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南部古近系石油地质条件与成藏模式
1
作者 成赛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21-124,共4页
渤海湾盆地拥有丰富的古近系油气资源,但油气储藏却有着复杂的分布。综合运用显微观察、生物标志物、地震解释等方法对滩海地区古近系油气地质条件和油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滩海地区东营组及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 渤海湾盆地拥有丰富的古近系油气资源,但油气储藏却有着复杂的分布。综合运用显微观察、生物标志物、地震解释等方法对滩海地区古近系油气地质条件和油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滩海地区东营组及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Ⅰ-Ⅱ1型有机质,具有多套储盖组合,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空间。此外断层疏导体系和不整合疏导体系均有发育,为烃类垂向和横向运移提供了疏导通道。控制古近系油藏分布的关键因素是断层和储盖组合的空间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古近系 烃源岩 油藏 输导体系
下载PDF
潍北凹陷孔店组泥页岩岩相发育特征分析
2
作者 成赛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21-124,共4页
针对研究区具体实际和已有调研结果,建立基于“岩石组分-沉积构造-有机质”不同纹层组合的划分方法。预测出孔二中段主要发育三种岩相:贫有机质块状含黏土长英质泥岩相、富有机质层状含长英黏土质泥岩、富有机质层状含黏土钙质页岩相。... 针对研究区具体实际和已有调研结果,建立基于“岩石组分-沉积构造-有机质”不同纹层组合的划分方法。预测出孔二中段主要发育三种岩相:贫有机质块状含黏土长英质泥岩相、富有机质层状含长英黏土质泥岩、富有机质层状含黏土钙质页岩相。明确了不同岩相类型的形成机理: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形成是构造运动、古气候、古水深、古盐度、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等因素在湖泊水体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在不同的沉积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影响,构成一条完整的环境链,从而导致研究区孔二上段泥页岩在时间尺度上的不均一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主力层段细分层组,明确了不同层组岩相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划分 层理构造发育 有机质含量 富有机质泥页岩
下载PDF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西北缘双阳组二段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 被引量:28
3
作者 成赛男 田继军 张鹏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78,116,共3页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西北缘双阳组二段是莫里青油藏的主要产油层位,该油藏储层为中低孔超低渗透储层,储层敏感性对其物性影响较大,所以研究其储层敏感性对防止储层伤害和油田高效开发意义重大。在分析双阳组二段矿物成分和岩石性质的基础...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西北缘双阳组二段是莫里青油藏的主要产油层位,该油藏储层为中低孔超低渗透储层,储层敏感性对其物性影响较大,所以研究其储层敏感性对防止储层伤害和油田高效开发意义重大。在分析双阳组二段矿物成分和岩石性质的基础上,采用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对其储层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储层的速敏指数平均为37.23%,水敏指数平均为66.08%,盐敏临界矿化度为6272mg/L,酸敏指数平均为-31.37%,碱敏指数平均为7.71%;研究区储层属于强水敏性、中等偏强盐敏性、中等速敏性、弱碱敏性和无酸敏性储层。研究区储层中存在高岭石、伊/蒙混层、伊利石及绿泥石等粘土矿物,这些敏感性粘土矿物是造成储层伤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研究区油藏进行施工时,应将防止水敏、盐敏和速敏放在首位,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保护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储层 储层敏感性 油层保护 双阳组二段 莫里青断陷西北缘 伊通盆地
下载PDF
19世纪中叶北京高分辨率沙尘天气记录:《翁心存日记》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煜达 成赛男 满志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翁心存日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录天气现象最为详细的历史天气日记,保留了难得的19世纪中叶北京的沙尘天气记录。归纳了对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沙尘天气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翁心存日记》,重建了19世纪中叶北京沙尘天气情况。分析发现... 《翁心存日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录天气现象最为详细的历史天气日记,保留了难得的19世纪中叶北京的沙尘天气记录。归纳了对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沙尘天气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翁心存日记》,重建了19世纪中叶北京沙尘天气情况。分析发现当时北京年平均沙尘日多达31.36天,高于近60年来北京沙尘天气的平均水平。而19世纪中叶的北京沙尘天气中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的构成和现代基本相似,年内分布特征也较相似。但19世纪中叶夏季沙尘比例较现代明显偏多46%,而冬季沙尘比例仅为现代比例的75%,这说明古今间沙尘天气的季节分布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另外,19世纪的沙尘天气同样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本地降水是影响年际变化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心存日记》 沙尘天气 19世纪中叶 北京
下载PDF
过去千年西北季风边缘区干湿变化的重建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煜达 韩健夫 成赛男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4年第6期392-399,共8页
