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Alzheimer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邓小莹 王延 +1 位作者 成林平 刘湘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0-470,共1页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ALZHEIMER病
下载PDF
维生素干预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成林平 王延 +2 位作者 邓晓莹 黄绍宽 李玉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0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维生素干预治疗对AD病人血浆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AD病人为病例组,71例同龄非痴呆老人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随机选取15例AD病人接...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维生素干预治疗对AD病人血浆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AD病人为病例组,71例同龄非痴呆老人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随机选取15例AD病人接受口服叶酸5mg及维生素B12500μg,每日晨服1次,干预治疗4周。结果AD病人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浆叶酸水平、维生素B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接受维生素干预治疗的15例AD病人,4周后血浆Hcy水平下降(P<0.001),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升高(P<0.001)。结论AD病人存在血浆高Hcy水平;AD血浆Hcy水平升高与饮食中摄入维生素不足关系密切,维生素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AD病人血浆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_(12)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238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附66例检测分析
3
作者 王延 成林平 +4 位作者 汪华侨 叶静 成路林 黄绍宽 陈盛强 《新医学》 2010年第8期551-552,557,共3页
目的:探讨TNF-α-238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检测66例AD患者(AD组)及143名正常人(健康对照组)的TNF-α-238基因多态性。结果:AD组TNF-α-238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394、0.0606、0.0000,对照组分别为0... 目的:探讨TNF-α-238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检测66例AD患者(AD组)及143名正常人(健康对照组)的TNF-α-238基因多态性。结果:AD组TNF-α-238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394、0.0606、0.0000,对照组分别为0.8881、0.0420、0.0000;AD组TNF-α-238G、TNF-α-238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697、0.0303,对照组分别为0.9790、0.0210;TNF-α-238各种基因型频率在AD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238基因多态性与AD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环氧化酶-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任美峰 黄绍宽 +4 位作者 沙松华 成林平 范海虹 程冠杰 汪华侨 《解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2(COX-2)基因的1195和765两个多态位点,探讨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相关性。方法采用Qiagen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根据位点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分别对90例AD...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2(COX-2)基因的1195和765两个多态位点,探讨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相关性。方法采用Qiagen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根据位点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分别对90例AD患者(AD组)和11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PCR扩增出各样本的目的片断,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凝胶成像系统判定结果。结果AD组共检出3种COX-2-1195基因型,GG基因型频率为21.0%,GA基因型频率为50.0%,AA基因型频率为29.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1%和53.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G基因型频率为77.8%,GC基因型频率为20.0%,CC基因型频率为2.2%,G、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7.8%和12.2%,与对照组比较,AD组中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2蛋白水平在AD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4.95±8.73)IU/L、(51.81±7.33)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COX-2基因启动子区-1195G/A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人群AD的发生无关;②COX-2基因~765G/C与AD的发生有关,-765G/C多态性可能是AD发生的一风险因素;③AD患者血浆中COX-2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COX-2基因-765G/C多态性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环氧化酶-2 基因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Aβ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敏 范海虹 +6 位作者 黄绍宽 沙松华 成林平 王燕 程冠杰 徐杰 汪华侨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2006-06-2007-04广州市老人院29例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轻中度AD患者19例,重度10例;对照组19例为同期健康老人。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Aβ抗体以及抗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2006-06-2007-04广州市老人院29例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轻中度AD患者19例,重度10例;对照组19例为同期健康老人。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Aβ抗体以及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细胞频数。结果轻中度和重度AD组患者外周血A4β2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为P〈0.05,P〈0.01)。