剧了液体汽化,使得气泡直径增大。根据实验结果修正了Gaddis提出的气泡直径模型,引入饱和蒸气压贡献项,得出新的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气泡直径的估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汽化 温度 压力 饱和蒸气压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对二甲苯低温氧化工艺的固体残渣成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彭革 郭霞 +1 位作者 成有为 李希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3,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与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低温氧化工艺的固体残渣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过滤残渣中约90%为对苯二甲酸,脱色后即可回收利用;萃取残渣中主要是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间苯二甲酸。2种...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与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低温氧化工艺的固体残渣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过滤残渣中约90%为对苯二甲酸,脱色后即可回收利用;萃取残渣中主要是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间苯二甲酸。2种残渣中可回收的对苯二甲酸占75%左右。有色杂质的主要成分是芴酮酸、二苯环羧酸和蒽醌酸类,对产品色度影响最大的是蒽醌酸,其次是芴酮酸和二苯环羧酸。按照芴酮-4-羧酸的吸光度计算的过滤残渣中有色杂质总浓度为10^(-3)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低温氧化 残渣 成分 定性 定量 分析
下载PDF
TA与NMP形成的加合物晶体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彭革 郭霞 +1 位作者 成有为 李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5-769,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热重(TG)、X线衍射(XRD)、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与对苯二甲酸(TA)形成的加合物晶体进行表征,所形成的加合物是1个TA分子与2个NMP分子通过O—H…O的氢键作用形成的结晶体,该晶体在50℃以...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热重(TG)、X线衍射(XRD)、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与对苯二甲酸(TA)形成的加合物晶体进行表征,所形成的加合物是1个TA分子与2个NMP分子通过O—H…O的氢键作用形成的结晶体,该晶体在50℃以上不稳定,易受热分解而脱除溶剂.通过计算得出,TA与NMP之间的氢键键能为-87.8KJ/mol,属于较强类型的氢键作用.研究表明,加合结晶可以除去TA固体残渣中97%以上的有色杂质,是一种新型的结晶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TA) N-甲基吡咯烷酮(NMP) 加合结晶 表征
下载PDF
均苯三酸与N-甲基吡咯烷酮形成的加合物晶体表征
5
作者 彭革 郭霞 +1 位作者 成有为 李希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3-625,共3页
均苯三酸(TMA)固体在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重结晶是一种新的溶剂化晶体,采用色谱、热重、X-射线衍射方法对新晶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MA-NMP晶体是1个TMA分子与3个NMP分子通过O-H…O的氢键作用形成的加合物结晶体,该晶体不稳定... 均苯三酸(TMA)固体在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重结晶是一种新的溶剂化晶体,采用色谱、热重、X-射线衍射方法对新晶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MA-NMP晶体是1个TMA分子与3个NMP分子通过O-H…O的氢键作用形成的加合物结晶体,该晶体不稳定,在75℃以上受热分解后脱除溶剂。计算得出,TMA与NMP之间的氢键键能为-127.9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苯三甲酸 N-甲基吡咯烷酮 加合结晶
下载PDF
基于化学环分解氯化铵的纯碱和氯乙烯集成清洁工艺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蓓尔 诸奇滨 +2 位作者 成有为 王丽军 李希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提出了一种以Mg O为吸附剂,以化学环法分解氯化铵的工艺为核心,将纯碱与氯乙烯两大过程集成为一个无CO2排放又无电解过程的清洁生产新工艺。使用HSC热力学软件分析了Mg O与NH4Cl两步反应分别释放NH3和HCl的可能性,并确定了释氨反应和释... 提出了一种以Mg O为吸附剂,以化学环法分解氯化铵的工艺为核心,将纯碱与氯乙烯两大过程集成为一个无CO2排放又无电解过程的清洁生产新工艺。使用HSC热力学软件分析了Mg O与NH4Cl两步反应分别释放NH3和HCl的可能性,并确定了释氨反应和释氯反应的温度、水氨物质的量比等相关条件。使用固定床装置对此过程进行了验证,并得到了较高的NH3和HCl的单程收率;评价了作为反应吸附剂的不同氧化镁的活性,粉末状轻质Mg O因为其比表面积和孔容的优势而活性最高;实验进一步验证了Mg O吸附剂在多次循环利用下的表现,结果表明其在11次的循环利用后仍然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 氧化镁 化学环 纯碱 氯乙烯 过程集成
下载PDF
PTA氧化与脱水过程模拟与工艺集成研究
7
作者 秦伟 宁术余 +2 位作者 王丽军 成有为 李希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5-332,共8页
