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热性研究
1
作者 李涵 王丹华 +3 位作者 班董董 刘奎 曹新鑫 戴亚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57,共5页
为了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耐热性,采用超级电容活性炭(微米级)对UHMWPE进行填充改性,制备活性炭/UHMWPE复合材料。通过热重(TG/DTG)测试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分析了复合体系的热性能;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含量对UHMWPE的电学性能... 为了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耐热性,采用超级电容活性炭(微米级)对UHMWPE进行填充改性,制备活性炭/UHMWPE复合材料。通过热重(TG/DTG)测试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分析了复合体系的热性能;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含量对UHMWPE的电学性能、冲击性能、表面及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填充可使UHMWPE材料失重5%时的分解温度提高17.44℃,维卡软化点提高了约18℃;且活性炭对UHMWPE复合体系的抗静电性、冲击性能、表面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活性炭 耐热性 复合体系
原文传递
偏心距对波状单螺杆元件混合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班董董 王丹华 +3 位作者 李亚楠 刘奎 阎新萍 戴亚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设计优化了偏心距分别为0、2、3.5、5 mm的波状单螺杆元件,采用聚合物流动分析软件Polyflow对不同偏心距的波状单螺杆元件进行流场和混合性能的数值模拟。采用粒子示踪法,分析比较粒子经历的最大剪切速率、非弹性应力张量第一特征值、... 设计优化了偏心距分别为0、2、3.5、5 mm的波状单螺杆元件,采用聚合物流动分析软件Polyflow对不同偏心距的波状单螺杆元件进行流场和混合性能的数值模拟。采用粒子示踪法,分析比较粒子经历的最大剪切速率、非弹性应力张量第一特征值、停留时间、混合指数、混合效率、分离尺度等表征混合性能的特征参数,同时,以体积流率表征对输送效率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偏心距逐渐增大,螺槽深度周期性变化增大,物料受到的剪切作用、应力作用、拉伸作用等得到增强,更多粒子经历了更大的剪切速率、混合指数、停留时间等,有利于多组分物料的破碎和掺混,波状单螺杆元件的分散混合和分布混合性能均逐渐增强,同时,保证了较高的输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状单螺杆元件 偏心距 POLYFLOW 数值模拟 混合性能
原文传递
利用挤出成型法制备具有夹芯结构的三层特殊梯度材料 被引量:8
3
作者 戴亚辉 折原胜男 +3 位作者 仓本宪幸 佐藤志美雄 石川优 都田昌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62,共7页
采用单螺杆挤出成型机和流线形挤出模具,通过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聚氧乙烯(PEO)的共混挤出,研究了自组装成型三层特殊梯度结构的可能性。实验中挤出成型机和模具的温度设定与生产PE-HD膜时的相同,通过赋予成型物一定的温度梯度AT,并... 采用单螺杆挤出成型机和流线形挤出模具,通过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聚氧乙烯(PEO)的共混挤出,研究了自组装成型三层特殊梯度结构的可能性。实验中挤出成型机和模具的温度设定与生产PE-HD膜时的相同,通过赋予成型物一定的温度梯度AT,并迅速冷却固化定型,成功地制备了PE-HD在表层富集、PEO在断面的中心附近富集的三明治式三层特殊梯度相分离结构材料。并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明确了挤出成型过程中形成梯度结构的驱动力是由温度梯度引发的热扩散索雷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 聚氧乙烯 梯度相分离结构 挤出成型 自组装成型法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支持带的生物力学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戴亚辉 秦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支持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通过1名75岁老年女性志愿者的CT数据,经过软件处理,构建完整股骨模型和骨折后3枚空心钉固定模型,并分为有支持带模型和无支持带模型,使用不同模型的Von-Mises力分布和模型位移差...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支持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通过1名75岁老年女性志愿者的CT数据,经过软件处理,构建完整股骨模型和骨折后3枚空心钉固定模型,并分为有支持带模型和无支持带模型,使用不同模型的Von-Mises力分布和模型位移差异分析其稳定性差异,研究支持带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力学特点。结果:在完整股骨上,位移最明显部位出现在股骨头的负重区。有支持带模型位移为0.38137 mm,无支持带模型位移为0.38168 mm。Von-Mises力分布最集中的部位在股骨颈内下方,有支持带模型为11.80 MPa,无支持带模型为11.91 MPa。在骨折3枚空心钉内固定模型中,位移最明显部位同样出现在股骨头的负重区。有支持带模型位移为0.45727 mm,无支持带模型位移为0.45863 mm。Von-Mises力分布最集中位置在股骨颈内下方,有支持带模型为59.22 MPa,无支持带模型为59.14 MPa。对于空心钉,Von-Mises力峰值均出现在后上方空心钉,有支持带模型为107.48 MPa,无支持带模型为110.84 MPa。3枚螺钉中前上方螺钉Von-Mises力最小,在有支持带模型和无支持带模型分别为67.88 MPa和68.76 MPa。结论:完整的支持带对正常股骨和经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作用小,不能有效提高骨折术后骨折端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生物力学现象 有限元分析 支持带
下载PDF
高分子梯度功能材料的自组装制备 被引量:2
5
作者 戴亚辉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28-332,共5页
介绍了高分子梯度功能材料的自组装机理,对国内外高分子梯度功能材料的自组装制备工艺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指出了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梯度功能材料 自组装 机理 制备工艺