AD组CD8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4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轻中度和重度AD组之间CD8、CD4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IFN-γ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以重度AD组更明显。ELISPOT检测结果,AD组每4×105个PBMC中分泌IFN-γ的细胞频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以重度AD患者更为明显。结论AD患者外周血Aβ抗体水平下降;淋巴细胞亚群失调,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抗β-淀粉样蛋白抗体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斑点试验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人外周血中抗淀粉样蛋白抗体的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志勇 汪华侨 +5 位作者 徐杰 谢瑶 黄绍宽 袁群芳 成林平 姚志彬 《解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比较AD病人和健康老年人外周血中的抗Aβ抗体特性。方法随机选择AD患者45例和健康老年人51例,①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抗Aβ抗体滴度,②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AD病人和健康老人血清中的抗Aβ抗体与Tg2576鼠脑内老年斑的结合情况... 目的比较AD病人和健康老年人外周血中的抗Aβ抗体特性。方法随机选择AD患者45例和健康老年人51例,①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抗Aβ抗体滴度,②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AD病人和健康老人血清中的抗Aβ抗体与Tg2576鼠脑内老年斑的结合情况;③不同抗体水平的AD病人和健康老人的血清分别与PC12细胞培养,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的存活率。结果①AD病人和健康老人血清中的抗Aβ抗体分别为(119.78±84.50)μg/ml和(200.44±216.78)μ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发现用AD病人血清作一抗,抗Aβ抗体不能很好地显示已经形成的老年斑;③虽然AD病人血清中抗Aβ抗体较高,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反而下降,且与Aβ42的剂量无相关性;而健康老人的血清仍能表现出较强的PC12细胞保护作用。结论AD病人血清中抗Aβ抗体滴度下降,与老年斑结合能力和对细胞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外周血 抗淀粉样蛋白抗体 特性 老年斑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中毒致癫发作、肌阵挛1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成林平 李善宗 陈松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二氯乙烷中毒 癫痫发作 肌阵挛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AD病人血清及表观遗传学药物处理后SK-N-SH细胞培养上清中蛋白二级结构的圆二色谱分析
8
作者 侯亚萍 成林平 +4 位作者 罗涛 李声 申秀银 周跃 汪华侨 《解剖学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62-367,共6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症(AD)病人血清及不同表观遗传学药物处理后的SK-N-SH细胞培养液中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圆二色谱法(CD)对AD病人及正常老人血清中蛋白二级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对Aβ25-35处理前、后人神经瘤母细胞(SK-N-SH...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症(AD)病人血清及不同表观遗传学药物处理后的SK-N-SH细胞培养液中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圆二色谱法(CD)对AD病人及正常老人血清中蛋白二级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对Aβ25-35处理前、后人神经瘤母细胞(SK-N-SH)上清中的蛋白二级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对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脱氧氮杂胞苷(DAC)及去乙酰化抑制药物曲古抑菌素A(TSA)处理后SK-N-SH细胞上清中的蛋白二级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AD病人和正常对照样本血清样本中,二者大分子结构具有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病人的血清中Helix和Random的结构成分明显降低,而Beta和Turn的结构成分则显著升高(P<0.05,或P<0.01);②经过Aβ25-35处理2 d后,SK-N-SH细胞培养液中Helix和Turn结构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Beta结构则明显增高(P<0.05);③不同的表观遗传学药物及不同的处理时间对细胞培养环境中大分子结构的影响不同,其中对于Helix和Beta结构的影响尤为显著。经DAC、TSA或DAC/TSA联合药物处理2 d后,在导致SK-N-SH细胞培养液中Helix结构显著下降的同时,Beta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①AD病人血清中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可能与其发病或病理过程有关。②Aβ25-35的细胞毒性与细胞培养液中Beta构型的增加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它们也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过程。③DAC/TSA药物单独作用或二者联合作用,均可引起SK-N-SH细胞培养液中大分子二级结构的改变,这可能与药物或其引起的生理功能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圆二色谱法 Β-淀粉样蛋白 二级结构 人神经瘤母细胞系
原文传递
老年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成林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了解老年期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由专业的临床医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抑郁量表(GD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自我照顾能力评分表、总体衰退量表对40例痴呆患者进行评估。结果HAMD评分13.50... 目的了解老年期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由专业的临床医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抑郁量表(GD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自我照顾能力评分表、总体衰退量表对40例痴呆患者进行评估。结果HAMD评分13.50±6.624,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67.5%。HAMD条目中常见的是工作兴趣减退、能力减退感、人格或现实解体、精神性焦虑。线性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老年痴呆伴发抑郁症状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相关(P<0.001),而与痴呆类型、MMSE无关(P>0.05)。结论老年痴呆伴发抑郁症状较常见,其危险因素有发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抑郁症状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老年人低血糖反应误诊为脑梗塞8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林平 李玉梅 黄绍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63-264,共2页