为了开发节能、低耗、绿色清洁的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工艺,在传统PTA生产工艺以及利用反应热进行精馏脱水的氧化-精馏集成工艺基础上,提出了氧化-多级精馏耦合工艺,并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并模拟了三种PTA氧化与精馏脱水工艺方案。... 为了开发节能、低耗、绿色清洁的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工艺,在传统PTA生产工艺以及利用反应热进行精馏脱水的氧化-精馏集成工艺基础上,提出了氧化-多级精馏耦合工艺,并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并模拟了三种PTA氧化与精馏脱水工艺方案。模拟结果表明,直接利用反应热作为精馏热源,实现氧化-精馏耦合操作,大幅降低了精馏能耗,与传统工艺比较,脱水能耗下降76%;使用精制母液作为脱水塔回流,去离子水消耗降低65%,对二甲苯(PX)物耗减少1.65 kg/t-PTA。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级精馏的优化工艺,实现了溶剂的进一步高效利用,模拟分析表明优化工艺可进一步降低醋酸消耗0.32 kg/t-PTA,废水量进一步减少64%。说明氧化-多级精馏耦合操作的工艺流程是一种节能、减排、低耗的PTA新型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对苯二甲酸 醋酸脱水 反应精馏耦合工艺
下载PDF
异丁酸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
8
作者 蒋思依 刘严 +2 位作者 成有为 王丽军 李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2-400,共9页
为了构建准确可靠的异丁酸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流动反应器研究了异丁酸气相热解反应过程,考察了异丁酸分压为10~20 kPa、反应温度为848~908 K、停留时间为2~3.5 s条件下热解产物的变化规律;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异丁酸单分子热解... 为了构建准确可靠的异丁酸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流动反应器研究了异丁酸气相热解反应过程,考察了异丁酸分压为10~20 kPa、反应温度为848~908 K、停留时间为2~3.5 s条件下热解产物的变化规律;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异丁酸单分子热解、异构化、氢提取、β-裂解、中间体二甲基乙烯酮热解等反应路径,开发了1个包含271种组分、3122步反应的详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热解产物的变化规律。通过生成速率和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异丁酸热解过程,强调了氢提取反应的重要作用,α-H的提取反应是异丁酸的主要消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酸 热解 流动反应器 动力学模型 模拟
下载PDF
Pd-MoO_(3)/TiO_(2)催化糠醛氢解制备1,5-戊二醇
9
作者 向颖 司玉玺 +2 位作者 黄渊超 姚思宇 成有为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3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开发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糠醛向1,5-戊二醇转化的绿色合成路线是减少人们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有效途径。本工作设计制备了Pd-MoO_(3)/TiO_(2)双功能催化剂,通过N2物理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对催化剂活... 开发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糠醛向1,5-戊二醇转化的绿色合成路线是减少人们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有效途径。本工作设计制备了Pd-MoO_(3)/TiO_(2)双功能催化剂,通过N2物理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对催化剂活性组分及载体进行筛选,优选出了Mo/Pd物质的量之比为1.5的催化剂,并对糠醛氢解反应路径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在150℃和H2压力为3 MPa的条件下,糠醛在2h内可以完全转化,1,5-戊二醇的收率可以达到56%,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活性无明显下降,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 氢解 Pd-MoO_(3)/TiO_(2) 1 5-戊二醇
下载PDF
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实验技术 被引量:17
10
作者 成有为 张莉 +1 位作者 谢刚 李希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对二甲苯(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是一个复杂反应过程,动力学实验研究的难点在于3个方面,即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浆料的取样与样品的分析测试。开发了一项新颖有效的气液固三相反应实验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该实验技术为PX氧化动...  对二甲苯(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是一个复杂反应过程,动力学实验研究的难点在于3个方面,即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浆料的取样与样品的分析测试。开发了一项新颖有效的气液固三相反应实验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该实验技术为PX氧化动力学研究以及其它烃类的液相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液相催化氧化 动力学 实验技术 对苯二甲酸
下载PDF
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 (Ⅲ) 催化剂配比与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成有为 李希 牛俊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0-585,共6页
对二甲苯 (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过程采用Co Mn Br三元复合催化剂 ,对该催化体系的机理作了深入探讨 ,针对催化剂总浓度、溴浓度以及钴锰配比对主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实验 ,获得了各步反应速率随催化剂浓度与配比的变化关... 对二甲苯 (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过程采用Co Mn Br三元复合催化剂 ,对该催化体系的机理作了深入探讨 ,针对催化剂总浓度、溴浓度以及钴锰配比对主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实验 ,获得了各步反应速率随催化剂浓度与配比的变化关系 .研究发现 ,在实验所考察的温度与催化剂组成条件下该催化体系存在一最佳钴锰配比 (1∶1) ,溴浓度和催化剂总浓度对反应速率都有显著的影响 ,其中以溴浓度最为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氧化 催化剂