下载PDF
拉铆钉在线检测系统的自动供料机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6
6
作者 戴亚辉 罗亮 刘知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6-259,共4页
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技术作为先进的产品质量监测手段,受到了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拉铆钉为检测对象,设计了一套在线检测系统的自动供料机构。对关键部件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输送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表明... 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技术作为先进的产品质量监测手段,受到了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拉铆钉为检测对象,设计了一套在线检测系统的自动供料机构。对关键部件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输送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表明,该机构能够完成拉铆钉的自动定向送料、分离与精确定位,通过视觉检测,实现拉铆钉的多参数在线检测与自动分选。改进了传统检测方式的诸多缺陷,具有良好的理论指导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铆钉 在线检测系统 虚拟样机技术 自动供料机构
下载PDF
有机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阻燃及老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何小芳 夏少旭 +2 位作者 刘玉飞 戴亚辉 曹新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9-153,共5页
从阻燃、老化性能评价和寿命预测3个方面总结了外墙外保温塑料,综述了常用阻燃体系在聚苯乙烯和聚氨酯塑料的应用,介绍了性能评价指标在塑料老化中的应用和塑料寿命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外墙外保温塑料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氨酯 外墙外保温 阻燃 老化 性能评价 寿命预测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小芳 周会鸽 +2 位作者 刘源 戴亚辉 曹新鑫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6,共6页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处理和添加增容剂改性的主要方法,阐述了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相容性的提高对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改善作用,并讨论了不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结构对复合材料...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处理和添加增容剂改性的主要方法,阐述了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相容性的提高对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改善作用,并讨论了不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其在改善聚合物渗透性、阻燃性、导电性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改性
下载PDF
聚丙烯阻燃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源 曹新鑫 +2 位作者 霍国洋 刘玉飞 戴亚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111,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丙烯(PP)阻燃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无机阻燃剂、有机阻燃剂、复合阻燃剂对PP的阻燃效果和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PP阻燃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聚丙烯 阻燃剂 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聚氯乙烯树脂阻燃抑烟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新鑫 罗四海 +2 位作者 张崇 戴亚辉 何小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8-80,85,共4页
介绍了聚氯乙烯(PVC)阻燃抑烟剂的两种作用机理,即Lewis酸机理、还原偶合机理。根据化学组分的不同,把PVC阻燃抑烟剂分为无机阻燃抑烟剂、有机阻燃抑烟剂以及复合阻燃抑烟剂3类。综述了不同类型阻燃抑烟剂的阻燃抑烟机理和阻燃抑烟性能... 介绍了聚氯乙烯(PVC)阻燃抑烟剂的两种作用机理,即Lewis酸机理、还原偶合机理。根据化学组分的不同,把PVC阻燃抑烟剂分为无机阻燃抑烟剂、有机阻燃抑烟剂以及复合阻燃抑烟剂3类。综述了不同类型阻燃抑烟剂的阻燃抑烟机理和阻燃抑烟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PVC阻燃抑烟剂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阻燃抑烟剂 机理
下载PDF
粉煤灰改性通用热塑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小芳 代鑫 +2 位作者 樊斌斌 戴亚辉 曹新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98-101,共4页
介绍了粉煤灰矿物组成、物理性质及通用热塑性树脂的发展现状,以及粉煤灰改性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通用热塑性树脂的原理,综述了粉煤灰改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目前粉煤灰改性技术存在的问题,为粉煤改性通用热塑性... 介绍了粉煤灰矿物组成、物理性质及通用热塑性树脂的发展现状,以及粉煤灰改性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通用热塑性树脂的原理,综述了粉煤灰改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目前粉煤灰改性技术存在的问题,为粉煤改性通用热塑性树脂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并为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改性 通用热塑性树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煤粉对PV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新鑫 罗四海 +1 位作者 何小芳 戴亚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4-957,共4页