目的:分析低血糖反应误诊为脑梗塞的原因。方法:对8例老年人低血糖反应误诊为脑梗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安静时发病,以夜间发病清晨发现者为主,占75%(6/8),且均伴有神经受损表现,血糖纠正前、后脑CT影像表现无... 目的:分析低血糖反应误诊为脑梗塞的原因。方法:对8例老年人低血糖反应误诊为脑梗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安静时发病,以夜间发病清晨发现者为主,占75%(6/8),且均伴有神经受损表现,血糖纠正前、后脑CT影像表现无变化。结论:老年人低血糖时常伴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且起病突然,故易误诊为脑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症 脑梗塞 老年人
下载PDF
养老机构老年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成林平 李玉梅 +1 位作者 宋汉聪 陈智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19期2366-2367,共2页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神经精神问卷(NPI)对广州市老人院痴呆病区的99例已确诊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老年期痴呆患者中95.95%在近一月内...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神经精神问卷(NPI)对广州市老人院痴呆病区的99例已确诊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老年期痴呆患者中95.95%在近一月内至少有一种神经精神症状,95.59%的痴呆患者近一个月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情绪不稳61例(61.6%)、攻击57例(57.6%)、异常行为56例(56.6%)、焦虑56例(56.6%)、幻觉34例(34.3%)、烦躁48例(48.5%)、脱抑制42例(42.6%)、冷漠42例(42.4%)、妄想31例(31.3%)、欣快25例(25.3),其中86例(86.9%)出现2种以上神经精神症状。不同严重程度的痴呆患者NPI分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严重程度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中异常行为、幻想及攻击为临床显著性症状。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中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患病率高,程度更严重,具临床意义。因此在老年痴呆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中更应关注老年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老年痴呆 神经精神症状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玉梅 邓永萍 +2 位作者 黄绍宽 彭斌武 成林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2-503,共2页
目的评估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60例AD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收集患者智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相关的生化指标,以了解与营养不良发生有关的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D... 目的评估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60例AD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收集患者智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相关的生化指标,以了解与营养不良发生有关的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D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6.67%;AD组与正常对照组生化指标Hb、BUN、TP、Alb、WSCC比较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年龄、SCr、TC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与MMSE、ADL、Chol、TP、Alb、WSCC等检测指标有很高的相关性,与年龄、Hb、BUN、Scr等指标的相关性则不明显。结论A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率高,AD患者的智力水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影响其自身营养状况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营养状况 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玉梅 成林平 +1 位作者 黄绍宽 邓永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0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老年性痴呆(AD)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2例AD患者采用不同的音乐治疗,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激越行为量表(CMAI)和自制社交心理记录表对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的激越...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老年性痴呆(AD)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2例AD患者采用不同的音乐治疗,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激越行为量表(CMAI)和自制社交心理记录表对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的激越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MMSE评分轻度、中度、重度患者之间的激越行为发生率比较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和激越行为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音乐治疗对AD患者社交心理情绪、沟通、语言和交往等的有效率分别为86.36%、90.91%、72.73%和77.27%。结论音乐疗法可以有效减轻AD患者的激越行为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激越性行为 音乐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江丽莹 洪文 +4 位作者 成林平 李兴 陈惠娟 唐传其 顾民华 《河北中医》 2017年第9期1425-1429,共5页