下载PDF
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Ⅳ) 燃烧副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2
12
作者 成有为 李希 司马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94-1899,共6页
Burning of p-xylene and solvent during oxidation is the critical side reaction.In this paper the burning mechanism is analyzed and the kinetics model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radical chains reaction mechanism.... Burning of p-xylene and solvent during oxidation is the critical side reaction.In this paper the burning mechanism is analyzed and the kinetics model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radical chains reaction mechanism.Mode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by data fitting of the CO x transient response curv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 x generating rates increased remarkably with increasing Co/Mn ratio and catalyst concentration.As compared with the main reaction, the burning rate wa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the ratio of cobalt vs manganese, but less to bromine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氧化 燃烧副反应 动力学
下载PDF
PX氧化过程中Mn催化剂沉淀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成有为 李希 牛俊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2-486,共5页
对二甲苯(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过程采用Co-Mn-Br三元催化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过程中催化剂Mn会形成氧化物沉淀析出,从而影响反应过程及产品质量.对反应产物中灰黑色沉淀固体用X射线衍射法(XRD)进行了表征,验证该沉淀主要成分是MnO1.8... 对二甲苯(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过程采用Co-Mn-Br三元催化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过程中催化剂Mn会形成氧化物沉淀析出,从而影响反应过程及产品质量.对反应产物中灰黑色沉淀固体用X射线衍射法(XRD)进行了表征,验证该沉淀主要成分是MnO1.88的晶体;用原子吸光光度法(ASS)测定了母液中钴、锰离子浓度,从而定量反应过程中Mn的沉淀量.对水浓度、原料PX浓度、Br浓度和锰浓度4种影响Mn沉淀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验考察,并结合PX氧化反应机理认识到Mn的沉淀机理为在有水条件下Mn(III)发生歧化反应生成M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RX 氧化过程 Mn催化剂 沉淀机理 氧化反应机理 对苯二甲酸
下载PDF
MC(Mid-Century)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成有为 王丽军 +1 位作者 谢刚 李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37-840,共4页
介绍了MC催化氧化过程规律;从催化剂体系的改进、新型溶剂体系的开发、反应器构型和配套设施的改进、富氧氧化技术的开发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MC技术的发展;探讨了MC液相催化氧化技术应用范围的拓展以及MC液相催化氧化过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催化氧化 MC过程 对二甲苯
下载PDF
液相催化氧化降解聚苯乙烯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有为 李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2-546,共5页
实验研究了Co-Mn-Br三元催化体系液相空气氧化降解废旧聚苯乙烯(PS)的过程,采用GC-MS分析,得出了各主要降解小分子产物的结构,并结合一般烃类的液相催化氧化机理和实验结果对聚苯乙烯液相催化氧化降解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采用... 实验研究了Co-Mn-Br三元催化体系液相空气氧化降解废旧聚苯乙烯(PS)的过程,采用GC-MS分析,得出了各主要降解小分子产物的结构,并结合一般烃类的液相催化氧化机理和实验结果对聚苯乙烯液相催化氧化降解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采用液相催化氧化法降解聚苯乙烯的主要降解产物是苯甲酸,其收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助溶剂苯的添加和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通过降解条件的调整和优化可使苯甲酸的收率提高到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苯乙烯 催化氧化 降解 苯甲酸
下载PDF
温度压力对黏性流体中孔口气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震 成有为 +1 位作者 王丽军 李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3,共10页