将煤粉与PVC塑料混炼制得煤粉/PVC复合材料,研究了煤粉含量和分布状态对PV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平均粒径34.5μm)能够均匀地分布于PVC塑料中;当煤粉含量达到7%时,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中拉伸强度为66MPa,... 将煤粉与PVC塑料混炼制得煤粉/PVC复合材料,研究了煤粉含量和分布状态对PV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平均粒径34.5μm)能够均匀地分布于PVC塑料中;当煤粉含量达到7%时,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中拉伸强度为66MPa,弯曲强度为68MPa,断裂伸长率为84%,冲击强度可达16.46kJ/m2,邵氏硬度为87.16。煤粉之所以能够增强PVC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是由于均匀分布的煤粉承担了应力在复合材料中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煤粉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聚合物/粉煤灰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崇 何小芳 +2 位作者 戴亚辉 秦刚 曹新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4,44,共4页
作为火力发电厂的废弃物,粉煤灰(FA)可改善聚合物材料的诸多性能。讨论了复合材料中FA的含量、表面改性及其它填料的复配使用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间的关系;综述了近年来,FA改性聚合物多项性能(结晶、热稳定与阻燃等)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粉煤灰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性能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矿用双抗塑料制品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新鑫 刘玉飞 +2 位作者 何小芳 戴亚辉 王李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00-103,123,共5页
从抗静电和阻燃两方面总结了煤矿井下对塑料制品的要求,并综述了聚氯乙烯、聚乙烯、玻璃钢等塑料制品的抗静电性及阻燃性,指出抗静电剂和阻燃剂研发缓慢限制了我国工程塑料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新型高效抗静电剂和阻燃剂是塑料制品在煤矿... 从抗静电和阻燃两方面总结了煤矿井下对塑料制品的要求,并综述了聚氯乙烯、聚乙烯、玻璃钢等塑料制品的抗静电性及阻燃性,指出抗静电剂和阻燃剂研发缓慢限制了我国工程塑料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新型高效抗静电剂和阻燃剂是塑料制品在煤矿井下应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 塑料制品 阻燃 抗静电
下载PDF
煤粉/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超峰 曹新鑫 +1 位作者 戴亚辉 何小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8-91,97,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煤粉/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质量分数为5%、10%、15%煤粉含量对PVC在高纯度氩气中的热稳定性影响。通过Kissinger方法研究其热降解动力学,计算其热降解表观活化能(Ea),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煤粉/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质量分数为5%、10%、15%煤粉含量对PVC在高纯度氩气中的热稳定性影响。通过Kissinger方法研究其热降解动力学,计算其热降解表观活化能(Ea),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热降解过程表现为2个失重阶段,煤粉对PVC第一阶段热降解活化能影响不大,但提高了第二阶段热降解活化能。在煤粉加入质量分数为10%时,第二阶段Ea达到了最大值218.7kJ/mol,较纯PVC提高了58.5kJ/mol。通过复合材料的断口扫描电镜照片发现,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与煤粉的含量和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聚氯乙烯 热稳定性 动力学
下载PDF
煤粉/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超峰 何小芳 +2 位作者 张冰冰 戴亚辉 曹新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1,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煤粉/PP复合材料,研究了煤粉的含量和分布状态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的加入降低了PP的力学性能,提高了PP的热稳定性能。当煤粉含量达到15%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达到最佳...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煤粉/PP复合材料,研究了煤粉的含量和分布状态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的加入降低了PP的力学性能,提高了PP的热稳定性能。当煤粉含量达到15%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达到最佳,其中拉伸强度为15MPa,弹性模量为0.92GPa,热变形温度为78.5℃。