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断层破碎带地质雷达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戴世鑫 李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21-523,共3页
随着国内基建工程迅速发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断层破碎带、岩溶、富水体等不良地质体,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困难(葛颜慧等,2010;周东等,2023)。2019年11月28日,在云凤高速路第二合同段安石隧道口出现突泥涌水,导致现场13名施工... 随着国内基建工程迅速发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断层破碎带、岩溶、富水体等不良地质体,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困难(葛颜慧等,2010;周东等,2023)。2019年11月28日,在云凤高速路第二合同段安石隧道口出现突泥涌水,导致现场13名施工人员被困。2021年7月15日,珠海市香洲区的兴业快线南段石景山隧道掌子面拱顶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数值模拟 断层破碎带
下载PDF
南方典型煤田小断层地震属性定量判别研究
2
作者 戴世鑫 胡盼 +3 位作者 董艳娇 邢振邯 李祥 杨甫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断层是诱发矿井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对落差5 m以内小断层的识别是一大难点。选取南方典型煤田———贵州省六盘水煤田作为研究区,对煤田地层进行详细调查和现场踏勘,设计地震物理模型,采用特有速度比1∶1.74,实现地震物理模型对埋深800 ... 断层是诱发矿井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对落差5 m以内小断层的识别是一大难点。选取南方典型煤田———贵州省六盘水煤田作为研究区,对煤田地层进行详细调查和现场踏勘,设计地震物理模型,采用特有速度比1∶1.74,实现地震物理模型对埋深800 m、1000 m和1200 m,落差5 m、3 m和1 m小断层的构建和分析。应用地震波动力学方法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对小断层进行分析,获得振幅包络、振幅一阶导数、振幅二阶导数等7种地震属性对小断层特征响应的敏感程度,据此建立地震属性与落差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当煤层小断层落差5 m以内时,不仅与传统上的振幅属性存在线性关系,还与相位、频率有关的地震属性成线性关系,其中振幅包络和振幅虚部的相关性较高,瞬时频率、振幅一阶导数、余弦瞬时相位、振幅二阶导数和振幅包络相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 小断层 埋深 落差 地震属性 数学关系
下载PDF
煤体瓦斯解吸规律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戴世鑫 于文龙 +3 位作者 刘文强 吴运杰 魏芳 窦桂东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通过对温度、压力、水分含量、煤样粒度、孔隙度、变质程度等6种影响煤体瓦斯解吸的因素进行说明,综述了我国目前就这6种因素对瓦斯解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瓦斯解吸具有规律性,但由于得到的规律忽略了煤地质环境的复杂性... 通过对温度、压力、水分含量、煤样粒度、孔隙度、变质程度等6种影响煤体瓦斯解吸的因素进行说明,综述了我国目前就这6种因素对瓦斯解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瓦斯解吸具有规律性,但由于得到的规律忽略了煤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与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只是针对1种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将来的研究中应尽量对多个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才能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解吸 煤样 因素
原文传递
煤田赋水综合探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戴世鑫 凌标灿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各种物探方法的应用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单一方法很难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综合物探技术发挥了不同探测方法的优点,提高了物探成果的解释精度。为了查明孔庄煤矿Ⅱ5人行下山及Ⅱ5轨道下山迎头前方和底板的赋水情况,采用瞬变电磁法... 各种物探方法的应用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单一方法很难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综合物探技术发挥了不同探测方法的优点,提高了物探成果的解释精度。为了查明孔庄煤矿Ⅱ5人行下山及Ⅱ5轨道下山迎头前方和底板的赋水情况,采用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法和地震波法为主的综合探测技术,基本查明了赋水的位置、范围和分布情况,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赋水 综合探测 瞬变电磁法 直流电法 地震波法
下载PDF
地震模型干扰波去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戴世鑫 朱国维 +3 位作者 张鹏 刘现锋 刘百祥 周桃生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5,29,共6页
地震模型技术是一种模型实验方法,目前在煤田勘探、开采中的应用还相当少。为了实现煤层地质条件的精细勘查,根据煤矿地震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地震模型可以模拟煤矿复杂地质现象、能够开展波场调查,分析各种干扰波,得出主要次生... 地震模型技术是一种模型实验方法,目前在煤田勘探、开采中的应用还相当少。为了实现煤层地质条件的精细勘查,根据煤矿地震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地震模型可以模拟煤矿复杂地质现象、能够开展波场调查,分析各种干扰波,得出主要次生干扰波的速度、频率等特征,为野外实际地震数据去除干扰波提供很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型 干扰波 弹性波场 叠加
下载PDF