回顾近5年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研究概况。PHN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中,既有中药的常规内服外用,又有针灸、刺络拔罐等特色疗法,均可有效控制后遗神经痛的发展,缓解症状,表明中医药治疗PHN有其独到之处。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中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传其 洪文 +4 位作者 成林平 李兴 陈惠娟 江丽莹 顾民华 《河北中医》 2017年第10期1597-1600,共4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病因是受损部位的气血经络受阻而发病,通过分析针刺疗法、针罐疗法、电针疗法、火针疗法以及其他疗法等针灸疗法治疗PHN,均以"痛"为主症进行研究,注重病变部位气血经络的疏通,改善局部循环和肌肉神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病因是受损部位的气血经络受阻而发病,通过分析针刺疗法、针罐疗法、电针疗法、火针疗法以及其他疗法等针灸疗法治疗PHN,均以"痛"为主症进行研究,注重病变部位气血经络的疏通,改善局部循环和肌肉神经营养,从而抑制病毒复制,阻断病情发展,达到减轻症状或消除疼痛的疗效。文献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行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的文献尚少,在今后对PHN的研究中应着力以上不足方面,才能获得治疗PHN更加客观科学、疗效快捷、安全确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针灸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6
作者 黄立莉 陈泽林 +4 位作者 钟红英 成林平 施金杉 郑碧波 刘富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8期39-41,共3页
因颈部结构紊乱或颈椎病而发生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痹证""颈肩痛"等范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其发病一般认为与肝肾亏虚、气血及痰瘀关系密切... 因颈部结构紊乱或颈椎病而发生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痹证""颈肩痛"等范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其发病一般认为与肝肾亏虚、气血及痰瘀关系密切,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有:推拿手法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中药针灸联合手法治疗等,均取得显著疗效特别是龙氏手法配合治疗效果更优,所以采用龙氏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复方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带痛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惠娟 洪文 +4 位作者 成林平 李兴 江丽莹 顾民华 唐传其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8期164-166,共3页
目的:观察带痛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片治疗,观察组口服带痛方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治疗... 目的:观察带痛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片治疗,观察组口服带痛方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9.0%,对照组7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0%,对照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痛方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痛方 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原文传递
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泽林 黄立莉 +5 位作者 钟红英 成林平 施金杉 郑碧波 刘富林 方坚(指导)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6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 目的:观察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总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ESCV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总积分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 <0.05)。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具有叠加效应,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气血亏虚证 养荣止眩汤 龙氏正骨手法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
原文传递
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凋亡过程中核因子кB激活的调控
19
作者 李玉梅 成林平 +2 位作者 任思军 邓永萍 陈盛强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7-600,共4页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25-35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过程中核因子кB(nuclear factor кB,NF-кB)的活化与蛋白激酶B(Akt)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之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25-35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过程中核因子кB(nuclear factor кB,NF-кB)的活化与蛋白激酶B(Akt)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分析在此过程中Akt、GSK-3β以及NF-кB的活性变化.在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分别阻断Akt通路和GSK-3β通路,测定细胞活性以及Akt、GSK-3β、NF-кB的关系.结果 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凋亡率与Aβ(25-35)的用量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用0、5、10、20、40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01±0.03)%、(3.08±0.03)%、(25.32±0.76)%、(42.88±0.60)%、(60.85±2.39)%.与对照组比较,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NF-кB被激活,而Akt、GSK-3β的活性则均受到抑制.用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抑制Akt的活性可引起NF-кB活性的下降.GSK-3β活性上升.用GSK-3β的特异性抑制剂氯化锂(LiC1)抑制其活性,则NF-кB活性同样下降.而对Akt的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 Akt和GSK-3β都是NF-кB的上游调节因子,他们共同调控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NF-кB的活化.这些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并对其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NF-KAPPA B 蛋白激酶类 糖原合成酶激酶类
原文传递
社工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探索
20
作者 陈蓓蓓 成林平 《中国社会工作》 2013年第10期30-31,共2页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下称广州福利院)近年推动社工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服务,引入社工、义工联动机制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同时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开展寄养儿童成长辅导服务项目,促进寄养儿童德、能、勤、智全面发展。
关键词 儿童家庭寄养 社工介入 社会福利院 多元化服务 寄养服务 孤残儿童 服务项目 儿童成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