煤粉降低了PP的力学性能,主要是因为煤粉与PP相容性较差,两者界面相互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PP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Origin8.0实现聚合物共混物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亚楠 戴亚辉 阎新萍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朗伯-比耳定律表明:可通过红外光谱中特征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对被测混合物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介绍了在Origin8.0中实现红外数据定量分析前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透过率光谱到吸光度光谱的转换、红外光谱数据的可视化、峰拟合以及红外光谱... 朗伯-比耳定律表明:可通过红外光谱中特征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对被测混合物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介绍了在Origin8.0中实现红外数据定量分析前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透过率光谱到吸光度光谱的转换、红外光谱数据的可视化、峰拟合以及红外光谱图的导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GIN 8 0软件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峰拟合 数据处理 聚合物共混物
原文传递
纳米ZrO_2/LLDPE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新鑫 罗四海 +2 位作者 何小芳 阎新萍 戴亚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68,共5页
以纳米氧化锆(ZrO2)作为成核剂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含不同ZrO2质量分数的纳米ZrO2/LLDPE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分析了基于Jeziorny理论和莫志深理论的结晶动力学参数,利用Kissinger法和Tak... 以纳米氧化锆(ZrO2)作为成核剂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含不同ZrO2质量分数的纳米ZrO2/LLDPE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分析了基于Jeziorny理论和莫志深理论的结晶动力学参数,利用Kissinger法和Takhor法计算了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纳米ZrO2的加入使结晶速率变慢,阻碍了晶粒的生长;与LLDPE相比,当纳米ZrO2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活化能降低,纳米ZrO2在结晶过程中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而纳米ZrO2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活化能增大,纳米ZrO2的异相成核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氧化锆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艳雯 戴亚辉 +1 位作者 靳令经 聂志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方法】纳入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463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将患者分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组(AMBI)以及急性单发脑梗死组(ASBI),按改良TOAST...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方法】纳入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463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将患者分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组(AMBI)以及急性单发脑梗死组(ASBI),按改良TOAST分型标准对其进行病因分类。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分别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将其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对可能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AM—BI组与ASBI组相比,饮酒史、高脂血症及下肢血管斑块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脂血症为AMBI组独立危险因素。在病因学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MBI组内各年龄段的比较中,中青年饮酒、吸烟较多见(P〈0.05),老年人群以心脏疾病多见(P〈0.05)。【结论】高脂血症及性别(男性)是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AMBI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青年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AMBI患者以吸烟及饮酒史较常见,而心脏疾病更多见于老年及高龄后循环AMB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病因学 急性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纳米氮化硅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小芳 赵运启 +2 位作者 张崇 戴亚辉 曹新鑫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6-99,共4页
综述了纳米氮化硅(nano-Si3N4)改性聚合物(包括聚烯烃、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酯、聚四氟乙烯等)的研究进展,从热学性能、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摩擦性能和电性能等方面对nano-Si3N4改性聚合物的效果进行了叙述... 综述了纳米氮化硅(nano-Si3N4)改性聚合物(包括聚烯烃、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酯、聚四氟乙烯等)的研究进展,从热学性能、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摩擦性能和电性能等方面对nano-Si3N4改性聚合物的效果进行了叙述,并展望了nano-Si3N4改性聚合物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氮化硅 聚合物 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