南方典型煤田不同埋深小断层识别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戴世鑫 胡盼 +3 位作者 董艳娇 邢振邯 李祥 杨甫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小断层是影响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有关小断层的地震波识别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煤田落差5 m以内小断层的识别仍是一大难点。南方煤田一般地形复杂、断裂发育,为推进南方煤田小断层的地震勘探研究,本文选取南方典型... 小断层是影响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有关小断层的地震波识别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煤田落差5 m以内小断层的识别仍是一大难点。南方煤田一般地形复杂、断裂发育,为推进南方煤田小断层的地震勘探研究,本文选取南方典型煤田———贵州省六盘水煤田作为研究区,通过建立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处理与解释,从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不同埋深落差分别为5 m、3 m和1 m的小断层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煤层处于地表低速层,对于落差1~5 m的小断层采用地震波运动学方法难以识别,而应用动力学方法提取多种地震属性进行分析,发现振幅类属性对于识别小断层较为敏感,分辨能力较强。通过模型试验,在震源频率为60 kHz的条件下,成功解释出落差5 m以内的小断层,结果与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实际小断层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煤田 物理模型 小断层 埋深 落差 属性分析
下载PDF
湖南典型煤体瓦斯放散初速度规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戴世鑫 于文龙 +3 位作者 刘文强 吴运杰 魏芳 廖建平 《山西建筑》 2016年第11期57-59,共3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郴耒煤田和涟邵煤田的煤样吸附压力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调整吸附的瓦斯压力,测定瓦斯放散初速度,指出瓦斯放散初速度是判断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指标之一,在瓦斯放散的过程中,瓦斯放散量与时间... 通过实验,研究了郴耒煤田和涟邵煤田的煤样吸附压力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调整吸附的瓦斯压力,测定瓦斯放散初速度,指出瓦斯放散初速度是判断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指标之一,在瓦斯放散的过程中,瓦斯放散量与时间并不成正比,而是存在一定的突变现象,掌握好瓦斯放散的时间点对有效预防瓦斯突出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田 煤样 放散初速度
下载PDF
深部煤系地质条件地震物理与数值模型研究
8
作者 戴世鑫 朱国维 +3 位作者 张鹏 刘现锋 刘百祥 周桃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118,共4页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了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地震数值模拟技术制作了淮南煤系地层地震数值模型,...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了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地震数值模拟技术制作了淮南煤系地层地震数值模型,分析研究了不同充填物的孔洞地震响应变化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隙带的模拟制作;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作为指导煤田地震勘探,认识煤田地震波场特征有明显意义。地震探测可以检测孔洞,不同孔洞会引起地震波场绕射和反射特征的明显差异。由于目前国内外地震物理模实验主要还是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上,而在煤田勘探领域尚不多见,因此本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模型 地震数值模型 模型制作 数据采集 处理 孔洞
下载PDF
煤矿巷道地震超前探查构造中的速度参数选取
9
作者 戴世鑫 王旭东 谢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101,共4页
地震波超前探查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但准确度一直备受质疑,通过实际研究表明:地震超前探查的准确度取决于速度的选取,实际处理中由于初次采取的速度是建立在以往地面三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其速度选取有一定误差,造成断层... 地震波超前探查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但准确度一直备受质疑,通过实际研究表明:地震超前探查的准确度取决于速度的选取,实际处理中由于初次采取的速度是建立在以往地面三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其速度选取有一定误差,造成断层解释的不准确性。而扫描速度谱与偏移速度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对初选取的速度参数进行修正,重新处理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揭露结果吻合。结果表明:通过扫描速度谱与偏移速度建模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速度参数,对于提高煤矿巷道地震超前探查构造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探查 地震波 断层 速度
下载PDF
三棱钻杆在中软煤层顺层瓦斯抽排钻孔的应用 被引量:31
10
作者 凌标灿 戴世鑫 +1 位作者 曹承平 曹平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46,111,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钻杆在中软煤层或煤与瓦斯突出煤层顺层钻孔时的卡钻、埋钻、排渣效率低、瓦斯突出严重、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采用了使钻杆形成3个半圆形的间隙,扩大排出煤粉和瓦斯的通道,随着钻杆边的搅动,钻渣被压力风悬浮起来,同时在... 为了解决传统钻杆在中软煤层或煤与瓦斯突出煤层顺层钻孔时的卡钻、埋钻、排渣效率低、瓦斯突出严重、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采用了使钻杆形成3个半圆形的间隙,扩大排出煤粉和瓦斯的通道,随着钻杆边的搅动,钻渣被压力风悬浮起来,同时在风量、风速的作用下向孔口传输运移,据此研制了新型三棱钻杆,根据丁集矿的大量试验,对已应用的三棱钻杆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三棱钻杆在中软煤层顺层抽排瓦斯钻孔施工中能够高效成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软煤层 圆钻杆 螺旋钻杆 三棱钻杆