利用历史文献中的旱涝灾害记载,成功建立了西北季风边缘区AD1000-1949的逐年湿润指数,能比较好地指代这一区域的干湿变化情况。在过去千年中,西北季风边缘区有一次大的由干变湿的转折,发生在AD1550后。同时存在较明显的60-70a周期和... 利用历史文献中的旱涝灾害记载,成功建立了西北季风边缘区AD1000-1949的逐年湿润指数,能比较好地指代这一区域的干湿变化情况。在过去千年中,西北季风边缘区有一次大的由干变湿的转折,发生在AD1550后。同时存在较明显的60-70a周期和110a左右的周期。通过与树轮重建的非季风区的干湿变化及与石笋重建的夏季风强弱变化相比较,发现季风边缘区的干湿变化和季风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暖期时,季风边界推进,传统的季风边缘区将变干燥。当偏冷时期,夏季风保持稳定,季风边缘区湿润。当季风明显减弱时,季风边界两侧的边缘区和非季风区则因夏季风边界的退缩而同时变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季风边缘区 干湿变化 千年尺度 历史文献 中国西北
下载PDF
南沙东北部海域地震速度岩性分析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奇 田继军 +4 位作者 成赛男 张杰 姚永坚 张江勇 赵利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2期42-51,共10页
南沙海域油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受客观因素所限,该区地质调查工作仅限于二维地震勘探和表层取样,而对沉积盆地古地理特征的了解近乎空白。因此,利用地震速度资料求取速度场分布特征、建立速度岩性关系并恢复地层分布特征,成为了南沙区... 南沙海域油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受客观因素所限,该区地质调查工作仅限于二维地震勘探和表层取样,而对沉积盆地古地理特征的了解近乎空白。因此,利用地震速度资料求取速度场分布特征、建立速度岩性关系并恢复地层分布特征,成为了南沙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手段。以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速度谱解释和层速度计算、制作时深转换尺和砂泥岩性量板、绘制砂比指数平面图,并开展探讨及相关分析。研究表明:埋深和岩性是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通过速度岩性量板的建立,可以有效识别研究区岩性分布规律、判断物源及沉积变化;南沙东北部物源方向及沉积特征的变化与南沙地块新生代裂谷期、漂移期、前陆期的构造演化相互关联,其物源分别来自华南古陆块、内生物源及菲律宾岛弧,借此可以初步认识南沙东北部海域沉积分布。研究发现,对能量团速度的理解差异导致了海底起算时间在不同运算步骤中的不同结果,而这种差异表现应该引起重视。上述工作有助于为该区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速度 岩性 时深转换 新生代 南沙海域
下载PDF
潍北凹陷孔店组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史
7
作者 成赛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3-15,共3页
以现今盆地边界为界线,利用剥蚀量恢复研究成果,恢复孔店组沉积时期盆地地层发育特征,恢复研究区孔店组原型盆地及构造演化史。
关键词 潍北凹陷 孔店组 原型盆地恢复
下载PDF
《镇番遗事历鉴》之环境史料价值探析
8
作者 成赛男 《清史论丛》 2023年第1期237-244,共8页
《镇番遗事历鉴》是一部记载明代至民国时期甘肃民勤地区的环境变迁的私修编年体志书,时间跨度达500余年,内容丰富,史料价值突出,尤其是其中所载西北地区环境变迁史料,弥足珍贵,可惜目前学界利用者尚少。笔者认为,在《镇番遗事历鉴》基... 《镇番遗事历鉴》是一部记载明代至民国时期甘肃民勤地区的环境变迁的私修编年体志书,时间跨度达500余年,内容丰富,史料价值突出,尤其是其中所载西北地区环境变迁史料,弥足珍贵,可惜目前学界利用者尚少。笔者认为,在《镇番遗事历鉴》基础上,结合清代实录、档案、正史与官修方志资料,可以建立较为客观的民勤地区环境变迁的数据库,为研究西北地区过去500多年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提供良好的基础性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番遗事历鉴》 环境史 民勤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热液硅质结核特征及页岩油意义
9
作者 周家全 王越 +2 位作者 宋子怡 柳季廷 成赛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9-800,共12页
硅质岩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建古环境、示踪热液循环和硅化过程等方面,并且对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元素面扫、主微量元素、镜质体反射率、岩石热解和总有机碳分... 硅质岩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建古环境、示踪热液循环和硅化过程等方面,并且对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元素面扫、主微量元素、镜质体反射率、岩石热解和总有机碳分析等方法对芦草沟组硅质岩成因机制及油气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硅质结核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非常发育,主要由隐-微晶石英组成,指示结核为同沉积期形成。结核内部发育重晶石、锰菱铁矿、镍铁矿和蓝铜矿等热液矿物,并且稀土元素具有总量低、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正Eu异常等特征,指示其为热液成因,说明二叠纪研究区存在间歇性热液活动。热液带来的营养元素和金属阳离子提高了古生产力和古盐度,促使底水还原性增强,有利于有机质富集。硅质岩中孔隙和裂缝发育,其中显著富集的石英提高了储层脆性,有利于压裂改造。硅质岩伴生的热液活动参与了有机质生烃演化,使页岩油黏度降低,可动性增强,有利于页岩油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结核 热液 有机质 古沉积环境 页岩油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四方坨子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浅水三角洲实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樊奇 田继军 +3 位作者 樊太亮 冯烁 葛旭 成赛男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49,共11页