温度压力对孔口气泡生成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以氮气-硅油气液体系为对象,在自行设计加工的高温高压可视化鼓泡塔中,采用高速摄像法,观察了单孔气体进料时孔口气泡的形成过程,测定了气泡直径与纵横比,考察了孔口气速(0~1000 cm·s^-1... 温度压力对孔口气泡生成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以氮气-硅油气液体系为对象,在自行设计加工的高温高压可视化鼓泡塔中,采用高速摄像法,观察了单孔气体进料时孔口气泡的形成过程,测定了气泡直径与纵横比,考察了孔口气速(0~1000 cm·s^-1)、温度(283~473K)、压力(0~3 MPa)以及孔径(1.12和2.5 mm)对气泡生长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黏性液体中呈现出大小气泡成对产生的双气泡生成模式;气泡直径随温度和压力升高而减小;低温时压力对气泡直径影响较小,高温时影响显著。通过与以往气泡直径关联式进行对比,修正了GADDIS提出的气泡直径模型,得出新的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气泡直径的估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直径 鼓泡塔 高温高压 实验测量
下载PDF
锆(Ⅳ)离子对MC催化体系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成有为 李希 牛俊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24-726,共3页
锆(Ⅳ)离子对MC催化体系有显著的活化作用.为考察锆离子对MC催化体系的活化效果,以对二甲苯(PX)液相MC(Mid-Century)催化氧化过程为对象,对不同浓度下锆离子的活化作用进行了动力学实验,获得了锆离子对PX液相MC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 锆(Ⅳ)离子对MC催化体系有显著的活化作用.为考察锆离子对MC催化体系的活化效果,以对二甲苯(PX)液相MC(Mid-Century)催化氧化过程为对象,对不同浓度下锆离子的活化作用进行了动力学实验,获得了锆离子对PX液相MC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实验所考察的温度与催化剂组成条件下,锆离子对PX液相氧化反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加速效果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催化氧化 对二甲苯
下载PDF
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Ⅰ)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5
18
作者 王丽军 李希 +2 位作者 谢刚 成有为 司马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46-952,共7页
针对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过程的特点开发了一套气液固三相反应实验技术 ,进行了氧化过程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根据自由基反应机理和Co Mn Br三元催化体系的作用机制对PX氧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分析了芳烃中甲基和醛基的各步氧化机理及... 针对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过程的特点开发了一套气液固三相反应实验技术 ,进行了氧化过程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根据自由基反应机理和Co Mn Br三元催化体系的作用机制对PX氧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分析了芳烃中甲基和醛基的各步氧化机理及其与催化剂循环之间的耦合作用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关于反应物浓度的动力学模型 ,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动力学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氧化 反应机理 动力学
下载PDF
气液鼓泡塔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希 李兆奇 +2 位作者 管小平 王丽军 成有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5-779,共15页
鼓泡塔是化工领域一类重要的气液接触与反应装置,近些年的研究难点集中在计算流体力学(CFD)放大模拟和内构件流体力学两个方面。今从实验技术、流体力学模型、内构件影响三个方面综述了当前鼓泡塔反应器流体力学的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 鼓泡塔是化工领域一类重要的气液接触与反应装置,近些年的研究难点集中在计算流体力学(CFD)放大模拟和内构件流体力学两个方面。今从实验技术、流体力学模型、内构件影响三个方面综述了当前鼓泡塔反应器流体力学的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各种流动测试技术的优缺点,随后评述了气液鼓泡塔的多相湍流模型和各种相间作用力本构关系的表述形式,介绍了本课题组近来提出的气泡径向力平衡模型与双尺度能量平衡模型。最后,总结了当前为数不多的有关竖直列管内构件对流动影响的几种不同的实验结果,给出了分析与解释,并对内构件的模型化与模拟工作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流体力学 实验技术 CFD模型 内构件
下载PDF
湍动流化床过渡段固含率分布特征的实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诚 高希 +2 位作者 成有为 王丽军 李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8-866,共9页
在湍动流化床中,过渡段对于包括甲醇制烯烃在内的气固催化快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PV6D反射型光纤探针对内径95mm的湍动流化床内过渡段的固含率分布和脉动参数进行了测量,分别考察了表观气速和静床高的影响,并采用修正的基于颗粒动... 在湍动流化床中,过渡段对于包括甲醇制烯烃在内的气固催化快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PV6D反射型光纤探针对内径95mm的湍动流化床内过渡段的固含率分布和脉动参数进行了测量,分别考察了表观气速和静床高的影响,并采用修正的基于颗粒动力学的三段曳力双流体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表明,湍动流化床过渡段中固含率的轴向分布呈现S型和指数型两种类型,固含率轴向与径向分布都在过渡段内出现最大梯度,表明过渡段中固体浓度分布比稀相段和密相段更不均匀。表观气速和静床高的变化将导致S型和指数型分布的相互转变,并且对过渡段底部与壁面附近的固体高浓度区影响最为显著。局部固含率脉动概率密度分布表明,在静床高较小时,随着气速的增大,床层下部气含率最大值位置将从中心区移动至环隙区,呈现气含率的双峰型分布。本文提出的修正三段曳力模型考虑了颗粒团聚的影响,对过渡段中分布板影响区之外的固含率分布均能较好地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动流化床 过渡段 光纤测量 固含率分布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