下载PDF
淮南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堂惠 戴世鑫 +1 位作者 李小华 邹冠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8-592,共5页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地质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弹性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 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地质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弹性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隙带的模拟制作;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可以指导煤田地震勘探、认识煤田地震波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模型 煤系地层 数据采集 偏移
下载PDF
地质及巷道集成3维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章冲 戴世鑫 黄明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4,共4页
针对目前地质和巷道独立建模给矿井灾害救援带来的问题,建立了基于面模型的多层3维地质与巷道集成模型,并结合可视化技术为救援决策提供可视化的技术支持。研究了复杂地质体的3维模型和巷道3维模型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基于多层3维地... 针对目前地质和巷道独立建模给矿井灾害救援带来的问题,建立了基于面模型的多层3维地质与巷道集成模型,并结合可视化技术为救援决策提供可视化的技术支持。研究了复杂地质体的3维模型和巷道3维模型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基于多层3维地质建模及基于巷道断面构建3维巷道模型的实现方法;最后结合3维巷道网络的弧-节点模型与地层岩性、节点相互关联的拓扑关系,实现了二者的集成建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启发式路径搜索的A*算法.实现了应急救援路线的智能快速选择。这种集3维地质模型、巷道模型为一体的可视化系统对于矿井的事故救援或定位事故发生地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灾害 3维地质模型 巷道模型 集成模型 A~*算法
下载PDF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伟 陈新跃 +3 位作者 戴德求 戴世鑫 蒋义龙 廖建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1期91-92,共2页
本文以湖南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为依据,探索教学过程中以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及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学生从事油... 本文以湖南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为依据,探索教学过程中以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及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学生从事油气勘探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综合专业素养 实践能力
下载PDF
突出松软煤层高效成孔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刚政 刘发义 戴世鑫 《山西建筑》 2011年第34期76-78,共3页
针对当前常用钻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发新型钻杆并进行工业性试验,以实现提高当前钻进深度和钻进效率的技术指标,为煤矿煤层实现深孔钻进提供技术装备支持。
关键词 松软煤层 瓦斯抽采 三角形钻杆 强度
下载PDF
陷落柱井下四种综合探测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秀林 戴世鑫 杨震威 《山西建筑》 2012年第6期50-53,共4页
基于地震波反射共偏移法、三维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三极电法四种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对综合探测技术手段的应用作了研究,结果证明采取综合物探的方法,可有效地查明采区范围内的陷落柱分布情况,指导采区设计和综采工作面布置工作,为... 基于地震波反射共偏移法、三维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三极电法四种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对综合探测技术手段的应用作了研究,结果证明采取综合物探的方法,可有效地查明采区范围内的陷落柱分布情况,指导采区设计和综采工作面布置工作,为精确探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反射 三维直流电法 瞬变电磁法 三级电法
下载PDF
煤层自燃三维温度场反演的小波研究
16
作者 李刚 范西龙 +2 位作者 翟波 吴志勤 戴世鑫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5-648,共4页
为研究小波变换在煤层自燃三维温度场反演中的应用,对煤层自燃的三维温度场的反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三维反演时序模型和约束条件。结合煤层自燃三维温度场,深入讨论小波的振荡性和衰减特性,证明了瞬时热源温度场函数和过余温度... 为研究小波变换在煤层自燃三维温度场反演中的应用,对煤层自燃的三维温度场的反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三维反演时序模型和约束条件。结合煤层自燃三维温度场,深入讨论小波的振荡性和衰减特性,证明了瞬时热源温度场函数和过余温度场函数可以作为三维温度场反演中的小波变换函数和小波变换尺度函数,从而为小波变换在煤层自燃算法中的研究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自燃 小波变换 尺度函数 三维温度场 反演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配沙对粘质盐土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世鑫 郭同铠 +3 位作者 毛伟兵 孙玉霞 曲英杰 贾文慧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4,共6页