松辽盆地四方坨子地区是吉林油田近年提储增效的主力区块,但上白垩统姚家组勘探长期未获得突破。基于147口探井和300口开发井资料,重点结合25口井岩心观察,以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分析和地震切片为手段,结合现代沉积分析,探讨了该区上... 松辽盆地四方坨子地区是吉林油田近年提储增效的主力区块,但上白垩统姚家组勘探长期未获得突破。基于147口探井和300口开发井资料,重点结合25口井岩心观察,以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分析和地震切片为手段,结合现代沉积分析,探讨了该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浅水三角洲的形成背景、沉积特征和勘探潜力。结果表明,姚家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Y1与SQY2+3)和6个四级层序(RST)。姚家组沉积期,研究区古坡度小于3°、古水深小于20 m、干热的古气候与东部敞盆的古地理格局,促成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其浅水三角洲具备牵引流和"源近流短"的沉积特征,发育强水动力沉积构造,表现为毯式三角洲形态和叠瓦状加积地震反射。结合赣江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实例认为,该区浅水三角洲发育的大规模湖盆中心薄层砂体,具有"平面长距离推进,垂向多期广覆式叠置"的特征,该认识对松辽盆地南部坳陷区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姚家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古地图地理信息的初步量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靖国 骆文 成赛男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117,共8页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地图的绘制多依赖地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某一地物的位置,这方面的实际研究仍有待深入与量化衡量。文章以表现大同左卫道地区的4幅明代和清初官绘地图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图上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批量...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地图的绘制多依赖地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某一地物的位置,这方面的实际研究仍有待深入与量化衡量。文章以表现大同左卫道地区的4幅明代和清初官绘地图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图上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批量量化计算,并与实际位置关系进行对比,从而研究图上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准确反映地物的实际位置关系及其准确程度,进而对运用信息化技术方法研究古地图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总体而言,4种具有官方背景的古地图上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实际情况相符程度较高,反映出地图绘制者对地物的实际位置关系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图 信息化技术 大同左卫道
下载PDF
1895年华东一次远距离台风降水事件分析
12
作者 郑微微 唐晶 成赛男 《历史地理》 CSSCI 2018年第1期41-50,共10页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中高分辨率的天气信息,重建了1895年发生在华东地区的一次强降水事件。研究发现,这是一次连续性降水,其间华东多地发生暴雨;降水集中发生于华东沿海地区。这次降水事件由南海台风倒槽遭遇冷空气引发。台风在南海行进缓...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中高分辨率的天气信息,重建了1895年发生在华东地区的一次强降水事件。研究发现,这是一次连续性降水,其间华东多地发生暴雨;降水集中发生于华东沿海地区。这次降水事件由南海台风倒槽遭遇冷空气引发。台风在南海行进缓慢,导致倒槽维持,强降水持续时间长。远距离台风的识别对于历史气候中区域台风活动序列重建、异常降水事件天气成因分析、不同区域共时性灾害分析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台风 远距离 降水事件
下载PDF
1840年长江三角洲水灾的时空分布与社会响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成赛男 杨煜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8,共13页
本文利用《翁心存日记》等历史文献资料,重建了1840年长江三角洲水灾的时空分布。本次水灾的主要天气成因为梅雨期偏长、雨量偏多。其灾害程度一般。对常熟区域社会对水灾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直接受灾的农民能迅速对灾害做出反应,驱... 本文利用《翁心存日记》等历史文献资料,重建了1840年长江三角洲水灾的时空分布。本次水灾的主要天气成因为梅雨期偏长、雨量偏多。其灾害程度一般。对常熟区域社会对水灾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直接受灾的农民能迅速对灾害做出反应,驱动社会力量的动员。官府和士绅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目的,组织赈济。无论官赈和民赈,皆操于胥吏之手,使得赈济的效率低下,而鸦片战争亦使得该年灾害的社会赈济更加困难和复杂。江南区域社会存在的赈济体系能使灾害损失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转移,从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但更大时空尺度上的制度及事件对区域响应机制的运作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长江三角洲 历史气候 水灾 社会响应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思考与前瞻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赛男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79,共7页
近年,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日趋活跃,无论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过程重建,还是考察气候变化对过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特色领域。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关注重点也发生转向:... 近年,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日趋活跃,无论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过程重建,还是考察气候变化对过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特色领域。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关注重点也发生转向:从认识气候变化的事实、过程与规律,到更关注气候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机制。我国具有丰富而连续的文献记载,考察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问题具有特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历史气候变化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作用机制 过程重建 研究成果 全球变化研究 特殊优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