为研究配沙量对粘质盐土重量分布分形维数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明确分形维数与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以黄河三角洲引黄渠道内亟须处理的淤积泥沙为改良剂,对粘质盐土进行室内和田间配沙改良。试验采用湿筛-吸管法测定土壤颗粒级配,变水... 为研究配沙量对粘质盐土重量分布分形维数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明确分形维数与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以黄河三角洲引黄渠道内亟须处理的淤积泥沙为改良剂,对粘质盐土进行室内和田间配沙改良。试验采用湿筛-吸管法测定土壤颗粒级配,变水头法测定饱和导水率,分析建立配沙量、分形维数和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方程,同时通过田间试验对室内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引黄泥沙与粘质盐土颗粒级配明显不同,随着配沙量的增加,土壤的颗粒级配明显改变。②配沙量增加,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分形维数D与配沙量x的拟合方程为D=-0.05051 e^(0.01851 x)+2.891;配沙量增加,饱和导水率呈指数式上升,饱和导水率Ks与配沙量x的拟合方程为Ks=0.02561^( e0.04931 x)。③土壤饱和导水率Ks随分形维数D增加而降低,D与Ks的拟合方程为Ks=4.94×10^(8) e^(-7.246) D-0.5411。④田间试验从S0到S7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增加,饱和导水率的估算值与田间试验实测值误差较小。因此,配沙可有效提高粘质盐土的饱和导水率,使用D与Ks拟合方程估算的土壤饱和导水率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泥沙 粘质盐土 分形维数 饱和导水率 方程拟合
下载PDF
大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世鑫 杨旭 张耀伟 《辽宁化工》 CAS 2017年第10期1028-1029,1044,共3页
总结分析了对大型化工企业进行应急管理专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期对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和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依据,为企业落实整改提供参考,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 执法检查
下载PDF
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在核桃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世鑫 谭小丰 +1 位作者 钟威 田理嘉 《山西建筑》 2018年第24期144-145,共2页
为了提高单一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预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降低工程风险,确保施工安全,在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三门峡至荆门段核桃园隧道施工过程中,运用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TST... 为了提高单一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预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降低工程风险,确保施工安全,在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三门峡至荆门段核桃园隧道施工过程中,运用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TST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三种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探测,经综合分析,较为成功的预测到岩溶和岩溶水的存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了综合地质超前预报相对于单一方法而言,更具有优越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地质超前预报 隧道工程 施工安全 岩溶
下载PDF
天然电场选频测深法在地下水勘探中的异常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天春 陈卓超 +3 位作者 梁竞 戴世鑫 周林 杨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2-310,共9页
选频法是音频大地电场法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本文通过实践应用说明选频法在浅层地下水勘探中的有效性,并对选频法测深极距(MN)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开展对比分析和初步理论研究。首先,采用水平交变电场、交变磁场共同作用下的均匀半... 选频法是音频大地电场法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本文通过实践应用说明选频法在浅层地下水勘探中的有效性,并对选频法测深极距(MN)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开展对比分析和初步理论研究。首先,采用水平交变电场、交变磁场共同作用下的均匀半空间中低阻导电球体简化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选频法测深曲线开展正演计算;然后,对选频法在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用中的131口钻井出水量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中98口钻井的钻探情况开展详细列表统计分析,对比研究测深曲线异常处MN极距大小与实际钻探出水深度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表明,选频法在浅层地下水勘探中效果明显,是一种确定浅层地下水井位的有效方法;同时,实践统计结果表明,选频法测深法异常曲线处MN极距的大小与实际钻探出水深度之间存在1∶1的近似关系,验证了理论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另外,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浅层(<200 m)天然电磁法勘探中,天然电场观测值的大小除了与大地的电阻率、信号的频率有关外,还与电极距大小是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电场选频法 地下水 测深 电磁场 游散电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